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爆胎事故的方法通用范本

预防爆胎事故的方法通用范本
预防爆胎事故的方法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875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预防爆胎事故的方法通用范本

预防爆胎事故的方法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车辆一般维护

保持车辆底盘部件的良好技术状态。汽车底盘的技术状态不好,也是引起轮胎产生偏磨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对轮胎损害最大的是前轮定位不正确、车架变形以及悬挂系统技术状态不良等。

如果前轮外倾不正确,就会加剧轮胎的磨损。外倾过大时,轮胎外侧胎肩磨损严重外倾过小时,内侧胎肩加速磨损当两前轮的外倾角不相等时,外倾角大的轮胎磨损得快。如果前束调整不当,就会使前轮出现" 连滚带滑"的现象。当前束过大时,前轮胎面发生从外侧到内

侧的横向磨损,外侧磨损严重,内侧花纹沟起毛当前束过小时,情形刚好相反,轮胎内侧磨损严重,外侧花纹沟起毛。主销后倾角和内倾角有过大过小也会加快轮胎的磨损并造成偏磨。

车辆经长期使用,前轮外倾角和前束角都会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良好匹配关系,为此需要定时到专业4S店或正规维修厂检测底盘机件工作状况,必要时进行四轮定位、底盘调教,保持车辆底盘部件的良好技术状态。

养成正确的驾驶习惯,减少轮胎的不正常磨损。一是起步不应过猛,以免因轮胎与地面拖曳而加速胎面磨损;二是控制车速。车辆下坡,应根据坡度的大小、长度及路面情况,控制适当的车速,这样可以避免或少用紧急制

动,减少轮胎磨损;通过转弯时应根据弯道路况、转弯半径,一般要适当减速,以免由于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加速单边轮胎磨损;三是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车,要选择行驶路线,减轻轮胎与路面的碰击,避免机件及轮胎的损坏。要减速缓行,避免轮胎颠簸和强烈展动;四是在拐弯会车、超车、通过交叉路口、狭窄路面、铁路道口等复杂地段时,应控制车速,以适当的车速并注意路面、行人、车辆动态,做好制动准备,减少频繁制动,避免紧急制动;五是行驶过程中注意躲避锋利的石头、玻璃、金属等可能对轮胎的扎破和划伤,躲避化学遗洒物质对轮胎的黏附,避免对轮胎的腐蚀;六是在公路维修施工地段行车时,应用低速缓行选择路面的办法通过,避免轮胎受到过

度碰击,甚至被刺伤或划伤;七是通过泥泞地段,应选择较坚实、不滑的地方通过,以免轮胎下陷、原地空转、剧烈展动造成轮胎及胎侧严重割伤、划伤;八是行驶在拱型路面或横向不平整路面时,选取合适的行车路线,避免和减少汽车重心偏移,减少一侧轮胎因负荷增大而使轮胎磨损不均;九是选择平坦坚硬的位置停放车辆,在路边停车时,要防止轮胎与路肩产生碰擦;若条件允许,停放车辆时间较长的(如一周以上),可将车轮架起。

(二)换胎注意事项

驾驶人在出行前,应检查备胎的胎压是否符合要求,工具箱里的工具是否都齐全,以备用。车辆发生爆胎事故后,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行更换。更换轮胎应注意以下事项:

1)、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将车辆移至较为笔直的路段和较为平坦的安全位置,不要在弯道或坡道更换轮胎,尽可能不在高速公路上更换轮胎。

2)、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夜间还应当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高速公路上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车上人员应当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

3)、拧松螺丝帽。如果轮圈有盖子盖着,要先将盖子撬出,这样可以看到轮圈上有数颗螺丝帽。用扳手将其稍稍拧松,注意只需稍稍拧松,不要将螺丝帽整个拧出,否则可能导致车轮突然松脱,车辆会因为失去平衡而发生倾侧危险。旋完一颗螺丝帽后,再旋对面的螺丝

帽,以此类推,即按对角次序进行松卸。

4)、用千斤顶将车辆升起至车胎离地2至3厘米。避免在车被抬起后将您的手或脚放在车子下方。千斤顶要放在车辆的举升点上,装夹要恰当,否则有可能损坏车辆。如果在松软或光滑的地面上升降轿车,应在千斤顶下面放一张防滑垫,以免千斤顶沉陷或滑移引发事故。

5)、拿下螺丝帽,撤下车轮,从两边紧紧的拿住它,迅速取下。把旧轮胎放旁边,将它平放以避免滚动。

6)、拿着备胎的外圈将备胎放到毂上,将螺丝帽的锥形一面对着轮缘把螺丝帽重新装上,然后用拇指把它们按到正确的位置,放低车身后再将其旋紧。

7)、反方向旋转千斤顶,将车子放回地面上。到千斤顶不再承受重量的时候将它从车底取走。用扳钳将螺丝帽交叉旋紧,把车轮盖或轮毂盖装回原来的位置。

8)、完成换轮胎的工作后,把瘪胎和扳钳、千斤顶等工具东西放回车上,重新上路。

9)、如果换上的是临时轮胎,不要高速行使,应尽快换上全尺寸轮胎。

掌握预防爆胎的车辆维护方法可以实现最大限度降低车辆爆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学会车辆爆胎后的正确处置措施,可以在不幸发生爆胎事故时也能够合理处置,避免发生更大危险,最大限度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

编号:SM-ZD-80002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事故预防的原则 事故预防应当明确事故可以预防,能把事故消除在发生之前的基本原则: (1)“事故可以预防”的原则; (2)“防患于未然”原贝; (3)“对于事故的可能原因必须予以根除”原则; (4)“全面治理”原则。 (二)事故预防模式 事故预防的模式分为事后型模式和预期型模式两种。 (1)事后型形式。这是一种被动的对策,即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后进行整改,以避免同类事故再发生的一种对策。这种对策模式遵循如下技术步骤:事故或灾难发生一调查原因一分析主要原因一提出整改对策一实施对策一进行评价一新的对策。 (2)预期型模式。这是一种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

难发生的对策。显然是现代安全管理和减灾对策的重要方法和模式。其基本的技术步骤是:提出安全或减灾目标一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找出主要问题一制定实施方案一落实方案一评价一新的目标。 (三)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事故的发生是完全具有客观规律性的。通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安全专业人员己总结出了很多事故理论,如事故致因理论事故、事故模型、事故统计学规律等。事故的最基本特性就是因果性、随机性、潜伏性和可预防性。 (1)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楚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安全管理》之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1.预防原理 安全管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住,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运用预防原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2)因果关系原则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关系。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环链,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的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身体和态度的原因以及管理的原因。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这三种对策就是所谓的3E原则。 (4)本质化原则所谓本质上实现安全化指的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这一原则。 2.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束缚,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

与强制原理有关的原则有下面两点。 (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这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主要内容。 (2)监督原则为了促使各级生产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授权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督、检查和惩罚的职责,以揭露安全工作中的问题,督促问题的解决,追究和惩戒违章失职行为,这就是安全管理的监督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事故预防基本对策(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事故预防与控制——事故预防基本对策(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647-22 事故预防与控制——事故预防基本 对策(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事故预防对策是企业采取的消除、预防事故和控制、减弱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实质上是保障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安全与健康的对策。 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Engineering) 、教育(Education) 、管理(Enforcement) 三个单词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故也将其简称为“三E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的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安全教育使人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安全管理则是依靠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要求人必须怎么做。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是实现系统本质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编号:SM-ZD-38654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

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安全是企业的吉祥宝,平安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安全事故预防措施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安全事故的防范有哪些措施? 一、安全事故防范的主要措施如下: (1)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建立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责任落实、制度落实。 (2)安全教育与训练管理与操作人员应具备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与素质;经过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电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电、气焊作业,登高架设作业等)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方可独立进行特种作业。 (3)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发现危险源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 (4)作业标准化按科学的作业标准,规范各岗位、各工种作业人员的行为,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防范安全事故有效措施。 (5)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实现效益这一共同基点上是统一的,体现出管生产必

须同时管安全的管理原则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6)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是消除危险源,防范安全事故必不可少的内容,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包括现场管理(包括现场保卫工作管理)、料具管理、环保管理、卫生管理等四项内容。 (7)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安全事故是违背人们意愿且又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采取严肃、认真、科学、积极的态度,不隐瞒、不虚报,保护现场、抢救伤员,进而分析原因、制定避免发生同类事故的措施。 二、安全对策 (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人是生产力的主体,发扬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创造更加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制定现代化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体制符合科学提升生产力的要求。我们必须,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不受损害。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依法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国务院在2001年制定了《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并且新《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建筑法》、《消防法》等对在安全工作中的违法行为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安全生产法》中就有规定,从业人员有获得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权利。因此,安全宣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一、事故相关基本概念二、事故预防事故预防理论防止事故,首先必须弄清事故发生和控制原理,即事故预防原理。所谓事故预防原理,主要是阐明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理论体系。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事故相关基本概念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全(Safety)安全是免遭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一个组织,经过风险评价,确定了不可接受风险,那么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风险降至可允许的程度,使得人们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事故相关基本概念危险(Danger 作为安全的对立面,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危险与安全一样,也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是一种连续型的过程状态。危险包含了尚未为人所认识的,以及虽为人们所认识但尚未为人所控制的各种隐患。同时,危险还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发生外在表现出来的事故结果。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风险(Risk)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事故. 事故是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和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事件是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情况。事故是意外事件,事件包括事故。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隐患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

于认识上的局限,而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行为(一些行为)或一种状态(一些状态)或二者的结合。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隐患一旦被识别,就要予以消除。对于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立即消除的隐患,要采取措施降低其危险性或延缓危险性增长的速度,减少其被触发的“几率”。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香蕉皮的故事某人在大街上扔了一支香蕉皮,接下来发生一系列事情,请判断:哪些是事件,哪些是事故? A(年轻人):一步跨过了; B (中年人):踩了一脚,险些摔倒; C(醉汉):提着酒瓶,踩了一脚后摔倒,打碎了酒瓶; D(残疾人):摔了一跤,划伤了手,还撕破了裤子; E(老年人):跌倒后,摔断了腿。一、可能预防的原则该原理主要是要表明: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有原因的;要想防止事故发生,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作为人祸的事故,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事故是可能预防的。一、可能预防的原则过去的事故对策中多倾向于采取事后对策。例如作为火灾、爆炸的对策有:建筑物的防火结构,限制危险物贮存数量、安全距离、防爆墙、防油堤等,以便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害;设置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灭火设备筹,以便早期发现、扑灭火灾;设立避难设施、急救设施等,以便在灾害已经扩大之后作紧急处理。即使这些事后对策完全实施,也不一定能够使火灾和爆炸防患于未然。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妥善管理发生源和危险物质是必需的,而且通过这些妥善管理是可能预防火灾、爆炸的发生的。当然为防备万一,采取充分的事后对策也是必要的。但是,防止灾害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 则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

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系统安全理论

事故预防与控制——事故预防基本对策

事故预防与控制——事故预防基本对策 事故预防对策是企业采取的消除、预防事故和控制、减弱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实质上是保障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安全与健康的对策。 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Engineering) 、教育(Education) 、管理(Enforcement) 三个单词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故也将其简称为“三E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的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安全教育使人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安全管理则是依靠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要求人必须怎么做。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是实现系统本质安全化的条件,但因为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要保证系统的安全,安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1. 安全技术对策 技术对策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对策,它以设备等的本质安全化为目标,通过应用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推行先进的安全设施和装置、强化安全检验、检测、警报、监控、应急救援系统等工程技术手段,来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由于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及资金的影响,使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和水平受到限制;又由于不同的生产过程具有不同的原理和工艺,因

此无法采用统一的技术措施。在采用具体的技术措施时依据的技术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消除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一切危险、有害因素,实现本质安全。是预防事故的最优选择。如以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以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以机械化作业代替手工操作。 (2) 减弱原则:对无法消除和预防的危险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减弱其危害。如以低电压代替高电压、低毒材料代替高毒材料,有毒有害环境下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3) 隔离原则:对无法消除,也得不到良好预防的情况,应采取隔离措施,把人员与有害因素隔开。如设置护拦、屏障、屏蔽、安全罩等。 (4) 连锁原则:通过设置机器连锁或电气互锁,使某些元件相互制约,当出现危险时机器设备可立即停止运行或不能启动。如起重机的行程开关、防风装置、超载限制器。 (5) 薄弱原则:在系统中设置薄弱环节,当出现危险时,薄弱环节首先被破坏,从而保证系统整体安全,如保险丝、安全销、安全联轴器。 (6) 加强原则:通过加大系统整体强度保证安全,如加大安全系数的取值或采取冗余设计等。 (7) 时间、距离原则:在有毒有害环境下作业时,缩短人与有毒有害物的接触时间或增加两者间的距离,以减轻或消除有毒有害物对人的危害。如对辐射、噪声的距离防护和采取“缩短工作日制”。

预防原理及其运用原则

预防原理及其运用原则 (一)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预防,其本质是在有可能发生意外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场合,采取事前的措施,防止伤害的发生。预防与善后是安全管理的两种工作方法。善后是针对事故发生以后所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处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处理工作如何完善,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已经发生,这种完善也只能是相对的。显然,预防的工作方法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安全管理应该采取的主要方法。 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其基本出发点源自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是能够预防的观点。除了自然灾害以外,凡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而造成的危害,总有其产生的因果关系,探索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原则上讲就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 由于预防是事前的工作,因此正确性和有效性就十分重要。生产系统一般都是较复杂的系统,事故的发生既有物的方面的原因,又有人的方面的原因,事先很难估计充分。有时重点预防的问题没有发生,但未被重视的问题却酿成大祸。为了使预防工作真正起到作用,一方面要重视经验的积累,对既成事故和大量的未遂事故(险肇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安全分析、评价技术,对生产中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后果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实施有效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 实际上,要预防全部的事故发生是十分困难的,也就是说不可能让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为零。因此,为防备万一,采取充分的善后处理对策也是必要的。安全管理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善后为辅”的科学管理方法。 (二)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关于人身事故,美国学者海因里希(Heinrich)调查指出:对于跌倒这样的事故,如果反复发生,则存在这样的后果:在330次跌倒中,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或者称为1:29:300法则。日本学者青岛贤司的调查表明,伤亡事故与无伤亡事故的比例:重型机械和材料工业为1:8;轻工业为1:32。 上述比率均是调查统计的结果。实际上,这些比率随事故种类、工作环境和调查方法等的不同而不同。它们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事故与伤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偶然性的概率原则。 以爆炸事故为例,爆炸时伤亡人数,伤亡部位与程度,被破坏的设备种类、程度爆炸后

事故预防与控制——事故预防基本对策参考文本

事故预防与控制——事故预防基本对策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事故预防与控制——事故预防基本对策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事故预防对策是企业采取的消除、预防事故和控制、 减弱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实质上是保障整个 生产、劳动过程的安全与健康的对策。 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技术 (Engineering) 、教育(Education) 、管理(Enforcement) 三个单词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故也将其简称为“三E 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的问题; 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 为,通过安全教育使人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安全管理则是

依靠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要求人必须怎么做。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是实现系统本质安全化的条件,但因为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要保证系统的安全,安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1. 安全技术对策 技术对策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对策,它以设备等的本质安全化为目标,通过应用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推行先进的安全设施和装置、强化安全检验、检测、警报、监控、应急救援系统等工程技术手段,来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由于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及资金的影响,使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和水平受到限制;又由于不同的生产过程具有不同的原理和工艺,因此无法采用统一的技术措施。在采用具体的技术措施时依据的技术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消除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一切危险、有害因

《安全管理》之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事故预防与控制对策要遵循的工程技术原理(新版)

事故预防与控制对策要遵循的工程技术原理(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76

事故预防与控制对策要遵循的工程技术原 理(新版) 在具体的事故预防工程技术对策中,一般要遵循如下技术性原理。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理即在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是理想的、积极的、进步的事故预防措施。其基本的做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以导爆管技术代替导火索起爆方法;改进机器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排除噪声、尘毒对人体的影响等,从本质上实现职业安全卫生。 (2)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理即在系统危险不能根除的情

况下,尽量地降低系统的危险程度,一旦系统发生事故,将使其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最小。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降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泄压阀抑制危险发生等。 (3)冗余性原理就是通过多重保险、后援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如在工业生产中降低额定功率;增加钢丝绳强度;飞机系统的双引擎;系统中增加备用装置或设备等措施。 (4)闭锁原理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器联锁或电气互锁,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金属剪切机室安装出入门互锁装置,电路中的自动保安器等。 (5)能量屏障原理在人、物与危险源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反应堆的安全壳等,都起到了屏障作用。 (6)距离防护原理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噪声源、辐射源等危

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综述

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综述 1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的意义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基础科学原理。对于成熟的学科,其 科学原理通常都基本形成了。但对于安全学科却很有必要和非常 迫切开展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安全科学原理研究,因为安全学科是 以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安全科学原理形成是关系到安全学科 能否被承认为独立的学科和拥有自己基础理论的学科的重大问题。因为目前安全科学原理还没有完全建立,国际上对安全学科是否 为一门科学仍然存在着争议。 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活动或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基于经验或理论归纳得出的安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安全科 学原理是为安全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安全事物在一定条件下 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法则或方法论。安全科学原理是普适性的安全科学理论。 安全科学原理为安全科学发展和安全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 向引导,对安全科技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性,是一切安全活动必须 遵循的规律及基本原则。安全科学原理一般具有多个层次的功能 和作用,可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事故致因、概括事故灾难规律、用于指导预防事故灾难、确保人安全健康等。安全科学原理是安 全学科的理论支柱、是安全科学理论的核心、是安全科学创新的 基因、是安全科学发展的灵魂、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钥匙、是构

筑安全系统的指南。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安全学科被列为与理、工、文、管、法、医、人文等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但作为安全学科的理论基础——安全科学原理,目前却远不能满足作为该学科发展的需要,国际上也如此,例如,由国际劳工局主编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百科全书》(第四版)共四卷105章,其中仅有第56章“事故预防”中的几个小节提及事故致因模型和事故预防原理,而事故预防原理仅仅是安全科学原理的一部分内容。 通过对安全科学原理本身及其发展开展基础、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安全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使安全学科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2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的三条途径 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经过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得出:过去安全研究者对安全科学原理的研究主要有三条途径。 第一条研究途径,以事故预防为主线,从事故致因等研究中获得安全科学原理,这种研究的思想可以简称为“逆向研究”,即从事故来研究安全,从事故发生规律在获得安全规律。应该指出,事故致因理论并不等于安全科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只是安全科学原理中的内容之一。走第一条研究途径的历史较为悠久,有近百年。

预防原理及其运用原则

I If 编号:SM-ZD-82891 预防原理及其运用原则Through the p rocess agreeme nt to achieve a uni fied action p olicy for differe nt people, so as to coord in ate acti on, reduce bli ndn 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 审核: 批准: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一)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 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预防,其本质是在有可能发生意外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 的场合,采取事前的措施,防止伤害的发生。预防与善后是安全管理的两种工作方法。善后是针对事故发生以后所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处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处理工作如何完善,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已经发生,这种完善也只能是相对的。显然,预防的工作方法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安全管理应该采取的主要方法。 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其基本出发点源自生产过程中的 事故是能够预防的观点。除了自然灾害以外,凡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而造成的危害,总有其产生的因果关系,探索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原则上讲就能够预防事故的发

生。 由于预防是事前的工作,因此正确性和有效性就十分重 要。生产系统一般都是较复杂的系统,事故的发生既有物的方面的原因,又有人的方面的原因,事先很难估计充分。有 时重点预防的问题没有发生,但未被重视的问题却酿成大祸。 为了使预防工作真正起到作用,方面要重视经验的积累, 对既成事故和大量的未遂事故(险肇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安全分析、评价技术,对生产中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后果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实施有效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 实际上,要预防全部的事故发生是十分困难的,也就是 说不可能让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为零。因此,为防备万一,采取充分的善后处理对策也是必要的。安全管理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善后为辅”的科学管理方法。 (二)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 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

安全生产的预防原理

编号:SY-AQ-0093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安全生产的预防原理 Prevention principle of safety production

安全生产的预防原理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与对策(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33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与对 策(正式版)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与对策(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英国道路交通与运输研究所以及国内著名交通工程专家段里仁先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0万人,伤1000万人。据专家预测到公元20xx 年,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0万人,伤2000万人。 交通事故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1)全世界的总人口中每年有将近十万分之十九死于交通事故;我国人口众多,但每年也有十万分之五死于交通事故。(2)交通事故是人类死亡的第五大要因,仅次于心脏病、癌症、突发病(中风)和肺炎。美国在1984

年全国共死亡204万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46263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3%。(3)交通事故死亡中青年人死亡人数占的比重最大。美国全国1984年死亡的15~24岁的青年人中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占38%。15~24岁的青壮年占62.9%,是青年人死亡的第一原因。(4)交通事故占各种事故死亡的比重最大。据世界一些国家统计表明,交通事故死亡约占各种事故死亡总数的50%左右。1989年美国因各种事故死亡94500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46900人,占49.6%。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情况类似。(5)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可以与战争中的死亡人数相比。据统计,本世纪以来,因交通事故全世界共死亡2235万人,这个数字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还多。(6)道路交通事故要比航空交通事故等严重得多。全世界1970年到1989年期间航空交通事故死亡最多的是1974

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编号:SM-ZD-12617 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 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可能预防的原则 人灾的特点和天灾不同,要想防止发生人灾,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原则上讲人灾都是能够预防的。因而,对人灾不能只考虑发生后的对策,必须进一步考虑发生之前的对策。安全原理学中把预防灾害于未然作为重点,正是基于灾害是可能预防的这一基点上。但是,实际上要预防全部人灾是很困难的l不仅必须对物的方面的原因,而且还必须对人的方面的原因进行探讨。归根结底,必须坚持人灾可能预防的原则,必须把防患于未然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 在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中,常常见到记载事故原因是不可抗拒的。所谓不可抗拒,是认为在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下,对于受害者本人来说不能避免的意思。如果站在防止这个事故再次发生的立场考虑,应该不是不可抗拒的。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可以防患于未然。 过去的事故对策中多倾向于采取事后对策。例如针对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