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防静电标准、电子行业防静电标准、抗静电标准、静电复印静电标准

纺织品防静电标准、电子行业防静电标准、抗静电标准、静电复印静电标准
纺织品防静电标准、电子行业防静电标准、抗静电标准、静电复印静电标准

纺织品防静电标准、电子行业防静电标准、抗静电标准、静电复印静电标准

纺织品防静电标准、电子行业防静电标准、抗静电标准、静电复印静电标准

FZ/T 01042纺织材料静电性能静电压半衰期的测定6

FZ/T 01043纺织材料静电性能动态静电压的测定5

FZ/T 01044纺织材料静电性能纤维泄漏电阻的测定6

FZ/T 01059-1999 织物摩擦静电附测定方法4

FZ/T 64011-2001静电植绒织物8

GA 96-1995 铺地纺织品静电性能参数及测量方法5

HCRJ 011-1998高压静电除尘用整流设备4

HG 2793-1996 工业用导电和抗静电橡胶板4

HG/T 20675-1990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及编制说明50

JT 197-1995 油船静电安全技术要求

JT 2017-1990 交通运输防静电个人防护用品通用技术条件

JT 230-1995 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

JT/T 311-1997油船油舱静电测量方法14

JY 0123-1991 小学静电实验盒技术条件

KS A 0080-2002 静电粉尘采样机及利用静电粉尘采样机的空气中粉尘量测定法

KS C 0263-199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KS K 7807-1992 防静电工作服

KS M 6405-1988 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KS M 6768-1994 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LD 33-1992 非接触式静电电压表标定方法

LY/T 1330-1999抗静电木质活动地板8

MIL-PRF-87893B:1997—Workstation—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control.

MT 113-1995 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9 MT 147-1995 煤矿用阻燃抗静电织物整芯输送带24

MT 374-1994 阻燃抗静电三角带安全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MT 379-1995 煤矿用电雷管静电感度测定方法3

MT 449-1995 煤矿用钢丝绳牵引输送带阻燃抗静电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12 MT 450-1995 煤矿用钢丝绳芯输送带阻燃抗静电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MT 520-1995 煤矿雷管生产厂防静电安全规程

MT 53-1980 静电显影记录仪10

MT/T 690-1997 雷管生产线导静电地面、台面电阻值测定方法6

MT/T 691-1997 雷管生产线静电电位测定方法5

QB/T 1941.4-1994 烟花爆竹药剂静电火花感度测定5

QB/T 2342-1997 干法静电复印纸

QJ 1469-1988 复合固体推进剂及其他火炸药静电火花感度测试方法

QJ 1693-1989 电子元器件防静电要求10

QJ 1875-1990 静电测试方法

QJ 1950-1990 防静电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QJ 2177-1991 防静电安全工作台技术要求7

QJ 2245-1992 电子仪器和设备防静电要求10

QJ 2524-1993 卫星用抗静电薄膜稳定性能测试方法

QJ 2611-1994 电子仪器和设备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方法0

QJ 2711-1995 静电放电敏感器件安装工艺技术要求

QJ 2846-1996 防静电操作系统通用规范9

QJ 647A-1995 航天产品核、微重力、静电和电磁环境术语

SH 0044-1991 1501抗静电剂5

SH 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SJ 20154-1992 信息技术设备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12

SJ/T 10147-1991 集成电路防静电包装管9

SJ/T 10533-1994 电子设备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10

SJ/T 10630-1995 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10

SJ/T 10694-1996 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15

SJ/T 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14

SJ/T 10985-1996 阴极射线管静电偏转极的命名方法4

SJ/T 11090-1996电子工业用合成纤维防静电绸性能及试验方法SJ/T 11159-1998 地板覆盖层和装配地板静电性能的试验方法15 SJ/T 11236-2001防静电贴面板通用规范19

SJ/T 11277-2002防静电周转容器通用规范10

SJ/T 11294-2003 防静电地坪涂料通用规范10

SJ/T 11294-2004 防静电地坪涂料通用规范

SJ/Z 736-1973 静电控制发射管系列型谱24

SN/T 0442-1995 出口静电复印机检验规程7

STATIC ELECTRIC CHARGE (E)22

SY/T 0060-1992 油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定13

SY/T 6319-1997 防止静电、闪电和杂散电流引燃的措施40

SY/T 6340-1998 石油工业防静电推荐作法37

JG/T 3045.1-1998 铝合金门窗型材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7 JG/T 3045.2-1998 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

SJ 20154-92 《信息技术设备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

SJ/T 10533-94《电子设备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SJ/T 10630-95 《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SJ/T 11090-96 《电子工业用合成纤维防静电绸性能及试验方法》SJ/T 10147-91 《集成电路防静电包装管》

SJ/T 11159《地板覆盖层和装配地板静电性能试验方法》

SJ/T 10694-96《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

AATCC-169纺织品耐候性测试标准

. AATCC测试方法169—2003 (E2007) 纺织品耐气候测试:氙弧灯曝晒 本测试方法由RA64委员会于1987年制定,1988和1989年重新审定,1990年和2003年修改,1995年重新审定和修改。 1.目的和围 1.1 本测试方法提供了在人造气候装置里面,通过对测试条件的控制,对各种纺织品材料进行暴晒的程序,包含对涂层织物进行曝晒。本标准测试方法包含两个控制程序--湿态试样和干态试样。 1.2 在标准纺织品测试条件下,对抗老化的测试可通过:强度损失的百分比或剩余强度的百分比(断裂、撕破、爆裂)及对色牢度的下降程度来进行。 2.原理 2.1被测试的纺织品材料的试样和被认可的用于对比的标准试样,应同时暴露在规定条件中的氙弧灯光源下。把测试材料的抗老化性能与标准的试样进行对比。 3. 术语 3.1 断裂强度n.----在拉伸试验中,施加到样品上最大的导致样品断裂的强度。 3.2 破裂强度n.----在规定条件下,对平放的织物在一定的角度上,通过对试样受力使之膨胀,导致试样破裂所要求的拉力或压力。 3.3 色牢度n.----材料对它自身任何颜色特性的变化,或对其着色剂能转变到和它相邻材料颜色的能力或二者兼有的一种抵抗能力。这种颜色变化可能出现在生产、储运、使用或测试的任何环境中。 3.4 光照度n.----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强度,是波长的函数,单位是瓦每平方米,W/m2。 3.5 辐照度n.----每平方面积上的焦耳能量,是光照度的时间积分,J/m2。 3.6 辐射能量n.----不同波长的光以量子形式或电磁波形式向空间传播的能量。 3.7 辐射流量密度n.----到达试样的辐射能量的比率。 3.8 辐射功率n.----每单位时间辐射、反射或接收的辐射能量。 3.9 光谱能量分布n.----由于光源跨越不同的辐射能量波段而形成的能量变化。 3.10 光谱透射比n.----辐射能量通过给定的材料时,投射的能量与不被吸收的能量的百分比,是波长的函数。 3.11 织物测试标准大气压n.----空气温度保持在21±1℃(70±2℉),相对湿度保持在65±2%。 3.12 抗撕裂强度n.----预先有裂口的纺织物,继续对其撕裂所需的平均强度。 3.13 总辐射通量n.----所有波长的光在某一点辐射的能量总和,每平方米上的功率数,W/m2。 3.14 气候n.----在某一给定地理位置上的气候条件,包括诸如光照、雨水、湿度、和温度等因素。 3.15 耐侯性n.----暴露在气候条件下,材料性能抗老化的能力。 4. 安全防护 备注:本安全防护仅供参考。对测试程序来说,本防护只是辅助性的,并不包含全部容。在本测试方法中对材料的处理上,操作者应该具备安全适当的技能。生产商必须对详细的参数例如安全数据表和其他生产商的提示进行指导,也必须对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进行指导。 4.1 阅读完生产商的操作说明并理解以后,方可操作试验设备。为安全起见,遵守生产商的操作说明是每个操作者的责任。 4.2 测试设备包括高强度氙弧灯,无论何时运行测试机器都要把测试门关闭。 4.3 维修氙弧灯泡前,在测试机器停止后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灯泡冷却。 4.4 维修测试设备时,应同时关闭电源,如果可能把机器的插头从墙上的插座孔拔出,确保机器上主电源显示灯熄灭。 .

防静电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防静电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6710 防静电管理制度 Anti-static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目的:为避免在生产、检验、储存及运输过程中遭受静电破坏,确保产品符合品质要求。 2.范围:凡乐清庄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验、储存过程均适用。 3.职责: 3.1生产供应部: 3.1.1依据防静电要求设计、安装防静装置。保证防静电管制区域设备接地合乎要求并适时查检。 3.1.2负责对防静电工作区接地线及防静电地坪执行阻抗测试;对防静电区域检修,维护防静电作业区域正常作业。 3.1.3执行防静电桌、防静电板架(盒)、防静电环等防静电设备的阻抗测试。 3.1.4负责对有静电防护需求的作业人员训练并评鉴作

业能力。 3.2技质部: 3.2.1对防静电测试表格记录进行查核确认。 3.2.2对防静电产品检验区域的静电防护设施及检验设备之防静电效果进行确认。 3.2.3保证产品生产全程合乎防静电,保证作业要求。 3.2.4对生产人员静电防护定期抽查。 3.3仓库:仓库确保电子零件及成品于储存阶段均处于良好之防静电防护环境。 4.作业内容: 4.1防静电的基本原则:抑制静电荷积聚,迅速、安全、有效地消除已产生的静电荷。 4.2防静电工作区环境要求: 4.2.1选用防静电地板或在普通地面上铺设防静电地垫或对地面喷涂抗静电剂,并有效接地。 4.2.2防静电系统必须具有独立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10Ω。防静电地线不得接在电源零线上,不得与防雷地线共用。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保证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性 纺织品的安全主要包括制品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产品的结构和附件是否安全和牢固等。主要有: ——甲醛: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 ——PH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上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对皮肤最为有益。如果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异味:一些挥发性物质,特别是一些奇特气味的物质表示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在纺织品上。 ——禁用偶氮染料: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这些染料被皮肤吸收后,在人体的正常代谢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有的纺织晶和服装遇水、遇摩擦就会发生掉色的情况。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以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保证人们的基本安全健康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的一部适用于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的通用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品、装饰用品等,对纺织产品中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唾液)、异味和禁用偶氮染料项目提出A类、B类和C类

三档指标进行控制,其中婴幼儿用品要求符合A类指标,内衣、衬衣、袜子、床单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B类指标,外套、毛衣、床罩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C类指标。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渤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不仅对食品和药品直接入口类产品的安全性严格监控,也对危险性较小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关注,强制引导生产者制造安全的纺织品,并倡导消费者转向对纺织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注重;标志着我们的纺织标准更进一步地与国际接轨,由注重产品的耐用质量和外观质量转向安全质量,提高了行业的生态生产意识。 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营单位积极执行GB18401—2003,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纺织产品。再加上近两年国家对纺织产品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进口,对规范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纺织产品在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各类纺织产品质量的抽查监督结果,可以说商场销售的纺织产品能够让人放心穿着,甲醛含量基本上都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禁用的偶氮染料也很少有检出,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穿着和使用纺织品和服装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时,首先看产品上有无符合性说明,标明“婴幼儿用品”、(GBl8401)A类、B类或C类字样的产品应该是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要求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在进行纺织品异味检测时是靠嗅的。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和服装时,应该首先闻一下产品是否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气味。尤其是一些香味毛巾、香味手帕等,要避免购买。内衣,尤其是婴幼儿用品,量买那些素色、小面积印花图案的产品,所用染料、涂料越少越好,尽量不要买印花摸起来较硬的纺织品。内衣以及婴幼儿服装,穿之前最

织物的抗静电整理

织物的抗静电整理 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它们具有很高的比电阻。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静电。如果这些静电荷不能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散失,就会在材料和加工机械上逐渐增加:基于静电的力学效应和放电效应,静电荷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引发各种障碍和危害。随着化学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的生产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疏水性,使之极易产生静电的积聚,因此,织物抗静电已成为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静电的产生及危害 1、静电的产生 静电是由静电荷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指在一定容积或一定表面上产生的正负电荷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保持不动,带有一定电性的状态。静电的产生,现象复杂,时今尚无定论,但静电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出现电荷聚集即起电。一般认为,静电现象是由两种不同或相同的物体经过接触或摩擦后,物体间发生电子移动,打破了原来的电性平衡,因而产生静电。 一般来说,几乎任何两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摩擦和随着的分离都会产生静电。两物体表面的电荷特性取决于电子流和摩擦电序列,常用纺织纤维的电序列如下: +羊毛锦纶蚕丝粘胶纤维棉苎麻醋酯纤维维纶绦纶腈纶丙纶-当两种纤维织物相互摩擦时,在电序列中靠左边的纤维带正电,而靠右边的纤维带等量负电。如棉与涤纶摩擦,棉一般带正电,绦纶带负电。而棉与蚕丝摩擦时,则棉带负电,蚕丝带正电。 影响纤维带电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纤维的吸湿性和空气的相对湿度及摩擦条件。纤维的亲水性越好,吸湿越多,带电量越低。因为纤维表面及纤维微毛细管中容易形成表面水膜或纤维中的水脉,有利于电子或离子的泄逸。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吸湿性较高,电阻较低,静电现象并不严重,而合成纤维由于吸湿性较低、结晶度高等特性易产生静电。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纤维的吸湿率越低,即使是亲水性纤维,也由于回潮率低而易产生静电。因为即使是亲水性纤维,在绝对干燥的情况下也是绝缘体。纤维表面越粗糙,则摩擦系数越大,接触点越多,越容易产生静电。两物体表面的相对摩擦速度越快,则点接触的几率越大,电荷密度越大,电位差也越高。摩擦时,纤维间的压力越大,则摩擦面积越大,带电量也越大。温度对纤维材料的静电量也有影响,温度提高,电阻下降,带电量减小。 2、静电的危害 纺织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作用而在材料和加工机械上产生并积累静电,虽然它们的电流很小,不会对人身产生生命威胁,但是却能制造很多麻烦。静电不仅导致纺织加工困难,如加工时纤维缠绕机件、纱线发毛不能集束、

纺织品抗静电技术的探讨

核心提示:介绍了静电的危害及纺织品抗静电的机理,并分类介绍了目前所使用的纺织品抗静电技术的方法,最后指出了纺织品抗静电技术的不足,并对前景进行展望。 1.研究纺织品抗静电技术的重要性 1.1纺织品静电现象及产生原理 产生静电的机理有多种解释,纺织材料静电主要是由于表面间的相互摩擦产生的。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具有很高的比电阻。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易于产生静电。特别是随着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生产和应用的越来越多,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憎水性,使之极易产生、积累静电。 1.2纺织品静电的危害 在民用方面,静电会导致纺织品的使用过程中吸尘沾污,服装纠缠人体产生粘附不适感,而且有研究表明,静电刺激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产业应用方面,静电是火工、化工、石油等加工等行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也是化纤等纺织行业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及安全事故隐患之一。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静电障害所造成的后果已突破了安全问题的界限[3]。静电放电造成的频谱干扰危害,会引起电子、通信、航空、航天以及一切应用现代电子设备、仪器的场合导致设备运转故障、信号丢失等结果。因此目前抗静电纺织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纺织品抗静电的机理 绝缘体表面的静电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消失:(1)通过空气(雾气)消失;(2)沿着表面消失; (3)通过绝缘体体内消失。 通过空气消除静电,主要依靠空气中相反符号的带电粒子飞来与绝缘体表面的静电中 和或让带电粒子获得动能而飞散。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制成高压电晕式静电消除器,已在化纤生产中有应用。 静电沿绝缘体表面消失的速度取决于绝缘体表面电阻率的大小。提高空气的湿度,可以在亲水性绝缘体表面形成连续的水膜,加上空气中的CO2和其他杂质的溶解,而大大提高表面导电性。进一步的方法是使用抗静电剂,主要是离子或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 静电通过绝缘体体内的泄漏速度,主要取决于绝缘体的电阻率的大小,一般说来,当聚 合物电阻率小于107Ω·m时,产生静电荷会很快泄漏掉。为了提高聚合物的体积导电率,最方便的方法是添加碳黑、金属粉末或导电纤维。 纤维高分子材料理论上是比绝缘体,但实际纤维的导电性比理论估计值要高,原因在于纤维不是纯高分子物质,其中含有水分、杂质等低分子物质,即纤维导电主要取决于纤维中的附属物,其次与纤维分子本身的导电性以及外界条件的作用有关。在表面易电离物质导电性较高以及水汽分压较大的情况下,纤维的导电性会大大提高。 3纺织品抗静电的途径 抗静电织物可分为民用和产业用静电防护服两大类。静电防护服按照最终用途可分为无尘无菌工作服、防火防爆工作服、手术服、安全作业服(如电力工人工作时穿的静电防护服、导电服等)等。 3.1对纤维进行抗静电处理 3.1.1用表面活性剂对纤维进行亲水化处理 作用原理为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端吸附于纤维表面,亲水性极性基团指向空间,形成极性表面,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降低纤维的表面电阻率,加速电荷逸散。所用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抗静电效果最好,高分子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抗静电效果耐久性最好。此法的优点为简便易行,特别适合于消除纺织加工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实用版

YF-ED-J2512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 度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实用 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目的 为了加强企业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 防止雷、电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特 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要 求,适用于民爆企业危险品场所。 3、职责 3.1安全保卫部门为企业的防雷、防静电归 口管理部门。

3.2企业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并定期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检测。 3.3企业下属单位负责本单位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 4、工作规定 4.1防雷措施; 4.1.1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应采取防雷措施。 4.1.2建筑行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一类防雷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防止雷电波浸入的措施,接地电阻均不应大于10Ω;二类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防直接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

AATCC-169纺织品耐候性测试标准

AATCC测试方法169—2003 (E2007) 纺织品耐气候测试:氙弧灯曝晒 本测试方法由RA64委员会于1987年制定,1988和1989年重新审定,1990年和2003年修改,1995年重新审定和修改。 1.目的和范围 1.1 本测试方法提供了在人造气候装置里面,通过对测试条件的控制,对各种纺织品材料进行暴晒的程序,包含对涂层织物进行曝晒。本标准测试方法包含两个控制程序--湿态试样和干态试样。 1.2 在标准纺织品测试条件下,对抗老化的测试可通过:强度损失的百分比或剩余强度的百分比(断裂、撕破、爆裂)及对色牢度的下降程度来进行。 2.原理 2.1被测试的纺织品材料的试样和被认可的用于对比的标准试样,应同时暴露在规定条件中的氙弧灯光源下。把测试材料的抗老化性能与标准的试样进行对比。 3. 术语 3.1 断裂强度 n.----在拉伸试验中,施加到样品上最大的导致样品断裂的强度。 3.2 破裂强度 n.----在规定条件下,对平放的织物在一定的角度上,通过对试样受力使之膨胀,导致试样破裂所要求的拉力或压力。 3.3 色牢度n.----材料对它自身任何颜色特性的变化,或对其着色剂能转变到和它相邻材料颜色的能力或二者兼有的一种抵抗能力。这种颜色变化可能出现在生产、储运、使用或测试的任何环境中。 3.4 光照度n.----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强度,是波长的函数,单位是瓦每平方米,W/m2。 3.5 辐照度n.----每平方面积上的焦耳能量,是光照度的时间积分,J/m2。 3.6 辐射能量n.----不同波长的光以量子形式或电磁波形式向空间传播的能量。 3.7 辐射流量密度n.----到达试样的辐射能量的比率。 3.8 辐射功率n.----每单位时间内辐射、反射或接收的辐射能量。 3.9 光谱能量分布n.----由于光源跨越不同的辐射能量波段而形成的能量变化。 3.10 光谱透射比n.----辐射能量通过给定的材料时,投射的能量与不被吸收的能量的百分比,是波长的函数。 3.11 织物测试标准大气压n.----空气温度保持在21±1℃(70±2℉),相对湿度保持在65±2%。 3.12 抗撕裂强度n.----预先有裂口的纺织物,继续对其撕裂所需的平均强度。 3.13 总辐射通量 n.----所有波长的光在某一点辐射的能量总和,每平方米上的功率数,W/m2。 3.14 气候n.----在某一给定地理位置上的气候条件,包括诸如光照、雨水、湿度、和温度等因素。 3.15 耐侯性n.----暴露在气候条件下,材料性能抗老化的能力。 4. 安全防护 备注:本安全防护仅供参考。对测试程序来说,本防护只是辅助性的,并不包含全部内容。在本测试方法中对材料的处理上,操作者应该具备安全适当的技能。生产商必须对详细的参数例如安全数据表和其他生产商的提示进行指导,也必须对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 4.1 阅读完生产商的操作说明并理解以后,方可操作试验设备。为安全起见,遵守生产商的操作说明是每个操作者的责任。 4.2 测试设备包括高强度氙弧灯,无论何时运行测试机器都要把测试门关闭。 4.3 维修氙弧灯泡前,在测试机器停止后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灯泡冷却。 4.4 维修测试设备时,应同时关闭电源,如果可能把机器的插头从墙上的插座孔拔出,确保机器上主电源显示灯熄灭。 5 使用范围 5.1 通过本测试方法取得的结果,不要等同于室外环境下测得的结果,除非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出对某一材料来说有数学上的互换关系。室外环境随着季节、地理地势而变化,因此,室外暴晒的结果也相应的不同。并非所有的材料在同样环境下受到的影响都一样。本试验方法中用于测定耐候性的设备是经过认可的,因为它们已经广泛应用在商业性的织物材料测试上。决定使用那种型号的机器由买卖双方的协议约定,取决于他们以往的经验。不同的生产商提供的耐侯性设备,在光谱分布、喷水装置、空气和湿度传感器位置、测试室尺寸上或许会有明显的不同,这可能导致不同的试验结果(见1 6.1---16.8)。因此,生产商不同,其提供的测试室也不同,氙弧灯也不同,

纺织品各类功能整理剂介绍

多功能整理剂则是随化学、生物医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学、光化学、热力学、电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类功能整理剂。由于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针对纺织品某些特定的性能的,因而目的性强效果好产品的附加值也高。 1、抗静电整理剂及性能指标 永久性抗静电整理剂主要成分为聚氧乙烯衍生物物化性能为假阳离子型,微黄透明粘稠液体.1%稀释液pH值510~515。整理用浸渍、浸轧法整理效果表现为对涤纶、腈纶、PVA、醋酐维的散纤维、纱线、面料均可获得永久的抗静电效果同时还适于各类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织物。 生态指标显示可生物降解,多功能整理及抗静电剂QMILEASE)主要成分为亲水性高聚物物化性能为含固里99.9%。非离子性熔点50C淡黄色固体易分散于热水中。 可与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助剂同浴使用。整理用浸渍去整理效果表现为:在整个显整理过程中应用,可防止“鸡爪痕”及褶皱并可防污。染色中加入可防止染色疵病。在后整理过程中应用对合成纤维织物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效果,且耐

洗性好,织物柔软性好可提高缝纫性。生态指标显示生产过程中无泡无不良气味产生。 抗静电剂主要成分为有机氮化合物物化性能为:外观为无色透明的液体阳离子型助剂,pH值5~ 51525C时密度约105能用水稀释。整理用浸责法、浸轧法。整理效果表现为可赋予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的各类针纺织品优良的抗静电性能有良好的干洗牢度可与拒油、拒水整理同时进行,无明显的相互抑制作用可使织物获得丰满、柔软的手感。生态指标显示不产生泡沫,无毒性。 2、防紫外线整理剂及性能指标 紫外线吸收剂:主要成分为杂环化合物:物化性能为阴离子型白色粘稠液体pH值6.与水、酸、碱接稳定性好:与非离子、阴离子型物质相容性好与阳离子相容可能出现沉淀。 整理用浸责法、浸轧法整理效果表现为纤维反应性紫外吸收剂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和锦纶织物与羟基基团和氨基基团反应而产生紫外线吸收效果。耐日晒和耐水洗效果优良。生态指标显示无泡可按一般染化料对待。

抗静电织物的开发与应用

抗静电织物的开发与应用 内容摘要:纺织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因相互摩擦或与其他材料摩擦时会产生静电。静电不仅导致纺织加工困难,如:加工时纤维缠绕机件、纱线发毛不能集束、 织造时经纱开口不清,而且在纺织品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吸尘沾污,服装纠缠人体产 生粘附不适感;并对人体有害,如使血液pH值升高,血液中钙含量下降,尿夜中钙含 量增加,血糖升高,维生素C含量下降。静电严重者还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灾害。 因此,抗静电织物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多种抗静电纤维及抗静电 织物的加工方法和性能特点,重点介绍了导电纤维和抗静电整理织物产品的开发及 应用。 关键词语:抗静电织物导电纤维应用抗静电整理 正文内容: 第一章、静电产生的原理与危害 1.1、纺织品静电现象及产生原理 产生静电的机理有多种解释,纺织材料静电主要是由于表面间的相互摩擦产生的。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具有很高的比电阻。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易于产生静电。特别是随着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生产和应用的来越多,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憎水性,使之极易产生、积累静电。1.2、静电的危害 与常规的电能量相比,静电的能量虽然小,但是却具有高电位、强电场的特点,所以导致纺织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影响服用性能甚至产生危害。 1.2.1、静电的力学效应所造成的危害: 由于静电吸附力或排斥力(取决于两个物体带电荷的性质)的作用,会造成生产困难,如在化纤纺丝过程中,易造成丝的飘动、黏结、纠缠;在纺纱过程中,造成纤维堵缠设备机件、成型不良、飞花增多;在织造过程中,静电引起毛羽的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 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 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 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 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 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 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 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 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1米/秒。

国内外抗静电纺织品和抗静电剂开发和应用

国内外抗静电纺织品与抗静电剂的开发应用 一、抗静电纺织品介绍 电子及半导体制造业者对静电释放与微粒污染损害所需付出的费用相当惊人,从统计资料中知悉,全球每年因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所酿成之损坏成本负担估计高达9亿美元,有些专家认为实际上的损失还会更高。因此对于环境控制室(无尘室)的要求与品质与日俱僧。 由于无尘室内的空气通常须保持在相对湿度45%的干燥状态,因此容易产生静电;静电在半导体制程上诱发不良的作用主要有两大类,一为引发微粒污染,在各种无尘室的微粒污染源中占第五位,约5%另一为静电释放(ESD),其所引发的失效率,在产品早期各种失效发生源中占首位,超过50%;为了克服静电释放的问题,许多制造商已着手研究各种静电控制计画,内容包括制程机仪及人体所产生的静电危害。 无尘室用静电释放防护衣着必须具有:(1)静电/静电逸散、(2)微尘粒子产生机会低(低发尘量)、(3)织造强度够、(4)耐用性好、(5)抗特定化学药剂及(6)穿著性舒适等特性。 目前抗静电无尘衣大都由人造长纤维织造。这些织物可以是针织、梭织或纺黏合方式织造。聚酯长纤是目前无尘室织物最主要之原料。为了使织物赋予持久性抗静电/静电逸散的效果,一般是于织造过程中嵌入(大概占织物重之0.1-0.5%)导电纱。这些导电纱通常在成品布上显现条或格子状样式(3-10mm,视最终用途而定)。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抗静电纤维可供选择,这些纤维的织造通常是在纤维制造过程中加入些许导电物质,分别由以下两种生产方式而得: 1.有机高分子纤维(主要是聚醯胺或聚酯) (a)熔融纺丝时加入导电物质添加物(例如碳黑)。 (b)熔融纺丝后以导电物质当作纤维后处理。 2.无机纤维(例如不锈钢纤维):导电性纤维需经过纺纱后再织成布,纤维导电性之优劣必须视导电物质之种类、添加量和位置来加以调整,碳纤维是最常用之导电材料,硫化铜、碘化铜和其它氧化金属也常使用。导电物质可以使用类似涂布加工的方式覆盖于纤维外层,或使用复合纺丝使纤维内部含导电材料,亦或一部份分布在表面一部份在纤维内部形成两种介质,导电材料通常添加量在3%~30%之间。 二、国外抗静电剂开发 无尘室纺织品采用高密度织法的聚酯长纤纺织品来作为微粒控制颇为普遍,其较混纺的聚酯棉与其它使用在非无尘室ESD应用的纺织品更不能释放静电,由于棉花具有吸收水气的能力,它较聚酯更能释放静电,但它却会产生棉绒。除此之外,做为无尘室使用的纺织品必需兼具耐久、非污染的导电性纱线来达到抗静电。 随着高速纺丝和变形加工设备的推广应用,纱线表面较易积聚摩擦产生静电荷,因此必须在纺丝油剂中加入抗静电剂。 目前国外市场新推出的抗静电剂有:Crostat PTA,这是一种用于合纤地毯纱的临时性抗静电剂,它不影响地毯纱的色牢度;TC-Anfistatikum Uk flussig是一种合纤专用抗静电剂,它可使织物手感较柔和;Laustat cT是一种用于浸泡和浸轧的高效抗静电剂;Yamsoft-GS是一种假阳离子柔软润滑剂,有抗静电性,专用于棉纱,但也可改善合纤或混纺纱的柔软性和抗静电性;Achitoil OL Conc是一种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用于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纱,有高润滑功能,而且降低纤维问摩擦力。 日本东京Kanebo Ltd.生产Belltron碳纤维系目前最广泛使用在无尘室纺织品上面的导电性纱线,它拥有每平方公分107至1011欧姆的平均表面电阻系数。典型的特定ESD纺织品,使用有更多导电性但有时却会污染的ESD纱线,具有105至107欧姆的表面电阻系数。 Precision Fabrics Group Inc. (Greensboro,NC)供应一系列抗静电布料,包括供给ISO Class 3应用的Integrity 2000纺织品、供ISO Class 4制药与生物科技无尘室使用的Integrity1800、以及供给ISO Class 5领域的Integrity 1700。其高密度的织法对微粒的阻隔可小至1微米,并加入Belltron碳纤维来达到释放静电。 纽约Stern and Stern Industries Inc则生产一系列ChemStat 909 Plus抗静电布料,供给ISO Class 5与ISO

防静电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防静电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静电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油库一切储油设施、设备管线等防静电接地 装置必须符合电业部门和《石油库设计规范》的规定。 (二)、油库计量作业,油罐车、船舶装卸油等防静 电必须按《石油库管理制度》第二十三条款实施。 (三)、静电接地的要求、范围、电阻值、码头接地 系统,其它防静电等必须按《易燃可燃液体静电安全规 定》执行。 (四)、加强对接地装置连接系统的维护工作,接地 连接的各导体之间,接触应牢固可靠,无锈污,及时更 换,腐蚀了的势片,以确保电气通路的完好性。 (五)、如接地连接系统有断裂点,在从事恢复性工 作前,应确保断裂点周围的环境内没有易燃、易爆物质。

(六)、如对设备、管道等进行局部检查会造成有关物体静电连接回路断路时,应事先做好临时性接地,检修后应及时复原,并重新测定。使接起电阻值全部达到规定值之内。 (七)、在能产生静电的场合,移动设备的接地线装拆工作必须做到: 1、在操作或移动之前进行; 2、已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方可进行; 3、应离开易燃易爆危险部位或在连接点的上风向进行。 (八)、每年定期分别对各固定设备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并建立测量数据档案,被测接地电阻值不符规定,应立即检修。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及功能整理剂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及功能整理剂 姓名:李志斌班级:电子类十班学号:12H0751330 序号:L69 纺织品功能整理的要求和方法: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为了满足纺织品的某些特殊使用要求而赋予纺织物优良的使用、安全、外观等性能的特殊整理加工方法。多功能整理剂则是随化学、生物医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学、光化学、热力学、电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类功能整理剂。由于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针对纺织品某些特定的性能的,因而目的性强,效果好,产品的附加值也高。 1.功能整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功能性纺织品的生产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有害物溢出,有害气体和污水的排放,会直接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种群失调或消灭。这些都是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和各国政府所不允许的。对各类化学助剂不但要研究其近期生态影响力,还要研究其长效生态影响力,确保其永久的安全性。因此,在功能性纺织品整理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生物可降解助剂,以确保环境安全。 (一)生产操作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特殊操作,防止给操作人员造成显性或隐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对尚不清楚会造成什么样影响的助剂应随时跟踪,对操作人员定期体检,获得可靠的无害证明后才能大量使用。最终产品无毒副作用功能性纺织品一旦成成品,对环境及使用的生命体就不能有不良作用。即便是残留有有害物质,其残留量也必须降到对生命体无害的范围。凡是有可能造成生命体急、慢性中毒,过敏、皮肤不适或病症,以及诱发其他病变,特别是恶性病变危险的,都是不允许的。 (二)功能持久力功能性纺织品应根据其使用的生命周期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持久能力。通常,功能性纺织品多为中长期用品,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受反复洗涤、熨烫。因此,只有那些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原有功能的产品,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才能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2.功能整理的方法 一.物理整理法(1)浸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或溶剂可溶性的多功能整理剂。与溶剂形成均匀溶液的多功能整理剂,随溶液渗透到纺织品内纤维之间的空隙中,与纤维表面形成分子间表面吸附而附着在纺织品上。这种整理方法简单,易生产,成本低,织物的手感与风格特征受溶液的影响也不大,但由于整理剂与纺织品的结合方式多是物理吸附,相互间作用力弱,结合牢度不高,易受外界及使用状况影响而丧失特有的功能。(2)浸轧法该法适用于多功能整理剂溶于水或溶剂中形成有粘度但粘度不大的粘性溶液。整理时将被整理的纺织品浸入溶液中,经过轧压使助剂随溶液被挤压到纺织品纤维间隙中,除去多余的溶液后经焙烘即可。浸轧法简单易行,用普通上浆设备即可实现,成本也低,但织物手感及风格特征受溶液的影响略大。由于整理剂与纺织品的结合方式仍以相互作用力不强的物理吸附为主,结合牢度不太高,因而其耐磨、耐洗涤、耐溶剂性和耐气候性指标值均不高。(3)涂层法此法适用于粘度较高的粘流体或粘滞性半流体的整理剂。将整理剂涂刮到纺织品上,进行焙烘,靠粘流体与被整理的纺织品进行粘接。在烘焙过程中,整理剂与纺织品纤维可以部分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或整理剂之间相互聚合,在纺织品外表面形成较牢的膜。这种整理方法较简单易行,且排污少,多用于有机类涂层整理。但应注意有机物挥发造成的影响。这种整理法的结合牢度较高,耐用性好,成本低,缺点是纺织品的风格手感会受到整理剂较大的影响。 二.化学整理就是将纤维材料的单体与具有某些功能的大分子或单体进行

GBT 12703-1991 织物静电测试方法简介

GBT 12703-1991 织物静电测试方法简介 静电测试包括危险静电源参数测试、材料和制品静电性能检测、易燃易爆物品静电感度的测试。表征材料和制品静电性能的主要参数有电阻率、泄漏电阻、电荷面密度及半衰期、摩擦带电电压及半衰期等。纺织材料静电性能的评价有电阻类指标(体积比电阻、质量比电阻、表面比电阻、泄漏电阻、极间等效电阻等),静电电压及其半衰期、电荷面密度等指标,以及吸灰试验、张帆试验、吸附金属片试验等简易测试方法得到的低精度指标。 GB/T 12703-1991织物静电测试方法简介了6种测试方法,GB/T 12703后期又于08到10年间陆续进行修订,修改为一共七种测试方法。但主要的测试方法大致未变。 A法(半衰期法):用+10 kV 高压对置于旋转金属平台上的试样放电30 s,测感应电压的半衰期(s)。FZ/T 01042《纺织材料静电性能静电压半衰期的测定》与之完全相同。此法可用于评价织物的静电衰减特性,但含导电纤维的试样在接地金属平台上的接触状态无法控制,导电纤维与平台接触良好时电荷快速泄漏,而接触不良时其衰减速率与普通纺织品类似,同一试样在不同放置条件下得出的测试结果差异极大,故不适合于含导电纤维织物的评价。日本1997年修订的JIS L1094“织物及び编织物の带电性试验方法”在文本中已列专门的条款指出此法不适合于评价含导电纤维织物的抗静电性能。 B法(摩擦带电电压法):试样(4块,2经2纬,尺寸4 cm×8 cm)夹置于转鼓上,转鼓以400 RPM 的转速与标准布(锦纶或丙纶)摩擦,测试1min内的试样带电电压最大值(V)。除磨料规格、子样数等稍有差别外,FZ/T 01061《织物摩擦起电电压测定方法》与之相同。此法因试样的尺寸过小,对嵌织导电纤维的织物而言,导电纤维的分布会随取样位置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故也不适合于含导电纤维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测试评价。 C法(电荷面密度法):试样在规定条件下以特定方式与锦纶标准布摩擦后用法拉第筒测得电荷量,据试样尺寸求得电荷面密度(μC/m2)。除在摩擦布规格、试样预处理、摩擦棒直径、摩擦次数等方面略有变化外,FZ/T 01069《织物摩擦带电电荷密度测定方法》与之相同。电荷面密度法适合于评价各种织物,包括含导电纤维织物经摩擦积聚静电的难易程度,所测结果与试样的吸灰程度有较密切的相关性。由于试样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 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目的 为了加强企业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防止雷、电 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要求,适用于民 爆企业危险品场所。 3、职责 3.1安全保卫部门为企业的防雷、防静电归口管理部 门。 3.2企业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维护 和保养,并定期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检测。 3.3企业下属单位负责本单位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日常

维护工作。 4、工作规定 4.1防雷措施; 4.1.1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应采取防雷措施。 4.1.2建筑行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一类防雷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防止雷电波浸入的措施,接地电阻均不应大于10Ω;二类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防直接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且宜与防雷电电感应的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三类建筑物应防直接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且宜与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4.1.3严禁在独立避雷针(塔)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

抗静电纺织品的测试标准浅析与探讨

抗静电纺织品的测试标准浅析与探讨 杨金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北京100025)【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抗静电纺织品的发展现状和主流开发技术路线,结合常用的纺织品抗静电性能测试方法和技术,浅析了目前我国的抗静电纺织品检测标准和方法,探讨了一些技术细节和常见问题。 【关键词】纺织品抗静电方法标准 1·概述 在纺织领域中,纺织材料与导纱器、罗拉等机件接触,纤维间相互接触摩擦,纤维受到压缩和拉伸,热风干燥,纺织品在带电体的电场中的感应都会产生静电。尤其是化纤织物用于服装后,静电已成为引发燃爆事故的一大隐患。化纤织物经摩擦后,极易产生静电,刺激人体引起不适,重者导致仪器元件的无效损毁,甚至引发燃爆事件。在重工业中,如油库、加油站等,由于静电的火灾爆炸更是尤为严重。仅以电子及半导体制造业为例,静电释放与微粒污染损害所需付出的费用相当惊人,从统计资料中知悉,全球每年因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所酿成之损坏成本负担估计高达9亿美元。 目前来看,纺织品抗静电的基本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提高湿度,使织物表面具备水分保持性能可降低表面电阻。 此种方法多用于纺织加工中,为了降低车间的静电危险,提高加工场地内的湿度,在降低静电的同时也降低尘埃、飞花毛羽等。在纺织成品中此方法由于难以维持一定湿度,所以纺织产品的抗静电使用较少。 此方法也可通过在纤维表面涂敷一层亲水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使织物易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方式获得,也可以归入第3种“助剂”法中。其特点是本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不耐洗涤,受空气相对湿度影响较大。 (2)降低表面电阻,将导电纤维融入纱线可以使电荷离域(接地)。 该方法事实上是运用了导电纤维作为纺织产品的原材料,加以运用,起到降低纺织织物和服装等产品的表面电阻的作用。早期多被局限的理解为加入金属丝。随着研究的深入,导电纤维不再局限于金属丝,而包括了有机高分子纤维,主要是聚醯胺或聚酯,以及无机纤维,包括较为常用的碳纤维和不锈钢纤维。 导电纤维需经过纺纱后再织成布,纤维导电性的优劣取决于导电物质的种类、添加量和位置来加以调整,碳纤维是较为常用的导电材料,硫化铜、碘化铜和其它氧化金属也常使用。导电物质可以使用类似涂布加工的方式覆盖于纤维外层,或使用复合纺丝使纤维内部含导电材料,亦或一部份分布在表面一部份在纤维内部形成两种介质,导电材料通常添加量在3%~30%之间。近年来,随着生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消费者对纺织品中重金属含量的重视,尤其是国际环保纺织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Research and Testing in the Fieldof Te xtile Ecology,简称Oeko-Tex Association)的Oeko-TexStandard 100标准的推广,原有部分金属导电纤维在抗静电产品的应用有下降的趋势。 (3)加入助剂,包括纺丝油剂中加入抗静电剂,功能性整理助剂,新型抗静电柔软整理剂等等。目前国外市场新推出的抗静电剂有:Crostat PTA,这是一种用于合纤地毯纱的临时性抗静电剂,它不影响地毯纱的色牢度;TC-Anfistatikum Uk flussig是一种合纤专用抗静电剂,它可使织物手感较柔和;Laustat cT是一种用于浸泡和浸轧的高效抗静电剂;Yamsoft-GS是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