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dakAAA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qjdakAAA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qjdakAAA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q j d a k A A A分析化学计

算公式汇总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777703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3.42, S =0.40,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v=n-1=35-1=34

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

查附表1,t0.05 / 2.34 = 2.032,t < t0.05 /

2.34,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

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

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大^2和S小^2

F=S大^2/S小^2

由表中f大和f小(f为自由度n-1),查得F表,

然后计算的F值与查表得到的F表值比较,如果

F < F表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表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7)可疑问值的取舍: G检验法 G=S x

x-

第4章酸碱滴定法

(1)共轭酸碱对Ka与Kb间的关系:KaKb=Kw

(2)酸碱型体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c)和分布系数(δa)之间的关系

(3)一元强酸溶液的pH的计算

[H+]=24

w

2K

c

c+

+

精确式 pH=-lg c 近似式(4)一元弱酸溶液pH的计算

[H +

]=w

a ]HA [K K + 精

确式(5-11)

关于[H +

]的一元三次方程) 其中 [HA]=c [H +

]/([H +

]+K a )

·若[A -

]>20[OH -

](即cK a >20K w ),可以忽略因水解

离产生的H + PBE 简化为 [H +]≈[A -

]

[H +

]=a a

])H [(]HA [K c K +

-= (5-12) ·若不但cK a >20K w ,而且c /K a >400(即c >20[A -

]或c

>20[H +

]),也就是弱酸的解离度[A -

]/c <0.05,就可以忽略因解离对弱酸浓度的影响,于是

[HA]≈c

∴ [H +

]=

a

cK

最简式

·若cK a >20K w ,c /K a <400,由式(5-12)可得

[H +

]=

2

4a

2a a cK K K ++- 近似式

(1)

·若cK a <20K w ,C/K a >400(适用于酸极弱、且浓度极

小的情况,此时[HA]≈c ),由式(5-11)可得

[H +

]=

w

a K cK +

近似式(2)

(5)多元酸溶液pH 的计算

最简式 ][H A][H 1a 2cK c =∴≈+

(6)两性物质(NaHA )溶液pH 的计算

最简式

][H 21a a K K =+

(7)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 最简式:[H+]=ca/cb*Ka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1)酸效应系数:

)(H Y α==]

[]

[][][][][][62'Y Y H Y H HY Y Y Y ++++= ==1/Y δ

在副反应中分布分数Y δ与)(H Y α互为倒数

)(H Y α==

6

216

21211456][][][a a a a a a a a a K K K K K K H K K H K H ++++++++

==1+4

556][][][2a a a a K H K K H K H +++++

+6

5

3

4

]

[a

a a K K K H ++6534

][a a a K K K H +

+6

534

][a a a K K K H +

(2)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 (N )

)(N Y α==]

[]

[][Y NY Y + 因为[NY]==K NY [N][Y] 故:)(N Y α==1+ K NY [N]

(3)EDTA 与H+及N 同时发生副反应的总的副反应系数αY ,

Y α==)(H Y α+1

)(-N Y α

(4)被测金属离子M 的副反应系数αM :

]

[][][][][][]

[2')

(M ML ML ML M M M n L M ++++==== α

= 1+n

n L L L ][][][221βββ+++

若有P 个络合物与金属发生副反应,则:

)(N Y α=)(1

N Y α+)

(2N

Y α+…+)(n N Y α-(n-1)

化学计量点pM ’的计算 pM ’=1/2[p cM(sp)+lgK

’MY

]

(7)金属离子指示剂颜色转变点(变色点)pM t 值的计算 pM t =lgK MIn -lg αIn(H) (8)滴定终点误差

%

10010

10

',''

?-==

?-?MY

SP M pM pM t K

C E

(9)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可行性判据:

6lg ',≥MY

sp M K

C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Nernst 方程式

)Red ()

Ox (lg

0.059)Ox /Red ()Ox /Red (θ

a a n E E +=

(2)以浓度替代活度,且考虑到副反应的影响,则电对在25C 时的条件电位

lg

059.0/

O

R R

O n E E

αγαγθ

θ+=

(3)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K ’(25C 时)

059

.0)n

'E ' (E K' Lg 21?-?=

(4)氧化还原滴定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值φsp

2 12

2

1

1

sp n

n

' E

n

'

E

n

E

+?

+

?

=

(5)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计算式φ2‘+0.59*3/n2(V)—φ1‘+0.59*3/n1(V) (6)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的电位范围φ‘±0.059/n(V)

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滴定法

主要计算公式

(1)沉淀溶解积 pKsp=pAg+pX

(2)化学计量点 pAg=pX+1/2pKsp

(3)质量分数计算

ω=(CV*M/1000)/m s*100%

(4)1:1型的MA沉淀溶解度的计算

S=

'

Ksp=KspaMaA

(4)化学因数(或称换算因数)F

m’=mF (m为称量形式的质量,m’为被测成分的质量) (6)被测成分的质量分数ω

ω=mF/me*100%

第八章电位分析法及永停分析法

主要计算公式

(1)电池电动势: E 电池=φ(+)-φ(-) (2)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 pH x =PH s +(E x -E s )/0.059(25C) (3)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φ

φ=K ±2.303RT/F*lg ai = K ’±2.303RT/F*lg ci K ’=K ±2.303RT/nF*lg(f i /a i )

(4)干扰响应离子存在时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值

Ex-Es=±2.303RT/nF*(lg cx -lg cs ) (6)标准加入法计算待测溶液的离子浓度

X

S

E S X S

S X V V V V C C ??+=??10)(

nF

RT

S 303.2)1()2(=-式,且令式

(7)直接电位法测量误差的计算式 △c/c=nF/RT*△E ≈39n △E

第9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 主要计算公式

(1)光的波动性用波长λ,波数σ和频率υ作为表征 λ是在波的传播路线上具有相同振动相位的相邻两点之间的线性

距离,常用nm 作为单位。σ是每厘米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cm -1

。υ是每秒内的波动次数,单位Hz 。在真空中波长,波数和频率的关系为:v=c/λσ=1/λ=υ/c

(2)光的微粒性用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E 作为表征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它与频率、波长的关系为

E=h υ=hc/λ=hc σ

第10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Lamber-Beer 定律 A=-lgT=Ecl (2)摩尔吸光定律ε ε=cm

E 1%1*10

M

(3)双波长法计算公式 △A=A 2-A 1=A 2a -A 1a =(E 2a -E 1a )c a l

第11章 荧光分析法 (1)荧光效率

φt =发射荧光的光子数/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

(2)荧光强度F 与荧光物质浓度c 的关系(Ecl<0.05) F=2.3 '0

I K

Ecl

(3)比例法:

(F s -F 0)/(F x -F 0)=c s /c x

Cx=(F x -F 0)/(F s -F 0)*c s

第12章 原子吸收分光度法 主要计算公式 (1)波尔兹曼分布律 0N Nj =0g gj exp(-KT

E Ej 0

)

(2)吸收线的总半宽度

△υT=[△υD+(△υL+△υR+△υN)2

]1/2

(3)当使用被测原子的共振发射线作为光源,且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浓度不太高时,吸收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A=K ’c

第13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主要计算公式

(1)照射频率与基团振动频率的关系 υL =υ△V 或σL =σ△V (2)振动自由度 线性分子:f=3N-5 非线性分子:f=3N-6 (3)基频峰峰位计算

σ=1302

'

u K (cm -1

)

(4)不饱和度计算公式

U=(2+2n4-n3-n1)/2

第14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主要计算公式

(1)化学位移

δ(ppm)=(υ样品-υ标准)/υ标准*106=(H标准-H样品)/H标准*106 (2)甲基氢、亚甲基氢与次甲基氢化学位移的计算

δ=B+∑Si

式中:B——基准值,甲基为0.87ppm,亚甲基为1.20ppm,次甲基为1.55ppm

(3)S i=取代基对化学位移的计算

δC=C-H=5.28+Z同+Z顺+Z反

(4)苯环芳香烃化学位移的计算

δφ-H=7.27-∑Si

(5)自旋系统(一级与二级图谱)的判别式

△υ/J>10(或6)为一级图谱

△υ/J<10(或6)为二级图谱

第15章质谱法

主要计算公式

(1)质谱方程式

m/z=V R H 22

2

或R=Z

m H V 22

(2)质谱仪的分辨率 R=M/△M

(3)亚稳离子峰质量与母离子和子离子的关系:

M m*=1

22m m M M

第17章 色谱分析法概率 3、主要计算公式

(1)分配系数 K=m

s

c c =s m V V k

(2)容量因子 k=m m s s V c V c =k m s V V =0

'

t t R

(3)分配系数比:α=K2/K1=k2/k1='1'2R R t t ='1

'

2

R R V V

(4)调整保留时间 t R ’=t R -t 0 (5)调整保留体积 V R ’=V R -V 0=tR ’Fc (6)保留指数 I=100Z+100[logt’R(x)-

logt’R(z)]/ [logt’R(z+1)- logt’R(z)] (恒温分析) 式中:t’R 为校正保留时间;

Z 和Z+1分别为目标化合物(X )流出前后的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的数目;

(7)理论塔板数和有效理论塔板数 n=(σ

R t )2

=5.54(

2

1

σR

t )2

=16(W

t R )2

n 有效==5.54(

2

1

'σR

t )

2

=16(

W

t R

')2

(8)塔板高度 H=L/n

(9)分离度 Rs= 1

21)

(2W W t t R R +-

(10)分离方程式 Rs= )1)(1(42

2

k k n +-αα(设n1=n2=n,W1≈W2)

(12)2

1s s R R =

2

1L L

第18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 (1)、分配系数(广义):K=m

s c c

(2)、在吸附色谱法中,K 称为吸附平衡常数,即K s =m

s c c ;c a (mol/cm 2

)单位吸附剂表面积所吸附溶质的物质的

量,在离子交换色谱中,称为选择性系数。 K a=]

[][++X RX RX+为交换到树脂(R )上的阳离子(X+);在空间排阻色谱法中,称为渗透系数

Kp=][][m

s X X

(3)容量因子 k=m s W W =m m s

s v c v c =K m s V V

(4)保留比(柱色谱) R ’=R

t t 0

(5)比移值 R t =

L L =t 0

m

s

V V K +11=

k

+11

(6)相对比移值 Rt=

)

()(s f a f R R =s

a l l

(7)保留时间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t R =t 0(1+K m

S V V )=t 0(1+k)

(8)分离度 R=

)(221W W d

+=)

()(221120W W R R l f f +- 式中;d-两斑点质量重心间的距离(薄层扫描所得的峰间距)

W —斑点的直径(薄层扫描所得的峰宽) (9)分离数 SN=

11

00

-+b b l 式中:b0,b1——Rf 等于0和Rf 等于1的斑点数用薄层扫描所得的半峰宽 (10)外标一点法定量

标样

样m m A =

A

式中:m 样,m 标——样品及标准品(对照品)的量 A 样,A 标——薄层扫描获得的样品与标准品(对照品)斑点的峰面积 第19章 (1)灵敏度 S=Q

R ??

浓度型检测器 如果Q 的单位为mg/mL(组分/载气),则Sc 的单位为(mVmL)/mg

质量型检测器 如果Q 的单位为g/s (每秒进入检测器的克数),则Sm 单位为(mV ·s)/g (2)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fm=

)

()

(''s m i m f f =s

s i s A m A m //

(3)面积归一化法

ω(%)=

n

i

m m m m m +?+++321*100%=∑i

m m 1

*100%

(4)不加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

%

100*%∑=Ai

Ai

i ω

(5)外标单点法或直接对照法

C 样=标

A A *c 标

(5)内标法

ω(%)=is

i i f f 'A 'A is *

m m is

*100%

第20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主要计算公式

1)van Deemter 方程式,用于HPLC :H=A+Cu;C=Cm+Csm 。Cm 及Csm 分别为流动相及静态流动相的传质阻力系数。 2)分离方程式

R=2

2

114k k a a n +-

在HPLC 中,主要受溶剂种类的影响了,在溶剂的组成确定后,k 主要由溶剂的配比所左右。N 决定胖瘦,k 决定保留时间,α决定峰间距。

3)混合溶剂的记性参数P ’及溶剂的强度因子S 正相色谱 P ’ab …=P ’a φa +P ’b φa 反相色谱 Sab …=S a φa +S b φa

第二十一章 毛细管电泳法 主要计算公式

μapp=μep+μeo

μapp=LdLt/tV n=μapp*V/2D R=

μ

μ44?n

————By 一切随缘

分析化学公式

3.基本计算 (1)滴定分析的化学计量关系:tT + bB = cC + dD,nT/nB=t/b (2)标准溶液配制:cT = mT/( VT×MT) (3)标准溶液的标定: (两种溶液) (B为固体基准物质) (4)被测物质质量: (5)有关滴定度计算:T T/B=mB/VT (与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6)林邦误差公式: pX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与浓度相关的参数,如pH或pM; ΔpX为终点pX ep与计量点pX sp之差即ΔpX=pX ep–pX sp; Kt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 c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c sp有关。 3.基本计算 (1)[H+]的计算:一元强酸(碱):若c a(b)≥20[OH-],用最简式:[H+]=c a;[OH-]=c b。 一元弱酸(碱):若cK a(b)≥20K w,c/K a(b)≥500,用最简式,。 多元弱酸(碱):若只考虑第一级离解,按一元弱酸(碱)处理:c a K a1(b1)≥20K w,c/K a1(b1)≥500,用最简式:;。 酸式盐:若 cK a2≥20K w,c≥20K a1,用最简式:。 弱酸弱碱盐:若cK a'≥20K w,c≥20K a,用最简式:。 缓冲溶液:若c a>20[OH-]、c b>20[H+],用最简式: (2)终点误差: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误差公式: 一元弱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一元弱碱的滴定误差公式: (3)冰醋酸为溶剂的标准溶液的浓度校正: 3.基本计算

(1)条件稳定常数:lgK MY'=lgK MY-lgαM -lgαY+ lgαMY (2)滴定曲线上的pM': (3)化学计量点的pM':pM'=×(pCM SP + lgK MY') (4)终点时的pM'(即指示剂的颜色转变点,以pMt表示): pMt = lgKMIn - lgαIn(H)(5)Ringbom误差公式:

初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和方程式

初中化学 一. 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 (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 (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 (5)纯度

(6)溶质的质量分数 (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二. 化学方程式: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3)磷在空气中燃烧 (4)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5)硫在氧气中燃烧 (6)铁在氧气中燃烧 (7)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8)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9)氧化汞受热分解 (10)电解水 (11)锌与稀硫酸反应 (12)镁与稀硫酸反应 (13)铁与稀硫酸反应 (14)锌与盐酸反应

(15)镁与盐酸反应 (16)铁与盐酸反应 (1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8)氢气还原氧化铜 (19)木炭在空气不足时不充分燃烧 (20)木炭还原氧化铜 (21)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2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2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24)碳酸分解的反应 (25)煅烧石灰石的反应 (2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 (27)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2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3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33)甲醇在空气中燃烧 (34)铁与硫酸铜反应 (3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36)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37)硝酸银与盐酸反应 (38)氧化铁与硫酸反应 (39)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 (40)氯化钡与硫酸反应 (41)氧化锌与硝酸反应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共15页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 0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3.42, S =0.40, =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 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0:μ = μ0(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 H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v=n-1=35-1=34 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 查附表1,t0.05 / 2.34 = 2.032,t < t0.05 / 2.34,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 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大^2和S小^2 F=S大^2/S小^2 由表中f大和f小(f为自由度n-1),查得F表, 然后计算的F值与查表得到的F表值比较,如果 F < F表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表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7)可疑问值的取舍: G检验法 G=S x x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主要化学公式

初三化学金属章节计算题总结

注意:1. 此类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一般不与金属反应。 2. K、Ca、Na活动性非常强,但不能用它们置换化合物中的金属,因为它们能同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 酸碱盐溶解性的识记方法:(口诀)钾钠铵硝全溶类;不溶氯银硫酸钡;碳盐能溶MgCO3,碱类可溶是钙钡。⑴K、Na、NH4、NO3盐全溶;⑵盐酸盐:除AgCl不溶,其他全溶;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他全溶;⑷碳酸盐:除MgCO3微溶,其他不溶;⑸碱类:K、Na、NH4、Ca、Ba溶,其他不溶。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Fe、Cu等在常温下几乎不能单独与氧气反应,但在点燃或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反应;Au、Ag等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一、相同质量的异种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后,求生成H2的质量(或质量比),或生成相同质量的H2,求需各种金属的质量(或质量比) 1.例:实验室用铁和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若生成等质量的H2,求消耗的铁与镁的质量比。 二、一定质量的某金属样品与足量酸反应后,在生成的氢气质量已知时,判断该样品中含有的可能杂质 2.例:某铁制样品可能含有镁、碳、铝、锌等杂质,取该样品3克,与足量稀H2SO4反应后。(1)若生成0.1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2)若生成0.14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又可能是()。 三、当金属样品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均为已知时,判断该样品的可能组成

3.例:有一合金样品共重30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共放出1克H2,试通过计算推断该合金的可能组成。 ①Mg、Al ②Fe、Zn ③Zn、Cu ④Mg、Al、C 4例:某高炉用含三氧化二铁80%(质量分数)的赤铁矿石冶炼出含杂质2%(质量分数)的生铁。 (1)求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2)求该高炉用700吨这种赤铁矿可冶炼出多少吨铁。 5例:将10g钢铁样品置于氧气流中灼烧,得到0.2g二氧化碳.求此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它是钢还是生铁? 6例: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和碳酸亚铁。这些成分各一吨,含铁最多的是( ) A三氧化二铁 B.四氧化三铁 C.碳酸亚铁 D.一样多 7例:我国劳动人民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它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取某青铜样品8.1 g,经分析,其中含锡0.9 g,则此青铜中铜与锡的质量比是( ) A.9∶2 B.9∶1 C.8∶1 D.4∶1

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

1、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值μ的差值,δ=x -μ (2)、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100%?=μ δ % 2、精密度:指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量所得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1)、绝对偏差:d=x i -x (x i 表示单次测量值,x 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平均偏差:d =n d d d d n ++++......321=n x x n i i ∑=-1 (2)、相对偏差: x d ×100% 相对平均偏差: x d ×100% 3、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S= 1 )(2 1 --∑=n x x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RSD)%= x s ×100% 例: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67.48%,67.37%,67.47%,67.43%和67.40%。计算:⑴平均偏差⑵相对平均偏差⑶标准偏差⑷相对标准偏差⑸极差 解:套以上公式 4、平均值的精密度: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表示n s s x x =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n ts x ± =μ 5、异常值的取舍:Q 检验:Q= 最小 最大紧邻可疑x x x x -- G 检验:s x x G q -= 6、t 检验和F 检验 ⑴题目提供的数据与具体数值μ(权威数据)比较,t 检验: t= n s x μ -,如计算出来的值小于查表值,说明无显著性差异。 ⑵题目提供两组数据比较,问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F 检+t 检验: F 检验:判断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F=2 2 21s s (1s 是大方差,2s 是小方差,即1s 〉2s ),计算值小于 说明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就有。 两组数据F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后,进行两个样本平均 值的比较:2 12 121n n n n s x x t R +?-= , ) 1()1() 1()1(2122 2121-+--+-= n n n s n s s R , 如果计算出来值小于查表值,表示两测量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7、t f ,α,例,t 8,05.0表示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8的t 值。 ▲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的计算步骤: ①利用以上公式求出各组数据的平均值x 、标准差 s == 1 )(2 1 --∑=n x x n i i 、及各组数据的个数n ②F 检验的公式套进去,注意大小分差分别是放在分子和分母上,算F 值 ③与题目提供的F 值比较大小,如果计算出来的F 值小于的话就出个结论:F 计算<F ,所以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④利用上面的公式求) 1()1()1()1(2122 2121-+--+-=n n n s n s s R , 代入2 1212 1n n n n s x x t R +?-= ⑤把计算出来的t 值与题目提供的比较,如果是小于的话就给出个论:无显著性差异. 具体步骤看书上第25页的例题. 8、滴定终点误差:TE(%) = %1001010?-X ?-X ?t p p ck 强酸强碱滴定:K t =1/K w =10 14 (25℃), c=c 2 sp 强酸(碱)滴定弱碱(酸): K t =K a / K w (或K b / K w ), c=c 配位滴定:K t =K MY ′, c=c )(sp M 。 例:0.1000mol/L 的NaOH 滴定20.00ml 的0.1000mol/L 的HCl , 酚酞为指示剂(pHep=9.00),计算滴定误差。 解:根据已知条件计算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作者: ————————————————————————————————日期: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 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n:为测定次数?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难产儿出生体重n=35,=3.42, S =0.40,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0=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0:μ = μ0 (无效假设,nullhypothesis) H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https://www.360docs.net/doc/901777703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化学计算公式 一、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kg)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 碳原子质量(kg)×1∕12 氢原子的质量(Kg) 1.674×10-27 Kg Ar(H)= —————————— = ———————————≈ 1 碳12原子质量的×1∕12(Kg) 1.9927×10-26kg×1∕1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内中子数如: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质子数)+ 0(中子数)=1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8(质子数)+ 8(中子数)=16 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Mr(H2)=1×2=2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 1×2 + 16×1=18 2、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H2O2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1×2︰16×2 = 1︰16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12×1 例:化合物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 % = ————×100 = 75% 12+1×4 1×4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 % = ————×100 = 25% 12+1×4 或H %= 100%-75% = 25% 三、关于溶液的计算公式 1、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 溶质质量 2、溶质质量分数 = ——————×100%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 2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n=35, =3.42, S =0.40,

(备择假设 , (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 大^2和S 小^2 F=S 大^2/S 小^2 由表中f 大和f 小(f 为自由度n-1),查得F 表, 然后计算的F 值与查表得到的F 表值比较,如果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7)可疑问值的取舍: G 检验法 G=S x x -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1)共轭酸碱对Ka 与Kb 间的关系:KaKb=Kw (2)酸碱型体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c )和分布系数(δa )之间的关系 (3)一元强酸溶液的pH 的计算 [H + ]= 2 4w 2K c c ++ 精确式 pH=-lg c 近似式 (4)一元弱酸溶液pH 的计算 [H + ]=w a ]HA [K K + 精 确式(5-11) ( 关于[H + ]的一元三次方程)

(整理)分析化学复习资料公式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 (1)Q 检验法: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 1,x 2,…,x n-1,x n ,其中x 1或x n 可能为 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其Q 的定义为 具体检验步骤是: 1) 将各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2)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3)计算离群值与相邻值之差; 4) 计算Q 值;5)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6)若Q >Q 表,则舍 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G 检验法: 1)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测定平均值;2)计算离群值与平均值 之差的绝对值 3)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标准偏差S4)计算G 值。 5)若G > G α,n ,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n x -x d n 1 i i ∑==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100%x d ?= r d (4)标准偏差1 ) (1 2 --= ∑=n x x S n i i (5)相对标准偏差(RSD, 又称变异系数CV )%100?= x S RSD (必考相关大题)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式: 为了计算和使用方便,作变量代换 (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我们以x 为中心,在一定置信度下,估计μ值所在的范围)(x tS x ±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显著性检验 (一) F 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用于 判断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偶然误差是否显著不同。(用来做什么?考点) 检验步骤: 计算两组数据方差的比值F , x x 2 2 2)(21)(σ μπσ--==x e x f y σ μ -=x u 令22 21)(u e x f y -==?πσ2221 )( u e u y -= =πφ即n tS x tS x x ±=±=μ) (2122 2 1S S S S F >=min max X -X X X Q 相邻离群-= S X X G -= 离群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整理)教案资料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整理)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原子个数)之和 如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A的化合价×m + B的化合价×n = 0 ⑤原子个数比:A : B = m : n (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 (5)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 100%= 1- 杂质的质量分数 (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100%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100) × 100%)、 含有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所有质量-晶体质量/(溶质所有质量-晶体质量+溶剂质量) × 100%)(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 a%浓=M稀× 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 × b%稀 (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 a%浓+M稀× b%稀=(M浓+M稀) × c% (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1)化合物中某元素百分含量的计算式 (2)化合物质量与所含元素质量的关系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完整版)初中化学计算题大全

初中化学计算专题 (一)有关化学式计算题类型: 第一种类型:标签型化学式计算题: 1、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表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KIO 3)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2)计算碘酸钾(KIO 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 (3)计算碘酸钾(KIO 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下同)(4)计算1kg 这样的食盐中,应加入 g 碘酸钾(用最高含碘量计算) 第二种类型:叙述型化学式计算题: 1、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丙氨酸:CH 3CH(NH 2)COOH 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试计算:(1)丙氨酸分子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 (3)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 。 2、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于汶川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 3O 3N 3Cl 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 B .高氰精中C 、O 、N 、Cl 的原子个数比为1∶1∶1∶1 C .高氯精中C 、N 两种元索的质量比为12∶14 D .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第三种类型:综合型化学式计算题: 1、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 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 。(1)30g 尿素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2)已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为多少克? (3)请你根据下表中几种常见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计算出每天至少应摄人多少克下列食物才能满足你对蛋白质的需求(可以只摄取一种食物,也可同时摄取几种食物)。 2.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体系,许多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有效解决了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提高了产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小明家种了一片麦子,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钾元素39kg ,氮元素42kg 。请你帮小明算算,至少需购买硝酸钾、硝酸铵各多少千克 ?

化工原理化工计算所有公式总结

化工原理化工计算所有 公式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化工原理化工计算所有公式总结 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1.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gh p p ρ+=02 2. 双液位U 型压差计的指示: )21(21ρρ-=-Rg p p ) 3. 伯努力方程:ρ ρ2 22212112121p u g z p u g z ++=++ 4. 实际流体机械能衡算方程:f W p u g z p u g z ∑+++=++ρ ρ2 22 212112121+ 5. 雷诺数:μ ρ du = Re 6. 范宁公式:ρρμλf p d lu u d l Wf ?= =??=22322 7. 哈根-泊谡叶方程:2 32d lu p f μ= ? 8. 局部阻力计算:流道突然扩大:2 211??? ? ? -=A A ξ流产突然缩小:??? ??- =2115.0A A ξ 第二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 1. 恒压过滤方程:t KA V V V e 222=+ 令A V q /=,A Ve q e /=则此方程为:kt q q q e =+22 第三章 传热 1. 傅立叶定律:n t dA dQ ??λ-=,dx dt A Q λ-= 2. 热导率与温度的线性关系:)1(0t αλλ+=

3. 单层壁的定态热导率:b t t A Q 21-=λ,或m A b t Q λ?= 4. 单层圆筒壁的定态热传导方程: )ln 1(21 2 21r r t t l Q λπ-= 或m A b t t Q λ21-= 5. 单层圆筒壁内的温度分布方程:C r l Q t +-=ln 2λ π(由公式4推导) 6. 三层圆筒壁定态热传导方程:3 4 12321214 1ln 1ln 1ln 1(2r r r r r r t t l Q λλλπ++-= 7. 牛顿冷却定律:)(t t A Q w -=α,)(T T A Q w -=α 8. 努塞尔数λαl Nu =普朗克数λμ Cp =Pr 格拉晓夫数223μρβtl g Gr ?= 9. 流体在圆形管内做强制对流: 10000Re >,1600Pr 6.0<<,50/>d l k Nu Pr Re 023.08.0=,或k Cp du d ??? ?????? ??=λμμρλα8 .0023.0,其中当加热时,k=,冷却时k= 10. 热平衡方程:)()]([1222211t t c q T T c r q Q p m s p m -=-+= 无相变时:)()(12222111t t c q T T c q Q p m p m -=-=,若为饱和蒸气冷凝: )(12221t t c q r q Q p m m -== 11. 总传热系数: 2 1 211111d d d d b K m ?+?+=αλα 12. 考虑热阻的总传热系数方程:2 12121 211111d d R R d d d d b K s s m ?++?+?+=αλα 13. 总传热速率方程:t KA Q ?= 14. 两流体在换热器中逆流不发生相变的计算方程:??? ? ??-=--22111112211ln p m p m p m c q c q c q KA t T t T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ˊD。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5.相对原子质量 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1、A2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1%、a2%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②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二) 溶液计算 1、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1V1=C2V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4、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 ②(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③混合:m1a1%+m2a2%=(m1+m2)a%混 ④稀释:m1a1%=m2a2% 5、有关pH值的计算:酸算H+,碱算OH— Ⅰ. pH= —lg[H+] C(H+)=10-pH Ⅱ. K W=[H+][OH—]=10-14(25℃时) ×N A ÷N A ?? ? ? ? ? ' = ρ ρ D + + ? = =% % ) ( Bb A M a M M 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 克 物质的总质量 12 1 12 6 ? 原子的质量 一个 一个原子的质量 C + + =% % 2 2 1 1 a A a A A V N N MV m V n c A = = = 1000 C M ρω = 2 1 2 2 1 V V V C CV + + % 100 % 100 %? + = ? = 剂 质 质 液 质 m m m m m a % 100 100 %? + = S S a

6、图中的公式:1. 2. 3. 4. A n N =m n M =m V n V =n n V =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 常用计算公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一.化合反应 二.分解反应 三.置换反应 四.复分解反应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NaOH+HCl=NaCl+H 2O 2.中和胃酸的反应:Al (OH )3+3HCl=AlCl 3+3H 2O 3.熟石灰和硫酸反应:Ca(OH)2+H 2SO 4=CaSO 4+2H 2O 4.盐酸和硝酸银反应:AgNO 3+HCl=AgCl ↓+HNO 3 5.硫酸和氯化钡反应:BaCl 2+H 2SO 4=BaSO 4↓+2HCl 6.碳酸钙和过量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7.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NaHCO 3+HCl=NaCl+H 2O+CO 2↑ 8.碳酸钠和过量盐酸反应: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9.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2NaOH+CuSO 4=Na 2SO 4+Cu(OH)2↓ 10.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11.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12.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AgNO 3+NaCl=AgCl ↓+NaNO 3 13.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14.盐酸除铁锈:Fe 2O 3+6HCl=2FeCl 3+3H 2O 15.硫酸除铁锈: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16.氧化铜和硫酸反应:CuO +H 2SO 4=CuSO 4+H 2O 五.其他反应 1.二氧化碳和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CO 2+Ca(OH)2=CaCO 3↓+H 2O 2.二氧化碳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CO 2+2NaOH=Na 2CO 3+H 2O 3.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SO 2+2NaOH=Na 2SO 3+H 2O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 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 2O 3高温=2Fe+3CO 2 6.甲烷燃烧:CH 4+2O 2点燃=2H 2O+CO 2 7.酒精燃烧:C 2H 5OH+3O 2点燃 =3H 2O+2CO 2 8.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C6H12O6+6O2酶=6H2O+6CO2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化学计算公式总结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化学计算公式 一、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kg)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 碳原子质量(kg)×1∕12 氢原子的质量(Kg)×10-27 Kg Ar(H)= —————————— = ———————————≈ 1 碳12原子质量的×1∕12(Kg)×10-26kg×1∕1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内中子数如: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质子数)+ 0(中子数)=1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8(质子数)+ 8(中子数)=16 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Mr(H2)=1×2=2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 1×2 + 16×1=18 2、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H2O2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1×2︰16×2 = 1︰16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12×1 例:化合物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 % = ————×100 = 75% 12+1×4 1×4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 % = ————×100 = 25% 12+1×4 或H %= 100%-75% = 25% 三、关于溶液的计算公式 1、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 溶质质量 2、溶质质量分数 = ——————×100%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质量×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四、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 1、溶解度(S) = —————×100g(仅适用于饱和溶液) 溶剂质量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换算公式:

分析化学公式精选.

基本计算 (1)绝对误差:δ=x-μ (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δ/μ)×100% 或相对误差=(δ/x)×100%(3)绝对偏差:d = x i- (4)平均偏差: (5)相对平均偏差: (6)标准偏差:或 (7)相对标准偏差: (8)样本均值与标准值比较的t 检验: (9)两组数据均值比较的t检验: (10)两组数据方差比较的F检验:(S1>S2) (11)可疑数据取舍的Q检验: (12)可疑数据取舍的G检验: 3.基本计算 (1)滴定分析的化学计量关系:tT + bB = cC + dD,nT/nB=t/b (2)标准溶液配制:cT = mT/( VT×MT) (3)标准溶液的标定: (两种溶液)

(B为固体基准物质) (4)被测物质质量: (5)有关滴定度计算:T T/B=mB/VT (与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6)林邦误差公式: pX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与浓度相关的参数,如pH或pM; ΔpX为终点pX ep与计量点pX sp之差即ΔpX=pX ep–pX sp; Kt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 c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c sp有关。 3.基本计算 (1)[H+]的计算:一元强酸(碱):若c a(b)≥20[OH-],用最简式:[H+]=c a;[OH-]=c b。 一元弱酸(碱):若cK a(b)≥20K w,c/K a(b)≥500,用最简式,。 多元弱酸(碱):若只考虑第一级离解,按一元弱酸(碱)处理:c a K a1(b1)≥20K w,c/K a1(b1)≥500,用最简式:;。 酸式盐:若cK a2≥20K w,c≥20K a1,用最简式:。 弱酸弱碱盐:若cK a'≥20K w,c≥20K a,用最简式:。 缓冲溶液:若c a>20[OH-]、c b>20[H+],用最简式: (2)终点误差: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误差公式: 一元弱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一元弱碱的滴定误差公式: (3)冰醋酸为溶剂的标准溶液的浓度校正: 3.基本计算 (1)条件稳定常数:lgK MY'=lgK MY-lgαM -lgαY+ lgαMY

脱硫系统常用计算公式

1) 由于烟气设计资料,常常会以不同的基准重复出现多次,(如:干基湿基,标态实际态,实际O2 等),开始计算前一定要核 算统一,如出现矛盾,必须找出正确的一组数据,避免原始数据代错。 常用折算公式如下: 烟气量(dry)=烟气量(wet) >(1-烟气含水量%) 实际态烟气量=标态烟气量>气压修正系数x温度修正系数 烟气量(6%02) = ( 21-烟气含氧量)/ ( 21 -6%) S02 浓度(6%02 ) = ( 21 - 6%) / (21 -烟气含氧量) S02 浓度( mg/Nm3 ) =S02 浓度( ppm) x2.857 物料平衡计算 1 )吸收塔出口烟气量G2 G2= (G1 x (1 - mw1) X(P2/(P2-Pw2)) (X —mw2 )+ G3X (1- 0.21/K) ) >(P2/(P2-Pw2)) G1: 吸收塔入口烟气流量 mw1: 入口烟气含湿率 P2:烟气压力 Pw2 :饱和烟气的水蒸气分压 说明: Pw2 为绝热饱和温度下的水蒸气分压,该值是根据热平衡计算的反应温度,由烟气湿度表查得。(计算步骤见热平衡计 算) 2) 氧化空气量的计算 根据经验,当烟气中含氧量为6%以上时,在吸收塔喷淋区域的氧化率为50 - 60 %。采用氧枪式氧化分布技术,在浆池中氧化 空气利用率n 02=25-30%,因此,浆池内的需要的理论氧气量为: S=(G1 x q1-G2 x q2) x(1-0.6)/2/22.41 所需空气流量Qreq Qreq=S x22.4/(0.21 0.x3) G3= Qreq >K G3:实际空气供应量 K :根据浆液溶解盐的多少根据经验来确定,一般在 2.0-3左右。 3) 石灰石消耗量计算 W1=100x qs xns W1: 石灰石消耗量 qs: :入口S02 流量 n S兑硫效率 4) 吸收塔排出的石膏浆液量计算 W2=172xx qs xn s/Ss W2:石膏浆液量 Ss石膏浆液固含量 5) 脱水石膏产量的计算 W3=172xx qs xn s/Sg W3: 石膏浆液量 Sg:脱水石膏固含量(1-石膏含水量) 6) 滤液水量的计算 W4=W3-W2 W3: 滤液水量 7) 工艺水消耗量的计算 W5=18x (G4-G1-G3 x(1-0.21/K))+W3 (1x-Sg)+36x qs x n+W s WT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即n= M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即n=A N N N A 为常数6.02×1023 ,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即n= m 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 Q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即ρ = aq 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 ) 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 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 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 L) 1000(m L)(g/m ol) 1(L)(m ol/L)????= 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 B M ρω 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即c (浓)〃V (浓)=c (稀)〃V (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5)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① 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g)100(g) (g) (g) = ② 溶解度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g)100(g)(g) (g) (g) +=

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

页脚内容 1、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值μ的差值,δ=x -μ (2)、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100%?=μ δ % 2、精密度:指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量所得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1)、绝对偏差:d=x i -x (x i 表示单次测量值,x 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平均偏差:d =n d d d d n ++++......321=n x x n i i ∑=-1 (2)、相对偏差: x d ×100% 相对平均偏差: x d ×100% 3、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S= 1 )(2 1 --∑=n x x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RSD)%= x s ×100% 例: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67.48%,67.37%,67.47%,67.43%和67.40%。计算:⑴平均偏差⑵相对平均偏差⑶标准偏差⑷相对标准偏差⑸极差 解:套以上公式 4、平均值的精密度: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表示n s s x x =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n ts x ± =μ 5、异常值的取舍:Q 检验:Q= 最小 最大紧邻可疑x x x x -- G 检验:s x x G q -= 6、t 检验和F 检验 ⑴题目提供的数据与具体数值μ(权威数据)比较,t 检验: t= n s x μ -,如计算出来的值小于查表值,说明无显著性差异。 ⑵题目提供两组数据比较,问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F 检验+t 检验: F 检验:判断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F= 22 21s s (1s 是大方差,2s 是小方差,即1s 〉2s ),计算值小于,说明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就有。 两组数据F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后,进行两个样本平均 值的比较:2 12 121n n n n s x x t R +?-= , ) 1()1() 1()1(2122 2121-+--+-= n n n s n s s R , 如果计算出来值小于查表值,表示两测量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7、t f ,α,例,t 8,05.0表示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8的t 值。 ▲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的计算步骤: ①利用以上公式求出各组数据的平均值x 、标准差s == 1 )(2 1 --∑=n x x n i i 、 及各组数据的个数n ②F 检验的公式套进去,注意大小分差分别是放在分子和分母上,计 算F 值 ③与题目提供的F 值比较大小,如果计算出来的F 值小于的话就给出 个结论:F 计算<F ,所以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④利用上面的公式求) 1()1()1()1(2122 2121-+--+-=n n n s n s s R , 代入2 1212 1n n n n s x x t R +?-= ⑤把计算出来的t 值与题目提供的比较,如果是小于的话就给出个结论:无显著性差异. 具体步骤看书上第25页的例题. 8、滴定终点误差:TE(%) = %1001010?-X ?-X ?t p p ck 强酸强碱滴定:K t =1/K w =10 14 (25℃), c=c 2 sp 强酸(碱)滴定弱碱(酸): K t =K a / K w (或K b / K w ), c=c sp 配位滴定:K t =K MY ′, c=c )(sp M 。 例:0.1000mol/L 的NaOH 滴定20.00ml 的0.1000mol/L 的HCl ,以酚 酞为指示剂(pHep=9.00),计算滴定误差。 解:根据已知条件计算 (1) c sp =n/V=(20.00mlx0.1000mol/L)/(20.00mlx2) =0.05000mol/ml (2)pHep=9.00,强酸强碱的pHsp=7.00, ΔpH =2.00 1410=t K ,c=c 2sp (3)带入公式,求得:TE(%) 9、滴定度(T B T V m T B = /),例: Fe O Cr K T /7 22=0.05321g/ml ,表示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