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精细化工现状

四川精细化工现状
四川精细化工现状

综述

四川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xx

(四川理工学院应用化学)

摘要:通过对四川精细化工行业的了解,并结合四川精细化工行业的发状况及相关重点企业的发展状况及部分精细化工产业分布对四川精细化工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四川精细化工发展现状展望

前言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具有品种多,更新换代快;产量小,大多以间歇方式生产;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许多为复配性产品,配方等技术决定产品性能;产品质量要求高;商品性强,多数以商品名销售;技术密集高,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重视技术服务;设备投资较小;附加价值率高等特点。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己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一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大体可归纳为:医药、农药、合成染料、有机颜料、涂料、香料与香精、化妆品与盥洗卫生品、肥皂与合成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印刷油墨及其助剂、粘接剂、感光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剂、试剂、水处理剂与高分子絮凝剂、造纸助剂、皮革助剂、合成材料助剂、纺织印染剂及整理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动物用药、油田化学品、石油添加剂及炼制助剂、水泥添加剂、矿物浮选剂、铸造用化学品、金属表面处理剂、合成润滑油与润滑油添加剂、汽车用化学品、芳香除臭剂、工业防菌防霉剂、电子化学品及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工制品等。

1. 四川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状况

1.1 四川精细化工的地域分布

1.1.1 四川泸州精细化工基地

泸州是全国大化工基地、也是全国最早的精细化工业基地。它利用泸州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延伸油脂精细化工产业链,发展油脂衍生物精细化学品,用作塑料、橡胶、以及金属加工、日用化学工业的助剂。从化学工业的角度分析,泸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大化工基地,以及最早的全国精细化工基地之一(注:全国第一批精细化工基地中四川有两个,一个是德阳的皮革精细化工基地、一个就是泸州的油脂精细化工基地);拥有泸州老窖、泸天化、北方化工、川天化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化工企业,本地和周边具有高水平的化工人才培养和化工高新技术研究的高等院校。临近地区化工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化工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较为坚实。化学工业相关的配套工业,如机械工业、化工设备加工等相对比较完善。泸州地处川、渝、贵的交汇地区,交通比较发达。境内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矿、磷矿资源,以及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等,都为泸州发展化学工业,尤其是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化学工业、发展高新化工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农产品精细化工,比如植物活性物的利用、植物纤维的深加工、农作物秸秆制乙醇及其衍生物。还可以对硫铁矿

资源进行深加工合成硫酸,矿渣制备氧化铁无机精细化学品。结合泸州的氯碱化工进一步加工成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氯氧磷、进而加工成磷酸酯、亚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从而可以向农用化学品如低毒低残留可生物降解的杀虫剂、除草剂等方向发展。

1.1.2 四川德阳精细化工基地

德阳的皮革精细化工基以德赛尔化工、泰华鞋业、祥松制革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发展迅速。产业内创建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户,建成了“全国绿色高新精细化工示范基地”、“四川省皮革化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英皮革化学品产业化创新中心”,牵头成立了“四川省皮革化工材料创新联盟”。其重点支持规划年产1万吨皮革、纺织用新型环保鞣剂的四川德赛尔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奥林涂料公司涂料制造项目,强化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改造工艺流程,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德阳新兴产业基地的主攻方向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等5大产业,对于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则是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传统化工产业转向清洁化工、精细化工和高附加值。德阳以磷矿资源加工利用为主线,加快实施磷化工行业清洁化生产;大力发展高端天然气精细化工。主要企业有以磷酸盐产品和生物医药原料为主的德阳铭程,生产可溶性硅酸钠,五水、九水偏硅酸钠系列产品的专业厂家的德阳市二重精细化工厂。

1.1.3 成都及周边的精细产业状况

成都及周边地区主要是依托刚刚引进的和建成的两大石化基地形成自己的精细化工产业链,以及引进的外资为主,现在企业在日化的发面比较有优势。主要精细化工企业有成都蓝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化妆品、洗涤剂生产企业之一。能生产粉、膏、液三大系列的合成洗涤剂以及膏霜、香水、香波等系列的化妆品。成都市双流县宏凯精细化工厂是一家专业生产原子灰、汽车油漆、防盗门油漆、工业用漆的企业。产品主要有原子灰、防盗门油漆、工业用漆、汽车油漆等系列产品若干个品种的产品。广泛用于汽车、轮船、机械、防盗门、家俱、车床、建筑等制造行业。成都惟精防水材料研究所专业生产成都惟精防水材料研究所研制的高新技术与专利产品。品位双二五(双-25)、“130”硫化剂、过氧化二叔丁基、叔丁基过氧化氢、2,5-二甲基-2,5-己二醇等。成都市美郦斯精细化工厂主要研发生产出三十余种汽车美容护理用品。成都市蓝波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产品包括水处理药剂及电子助焊剂两大系列。该公司研制生产的电子焊料及焊剂,包括CTH系列助焊剂(免洗型、水溶性、松香型、喷涂型)、CTG焊锡膏(水溶性、免洗型)、CTX清洗剂、CTU灯泡专用印油及其它电光源产品。同时是西南地区水处理剂专业生产厂家。主要产品有聚羧酸系列、有机磷系列、复合剂系列、清洗剂系列、杀菌灭藻剂系列、絮凝剂系列等。

1.1.4自贡精细化工产业情况

自贡市不仅是全省井矿盐、氯碱生产的重要基地,同时又是全国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三大系列化工原料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盐化工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优势。作为自贡的重要支柱产业盐化工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正逐渐的成为我国井矿盐、两碱、有机氟、有机硅、环氧树脂、特种炭黑生产基地。近年来,自贡市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思路,运用市场机制,招商引资,推进多种形式的联合,兼并与重组等方式,带动了一批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使盐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一定总量规模,企业集聚度高,盐以舒平制盐业区为基地;化工以富顺晨光化工园区为基地相呼应的盐化工经济板块、产品结构已经完成由盐、基础化工为主的产品转变。目前已形成久大公司、昊华西南化工公司、晨光院的多品种盐、日化产品、全国食盐配送中心、甲烷氯化物、合成氨、医药化工、有机

氟、有机硅、环氧树脂等产业集群。整个产业具有高速和产业升级趋势。同时自贡盐化工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有轻工设计研究院、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中橡炭黑研究设计院大批科研人员,为接受国际性产业转移,加快自贡盐化工产业升级创造出了条件。

1.1.5 达州精细化工产业情况

达州万源市的自然资源优势越来越明显。除了储量丰富的天然气、钾盐、原煤、石膏、铁矿、石灰石,这里更是以“硒”为贵。万源不但是全国三大富硒带之一,也是四川省惟一的天然富硒区。作为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源头,达州市天然气资源量高达3.8万亿立方米。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达州市加速天然气资源转化,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着力建设全国一流的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现在中石化齐鲁分公司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项目、达州市汇鑫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香港玖源40万吨合成氨/45万吨尿素项目、达州钢铁集团20万吨二甲醚项目。

1.1.6 南充精细化工产业情况

南充天然气资源丰富。据中石油、中石化的初步勘探,仅仪陇“龙岗”气田储量就超过7000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天然气海相整装气田。盐卤资源贮量超过1万亿吨,具有品位高、质量好、易开采等特点。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岩盐资源和天然气净化副产品如硫磺等资源,以合成气、乙炔气和盐为先导,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通过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相关联度强的项目,打造乙炔、盐气化工、烯烃三大特色产业链,最终形成西部最大的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盐化工产业基地、生物质能源基地。现在南充的精细产品主要是南充炼化总厂生产的航空润滑油、薄膜防锈油、水翼艇发动机润滑油及微晶蜡等精细化工产品在国内独具特色;光亚科技公司成功开发的缔合聚合物驱油剂、智能凝胶等精细化工产品,属国家专利产品;宏泰生化的甲醇蛋白、兰天化工的亚氨基二乙腈、春飞13化的纳米晶硅、石达公司的聚丙烯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农用化工正在向精细化工转移,部分企业已具备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的基础条件。

1.1.7 四川其他地方精细产业情况

乐山的井盐发展史不仅从未中断,并且在今天仍以盐为基础,一根(盐卤)生“三干”(两碱一酸),“三干”又衍生出PVC、三聚磷酸钠、草甘膦、稀土萃取、有机硅、多晶硅等等,枝繁叶茂,呈现出盐磷精细化工的纵深式可持续发展态势。但盐磷化工发展不足。

遂宁化工逐步形成了天然气、盐卤、石油、金属锂、工业硅、碳素、新能源等多元化发展格局。以盛马化工副产品为原料的锦泰石油、聚能科技、达科特、源创化工等一批石油精深加工企业相继落户大英精细化工园,自贡久大控股蓬莱盐化的3万吨溴、碘、钙、钡装置,10万吨品种盐, 90万吨真空盐等项目;四川天齐锂业整体收购射洪锂业公司,生产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跃居亚洲第一锂盐基地;上海泰禾集团10万吨/年亚氨基二乙腈、10万吨双甘膦,美丰公司60万吨复肥项目、天赋军安公司20万吨PVC项目先后落户安居。

宜宾筠连矿区无烟煤储量35.82亿吨,约占四川省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是全省最大煤田,然而大型煤化工产业的生产模式从其上游产品延伸至下游产业链生产工艺环环相扣,其主要的上游产品气头(煤气化)生产甲醇要求规模化才能避免重复投资,而上游产品甲醇将是煤炭的主要耗源,且甲醇属剧毒,不适宜长途运输,因此只有将甲醇生产后就地转化为下游产品二甲醚、烯烃、醋酸。

1.2四川精细化工发展面临的形势

1.2.1全球正在孕育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和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世界主要国家加快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的竞争正在不断展开。

1.2.2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2.3国内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

全国各省(区、市)纷纷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

2.四川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布局

2.1四川精细化工行业优先发展产品

四川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炼化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磷硫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生物化工等,抓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推进石化基地建设,培育和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化工园区,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将优先承接并发展电子级磷酸、高端精细磷化工产品,农药新品种,魔芋葡甘聚糖、木质素/ 脂肪胺衍生物等生物化工,芳纶、聚苯硫醚、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高性能功能材料等。形成成眉乐自泸宜遂南达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带。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氯碱化工、磷硫化工、煤化工和新材料等产业链。突破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现代煤化工和磷硫化工等产业核心技术。推进石化深加工及精细化发展,培育壮大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橡塑深加工等产业链。调整天然气化工产业结构,发展天然气制取高效复合肥、乙炔、氢氰酸、烯烃等。加强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推进气盐氟结合,发展化工新材料。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和磷硫钛化工。加大工程塑料新品种开发及工程塑料的深加工和应用技术、新型氟硅橡胶开发及有机硅、氯、氟材料应用技术、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的攻关力度,大力发展氟硅材料、聚苯硫醚及纤维、芳纶、聚芳醚醚腈、玄武岩纤维等产品,研究开发碳纤维、聚碳酸酯等产品。

2.2 四川石化基地精细化工布局

2.2.1 南充化工产业园

“十二五”时期,南充化工产业应利用南充炼油化工总厂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链条:一一是石油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苯、甲苯、二甲苯等下游产业链高端石化产品。二是天然气化工产业链。以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工艺生产乙炔,乙炔尾气生产甲醇,并进一步深加工。三是精细化工产业链。重点利用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产生的聚乙烯、甘油、甲醇等资源,发展氯化聚乙烯、环氧氯丙烷、有机硅系列、PTMEG系列等产品。四是生物化工产业链。以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利用南充丰富的农业资源,生产新能源和化工产品,重点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项目。

2.2.2 成眉石化园区

石化下游产业链是以中石油承诺供应彭州四川石化基地生产的苯、邻二甲苯、正丁醇、辛醇、硫磺等产品为主要原料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及其配套的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天然气化

工产业链是以中石油承诺供应的年16亿立方米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及其配套的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精细化工产业链是以油气化工产业链下游产品为原料发展医药、染料、涂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助剂、化学试剂、食品添加剂、油田化学品、电子工业用化学品、皮革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产业。

2.2.3彭州石化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1000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利用炼化项目所提供的部分不宜外输的化工原料,就地发展精细化学品。

2.2.4 四川精细化工产业带趋势

(1).川南及沿江新型资源化工产业聚集带。重点发展新型天然气化工、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石化下游及硅氟材料、硫磷钛化工、多晶硅及光伏材料、生物化工。(2).按照在资源地就近发展高端天然气化学品和老企业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的原则,主要布局在川东北和泸州。形成碳一化工、天然气乙炔及后加工、天然气氢氰酸及后加工、天然气转化烯烃(MTO、MTP)及后加工、盐化工、硫化工、硝化棉、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川南煤炭资源,建设泸州煤气化中心,实现天然气化工与煤化工的结合,打造西南最具竞争力的特色气煤化工产业集群。(3).天然气规划产业发展总规模为1000亿元,分别按产出250亿元、250亿元和500亿元为目标、建设川南、川西和川东北(川北)三个重点片区。

2.3 四川精细化工工艺的发展现状

以大型石化装置为龙头发展精细化工,在精化工生产成本中,原料所占比例极低。大型石化企业可以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下游产品,直接投向市场,另外,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副产品的价值,也是发展精细化工的途径。大型石化企业具有技术、经济、原料优势,发展精细化工的综合实力较强。例如:以裂解C5 馏分为原料基础,进行原料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异戊二烯、间戊二烯、环戊二烯等组分,发展深加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大分已工业化,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近几年,四川化工企业突破了一批具有重大支撑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技术。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开发的焦炉气制天然气、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技术,目前正在建设工业示范装置;四川龙蟒集团开发的钒钛磁铁矿冶炼电炉深还原、熔分工艺,实现了从钒钛磁铁矿中全面回收铁、钒、钛、铬的目标;四川美丰开发的加压直接转化合成氨工艺,实现了合成氨弛放气膜分离氢回收、无动力氨回收、含油废水处理。南充石化产业本身就具有一定基础,近年来发展进一步加快,增长势头强劲,形成了以南充炼油厂为龙头,以宏泰生化、兰天化工、石达化工等成长型企业为骨干的格局。

3.四川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展望

近几年,许多市都把建设精细化工园区,作为调整地方化工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集聚的重要举措,在自贡,泸州等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都有大量的精细化工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发展,以及我省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对精细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强大市场需求,从东部引进许多公司来我省投资精细化工行业,投资领域涉及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催化剂、纺织/皮革化学品、电子化学品、涂料和胶粘剂、发泡剂和制冷剂替代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医药等,从而有力地推动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四川大力推进炼化重大项目建设,将形成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磷硫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生物化工等新兴的精细化工产业。同时以精细化工为高新技术服务,高新技术又进一步改造精细化工,使精细化工产品的应用领域又进一步拓宽,产品进一步实现高档化、精细

化、复合化和功能化,往高新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昌民.李育佳试论21世纪我国精细化工发展趋势[J].化工时刊,2001.

[2]四川省“十二五”油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3]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4]梁诚.浅析氯碱工业的精细化工发展对策:几种氯系化工中间体的生产与发展[J].化工科技市场,2000.

[5]加入WTO对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的影响[J].试剂与精细化学品,2000.

[6]梁诚我国二十一世纪精细化工发展趋势[J]化工科技市场,2000.

综述

四川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展

王鹏

四川理工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2010及4班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崔存新贾西城焦红云(济南市平阴县环保局2504000)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营销部电力行业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九月

目录第一章我国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一、电力行业概况 二、我国电力行业走势分析 三、我国电力行业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电力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章我国电力行业钢材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一、电力行业市场需求现状概况 二、电力行业未来需求市场分析 三、我公司产品在该行业所处的优劣势(SWOT)分析第三章我公司产品的定位与营销策略 一、产品定位及分年度营销目标(2009~2015年) 二、选择目标市场、目标客户以及开发数量 三、制定市场营销策略(4P) 四、营销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五、四季度工作计划 附表 我国年产1万吨以上铁塔厂

第一章我国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一、电力行业概况 1、电力行业定义 国家电监会(SERC)将电力系统划分为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四个环节,电力行业的感念覆盖了其中前三项。国家统计局将电力行业编目于电力与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大类下,分为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两部分。国家统计局的电力生产与电监会发电部分相对应,电力供应与电监会的输电和供电两项相对应。 更为具体的说,电力行业就是把各种类型的一次能源通过对应的各种发电设备转换成电能,并且把电能输送到最终用户处,想最终用户提供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可靠性要求的电能及其他电力辅助服务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业行业。 2、与电力行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情况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盈利的社会经济团体。自成立至今,历经四届理事会。目前业务主管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中电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即:接受政府委托,为政府和社会服务;根据行规行约,实行行业管理,为全电力行业服务;按照会员要求,开展咨询服务。目前,中电联有团体会员1440家,设11个专业分会和9个专业委员会,受国资委等部门委托,代管6个全国性专业协会,全国30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协会是中电联的理事单位。基本形成了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规范有序、覆盖全行业的服务网络。 中电联成立以来,在政府电力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和各会员单位的支持下,依据电

关于环境保护厅班子成员分工的通知

发布:办公室2010-05-21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 关于环境保护厅班子成员分工的通知 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 经第5次厅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厅班子成员分工如下: 姜晓亭(党组书记、厅长):主持全面工作; 谢天(党组成员、副厅长):负责生态建设、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厅长分管自然生态保护处、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 杨雪鸿(党组成员、副厅长):负责污染控制、环境监察、城市创模、应急管理、危险废物管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协助厅长分管污染防治处、农村环境保护处、应急信访与督查处、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钟勤建(副厅长):负责主要污染物减排、环境统计、环境普查、宣传教育、对外合作工作,协助厅长分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宣传教育与对外合作处、省环境信息

中心、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服务中心、省环境保护对外经济合作服务中心; 隋川成(党组成员、副厅长):负责规划财务、人事教育、老干部服务工作,协助厅长分管规划财务处、人事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邱启文(党组成员、副厅长):负责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协助杨雪鸿管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协助隋川成管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助厅长分管环境影响评价处、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于会文(党组成员、副厅长):负责厅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政策法规、环保研究工作,协助厅长分管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厅机关服务中心、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联系省环境科学学会; 何鹏(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负责纪检监察、财务审计工作,协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协助厅长分管纪检监察室,协管环境影响评价处、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雷光(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负责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团工作,协助厅长分管机关党委、工会; 李合意(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负责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环保科技、专项调查、环保产业工作,协助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四川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管理办法

四川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管理办法 四川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管理办法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四川省政府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完善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严格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及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 第三条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必须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责任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合法、及时、准确的原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法律 上一律平等。 第四条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保证环境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第五条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开展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刑等违法行为。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是指各级环境保护行政机关及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在所辖行政区内实施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权的具体行为;环境保护行政 执法监督是指各级政府法制部门及环保部门的法制机构对具体从事环境保护行 政执法的机构及人员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 况实施监督检查的具体行为。 第二章执法机构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构。需委托有关部门行使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权的,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八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内设机构不得以各自的名义对外行使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权。 第九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理站、监测站等机构不得以各

自的名义对外行使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权。 第十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企业单位不具备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资格,不得以各自的名义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行使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权。 第十一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委托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行使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权。 第十二条明确各级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构,清理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符合执法规定的单位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和省环保局验收并颁发《四川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资格证》。未取得资格证的单位不得进行环境保护行政执法。 第三章监督机构 第十三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构的监督机构是同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及上级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内设的法制机构是同级环保部门各业务机构的法制监督机构。 第十五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具体组织、承担对本级环境保护部门各业务机构执法及下级环保部门执法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六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构,应主动接受政府法制部门、上级环保部门的执法监督检查。 第四章执法文书 第十七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构在行使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权时,必须使用统一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法律文书。 第十八条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法律文书统一由省环保局制作。 第十九条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法律文书包括行政管理类法律文书、行政处罚类法律文书和行政复议类法律文书以及监督类法律文书。 第二十条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类法律文书主要包括: (1)依照环保法律、法规制定的开发建设环境影响报告审批书、环保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许可证以及依法制定的规范性行政管理法律文书、证明等。 (2)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决定书、环保目标责任状、污染治理证书、环境污染设计单位资质证书等。 (3)环境监测、监理依法规定的规范化行政管理法律文书。 (4)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的其它规范化管理法律文书。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工作需要制发的行政管理法律文书,依法报请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律机构审定,并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正式签发后,承印统一式样供日常执法时按规定使用。 第二十一条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法律文书主要包括: (1)立案登记表、案件受理决定书、立案决定书、不予受理决定书。 (2)调查笔录、询问笔录、委托鉴定书、听证笔录。 (3)处罚决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强制执行申请书。 第二十二条环境保护行政复议法律文书主要包括: (1)复议案件登记表、复议案件受理决定书、复议案件不予受理决定书。(2)调查笔录、审议笔录、委托鉴定书。 (3)复议决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强制执行申请书。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名单

附件一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核标准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名称:审核日期: 1.技术人员(3名以上环境工程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经历)

2.运输工具(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有关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要求) 3. 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设备,贮存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4.应有保证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4.应有保证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危险废物 经营许可证编号: 发证机关: 发证日期:年月日法人名称 法定代表人 住所 经营设施地址 核准经营方式 核准经营危险废物类别 核准经营规模 有效期限自至初次发证日期: 附件二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副本) 编号: 法人名称 法定代表人 住所 经营设施地址 核准经营方式 核准经营危险废物类别 核准经营规模 有效期限自至 说明 1.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是经营单位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资格的法律文件。 2.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许可证正本应放在经营设施的醒目位置。 3.禁止伪造、变造、转让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除发证机关外,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扣留、收缴或者吊销。 4.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变更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和住所的,应当自工商变更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变更手续。 5.改变危险废物经营方式、增加危险废物类别,新、改、扩建原有危险废物经营设施的、经营危险废物超过批准经营规模20%以上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重新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6.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继续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应当于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30个工作日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证。 7.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终止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应当对经营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对未处置的危险废物作出妥善处理,并在20个工作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注销。 8.转移危险废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跨市、州以上行政辖区转移危险废物,必须遵守转移审批制度。 发证机关: 发证日期:年月日 初次发证日期 附件三

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2008-11-24 02:13:48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779次评论:0条 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林跃 生态环境现状 我县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广的区(县),幅员面积达5173平方公里。境内生态环境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200个生态大县之一,在全市的十个生态大县中位列第二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一是立体气候明显,灾害天气频繁;二是水土流失严重,流失水土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9%;三是植被损害、退化现象较为严重,面积达58000亩左右;四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冲击,少数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五是部分水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六是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破坏总面积达56公顷;七是农村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 原因分析 造成我县生态环境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历史遗留问题。酉阳历史上曾有“松国”之称,后来由于大炼钢铁、乱砍滥伐、毁林垦荒以及掠夺式的经营造成森林资源剧减,从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二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形成真正的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共同负责的局面,乡镇、村社没有稳定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专业人员,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重大经济战略决策中环保部门的有效参与还没有真正落实。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较少。由于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财力十分有限,难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上级有关部门的投入也因总量较少,难以满足其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需要。四是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对群众的环境保护宣传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乡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致使很多群众的环境保护观念不强,环境保护知识缺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同程度地发生在普通群众的日常行为之中。 对策思考 我县地处三峡库区的源头,分别与湖北、湖南、贵州等接壤,境内的乌江、沅江两大水系都注入长江,因此,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对保护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议从以下方面来保护和改善酉阳的生态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各种机制和体制。要通过上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考核,督促相关环保工作机制和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制等等。二是加大对酉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一方面是通过考核强化县级财政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上级部门要通过退耕还林等形式加大对我县生态建设的投入,同时由于我县是三峡库区的源头,应将其纳入三峡库区范畴,便于在生态建设、生态补偿等方面争取更多的资金。三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区域合作。我县不但地域面积广,水系十分发达,而且与市内外多个区县接壤。因此与其它省市和区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将相互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和沟通,要在信息资源、区域资源开发规划、预警机制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等各方面开展合作,以共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四是要整合部门管理生态的机制和力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应该依法确立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防止因多头管理而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如各种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和日常监管,既有农业部门,也有水利部门和国土部门,这极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五是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违法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一方面要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针对我县地大面广,现有人员难以监管的实际,可设片区环境监察队伍,并应将生态环境的监察纳入其职责范畴。另一方面可实施管罚分离的原则,在环保局还没有直管前将环境监察队伍收归上级环保部门管理,便于其更好地开展环保执法。六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八— 1. 刖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 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 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 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 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 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 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 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 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 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 2.3%。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惠及子孙的伟大工程,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应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措施 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 1、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改善,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防治沙漠化,水土保持,国土整治,草原建设,及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等,并逐步完善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问题:虽然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问题依旧大于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突出表现在: (1)、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生态恶化加剧,沿江湖泊、湿地等日益萎缩,水源涵养、调蓄洪峰等功能衰退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2)、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现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56万平方公里,形势十分严重。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区。

(3)、土地沙漠化严重。我国北方的沙漠、戈壁以及沙漠化地区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5.5%,目前有5900多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和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是世界上受沙漠化之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4)、森林资源锐减。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地下水位下降。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分开采,导致华北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6)、大气污染严重。现代社会里,随着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今年来,酸雨不断蔓延,不仅影响着大陆,而且也影响着临近地区。 (7)、水资源污染及短缺。我国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虽然总体达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部分河流开发利用过度,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另外,水污染现象也愈演愈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不断被排入江河中,使水体污染不断加重。 (8)、人口压力。目前,我国人口已逾13亿,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压力。人口众多,迫于压力,人们不得不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大压力。 二、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1、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这是由自然环境的自身变化引起的,

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前 景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电力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1.电力经济发展趋势综述 电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对电力产业也是加倍关注。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对近年电力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宏观的基本了解和判断。 1)电价:电价上涨。面对煤价上调和排污费增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国 家 发改委已意识到电力行业没有利润是不利于其稳定和发展的。但中央要求的电价上调在地方却可能未必完全执行。而上游的煤炭在电价上调的激励下可能会再抬高煤价,下游的耗电工业成本也会受很大影响。 2)电荒:毫无疑问,电荒在短期内仍将继续存在。但随着国家对协调发 展 的重视和对“惟GDP论”的抛弃,在宏观上电力需求的增速将有所下降。从供应端看,如果近年大江大河的来水正常,则水电出力一定比上年大增,同时大批新建电源开始并网发电,电力供应将比上年增加。从需求端看,由于侧管理逐渐推广,电价上涨使高耗能产业发展受限以及居民用电对价格的敏感,需求的增长也会理性些。因此,缺电未必会持续比上一年严重。电价上涨并不会激发电力投资过热,相反,电力“跑马圈地”会回归理性。 3)煤电联营:不论是煤强电弱,还是电强煤弱,也不论是以煤炭垄断对 付 电力垄断,还是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煤电之间的顶牛只能是两败俱伤。在多次呼吁政府部门协调而不可得的时候,各种形式的煤电联营将有利于减少中间环

节,稳定煤价,打造完整的电煤供应链。煤电联营将是最好的稳定电源安全的方式之一。 4)产权多元化:现在,电力企业无论是电厂还是电网基本上是国家资 本, 但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电力企业吸引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民营等各类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多元化已是箭在弦上。同时,加快重组步伐,积极谋划集团一级上市也是各大集团心照不宣的计划。产权多元化必然带来投资、融资的多元化,更多的资金将源源不断流入电力领域,规范投资、加强立法已是刻不容缓,电力投资体制改革也是大势所趋。 5)年薪制:2004年起,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同年也是 国 资委对中央企业实施业绩考核的第一年。电力企业有成为国资委重点培养的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雄心,年薪制将会激发电力企业间的竞争。 6)多种产业剥离:据悉,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已成为国资委推进国 有 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件大事之一。既然剥离不可避免,那么电力身上多出的这一根“筋”怎么剥离,就是考验各电力企业智慧的大问题了。既要减员增效做强主业,又不能甩包袱,漠视多种产业职工的电力情结,还要让企业好好地活下去,剥离后的多种产业和主业关系成为较大关注点。。 7)区域电力市场:2003年,东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北5家区域电 网

环保部6+2、四不准十不批、四川省环保厅2不批3从严

环保部 “6+2审批原则” (1)建设项目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相符性;(2)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及与总体规划、环保规划的相容性;(3)污染物达标排放;(4)污染物总量的控制;(5)清洁生产和工艺的先进性;(6)外排的污染物不会导致区域环境质量下降;(7)公众参与调查;(8)环境风险评价。 “四不准”就是 1、“不符合国家环境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 2、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的项目一律不批; 3、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 4、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全完成生态恢复的地区对增加排污总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 “十不批”原则是: 一、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

二、列入国务院清理整顿范围,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钢铁、电解铝、水泥、铝合金、焦碳以及13.5万千瓦及以下的火电项目不批; 三、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影响生态和污染环境的项目不批; 四、不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项目,比如电厂选在城市的上风向不批; 五、位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项目不批,比如盐城的丹顶鹤国家自然保护区; 六、征用环境保护区的实验区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的项目不批 七、原有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不能够通过以新带老、以大带小的方式实现增污。就是老的污染源不达标,不能够通过上新项目来降低老污染物的排放比例; 八、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的高能耗项目不批; 九、在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无法通过区域平衡等措施来消减污染物的项目不批; 十、对明令限期治理的企业以及两控区污染防治规划、三峡库区与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污染治理项目没有按期完成的不批”。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环境保护的形势与对策

环境保护的形势与对策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环境保护战略位置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污染治理生态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分析

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分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本科课程设计论文 统计软件课程设计 题目关于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分析系别统计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7年6月24日 内容摘要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供求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清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充分认识我国电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电力的供求形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电力供给紧张的原因,最后分析了我国未来电力需求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对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产格局、现状、发展

Abstract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industry and pillar industry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and prerequisite for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current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facing some new problems,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ower industry, in the foundation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quo of power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power resourc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China's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auses of power supply in China nervous, final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future electricity demand,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production pattern,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排污许可证发放意见-2011年最新整理统一版

环境保护最新法律法规,由recorder2011年1月最新编辑整理,以后会不断更新 2011年最新整理统一版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二○○八年七月八日 一、发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二、发证范围 我省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废气、废水的行为实行许可证管理。下列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按本通知要求申请领取《四川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一)向环境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二)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废水和污水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者; 种植业、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排放污染物以及机动车、铁路机车、船舶、航空器等移动源排放污染物,不在本《实施意见》排污许可证发放范围内。 三、基本原则

(一)持证、按证排污原则。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不得排放污染物;排污许可证的持有者,必须按照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种类、控制指标和规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二)总量控制原则。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流域、区域,对排污者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该指标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之中;辖区内有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按所辖地总量控制指标核发,辖区内无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由所辖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质量目标,环境容量等管理需要进行核发。排污者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我省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四、实施主体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对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排污许可证的审批 颁发与监督管理工作。 我省排污许可证实行分级审批颁发制度。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控、省控、市控排污者的排污许可证的审批颁发,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划范围内其他排污者的排污许 可证审批颁发。 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授权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审批颁发排污许可证。对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权有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五、排污许可证的申请 排污者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应当具备11项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