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及处理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及处理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及处理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及处理

祝群英

[摘要]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相应的机会培养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而教师能够圆满地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师生双方彼此配合,使课堂成为师生双方轻松愉快交流的场合?教师授课有机会感受事业的成功与职业的满足,孩子刻苦学习有机会体会真正的学习快乐,怎样追求这样一种课堂?这要求我们必须去寻找目前课堂不令人满意的根源,并且找到有效策略解决一些课堂中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问题分析根源探究策略实施

一、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不断听到身边教师概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是啊,世界发展如此飞速,凡是教师,无论是经验老到的,还是欠缺经验的,都会在课堂上遇到些令人垂头丧气的问题。以前有的老师还能用老式的教法,课堂还能将就有板有眼,如今课改深入人心了,有的老师没有吃透课改理念,没能恰当安排好课上学生的活动,稍微控制不好,学生就“主动”过余了。孩子乱成一片糟,教师眼巴巴瞧着一群不服从管教的“顽劣之徒”,摇头又叹息。由于教师控制不力,他们会生事做乱,有些孩子在课堂上讲话、下位,形式多样,层出不穷……随意开腔,懒散或无所事事,骚扰其他同学,迟到、课上发出声音,擅离座位,说粗话,侮辱其他同学,破坏公物,玩牌……这些问题当然不同时出现在一个课堂上。但只要是教师,绝对会认同有这些不良行为在课堂上,简直就是司空见惯!看来让课堂变得更为民主,更为灵活,更加契合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趋向,提高课堂控制的有效性已成必然!

二、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师生双方以及学校环境都有原因。过去许多教师局限于分析学生的表现,而没有审慎地推究师生双方的举止。实际上,我们绝不可以笼统地把课堂中出现的令人无法接受的行为通通视作孩子们一手造成的问题,绝不能错误地认定孩子的行为与周围的学习环境因素毫无关联。

首先,孩子们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时教师采取怎样的态度、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精神风貌等都严重影响了孩子们作出的反应。有些老师能敏税地了解到不同学生的要求,关切而积极地管理学生,而另一些老师则多采用惩罚

的手段,不以学生为中心,劈头盖脸的让学生“享受”一顿,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现在有的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专门舒导问题儿童,许多教师攻读了心理学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关爱每一位孩子。如果我们在发现学生屡发问题时只看表象,那么教师只会恼怒自己,甚至被学生笑话。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如果能抓住并把握孩子们的兴趣,对孩子们的渴望能做出反应,在教学方面有所改动,把课堂互动起来,这样的结果就会大大减少课堂行为问题的发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课堂的有效还取决于教师的外在形象。比如,教师的装束、发型、习惯性动作、语音以讲课时是否凝视着学生,这一切都很重要。如果一位老师表现得热情洋溢,态度积极,孩子们就会在自然中受感染,而不致于出现前面的那些不良课堂行为。

我们再来看看孩子方面的原因吧。正如有人说到的那样:需要时刻获得他人的关注是人类的天性。有些孩子在学习中产生的一些行为过失,无非不过是想引起教师的注意。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小女孩无声无息地游戏时,家长可能会忽视她的存在;而当她感到厌倦、沮丧或是与小朋友生气的时候,家长一定会来照料她,或是和她一起游戏,所以学生通过随意大声讲话,课上冒杂音等形式来寻求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故意在课堂上表现不好,吸引同学和老师的注意,这样的孩子越发被老师视作捣蛋鬼,师生关系不能令人满意,这样在学习中他们就更落后,最终导致他们感觉学校生活了无趣味!其次孩子的性格也直接影响他们自身的行为,某些外向的孩子往往强调个人努力,如果在宁静与安祥的环境里就会感到苦闷,他们的情绪就会爆发,甚至做出些捣蛋和挑衅的举动来,因为他们渴望在学习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变化。而对于极端内向型的孩子,会因一个活跃异常、交际频繁的课堂赋予他过分的刺激,使他应对泛力,因此也会突然间大发脾气,或者在叫这些孩子参与课堂活动和其他同学亲密合作的时候,他们就会冥顽不灵、不肯配合!

另外,孩子的一些行为过失还与社会的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孩子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认知方式、情感依赖性,孩子心理失衡等关系紧密,这就需要教师多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多渠道探索问题的根源!。

三、引导并纠正过失行为的策略:全面观察了解,对症下药。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并纠正学生已出现的不良行

为,教师得通盘分析问题的实质,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譬如,当我们了解孩子的过失实质是用来吸引老师注意力时,老师对孩子的过失不能过分关注,以免错误行为得到强化,我们得认清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如果对不良行为做到尽可能不闻不问,而对良好行为加以奖励,并试着去处理因为这样而诱发出的形形色色的疑问,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还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行为的后果以及学生的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应当采用什么策略来抑制这种不良行为,做到鼓励得体的可贵行为,做到心明眼亮。实际教学中教师写观察记录是个好办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尽量详尽入微,便于课后思考。下面是八年级一班陈×同学的缺点记录:

这样的记录有利于课后分析学生,每节课有所不同,表格列好之后,教师就可以着手研究,看一看出现的究意是哪种类型的问题。比如上表中孩子之所以大呼小叫地进入教室,可能是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教师的注意,打乱老师,那么这个孩子的成功给教师增添了烦恼,同时还吸引了班上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回想我们的教学不难发现,类似的不合规范的行为层出不穷,许多教师做出的行为反应就是要惩罚孩子,其实这样多半没有起到作用,事实上更弄紧张了师生间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个别的不良行为却让教师错过了班上更多的应当予以鼓励的良好行为。除了讲课就是批评处理这些问题,这大概也是许多同学感觉教师“婆婆妈妈”,无法与教师沟通心灵的原因吧!那么教师该怎么办,观察到的行为问题不可能不解决,这就得看处理的策略了,聪明人都知道,当说服不起作用时,干脆闭嘴不说。比如说孩子大呼小叫地进教室,教师的惩罚批评显然已经成无效,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对他们叫嚣着进门置之不理,偶尔总会遇到他小声一点的时候,这

时老师若抬眼看一看他,对他微笑一下,并且称赞几声,这时的孩子可能会吃惊不适应,可是老师的真诚赞美会令孩子内心欢欣,慢慢地他会发现欢迎的关注比否定的关注更心情愉快,所以安静地进教室的次数会慢慢地多起来,直到最后当大家不留心时,孩子已经进来了。万事开头难,当教师成功地处理了几条比较轻微的过失之后,就会做好精神准备,尝试着积极地去处理其他方面的问题,随着这些行为问题一个又一个地化于无形,其它不符规范的行为自动就会不见了。

现在说说奖励和惩罚,这是学生正规学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奖励是成功的教师控制课堂秩序的法宝,他们会不断地将孩子的注意力牵引到行为规范和自身学习所取得的成就上去,教学中要多用赞美和鼓励,这些赞美和鼓励不仅能保障孩子们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学习工作,对学习保持有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对个人能力的自信和信念,教师要尽可能在孩子作出良好表现之后即予以表扬和鼓励。事实证明对孩子获得的成功反应越迅速,赞美和鼓励就更见成效。对学习行为良好要像对优秀的学习成绩一样给予赞美。当然表扬和赞美要有一定的标准,要实事求是,还要持之以恒。否则,收不到良好效果。如果对孩子的行为不予以赞美、不予关注、不予表扬、不予赞美,孩子又没有获得好成绩,赢得积分和特权,所有这些事实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沉重的打击了,如果教师再罚站、严厉批评、请家长……惩罚在教学中真的用用吗?实际上最多有些惩罚能让孩子暂时回避错误行为,尔后却会滋生更多的不良行为,除此以外,惩罚就如在强化孩子的错误,多害无益。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方法可以很好的引导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教师不妨遵循以下方面去做:为孩子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为标准和学习任务;自身的态度要充满自信、声音清晰、举止自如;教师以自己的行为方式告诉孩子们自己接受了他们、支持他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取得成功;教师预测课堂里可能出现怎样的纪律问题,并决定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些问题;给孩子们布置一些具有实用价值,并因此比较有趣的学习任务,给孩子们创造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尽量营造令人欢欣鼓舞、多姿多彩、激动人心的课堂环境等等。

我们希望自己是哪种教师呢?希望和自己的学生建立起怎样的师生关系呢?显然,我们希望学生尊重自己、喜欢自己,那么我们如何去获得?要想良好地控制和管理学生,让教学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越来越少,让自己成为和蔼可亲的

人物却不是严格的执法者,这一切的一切完全取决于教师自己!教师唯有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地思考采用怎样的方法处理全班学生事务,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灵药”,才能成功地处理孩子们的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管理好他们的学习,这样,教学才会逐渐走向成功。

主要参考书目:

(美)戴维著钟启泉赵中建从书主编《课堂管理技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安福教授《课堂管理》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试行)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法》、《中小学教师执业行为规范准则》和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望全体教师严格遵照执行。第一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习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应把课堂作为神圣的育人殿堂,做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用科学精神、精湛专业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条教师应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坚持每堂课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和讲义,做好各种教学设备、教具、模型等有关教学准备工作。 第三条教师在课堂内应保持衣冠整洁、仪表端正、言行文明、站立讲授。教师进课堂禁止带通讯工具,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上课期间不得随意外出,不得迟到,不得提前下课,不得自行更改上课时间等。第四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流程、基本模式进行教学,体现学科特点,做到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缜密、重点与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条教师在课堂讲课时,要坚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绝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更不得以各种形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原则,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做到课堂“教”与“学”双向互动。 第六条自觉执行课程计划,任何人不能私自调课、停课、占课、拖堂,不能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影响下一节课教师上课。要确保上课时间,教师在上课铃响前,必须提前进入教室,做好教学准备,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组织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第七条教师必须注重课堂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对学生在课堂上睡觉、饮水吃零食、讲小话、打闹等不当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教育,同时要做好学生上课考勤工作,对上课迟到、早退或旷课学生要及时批评。 第八条积极发挥功能室作用,专业课教学如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体育和理、化、生、科学实验课尽量在专用教室(场地)授课。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爱护设施,维护场地卫生。要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启动和关闭设备,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第九条各学科教师都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无论课堂随机练习或是练习课、测试课、书法课、晨读课等都要重视对学生的坐姿、书写等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同时,要确保学生书法课的练习,不得擅自更改书法课内容和晨读内容。 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对授课内容要熟练掌握,力求做到能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这里提供若干个设疑点,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谬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归纳为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

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意识 单位:延津县司寨乡新乡屯小学 姓名:郭淑艳

内容摘要: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会学生质疑意识,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只有大胆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才能将新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关键词: 问题意识质疑解疑氛围鼓励培养。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延津县司寨乡新乡屯小学郭淑艳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越来越体现了其内在的优势。大多数教师都经常为如何提高后进生和学困生的成绩所困惑。后进生只所以成绩难以提高,我觉得除了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不扎实外,还因为他们绝大部分都缺乏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要想改变他们的面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进行新主动学习的质疑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呢?一、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质疑意识 学生读书,一定会产生许多问题,有问题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但是,有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质疑,总害怕问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对质疑有后顾之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如: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活动)产生自我否定的意识,存在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自己有问题,但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意图而受到教师的指责;或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并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等。 由于这些心理障碍,使得课堂无法形成浓厚的质疑氛围,尽管教师千方百计地表扬、鼓励,但却不能真正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难以形成真正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建构反思 这次听专家幸兴所做报告受益匪浅,帮我们解决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了规划思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自主与合作是我们实现高效的两个途径。笔者认为: 教学中的高效不仅来自于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研究,也来自于对课堂流程、课堂环节操作方法与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 知识学习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独立学习(预习)→组内合作学习(讨论)→班内合作学习(展示)→巩固消化、反馈、检测 具体细化:(可能的指导、点拨、讲解)→预习(尝试)→预习检测(学困调查、学困呈现或错误呈现)→讨论(帮扶、组内问题解决)→展示准备→展示、质疑、补充、点拨与拓展→学困消化与反馈检测。 自主学习需要引领,利用导学案是较务实的方法,导学稿案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而不是教师教学的教案。《导学案》是多位专业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果,也称为一次备课的成果,考虑了学生基础不同层次的学校,提供给各个基础层次学生使用。但是每一个层次的学校或者班级,要适当的选择使用《导学案》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课堂环节操作方法注重六个核心要素1)突出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2)强调学生的先学:先学后教、先学后交流。3)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合作交流的最重要载体是小组建设。4)以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课堂流程的基本组合要素,以课常流程引领导学稿的编写。 5)运用形成性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6)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能否成功,与新学生能否养成好习惯有关,首先规范学生习惯,学生学习规范、行为等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通过制定班规进行养成教育:告知——做到——习惯。 课堂操作手段选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合作的前提是合作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设置,一些有益合作的尝试:小组建设、小组管理,尤其是利用小组管理进行学习管理:如利用小组的学困收集、学习清单管理、利用小组的小组讨论与小组帮扶。 高效课堂的流程: 1.独学:规定学习时间,3-5分钟,全班必须安静,不能讨论,有利于独立思考,老师指令,全班统一行动。 2.对学:(1)组内结对,对子握手三下,意思同意结对,互相帮助。(2)规定对学的时间:3-5分钟(3)规定对学方法:每组第一排同学起立,把自己写的内容告诉第二排,讲完了坐下;第二排同学起立,说出听到的内容,并做简单评价,然后讲出自己的答案或见解;站起来讲话,说完话坐下;(4)全班统一行动,便于教师控场 3.小组交流:可分为3种:以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为目的的小组讨论;以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交流为内容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后的成果收集审议的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个别学生讲析式、组长提问式等。 4.有效展示展示学习的组织培训是关键。培训组长和学科长,再由他们分头培训组员。组内要分工明确,中等生展讲,潜能生读题,优秀生补充,其他同学和老师倾听补充、质疑,力争让每个人都置身于学习之中。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分别进行展示形式、内容、礼仪的培训,组织小组长观摩学习,开展多种展示形式培训如组内展示、组间展示、班级内展示等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认识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认识 华东师大夏志芳 一、教学行为的界定 行为是在社会、个人及具体场景共同作用下人的心理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系统。狭义的行为是指人的外显行为,即可观察或可测量的个体活动。教学行为也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教师的个人素质与观念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观是决定其教学行为的关键,而教学观又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与发展的,因而不同的教学理论影响下的教师往往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对于教学行为理论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形成不同的界定: .《教育大辞典》将教学行为定义为: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所采取的行为,它不仅包括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还包括教师、学生与整个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i[]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时的表现,是在特定的外在教学情境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素养选择教学模式及自己的角色,然后进行教学,这就产生了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教“的行为,即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可观察的外显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指向教学内容的各种行为,二是为了使上述行为得以顺利实施而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组织管理的行为。ii[].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切活动或表现。教学行为是外显的,是可以观察与记录的。iii[]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经验与教学内部关系,对实施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合、运用与控制的工作行为。它包括对各种教学要素的专业化理解与教学运行中的设计、程序、手段、方式和方法。iv[] 对教学行为的不同定义从一定的层面反映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质。尽管各种定义表述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几个方面:①教学行为从广义上包括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狭义上看仅限于教师教的教学行为。②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即具有目的性。③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重要影响。④教学行为是受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是在一定情境中可观察的,它与教师所处的实践情境密切相关,是随时变化的。 本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概念界定为,主要在课堂时空范围内,教师基于一定的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与过程中,采取的有教学目的指向的一系列外化表现。 二、教学行为的特征 教学行为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外显性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二、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四、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

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教师行为

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教师行为 吴长刚聂立川 课堂教学是活动中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贯彻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合作者、而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课程教学的实践同时建立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的4个联系。在这些复杂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行为决定了课堂里会发生什么?是怎样发生的?活动结果如何?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教学内容,更要及时有效地监控“学生-教学内容”这个动态过程。教师的“有效监控”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临场发挥,取决于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所以我们常说,教师是教学的向导。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师称之为有效教师呢?它的标准有哪些?具体要求又是什么?笔者首先对有效教师的定义作一界定。 一、有效教师的界定 有效教师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内涵有一个逐渐完善和丰富的发展过程,从有效教学观念提出以后,对“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的回答,人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最初的回答十分简单,认为好教师就是一个好人,是合乎社会理想的人中楷模,是一个好公民、好父母和好雇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人们期待教师为人诚实、工作勤奋,对人慷慨友好、体贴周到,在课堂上他们要条理清晰、训练有素、富有洞察力并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当然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但我们看到,这种理想化的教师定义不够清晰,缺乏比较客观的行为标准。后来认识逐渐深入,大致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雏形阶段(19世纪9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主要研究限于教师的心理特征,如人格、态度、经验、能力、倾向、成就等。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获取良好的教师人格特征表,因为这些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诉诸于知觉,所以并不适合作为定义好教师的标准,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第二,过渡阶段(20世纪60~80年代),较多地探讨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不足之处在于三方面:其一,以行为为依据,却忽略了内在变项,如认知能力对有效教学的影响;其二,考虑教学的优劣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标准,却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产生的影响;其三,试图客观测量教师行为,却忽视了被教学生的表现。 第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从教师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质疑”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质疑” 发表时间:2014-12-15T17:08:04.8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作者:黄长福 [导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黄长福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马山小学519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很多教师在课堂中,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导致很多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失去“质疑”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引导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质疑,在逐渐的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知识就会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质疑释疑疑难控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教师一时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明确目的,处理质疑、释疑的关系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教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 四、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要注意如下控制: 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始终不忽视学生的“质疑”,学生对数学知识就会有更深的认识,自然而然对数学也会产生兴趣!

教学反思行为的自我认识

教学反思行为的自我认识 在推动新课改的活动中,教师的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 教学水平的阶梯,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升华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这种反思也是强化教研意识的催化剂,它会使教师变得成熟起来,从 而改变凭经验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逐步地把自己锻炼成新时代的新型教师。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进行深入的思索,那么既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教书匠。当学校刚要求每位教师每2周写出一篇教学反思,学期末拿出自己最好的教学反思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交流时,我总觉得麻烦,总是流于形式,后来慢慢的认识到了它的作用。写反思,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确实感受到了写好反思的作用。 一、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曾经有人向一位特级教师问道:“在教学这个岗位上许多人都平平凡凡地度过了一生,而你却成绩卓著,您有什么密诀吗?”老师回答道:“我没有什么密诀,只不过每节课后我都会对这堂课运一下神”。我想这种“运神”应该就是通常所讲的反思了,正是因为他坚持反思,每天都有收获,日积月累,引起质变,从而成长为人人仰慕的特级教师了。这个事例较好地诠释了一个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有一个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经常听到有老师讲:我也想 写一点东西,但就是没发现有什么好的素材。其实并不是缺少了好素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从未有时经常总是 1.开始讲授新课的方法不对………………………………………( )( )( )( ) 2.口头语言表达流畅、清楚、准确………………………………( )( )( )( ) 3.将新授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 )( )( ) 4.教学生死记硬背而非理解、掌握………………………………( )( )( )( ) 5.明确规定讨论的主题和提出讨论的目的………………………( )( )( )( ) 6.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思考正确回答的……………( )( )( )( ) 7.准备上课或开始上新课的开场白占用了过多时间……………( )( )( )( ) 8.教师和学生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 )( )( )( ) 9.向学生提出既使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学要求……………………………………………………………………( )( )( )( ) 10.不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的水平、能力、需要及兴趣 ……………………………………………………………………( )( )( )( ) 11.创设没有恐吓、威胁的课堂教学环境…………………………( )( )( )( ) 12.与学生共同制订课堂规则………………………………………( )( )( )( ) 13.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 )( )( ) 14.自然、恰当地运用注视、凝视、监视等眼神辅助教学………( )( )( )( ) 15.布置太难或太容易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 )( )( ) 16.简述教学目的、任务及重要性…………………………………( )( )( )( ) 17.模糊、含混地讲授教学内容……………………………………( )( )( )( ) 18.将新知识置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内………………………………( )( )( )( ) 19.重视教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而非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 )( )( )( ) 20.适时引导学生的讨论,保证讨论围绕主题和有明确的方向…( )( )( )(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质疑问难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是坚持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新的解题思路或办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来重视。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在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一副尊容,会把学生的“疑问”吓到九霄云外,学生有问不敢问,长期以往,根本就无遇事提问的习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学生,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提问,这样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 第二,创造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学生质疑,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一般来说,课前的引发型质疑,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求知欲望;疏导型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课中的探究型质疑,便于学生对课文重点进行深究探索,进一步挖掘文章的中心;而课后质疑,可以是总结型的,也可以是辨别鉴赏型的;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也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心,领悟写作方法。质疑训练,还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每日一问”,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坚持每天提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写在自己的“每日一问”笔记本上,教师要及时检查讲评。二是及时解疑,分类作答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步。教会学生提问,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应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等资料自己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可让大家讨论回答;难度大的问题,教师讲解说明。在指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允许前后左右互相交流,大声争辩;允许师生互相提问,大家各抒己见。鼓励互相倾听,提倡求异思维。三是开展质疑比赛,给同一篇文章,让学生读后质疑。 第三,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会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传统的教学观往往是教师依照“常态曲线”建立起对教学的期待,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评价矫正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定型化的教学模式被布卢姆称之为目前教育制度中最浪费和最有危害的一种。而学生学会提问无疑是摆脱这种传统教育的一种良药,也是开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把“金钥匙”。 第四,要提供时间,让学生想问。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正在努力想,没等说出来,而教师已经说出来了。可见,主要是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提问时间,使学生失去了质疑问难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为每节课设置学生质疑的时间,并且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认真落实,尤其在解决了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进一步的质疑。 第五,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多问。为了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运用鼓励性评价,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适时而又恰当的激励,以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如:某某同学的问题提得有价值!某某同学真会思考!某某同学这堂课提了许多问题,真会学习!……除了语言的鼓励外,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都会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兴奋剂,使学

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烟台理工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为规范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特制定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希望全体教师严格遵守执行。 一、课前规范 1. 课前准备 (1)教师上课前,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写好教案、实训任务书 或工作页(要有不少于2课时的提前量),做好各种教学设备、教具、实验实训材料的准备和情绪调控工作。做好教学活动场地、设备安全检查工作。禁止教师备课不充分上课现象的发生。 (2)注意教师形象,重视课堂仪表,上课要精神饱满,衣着要干净整洁、朴素大方,不允许穿奇装异服和拖鞋进教室,男教师不允许穿背心进课堂,女教师不宜画浓妆。 2. 课前组织 (1)文化理论课教师应在上课前2-5分钟进入教室,督促、检查学生课前学具准备情况,及时督交手机,及早纠正各种问题。 (2)实训课(上机课、体育课等)上课,任课教师必须在预备铃指导学生在教学楼前列队,上课铃响前整齐、安静的进入场地。 (3)上课铃响后,师生间互行问候礼,行礼过程中,气氛应庄重,感情要亲切。 二、课中规范 1. 教学内容 (1)教师应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规定,上足、开齐学校设置

的学科和内容,全面地把握好课程深度、广度、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恰当安排教学内容。 (2)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教学任务,无特殊情况,不得挪为他用。不得随意在课堂教学时数内,安排学生长时间预习、复习或自习。对于教学大纲要求的习题课或讨论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演练和讨论。 (3)不得散布违背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民族分裂、封建迷信以及淫秽等其他思想内容不健康的言论或进行传销、推销等营利活动。 2.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做到图、文、声、像、实物并茂,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尽量米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驱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严禁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 (2)课堂讲授应当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交代清楚,教学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逻辑性强,条理分明,重点、难点突出;既要注重基础,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动态。 3. 课堂管理 (1)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时刻关注学生 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注意听讲、说话、睡觉、搞小动作、使用通讯工具等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现象要坚决制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分析 新惠中学朱洪宇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入手,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素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因此我们深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要素,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 课堂教学过程包含哪些要素呢?众说不一。所谓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以课程为中介的,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为此,有些教育学者认为,学生、教师和课程资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也是所谓经典三要素说。此外,还有四要素说、六要素说和七要素说等。根据邵瑞珍教授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陈述目标、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评价,从中我们可提炼出七个教学要素。 一、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就不存在教学活动,所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学生这个因素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结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学生要素制约着其他教学要素功能的发挥。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管理等都要从学生这个教学客体要素、学习的主体出发,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个中心。 二、教师。教师这个要素主要指的是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北师大副校长、心理学董奇

教授在关于教师素质课题研究中,强调教师的职业理想(根本动力)、知识水平(前提条件)、教育信念(心理背景)、教学监控能力(核心要素)对教师教学的作用。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衡量:1、教学行为的明确性。任务取向的明确性;2、教学行为的多样性。教师选择的教学策略、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的多样;3、教学行为的灵活性。主要考察教师的教育机制和教学的监控能力;4、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讲授、对话、演示、指导、管理行为是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均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三、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课前准备阶段的关键教学要素。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和措施的设计以及教学时间和教学评估的设计。其中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不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调节和控制的作用,而且最终决定教学的起点,支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是学生这个教学客体要素、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个中心。 四、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节是由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决定的。教学策略有三种:直接教学策略、任务型教学策略和共同解决策略。直接教学策略是一种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主要由教师向学生讲授系统知识,这是目前大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它的一般教学环节是:导入→呈现教材(讲新课)

有效课堂教学的十种科学行为

有效课堂教学的十种科学行为 一节好课有许多要素,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演绎。对于教师而言,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是上出一节好课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与读者共同分享10条上出好课的关键策略。 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 在教案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 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案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 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 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几种现象的反思

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几种现象的反思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能够大胆创新,扬教学个性,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同时也发现少数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对新课改的全面了解,对新课程的深入理解,不是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功夫花在钻研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格上,而是赶时髦,在教学形式的参次上运作,在课堂上追求表面的热闹,使语文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把语文课上成演唱课的,有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的,有把语文课上成绘画课的等等。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现象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有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许多教学观摩课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产生了一些新的疑惑,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你学会了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等流行语,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

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些语言的背后有许多让我们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师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的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读书方法。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是多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