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 平移和旋转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      平移和旋转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      平移和旋转教学实录与评析

平移和旋转(第1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集体参与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常看见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但并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物体的运动。从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本节课是学生感兴趣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物体的运动,请问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出示课件)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师: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开关抽屉,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风车转动,开合门,旋转门。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生:开关抽屉、开合门、推拉窗是一类的。

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旋转门是一类的。

2.认一认

开关抽屉、开合门、推拉窗都是沿直线移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旋转门都是围绕中心转动的。就是旋转。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移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3、判断这些运动都是什么运动方式。

4.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5.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生: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

生:旋转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2、欣赏平移旋转现象在生活的运用图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评析:

本节课经过几次试教,发现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现象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但不能用规范语言进行描述。如升旗是平移现象,学生则会说国旗是平移,准确规范地说,升旗时国旗的运动是平移现象。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需要做好充分的知识、思维、语言的准备。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在对于“荡秋千”的判断不够清晰,学生有的说是平移现象,有的学生说是旋转现象,有的学生说既不是平移了也不是旋转。争对这个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说是平移,因为它是沿着直线运动的。边说边比划边演示。有的学生辩论是旋转运动,但旋转却没有旋转一周。而且荡秋千是可以旋转一周的,只是为了安全起见不旋转那么大。经过这样的辨析,学生能理解荡千的现象是属于旋转现象。对于滚铁环的运动这个问题,历来就是个争议的问题。为此我用了一个小小微课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知道可以从整体和部分两个角度来分别作回答。学生知道看待问题需要多角度思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 篇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 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向家富 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测试等环节之中,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反之,则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疏远数学学习。同时,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并找出和教学目标之间差距,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实施评价的主阵地。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要做到公正评价的同时兼顾差异性,全面评价的同时突出个性化,关注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学生发挥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评价时要做到公正与差异相结合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低,情绪波动快,对教师有崇拜感,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同时,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与表扬的愿望非常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否则表扬了一部分,打击了一大片,使教学评价适得其反。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亦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差异评价。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课堂上的知识稍学即会,对这些学生老师理所当然要加以表扬。也有的学生思维缓慢,接受能力差,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其实,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很痛苦的。其一,来自心理。他们看到其他同学成绩好,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而自己的作业中总是要出错,心理就会产生“不如别人”、“比别人笨”的自卑感。其二,来自身体。同样做一道数学题,其他同学很快就完成了,而他们却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甚至需要多次改正才能完成,因此他们的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都被作业占据了。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更应多加关注,细心观察,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如在作业辅导中,教师不能因为他们经常出错而加以埋怨,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数学的心理,甚至产生和老师对立的情绪,更不利于学习。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评价:“没关系的,这道题虽然你现在还不会,但过几天你就会了,不用担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暂时的,最终肯定会掌握的。再如,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总是很片面的,常常需要通过其他同学的补充才能完善,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加以评价:“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这个问题终于顺利解决了。”尽管他们对解决问题的贡献可能微乎其微,但通过教师的评价,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参与其中了,是一名“功臣”。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好地保护。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信心就会慢慢增强。 二、评价时要做到全面与个性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对学生的态度、知识、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即全面评价。同时,对每一个学生也要分别抓住其每一个闪光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及时地表扬,即个性评价。全面评价有利于学生从学习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正确、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个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如解题时某种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解法,思考方式的多样化,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等,正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追求。教师经常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回答,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解题策略进行表扬与鼓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评价时要做到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实录(整理好)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整理好 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执教:山西省朔州市第二小学孙晓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石头剪刀布 引入谈话:生活中会遇到类似课前游戏中的搭配问题。 1、国庆节我带女儿旅游,怎样搭配衣服? 课件:图T恤牛仔衣裙子牛仔裤长裙 (1)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算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 生1:第一件上衣和第一件下装搭配 生2:我喜欢从左向右第二件上衣和第二件下装 (2)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 生1:4种 生2:6种 (3)利用学具自己摆一摆,你摆了几种?怎样摆的?轻声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一种:生1:(操作)上衣不动,依次用下装去搭配上衣,一共六种(摆放次序乱)第二种:生2:(操作)上衣不动,先用三件下装分别与一件上衣搭配。(有序的放)你觉得她摆得怎么样? 生:有顺序 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漏掉 师:她按一定的顺序摆,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遗漏 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第三种:生3:用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衣相搭配,一共六种 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儿? 生:有顺序,不重复 (4)比较两种搭配,一种是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一种是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课件同步演示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方式) 1 2 1 2 1 2 1 2 A B C A B C (5)想想刚才怎么摆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生1:衣服衣服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

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如例3。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化。以下是八文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 师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 4千克 (等于4个砝码), 1千克 (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 1千克 (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 4千克 (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 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 普集街乡黄家小学教师鲁小萌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是权威的,教师说好就是好,教师说不好就是不好。因此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会在学生心中引起波澜,短则影响一节课的情绪,长则可能影响一生。当我们面对着一个个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着不同的心理、有着不同的爱好、有着不同梦想的学生、而他们在课堂中又随时出现许多末能预料的想法时,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瞬间,该如何去决策?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语言,特别是评价语言的质量?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更要有针对性。 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惯采用“好!”、“很好!”、“真棒!”等语言,这样的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我的想法是: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更要有针对性。如“你的记忆真好!”、“你表达的这么清晰流畅,真棒!”、“说的多完整有条理呀!”、“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的也很好!”、“瞧!他的思路多清晰呀!”、“你知道的真多!课外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这样的评价,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准确、得体、针对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都是苍白无力的。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真诚、发自内心。

有些教师一节课总采用模式化的语言,如“嗨,嗨,嗨,你真棒!” 、“棒,棒,棒,你真行!”等。还有些教师不管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总评价:“好、很好、真棒”等。更有些教师总采用一些物质奖励的办法,上课学生坐得端正奖朵红花,回答对问题奖颗五角星,……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总有物质回报。教师把物质刺激作为激励学生的唯一手段,易使学生滋生急功近利思想,不利于学生发展。当激励变得廉价,使学生人人随时可得时,评价也就失去作用了。我的想法是:针对学生个性真情评价。课堂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捕捉其中可用之处,有价值之处,针对个性给予评价。课堂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场所。作为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要真诚、发自内心。如:“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你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真像个小老师,说的头头是道。”、“你非常善于提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你!”......这样的评价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课堂气氛才和谐,教学效果才理想。 三、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引导性、启迪性。 有些教师,课堂评价缺乏耐心、缺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未完或不靠谱,教师就中途打断;或者学生的回答引起同学的哄笑致使中途停止,而老师不注意去引导、鼓励,使学生的自卑感得以强化,造成莫大的教学遗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孩子们只要有一次因不公正的侮辱而深感震惊,就会由此在一切方面看到不公正。” 我的想法是: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引导性、启迪性。在教学中,学生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时刻关注孩子情感和心理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

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听你们老师说,我们班学生平时表现都很优秀,爱动脑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在这里听课,希望同学们表现的比平时更优秀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表现地比平时更优秀些,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有(信心); 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并且声音非常洪亮,可见同学们信心十足,这节课就看看同学们的表现了,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一、复习旧知识: 师:(教师在走动)既然你们爱动脑筋,老师有个问题:你能不能说出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立体几何图形? 生1(随即指个学生):长方体; 生2:长方体,正方体; 生3:我还见过圆柱体,球; 师:刚才有两个同学都提到了长方体,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长方体哪些特征? 生1:6个面,并且是平面; 生2:8个顶点,12条棱; 生3: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面积之和,

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是4生 师:刚才这四位同学回答的都很好,看来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很牢固;我们原来学习长方体有关知识时,是从面、顶点、棱、长,宽,高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学习的。 二、设疑导课: 师:同学们请看这里(出示一张卡纸),这是一张卡纸,如果它的厚度忽略不计的话,这张卡纸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齐答):长方形; 师:如果让这张卡纸立起来并且立稳了,还能够至少承受一本数学教科书的重量,(师演示横着立不稳,竖着立也不稳)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 生1:把这张卡纸折叠成长方体; 生2:把这张卡纸卷成一个圆柱; 师:(演示)卷成圆柱这种方法很好,可见圆柱能承受一定的重量,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比如圆柱型桥墩,桥墩上面铺上桥板就能够承受汽车通过,你们还能不能举一些我们经常见过的圆柱体? 生1:圆柱型柱子, 生2:圆柱型茶叶盒, 生3:圆柱型自来水管子, 生4:…… 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这么些圆柱体,可见圆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浅谈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略 永登县中堡镇中心小学刘有志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出现了一系列以高效课堂为背景的改革风暴,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课改旋风;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等等,成为了高效课堂的典型模式,纵观中国种种课改现象,统一的教育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式和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包括显性发展和隐性发展,显性发展指的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隐性发展指的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学习内驱力的培养与激发。而情境教学就义不容辞的成了担负这个重任的载体,情境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构建和谐的人文课堂,关注每个鲜活的生命的进步与成长,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就成了师生进行心灵对话的重要方式,也是建立师生情感的桥梁。 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和谐课堂的重要因素,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技能与方法,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空间,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的评价单一、空乏、甚至无效,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是需要一定方法与策略的!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浅谈

几点认识。 一、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习惯的评价 好习惯成就人生,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改变尽心尽力的推、拉、拖、拽的应试教育手段,要执着于挖掘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习惯,在数学课堂上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如:“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太棒了,回答问题准确而迅速,知道为什么吗?我发现你今天坐得最端正、注意力非常集中!”“你提出了这样有创新的想法!大胆质疑与创新是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你却拥有这样的素质,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看你前面的计算写得很工整,准确率也很高,后面就开始潦草了,错误率提升了,多遗憾呀!”对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教师的评价就是一种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发现与全面数学素质目标之间的距离,不断改进不足,努力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并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否能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方法;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等等。当然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去悉心的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及时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感动向,不失时机的进行引导与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 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是环节,还是方式? [案例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曾经片面的把甜言当作鼓励,把蜜语当作呵护,使数学课堂评价失去了实效性,学生或变得麻木,或变得贪婪,种种负面效应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最有效的呢?因此我们在半月谈中开展了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专题研讨,通过问题的征集、课堂对照、论坛跟帖等过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结合大家的观点与网上资源,我们搞了这次“集成性讲座”,所谓“集成”就是指集中了大家的经验、汇聚了大家的智慧,由我进行综合整理的一个汇报性质的讲座,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可能存有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如有不 当之处,还请各位聊友批评指正。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就是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前,首先要明 确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评价的目的: 根据新课程的诠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让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学识上的提升,从而让课堂教学因评价而美丽! 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呢?我想我们要实现这样四个转变: 评价原则: 1、评价主体从双边到多边的转变。 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从双边对话式到多边互动式,不仅是由老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学生,不仅是一对一的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小组内外的群体评价,不仅是真实的人物来评价,还可以是虚拟的学习伙伴来评价,例如:在某教师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做题闯关后屏幕上出现:祝贺你过关!的字样与喜欢的卡通形象等。另一方面,我们还当关注评价的客体,也不应该仅仅停留与行为主体进行评价,还应关注群众性的即时评价,比如倾听者、协作者等。 2、评价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变。 评价的形式不要局限与语言上的呈现,还可以通过你的眼神、动作、手势、微笑等体态语言达到评价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引进第三者评价,比如学习伙伴的语言提示,比如电脑课件的动画效果,比如卡片评价、课堂表现记录卡等。 3、评价语言从笼统到具体的转变。 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最直接的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具体的,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学生的成绩,说好话不等于绝对的鼓励,我们应当学会直面学生出现的错误,适度的评价学生的表现,不要一味的“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行”要让评价语言具有生命的色彩,好——好在哪?棒——怎么棒?一定要具体,既要对

一年级数学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数学教学名师课堂实录(小学一年级人教版) 《数数》教学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样数图上的物品和人物。下面,哪位同学能从1数到10呢?(有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数出来) 师:全班一起数一数吧。(全班齐数)非常流利,不错。 二、教授新知 (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看到图中有一面国旗,那么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出示1) 生:老师还有一位老师。 师:对!不管是一位老师还是一面国旗,只要是数量只有“一”的,我们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请同学们再观察图,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1”? 生:一个足球。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 (指后全班都说:“对!”) 生:一栋教学楼。 师:对吗?图上是不是只画了一栋教学楼呢?大家看看。(全班都说:“是!”)那我们学校是不是只有一栋教学楼呢? 生:不是。 (一个学生边说边用手指着几栋教学楼的方位)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学校有好几栋教学楼。 生:国旗上有一颗大星星。 师:哦,你看得真仔细!我们看一下国旗,上面是不是有一颗大的星星? (同学们都仔细的看着,然后说:“是!”)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上课时也很积极,有不一样的意见时能大胆说出来,这一点非常好。 生1:老师,还有一个足球场。 生2:有一个操场。 (教师把学生们说出来的东西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细心,昨天我们只是数了一面红旗和一位老师,这么多的东西都没有数出来,现在你们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 (出示挂图,全班一齐从1数到10) 师:请大家再看一看,还有哪些物品是我们没数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数一数我们身上都有些什么器官,比如:我有1张嘴,2只手。同学们能不能用“我有几个什么”来说一说呢? 生1:我有2只脚。 生2:我有一个鼻子。 生3:我有2只手。 生4:我的这只手有5根手指。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三结合”策略 王渊 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测试等环节之中,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反之,则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疏远数学学习。同时,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并找出和教学目标之间差距,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实施评价的主阵地。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要做到公正评价的同时兼顾差异性,全面评价的同时突出个性化,关注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学生发挥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评价时要做到公正与差异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低,情绪波动快,对教师有崇拜感,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同时,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与表扬的愿望非常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否则表扬了一部分,打击了一大片,使教学评价适得其反。 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亦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差异评价。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课堂上的知识稍学即会,对这些学生老师理所当然要加以表扬。也有的学生思维缓慢,接受能力差,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其实,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很痛苦的。其一,来自心理。他们看到其他同学成绩好,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而自己的作业中总是要出错,心理就会产生“不如别人”、“比别人笨”的自卑感。其二,来自身体。同样做一道数学题,其他同学很快就完成了,而他们却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甚至需要多次改正才能完成,因此他们的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都被作业占据了。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更应多加关注,细心观察,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如在作业辅导中,教师不能因为他们经常出错而加以埋怨,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数学的心理,甚至产生和老师对立的情绪,更不利于学习。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评价:“没关系的,这道题虽然你现在还不会,但过几天你就会了,不用担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暂时的,最终肯定会掌握的。再如,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总是很片面的,常常需要通过其他同学的补充才能完善,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加以评价:“通过他们的共同努

小学数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课堂实录 /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实录资料适用于小学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图形”第一课时P40~42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朱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图形王国。(屏幕显示动画片)你们在画面上看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生:看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师点击课件) 师: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形,已经是大家的老朋友了。你们每个小组的篮子里也有多种形状的物体,请你们按形状分一分类。 (学生先小组合作,然后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各分成了一类。 二、动手操作,感受特点 1.摸物体的面,说感觉。

师:请你们摸一摸这三类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 生1:平平的,滑滑的。 生2:长方体的各个面有大有小,正方体的各个面是一样大的。 生3: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一样大,圆圆的,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不一样。 2.找小脚印,猜名称。 师(出示课件):图形王国里的图形娃娃真调皮,一路上蹦呀、跳呀,留下了快乐的小脚印。你们能说出这些脚印的形状和名称吗? 生1:第一个图形娃娃的脚印是长方形。 师:对呀,它叫长方形(板书),跟我读。 生:长方形。 师:第二个呢? 生2:第二个图形娃娃的脚印是圆。(师板书:圆) 师:最后一个呢? 生3:最后一个图形娃娃的脚印是正方形。(师板书:正方形) 师:这些图形的名称没有学过,你们怎么都说出来了呢? 生4:在数学学具盒里有这些图形,老师要我们摆学具时不是经常说吗?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重难点1、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2、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准备录像、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

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师: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1、认识秒针和1秒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生自由回答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你感觉1秒怎么样?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1、体验10秒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学生活动,然后反馈2、感受15秒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学生活动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3、游戏活动师: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