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201x高中生物 第4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微专题突破 生物育种方法比较学案 苏教版必修2

201X-201x高中生物 第4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微专题突破 生物育种方法比较学案 苏教版必修2
201X-201x高中生物 第4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微专题突破 生物育种方法比较学案 苏教版必修2

生物育种方法比较

[核心精要]

1.育种方法比较

(1)杂交育种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需要连续自交、筛选,直到性状不再发生分离;若选育隐性优良纯种,则只要在子代中出现该性状的个体即可。

(2)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后者不能产生新基因,只是实现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3)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不同:①杂交育种是在杂交后代的众多类型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一步培育,直到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②杂种优势主要是利用杂种F1的优良性状,并不要求遗传上的稳定。

3.根据育种目的选择育种方式

(1)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可用单倍体育种。

(4)若要提高营养物质的含量,可用多倍体育种。

(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可用诱变育种。

(6)若要培育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如马铃薯、甘薯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对点训练]

1.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B.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为获得隐性纯合子,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缩短育种时间

D.为了解决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的问题,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B[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无法形成种子,单倍体育种需对单倍体幼苗进行诱导染色体加倍处理,故B错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通过杂交育种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表现型即可。]

2.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育种方法是( )

【导学号:01632163】A.人工诱变育种B.基因工程育种

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

D[人工诱变育种有很大的盲目性;基因工程育种难度比较大;单倍体育种操作复杂;杂交育种则只需双亲杂交后,F1自交,即可在F2中直接选育出所需的新品种(aabb),育种周期短,且操作简便。]

3.利用二倍体植株培育作物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单倍体缺少生长发育所需全套遗传信息,植株弱小,种子和果实比较少

C.诱变育种的缺点是由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低频性所致

D.某新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则在培育该品种过程中可能用到秋水仙素

B[二倍体的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但其不缺少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B错误。]

4.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们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

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 aaBBBB。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B[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B的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基因型为AaBBC的生物;通过多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AaaBBBB的生物。]

5.如图所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途径是Ⅰ~V

B.通过Ⅱ→Ⅳ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

C.通过Ⅲ→Ⅵ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因单倍体ab不能产生种子,故过程Ⅵ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由ab经花药离体培养成的幼苗。]

6.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01632164】

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D[A项,图示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因未进行酶活性检测等,故该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不一定符合生产要求。B项,X射线等物理因素既可能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引起染色体变异。C项,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符合人类特定需求的菌株的过程,属于人工选

择。D项,人工诱变的突变率高于自发突变,但不一定每轮诱变都是与高产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

7.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

(1)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再从其杂交后代选出甜味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占________。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最初研究者为了探究d和e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d和e基因是否独立遗传。但实际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玉米第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有无影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甲为DDGG ,乙为ddGG ,丙为DDgg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故选亲本为甲×丙或乙×丙的组合。②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 1为DdGg ,F 1基因型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从甜味性状分析,子代非甜∶甜味=3∶1,推断亲代组合为Dd×Dd;从糯性性状分析,子代都是非糯,推断亲代组合为Gg×GG;综上所述,该品种的基因型是DdGG 。DdGg×DdGG,子代甜

味非糯为ddGG(12)和ddGg(12),只有ddGg(12)自交子代才会出现甜味糯性玉米ddgg ,比例为12×14

=18

。(2)如果d 和e 基因独立遗传,即遵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DdEe(非甜)∶1Ddee(非甜)∶1ddEe(比较甜)∶1ddee(非常甜)。实际结果是子代为1DdEe(非甜)∶1ddee(非常甜),即亲代普通玉米(DdEe)只生成2种配子:1DE∶1de,即两对基因同在9号染色体上,而且D 、E 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3)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由于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相同,故交叉互换后单体上的基因也相同,不改变配子基因型,不影响遗传。(4)快速育种方案为单倍体育种,长果穗白粒Hhff 先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Hf ,再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获得纯合子HHff ;同样方法处理短果穗黄粒hhFf ,获得纯合子hhFF ,HHff 和hhFF 杂交获得杂交种HhFf ,并且HHff 和hhFF 留种。

[答案] (1)①甲与丙或乙与丙 ②DdGG 18

(2)普通(非甜)∶比较甜∶非常甜=2∶1∶1 两对基因同在9号染色体上,而且D 、E 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

(3)没有,因为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

(4)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高中生物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安徽4..右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元素只含C、H、O、N、P。在双链DNA 分子中,A等于T也占全部碱基的20%。由于A+T+G+C=100%、C=G,得出C和G各占全部碱基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 安徽5.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A.18%、26% B.28%、22% C.26%、18% D.44%、8%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A+T=44%,G+C=56%。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北京3、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部分图解。有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RNA聚合酶,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 B.该图表示DNA解旋,脱氧核苷酸链正在延伸 C.该图表示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该图表示以氨基酸为原料,多肽链正在合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转录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图中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表示RNA聚合酶,A项正确。B、C、D均错误。 江苏10、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 相对于酶X的活性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 甲100% 不变 乙50% 不变 丙0% 减少 丁150% 不变 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 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2020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2.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D.(A+T)/(G+C)的比值 3.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B.②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C.③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D.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4.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D. 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 5.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 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 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

D. A;B都有可能 6.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若干这样的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 A. 1 B. 1/2 C. 1/3 D. 2/3 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8.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 3 / 64 B. 5 / 64 C. 12 / 64 D. 15 / 64 9.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专题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两 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 ) A.9/16 B.3/16 C.2/3 D.1/3 2.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 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1自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所占比例为 ( ) A.ddRR,1/8 B.ddRr,1/16 C.ddRR,1/16和ddRr,1/8 D.DDrr,1/16和DdRR,1/8 3.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能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4.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 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A.2:1 B.9:3:3:1 C.4:2:2:1 D.1:1:1:1 5.基因型分别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 于两个亲体的个数占全部子代的 ( ) A、1/4 B、3/8 C、5/8 D、3/4 6.美与丑、聪明与愚蠢分别为两对相对性状。一个美女对箫伯纳说:如果我们结婚,生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 明,像我一样漂亮。箫伯纳却说:如果生的孩子像你一样愚蠢,像我一样丑,那该怎么办呢?下列关于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美女和箫伯纳都运用了自由组合定律 B.美女和箫伯纳都只看到了自由组合的一个方面 C.除了上述的情况外,他们还可能生出“美+愚蠢”和“丑+聪明”的后代 D.控制美与丑、聪明与愚蠢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7.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资料

图 3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专题 一.选择题: 1.图-1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的染色体l 、2、5、7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 、d 不一定发生分离 C .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D .含有基因B 、b 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 TSD 病是由于氨基已糖苷酶的合成受阻引起的。该酶主要作 用于脑细胞中脂类的分解和转化。病人基因型为aa 。下列原因中最能解释Aa 个体如同AA 个体一样健康的是 ( ) A.基因A 阻止了基因a 的转录 B.基因a 可表达一种能阻止等位基因A 转录的抑制蛋白 C.在杂合体的胚胎中a 突变成A ,因此没有Aa 型的成人 D. Aa 型个体所产生的氨基已糖苷酶数量已足够脂类分解和转化 3.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假如图示来自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若不考 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他们的孩子不可能 ( ) 基因控制的性状 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 E:椭圆形细胞 e:正常细胞 Rh 血型 D:Rh 阳性 d:Rh 阴性 产生淀粉酶 A:产生淀粉酶 a:不产生淀粉酶 C.有3/4能产生淀粉酶 D.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 4.右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5.对某先天性无汗症患者的家族进行遗传学调查后,得到了整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见下 图)。据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此家族中最初的致病基因来自I-2的基因突变 B .对这一家族的调查可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C .此病最可能是由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图-1 2 1 男女正常 男女患者 1 2 I Ⅱ Ⅲ Ⅳ

高中生物经典深入遗传实验专题

专题一遗传实验升华版 课型:复习课编写时间:2019.4.16 日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例题分析,掌握如何分析并得出遗传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论 2、正确规范写出相关遗传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学习重点: 遗传实验做题思路、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教学过程 【目标一】循序渐进 类型一、分析实验结果 2017Ⅰ卷(12分)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 )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 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 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为;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为。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 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 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 若,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 有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 有种。 类型二:找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论 如图甲中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 是非同源区域,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所特有的基因,在果蝇的X和Y染 色体上分别含有图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 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填序号)区域,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填序号)区域. (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填序号)区域. (3)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和. (4)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 ②设计实 验 . ③预测结果: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 明;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 毛,说明.类型三:找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有提示) 方法:分析梳理题意——在草稿纸上画出简单的遗传图解——确定合适的实验材料 (10分)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左图所示的实验。右图为雄果蝇性染色体的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l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 中Il1、II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分析回答: (1)由F1可知,果蝇眼形的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l,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 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 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 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____,也有可能位 于_ 。 (4)请从野生型、F l、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做出判断。实验步骤: ①用与交配,获得子代: ②用____ 与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则圆、棒眼基因位于。 ②若,则圆、捧眼基因位于。 类型四:找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 2018 Ⅰ卷((12分)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1

高中生物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关于遗传系谱图的识别和有关遗传病遗传方式的推断 父母患病,儿子正常常显、X 显不确定 “有中生无”为显性遗传病 父母患病,女儿正常(父病女未病)确定是常染色体显性 (1) 再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常显:患者较多 →→ 图戊 “父病女未病;子病母未病” “男女平等”:无伴性 常隐:患者很少 ; →→ 图己 “女病父未病;母病子未病” 伴Y :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 “传男不传女”“直线遗传” “男女有别” 显 女患者明显多于男患者、交叉遗传(见图庚) 伴X “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 隐 男患多于女患、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见图辰)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图庚图辰 最可能为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有正非伴性(伴X);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有正非伴性(伴X )。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 为纯合子 B .该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 为纯合子 C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 杂合子 D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 纯合子 2.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遗传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 .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 1传来的 D .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3.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 叙述合理的是 A .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 .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 C .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 .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 患病的概率是l /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A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 的几率是1/4 B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 因携带者 C .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5.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 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病不可能是X 隐性遗传病 B .乙病是X 显性遗传病 C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 .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7.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 谢病称为黑尿病 (A ,a ),病人的尿 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后,就会变黑。另 一种因缺少珐琅质 而牙齿为棕色(B ,

高中生物遗传专题 知识汇总

遗传大专题 作者:徐嘉佳 一、基因的本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下面介绍的是关于DNA研究的科学实验: (1)第一步:。(2)第二步:。(3)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使用的实验方法是。 在试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其原因是:。(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二)DNA的结构和复制 2、如右图: (1)图中的1和2分别表示:、(物质) (2)若该图表示以甲链为模板合成乙链,则该过程称为: ,催化该过程的酶主要是。 (3)有几种核酸:,几种碱基:, 几种核苷酸:。 3、某个DNA片段有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 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A、330 B、660 C、990 D、1320 (三)基因的表达 4、右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示意 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 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导致③过程变化的根本原因一般发生 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的活性下降

(一)基因分离定律 5、兔的黑毛与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4只兔子,甲、乙是雌性,丙、丁是雄性,甲、乙、丙均为黑色,丁为白色。已知甲和丁的后代全为黑毛,乙和丁的后代中有白毛兔。 (1)显隐性关系? (2)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分别是?(用B 和b 表示) (3)用题目中的材料鉴定丙是纯合还是杂合? 6、人的黑发对金黄色为显性,一对夫妇全为杂合体黑发,他们的两个孩子中,一个为黑发,另一个为金黄色发的概率为( ) A 、3/16 B 、9/16 C 、6/16 D 、1/16 7、如右图,一个精原细胞的基因组成,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 精子种类和数目分别是? 8、用纯种有色糯籽粒的玉米与无色非糯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 1全部表现为有色糯性,F 1自交后,F 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糯性70%,有色非糯5%,无色糯性5%,无色非糯20%。 问题:上述两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 因为: 。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9、假设水稻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 与a ,B 与b )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 1,F 1自交得F 2,F 2中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问:F 2中,中产的基因型为 。 10、用纯合的紫花香豌豆(AABB )和白花香豌豆(aabb )杂交,得到F 1植株全为紫花,F 1自交后,性状分离比为15:1。 (1)你认为是这两对基因否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 因为: 。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解释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及结论: 。 11、兔毛色的遗传受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C 、c 和G 、g 表示。现将纯种灰兔和纯种白兔杂交,F 1全为灰兔,F 1自交产生的F 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已知当基因C 和G 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为灰兔,基因c 纯合时个体表现为白兔。下列错误的是( ) A 、C 、c 和G 、g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B 、亲本的基因型是CCGG 和ccgg C 、F 2白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 若F 1灰兔测交,则后代有4种表现型 (三)伴性遗传 12、甲病(用A-a 表示)和乙病(用B-b 表示)两种遗传病 A 、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 、若Ⅲ-4与另一正常女子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2/3 C 、假设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则Ⅲ-2的基因型为AaX b Y,他与Ⅲ-3婚配,生出病孩子的概率是5/8 A B b a

高考生物遗传专题(带答案)

1.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解析】因黄色雄鼠a与黑色雌鼠c交配,其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黄色最可能为显性,所以黄色雄鼠a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而黑色雌鼠b与黄色雄鼠a杂交后代有黑色和黄色,所以黑色雌鼠b为杂合子。【答案】 B 2.(2009·孝感模拟)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比例是1∶2∶1;表现型有两种,比例为3∶1;杂种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有两种,比例为1∶1,表现型也有两种,比例为1∶1。【答案】 C 3.(2009·南通质检)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 【解析】子一代全部是披针叶说明该性状是显性性状;根据子二代的性状表现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一代雌株的基因型为X A X a,雄株的基因型为X A Y,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X A X A,与子一代中该表现型植株的基因型不同。【答案】 B 4.(2009·广州质检)下图表示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此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D ) 基因标记母亲父亲女儿1 女儿2 儿子 Ⅰ--- Ⅱ-- Ⅲ--- Ⅳ-- Ⅴ-- A.基因Ⅰ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D.基因Ⅴ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5.设玉米的果实由一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控制,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甲、乙两株纯合子玉米杂交,F1果实的口味与甲的相同时,则甲为( ) A.显性性状个体B.隐性性状个体 C.母本D.父本 【解析】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果实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故吃玉米的果实主要是吃胚乳,果实的口味取决于胚乳的基因型。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甲、乙两株纯合子玉米杂交,F1果实的口味就是显性基因控制的口味,则F1果实的口味与甲的相同时,则甲为显性性状个体。【答案】 A 6.(2009·石家庄模拟)假定某致病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且隐性致死(使受精卵胚胎致死)。一男子与一女性携带者结婚,理论上分析,这对夫妇所生的小孩性别比例(女孩男性)是( D ) A.1:1 B.1:0 C.3:1 D.2:1

高中生物必刷经典题专题1.2遗传规律能力提升含解析必修2

遗传规律 1.人的血友病属伴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属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两病皆患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该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A.9/16 B.3/4 C.3/16 D.1/4 2.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定能发生自由组合 B.若两对基因可独立遗传,则显性杂合子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一定是9∶3∶3∶1 C.人类的红绿色盲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只根据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无法确定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A.1/12 B.1/8 C.1/6 D.1/3 4.人群中甲病(A/a基因控制)和乙病(B/b基因控制)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已知人群中每100人中有一个甲病患者,下面的系谱图中Ⅱ3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1和I2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3/8 B.Ⅱ6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为AX B的概率为5/11 C.Ⅱ3和Ⅱ4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 D.Ⅲ7和Ⅲ8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为1/48 5.某植物花色有白色和蓝色两种,花色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 B、b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基因型为AAX B X 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杂交 得到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蓝花个体的基因型有aaX B Y、aaX B X B、aaX B X b三种 C.F2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色:蓝色=13:3 D.F2开蓝花的雌性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6.某夫妇表现型正常,生下一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最新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精编版

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课型】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 【授课人】胶州一中裴浩莲 【授课时间】2009年3月7日 【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3、伴性遗传Ⅱ 【教学重点】1、梳理核心知识,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结构 2、领悟假说演绎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难点】1、领悟假说演绎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遗传规律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分析本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展示09考纲要求。 一、【知识网络】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规律组要描述的是基因随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让学生以基因和染色体为主线结合所给的核心概念构建概念图形成知识网络。 二、【重难点分析】通过列表横向比较,使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深入领悟假说演绎法。 重点理解演绎推理的过程实质是预期实验结果的过程。 〖思考与讨论〗

两位科学家为什么都选用了测交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说呢?学生讨论阐述理由。三、【典型例题】尝试使用假说演绎法对典型例题进行分析,领悟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学生分步讨论、简述自己的作题思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假说演绎法。 〖总结常见的题型〗 ①判断可遗传变异还是仅仅是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②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③判断纯合体、杂合体 ④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四、【体验高考】通过一道高考真题,让学生得到实战演练,体会本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命题形势。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有效收集题干信息,把题干信息转化为有效解题形式。 〖本节小结〗总结本节内容。 五、【定时训练】见学案 六、【总结与反思】 【板书设计】 一、 二、知识网络 二、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根据假说设计实验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加以验证

高中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专题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1)名词: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显性性状: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D和d。而D和D, d和d, D和B,D和b、d和B,d和b都不是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控制着不同性状的基因。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但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①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图1-1),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图1-2),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②实验方法及结果: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用P表示)进行杂交,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简称 子一代,用F 1表示)总是高茎的(就是只表现出显性性状);F 2 中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 性性状,显性性状比隐性性状是(接近)3∶1。 (3)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 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注意1:1909年约翰逊提出把遗传因子改称为基因,因此现在称性状由基因控制。 注意2: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注意3:上述关于遗传因子(基因)的假设中,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对于染色体的遗传因子(基因)来说,上述假设的第②③点成立,而对于真核生物的质基因和原核生物来说,上述假设的第②③点则不成立。所以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的分离定

高三生物遗传专题复习讲解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遗传规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一对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 1、豌豆是一年生植物,YY是黄子叶,yy是绿子叶,基因型为YY和yy的个体杂交,子一代 自交,如图甲。图乙是图甲中F 1结的豆荚。关 于甲、乙两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不能体现分离定律 B.过程Ⅱ发生在第二年 C.乙图豆荚内的种子子叶全部是黄色 D.组成乙图豆荚外壳的细胞基因型是Yy 2、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 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 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杂交组合F1表现型交配组合F1表现型 A:30对亲本红花×红花36红花∶1白花D:绿茎×紫茎绿茎∶紫茎=1∶1 B:30对亲本红花×白花5红花∶1白花E:紫茎自交全为紫茎 C:30对亲本白花×白花全为白花F:绿茎自交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2∶1(4)紫茎D组和E (5) 绿茎∶紫茎=3∶1(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3、兔子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中 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1)已知b1、b2、b3、b4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b1对b2显性、b2对b3显性,则b1对b3显性)。但不知具体情况,有人做了以下杂交试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 甲:纯种青毛兔×纯种白毛兔——F1为青毛兔 乙:纯种黑毛兔×纯种褐毛兔——f1为黑毛兔 丙:F1青毛兔×f1为黑毛兔 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 ①若表现型及比例是,则b1、b2、b3对b4显性,b1、b2对b3显性, b1对b2显性(可表示为b1>b2>b3>b4,以下回答问题时,用此形式表示)②若青毛:黑毛: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江苏南京、盐城二模)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只长S型菌落 B.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 C.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 D.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各种组分的作用 解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的菌落有S型和R型两种,A错误。 2.(广东广州一模)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解析:本实验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别进行放射性标记,来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A 正确;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出来,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B错误;35S标记组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亲代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上,随着细菌一起沉淀,沉淀物放射性偏高,C正确;35S标记组,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的外壳,未能侵入细菌内部,子代噬菌体不含35S,32P标记组,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的DNA,会侵入细菌中,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32P,D正确。 3.(宁夏银川育才中学第四次月考)下列有关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 ) A.mRNA上有多少种密码子就有多少种tRNA与之对应 B.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r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相同 解析: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对应的tRNA,A错误;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B正确;mRNA上的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C错误;r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不完全相同,组成rRNA的碱基是A、C、G、U,而组成DNA的碱基是A、C、G、T,D错误。 4.(河北衡水中学三模)将某一核DNA被3H充分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并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2N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一定为N C.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不可能存在四分体 D.若某个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 子 B .该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 子 C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2.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遗传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 .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 1传来的 D .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3.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 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 .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 C .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 /3 D .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 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 /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A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 B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C .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5.右图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 基因。 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病不可能是X 隐性遗传病 B .乙病是X 显性遗传病 C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 .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6.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 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 是 A.甲病为色盲症,乙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Ⅱ7和Ⅱ8生一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1/9 C.Ⅱ6的基因型为DdX E X e D.若Ⅲ11和Ⅲ12婚配,则生出病孩的概率高达100% 7.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如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1)棕色牙齿是_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性遗传病。 (2)写出3号个体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概率是___。(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个黑尿病患者,每1000个男性中有3个棕色牙齿。若10号个体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有黑尿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8.下图是一个家庭的遗传谱系(色觉正常为B,肤色正常为A),请回答: (1)1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若11号和12号婚配,后代中患色盲的概率为__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若11号和12号婚配,生育子女中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只患白化病(不含既色盲又白化的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9.下图的甲为某家族遗传性肾炎(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苯丙酮尿症(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遗传系谱图;乙表示家族中一些个体体内细胞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专题总结

遗传实验专题总结 一、验证基因是否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实验 例1:现有纯种的灰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请设计实验探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步:取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结果预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反之,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第二步:让F1与黑身残翅果蝇测交(或让F1中雌雄个体互交) 结果预测: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且比例为1:1:1:1(或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且比例为9:3:3:1) 例2: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正常肢(B)对短肢(b)、后胸正常(D)对后胸变形(d),红眼(E)对白眼(e)分别为显性,控制这些性状负的基因可能位于X(I)、II、III这三对同源染色体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果蝇红眼(E)对白眼(e)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I)号染色体上。请写出能根据果蝇后代眼色就识别出性别的亲本组合?__________________(写表现型) (2)实验室内有各种已知表现型和基因型的雌、雄果蝇若干,请任意选取两对性状的表现型和符合要求的基因型,用一次杂交确定控制这2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 对同源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推理过程) 答案:⑴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⑵答案一:P:长翅正常肢♀×长翅正常肢♂ AaBb ↓ AaBb F1 :长翅正常:长翅短肢:残翅正常肢:残翅短肢 9:3:3:1 说明长翅与残翅和正常肢与短肢这2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否则不是。 答案二:P:长翅正常肢♀×残翅短肢♂ AaBb ↓ aabb F1 :长翅正常:长翅短肢:残翅正常肢:残翅短肢 1 :1:1:1 说明长翅与残翅和正常肢与短肢这2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否则不是。 例3、研究证明,果蝇的长翅对残翅、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单独观察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如何验证材料三中的灰身和黑身、长翅和残翅的遗传行为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用F1的果蝇与黑身残翅进行测交,统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如果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1:1:1,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或选用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如果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专题测试题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专项训练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A.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B.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 C.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D.碱基排列顺序 2、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F1肤色为中间色;若F1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F2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的比例为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 3、右图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1号和2号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几率为 A.1/3 B.2/9 C.2/3 D.1/4 4、某植株产生的四种配子和比例是Ab:aB:AB:ab=4:4:1:1。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约占总数的: A、16% B、18% C、32% D、34% 5、下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子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子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为了研究生物某性状的遗传方式,已完成的一组杂交过程如图, 则试验的另一组应该为 7、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③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小麦的抗锈对感锈是显性。让杂合的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感锈病类型,F5播种后长出的抗锈植株中纯合体占 A.31/33 B.31/32 C.31/64 D.31/66 9.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和一个患色盲的儿子。这个男孩成年后产生精子的种类和比例是 × ♀♂ A. × ♀♂ B. × ♀♂ D. × ♀♂ C.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