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课时安排

化学必修一课时安排
化学必修一课时安排

高一化学《必修1》课时内容安排 课时 章节

授课内容 周次/日期

第1周(军训)

1 第1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

第2周

9.10-9.14 2 第1章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2-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3 第1章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氯气的性质

第3周 9.17-9.21

4 第1章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2-3 氯水及次氯酸盐的性质 5 第1章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1-3-1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第4周 9.24-9.28

6

第1章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1-3-2 气体摩尔体积

第5周(国庆长假) 7 第1章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1-3-3 物质的量浓度 第6周 10.8-10.12

8 第1章

章节复习

9 第2章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1-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7周 10.15-10.19

10 第2章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1-2 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11 第2章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1-3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

第8周

10.22-10.26

12 第2章 第2节 电解质 2-2-1 电解质及其电离 13 第2章 第2节 电解质 2-2-2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第9周 10.29-11.2 14 第2章 第2节 电解质 2-2-3 离子反应的应用 15 第2章 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2-3-1 氧化还原反应 第10周 11.5-11.9

16

第2章 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2-3-2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11周(期中考试) 17 第2章 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2-3-3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还原性

第12周 11.19-11.23 18 第2章 章节复习——电解质 19 第2章

章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 第13周 11.26-11.30 20 第3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3-1-1 碳的单质及化合物 21 第3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第14周 12.3-12.7 22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 3-2-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的氧化物

23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 3-2-2 氨气 铵盐 第15周 12.10-12.14 24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 3-2-3 硝酸 25

第3章 第3节 硫的转化

3-3-1 自然界中的硫

第16周

26 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3-3-2 不同家态硫元素间的转化12.17-12.21

27 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3-3-3 硫酸酸雨及其防治第17周

12.24-12.28

28 第3章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3-4-1 海水提镁

29 第3章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3-4-2 海水提溴第18周

12.31-2013.1.

4

30 第3章章节复习

31 第4章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

材料

4-1-1 硅二氧化硅

第19周

1.7-1.11

32 第4章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

材料

4-1-2 硅酸盐及无机非金属材料

33 第4章第2节铝金属材料4-2-1 铝及铝合金第20周

1.14-1.18

34 第4章第2节铝金属材料4-2-2 铝的重要化合物

35 第4章第2节铝金属材料4-2-3 金属及金属材料第21周

1.21-1.25 36 第4章第3节复合材料4-3 复合材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化学方程式汇总必修一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点燃 2FeCl3

高一化学必修2 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必修2 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的普通高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

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文、理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进度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3课时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3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 2课时 机动和复习 2 课时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2课时

高一化学模拟练习题2(氮的循环) (1)

高一化学模拟练习题2(氮的循环) 1.下列试剂①浓氨水②氯水③硝酸银④浓硝酸⑤浓盐酸其中必须用棕色瓶装的是() A.全部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 B. 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产生了一氧化氮 C. 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 D. 在一定条件下由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3.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 B. 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 C. 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 D. NO是红棕色气体 4.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骗人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5.下列气体中,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是() A. N2 B. NO C. NO2 D. NH3 6.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 ..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7.关于铵盐的叙述:①铵盐是易溶于水的晶体②铵盐中的氮元素均为-3价③铵盐受热易分解④铵盐只能跟碱反应⑤铵态氮肥不宜跟草木灰混合施用,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④8.城市粪便的排放,化肥的使用,会使地下水中含氮量增高,其中对人体有害的含氮污染物主要形态是() A. NO3- B. NO2- C. NH4+ D. 有机氮 9.往一由铁、铜组成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 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充分振荡后,余下金属m2 g,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为()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确定 10.能表示浓硝酸有强氧化性的事实是() A. Na2CO3遇浓硝酸放出CO2气体 B. Cu(OH)2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浓硝酸 C. Fe在冷浓硝酸中呈钝态 D. 分别沾有浓氨水和浓硝酸的两支玻璃棒相靠近产生白烟 11.a mol Cu与含b mol 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 3 HNO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A.(b-2a)mol B. b/4 mol C. 2a/3 mol D. 2a mol 12. 把a L含(NH4)2SO4和NH4NO3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 mol烧碱刚好把 3 NH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mol BaCl2.则原溶液中c(NO3-)(单位:1 L mol- ?)为() A. a c2 b- B. a c4 b 2- C. a c b 2- D. a2 c2 b- 13.将盛满NO2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里,充分吸收后,试管内溶液的浓度为(设试管内溶液没有逸出)() A. 0.036mol·L-1 B. 0.018mol·L-1 C. 0.033mol·L-1 D. 0.045mol·L-1 14. 3.2 g铜与过量硝酸(8 mol·L-1,30 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 所含H+为amol,则此时溶液中所含NO- 3 为() A.(0.2+a)mol B.(0.1+a) mol C.(0.05+a) mol D.a mol 15.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①>② B.①< 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 1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化学方程式汇总情况

必修一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学案(鲁科版)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 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 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氮的循环 氨与铵态氮肥 硝酸及其应用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氮气与氮的固定 (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氨的性质, 铵盐的性质) (硝酸的性质) (酸雨、光化学烟 雾、富营养化)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六、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C、CO、CO2;碳酸盐、碳酸氢盐的相互转化。 【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 【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讲述】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故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演示实验】在一个空矿泉水塑料瓶距瓶底10cm处,对称地钻两个小孔, 然后放在感应圈上,将感应圈的两根极针通过小孔插入瓶中,使 两根极针成一条直线,且针尖之间相距0.5cm(如图),接通电源, 观察实验现象。待矿泉水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后,加入蒸馏水, 振荡,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溶液。

高一化学 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3.2 氮的循环

3.2 氮的循环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氮的存在形态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N2与O2化合生成NO,NO和O2迅速生成NO2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HNO3、氮肥等)。 二、氮气: 1.物理性质 ?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 放电2NO ?与氧气:N2+O2===== ?与氢气:N2+3H22NH3 ?与镁:N2+3Mg点燃Mg3N2 3.用途 ?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 ?氮气因为性质稳定,经常用作保护气,比如用于焊接金属 ?液氮可用作冷冻剂,应用于医学领域 4、氮的固定 (1) 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 分类: ?自然固氮:主要包括生物固氮和高能固氮 ?人工固氮:主要包括合成氨固氮和仿生固氮

三、氮的氧化物: 1 2. 注意事项: ?酸酐的问题:N2O3是亚硝酸的酸酐,N2O5是硝酸的酸酐 ?颜色的问题:只有NO2是红棕色气体,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污染的问题:氮的氧化物都具有毒性,而且都是大气污染物,3. NO和NO2 (1)物理性质 ?色味态:NO是无色无味气体,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溶解性:NO难溶于水,NO2易溶于水 ?密度:NO比空气略小,NO2比空气大 (2) 相互转换 ?NO→NO2:2NO+O2====2NO2 ?NO2→NO:3NO2+ H2O====2HNO3 + NO (3)影响 ?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NO2:能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腐蚀作用。 四、氨气: 1.物理性质 (1)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 常用仪器

高中实验专题——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反应容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溶解或 反应的仪器,也可收集 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 体发生器 (1)可直接加热,加热时外壁要擦干,用试管夹夹住或用 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2)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固体平铺在管底;(3)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 /3,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切忌管口向着人。装 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烧杯配制、浓缩、稀释、盛 装、加热溶液,也可作 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水浴加热器 加热时垫石棉网,外壁要擦干,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超过 容积的1/2,不可蒸干,反应时液体不超过2/3,溶解时要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件 下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 容器 平底烧瓶一般不做加热仪器,圆底烧瓶加热要垫石棉网, 或水浴加热。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2。 蒸馏烧瓶作液体混合物的蒸馏或 分馏,也可装配气体发 生器 加热要垫石棉网,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分馏时温度计水 银球宜在支管口处。 启普发生器不溶性块状固体与液体 常温下制取不易溶于水 的气体 控制导气管活塞可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不能加热,不 能用于强烈放热或反应剧烈的气体制备,若产生的气体是 易燃易爆的,在收集或者在导管口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 的纯度。 锥形瓶滴定中的反应器,也可 收集液体,组装洗气瓶。 同圆底烧瓶。滴定时只振荡,因而液体不能太多,不搅拌。 2、盛放容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少量气体,装配洗 气瓶,气体反应器、固体在 气体中燃烧的容器 不能加热,作固体在气体中燃烧的容器时,要在瓶底加少 量水或一层细沙。瓶口磨砂(与广口瓶瓶颈磨砂相区别), 用磨砂玻璃片封口。 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放置试剂用。可分广口瓶和 细口瓶,广口瓶用于盛放固 体药品(粉末或碎块状); 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都是磨口并配有玻璃塞。有无色和棕色两种,见光分解需 避光保存的一般使用棕色瓶。盛放强碱固体和溶液时,不 能用玻璃塞,需用胶塞和软木塞。试剂瓶不能用于配制溶 液,也不能用作反应器,不能加热。瓶塞不可互换。 滴瓶盛放少量液体试剂的容器。 由胶头滴管和滴瓶组成,滴 管置于滴瓶内, 滴瓶口为磨口,不能盛放碱液。有无色和棕色两种,见光 分解需避光保存的(如硝酸银溶液)应盛放在棕色瓶内。 酸和其它能腐蚀橡胶制品的液体(如液溴)不宜长期盛放 在瓶内。滴管用毕应及时放回原瓶,切记!不可“串瓶”。 干燥器用于存放需要保持干燥的 物品的容器。干燥器隔板下 面放置干燥剂,需要干燥的 物品放在适合的容器内,再 将容器放于干燥器的隔板 上。 灼烧后的坩埚内药品需要干燥时,须待冷却后再将坩埚放 入干燥器中。干燥器盖子与磨口边缘处涂一层凡士林,防 止漏气。干燥剂要适时更换。开盖时,要一手扶住干燥器, 一手握住盖柄,稳稳平推。 贮气瓶用做实验中短期内贮备较 多量气体的专用仪器。 贮气瓶等所有容器类玻璃仪器均不能加热,使用时也 切记骤冷骤热。 贮气前要检查气密性。 3、测量仪器 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固体)质量,精 度≥0.1g。 称前调零点,称量时左物右码,精确至0.1克,药品不能 直接放在托盘上( 两盘各放一大小相同的纸片),易潮解、 腐蚀性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如烧杯等)中称量, 温度计测定温度的量具,温度计有 水银的和酒精的两种。常用 的是水银温度计。 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其量程,注意水银球部位玻璃极薄 (传热快)不要碰着器壁,以防碎裂,水银球放置的位置 要合适。如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应置于液体中;做石油 分馏实验时水银球应放在分馏烧瓶的支管处。

高中化学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同步辅导阶段 (共小时) 一、元素周期表(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三、核素同位素(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区分与联系。 四、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五、元素周期律(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及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七、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及应用。 八、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及应用。 九.组织全章复习(包括单元练习题讲评)(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十、化学能与热能(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化学方程式与热量的关系。 十一、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原电池的原理。 十二、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原电池的应用。 十三、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理论知识。

十四、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2课时(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化学平衡状态。 十五、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3课时(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化学平衡移动的特点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十六、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甲烷的结构及性质。 十七、烷烃(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烷烃的性质及命名。 十八、简单的不饱和链烃—乙烯(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乙烯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十九、芳香烃—苯(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苯的结构及苯的性质。 二十、乙醇 重点掌握内容:乙醇的结构及性质。 二十一、乙酸 重点掌握内容:乙酸的结构及 二十二、人类基本营养物质(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基本营养物质的组成、功能及特征反应。 二十三、开发利用金属矿物(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常见金属的冶练原理、方法及资源的保护。二十四、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海水淡化的方法及从海水中提纯卤素的方法。二十五、资源的合理利用(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综合利用二十六、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2个小时) 重点掌握内容: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第二阶段:查漏补缺阶段(针对学生的弱项) (共 28 小时) 一、化学计量——第1课时(2个小时)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2018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同步练习鲁科版必修1

第2节氮的循环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有1或2个正确答案) 1. 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现象,当加入一点钠盐后,铜粉质量减少,新加入的盐可能是下列中的() A. 氯化物 B. 硫酸盐 C. 硝酸盐 D. 磷酸盐 2. 通常状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 H2、O2、N2 B. O2、NO、NO2 C. H2、N2、NH3 D. NH3、HCl、NO2 3. 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B. 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 D. 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而浓硝酸则使金属钝化 4. 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 NH3 B. O2 C. H2O D. CO2 5. 在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 和 O2的混和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总体积的() A. 1/4 B. 3/4 C. 1/8 D. 3/8 6. 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 H2SO3与稀HNO3反应 B. 铁和热的浓HNO3 C. Ag 和稀硝酸共热 D. F e(O H)3和稀HNO3 7. 在Fe、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a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加热,充分振荡后还剩金属bg ,则() A. a 可能等于b B. a 一定等于b C. a 可能小于b D. a 一定大于b 8. 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 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A. 3:2 B. 2:3 C. 8:3 D. 3:8 9. 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分真伪的方法是() A. 测定密度 B. 放入硝酸中 C. 放入盐酸中 D. 观察外观 10. 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有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时,还原产物是() A. NO2 B. NO C. N2O D. N2 二、填空题 11. 有一瓶无色混和气体,是由HCl、O2、NH3、NO、CO2、N2中的某些气体组成。①把混和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明显减小;②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气体体积又明显减小; ③最后,剩余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为红棕色。由此可见,原混和气体中,一定含有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循环》教案-新版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氮的循环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氮气的性 质,氮的固定) (氨的性质,(硝酸的性质) (酸雨、光化学烟 雾、富营养化)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第1课时 【复习】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3182高一化学氮的循环测试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 [知识回顾] 1、氮气及氮的固定 1)通常情况下,氮气为色味溶于水的气体。 由于氮分子结构,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条件 ....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写出并熟记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 ①N2和O2 , ②N2和H2 ③N2和Mg 3Mg + N2 点燃Mg3N2。 2)可逆反应指 3)氮的固定是指,简称。 (即:N2氮的化合物) 固氮: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固氮 氮的固定固氮:通过豆科作物的_______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________ 合成氨: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固氮 固氮 2、NO和NO2主要性质 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则对应的氧化物为 等。 1)NO 物理性质:色溶于水的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化学性质:NO + O2 == 现象: 用途:传递神经信息的,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NO2 物理性质:NO2为色有气味,溶于水的气体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化学性质:NO2 + H2O ==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

农业上俗语“雷雨肥庄稼”指什么?(用方程式及适当文字说明) 3、氨与铵态氮肥 1)氨(NH3) 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体积的氨。 化学性质 (1)氨气与水的反应NH3 + H2O [思考] ①氨水中含有哪些微粒? ②氨气、液氨、氨水、一水合氨是不是一回事? 。(2)氨与酸反应 NH3 +HCl == NH3 + HNO3 == 利用此方法可检验的存在。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的实质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3)氨的催化氧化 NH3 + O2催化剂 △ 这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基础。 2)铵盐 化学氮肥主要包括氮肥(主要成分为)、氮肥(主要成分 为)、氮肥——尿素[CO(NH2)2] 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晶体,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①受热容易分解。NH4Cl △ ; NH4HCO3△ ; ②与碱反应 NH4Cl + NaOH △ 铵盐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利用该性质可检验的存在。 铵盐与碱液共热都能生成氨气,因此铵态氮肥(填“能”或“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使用。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装置: 氨气的收集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 (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ⅰ)Na2CO3在BaCl2之后;(ⅱ)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 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 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最全面】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 一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 “从下往上”原则。以Cl 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 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 “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 猛 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 MnO 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 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 (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 (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 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 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 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 4 制氧 气 制乙炔和收 集 NH 3 其作用分别是:防 止 KMnO 4 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 3的时间。 四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 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 , KNO 3。

高中化学进度计划最新版

高中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1,2,选修4,5 高一教材:必修一必修二 高二理科教材:选修四《化学反应与原理》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高二文科教材:选修一《化学与生活》 具体措施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备考中要注重方法、改进教法,从而解决如下问题:①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②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和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③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④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在哪?⑤各种试题应答策略。把基本方法与解题能力相结合,从而再生知识,产生创新能力。 3)研究疑点,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化解疑难问题和改进错误的多少决定着学习进步的快慢。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回顾错误,看“错题笔记”分清错误类型(知识型、方法型、能力型、心理型),以及近年高考试题的错例分析等,查准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可以减少失误。 根据近几年高考情况,考生答题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的“不够”:“①审题不够仔细;②书写不够规范;③基础不够扎实;④思维不够灵敏;⑤表达不够清楚; ⑥实验不够重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的“教”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而设定教学的难度,广度,从而增加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4)关注热点,处理好课本与信息的关系。高考的功能之一是选拔人才。因此,探索、应用、开放性问题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精选和改造生产和生活中的真实的化学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复习中也要关注热点问题,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新课程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