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带答案)

一、单选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班杜拉

D.苛勒

A.行为主义学派

B.个人中心学派

C.认知学派

D.信息加工学派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班杜拉

D.苛勒

A.动物

B.整体

C.信息加工系统

D.学习的对象

A.言语信息

B.视觉信息

C.概念理解

D.知识获得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瞬时记忆

D.机械记忆

A.道德情感

B.道德行为

C.道德观念

D.道德认识

A.7

B.10

C.13

D.18

A.7

B.10

C.13

D.18

A.集体水平

B.个体水平

C.社会水平

D.综合水平

7、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非常强调( D )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所起的作用。

8、随着儿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的日益增加,( B )岁左右儿童道德判断的内在基础发生了质的变化。

9、随着社会交往的继续发展,( C )左右的少年儿童已经能根据自己观念上的价值标准对道德问题作出判断。

10、以下不属于移情或通情性情绪体验的发展水平的是( A )。

11、( A )对一个人的道德观起着内部指导作用,是指激发着一个人按特定的道德原则去行动时出现的道德信念。

1、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创立者是( B )。

2、学习的条件作用学说是由美国的( A )提出的。

3、学习的顿悟说是德国心理学家( D )通过黑猩猩实验建立的。

4、把人看成( C )乃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观念。

5、知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具有意义的( A )。

6、内部指导的策略是指以( B )中已有一些信息为指导而达到目标。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价值取向

12、道德情感是激发一个人( C )的主要内部动力。它历来是社会心理学家和人格心理学家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价值取向

13、我国古代思想家一贯重视( C )的持久实践。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价值取向

14、一般来说,一个人的( D )可以被表述为一个人的基本兴趣、各种低级和高级的需要,或者一种比较持久的信念。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价值取向

15、在研究德育心理时,研究者们一般都不采用( C )的方法。

A.观察法

B.个案分析法

C.直接询问法

D.道德两难故事法

16、在( D )看来,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个方面。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17、( A ),指一个人运用语词符号来获得或表示相应的认知性表象的一种心理活动。

A.思维表征作用

B.认识表征作用

C.动作表征作用

D.情感表征作用

18、在我国古代,“学”和“习”两个字一般是分开来说的,最早把这两个字联在一起讲的是( B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19、根据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言论,以下不属于学习过程的是( D )。

A.立志

B.明辨

C.笃行

D.自省

20、动物典型的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 B )

A.问题

B.需要

C.动机

D.试探

21、认知心理学认为,研究人的心智活动必须把握人的心智的特征,即认知是( A )的。

A.具身的、情景的、发展的和动力学的

B.具体的、情景的、发展的和动力学的

C.具身的、情景的、停滞的和动力学的

D.具身的、认知的、发展的和动力学的A.知识学习 B.有意学习

C.无意学习

D.机械学习

A.获得

B.保持

C.再现

D.巩固

A.学习过程

B.学习迁移

C.聚合思维

D.知识学习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智力技能

D.动作技能

A.需要

B.动机

C.意识

D.行为

A.强化过程

B.成就动机

C.自我实现

D.成就归因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

A.高难度的任务,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B.低难度的任务,动机越强,效率越低

C.低难度的任务,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D.动机与效率没有相关A.兴趣 B.能力

25、( B )呈现一种独立的模块特性,那些为达到各种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知识检索程序之间并不发生横向联系。

26、( B )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

27、默里把( B )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可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某事的愿望或趋势。

28、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其中,( D )是在前四种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高级的需要。

29、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以下哪个说法正确?( C )

30、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不包括( B )。

22、所谓( A ),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23、知识学习的完整过程,从广义的角度分析,不包括意义的( D )阶段。24、早在2500年前,孔子提出的“举一反三”其实就是( B )。

C.性格

D.意志

二、多选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价值取向

A.傲慢莽撞、盛气凌人

B.怯懦退缩、与世无争

C.胸襟坦荡、开朗坚定

D.艰苦奋斗、节约资源

A.解释情景

B.作出判断

C.道德抉择

D.履行道德行动计划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现过程

D.动机过程

A.小组道德讨论

B.自主管理的组织活动

C.道德氛围

D.学校教育

A.信念重建

B.态度测量

C.情感沟通

D.察言观行

A.自我监督

B.自我评价

C.自我强化

D.自我反省

A.认知选择法

B.情感分析法

C.行为决策法

D.小组讨论法

A.初测-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等同类型信度

D.多种评价信度

A.表面效度

B.内容效度

C.构思效度

D.预测效度

A.信度

B.效度

C.适用性

D.可行性

7、培养学生的行为自控能力可以采用( ABC )教育方略。

8、价值观辨析的教育方略有哪些?( ABC )

9、反映测验的一致性的信度有( ABCD )。

10、测验的效度常用的有( ABCD )。

11、鉴定品德评定方法的标准有( ABCD )。

1、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有哪些?( ABCD )

2、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有哪些?( ABC )

3、美国心理学家雷斯特把人的道德行为过程概括为哪四种成分?( ABCD)

4、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分为哪四个过程?( ABCD )

5、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可以采取哪些具有实效的教育形式?(ABC )

6、培养形成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的德育模式可以采用哪些方式?( ABCD )

12.道德认识的评定方法有( AC )。

A.个别谈话法

B.资料收集法

C.纸——笔测验法

D.观察法

13.评定道德价值取向的方法有( ABC )。

A.谈话法

B.价值取向测验

C.学业成绩测验

D.实验法

14.桑代克在一系列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 ABD )的学习律。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复习律

D.准备律

15、顿悟说的理论要点有( ABCD )。

A.情境中所有刺激构成了一个整体

B.知觉的组织

C.同化

D.顿悟

16、研究机械学习保持量的方法有( BCD )。

A.预习法

B.回忆法

C.再认法

D.重学法

17、较为成熟的学习者获得动作技能的一般心理过程包括( ACD )。

A.认知阶段

B.复习阶段

C.练习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8、智力技能策略包括( AD )两大类。

A.内部指导的策略

B.外部指导的策略

C.解决问题的策略

D.刺激指导的策略

19、所有的问题解决学习都包含( ACD )。

A.目标指向性

B.行为系列

C.认知系列

D.操作系列

20、问题解决过程分为( ABCD )阶段。

A.提出问题和明确问题

B.提出假设

C.验证假设

D.作出结论

21、认知学派提出的问题解决策略有( BC )。

A.目标分析策略

B.算法式策略

C.启发式策略

D.特征分析策略

22、常见的学习迁移理论有( ABCD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和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和分析概括说

23、( ACD )是意志过程的三个阶段。

A.决心

B.诚心

C.信心

D.恒心

24、常见的学习动机理论有( ABCD )。

A.强化理论

B.成就理论

C.归因理论和学习动机整合理论

D.自我实现理论

25、维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 ABCD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运气好坏

26、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有( BCD )的内驱力。

A.行为的内驱力

B.认知的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附属的内驱力

27、按照现代认知学派的观点,提出了( )理论模型。

A.模板说

B.原型说

C.启示说

D.特征分析说

28、在知识的接受学习中,涉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大致可以构成哪几种关系?(BCD)

A.知识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结合学习

29、经典条件作用的定律有( ABCD )。

A.习得率和泛化律

B.实验性消退率

C.分化律

D.高级条件作用律

30、学习心理研究的方法有( ABCD )。

A.实验法

B.测量法

C.观察法

D.个案法

三、简答

1、德育心理研究的具体任务应该是什么?P9

2、产生移情或通情情绪体验,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P35

3、自我调节过程对道德行为有何影响?P45

4、前苏联维列鲁学派的加里培林把智力技能形成过程分为哪五个阶段?

5、培养学习动机可采取的措施或途径有哪些?P155

6、与学习关系密切的兴趣发展变化规律有哪些呢?P161

四、论述

1、试论立身处世态度的分类及其教育方略。P33

2、论述学习心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96

P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