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胶漆常见的缺陷及处理方法

乳胶漆常见的缺陷及处理方法
乳胶漆常见的缺陷及处理方法

乳胶漆常见的缺陷及处理方法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建筑涂料市场迅猛发展,一些外国大公司不断推出各种相应的乳液及助剂,乳胶漆的技术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例如,涂料的耐擦洗性、流平性大大提高;很多公司生产的乳胶漆可以在一至两年内不浮水;涌现出工程漆、亚光漆、高光漆、丝光漆、半光漆、石头漆、浮雕漆等多品种。但是,面对乳胶漆贮存和应用等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厂商常束手无策,事实证明,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工艺和配方解决和避免的。现将笔者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供从事乳胶漆生产和研究的有关人员参考。

1 贮存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1. 1 贮存过程中凝聚及粘度上升

(1) 可能的原因是分散剂或润湿剂不够,或用一些易分解的分散剂,如三聚磷酸钠、钾盐,这些盐在贮存过程中,易分解,造成颜料的重新絮凝。这时应补加一

些可后添加的分散剂,当然,选用分散剂时,应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分散剂,以免分散剂的失效或效率的下降。

(2) 颜、填料选用不当,有反应性的颜、填料,如氧化锌或填充性二氧化钛。原则上不应该选用此类颜、填料,万一有此类物质存在,应用一些特殊的表面活性剂系统。(3) pH 值不稳,也会造成此类毛病。应加强缓冲溶液的控制,控制强碱性颜料的用量,改用一些pH 值使用幅度大的增稠剂。

(4) 有机溶剂过量,如成膜助剂或乙、丙二醇的用量过大。应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选用一些成膜效率高的助剂。

1. 2 贮存过程中粘度下降

(1) 增稠剂被细菌或生物酶降解,一些增稠剂如HEC ,是细菌的营养,如果存在细菌分解了增稠剂,则粘度下降。因此,改善防腐条件或不用HEC 增稠系统。

(2) pH 值漂离增稠剂最佳工作范围。一些碱溶胀增稠剂,如ASE 系列,对pH 较敏感,最佳pH 值范围在9~10 之间,如选用氨水调节pH 值,因氨水易挥发,造成pH 下降,则增稠剂的效率下降。因此,选用AMP - 95 类有机碱作pH 调节剂或用pH 变化不太敏感的增稠剂。

1. 3 冻融不稳定

(1) 成膜助剂的量太高。因选用效率高的成膜助剂如PPH 或Tg 较低的乳液而降低成膜助剂的用量。

(2) 防冻剂的量不够。应增加二元醇的用量。

(3) 表面活性剂系统不合适。很少人注意此类原因。如果冻融产生絮凝,增加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如果冻融产生聚结,或粘度上升,就要增加表面活性剂同二元醇的用量,或加大保护胶的用量,或同时加大三者的用量。

1. 4 颜色发生变化

贮存过程中颜色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1) 表面活性剂选取不恰当或数量不准;或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不对。应首先考虑分散剂替换及改变用量。一般乳化剂来自于乳液,也可以改变乳化剂或更

换乳液。

(2) pH 值影响增稠剂的效果而产生的颜料絮凝,可以改用对pH 值不敏感的增稠剂,或增加增稠剂。

(3) 涂料在温度和大气变化下发生变化,此时,应在标准温度及大气压下确定配方。

2 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 1 鱼眼及缩孔

(1) 消泡剂的加法不对,有的消泡剂需在研磨阶段加入,或稀释加入。

(2) 消泡剂的种类不对,对于某些有机硅消泡剂来讲,是不“安全”的,需谨慎使用。

(3) 润湿剂的效率不够,特别在旧墙上出现此问题尤其如此。应改善润湿剂的种类。

(4) 亲油组分同体系不相溶,或亲油组分乳化不充分。主要是指防冻剂及成膜助剂。应注意此类物质的加法,防止乳化不完全。

(5) 乳胶漆应用在被污染的表面,如有油的表面,或含硅的表面。应对表面进行处理,如打磨等。

2. 2 在封闭表面及没封闭的表面上颜色不均匀

(1) 如果在没封闭表面上比封闭表面上颜色浅,需要有更多的成膜助剂,或选用成膜效率更高的成膜助剂,如果现象相反,则处理方法亦相反。

(2) 增稠剂的选用不当,应更换增稠剂。

2. 3 调色时展色不良

(1) 系统的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种类及用量不当,应选用正确的乳化剂或分散剂。

(2) 在涂料调色升温时存在着低胶化值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应改用高胶化值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2. 4 光泽不均匀

(1) 底材结构非常不均匀,要对底材进行封闭,如用封闭底漆对底材进行处理。

(2) 涂料中有非常小的气泡,会使局部的光泽有影响。应改善消泡剂或增进流平。

(3) 不适当的填充系统,主要是指在涂刷或滚涂过程中,具有消光作用的填充料不能有取向,一般来讲,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填充料。

(4) 成膜助剂不够,或在低温下成膜,或干得太快,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变。

(5) 不正确的增稠剂,特别是不同种类的增稠剂复配用时,更会出现此类情况。应改变增稠剂,或仔细选用增稠剂搭配,如ASE 类增稠剂会消光,但聚氨酯类增稠剂会增光等。

2. 5 湿耐磨性不良

(1) 漆膜形成不良,主要是成膜助剂的种类和用量不对。

(2) 过量的吸水性大的颜、填料,就改换颜、填料,如用表面进行过处理的钛白粉或填料,如重质碳酸钙、重晶石等。

(3) 过量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会使漆膜对水非常敏感,应选用正确的表面活性剂或减少表面活性剂。

(4) 对底材的粘接不良,应对表面进行处理。

(5) 不正确的使用成膜助剂或增塑剂,应遵循乳液供应商的指导。

2. 6 遮盖力不良

(1) 颜料的用量太少,应增加颜料的用量。

(2) 钛白粉产生絮凝,应增加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的用量。

(3) 某些组分同阴离子分散剂发生反应。应找出发生反应的组分。

(4) pH 值的漂移对碱敏感的增稠剂产生影响。应选用合适的增稠剂或选用不易挥发的pH 调节剂。

(5) 涂料发生冷冻,产生遮盖力不良,应增加二元醇的用量,或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2. 7 漆膜下渗性不良

(1) 漆膜形成不良,主要问题是成膜助剂。

(2) 存在着多孔的表面。应对表面进行处理。

2. 8 漆膜干燥后有针孔

(1) 漆膜中有过量的消泡剂。

(2) 在贮存过程中发生反应放出气体。可能是填料的碳酸根同弱酸反应所致。

(3) 涂料应用于太多的孔表面,当涂上漆后,孔里面的气体对外渗透所致。

2. 9 附着力不良

(1) 涂料用于过粉化的表面,应用粒径小的乳液作的渗透性强的封闭底漆进行预处理。

(2) 涂料用于旧墙而缺乏粘接力,应对表面进行铲除及预处理。

焊接缺陷分类及预防措施

一、焊接缺陷的分类 焊接缺陷可分为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两种 1.外部缺陷 1)外观形状和尺寸不符合要求; 2)表面裂纹; 3)表面气孔; 4)咬边; 5)凹陷; 6)满溢; 7)焊瘤; 8)弧坑; 9)电弧擦伤; 10)明冷缩孔; 11)烧穿; 12)过烧。 2.内部缺陷 1)焊接裂纹:a.冷裂纹;b.层状撕裂;c.热裂纹;d.再热裂纹。 2)气孔; 3)夹渣; 4)未焊透; 5)未熔合; 6)夹钨; 7)夹珠。 二、各种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 1、外表面形状和尺寸不符合要求 表现:外表面形状高低不平,焊缝成形不良,焊波粗劣,焊缝宽度不均匀,焊缝余高过高或过低,角焊缝焊脚单边或下凹过大,母材错边,接头的变形和翘曲超过了产品的允许范围等。 危害:焊缝成形不美观,影响到焊材与母材的结合,削弱焊接接头的强度性能,使接头的应力产生偏向和不均匀分布,造成应力集中,影响焊接结构的安全使用。

产生原因:焊件坡口角度不对,装配间隙不匀,点固焊时未对正,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运条速度过快或过慢,焊条的角度选择不合适或改变不当,埋弧焊焊接工艺选择不正确等。 防止措施:选择合适的坡口角度,按标准要求点焊组装焊件,并保持间隙均匀,编制合理的焊接工艺流程,控制变形和翘曲,正确选用焊接电流,合适地掌握焊接速度,采用恰当的运条手法和角度,随时注意适应焊件的坡口变化,以保证焊缝外观成形均匀一致。 2、焊接裂纹 表现:在焊接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具有尖锐的缺口和大小的长宽比特征。按形态可分为: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弧坑裂纹、焊趾裂纹、焊根裂纹、热影响区再热裂纹等。 危害:裂纹是所有的焊接缺陷里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它的存在是导致焊接结构失效的最直接的因素,特别是在锅炉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中,因为它的存在可能导致一场场灾难性的事故的发生,裂纹最大的一个特征是具有扩展性,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会不断的“生长”,直至断裂。 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1)冷裂纹:是焊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下(对于钢来说是Ms温度以下)时产生的焊接裂纹,冷裂纹的起源多发生在具有缺口效应的焊接热影响区或有物理化学不均匀的氢聚集的局部地带,裂纹有时沿晶界扩展,也有时穿晶扩展。这是由于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应力状态及氢的含量决定的。(如焊层下冷裂纹、焊趾冷裂纹、焊根冷裂纹等)。 产生机理:钢产生冷裂纹的倾向主要决定于钢的淬硬倾向,焊接接头的含氢量及其分布,以及接头所承受的拘束应力状态。 产生原因: a.钢种原淬硬倾向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板厚、焊接工艺和冷却条件等。钢的淬硬倾向越大,越易产生冷裂纹。 b.氢的作用,氢是引起超高强钢焊接冷裂纹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有延迟的特征。高强钢焊接接头的含氢量越高,则裂纹的敏感性越强。 c.焊接接头的应力状态:高强度钢焊接时产生延迟裂纹的倾向不仅取决于钢的淬硬倾向和氢的作用,还决定于焊接接头的应力状态。焊接时主要存在的应力有:不均匀加热及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应力、金属相变时产生的组织应力、结构自身拘束条件等。

油漆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油漆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针孔 1.问题现象: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这种针尖状小孔就 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 2.问题原因: (1)板材表面处理不好,多木毛、木刺,填充困难; (2)底层未完全干透,就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没有净置一段时间,油漆黏度高,气泡没有消除。 (4)一次性施工过厚。 (5)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 (6)固化剂加入量过多。 (7)环境温度湿度高; (8)木材含水率高。 3.解决对策 (1)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底得宝封闭; (2)多次施工时,重涂时间要间隔充分,待下层充分干燥后再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要静置一段时间,让气泡完全消除后再施工; (4)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 (5)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做到“薄刷多遍”一般单层厚度不要超过20μm。 (6)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 (7)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8)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 二、起泡 1.问题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 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2.问题原因 (1)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

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 (2)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 (3)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 (4)油漆粘度过高。 (5)油漆配比不恰当。 (6)刷涂时来回拖动刷子产生的气泡没有消除。 (7)底材表面富有油污、灰尘、水泡等,这些不洁物周围沾有水份。 (8)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份,或者有水份溅到施工表面上。 (9)大部分与针孔原因一样。 3.对策 (1)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松脂。 (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 (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4)最好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 (5)油漆的施工粘度要合适。 (6)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最后顺木纹方向理直。 (7)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份,加装油水分离器。 (8)参考真空的对策。 (9)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补面漆。对气泡严重的,先挑破气泡,用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三、发白 1.现象:涂膜含有水份或其他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2.原因 (1)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份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 (2)环境湿度过高;

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示范文本

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外观缺陷:外观缺陷(表面缺陷)是指不用借助于仪 器,从工件表面可以发现的缺陷。常见的外观缺陷有咬边、 焊瘤、凹陷及焊接变形等,有时还有表面气孔和表面裂纹。 单面焊的根部未焊透等。 A、咬边是指沿着焊趾,在母材部分形成的凹陷或沟槽, 它是由于电弧将焊缝边缘的母材熔化后没有得到熔敷金属 的充分补充所留下的缺口。产生咬边的主要原因是电弧热 量太高,即电流太大,运条速度太小所造成的。焊条与工件间 角度不正确,摆动不合理,电弧过长,焊接次序不合理等都会造 成咬边。直流焊时电弧的磁偏吹也是产生咬边的一个原 因。某些焊接位置(立、横、仰)会加剧咬边。 咬边减小了母材的有效截面积,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同

时还会造成应力集中,发展为裂纹源。 矫正操作姿势,选用合理的规范,采用良好的运条方式都会有利于消除咬边。焊角焊缝时,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边。 B、焊瘤焊缝中的液态金属流到加热不足未熔化的母材上或从焊缝根部溢出,冷却后形成的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即为焊瘤。焊接规范过强、焊条熔化过快、焊条质量欠佳(如偏芯),焊接电源特性不稳定及操作姿势不当等都容易带来焊瘤。在横、立、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 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夹渣缺陷,易导致裂纹。同时,焊瘤改变了焊缝的实际尺寸,会带来应力集中。管子内部的焊瘤减小了它的内径,可能造成流动物堵塞。 防止焊瘤的措施: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正确选用规范,选用无偏芯焊条,合理操作。 C、凹坑凹坑指焊缝表面或背面局部的低于母材的部

乳胶漆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措施

乳胶漆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措施 涂料是一种可以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涂覆在物件表面,形成粘附牢固、具有一定强度、连续的固态薄膜。 作用主要有四点:保护,装饰,掩饰产品的缺陷和其他特殊作用,提升产品的价值。 本期就涂料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以下5个案例给大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给出解决措施。

一、电管线槽部位的乳胶漆墙面产生裂缝二、在刮抹基层表面腻子时,出现腻子翘起或呈印鳞状皱结的现象三、粘接层出现脱落四、涂料表面有凸起或颗粒,不光洁五、灯槽顶板未批白,灯光亮起来后,从石材面和瓷砖面反射出石膏板底色,出现漏底,观感差01.电管线槽部位的乳胶漆墙面产生裂缝1、原因分析: (1)预埋管线的深度不符合要求,管卡未安装牢固; (2)管槽内垃圾未清理干净,未洗水湿润; (3)补槽时水泥砂浆未分层粉刷,管边水泥砂浆未压密实,未做加强处理。或养护不到位。 2、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1)预埋管线深度(管线外表面与原粉刷面层或原砖墙面的距离)达到15mm 以上,并使管卡固定牢固; (2)管槽内垃圾必须清理干净。槽内粉刷前需浇水湿润,并冲洗干净; (3)水泥砂浆补槽时应分层粉刷,待基层强度达到50%以上方可粉刷面层水泥砂浆。粉刷后,做界面剂贴网格布,然后贴纸胶带批腻子; (4)按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养护工作,一般在抹灰24h后进行湿润养护(建议三天以上)。 02.在刮抹基层表面腻子时,出现腻子翘起或呈印鳞状皱结的现象

1、原因分析: (1)腻子过稠或胶性较小。 (2)基层表面有灰尘、隔离剂及油污等。 (3)基层表面太光滑或有冰霜。在表面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刮抹腻子。(4)基层过于干燥,腻子刮得过厚。 2、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焊接的六大缺陷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大汇总

一、外观缺陷 外观缺陷(表面缺陷)是指不用借助于仪器,从工件表面可以发现的缺陷。常见的外观缺陷有咬边、焊瘤、凹陷及焊接变形等,有时还有表面气孔和表面裂纹。单面焊的根部未焊透等。 A、咬边 是指沿着焊趾,在母材部分形成的凹陷或沟槽, 它是由于电弧将焊缝边缘的母材熔化后没有得到熔敷金属的充分补充所留下的缺口。 产生咬边的主要原因:是电弧热量太高,即电流太大,运条速度太小所造成的。焊条与工件间角度不正确,摆动不合理,电弧过长,焊接次序不合理等都会造成咬边。直流焊时电弧的磁偏吹也是产生咬边的一个原因。某些焊接位置(立、横、仰)会加剧咬边。咬边减小了母材的有效截面积,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还会造成应力集中,发展为裂纹源。 防止咬边的预防:矫正操作姿势,选用合理的规范,采用良好的运条方式都会有利于消除咬边。焊角焊缝时,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边。 B、焊瘤 焊缝中的液态金属流到加热不足未熔化的母材上或从焊缝根部溢出,冷却后形成的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即为焊瘤。焊接规范过强、焊条熔化过快、焊条质量欠佳(如偏芯),焊接电源特性不稳定及操作姿势不当等都容易带来焊瘤。在横、立、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 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夹渣缺陷,易导致裂纹。同时,焊瘤改变了焊缝的实际尺寸,会带来应力集中。管子内部的焊瘤减小了它的内径,可能造成流动物堵塞。 防止焊瘤的措施: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正确选用规范,选用无偏芯焊条,合理操作。 C、凹坑 凹坑指焊缝表面或背面局部的低于母材的部分。 凹坑多是由于收弧时焊条(焊丝)未作短时间停留造成的(此时的凹坑称为弧坑),仰立、横焊时,常在焊缝背面根部产生内凹。凹坑减小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弧坑常带有弧坑裂纹和弧坑缩孔。 防止凹坑的措施:选用有电流衰减系统的焊机,尽量选用平焊位置,选用合适的焊接规范,收弧时让焊条在熔池内短时间停留或环形摆动,填满弧坑。 D、未焊满 未焊满是指焊缝表面上连续的或断续的沟槽。填充金属不足是产生未焊满的根本原因。规范太弱,焊条过细,运条不当等会导致未焊满。 未焊满同样削弱了焊缝,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同时,由于规范太弱使冷却速度增大,容易带来气孔、裂纹等。 防止未焊满的措施:加大焊接电流,加焊盖面焊缝。 E、烧穿 烧穿是指焊接过程中,熔深超过工件厚度,熔化金属自焊缝背面流出,形成穿孔性缺。 焊接电流过大,速度太慢,电弧在焊缝处停留过久,都会产生烧穿缺陷。工件间隙太大,钝边太小也容易出现烧穿现象。 烧穿是锅炉压力容器产品上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它完全破坏了焊缝,使接头丧失其联接飞及承载能力。

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一、折痕 原因:1、缝合时钢带没有对齐 解决方法:严格遵守缝合作业规程,钢带要对中放齐。当出现操作失误时应及时通知班长、操作长,注意各纠偏辊及时调整,防止钢板跑偏造成折痕。 2、换规格时纠偏辊调整不合理造成的折痕 解决办法:当换规格时,一号台操作长要提前通知班长和机修人员,做好调整准备。在探测开关安装架上进行标注,画出刻度,根据钢板的宽度合理的规范的调整,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除外。 3、纠偏机失灵造成的折痕(纠偏机未启动或报警) 解决办法:各个工序上的工作人员要时刻观察钢带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电气机修人员要不间断的来回巡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4、张力设置不当造成的折痕 解决方法:上卷之前要确认钢带的规格,设定相应的张力。可参考张力设定表。 5、生产线辊子安装不正确或发生位移造成钢带跑偏,产生折痕

解决方法:机修人员要时刻观察生产线各设备的运转情况,各操作台操作员要对工作区域内的设备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挤干辊、钝化辊更换后要进行调整,并有专人负责,观察运行情况必须保证满足生产的要求。 6、四号台在收卷时操作不当,钢带没有放到合适位置造成折痕解决方法:在收卷时操作人员要配合得当,合理分工,按照规定完成工作。需要加纸筒或铁筒的要对其进行检测,是否符合上机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退给保管部要求退货,当不得不用时则要在内圈加塞钢片或其他辅助材料,满足生产要求。 7、原材料问题:本身有折痕、有松边严重的、板型不好的等一些原因造成折痕 解决方法:本身有折痕的看是在什么位置,带头带尾的在一号台剪掉,在中间部分的要通知各个台的操作员,在四号台可以分卷的要分卷(达到客户重量的最低要求)。 松边、板型不好的要及时通知班长、各台操作长,时刻观察钢带的运行情况,尽量避免因此造成跑偏,致使钢带产生折痕(特别注意初涂炉、精涂炉水冷的位置) 以上都是尽量避免产生折痕,当已经出现折痕,首先看卷取机上钢卷重量是否达到最低重量,达到要求则在折痕处剪下。如果折痕不

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最新版)

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最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41

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最新版) 1、外观缺陷:外观缺陷(表面缺陷)是指不用借助于仪器,从工件表面可以发现的缺陷。常见的外观缺陷有咬边、焊瘤、凹陷及焊接变形等,有时还有表面气孔和表面裂纹。单面焊的根部未焊透等。 A、咬边是指沿着焊趾,在母材部分形成的凹陷或沟槽,它是由于电弧将焊缝边缘的母材熔化后没有得到熔敷金属的充分补充所留下的缺口。产生咬边的主要原因是电弧热量太高,即电流太大,运条速度太小所造成的。焊条与工件间角度不正确,摆动不合理,电弧过长,焊接次序不合理等都会造成咬边。直流焊时电弧的磁偏吹也是产生咬边的一个原因。某些焊接位置(立、横、仰)会加剧咬边。 咬边减小了母材的有效截面积,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还会造成应力集中,发展为裂纹源。 矫正操作姿势,选用合理的规范,采用良好的运条方式都会有利

于消除咬边。焊角焊缝时,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边。 B、焊瘤焊缝中的液态金属流到加热不足未熔化的母材上或从焊缝根部溢出,冷却后形成的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即为焊瘤。焊接规范过强、焊条熔化过快、焊条质量欠佳(如偏芯),焊接电源特性不稳定及操作姿势不当等都容易带来焊瘤。在横、立、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 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夹渣缺陷,易导致裂纹。同时,焊瘤改变了焊缝的实际尺寸,会带来应力集中。管子内部的焊瘤减小了它的内径,可能造成流动物堵塞。 防止焊瘤的措施: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正确选用规范,选用无 偏芯焊条,合理操作。 C、凹坑凹坑指焊缝表面或背面局部的低于母材的部分。 凹坑多是由于收弧时焊条(焊丝)未作短时间停留造成的(此时 的凹坑称为弧坑),仰立、横焊时,常在焊缝背面根部产生内凹。 凹坑减小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弧坑常带有弧坑裂纹和弧坑缩

乳胶漆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乳胶漆施工过程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布日期:[2010-4-9 21:10:05] 共阅[2093]次 乳胶漆施工过程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缺陷 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 刷痕滚痕较深 1.毛刷、滚筒过硬 选择丝软毛刷或滚筒 2.施工粘度不当,太稠或太稀 调整稀释比例并搅拌均匀 3.基层吸水太强 涂一遍封闭底漆或第一遍涂刷适当调稀干后 打磨光滑再涂第二遍。 遮盖力差有 漏底现象 1.加水太多 按施工要求兑水 2.基材颜色深于涂料颜色 刷一遍腻子后再涂漆,也可以选择多涂一遍。 3.墙体未干透 待墙面腻子层完全干燥后再涂漆 漆膜表面泛黄 1.基层碱性太强 先涂一层抗碱底漆 2.乳胶漆未完全成膜干燥时,使用 聚氨脂油漆。 待乳胶漆完全成膜、干燥后(一般五天以上)。 3.木质底材潮湿也易于泛黄 待其完全干燥后再进行施工 退色、发白,色泽不均匀 1.通常是化学反应作用与基材碱渗 出吸色有关 先涂一层抗碱底漆 2.涂刷厚薄差异较大,刷涂不均匀。 稀释后要搅拌均匀,涂层要均匀。 3.施工现场附近可能有与涂料起化 学反应的发生源 检查并避免化学反应的发生源 4.底材潮湿 使底材完全干燥后再进行施工 干后漆膜涂层鼓泡起皮 1.基材附有灰尘或油污 施工前要将基材彻底清洁 2.基材潮湿泛碱 使墙面彻底干燥,去掉碱粉并涂抗底漆 3.腻子质量差,遇潮粉化,导致面 漆鼓泡、剥离起皮。 选用优质腻子 脱粉 1.兑水太多 按施工要求兑水 2.底材碱性过大 先涂一层抗碱底漆

将墙面打磨光滑,彻底清洁浮灰,再涂一遍3.墙面吸水太强或墙面粗糙 抗碱底漆然后再涂面漆。 4.墙面未干待墙面彻底干燥

注塑产品缺陷汇总及解决方法

注塑产品缺陷汇总及解决方法 一、溢料飞边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1)合模力不足。当注射压力大于合模力使模具分型面密合不良时容易产生溢料飞边。对此,应检查增压是否增压过量,同时应检查塑件投影面积与成型压力的乘积是否超出了设备的合模力。成型压力为模具内的平均压力,常规情况下以40mpa计算。生产箱形塑件时,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及ABS的成型压力值约为30mpa;生产形状较深的塑件时,成型压力值约为36mpa;在生产体积小于10cm3的小型塑件时,成型压力值约为60mpa。如果计算结果为合模力小于塑件投影面积与成型压力的乘积,则表明合模力不足或注塑定位压力太高。应降低注射压力或减小注料口截面积,也可缩短保压及增压时间,减小注射行程,或考虑减少型腔数及改用合模吨位大的注塑机。 (2)料温太高。高温熔体的熔体粘度小,流动性能好,熔料能流入模具内很小的缝隙中产生溢料飞边。因此,出现溢料飞边后,应考虑适当降低料筒,喷嘴及模具温度,缩短注射周期。 对于聚酰胺等粘度较低的熔料,如果仅靠改变成型条件来解决溢料飞边缺陷是很困难的。应在适当降低料温的同时,尽量精密加工及修研模具,减小模具间隙。 (3)模具缺陷。模具缺陷是产生溢料飞边的主要原因,在出现较多的溢料飞边时必须认真检查模具,应重新验核分型面,使动模与定模对中,并检查分型面是否密着贴合,型腔及模芯部分的滑动件磨损间隙是否超差。分型面上有无粘附物或落入异物,模板间是否平行,有无弯曲变形,模板的开距有无按模具厚度调节到正确位置,导合销表面是否损伤,拉杆有无变形不均,排气槽孔是否太大太深。根据上述逐步检查的结果,对于产生的误差可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予以排除。 (4)工艺条件控制不当。如果注射速度太快,注射时间过长,注射压力在模腔中分布不均,充模速率不均衡,以及加料量过多,润滑剂使用过量都会导致溢料飞边,操作时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值得重视的是,排除溢料飞边故障必须先从排除模具故障着手,如果因溢料飞边而改变成型条件或原料配方,往往对其他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引发其他成型故障。 二、熔接痕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1)温太低。低温熔料的分流汇合性能较差,容易形成熔接痕。如果说塑件的内外表面在同一部位产生熔接细纹时,往往是由于料温太低引起的熔接不良。对此,可适当提高料筒及喷嘴温度或者延长注射周期,促使料温上升。同时,应节制模具内冷却水的通过量,适当提高模具温度。 一般情况下,塑件熔接痕处的强度较差,如果说对模具中产生熔接痕的相应部位进行局部加热,提高成型件熔接部位的局部温度,往往可以提高塑件熔接处的强度。 如果由于特殊需要,必须采用低温成型工艺时,可适当提高注射速度极增加注射压力,从而改善熔料的汇合性能。也可在原料配方中适当增用少量润滑剂,提高熔料的流动性能。 (2)模具缺陷。模具浇注系统的结构参数对流料的熔接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熔接不良主要产生于熔料的分流汇合。因此,应尽量采用分流少的浇口形式并合理选择浇口位置,尽量避免充模速率不一致及充模料流中断。在可能的条件下,应选用一点式浇口,因为这种浇口不产生多股料流,熔料不会从两个方向汇合,容易避免熔接痕。

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焊接接头的不完整性称为焊接缺陷,主要有焊接裂纹、未焊透、夹渣、气孔和焊缝外观缺陷等。这些缺陷减少焊缝截面积,降低承载能力,产生应力集中,引起裂纹;降低疲劳强度,易引起焊件破裂导致脆断。 一缺陷名称:气孔(Blow Hole) 焊接方式发生原因防止措施 手工电弧 焊(1)焊条不良或潮湿. (2)焊件有水分、油污或锈. (3)焊接速度太快. (4)电流太强. (5)电弧长度不适合. (6)焊件厚度大,金属冷却过速. (1)选用适当的焊条并注意烘干. (2)焊接前清洁被焊部份. (3)降低焊接速度,使内部气体容易逸 出. (4)使用厂商建议适当电流. (5)调整适当电弧长度. (6)施行适当的预热工作. CO2气体保护焊(1)母材不洁. (2)焊丝有锈或焊药潮湿. (3)点焊不良,焊丝选择不当. (4)干伸长度太长,CO2气体保 护不周密. (5)风速较大,无挡风装置. (6)焊接速度太快,冷却快速. (7)火花飞溅粘在喷嘴,造成气 体乱流. (8)气体纯度不良,含杂物多(特 别含水分). (1)焊接前注意清洁被焊部位. (2)选用适当的焊丝并注意保持干燥. (3)点焊焊道不得有缺陷,同时要清洁 干净,且使用焊丝尺寸要适当. (4)减小干伸长度,调整适当气体流 量. (5)加装挡风设备. (6)降低速度使内部气体逸出. (7)注意清除喷嘴处焊渣,并涂以飞溅 附着防止剂,以延长喷嘴寿命. (8)CO2纯度为99.98%以上,水分为0. 005%以下.

埋弧焊接 (1)焊缝有锈、氧化膜、油脂等 有机物的杂质. (2)焊剂潮湿. (3)焊剂受污染. (4)焊接速度过快. (5)焊剂高度不足. (6)焊剂高度过大,使气体不易 逸出(特别在焊剂粒度细的情 形). (7)焊丝生锈或沾有油污. (8)极性不适当(特别在对接时 受污染会产生气孔). (1)焊缝需研磨或以火焰烧除,再以钢 丝刷清除. (2)约需300℃干燥 (3)注意焊剂的储存及焊接部位附近 地区的清洁,以免杂物混入. (4)降低焊接速度. (5)焊剂出口橡皮管口要调整高些. (6)焊剂出口橡皮管要调整低些,在自 动焊接情形适当高度30-40mm. (7)换用清洁焊丝. (8)将直流正接(DC-)改为直流反接(D C+). 设备不良(1)减压表冷却,气体无法流出. (2)喷嘴被火花飞溅物堵塞. (3)焊丝有油、锈. (1)气体调节器无附电热器时,要加装 电热器,同时检查表之流量. (2)经常清除喷嘴飞溅物.并且涂以飞 溅附着防止剂. (3)焊丝贮存或安装焊丝时不可触及 油类. 自保护药芯焊丝(1)电压过高. (2)焊丝突出长度过短. (3)钢板表面有锈蚀、油漆、水 分. (4)焊枪拖曳角倾斜太多. (5)移行速度太快,尤其横焊. (1)降低电压. (2)依各种焊丝说明使用. (3)焊前清除干净. (4)减少拖曳角至约0-20°. (5)调整适当. 典型缺陷照片

乳胶漆开裂的原因分析(转载)

乳胶漆开裂的原因分析(转载) 装修完几个月时间,很多业主会发现墙、顶面乳胶漆出现细小的裂纹,我们施工过的工地也遇到过,多数业主会以为是乳胶漆的质量或者施工不当引起的问题,一些漆所谓的抗裂效果只不过是炒概念,其实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我简单总结了几项辨别方法; 1、先谈顶部,用铲刀把开裂的地方铲掉,如果是掉下块状的腻子而露出未装修前的墙体腻子,那是后期装修处理的问题,原因可能是腻子批的过厚、批第一遍之前墙面粉尘没有处理、前一遍腻子没有干透紧接批第二遍腻子等等;如果铲掉后开裂的地方露出水泥,脱落的块状腻子还粘着部分水泥,那是建筑时没有处理好,原因基本同上。 2、墙面开裂先观察,如果是从上到下一条基本完整的细裂纹,原因一般是混凝土墙和砖墙的连接处间隙处理不不当导致裂缝,属于建筑质量问题;在卧室或客厅的床头处出现裂缝,一般是建筑时预留的施工洞在后期封堵时没有处理好,也属于建筑质量问题;如出现细小的龟裂纹,一般是腻子处理不当(原因同上),属于装修质量问题;如果在开关或者插座的上下左右出现直纹裂缝,一般是油漆工对水电开槽处理不当,属于装修质量问题;在吊顶石膏板上出现裂缝,可能是木工基层龙骨处理不当,也可能是油漆工处理石膏板时表面没留缝或绷带断裂,100%是装修质量问题。 3、基本上常见的问题都一一分析了,还有一些不常见的个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原因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是让谁承担责任的问题,而是为了一次性解决问题而不让问题再发生,油漆工腻子处理不当出现的裂纹整改起来比较简单,也不易复发;但如果是墙体问题引起的裂纹,不处理基层而让装修公司盲目修补的话,那裂纹复发的可能性将非常大,反复几次业主也将疲惫不堪,但仍解决不了问题。 4、简单说目前通常家装公司几种开裂问题的原因吧。 1结构性裂缝。(无药可治,修成什么样算什么样) 2腻子粉加901导致裂缝。(坚决不许用腻子粉加901) 3腻子粉过厚造成裂缝。(淘汰腻子粉,自己搅拌腻子) 4乳胶漆第一遍没有干透,就刷第二遍,造成很多麻丝裂。(干透再刷) 5基层腻子未干透就刷乳胶漆,造成起皮开裂。(干透再刷) 6腻子层厚度太大,造成开裂。(用玻璃纤维布或者网格布做底层加强) 7吊顶开裂(淘汰木龙骨吊顶工艺,填缝使用可耐福填缝膏以及专用纸带。石膏板铺设必须留8毫米缝以便填缝) 8轻质隔墙开裂。(轻钢龙骨需要不低于0.4厚度,间距小于40公分,石膏板铺设必须留8毫米缝以便填缝) 9新旧墙体交接处开裂。(设计时应该考虑这个问题,避免平面上去接缝,设计成在阴角接缝) 10门套线与墙体裂缝。(先刮腻子后做门套线,可以有效防止这个情况的发生) 5、墙体乳胶漆开裂,是装修后普遍出现的问题,一般装修一年左右出现的比较多,尤其季节相交的时候出现更多。裂缝好补,主要难解决的是补后颜色差的问题。因为补过之后要刷漆,那么新旧乳胶漆就有颜色差的问题,再有,现在正直冬季,如果现在补缝,明年天气换暖,恐怕还要开裂,建议最好明年开春4-5月的时候处理,到时补完之后最好重刷一次乳胶漆。下面介绍几种补裂方法:1.如果你家在南方,把裂缝开出V型槽,用石膏加乳胶漆,活成膏状,然后补缝,乳胶漆事先要调好与墙面颜色接近为好。2如果你家在北方,由于北方温差大,要把开裂处阔大5CM左右,然后用弹性腻子补缝,待干后用的确良布刷白乳胶粘

无心磨床产品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无心磨床产品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大全 无心磨床,是不需要采用工件的轴心而施行磨削的一类磨床。是由磨削砂轮,调整轮和工件支架三个机构构成。无心磨床常见磨削缺陷及消除方法整理如下: 一、零件不圆 发生原因: (1)导轮没有修圆; (2)磨削次数少或上道工序椭圆度过大; (3)砂轮磨钝; (4)磨量过大或走刀量过大。 消除方法: (1)重修导轮,待导轮修圆中止(一般修到无断续声中止); (2)恰当增加磨削次数; (3)重修砂轮; (4)减少磨量和重刀速度。 二、零件有棱边形(多边形) 发生原因: (1)零件中心高不够; (2)零件轴向推力过大,使零件紧压挡销而不能均匀的旋转; (3)砂轮不平衡; (4)零件中心过高。 消除方法: (1)精确前进零件中心度; (2)减少磨床导轮倾角到0.5°或0.25°。假设挡不能够解决时,便要查看支点的平衡度; (3)平衡砂轮; (4)恰当降低零件中心高度。 三、零件表面的振动痕迹(即零件表面出现鱼斑斓及直线白色线条) 发生原因: (1)砂轮不平衡面致使的机床振动; (2)零件中心前进使零件跳动; (3)砂轮磨钝或砂轮表面修的太光; (4)导轮旋转速度太快。 消除方法: (1)细心平衡砂轮; (2)恰当降低零件中心; (3)砂轮或恰当增加砂轮修整速度; (4)恰当降低导速。 四、零件有锥度

发生原因: (1)由于前导板此导轮母线低的过多或前导板向导轮方向倾斜面致使零件前部小; (2)由于后导板表面与导轮母线低或后导板向导轮方面倾斜而致使零件后部小; (3)由于下列原因而致使零件前部或后部发生锥度①砂轮由修整不正确,本身便有锥度;②砂轮与导轮表面已磨损。 消除方法: (1)恰当的移进前导板及调整前导板与导轮母线平行; (2)调整后导板的导向表面与导轮母线平行,并且在一条线上; (3)①根据零件锥度的方向,调整砂轮修改中的角度砂轮;②砂轮与导轮。 五、零件中心大两头小 发生原因: (1)前后导板均匀向砂轮一边倾斜; (2)砂轮修整成腰鼓形。 消除方法: (1)调正前后导板; (2)修改砂轮,每次修改余量不要过大。 六、零件表面有环形螺纹线 发生原因: (1)前后导板凸出导轮表面,使零件在出口处或入口对被导轮边缘所刮; (2)支比太软,磨下的切削嵌在支比承面上构成凸出毛刺,在零件表面刻成螺纹线; (3)冷却液不清洁,里面有切屑或砂粒; (4)在出口处由于磨量较多,由砂轮边缘所刮磨成; (5)零件中心低于砂轮中心笔直压力较大,使砂粒与切屑贴在支毛上; (6)砂轮磨钝; (7)一次磨下的余量过多或砂轮修的太粗,在另件表面发生极细的螺纹线消除方法。 消除方法: (1)调整前后导板; (2)更换表面润滑而硬度较高的支毛; (3)更换冷却液; (4)将砂轮边打成圆角,最终使零件出口处的20mm支配不进行磨削; (5)恰当前进零件中心高度; (6)砂轮; (7)恰当减少磨量及减慢修改速度。 七、零件前部切去一小块 发生原因: (1)前导板突出于导轮的表面; (2)砂轮和导轮前端面不在一条直线上,并相差很大;

常见焊接缺欠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教程文件

常见焊接缺欠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一、裂纹 1.1热裂纹 1.1.1产生原因: 1、焊缝金属结晶时造成严重偏析,存在低熔点杂质; 2、焊接拉伸应力的作用。 1.1.2防止措施: 1、选择偏析元素和有害杂质含量低的钢材和焊接材料,控制碳、硫、磷等含量; 2、调节焊缝金属化学成分,改善焊缝组织,细化焊缝晶粒,以提高焊缝金属塑性; 3、改善工艺因素,控制焊接规范,调整焊缝形状系数; 4、采用收弧板逐渐断弧。衰减焊接电流等,填满弧坑,防止弧坑裂纹; 5、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焊接缺欠,如未焊透、夹渣等; 6、采取各种降低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如预热和后热等。 1.2冷裂纹 1.2.1产生原因: 1、焊接接头存在淬硬组织; 2、扩散氢的存在和浓集; 3、较大的焊接拉伸应力。 1.2.2防止措施: 1、选用低氢型焊接材料,严格按规程进行焊前烘烤,彻底清理坡口和焊丝表面的油、水、锈、污等,减少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 2、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和工艺措施,如焊前预热、控制层间温度、焊后缓冷、进行焊后热处理等。避免产生淬硬组织; 3、采取降低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 1.3再热裂纹 1.3.1产生原因: 1、过饱和固溶的碳化物在再次加热时析出,造成晶内强化; 2、焊接残余应力。 1.3.2防止措施: 1、减少焊接应力和应力集中程度,如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等以及使焊缝与母材平滑过渡; 2、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强度等级稍低于母材的焊接材料; 3、选用合理的热处理规范,减少在敏感区的停留时间。如能满足性能要求,可取消焊后热处理。 二、孔穴 2.1气孔 2.1.1产生原因: 1、焊条、焊剂潮湿,药皮剥落; 2、填充金属与母材坡口表面油、水、锈、污等未清理干净; 3、电弧过长,熔池面积过大; 4、焊接电流过大,焊条发红,保护作用减弱; 5、保护气体流量小,纯度低,气体保护效果差; 6、气焊火焰调整不合适、焊炬摆动幅度大,焊丝搅拌熔池不充分,对熔池保护差;

乳胶漆施工常见漆膜弊病及预防措施

乳胶漆施工常见漆膜弊病及预防措施 乳胶漆涂刷常见的质量缺陷有:起泡、反碱掉粉、落泪、透底及涂层不平滑、墙面开裂等。 1、起泡:主要原因有基层处理不当,或者是涂层过厚,防止的方法除乳胶漆在使用前要搅拌均匀。掌握好漆液的稠度外,可在涂刷前在底腻子层上刷一遍胶水。在返工修复时,将起泡脱皮处清理干净,再砂纸打磨平整,干透的墙体进行腻子粉修补,再打磨1-2次,再刷胶水后再进行乳胶漆作业的修补工作。 2、透底:要是涂刷时乳胶漆过稀、次数不够或材料质量差。在施工中应选择含固量高、遮盖力强的产品,如发现透底,应增加面漆的涂刷次数,以达到墙面要求的涂刷标准。涂层不平滑:主要原因是漆液有杂质、漆液过稠、乳胶漆质量差。漆液不能过稠,发生涂层不平滑时,可用细砂纸打磨光滑后,再涂刷一遍面漆。 3、返碱掉粉:墙面会发白,或者有粉末出现。这个时候,就应该断定返碱现象了。主要原因是基层未干燥就施工,导致的。乳胶漆过稀也是出现的原因之一。处理方法是应铲除掉粉部分,进行打磨外表,返工重涂,施工中必须用封固底漆先刷一遍,特别是对新墙,面漆的稠度要合适。 4、落泪:主要原因是乳胶漆粘度过低,涂层太厚。施工中必须调好乳胶漆的稠度,不能加水过多,操作时排笔一定要勤蘸、少蘸、勤顺,避免出现流挂、流淌。如发生流坠,需等漆膜干燥后用细砂纸打磨,清理饰面后再涂刷一遍面漆。 5、裂纹:施工温度过低.达不到乳胶漆的成膜温度而不能形成连续的涂膜;基层处理不当:如墙面开裂而引起的涂膜开裂;涂刷第一道涂层过厚又未完全干燥即涂第二道,由于内外干燥速度不同,引起涂膜的开裂。批刮的水泥腻子的开裂,引起涂膜的开裂。

6、脱落:主要原因是乳胶漆施工温度低,不能连续的成型涂膜就龟裂,遇水即会脱落。处理方法是施工前先观察一下,建议用耐久性强且防水的弹批勇于对墙面作预处理,然后再按常规涂刷。施工时一定要将墙面处理干净。 7、变色、褪色:有的墙体进行作业后,由于接触的温度过高、日照时间长,或水溶性盐结晶在墙的表面上,就可能造成乳胶漆变色及褪色。当然也有的墙体内含碱值太高,而造成变色及褪色;乳胶读和聚氨酯乳胶漆二者不要同时使用,可在乳胶漆涂完两天后再刷油。有条件的最好对该位置的太阳照射或者是温度过高的问题处理下。 乳胶漆漆膜弊病预防措失: 1、作业时,使用的乳胶漆,或者其他材料最好是一个品牌的,一个型号,最好别同时使用多个牌子,以免色差以及引起质量问题。 2、使用过的排刷棍子,第二天使用,就应该清晰干净,再用冷水浸泡着。以免发硬发干。 3、乳胶漆兑水比列应该按照说明,应按实际情况加水搅拌均匀,加水最多不超过20%,切记过稀或者过浓,都不妥当。 4、第2遍的面漆应在第1遍的面漆完全干后进行,间隔大概在1小时左右。乳胶漆施工的温度至少要在5摄氏度以上。涂刷好了后,打开门窗风扇通风,加速干透率。 5、刮腻子时,刷面漆时,尽量不要其他工种作业,否则会污染到表面效果特别色颜色。保持施工过程及场地的清洁。 6、砂纸根据砂粒大小分为不同标号,标号越高颗粒越细,标号越低颗粒就越粗糙,在施工中根据不同的工艺选择不同型号的砂纸。通常有:60# 120# 240# 360# 600# 800# 1200# 1500# 2000# 等。 7、乳胶漆作业时,踢脚线,门,衣柜,角线等交接部分,最好用分色纸贴上,以免染色,完毕后才撕开。

超声波焊接常见缺陷及处理办法

超声波焊接常见缺陷及处理办法

超声波焊接常见缺陷及处理办法 一、强度无法达到欲求标准。 当然我们必须了解超音波熔接作业的强度绝不可能 达到一体成型的强度,只能说接近于一体成型的强度,而其熔接强度的要求标准必须仰赖于多项的配合,这些配合是什么呢? ※塑料材质:ABS与ABS相互相熔接的结果肯定比ABS与PC相互熔接的强度来的强,因为两种不同的材质其熔点也不会相同,当然熔接的强度也不可能相同,虽然我们探讨ABS与PC这两种材质可否相互熔接?我们的答案是绝对可以熔接,但是否熔接后的强度就是我们所要的?那就不一定了!而从另一方面思考假使ABS与耐隆、PP、PE相熔的情形又如何呢?如果超音波HORN瞬间发出150度的热能,虽然ABS材质己经熔化,但是耐隆、PVC、PP、PE只是软化而已。我们继续加温到270度以上,此时耐隆、PVC、PP、PE已经可达于超音波熔接温度,但ABS材质已解析为另外分子结构了!由以上论述即可归纳出三点结论:

1.相同熔点的塑料材质熔接强度愈强。

1.降低压力。 2.减少延迟时间(提早发振))。 3.减少熔接时间。 4.引用介质覆盖(如PE袋)。 5.模治具表面处理(硬化或镀铬)。 6.机台段数降低或减少上模扩大比。 7.易震裂或断之产品,治具宜制成缓冲,如软性树脂或覆盖软木塞等(此项指不影响熔接强度)。 8.易断裂产品于直角处加R角。 三、制品产生扭曲变形。 发生这种变形我们规纳其原因有三: 1.本体与欲熔接物或盖因角度或弧度无法相互吻合. 2.产品肉厚薄(2m/m以内)且长度超出60m/m 以上. 3.产品因射出成型压力等条件导致变形扭曲. 所以当我们的产品经超音波作业而发生变形时,从表面看来好像是超音波熔接的原因,然而这只是一种结果,塑料产品未熔接前的任何因素,熔接后就形成何种结果。如果没有针对主因去探讨,那将耗费很多时间在处理不对症下药的问题上,而且在超音波间接传导熔接作业中(非直熔),6kg以下的压力是无法改变塑料的轫性与惯性。所以不要尝试用强大的压力,去

天然气管道下向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天然气管道下向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157-31 天然气管道下向焊接缺陷及防止措 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下向焊工艺是从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方法,目前天然气管线施工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焊接方法。我公司在南京天然气高压管道工程中柳塘调压站55/1、岗下轻油连接线中采用了下向焊焊接工艺,其焊接特点是,在管道水平放置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焊接热源从顶部中心开始垂直向下焊接,一直到底部中心。其焊接部位的先后顺序是:平焊、立平焊、立焊、仰立焊、仰焊。下向焊焊接工艺采用纤维素下向焊焊条,这种焊条以其独特的药皮配方设计,与传统的由下向上施焊方法相比,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1)焊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因该种焊条铁水浓

度低,不淌渣,比由下向上施焊提高效率50%。 (2)焊接质量好,纤维素焊条焊接的焊缝根部成形饱满,电弧吹力大,穿透均匀,焊道背面成形美观,抗风能力强,适于野外作业。 (3)减少焊接材料的消耗,与传统的由下向上焊接方法相比焊条消耗量减少20%-30%。 (4)焊接一次合格率可达90%以上。 下向焊焊接中易产生的缺陷及其防止措施如下: 1焊接中易产生的缺陷 1.1夹渣产生的原因 (1)打底焊后清根不彻底,致使在快速热焊时,未能使根部熔渣完全溢出。 (2)打底焊清根的方法不当,使根部焊道两侧沟槽过深,呈现“W”状。在快速热焊时,流到深槽的熔渣来不及溢出而形成夹渣。 (3)在6点钟位置收弧过快也易产生夹渣。

乳胶漆调色常见问题分析

乳胶漆调色常见问题分析 1前言 采用水性色浆对乳胶漆进行调色,已被大多数涂料生产厂家所接受。在调色过程中必须对颜色、耐候性、遮盖力、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调色价格、毒性等方面加以考虑,要做到各方面的最优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常会因为顾此失彼而出现各类质量问题。本文指出乳胶漆在调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法,总结归 纳出乳胶漆调色用色浆的最佳方法。 2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2.1乳胶漆与水性色浆的相容性 用水性色浆对乳胶漆进行调色,首先必然要求水性色浆和乳胶漆有很好的相容性, 若相容性不佳,则会产生絮凝、浮色、发花、着色力下降、色相偏移、细度增大、光泽降低、涂料稳定性变差等现象。判断相容性最好的方法是做指研实验,其操作方法为:将最大量的色浆加入到乳胶漆中,混合搅拌均匀后涂布在刮涂纸上,在其表干前用手指擦拭约一分钟左右,实干后观察擦拭部位与未擦拭部位是否有色差,若无色差,说明相容性好:若存在色差,则说明颜料存在絮凝,擦拭部位因受到外力的作用而解絮凝。也可用其它方法测试相容性:(1)观察色相变化絮凝会使色相红移;(2)测量细度; (3)淋涂实验。 产生相容性不良的原因一般有二种可能:一是色浆的分散稳定性差,易产生絮凝、浮色、发花等弊病,这要求用户应选用分散性、稳定性好的高性能色浆;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乳胶漆内润湿分散剂的用量不足或不适宜,在色浆加入后乳胶漆内的颜、填料粒子抢夺色浆颜料表面的分散剂,使色浆颜料产生絮凝,这时需要增加乳胶漆分散剂的用量或改变润湿分散剂,直至通过相容性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色浆同乳胶漆相容性良好时,.色浆加入乳胶漆后一般只需用分散机搅拌均匀或混匀机混合均匀即可,不再需要砂磨或高速分散。在砂磨或高速分散条件下的高剪切力会使乳胶漆内的颜、填料进一步分散产生新的表面,新生表面需要吸附分散剂来稳定,这可能会引起色浆内颜料的絮凝。 2.2颜色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乳胶漆调色是为了给予涂料以丰富的色彩,这就要求颜色必须有很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准确性和重现性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对用户来说它们很重要,对于同一用 户来说批次之间的重现性可能更加重要。 影响颜色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色浆质量的稳定性、颜色配方的准确性和基础漆的稳定性。在基础检稳定的前题下,乳胶漆采用无配色软件支持的普通色浆来调色,完全凭经验,需要反复多次校正,必定会产生准确性和重现性差的后果,但采用有配色软件支持的高品质色浆,调色将会有很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这是由于它们在色浆质量的稳定性和颜色配方的准确性二个方面有着本质的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