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种类(正式版)

职业中毒种类(正式版)
职业中毒种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86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职业中毒种类(正式版)

职业中毒种类(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工业性氟病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

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农药中毒

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52、杀虫脒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

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生活中常见的5种有毒食物,一定要警惕

生活中常见的5种有毒食物,一定要警惕 “病从口入”,吃的不健康,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食物中毒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细菌、细菌毒素或毒物污染或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所引起的中毒。根据毒物性质,通常可将食物中毒分为三大类:感染性(细菌和真菌)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常见的5种有毒食物1.毒蘑菇蘑菇是老百姓普遍喜爱的营养佳品,种类丰富、口味鲜美,如香菇、松蘑等,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却是含有剧毒的毒蘑菇。毒蘑菇在中国的种类多,分布也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县有1 000多人中毒,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一般含剧毒的蘑菇有毒蝇伞、白毒伞、鹿花菌等。由于毒菌鉴别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食用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也不偏听偏信。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2.发芽的土豆马铃薯又名土豆,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食物。土豆放置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发芽,相信很多人都见到过。土豆发芽后,土豆发芽后,

芽孔周围就会含有大量的有毒龙葵素,这是一种神经毒素,可抑制呼吸中枢。在质量好的马铃薯里,龙葵素含量较少,每100克马铃薯中仅有龙葵素15毫克左右。如果发了芽,龙葵素含量可达平时的40~70倍,芽越长则含量越高,高的时候每100克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可达500毫克。食入0.2~0.4克龙葵素即可引起中毒,所以最好不要吃发芽的土豆。3.芸豆芸豆,俗称四季豆,无论单独清炒,还是和肉类同炖,亦或是焯熟凉拌,都很符合人们的口味。鲜芸豆中含有毒蛋白和红细胞凝集素,食用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芸豆,易引起中毒,中毒程度与食用量成正比。在《向往的生活》节目中,黄磊和宋丹丹就是因为吃了未煮熟的芸豆,发生了食物中毒。所以,芸豆应用清水(或加盐水)浸泡二十分钟后再烹调,烹调时须熟透再食用。4.不新鲜的鱼俗话说“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鱼肉”。鱼因其美味和营养,历来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食物。但是,不新鲜的鱼含有一定的组织胺,容易引起过敏性中毒。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鱼体的细菌如组胺无色杆菌,受到组胺酸脱羧酶的影响,会大量分解产生组织胺。中毒机理是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一般海产鱼类的组织胺含量比较高,如秋刀鱼、沙丁鱼等,应当注意。5.变质生姜生姜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另外生姜还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等功效,被大家所钟爱。生姜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预防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 预防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预防职业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苯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由于使用含苯原材料造成了多起苯危害事件,比较重大的、震惊全国的有:河北省白沟镇箱包加工企业发生苯中毒致6人死亡;浙江温岭市制鞋企业发生28人苯中毒致4人死亡;山东聊城时风集团公司使用含苯黏合剂致31人苯中毒,其中2人死亡;广东东莞发生8人苯中毒;北京天晔包装制品企业20人苯中毒致1人死亡1人病危,广东南海平洲制鞋业67人苯中毒……,在社会上曾有“苯毒猛于虎”的说法。因此,鉴于苯中毒的危害性,我们要提高对苯危害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职业性苯中毒发生。 一、苯的理化性质 苯(benzene),熔点:5.5℃,沸点:80.1℃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化学上,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它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苯可燃易爆,引燃温度为560℃,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爆炸限1.2-8.0%(V/V),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苯的毒性与危害

苯是一种毒性物质,在毒物分类里属高毒性化学物,同时也是一种国际证实的致癌物。从苯的沸点可以看出,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挥发扩散,所以苯主要以蒸气形态呼吸道吸入,经过皮肤也能吸收一部分,经过消化道吸收则很完全。人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 (一)苯的急性毒性。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或口服多量液态苯会引起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在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重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呼吸及心足不规则、血压下降、肺水肿,继而因为中枢系统麻痹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轻者会出现粘膜刺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等症状。摄入含苯过多的食物会导致呕吐、胃痛、头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等症状,甚至死亡。吸入4000ppm以上的苯短时间除有黏膜及肺刺激性外,中枢神经亦有抑制作用,同时会伴有头痛、欲呕、步态不稳、昏迷、抽痉及心律不整。吸入14000ppm以上的苯会立即死亡。 (二)苯的亚急性毒性。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后会导致亚急性苯中毒,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约经1~2个月后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如及早发现,经脱离接触,适当处理,一般预后较原发性再障为好。 (三)苯的慢性毒性。长期接触低浓度苯会引起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1、造血系统:造血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2、神经系统:多数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可伴有植物神

食物中毒案例讨论

食物中毒的案例讨论 1987年10月31日8时起,某区中心医院肠道门诊在较短时间内,相继接受200余名诉说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和腹泄病人进行急诊治疗。 问题: 1、门诊医师考虑是什麽问题?如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如何处理? 该中心医院肠道门诊部于当晚11时向所属区卫生防疫站报告,区防疫站值班人员在11时接道本区内其它几个类似的电话,遂向市卫生防疫站值班汇报,并请各医院肠道门珍部仔细讯问患者进餐情况和临床特征,并进一步调查证实是否是食物中毒。 据某医院门诊医师称,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上腹部阵发绞痛,继之腹泻。一般一天10余次,呈脓血水样便,有的甚至转为脓血便,里急后重不明显,除恶心、呕吐外,部分病人有畏寒,发热(37.5~40℃),乏力、脱水等表现,个别病人出现中毒性休克、酸中毒、肌痉挛等,且每个病人不约而同地说出当晚6时在该区内某大饭店参加亲友举行的喜庆酒席。该晚宴特别热闹,全饭店楼上楼下人山人海,几无空隙,宾客可能多达100余桌。 经各医院详细记录,各区卫生防疫站的实地调查和市卫生防疫站的资料汇报,发现从10月31日晚起,共有2家医院作出食物中毒的汇报,患者当晚均在该大饭店进餐,共约1002人,在医院因食物中毒就诊者共有762人,罹患率为76%,其中大部分做门诊处理,但有9人留院观察,其中住院31人,病危者20人,有两名孕妇胎儿死亡,一名40岁妇女发生心肌炎,经抢救好转。无死亡病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1岁。根据52例调查,潜伏期平均5小时(2—27h),大多数病人病程2—4天,重者持续10天。 问题: 3、如何鉴别各类食物中毒(细菌性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爆发性肠道传染病)? 4、该饭店发生的食物中毒是属于那种类型?为什么?本次患病情况是否符合该型流行特点。 根据上述分析,考虑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且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 (1)病人呕吐物: 样本内容样本数细菌检验结果 患者粪便(包括肛试)78 副溶血性弧菌70份(占89.7%) 变形杆菌1份(占1.2%) 呕吐物10 副溶血弧菌1份(占10%) (2)健康带菌检查:13名熟食操作人员咽试: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名肠道带菌检查均为阴性;但3名操作人员在加工当晚筵席食品时食一些食品,其肛试样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3)沙滤水:采集该饭店沙滤样本份,未检出致病菌。其它水质检查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剩余熟食:采集饭店和顾客家中的剩余食品9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3份,检出率68.4%。同样检出蜡样芽胞样菌5份,变形杆菌1份。 (5)剩余生的河虾:感官检查肉质灰白,无异味,质量尚可,微生物检验副溶血性弧菌;理化检验挥发性盐基氮19.88mg/kg。 (6)熟食间工具、用具容器环节采样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份,大肠杆菌类2份。 (7)血清凝集效价测定:7例患者血清效价明显上升。最高可达1:1280,最低亦达1:160。而5例正常人血清对照及抗原对照均为阴性。 (8)简易动物试验:用男、女儿童患者呕吐物中分离出的溶血性弧菌菌珠制备含菌量相当于8×106个/ml的菌液给小白鼠注射(雌雄各2组)。注射后1小时均发病,5~6小时陆续死亡。雌性动物组重于雄性动物组。而另用生理盐水注射作对照则安然无恙。 上述检品中检出的副溶血弧菌均属同一抗原型。菌体抗原O4,夹膜抗原K11-。

苯中毒事故案例

苯中毒事故案例 案例:2001年7月12日下午17时左右,某建筑工地防水工史某(男,29岁)与班长(男,46岁)2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入一个7m×4m×8m的地下坑内,在坑的东侧底部2m,面积约为2m×2m的小池进行防水作业,另一名工人马某在地面守候。约晚19时许,班长晕倒在防水作业池内,史某奋力将班长推到池口后便失去知觉倒在池底。马某见状,迅速报告公司负责人。约晚20时,经向坑内吹氧,抢救人员陆续将2名中毒人员救至地面。经急救中心医生现场诊断,史某已死亡。班长经救治脱离危险。 该地下坑防水池底部、中部、池口空气进行监测分析,并对施工现场使用的L-401胶粘剂和JS复合防水涂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发现L-401胶粘剂桶口饱和气中,苯占58.5%、甲苯占8.3%。JS复合防水涂料中醋酸乙烯酯占78.1%。事故现场经吹氧后2h,防水池底部空气中苯浓度范围仍达17.9~36.8毫克/平方米,平均23.9毫克/平方米,其他部位均可检出一定量的苯。估计事发时现场空气中苯的浓度可能会更高。 防止苯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急性吸入性苯中毒需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以苯挥发形成的蒸气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其特点为时间短,中毒急骤,病情危重常以损害心脏、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主。防止苯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1、作为企业,在使用含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化学品时,应通过下列方法,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化学品产生的危害:

(1)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 (2)选用可将危害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 (3)采用能消除或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封等)。 (4)采用能减少或消除危害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时间。 (5)采取其他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2、对接触苯(甲苯、二甲苯)的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对检测和评估结果应建立档案。作业人员接触的化学品浓度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暂时没有规定的,使用车间应在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使用。 3、在工作场所应设有急救设施,并提供应急处理的方法。 4、使用单位应将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并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临床分析与防治探讨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临床分析与防治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临床的表现,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防治。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诊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36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的比较分析。结果36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中慢性轻度和慢性中度中毒均为16例,占44.44%,慢性重度中毒有4例,占11.11%;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临床症状中头晕和乏力各有34例,占94.44%,睡眠差有33例,占91.67%,出血征象有18例,占50.00%。结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会严重侵害人的血液系统,极易出血并发症,临床中应该加强防护,降低苯接触导致的中毒损害。 标签: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苯(C6H6)属于中等毒类,它是一种芳香烃类的化合物[1]。其病理损害主要是发生在神经系统和造血组织,如果与一定浓度的苯长期接触会导致慢性苯中毒,苯中毒严重的患者造血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还极可能引起患者的全血细胞的减少、产生再生性贫血严[2-3]。为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危害,我院对36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诊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36例患者进行研究。36例病患都在知悉本次研究的目的后,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25~73岁,平均年龄在(33.21±8.82)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的患者进行外周血象的检查、骨髓象的检查、并发症的检查,及其对头晕、头痛、失眠等全身症状的检查并详细记录。所有患者在确诊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后,应该即刻撤离具有苯毒或者含有其他的有毒物质的地方。一些低强度的工作是适合那些轻度苯中毒患者做的,然而,对于中度苯中毒的患者必须立即卧床静养,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医院接受有关苯中毒后的详细检查。患者在首检之后,按照中毒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需要给予患者白药、雄性激素、抗感染和营养支持等。对于神经有出现衰弱综合症的患者采取有关治疗还有解决贫血的现象。丙酸睾酮可以用来解决患者的再障礙。抗肿瘤的化疗是针对骨髓异常增生和白血病患者。 1.3观察指标采用(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为标准:轻度,3个月持续血象检查,<2000个/mm3的中性粒细胞数,或者<4000个/mm3的白细胞数;中度,<1500个/mm3的中性粒细胞数、<60000个/mm3的血小板数,并且还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或白细胞数基本<3000个/mm3;重度,骨髓及血象检查,确定有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4]。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作数

苯中毒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发布者:职业卫生科栏目:卫生标准发布日期:2006-03-13 点击次数:1187 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大剂量苯蒸气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气引起的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诊断书写格式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引起中毒的诊断及处理。接触含苯的工业用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所引起的苯中毒可采用本标准。在非职业活动中接触苯所引起的苯中毒的诊断,也可使用本标准。 2 诊断原则 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又按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二级。 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临床表现主

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方可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又按血细胞受累及的系列和程度,以及有无恶变分为轻、中、重三级。 3 观察对象 苯作业人员的血液检验发现有以下改变之一种,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仍无好转,且不能找到其他原因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a)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109~4.5×109/L(4000~4500/mm3); b)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109~80×109/L(6~8万/mm3); c)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400万/mm3),女性低于3.5×1012/L(350万/mm3);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12g/dL),女性低于110g/L(11g/dL); d)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出现幼稚或形态不正常的血细胞。 4 诊断与分级标准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 导语: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于许多有害身体的事物都提出了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于许多有害身体的事物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笨是一种化学化合物,没有什么颜色,但是具有一种芬芳的味道,在工业上有着很大的用处,虽然笨的用处很大,但是对于人体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经常接触笨这种气体很容易发生中毒事件,给自己的健康带来重大的威胁,有人说你是在骗人吧!其实这是有科学的依据的,那么慢性苯中毒的主要损害有哪些呢? 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在重症起初有流泪、咽痛、咳嗽等黏膜刺激症状,随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神志恍惚、步伐蹒跚等酒醉状态。病情继续发展还可出现昏迷、谵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脉细、呼吸浅表、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伤人体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慢性苯中毒的血象异常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实际绝对数也减少),晚期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医学教`育网整理、记忆力减退、失眠、乏力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个别晚期病例有四肢尖端麻木和痛觉减退的现象。 此外,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以至皲裂,也可出现过敏性湿疹。女工长期接触会导致月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存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簿

附件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 毒蘑菇的识别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方法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2000年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说是在家乡多次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并不一样,因为许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我们应对分布的剧毒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蘑菇的主要特点:担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都有称之为环柄菇属,现在已分为多个属,这几个属都有一些有毒的种类,铅绿褶菇就属于这类真菌。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

例相当大,虽然他们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性都较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2006年4月份番禺中毒事件中的古巴裸盖菇就属于这一类。一些受伤变绿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种类也应小心(如铅青褶伞的菌褶带点绿色,古巴裸盖伞受伤时菌体会变绿色)。这些受伤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另外,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种类也不能采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识别毒菌标准,只是省有较多引起严重事故的毒菌具有这些特征罢了,但具有这些特征的菌未必都有毒。许多毒蘑菇都是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有些共生专一性较强的毒蘑菇,可从辨认它的共生植物来进行初步识别。如市近年来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最多的致命鹅膏是黧蒴树根部的共生菌。至今我们所采集到的致命鹅膏都是在黧蒴树生长的地方发现的。 误食毒蘑菇的原因 变黑红菇Russula nigricans(可食)亚变黑红菇 Russula subnigricans剧毒! 误食与食用菌相似的种类 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了。近年来在发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大多数都说是以前曾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种类。

苯对人体的危害

苯对人体的危害 “苯”,俗称天那水,是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易燃,蒸汽有爆炸性,常温下挥发很快。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可发生急性苯中毒,出现兴奋或酒醉感,伴有黏膜刺激症状。轻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则昏迷、抽搐及循环衰竭直至死亡;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苯后可发生亚急性苯中毒,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失眠、月经紊乱等症状,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表现为迅速发展的贫血、出血、感染等。苯中毒对身体的危害归结为3种:致癌、致残、致畸胎。 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疗 临床表现为: l、轻度中毒现呈兴奋或酒醉状态,欣快感,面部潮红,继以嗜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步态蹒跚等,并可有轻度黏膜刺激症状。 2、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震颤、呼吸浅而快、室性心率不齐、抽搐、谵妄和昏迷。少数严重病例可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心室颤动。 3、误服苯后除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外,还可发生口腔、咽喉、食管和胃黏膜刺激症状,甚至引起肺炎、虚脱。成人口服15 m1以上可致死。 4、苯的液体吸入肺内,可引起肺水肿和肺出血。 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大剂量苯蒸汽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汽引起的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诊断: 1、诊断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诊断书写格式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引起中毒。接触含苯的工业用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所引起的苯中毒可采用本标准。在非职业活动中接触苯所引起的苯中毒的诊断,也可使用本标准。 2、诊断原则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又按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二级。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临床表现主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方可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又按血细胞受累及的系列和程度,以及有无恶变分为轻、中、重三级。 3、诊断及分级 3.1、急性苯中毒 3.1.1、急性轻度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状态,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3.1.2、急性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后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和循环衰竭。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预防示范文本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预 防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预防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职业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苯后引 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 身性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由于使用含苯原材料造成了多起苯危 害事件,比较重大的、震惊全国的有:河北省白沟镇箱包 加工企业发生苯中毒致6人死亡;浙江温岭市制鞋企业发 生28人苯中毒致4人死亡;山东聊城时风集团公司使用含 苯黏合剂致31人苯中毒,其中2人死亡;广东东莞发生8 人苯中毒;北京天晔包装制品企业20人苯中毒致1人死 亡1人病危,广东南海平洲制鞋业67人苯中毒……,在社 会上曾有“苯毒猛于虎”的说法。因此,鉴于苯中毒的危 害性,我们要提高对苯危害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

施,预防职业性苯中毒发生。 一、苯的理化性质 苯(benzene),熔点:5.5℃,沸点:80.1℃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化学上,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它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苯可燃易爆,引燃温度为560℃,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爆炸限1.2-8.0%(V/V),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苯的毒性与危害 苯是一种毒性物质,在毒物分类里属高毒性化学物,同时也是一种国际证实的致癌物。从苯的沸点可以看出,

误食毒蘑菇中毒的种类

中毒类型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里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胃肠炎型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神经精神型 引起这类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如含毒蝇碱的蘑菇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多在30分钟内发病)。出现大汗、发热、流涎、流泪、发冷、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瞳孔缩小,眼花,视力减弱,甚至模糊不清,支气官痉挛、急性肺水肿。严重者谵语、抽搐、昏迷或木僵,因呼吸抑制而死亡。含有毒蝇母和蜡子树酸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甚短,一般在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左右发病。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痉挛、视物不清或幻视等。在光盖伞属(Psilocybe)和斑褶伞属(Panaeolus)、球盖菇属(Stropharia)的毒蘑菇中含有光盖伞素或光盖伞辛,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增高、脸面潮红、出汗、发冷,产生听觉、味觉改变,甚至有明显的幻觉。有的病人失时间和距离的感觉,有的极度愉快,狂歌乱舞、或如同醉者喜怒无常、哭笑皆非,或如痴若呆、似梦非梦的状态。一般数小时后恢复正常。蟾蜍素则主要引起明显的色彩幻视。幻觉诱发物中毒一般潜状期短、发病快,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发病。主要出现异常神奇的各种幻觉反应。目前记载引起幻觉最著名的毒菌是墨西哥裸盖菇(Psilocybemexicana)、古巴光盖伞(Psilocybecubensis)、毒裸盖菇、半裸盖菇等。过去,美洲墨西哥印第安人将这类引起神迷特幻觉的毒菌称之“神物”,用于祭典活动,甚至于3000年前他们就知道这些毒菌。在幻视、幻想、幻听时多伴有兴奋愉快、狂笑乱语、手舞足道。有的如同醉汉,步态不稳、神志不清。开始多有眼花眩晕,视物大小、长短多变或东倒西歪之感。有的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一般病程短,易恢复。还有些牛肝菌类毒菌可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其特点是患者可表现为幻视到高不过尺、形

食物中毒总结

预防食物中毒总结 东岔河幼儿园 为了预防幼儿园内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我园里组织教师进行了防食物中毒安全课的开展,内容主要是食物中毒及应急处置方法,让我们了解到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食物中毒的诊断和处理。若是幼儿发生了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因脱水、休克、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此时老师千万不能惊慌失措,应冷静的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服用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催吐、导泻、解毒。主要急救方法有:补充液体,尤其是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避免制酸剂;先别止泻,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毋须催吐;饮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办法是注意食品卫生,低温存放食物,食前严格消毒彻底加热,不食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经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幼儿园职工应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把好每一个关口,才能够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些食物与食物同食不宜,比如鸡蛋与豆浆同食不宜,萝卜与橘子同食不宜,柿子与白薯同食不宜,牛奶与巧克力同食不宜,牛奶、酸奶,乳酪不宜与花椰菜、黄豆、菠菜、苋菜、蕹菜等同时食用,如羊肉与西瓜;香蕉与芋头;松花蛋与红糖;豆腐与蜜糖;黄瓜与花生;柿子与螃蟹等也不宜同时食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这些不宜同时使用的食物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俗话说“病从口入”,幼儿园重在搞好饮食卫生,以以防为主。教师平时加强对孩子的观察,发现有幼儿脸色不对或不舒服,有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到保健室就医,并持续观察孩子的后续发展情况。吃饭或喝牛奶时若有孩子说饭菜味道不对时,先让其他幼儿停止食用,查明原因后没有问题在使用。 冬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孩子们常常生病,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及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幼儿园是易感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需对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制定积极的预防措施。 通过此次的培训,我们详细具体的了解到各种传染病的症状、传染方

食物中毒分类

食物中毒分类 按病原物质分类可分为: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茵、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二、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三、动物性食物中毒

苯对人体的危害

苯对人体得危害 “苯”,俗称天那水,就是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得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易燃,蒸汽有爆炸性,常温下挥发很快。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可发生急性苯中毒,出现兴奋或酒醉感,伴有黏膜刺激症状。轻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则昏迷、抽搐及循环衰竭直至死亡;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苯后可发生亚急性苯中毒,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失眠、月经紊乱等症状,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表现为迅速发展得贫血、出血、感染等。苯中毒对身体得危害归结为3种:致癌、致残、致畸胎。 苯中毒得临床表现及诊疗 临床表现为: l、轻度中毒现呈兴奋或酒醉状态,欣快感,面部潮红,继以嗜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步态蹒跚等,并可有轻度黏膜刺激症状。 2、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震颤、呼吸浅而快、室性心率不齐、抽搐、谵妄与昏迷。少数严重病例可出现呼吸与循环衰竭,心室颤动。 3、误服苯后除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外,还可发生口腔、咽喉、食管与胃黏膜刺激症状,甚至引起肺炎、虚脱。成人口服15 m1以上可致死。 4、苯得液体吸入肺内,可引起肺水肿与肺出血。 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大剂量苯蒸汽所引起得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得全身性疾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汽引起得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得全身性疾病。

诊断: 1、诊断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苯中毒得诊断标准、诊断书写格式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引起中毒。接触含苯得工业用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所引起得苯中毒可采用本标准。在非职业活动中接触苯所引起得苯中毒得诊断,也可使用本标准。 2、诊断原则急性苯中毒得诊断就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她疾病引起得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又按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度与重度二级。慢性苯中毒得诊断就是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得职业史,临床表现主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她原因引起得血象改变,方可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又按血细胞受累及得系列与程度,以及有无恶变分为轻、中、重三级。 3、诊断及分级 3.1、急性苯中毒 3.1.1、急性轻度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状态,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3.1.2、急性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后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与循环衰竭。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动物性食物中毒有哪些种类

动物性食物中毒有哪些种类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 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2)摄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鲐鱼等)。 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因动物性中毒食品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一定的地区性。河豚鱼中毒、鱼胆中毒的病死率都比较高。河豚鱼中毒多发生在沿海各省(市),鱼胆中毒多发生在南方各省(市)。河豚鱼中毒、鱼胆中毒多是以家庭为主的散在性发生,因而加大了其防治难度。在动物性食物中毒中,除含高组胺鱼类中毒外,尚无解毒治疗方法,仅仅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1)河豚鱼中毒 河豚鱼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是一种无鳞鱼,在海水、淡水中都能生活。河脉鱼所含的有毒成分为河豚毒,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均不被破坏,主要存在于卵巢中,其次肝脏中也存有较多的毒素。多数新鲜洗净鱼肉不含有毒素,但如果鱼死后较久,毒素可从内脏渗入肌肉中。每年的春季2—5月为河脉鱼的产卵生殖期,此时含毒最多。中毒主要表现为:轻度仅有口唇、舌尖、手指麻木感和呕吐。中度有上述麻木感进一步加重,手指、上下肢运动麻痹,但腱反射尚存在。重度者全身运动麻痹,骨骼肌松弛无力,言语不清,咽下困难,紫绀,血压下降,意识尚清楚。极重度者意识不清,呼吸停止,甚至死亡。河脉鱼中毒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短,一般食后10分钟到3小时即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者在10~30分钟死亡。一旦发生河脉鱼中毒必须迅速进行抢救,以催吐、洗胃与下泻为主,配合对症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河豚鱼的主要预防控制措施:河脉毒素耐热医学教`育网整理,一般120℃60分钟才才可破坏,一般家庭烹调方法难以将毒素去除。最有效的预防中毒方法就是将河豚鱼集中处理,禁止出售。加工盐腌制品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剖腹去内脏、去头,反复冲洗,完全去除血污,不新鲜的鱼不得加工。出售干制品时,必须经过检测证明无毒后方可出售。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河脉鱼有毒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毒。 (2)含高组胺鱼类中毒 含高组胺鱼类中毒是由于食用含有一定数量组胺的某些鱼类而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毒。引起此种过敏性食物中毒的鱼类主要是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青皮红肉鱼类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此类鱼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于鱼体的细菌如组胺无色杆菌,产生脱羧酶,使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中毒机理是为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中毒常因食用不新鲜或腐败的青皮红肉鱼而引起中毒。腌制咸鱼时,如原料不新鲜或腌的不透,含组胺较多,食用后也可引起中毒。组胺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潜伏期一般为0.5~1小时,短者只有5分钟,长

1例慢性轻度苯中毒的诊断探讨

1例慢性轻度苯中毒的诊断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在职业病诊断中正确理解,使用标准;方法:对1例接苯作 业人员相关临床资料及职业病诊断意见,以求与同行共同探讨诊断过程中遇到类 似问题;结果:该患者有头昏、头痛、刷牙出血等临床症状,连续复查6次血常规,其中中性粒细胞低于2.0×109/L四次,符合《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GBZ68-2013中4.2.1白细胞计数大多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0×109/L标准,而专家组诊断意见分别为慢性轻度苯中毒(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接触苯作 业人员重点监护(定期复查)。结论:在标准没有对百分比有明确规定时,不能 根据个人对“大多”的理解而使诊断有偏差,建议今后在修订诊断标准时尽量避免 使用“大多”等模糊概念,使诊断指标更客观、更准确,减少诊断争议、纠纷。 【关键词】慢性轻度苯中毒;诊断;探讨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054-02 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异常减少(包括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由于引起上述疾病的原因比较多,加之苯中毒又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如果 在诊断过程中忽视鉴别诊断,常易造成误诊[1]。慢性苯中毒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主要以造血系统症状为主,且与中毒的程度不完全相称[2]。为更好、更准确的开 展诊断工作积累经验。为今后修订和完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对1例职业病 苯中毒诊断病例进行回顾性探讨如下: 1.病史以及职业史 患者女性,1970年6月出生,系某焦化厂化验员。主要工作任务是生产用原 辅料质量检验、中间产品及产品过程质量检测。工作流程:取样→制样→检验。2007年11月~2008年1月从事化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从事胶质 层分析,2011年1月~2014年7月从事煤炭分析。每天工作8小时,工作场所 进行通风换气,个人防护用品为口罩、手套,休息室距工作场所较近。2012年诊 断为“观察对象(苯)”。 患者2014年7月31日岗中体检发现白细胞3.78×109/L、中性粒细胞 2.4×109/L,血小板219.00×109/L。自诉头昏、头痛、刷牙出血,查:血压 96/68mmHg,心率84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全腹无压痛。B超示:肝脾未见异常;心电图示:肢导低电压;尿常规示:未见异常;肝功能示:未见异常。骨髓 检查:部分细胞形态发生改变,6次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均低于11.0g/L(女性),考虑轻度贫血。该患者已于2012年诊断为“观察对象(苯)”。根据GBZ68-2013 4.2.1三个月内每两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复查情况见下表1。 2014年工作场所现场检测结果见下表2。 2014年化验室、值班室苯检测结果: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其它年度检测 结果均为STEL接触容许浓度,不能真实反映工作场所苯浓度。 2.诊断过程以及意见 2015年4月用人单位、劳动者本人向诊断机构提出职业病诊断申请,2015 年5月组织专家组对该病例进行职业病诊断。 专家组诊断意见1。 该病例职业史明确,接触苯作业7年,现场检测资料及血常规复查齐全,骨 髓像检查部分细胞形态改变,职业危害因素与损伤的靶器官相对应。血常规复查 6次,中性粒细胞低于2.0×109/L四次,符合《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

户外小心毒蘑菇——毒蘑菇大全(组图)

户外小心毒蘑菇——毒蘑菇大全(组图) 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

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值得提及的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毒蘑菇-大鹿花菌: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菌柄长5-10cm,粗1-2.5 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 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吉林、西藏等地区。 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