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品质及悲剧色彩

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品质及悲剧色彩
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品质及悲剧色彩

深情绵邈绮丽精工_论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征

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征张瑞芳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李商隐的无题诗以艰深晦涩、细致入微而著称。其通过比兴、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对环境渲染烘托,以心象融铸物象,创造出朦胧幽邃、含蓄隽永的意境美,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新诗风,为古代诗歌抒情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无题;以心象融铸物象;比兴;象征;朦胧;凄艳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93(2010)02-0046-0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无疑是最具异彩的一部分。现代学者叶嘉莹说:“李义山的 诗,具有一种特别炫人的异彩。”[1] 缪钺说“李义山诗,具有特美,自北宋以还,即为世人所爱诵。”[2]因此,李 商隐无题诗成为现代文学界所热衷探讨的课题之一,并“形成了古典文学研究中少有的‘李商隐现象’”。 [3] 本文即研究李商隐诗歌艺术方面的特色,探究其内蕴的美学风格。 李商隐的无题诗,除七律《无题·万里风波一叶 舟》一首直接抒写“怀古思乡”之情以外,其他各首均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这些作品究竟是纯粹的爱情诗还是另有寄托,研究者历来有不同看法。中国古代诗歌早有借美人香草、男女之情寄托政治遭遇的传统。李商隐自己也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联系作者身世遭遇和大量借题抒抱、咏物寄慨之作,可以看出无题诗中确有一部分寄托的痕迹比较明显。如 “何处哀筝随急管”一篇以贫家老女无媒难嫁暗喻寒士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另一部分无题诗,寄托的痕迹似有似无,多数和纯粹的爱情诗非常相似,如历来传诵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等篇。它们在抒写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著与缠绵 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抒情艺术水平。这些诗作所具有隽永的情意,富有象征的意味,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吸引着各个时代的人反复诵读和玩味。“李商隐的无题诗写得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 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4] 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综观李商隐的无题诗,其艺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心象融铸物象 中国古代抒情诗,从传统上看,它的形象构成不外情景两端。情与景扩大开来, 也就是主观与客观两方面。这两方面的内在交互作用和变化,使古典诗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唐代诗人中, 李白多直接抒情,杜甫多寓情于景物或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加以体现。以上两种类型,无疑是人们在诗歌中表露情感最通常的方式。中唐以后,诗家对抒情方式多方面探索和追求,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士大夫的心境也更加趋于复杂多样,于是,传统的方式被突破了。一些诗人的内心体验往往比他们对于外物的感受更为深入细腻。“当心灵受到外界触动时,在心境中会出现一串串心象序列,发而为诗,则可能以心象融和眼前或来源于记忆与想象而得出的物象,构成一种印象色彩很浓的 收稿日期:2010-04-20 作者简介:张瑞芳(1973-),女,河南开封人,兰州大学09级研究生。 2010年6月第九卷第2期Jun.2010Vol.9No.2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46·

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内涵及成因简析

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内涵及成因简析 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张建军 摘要:晚唐诗人李商隐创制了大量的无题诗,他的无题诗,以七律为主要形式,多写主人公内心独白,抒情深细婉曲,意象和情感扑朔迷离,在审美内涵上呈现出朦胧含蓄、凄艳哀婉和色彩浓郁的审美内涵。而这些风格的形成和他坎坷复杂的人生遭际有着紧密的关联。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审美内涵成因 “诗言志”出于《尚书·尧典》,其中有这样的表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从诗歌的社会功用上,它强调的是诗人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志向,这就是所谓的“言志说”。而与此诗歌主张相对应的“诗缘情”则出自陆机的《文赋》,在《文赋》里,他明确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说法,强调的是诗歌要着重表达诗人真实的情感,这显然是就诗歌的抒情性而言的,应该说,“缘情说”是对“言志说”的一个补充,更准确地诠释了诗歌的功能和作用。然而,诗歌所要表述的“志”或“情”很多时候是却模糊的,晚唐时代李商隐的诸多诗歌就是一个明证。在这些诗歌里,作为思想范畴的“志”也好,作为体验范畴的“情”也罢,一切都变得迷离恍惚。可能受晚唐时代风气的浸染,李商隐的文艺思想更多地受到了“缘情说“的影响,因而他创作的大量“无题诗变得绮靡而绚丽,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中晚唐风华绰约的诗风。 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情思沉挚婉转,辞藻精丽典雅。这些诗歌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有的以恋爱本事为依托,也有的可能另有寄寓,因为他要表达的主旨有时不便明说,有时也可能是诗歌主题不好用一个恰当的题目去表现,所以这些诗才命名为“无题”;当然,他也有一少部分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等。仔细研读李商隐的这些无题诗,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朦胧含蓄、凄艳哀婉和色彩浓郁的艺术美感,这些审美内涵的形成是和他坚韧不移的思想风骨结合着的,更与他的人生遭际和时代风气有着很大关系。 一、朦胧含蓄之美及其成因 从总的诗歌风格上看,李商隐的无题诗大都隐晦朦胧、婉曲幽深,旨意含糊不可清晰把握。即便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探析诗歌背后的“真正用意“,也常常是劳而无功;有事我们花费多大的精力去解读,去思考,但思想与理性的力

论李商隐无题诗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论李商隐无题诗 系别:汉语言文学 专业班级: 2011级汉语言2(B)班 学号: 20111201778 姓名:高瞻 指导教师:余淑云

论李商隐无题诗 摘要 中华文明经久不衰,不乏灿烂的岁月,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阶段,唐代涌现的杰出诗人不胜枚举,千峰竞秀、各领风骚!论到诗歌艺术的最顶峰,当属飘逸洒脱不羁的诗仙李白与关注民间疾苦的诗圣杜甫。而至晚唐时期,总体诗歌发展趋势已属坠落期,但却出现两名才华横溢的中坚人物苦撑大局:有小李杜之称的杜牧和李商隐!杜牧其人一如李白的飘逸,所作诗篇豪情奔放、不拘小节;“感时伤事”是李商隐无题诗重要的情感特征。他的诗则继承杜甫的诗史真意,诗作沉郁深厚,艺术成就较杜牧为更高! 关键词:命运;爱情;无题诗 abstract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enduring, many brilliant years, Tang Dynasty is the golden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outstanding poets in the Tang Dynasty emerged be too numerous to enumerate, Qian Feng Jing show, the leading position! On to the peak of the art of poetry, the poetry of Li Bai iselegant and unrul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hardships of the great poet Du Fu.To the late Tang Dynasty, poetry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is already fallingperiod, but it appears the two central figures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full of wit ofstruggling: Xiao Li Du Zhicheng Du Mu and Li Shangyin! Du Mu himself as Li Bai's poems elegant, bold and unrestrained passion, not to stick at trifles; "when feeling hurt thing" is Li Shangyin no emotion features important poem. Epicmeaning of his poetry inherited Du Fu's melancholy profou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poetry, Du Mu is higher than! key word: Fate;love;untitled poems

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无题》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叫无题以及李商隐的诗特点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叫无题以及李商隐的诗特点
李商隐
李商隐的一生写了很多与爱情有关的诗歌 ,但也有很多无题诗,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很难理解。此外,李商 隐的骈文文学 价值也很高,所以人们会将他与杜牧比作“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叫无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 是指李商隐所创作的部分以"无题"命名和以诗 歌开头两个字为题目的诗。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时世艰难,仕途坎坷,婚姻不幸,爱情多舛,目睹身受 的政治打击,夹缝中求生存的境遇,令其饱受磨难。 他的诗作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 抒写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 无论是政 治诗,还是咏史诗,或者咏物诗,都写得浓缛典丽,曲折深婉。不仅内涵丰富, 耐人咀嚼, 而且异彩纷呈, 凄美绝伦。 在晚唐以心情意绪构成诗歌主题的诗坛上, 他以绮艳深幽之诗笔, 抒写自己的深情与苦调, 在浓厚的感伤情绪与悲剧意识中 展示出凄婉迷离、静谧深邃的诗境,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绝响千古。 所以无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环境的,既有无法用简 短的题目表达自己意境意愿的原因, 也有迫于历史政治情况的原因。 当然这也就 是现代人认为李商隐的诗晦涩难懂的原因。 李商隐的诗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 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 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 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 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

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 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 沉郁顿挫的特色, 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 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 过圣女祠》 借爱情遇合, 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 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春 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 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 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 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 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 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 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 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 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 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 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 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 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 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 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 民的精神、 沉郁顿挫的风格, 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 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 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 纯用白描, 脱胎于六朝民歌。 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 故能自成一家。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没有原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让读者在朦胧含蓄之中去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用“无题”的方式完全摆脱了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孟子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对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向往是人类心底不变的渴求。爱情素来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唐代诗人因其自身的文学修养,对于“爱情”这一包含着爱慕、追求、欢会、伤别、遥思等心绪意思的内在体验,有着表达上的优势,或悲,或喜,把诗歌美学弘扬到极高的高度。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李商隐用痛苦的爱情种子孕育出真性真情的神圣情感,用细腻而富于灵敏触角的思维汲取出人性之泉最源头最甘美的水,用荒凉沙漠般的心寻觅着幸福人生的丰美草原。 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展开来,可看到其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一面。(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有: 1、表现的是主观世界。重现一时的情绪。诗人同自己谈话。 李商隐的无题诗“略去了爱情的线索,隐去了主人公的身分,将非情的成分脱略殆尽”;“《无题》诗往往是围绕着理想'郁结'所形成的中心去构思。”。这些评论都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一个特点; 2、多用象征、隐喻、夸张,形式精巧优雅,语言含蓄凝炼。吸取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赋予抽象的观念以具体的富于质感的形式。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典型感情的概括能力,复杂的心理描绘,以及通过背景气氛的渲染和用象征手法抒发情怀, 并不注重爱情事件的交待与勾勒,它抒发的是一种纯粹的情致。”“无题诗……犹如无标题音乐,往往是作者某种潜在情绪的触发及展现。”这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二个特点; “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 “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国文人以诗歌创作作为舒泄哀怨愤懑和克服身心困厄的根本手段这一传统。” 但他的抒情诗并不因悲美而流于俗软,“他和那些消极的颓废诗人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在他的诗歌里我们可看出'无限好'的晚晴景色。”在宣泄痛苦方面,他的爱情诗感情沉郁,表达婉曲,“一往情深,而不能自遣”,“普天下揣摩逢世之人,读此同声一哭” ;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他以深厚的学力和过人的才华创造了令人目眩神迷的诗美,使诗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质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董乃斌的《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这就是他的诗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感的所在了 下面赏析几首李商隐的无题诗。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 摘要本文从“深邃之美”“含蓄之美”“朦胧之美”三个方面分析李商隐无题诗扑朔迷离、悲藉凄凉的美学特征,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遭遇和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其意境美的成因。其无题诗通过主题选择、结构、语言、用典等多种手法及多角度多层次对环境衬托,塑造情感形象,创造出朦胧幽深、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把诗歌推向一个较高的艺术顶峰。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特征成就

一、引言 在中国诗歌史上,无题诗是个创举。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以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诗最早在上古歌谣中就出现了,如《吕氏春秋音初》所记载的涂山氏之女思念大禹的《候人歌》:“候人兮猗”。在《诗经》中绝大部分也是无题诗,如《匏有苦叶》《女曰鸡鸣》等。以上古诗之所以无题,是因为这些诗歌并非有意作诗,只不过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往往寄托作者难言隐痛莫名情思,苦涩情怀、执著追求。自汉魏以来,就出现了有意而作的诗歌,如古诗《十九首》。这样的诗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实际上也是无题。到了唐代,李商隐创作了大量无题诗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李商隐(约813年一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在唐代众多诗家中,他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李商隐有诗三卷,现存五百九十八首(据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其中以《无题》为题的诗十七首代表诗歌艺术成就;以首二字为题的诗约二十首;虽有题实而无题(如《春雨》)的诗约二十首。总计六十余首,占他现有诗歌的十分之一。 李商隐的无题诗其诗意境含蓄,风格独具,意境朦胧深邃含蓄。诗中的形象,初读使人产生恍惚迷离之感,因此有人评之为“隐词诡奇”。但如果细细吟读无题诗篇,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种意象会把你的情感引向一个特定方向,令人陶醉,启人遐想,令人回味无穷。下面是我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进行的分析,具体从“深邃之美”“含蓄之美”“朦胧之美”三个方面论述李商隐无题诗的扑朔迷离、哀婉凄迷的美学特征,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遭遇和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其意境美的成因。 二、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特征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它源于老子“道-气-象”范畴,它的发展贯穿于中国美学史上各个分期,直至唐代“意境”词正式诞生。后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技巧沿用下来。文学意境之说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就已提出,认为“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为之境界,并且根据主客观关系,”将意境分为“造境”和“写境”,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别。所谓“造境”即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改造的境界,亦即“有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说的表现;所谓“写境”,即如实客观再现客观环境,亦即“无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的“再现”。这里的“意境”主要指诗歌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内心感受、体会、认识。之后的皎然,唐代王维在意境方面都是以佛理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无题》李商隐 赏析和答案

《无题》赏析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 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5.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 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6.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 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7.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 你的理由。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8.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内容摘要:李商隐的诗歌历来人们所争议,特别是《锦瑟》一诗,到现在依然没有一种说法能为绝大多学者所接受,究其成因,因其诗歌中运用了多种手法,形成了朦胧难解的诗风。本文将从意象、用典、非逻辑结构等方面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李商隐朦胧诗风特点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选用了李商隐的《锦瑟》《马嵬(其二)》两首诗。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马嵬(其二)》一诗。由此可见,李商隐的诗歌越来越为人们所喜欢,其诗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但是,李商隐的诗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争议。元代诗人元好问曾在其《论诗三十首(其十二)》这样写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那么,李商隐的诗歌总体上有哪些特点呢? 一、心灵化了的意象 中国诗文历来讲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物与志、情与景通过什么来整合在一起呢?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很多诗人在写诗时都要通过一定的意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可以说,没有一首真正的咏物、咏史、

咏怀的诗是不表现作者的心灵和人格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或者说,纵使内容是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也必须借外在现实的形象,才能掌握住,才能表现出来。”(《美学》第一卷)那么,李商隐所运用的意象和其他诗人有什么不同呢?这就在于他把自己的所有感情、甚至灵魂都注入到诗歌的意象中去,使它们带上诗人自己强烈的个人情感的色彩,使意象与诗人融为一体,成为诗人的化身,使人分不出谁是物,谁是“我”。象李商隐所用的柳、梅、花、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无一不是被作者心灵化了的,读者读后也不能确定这些是普通的柳、梅、花、雨: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赠柳》)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见梅花》) 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李花》) 红楼融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 李商隐的诗歌中所用的意象,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象尚且让人捉摸不透,另一类富有非现实色彩的意象,其所确指更是扑朔迷离,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瑶台等等: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李商隐把自己内心的种种情感加之于某种意象,诗人再把这种意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 摘要本文从“深邃之美”“含蓄之美”“朦胧之美”三个方面分析李商隐 无题诗扑朔迷离、悲藉凄凉的美学特征,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遭遇和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其意境美的成因。其无题诗通过主题选择、结构、语言、用典等多种手法及多角度多层次对环境衬托,塑造情感形象,创造出朦胧幽深、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把诗歌推向一个较高的艺术顶峰。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特征成就 一、引言 在中国诗歌史上,无题诗是个创举。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以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诗最早在上古歌谣中就出现了,如《吕氏春秋音初》所记载的涂山氏之女思念大禹的《候人歌》:“候人兮猗”。在《诗经》中绝大部分也是无题诗,如《匏有苦叶》《女曰鸡鸣》等。以上古诗之所以无题,是因为这些诗歌并非有意作诗,只不过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往往寄托作者难言隐痛莫名情思,苦涩情怀、执著追求。自汉魏以来,就出现了有意而作的诗歌,如古诗《十九首》。这样的诗统称为《古诗十九首》,

实际上也是无题。到了唐代,李商隐创作了大量无题诗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李商隐(约813年一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在唐代众多诗家中,他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李商隐有诗三卷,现存五百九十八首(据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其中以《无题》为题的诗十七首代表诗歌艺术成就;以首二字为题的诗约二十首;虽有题实而无题(如《春雨》)的诗约二十首。总计六十余首,占他现有诗歌的十分之一。 李商隐的无题诗其诗意境含蓄,风格独具,意境朦胧深邃含蓄。诗中的形象,初读使人产生恍惚迷离之感,因此有人评之为“隐词诡奇”。但如果细细吟读无题诗篇,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种意象会把你的情感引向一个特定方向,令人陶醉,启人遐想,令人回味无穷。下面是我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进行的分析,具体从“深邃之美”“含蓄之美”“朦胧之美”三个方面论述李商隐无题诗的扑朔迷离、哀婉凄迷的美学特征,并从时代特点、个人遭遇和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其意境美的成因。 二、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美的特征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它源于老子“道-气-象”范畴,它的发展贯穿于中国美学史上各个分期,直至唐代“意境”词正式诞生。后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技巧沿用下来。文学意境之说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就已提出,认为“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为之境界,并且根据主客观关系,”将

皆曰痴情,安知血泪———以《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浅探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意蕴

皆曰痴情,安知血泪———以《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浅探 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意蕴 【摘要】李商隐的无题诗向来以用典繁密、艰深晦涩著称。本文试图以《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例举名家解读,结合其同时期诗作,从知人论世角度对其情感意蕴加以解读,来浅探李商隐无题诗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情感意蕴 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风格可以用“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加以概括。①后人对其称颂异常,但多解为艳情诗作,误解了其深刻的情感意蕴和思想内涵。笔者才疏学浅笔力有限,故本文只以《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加以探讨。 一、诗作的两种解读 对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一诗的解读,大致分为两派。其一以艳情之说解之。胡以梅:“此诗是席上有遇追忆之作。”(《唐诗贯珠串解》)赵臣媛:“此义山在王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为之。”(《山满楼唐诗七律笺注》)纪昀:“狭邪之作,了无可取。”(《玉谿生诗说》)刘学锴等人认为:“这是一首有诗人自己出场的赋体无题,抒写对昨夜一夕相值,旋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李商隐诗选》)②总之,该派认为此诗写的是李商隐在贵家宴席上得见某女子,“色授魂与而身不能接”。“身无”一联即描写了此种情状和心理,既有“申情不能遂之苦”,对心魂相通又感到庆幸、满足甚至得意。因夜间的欢宴和对此女的留恋,使他把天明上班应差看成负担和无聊。 另一种解法,以为此诗有寄托。冯班:“义山以畿赤高贤,失意蹉跎,出而从事诸侯幕府,此诗托词讽怀,以序其意。”(吴乔《西昆发微》引)张采田:“此初为(秘书省)正字,欲羡内省之寓言也。”(《玉谿生年谱会笺》)董乃斌:“全诗系用旁观者眼光写成,显示这类饮宴使义山深感压抑,他不是觉得快乐,而是有一种自外和疏离之感。‘身有’联不是他与某贵家姬妾的情意暗通,而是官场中人的勾结分派(当时朝中牛李党争正酣),语含讽意;“隔座”联正写醉生梦死之态。李商隐于此格格不入,最终怅然离去。”(《李商隐的心灵世界》)③概而言之,该派认为此诗的意蕴并非仅局限于情情爱爱,属于艳词靡句,应为有所寄托,托词讽怀,以序其意。笔者浅薄,私以为该种理解更接近李商隐作此诗的本心。 二、知人论世 解情应知其人,知人还需论世。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 [摘要]:“绮才艳骨”是李商隐无题诗重要的特征。无题诗中的悲剧性情致与诗人对于人生的体验、佛道的感悟分不开。正是这种“亦佛亦道”的个体情感,消融了诗人的痛苦,注入了诗歌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心态,并加大了无题诗解读的难度,使得无题诗增添了朦胧之美,悲怆之美,和生命之美,从而使无题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关键词]:无题诗;内容;形式;真爱;悲美 清代的贺商在《载酒园诗话》中说李商隐的诗是“绮才艳骨”,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所谓“绮才”是侧重于诗歌的形式美;而“艳骨”是从美学意义上对诗的内容作出肯定。本文将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系列讴歌爱情,大胆探索与披露了一代诗人情感世界与心声。当人们表述着“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这样由衷的喜好时,李商隐是作为唐诗中执著于忠贞爱情的风貌出现的,而并非屈子行吟泽畔或老杜秋风。 茅屋歌那样体现忠君爱国政治态度或哀民生多艰的士子情怀的形象出现,也与前辈或同时代的其他唐代诗人乃后代吟弄风月表现狎情放浪的艳体诗截然不同。商隐表现爱情,借用鲁迅先生的话形容,仿佛“猛士的低吟,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商隐以严肃真诚以至啼血哀心的纪念回忆往事,体现在诗行中珍惜真爱平等的价值观念,并抒发自己心灵深处的忏悔意识,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当时堪为空谷跫音,超越封建世俗禁狱的前卫文学,要漫长历史来加以印证认识。即便放在今天,也与现代诗中颇多重要元素要义相吻合,他所成就的悲剧美感,风华绝代,迄难超逾。对于中国文学爱情题材的创建与繁荣,李商隐无疑具有开辟鸿蒙、表率当世后来的先行者作用。后人将之称为“一代情圣”,可谓语义得兼,形容毕至。 一 商隐的爱情格调凄美,感情真挚。诗中主要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艰难,异地相思的无限痛苦。但是,他们对爱情坚贞不渝,离别的痛苦中始终有一把希望之火在燃烧。由于距离而悲,有悲而感到绝望,绝望中又对未来寄予了希望。看似悲剧,是凄;又想得到相聚的圆满结果,是美。这种悲剧的爱情因从中透出主人公把希望寄予未来而让人感到一种辛酸的美,凄绝的美。 李商隐迹近现代派,他的无题诗之所以“微晦”幽眇,一在于他对自身真实情

李商隐无题诗解读(山中人)

李商隐无题诗解读(七) 山中人編寫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1)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2), 麝熏微度绣芙蓉(3)。 刘郎已恨蓬山远(4), 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释】

(1) 梦为远别: 因远别而积思成梦。 (2) 金翡翠: 以金丝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帏幕(罗罩)。蜡照半笼,言照于金帏(罗罩)之灯光已弱。 (3) 麝熏:麝香熏染。微度,轻轻飘入。绣芙蓉,指绣有芙蓉(荷花) 图案的帐子或床褥。古代豪贵人家用名贵香料放在香炉中熏被帐衣物,这里指麝香的芬芳气味。 (4) 刘郎蓬山: 相传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见两个女子,相邀到家,留居半年乃还。后又入山寻二仙女,渺然无所遇。蓬山:即蓬莱仙境,这里借指情人所居之处。 【语译】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 醒来楼上斜月高照,听得五更的钟敲响了。。 梦里为远别伤心啼泣,也难以唤住你; 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绣有芙蓉的纱帐,轻轻软软。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的住处,要比蓬山更隔一万重! 【赏析】 一、思想内容

诗人思念着远方的情人,梦中远别使他悲伤不已,独处的生活寂寞孤独,醒后更是难以入眠。这首诗深切凄婉,感情真挚。构思精巧,意境深远,精纯感人,荡气回肠。 这首诗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可能是咫尺天涯)的情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点出时间和地点。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第一句是诗人的叹息感慨,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 另解:第一、二句写一夜辗转反侧,因未能熟睡而清晨起来。此时正是月斜更尽的时候。遥想情人说声来的许诺,只是空话;说声去,踪影全无,「只首句七字,便写尽幽期虽在,良会难成种种情事,真有不觉其望之切而怨之深者」(赵臣瑗语)。此解亦通。

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初探

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初探 摘要李商隐的无题诗一般都是爱情诗,它们在抒写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着于缠绵、苦闷与悲愤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抒情艺术水平。本文就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隐”、“秀”、“凄”、“艳”,作一初步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语言特色诗词 一、“隐” 即“重旨”、“复义”,是指诗词含有双重或多重意义。纵观李商隐的诗词,他所要抒写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比较深细隐微,特别是要借物象来显示心象,这样,靠一般的、比较明显的比喻就不足以充分而有效地表达。因此,他常常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进而将象征与比兴融合起来。他的无题诗运用这种以比兴象征托寓的手法最为纯熟。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主要的原因是它用典较多,内容太深,以致含义模糊,举居中的颔联和颈联为例: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庄周梦蝶与望帝化鹃。“庄生”句:是写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诗人又非常思念妻子,于是,便像庄周梦幻为蝴蝶那样,弄不清是自己梦见妻子,还是妻子梦见自己,恍恍惚惚,度日如年。纵观李商隐的一生,想为国事“君前剖心肝”,但“九重黯已隔”;想追求深挚的友谊,却“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他的种种理想无疑都是没有达成的,也只好将自己的雄心壮志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于哀怨凄断的诗歌中,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人生悲慨。 再看颈联,“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诗人联想到王氏死后,自己也就会形单影只,不禁泪水长流,“月明”便暗示泪珠大滴而圆莹。另外,诗人出身在一个“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的寒素之家,早岁丧父,在沦贱艰虞的处境中挣扎奋斗,时时感到一身之孤孑。再联想到自己年轻时的热望和追求,一生的努力奋斗,现在只剩下飘渺迷离而又刻骨铭心的怀思了。这又可以看作是他的迷惘幻灭之慨。 这两联都可以做如上多方面的阐释,因此展现了蕴藉含蓄的旨意,让读者深感诗词意境迷茫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李商隐语言运用之高超。 二、“秀”

李商隐诗歌及其赏析

李商隐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斥责晚唐诸帝求仙访道炼丹图长生,并因此误国的荒唐行为。《行次西郊一百韵》则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后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年来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颇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与李贺一样,李商隐也善于写梦;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李商隐的无题诗论文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内涵 人们总是觉得李商隐的无题诗就像是诗谜一样的扑朔迷离,难以猜解。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李商隐的无题诗与诗谜确实有一种相似的结构。下面我们就无题诗与诗谜的结构进行一番解析。 一、诗谜与无题诗 诗谜与无题诗结构有相似之处。写作时都是先有谜底,而后有谜面。按照谜底来写谜面,谜面即诗的表层描写,形成一个比喻系统,或叫象征系统。以此来象征、影射、比喻谜底,引导读者向谜底方面联想,猜测。让人从表面的意象系统(喻)去寻找深层的作者之意(隐)。如《易》中“象”之与“意”,象是比喻系统,意是象之所指的谜底和答案。象是喻指,意是所指。作者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都是以象指意的。举一个例子来说,《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曹雪芹拟宝钗写了一首灯谜诗: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更香”。燃香当然是有烟的,因此,诗谜的首句便以烟的意象,使人朝着燃香时所冒的烟方面联想。第二句是说这种烟与琴与衾无关,即指明这种烟不是弹琴时所燃的炉香,也不是薰衣被用的薰香。三句是说它不是计时用的竹筹或铜筹(即铜漏),它与鸡人(宫中报时官员,他们用的是铜筹,而不用更香)无关,但又与计时有关。四句是说它与侍女无关,也不是夜间须经常添油的油灯,但又与夜有关。五六两句是刻画更香的特征,最后两句是说,每个夜

晚,无论是风雨阴晴,时光荏苒,它都在冒烟。更香是一种为夜间打更的人特制的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故名更香。整个谜面组成一个象征系统,而这个象征系统的指向,就是更香。然而这只是第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是它的寓意系统。整个诗谜是在暗示薛宝钗以后的凄凉的寡居命运。携两袖空烟,暗示她荣华过后,两手空空。与琴与衾无缘,是暗示她没有与宝玉琴瑟谐和、同衾共枕的命运。“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是暗指她将来长夜寂寞,无人相伴。“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是暗喻她将度过忧伤痛苦的一生。末二句是喻指,不管是阴晴风雨,光阴荏苒,她的苦痛都是无法消解的。整首诗谜典雅精工,也可以说是一首无题诗。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李商隐的无题诗: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摧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此诗的表层意象所指,显系一首写与情人幽会,而情人不至的情诗。首二句写相期约会,等了一夜,而情人不至。三四两句,恍惚中似与情人相会,醒来是一场空梦。起来写了一封情书,却无处可寄。五六两句似回忆梦中情景,与情人相会的场所。七八两句写与情人相见之难,真是如同相隔千山万水一般。此诗的谜底,显系写自己失恋。然而此诗的第二层之意,即深层之意,又似别有所指。清人胡以梅云:“此诗内容,起言君臣无际会之时,或指当路止有空言之约,二三四是日夕想念之情,五六言其寂寞,七八言隔绝无路可寻。若以外象言之,乃是所欢一去,芳踪便绝。再来却是空言也。”(《唐诗贯珠》)

李商隐的诗《无题》赏析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赏析 一、原诗: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二、赏析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