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八课兰亭集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八课兰亭集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八课兰亭集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兰亭集序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教师教学这一单元,应该先从我国散文发展史的高度审视这几篇文章,以便对整个单元选文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一个完整的把握。

我国古代散文的产生是从简单的记事开始的,逐渐发展而有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有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写景记游之作比较后出,正如绘画中人像、佛像中出现的山石、树木背景一样。写景散文初起时难免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像“逝者如斯”“松柏后凋”的联想与比喻,应该说只是写景状物的一种胚胎因素,主旨在于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操守。到了东晋时期,世事乱离,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与诗歌创作演变的步调相一致,描写山川景物、记叙观赏游历的散文也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唐宋时期,文人的生活范围更宽,文化修养更高,审美能力更强,于是自觉的山水游记便大量涌现,唐宋古文八大家描写山水、记叙游历的作品极为丰富,是散文史上的一个亮点,影响所及直至明清而不衰。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这个单元的课文虽然是以描写景物、记叙游赏经历为主,但是不排斥抒发感情、讲述道理。如《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赋》在描写风物特色的同时,抒发达观超然的情绪。总之,这些作品都是将抒情、写景、记事、议论融为一体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一草一木都渗透了作家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其情感趋向,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

不过,这些课文中常常涉及对人生、宇宙的哲学思考,其中部分内容有着比较深的文化背景,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不必要求深入理解。

二、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作为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起点,本单元应有意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以反复诵读作为理解文章的前提,培养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内容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标注、旁批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三、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背诵。

本单元的选文都是传诵千古的游记名篇,语言或清新俊朗,或平实朴拙,或铺排繁富,各具其妙。如《游褒禅山记》中对后洞游览过程的简笔交代,《兰亭集序》中骈散间行的清新文风,尤其是《赤壁赋》,更代表了赋体文的特点,描写细腻,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些作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优美语句,体会写景散文中

常用的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尽可能多背诵一些篇章,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列表】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

重点1标准字音助读☆☆☆

重点2古今异义词☆☆☆☆☆

重点3文意理解☆☆☆☆☆

重点1:标准字音助读

【要点解读】

一、《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由此可见,语音的考查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判断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一般占3分。

二、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去掉了“常用”二字,该变化意味着考生的识字量将有所加大,虽然不会考繁、难、偏、怪字,但考查难度有可能会增加。但对现代汉语字音的考查,仍然会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现行教材为依据。

三、分省命题,许多地方的语音试题具有针对性。如2013年广东卷第一题所考的

“峥”“狰”“慎”“缜”“诅”“趄”“狙” “沮”

“诮”“梢”“峭”“辍”“拙”“绌”“啜” 等所有加点的字都是粤语方言区语音和普通话语音差异最大的字。其它地方卷也是这样,像浙江卷就针对了吴方言的特点,江西卷就针对了赣方言的特点。

四、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多为选择题,所考的都是常见常用字的音。也有的源自课本注解和课本后的附录。

五、考题类型有:(1)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2)选择字音有错误的,(3)选择字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4)判断多音字有几种读音等。

【考向】标准字音助读

【例题】标注下面的字音

癸.丑()会稽

..()修禊.()少长咸.集()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流觞.曲水()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感

慨.()

嗟.悼()虚诞.()

【答案】癸.丑guǐ 会稽

..kuàijī 修禊.xì 少长咸.集xián 崇.山峻.岭chóngjùn 清流激湍.tuān 流觞.曲水shāng 游目骋.怀chěng 放浪形骸.hái 感慨.kǎi 嗟.悼jiē 虚诞.dàn

【名师点睛】

命题趋向

一、试题一般为单项选择形式,大多数省区的试卷只就字音设题,题干设置不与字形、字

义结合。比起以前的把字音、字形或字义相杂的考查方式,相对要简单一些。

二、语音题所考汉字多见于现行初高中语文课本,其中包括课文中出现的较为生僻的汉字,

如掎角之势的“掎”(jǐ)就易误读成犄角的犄(jī)。

三、考查重点仍是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特别是其中的形声字、形近字、多

音字、同音字、习惯误读字、难读字。

四、从题型来看,近年来都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有拼音形式的题

型,即采用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的形式;二是无拼音形式的题型,即将一些异形(或近形)同

音(或近音)词语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辨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对点练习】

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荒诞.垂涎.筵.席蜿蜒.

B.稽.查稽.首滑稽.通缉.

C.伶俜.驰骋.娉.婷聘.请

D.湍.流惴惴.不安遄.往喘.息

重点2:古今异义词

【要点解读】

当阅读古诗文遇到与现代汉语同形的双音节词语时,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古今词义。他们

之所以会混淆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主要是因为这些古汉语词汇中的双音节词语与现代

汉语的书写形式一模一样,看到它们马上联想到它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常用义,用现代汉语的意

思来诠释,从而偏离了古汉语的词义。当阅读古诗文遇到这类词语时,如不稍作辨析,易混淆

古今词义,造成误解,从而偏离文意,不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对于容易混淆的古今同形异义

的双音节词语,如能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辨析它们,不仅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句意和文意,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考向】古今异义词

【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

..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俯察品类

..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所以

..游目骋怀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信.可乐也

今义:指书信古义:________________

(6)亦将有感于斯文

..

今义:文雅古义:________________

【名师点睛】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它周围的事物必然会有所联系。词语也一样。因为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往往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2]对于一些古今词义差异特别大的词语,或是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的词语,应该利用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它的词义。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因此,“可怜”是用于形容东家女的,在此处是“可爱”之意。

【对点练习】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借指音乐)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

..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重点3:文意理解

【要点解读】

在浏览的过程中迅速判定文章体裁,进而根据文章体裁去把握文意。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去把握文意是众多路径中的捷径。记叙文可以根据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去把握文意;说明文可以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事物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去把握文意;议论文可以根据文章所表达的观点,采用的论据和使用的论证方法去把握文意;散文可以根据文章的“形散神聚”的特点去把握文意,小说可以根据人物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在生活环境下的性格成长去把握文意……。

【考向】文意理解

【例题】概括文章的内容。

【答案】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他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名师点睛】

可以采取划分部分和层次的方法从结构上把握文意。比如说明文,首先搞清楚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的内容简要概括出来,文章的大意也就弄懂了。再如议论文,它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两大类: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横式结构中的总——分——总,总——分,分——总;纵式结构中的“层层深入式”、“起承转合式”等等,

弄清楚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有助于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这种从结构上把握文意的方法更适用于比较长的文章。一般来说,短文的文字量、信息量相对而言会少些,而长文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把握文意就要善于归纳,概括,整合,删繁留简,文意自见。

【对点练习】

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趁热打铁】

1.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

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2.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虚诞.(dàn)癸.丑(guí) 趣舍万殊.(shū) 峻.岭(jùn)

B.齐彭殇.(shānɡ) 会稽.(jī) 形骸.(hái) 悟.言(wù)

C.嗟悼.(dào) 修禊.(qì) 骋.怀(chěnɡ) 符契.(qì)

D.流觞.(shānɡ) 激湍.(tuān) 曲.水(qǔ)天朗.气清(lǎng)

3.下面各句中都有“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及其所之.既倦

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④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⑦足以极视听之.娱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⑨夫人之.相与

⑩不知老之.将至

A.③⑤⑥⑧/①④⑦/②/⑨⑩

B.③④⑤⑥/②⑧⑨/①⑦⑨⑩

C.①/②/③⑥⑧/④⑤⑦/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4.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计17分)。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认为、品评

C.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D.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书信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①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②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