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抽样应用实例2
基础工业工程工作抽样

(1 0.25) 4 0.25 0.0025
4800次
n (1 P)Z 2 (1 0.3) 4 3733次 PS 2 0.3 0.0025
注意:P为观察事件发生率
2024/10/9
18
练习:对某机器作业率进行观察,估计该机 器停机率为25.6%,需要观察精度旳绝对精度为 0.01,可靠度为95%,求需观察旳次数。
20次观察时刻旳 顺序
1
午休
2
3
*4
5
×
6
7
8
×
9
*10
×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表8-10由 时刻随机 数表换算 观察时刻
注:前面 标有
“*”为 追加观察 时间,因 要减去午 休旳3次
。
25
2)利用系统抽样原理拟定观察时刻 书上例子旳阐明:
✓ 例8-2 设在某厂旳一种车间实施工作抽样。决定观察5 天,每天观察20次,该车间上午8时上班,下午5时下 班,中午12时至下午1时为午间休息。试拟定每天观察 时刻。
首先,选择每个观察旳列号。为预防每天在同一时刻观察 会产生偏差,一般可用骰子来选择使用不同旳列号码。
2024/10/9
23
✓ 其次,根据随机时刻表进行换算观察时间。因为作业开 始时间为8:00,所以随机时刻表旳列上时间全部加上8 个小时。例如用骰子选择了第一列,(19)0: 05+8=8:05即8时05分。表8-10显示了此实例旳20次 旳换算时刻。
一、作业测定概述 二、秒表测时法 三、工作抽样 四、预定动作时间 五、原则资料法
2024/10/9
内容安排
工作抽样观测方法与实例

必要的样本数公式 N=4P(1-P)/e2 或 N=4P(1-P)/(NP )2
条件 1、已知容许误差:e或NP 2、有P的经验值,或 3、可以估算P值
正确的做法是进行一天的预备抽样,来取得P值
励好志 好人学生习十一、设备停机率的案例(一 )
案例:飞毛腿机械工厂,为了调查特定机械群的平均停机率为
1
19
14
3
11 1
5
1
1
5
11
11
4
1
1
5
1
1
10
1
1
5
1
1
1
10
1
1
4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200
% 24。5 23。5 10。0 9。5 7。0 1。5
2。5
2。5 2。0 2。5 5。0 2。5
5。0 2。0 100
励志人生 好好学习
八、案例启示录
作业状态 有效工作时间 辅助时间 闲置时间 闲置的原因 改善的方向
10/14(星期一 )
样本总数
140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不工作样本娄
54 35 24 36 13 36 37 26 26 24 33 27 33
比率(%)
38.6 41.7 28.6 42.9 15.5 42.9 44.0 31.0 31.0 28.6 39.3 32.1 39.3
2、不工作的原因如下表所述:
等待装货
17.2%
故障及修理
8.0%
产品运输以外的用途
5.3%
司机不在
什么是工作抽样

工作抽样工作抽样(Work Sampling缩写W/S)目录∙ 1 工作抽样的含义∙ 2 工作抽样的特点∙ 3 工作抽样的用途∙ 4 工作抽样的步骤∙ 5 工作抽样的缺点6 工作抽样案例分析o 6.1 案例一:工作抽样在广州某一制药厂运输科分析[1]∙7 参考文献工作抽样的含义又称“瞬时观察法”。
是指利用统计学中随机抽样的原理,按照等机率性和随机性的独立原则,对现场操作者或机器设备进行瞬间观测和记录,调查各种作业事项的发生次数和发生率,以必需而最小的观测样本,来推定观测对象总体状况的一种现场观测的分析方法。
工作抽样的特点1.间断性观测。
2.不是记时,而是记录瞬间发生的各种事件的出现次数。
3.观测精度可以控制。
工作抽样的用途工作抽样对众多的观测对象进行调查时,具有省时,省力,调查费用低,调查结果可靠等优点。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代替在作业现场长时间连续观测的工作日写实方法。
工作抽样主要用于:1、调查工时利用和设备开动状况,拟定克服工时损失或设备停台的措施。
2、评价操作者在工作班内各类操作活动比例的适当性,确定合理的作业负荷。
3、调查并制定时间定额中各类工时消耗比率。
4、调查和制定专业生产条件下,零件加工的作业时间或产量定额。
工作抽样只能得到作业现场的一般情况,不易得到观测对象的个别差异。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工作抽样需要和工作日写实、测时等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工作抽样的步骤1.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观测的精度。
2.对调查对象的作业活动适当分类。
3.确定观测次数,即抽取的样本数。
4.决定观测时刻。
5.现场观测。
6.检验样数据。
一般采取作管理图的方式。
7.计算评价观测结果。
工作抽样的缺点其缺点是:观测不够细致,不适用于以过细分析作业时间消耗为目的的观测,也不适合于以改进操作方法为目的的动作分析一类的观测。
工作抽样案例分析案例一:工作抽样在广州某一制药厂运输科分析[1]一、工作抽样在广州某一制药厂运输科的运用过程工作抽样(Work Sampling缩写W/S)是根据抽样理论,随机地观测若干个被观测对象在瞬间时刻的状态,记下其内容,对其发生频率用统计的方法求出被观测对象的活动状态的构成比例,从中找出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制订改善措施的测定技术。
典型的抽样方法(案例)

导语: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抽样调查是建立在随机原则基础上,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概率估计原理,应用所的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例如,从某地区全部职工当中随机抽取部分职工,以家庭为单位按月调查取得有关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资料,并依据这些资料推断出全区职工的收支情况,这就是一种抽样调查。
从调查方法上来看,它是属于一种非全面调查。
但又与一般调查不同,它不只停留于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而且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据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从而提高统计的认识能力。
因此,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在统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抽样方法:一. 简单随机抽样一般,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具体作法有:直接抽选法,抽签法,随机数法。
直接抽选法例如某项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市职工收入状况进行研究,该市有职工56,000名,抽取5,000名职工进行调查,他们的年平均收入为10,000元,据此推断全市职工年收入为8,000--12,000元之间。
抽签法又称“抓阄法”。
它是先将调查总体的每个单位编号,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任意抽取号码,直到抽足样本。
在这里选取一个案例说明,如要在10个人中选取3个人作为代表,先把总体中的10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3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
这就是抽签法,与直接抽样法类似。
另一个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法,即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当然,随机抽样也有不足之处,它只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有限的情况,否则编号工作繁重;对于复杂的总体,样本的代表性难以保证;不能利用总体的已知信息等。
抽样方案的案例有哪些

抽样方案的案例有哪些抽样方案的案例有哪些一、引言抽样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来代表整体,从而减少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提高调查效率。
抽样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介绍抽样方案的案例,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和区域抽样。
二、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抽样中最基本和常见的方法,其特点是每个样本都有相等的机会被选中。
这种抽样方案一般适用于总体较小且各个个体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
例如,某市政府希望调查市民对于城市公园的满意度,可以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市民名单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
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市民被选中的机会相同,从而得到较为客观的结果。
三、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方法。
这种抽样方案适用于总体规模较大且有一定的规律性的情况。
例如,某餐饮连锁企业想要调查消费者对于新推出的菜品的评价,可以使用系统抽样方法。
首先确定每天的营业时间段,然后在每个时间段内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顾客进行调查。
这样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并且减少了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
四、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些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选取样本的方法。
这种抽样方案适用于总体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情况。
例如,某媒体机构想要了解不同年龄段观众对于某综艺节目的收视率,可以使用分层抽样方法。
首先将观众按照年龄分成若干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
这样可以保证不同年龄段观众的代表性,并且提高了调查的精确度。
五、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些特征分成若干群,然后从每一群中选取全部样本的方法。
这种抽样方案适用于总体较大且群体之间差异较小的情况。
例如,某大学想要了解不同学院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使用整群抽样方法。
首先将学生按照学院分成若干群,然后从每一群中选取全部样本进行调查。
这样可以减少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并且保证了每个学院学生的代表性。
抽样调查的案例

抽样调查的案例抽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推断总体特征和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抽样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所需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下面将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抽样调查的应用。
案例一,市民满意度调查。
某市政府希望了解市民对市政工作的满意度,但是由于市民数量众多,无法对每个市民进行调查。
因此,市政府决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首先,他们将市民按照居住区域、年龄、职业等因素进行分层抽样,然后在每个分层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调查员们对被抽中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市政工作的评价和意见。
最后,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市政府得出了市民对市政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并可以找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案例二,产品质量抽样检验。
某家电企业生产的空调产品需要进行质量抽样检验。
为了保证抽样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企业决定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他们将生产线上的空调产品按照生产批次进行编号,然后利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生成器来抽取样本。
抽样过程中,要确保每个产品都有被抽中的机会,避免抽样偏差。
抽取的样本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
最终,通过对样本产品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可以判断整个生产批次的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抽样调查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抽样调查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所需的信息,还可以提高调查效率和节约成本。
当然,在进行抽样调查时,我们也要注意抽样方法的选择、样本的代表性和抽样误差的控制,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抽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合理的抽样设计和样本分析,可以得出对总体特征和规律的推断。
在实际应用中,抽样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客观现象、做出合理决策,是研究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工作抽样应用实例

C汽水流程程序图
空瓶来自楼下
co 4
2 3 水 2 糖 1 底料 1
1
2 处理
2
2 配料
1
5 混合
3
6 5
7
2
空瓶来自楼下
6
8
9 3
7
上空瓶 洗瓶 出瓶 灯检
罐糖 灌水
扎盒
成品 贴商标 装箱 搬运出库
入库
(1)决定观测次数。经研究,规定可靠度为95%,绝 对精度为±5%。根据该厂过去的统计资料,工作比率 为80%,规定每班观测20次。
由于第二班的工作比率越出上管理界限,作为 异常值剔除。再重新计算比率: 平均工作比率
2)检查观测次数是否合适。余下பைடு நூலகம்5班观测次数为
160×5=800次,仍远远超过了400次。
3)计算绝对精度:
E
在预先规定的3%内,观测有效。 工作抽样结束后,再应用抽样所得平均工作比率来制定流水线的产量定额, 为此应用秒表测时法去测试各工序的每分钟产量,结果发现各工序的能力 不平衡,而流水线的产量决定于最薄弱工序的生产能力,通过平整流水线, 使产量达到81.1瓶/min.则: C汽水生产线的轮班产量定额 经过适当放宽,将流水线产量定额为30000瓶/班,班产量提高36.36% (原来为22000瓶/班)。 最后进行合理的定员,设备43人,与原配备(44人)比较,减少了2.27%.
总观测次数
次,将P=80%,S=5%代入公式,得
观测轮班数
(2)决定每日的观测时刻。为了简便,采用随机起点
等时间间隔法,设乱数数列为:18、13、02、09、11、 19、05
该厂白班的作业时间从7时开始,故第一天第一次 观测时刻是7时18分。
工作抽样工业工程

工作抽样工业工程引言工作抽样在工业工程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工作过程,确定工作方式和时间分配,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文将介绍工作抽样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
工作抽样的定义工作抽样是一种定量的观察方法,用于确定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努力。
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工作抽样可精确地确定工作任务的时间范围和相对难度。
工作抽样技术有助于评估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流程和制定工作标准。
工作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工作抽样的原理工作抽样的原理基于以下假设: - 工人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和作业要求。
- 工人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 工人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以一定的工作速度和努力完成工作。
工作抽样的方法工作抽样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抽样点:根据工作流程和目标确定抽样点,确保能够全面覆盖工作任务。
2. 进行观察:观察和记录工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工作速度和努力程度。
3. 计算工作时间:根据观察记录,计算出工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包括工作时间和不可避免的非工作时间。
4. 处理数据: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工作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和任务难度。
工作抽样的优势工作抽样在工业工程中有许多优势,包括: - 精确性:工作抽样通过实时观察和记录,可以准确地确定工作任务的时间和难度。
- 可重复性:工作抽样可以重复使用,以对比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的效率和质量。
- 可比性:工作抽样可以比较不同工人和不同工作站点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标准。
- 数据支持:工作抽样提供了量化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工时管理、生产调整和绩效评估。
工作抽样的局限性工作抽样在工业工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局部性:工作抽样只能观察和记录特定的工作任务,不能涵盖全部工作内容。
- 主观性:工作抽样的结果可能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
- 环境因素:工作抽样的结果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噪音、干扰或紧迫感。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点:岗位抽样应用举例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点:岗位抽样应用举例人力资源管理师指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管理人员。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点:岗位抽样应用举例,想了解更多精*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岗位抽样应用举例1.用于调查工作班内各类工作活动的内容和比率,为制定定岗定员定额提供依据。
表1—7是对某公司*班工作时间内各类工作活动抽样的结果。
本表格可以作为一天巡回登记表,也可以作为若干天巡回登记表。
当按预定的次数观测完毕后,可将全部结果汇总在表中,计算出各类工作活动事项的比率,为进行岗位分析,研究各种活动的构成,确定定岗定员定额标准提供依据。
表1—7抽样调查记录表一序号活动事项记录次数P(%)1加工工件—12202检验—7123正常休息—58.34闲谈—46.6……………13收拾工具—71214交接班—23.3合计——601002.用于观察单一工作活动,为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工作任务定额提供依据。
例如,某电器销售公司营运部库管员需要经常填写人库单据,现要对其填写单据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并提出处理单据的时间定额标准。
首先,应当选择好观测的对象,并将其工作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工作事项,采用不等间隔随机地进行瞬间观测。
结果发现在lOO小时内处理了500份单据,总观察次数为1000次;对工作活动进行必要的评定,其结果参见表1—8。
表1—8抽样调童记录表二观察次数工作内容评定系数折合次数300填写单据0.70300×0.70200查询1.15200×1.15100削铅笔0.65100×0.65200分类存档人账1.05200×1.05200无事闻谈——合计——715为了求出处理单据的标准时间,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计算出填单据实际耗用的时间Tg=T/N=100×(300+200+100+200)÷1000=80(工时)式中:Tg——实际耗用工时;Tc——总的工作时间;n——观测中与填写单据有关的观测次数;N——总观测次数。
阶段抽样案例

阶段抽样案例在质量管理中,抽样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而阶段抽样则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阶段抽样是指将一个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进行抽样检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阶段抽样的应用。
某电子产品生产厂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采用了阶段抽样的质量检验方法。
该厂家生产的电子产品分为三个关键生产阶段,零部件生产、组装和包装。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他们在每个阶段都进行了抽样检验。
在零部件生产阶段,工作人员每隔一小时从生产线上抽取10个零部件进行检验,以确保零部件的质量符合标准。
如果发现问题,他们会立即停止生产线,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个阶段。
在组装阶段,工作人员每隔两小时从生产线上抽取20台组装好的产品进行检验。
同样,如果发现问题,他们会立即停止生产线,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保产品质量。
最后,在包装阶段,工作人员每隔三小时从生产线上抽取30个包装好的产品进行检验。
同样,如果发现问题,他们会立即停止生产线,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保产品质量。
通过阶段抽样的方法,该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及时发现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调整,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减少不合格品的流入,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阶段抽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可以根据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和产品的重要性来确定每个阶段的抽样数量和频率。
此外,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来不断优化阶段抽样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
综上所述,阶段抽样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保证产品质量。
通过合理调整抽样数量和频率,以及不断优化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在质量管理中,阶段抽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IE七大手法之工作抽样检查法

工作抽样,工时研究和预定动作时间标准都可用来制 定工时标准,但适用面有差别。工时研究用秒表测时, 比较使用于周期短而又重复工作的场合;预定动作时 间标准比较 适用于完全确定的工作或设计新的操作方 法;而工作抽样则用于确定不可避免的延迟,或制定 不规则组成部分。
如果要进一步了解机器停止和闲置的原因,则 应将可能发生的原因作详细分类,抽样项目分 类是工作抽样表格设计的基础,也是抽样结果 达到抽样目的的保证,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 调查目的而制定。
操作
空闲
次数
小计 次数
机 器
1 2
正正正正一 正正正正正┬
21 27
3 正正正正正 25
操 1 正正正正正正 30
第二节 工作抽样的原理
一 工作抽样的观测精度
工作抽样一般取2σ的范围,即确定95.45% 的可靠度,就是说实现预定的抽样数据中有 95.45%以上落入2 σ的范围,仅有4.55%的 误差,所允许的误差用精确度来衡量。精确 度有分为绝对精确度E和相对精确度S,根 据统计学中二项分布标准σ ,在一定条件下 为:
8. 检查异常值作出结论
• 由工作抽样得到的观测结果,只是估计值,并不是真 实值。用估计值代替真实值需要计算它的置信区间, 若由异常值出现应剔除掉。
• 设以P`表示所观测时间发生率的真实值,P表示与之 相应的估计值,由前面所讲的只是,P符合正态分布, 其置信区间为:
P Z P P Z
•
Z — 正态分布下的Z值可查表得知
•
σ — 标准差
•
Z·σ — 估计值P的精确度
• 由正态分布曲线可知,当置信区间在X±3 σ的 范围内时,置信度已达到99.73%,因此置信 区间可以限定在P`±3 σ即:
相对精度的标准可在±5%~10%范围内选择。一般都将可靠度定为95%,相对精度定为±5%。 在工作抽样中,因抽样

© RAOZHONG 2002
21,94,62,35,06,64,96,40,85, 77,88,63,52,27,75 步骤2:将此数列中小于50的数保留,大于 50的则减去50,保留余额,得出: 21,44,12,35,06,14,46, 40, 35,27,38,13,02,27,25 步骤3:去掉上述数中大于30的数,得出: 21,12,06,14,27,13,27,25 步骤4:决定第一日的观测时刻。
© RAOZHONG 2002
结论:
工作抽样结束后,再应用抽样所得平均工作比率来 制定流水线的产量定额,为此应用秒表测时法去测 定各工序的每分钟产量,结果发现各工序的能力不 平衡,而流水线的产量决定于薄弱工序的能力,通 过平整流水线,使产量达到81.1瓶/分。于是
C汽水生产线的轮班产量定额 =480 X 77.13% X 81.1=30,025瓶
ÕÏ ¿ ÐÊ ±¼ äÏ ¸· Ö
ÖÀ · à » ú Æ ÷ ² Ù ÷ × Õ ß Ù× ² ÷ ÞÀ Ð í ÊÕ ¹ Ï Õ ý ýÕ Õ ý ÕÕ ý ý ýÕ Õ ýÕ ý ýÕ Õ ý Õ ý Õ ý Õ ý Õ ý Õ ý Õ ý Õ ý Õ ý Õ ý Õ ý Õ ý £µ Í ç ×Ò ÷ µ ¤÷ ¹ ×Ö Ð ¤ ¹× ÷× ¼± ¸ á °Ô Ë ÕÐ ¿ Ï &¿ íÅ · Ȳ µ ÄÁ Ï È µì ¼² é É ÌÒ é Ǩ å É ´Ê Ï Ö Ù× ÷ ʣ ¨%£ © ÷Ò × µÐ ¡¼ Æ ¿ ÕÏ ÐÐ ¡¼ Æ ² 15 10 20 20 15 5 10 15 10 10 15 75% 50% 0% 67% 67% 50% 1# ý ÕÕ ýÕ ý 2# Õ ýý Õ 3# ýÕ Õ ýÕ ý 1# 2# 3#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二)

抽样调查案例分析(二)引言概述:抽样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从而推断出总体的规律与特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抽样调查案例,探讨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进行抽样设计、样本选择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正文:1. 抽样设计a. 研究目的与问题:具体界定研究的目标和关注的问题。
b. 抽样框架的建立:确定总体范围,制定抽样框架,包括目标样本、抽样单元和抽样方法。
c. 抽样单位的确定:确定研究的基本单位,如个人、家庭或组织等。
d. 样本容量的确定:根据研究目的、资源限制和抽样误差要求等因素,确定样本容量。
2. 样本选择a. 抽样方法的选择:根据研究问题和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b. 样本抽取的具体步骤:根据抽样方法和抽样框架,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抽取样本。
c. 非随机抽样的使用:若资源和时间限制无法进行随机抽样,可使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如方便抽样、判断抽样等。
d. 样本的可达性考虑:确保样本能够被调查和获取所需信息。
3. 数据收集和处理a. 数据的收集方式:确定合适的数据采集方式,如面访、电话访问、网上调查等。
b. 数据收集工具的设计:制定合适的问卷或访谈指南,确保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c. 数据的录入与清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并进行清理和校验,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d. 数据的分析方法: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4.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a.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包括频数分析、平均值计算、标准差分析等。
b. 探索性数据分析:通过图表和图形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初步观察和探索。
c. 推断性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从样本推断总体特征和规律,例如抽样误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等。
d. 结果的解释与讨论: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分析限制和一致性,提出对研究问题的结论和建议。
工作抽样的方法和步骤

样
的
原
理
从表中可见,操作 者作业次数为25次 ,非作业状态为15 次,因此操作者的 作业率=(25/40 )×100%=62.5%, 但前述秒表测时得 到的作业率为 63.75%,两者仅 相差1.25%,该差 值就是工作抽样的 误差值。实践证明 ,误差值随观测次 数增多而减少,观 测次数越多,误差 值越小,与秒表测 时越接近。
第八章
工作抽样
第 八 章 工 作 抽 样
• 8.1 工作抽样的原理
• 抽
8.1 工作抽样的原理
8.1.1 工作抽样的概念 8.1.2 工作抽样的特征 8.1.3 工作抽样的用途 8.1.4 工作抽样的优缺点
样
的
原
理
工 作
•
8.1.1 工作抽样的概念
统计学证明 ,若P不是很小(5%以上),当nP≥ 5时,则 二次分布非常接近正态分布。
工 作 抽 样 的 方 法 和 步 骤
可靠度:可靠度是指观测结果的可信度,其含义是指子样 (体)符合母体(总体)状态的程度。工作抽样可靠度一般 都是预先给定。通常可靠度定为95%。 精确度 :精确度就是允许的误差,工作抽样的精确度分为 绝对误差E和相对误差S。当可靠度为95%时,
在工作抽样中,标准偏差σ 的取值大小和抽样结果的可 靠度对应。工作抽样一般可取2σ 的范围,即确定95%( 实际95.45%)的可靠度,其含义是在抽取100个子样中 有95个是接近总体(或称母体)状态的,后者说事前预 定抽样数据中有95%以上落入±2σ 的范围内,剩下的 有5%可能落在 ±2σ 范围之外。
工 作 抽
项目 测定方法 测定工具 观测者的 疲劳程度 观测对象
随机抽样案例

随机抽样案例随机抽样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样本来代表整体群体,从而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
在各种研究和调查中,随机抽样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说明随机抽样的应用和重要性。
案例一,市场调研。
某公司打算推出新产品,为了了解潜在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他们进行了一项市场调研。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他们从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的人群中抽取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他们得出了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喜好程度、购买意愿以及可能的改进建议。
这些数据为公司后续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案例二,健康调查。
一家医疗机构想要了解某种疾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和相关因素,他们进行了一项健康调查。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他们从目标地区的居民中选取了一部分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了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他们得出了该地区该疾病的发病率、易感人群以及可能的病因。
这些数据为该地区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案例三,教育评估。
一所学校想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他们进行了一次教育评估活动。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他们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中抽取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教师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他们得出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教学质量的优劣势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这些数据为学校的教学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随机抽样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通过小样本代表整体,从而降低调查成本,提高调查效率,同时也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体的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在进行各类研究和调查时,合理使用随机抽样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第3期(工作抽样8

例二 计算装配作业标准时间
某工厂的机械装配作业10名工人作同样工作。 为了制定标准时间,对这l 0名工人进行1天时 间的分散抽样。在观测中要求同时评定出操作 者的绩效指标。3天的观测记录经过整理见表。 在观测期间,10名工人的总上班时间为14400 分钟,工作比率为98.7%,空闲比率为1.3%, 所以工作时间为14212.8分钟。10名工人在三 天中共生产合格产品16314件。将以上资料整 理于表。由此制定标准时间。
工作抽样
例一 利用工作抽样计算标准时间
有一钻床工,每天工作8小时,经过一天 的分散抽样后,结果是空闲比率为15%, 即有72分钟是空闲的,其余的408分钟在 工作。在这一天观测中,其被评定的平 均绩效指标为l10%。从检验信息知,该 工人生产合格产品420件。此外,根据以 往的测定,该作业的宽放率定为15%, 如表所示。由这些数据计算标准时间。
决定洗涤过滤器的标准时间和标作业量
由1名观测者观察 6名操作人员,每天观测20次,共计 观测10天。观测后的分析结果见表。 10天洗涤处理的过滤器数为135套,10天中6名作业者 所用的总时间为450分×10×6=27000分(每天工作 7.5小时)。在更换过滤器作业中,准备和等待时间对 净时间的百分率分别确定为5%和10%。在洗涤过滤器 作业中,准备和等待时间对净时间的百分率分别确定 为8%和10%。 人的宽裕率占全部作业时间的5%,现在想要决定每一 操作的净时间与总时间,并决定整个作业的标准时间 和标准工作量。
工作抽样

7)正式观测
决定每日的观测时刻
随机起点, 随机起点,等时间间隔法 ⑤步骤5:决定第二日的观测时刻,首先决定第二日 步骤 :决定第二日的观测时刻, 次的观测时刻。 第—次的观测时刻。取乱数排列的第二个数字 ,于 次的观测时刻 取乱数排列的第二个数字12, 是第二天第一次观测时刻为8时 分 是第二天第一次观测时刻为 时12分。 ⑥步骤六:决定第三天到第五天的观测时刻。 步骤六:决定第三天到第五天的观测时刻。
工作抽样一般取2σ的范围,即确定 工作抽样一般取 σ的范围,即确定95%的可靠度 的可靠度
精确度
绝对精确度 相对精确度
σ=
P (1− P ) n P (1 − P ) n
E = 2σ = 2 S =
E (1 − P ) =2 P Pn
P——观测事项发生率 观测事项发生率 n——观测次数 观测次数
观测次数
7)正式观测
决定每日的观测时刻
随机起点, 随机起点,等时间间隔法 的数, ③步骤三: 去掉上述数列中大于 的数,得出:21、 步骤三: 去掉上述数列中大于30的数 得出: 、 12、06、14、27、13、27、25。 、 、 、 、 、 、 。 ④步骤四: 决定第一日的观测时刻,首先决定第一日 步骤四: 决定第一日的观测时刻, 第一次的观测时刻。取乱数排列的最前面数字21, 第一次的观测时刻。取乱数排列的最前面数字 ,因 时上班, 为8时上班,所以第一次观测时刻为 时21分,随后 时上班 所以第一次观测时刻为8时 分 是决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每日工作480min,减 是决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每日工作 , 去第一次的21min,再除以每日的观测次数,得出时 去第一次的 ,再除以每日的观测次数, 间间隔为23min。 间间隔为 。
工作抽样应用实例

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建议。
数据整理
将观察记录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便于分析。
结果呈现
将分析结果以报告形式呈现,提供改进措施 和优化建议。
03
工作抽样的应用实例
生产流水线作业效率评估
总结词
通过工作抽样,评估生产流水线上的作 业效率,找出瓶颈环节,优化生产流程 。
VS
详细描述
在生产流水线上,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作 业时间和作业量。通过工作抽样,可以统 计每个环节的平均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从 而评估出整个流水线的作业效率。如果发 现某个环节的作业时间过长或作业量过大 ,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提高整个流水 线的生产效率。
物流配送路线优化
总结词
通过工作抽样,优化物流配送路线,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详细描述
在物流配送中,配送路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输时间和成本。通过工作抽样,可以统计各个路线的运输时间和成 本,从而找出最优的配送路线。如果发现某个路线的运输时间和成本过高,可以调整配送路线或增加中转站点, 提高配送效率。
时间抽样
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观察,记录员工在 每个时间间隔内的活动。
事件抽样
根据特定事件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员工在 事件发生时的活动。
随机抽样
随机选择观察对象和时间,记录员工的活动。
实地观察与记录
实地观察
观察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交流和互动。
详细记录
记录员工的工作流程、操作细节、沟通内容等。
数据整理与分析
低成本
工作抽样不需要特殊设备和软 件,只需要简单的计数工具,
因此成本较低。
工作抽样的缺点
01
依赖主观判断
工作抽样的结果依赖于观察者的 判断和经验,因此可能存在主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计算绝对精度:
E
在预先规定的3%内,观测有效。 工作抽样结束后,再应用抽样所得平均工作比率来制定流水线的产量定额, 为此应用秒表测时法去测试各工序的每分钟产量,结果发现各工序的能力 不平衡,而流水线的产量决定于最薄弱工序的生产能力,通过平整流水线, 使产量达到81.1瓶/min.则: C汽水生产线的轮班产量定额 经过适当放宽,将流水线产量定额为30000瓶/班,班产量提高36.36% (原来为22000瓶/班)。 最后进行合理的定员,设备43人,与原配备(44人)比较,减少了2.27%.
总观测次数
次,将P=80%,S=5%代入公式,得
观测轮班数
(2)决定每日的观测时刻。为了简便,采用随机起点
等时间间隔法,设乱数数列为:18、13、02、09、11、 19、05
该厂白班的作业时间从7时开始,故第一天第一次 观测时刻是7时18分。 各次观测时刻为7时13分,第二次为7时36分,其余 类推。 (3)实施观测,整理分析观测结果。按观测次数应该 观测三个班,现有意识地观测六个班,观测对象为8个 工位,每班观测20次,共960次,其结果如表所示
1)计算管理界限,做出管理图。管理界限为: 管理界限
即管理上限(UCL)为88.72%,管理下限(LCL)为69.4%。
观测班次
每班观测次数(N) 工作次数
工作比率(%)
1
2 3 4 5 6 合计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960
129
142 124 125 119 120 759
C汽水流程程序图
空瓶来自楼下
4
co2
3
水
2 糖 1
底料
1 1
上空瓶 洗瓶
2 5
5
处理 混合
2
2
配料
出瓶
1 3 6 7 2
灯检 罐糖 灌水 扎盒 成品 贴商标 装箱
6
空瓶来自楼下
8 9 3 7
搬运出库
入库
(1)决定观测次数。经研究,规定可靠度为95%,绝 对精度为±5%。根据该厂过去的统计资料,工作比率 为80%,规定每班观测20次。
案例背景
某饮料厂生产瓶装汽水,汽酒等饮料,采用流水线集体作 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在与同行 业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不断不增加人力、 设备的情况下,提高产量,增加产品产量,降低成本。 该厂邀请了专家对饮料、饴糖、料、精制酒等7条流水线 进行了技术诊断,并运用程序分析、时间研究、工作抽样 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制定了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定额,明显 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其中A汽酒、B汽水、 C汽水三条生产线的定员减少了2.27%,班产量提高了 36.36%。 该厂C汽水的流程程序图如图1所示。流水线的大部分工 作属于纯机动的,少部分工序是机手并动和手工作业。一 个工序或工位只有1人看管,设备只要出产品就算是在工 作。将手工上空瓶、自动洗瓶机监视、出瓶、灯验、灌糖、 灌水和扎盖、成品检验、装箱等8个工位作为工作抽样的 观测对象。
80.63
88.75 77.50 78.13 74.38 75.00 79.06
管理上限88.72% 工作比率(%) 90 平均值79.06 80 70 管理下限69.4
1
2
3
4
5
6
观测班次
由于第二班的工作比率越出上管理界限,作为 异常值剔除。再重新计算比率: 平均工作比率
2)检查观测次数是否合适。余下的5班观测次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