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课文注释:重庆谈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课文注释:重庆谈判

课文注释:重庆谈判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为了在争取和平的斗争中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派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0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受到各界人民的热烈欢迎。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会见了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和各界民主人士以及宋庆龄、冯玉祥等人。向他们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东等也会见了国民党右派政界要人陈立夫、戴季陶等,表明了我们党的态度。

中共代表同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进行了43天的谈判,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这次谈判在政治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极大的主动。11日,毛泽东回到延安,周恩来、王若飞仍留在重庆继续谈判。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的建立: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制度: 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朝统一的背景: ①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②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改变了大国的均势。③人民经受长期的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④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统一的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具备了统一的力量 3、统一的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①内容: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右在皇帝)由皇帝控制。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一.内战的爆发 1. 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2.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3. 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 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 决战:1948年秋,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全境解放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1941年1月发起总攻 平津战役:1941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结果: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1949年4月,《国内和平协定》,和谈破裂 2.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23日,占领南京。 3. 意义: 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前言: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国民党特务使用暴力破坏了这次集会。较场口事件后,国民党不顾政协协议和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内战。 总结: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内战 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后,1947年6月开始战略反攻 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 进行重庆谈判,进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 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古 书中称“封”或“封建”) 1、目的:为了有效巩固西周统治(“封邦建国, 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2、地区:王畿以外的地区,包括土地和人民。 3、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周天子镇 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不是赋税) 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5、诸侯权力:获得土地和人民,封疆内再分封, 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如设置 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 6、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 7、影响: (1)积极: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于严密。 (2)消极: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8、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相对的大宗小宗。 ③家国一体、家国同构。 3、作用: 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权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与分封制关系: ①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②分封制通过宗法制得以维系,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③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四、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西周制订。不同等级贵族有不同的礼仪“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家国 同构、家国一体)。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制度 (一)皇帝制度的特征: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最突出)(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1、内容 (1)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2)太尉:负责管理全国的军事。 (3)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2、特点:以皇权为中心 二、地方官制:郡县制 1、特点: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守和县令、县 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2、作用: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3、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评价 1、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 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巩固了国家统一。 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推恩令 (1)内容: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2)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地方设节度使 (1)实质: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2)影响:唐中期以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 ①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必修一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 ◆课程目标: 1、简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对比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学习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列举各个时期重要的政治变革,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3、总结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史上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并依据各国的国情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和解释; 4、关注现今中外的政治制度,思考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发展大势,探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原因。 ◆内容与标准: 【课时1】开学教育: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本学科的

学习方法。 第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2】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要点:描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要点:说出“始皇帝”的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查找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课时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要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要点:概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时6】本单元知识回顾与习题讲评。 第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课时7】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学习要点:利用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8】罗马法的起与发展。学习要点:记住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指出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1第四单元 第10课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 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1840~1860年西方列强发动的两次 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 2.初步掌握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 影响。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西方发展: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中国衰落: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鸦片走私: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英国政府决定借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深化理解鸦片战争前中英社会比较 英国中国 政治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阶级矛盾激化,危 机四伏

经济完成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思想思想文化活跃,近代科技领先世界文化专制,闭目塞听,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外交推行殖民扩张政策闭关锁国,封建保守 军事船坚炮利,战斗力强装备陈旧,军备废弛,战斗力弱 综合国力世界工业强国落后的农业国 概念辨析出超、入超、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出超即贸易顺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入超即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总额大于出口贸易总额。 判断正误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 解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其资本主义发展而要打开中国市场,中国禁烟只是其直接原因即导火线。 二、鸦片战争 1.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2.结果: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3.影响: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概念辨析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内涵。 2.片面最惠国待遇 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予对方对等利益。最惠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 17.1 内战的爆发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内战背景的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 【学习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学习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1)背景:①国民党: ②共产党: (2)成就: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 ①内容: ②不足: 2、政协会议: (1)召开: (2)内容: (3)结果: 3、内战爆发: (1)爆发:

(2)战略防御:①战术: ②战果: 二. 小组合作探究: 1.抗战胜利后的各方态度 材料一:(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1)问题:美国在二战后对中国抱有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 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 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2)问题:蒋介石所发出的和谈邀请到底隐含着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 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 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一封读者来信(3)问题:饱经战火摧残的中国老百姓的希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 ……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 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4)问题:注意时间,请问在抗战胜利以前,中共就已提出什么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世卿世禄制) 西 周 分 封 制 背景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控制地区辽阔 目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拱卫王室 2、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 的需求,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性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实施 者 武王开始,周公旦大规模分封。分封的大多数是同姓子弟 内容 1、分封诸侯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2、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3、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士以下不再分 封。卿大夫和士也要承担义务(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带有家族统治色彩 积极 性 前期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发展了交通,促进了边疆开发,使 周成为强国 局限 性 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埋下割据混战根源 破坏 瓦解 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弱,血缘关系疏远,分封制开始受到破坏。春秋时 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分封制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 西 周 宗 法 制 目的 根本:巩固分封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 直接:解决贵族间权力、土地和财产的争夺的矛盾 内容 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周王嫡长 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权,为大宗,次子、庶子为小宗;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诸侯和大夫以此类推。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小宗须服从大宗 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特点按照父系血统关系的亲疏来维系(也是实质) 瓦解随着分封制的破坏、瓦解而破坏、瓦解。战国时宗法制完全瓦解 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深远 影响 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 有较大的影响 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 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秦朝中央背景公元前221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原因、影响)措施 中 央 确立皇帝 制度 由来“三皇五帝” 目的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 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家天下)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屈辱的终结,是伟大中华复兴的开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

第四单元第十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有(B) ①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②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③军备废弛,军纪败坏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由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故答案为B 项。 2.(2018·海口高一期末)历史课上,老师给学生出示了下列材料,其反映了(B) B.这是清王朝长期以来闭目塞听的表现 C.中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D.英军的真正目的是武力威慑清政府 [解析]A、C两项说法错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D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故选B项。 3.(2018·海南学业水平测试)史学家陈旭麓说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这场战争是指(A) A.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 C.虎门销烟D.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阶段特征的再现能力。计算时间为1514+325=1839,能够得出此时中国被侵略的战争是A项。B、C、D三项不符合以上特征。 4.历史题材的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立场和思维角度。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C)

①漫画的作者可能是中国人②《南京条约》是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③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中的胜败④作者意在表达对外国侵略的不满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结合漫画中英国入手里拿着枪以及清朝官员大汗淋漓等内容可知,该漫画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质,即清政府是在鸦片战争战败的前提下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据此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5.(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C) 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了法律,应受中国法律的制裁,题干所述事实明显与此相违背,这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践踏。 6.(2018·南京高一检测)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在浙江开放的通商口岸是(D) A.杭州B.温州 C.镇海D.宁波 [解析]《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其中位于浙江的是宁波,故选D项。 7.(2018·潮州高一统考)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C) A.鸦片贸易合法化B.开放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D.获得最惠国待遇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而只有大大降低关税,才能满足其对华商品输出的需求,故选C项。 8.(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测试)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级中学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Ⅰ)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课)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 2.分封制:①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人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③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 ④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3.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结合,使其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②等级森严。③以血缘为纽带,确定权利分配方式。 (2)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史实;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课) 1.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 2.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特征:皇权至上。 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4.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列举唐三省六部制及宋朝分割相权等措施,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3课) 1.唐朝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朝设立中书门下省,后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皇权不断加强。 2.汉朝郡国并行制: 3.元朝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的史实,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课)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 2.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 3.君主专制在明清发展到顶峰。我国多名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 解放战争 作业

第四单元第17课 一、选择题 1.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了当时国人期盼() A.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解题关键是知道“毛泽东先生来了”是指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去重庆和国民党就和平建国的问题进行谈判,故选B项。 2.(2019·安徽滁州期末)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答案】C 【解析】根据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故C项正确;“和平方案”指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双十协定”,故A项错误;图片未体现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故B项错误;漫画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时局,排除D项。 3.(2019·江苏江都中学入学测试)下列诗句中,描述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战况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C 【解析】“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描述的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故排除A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述的是红军长征时越过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故排除B项;“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描述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C项正确;“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的场景,故排除D项。 4.(2019·山西永济中学月考)解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战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民解放军在该战役中攻占了锦州,使东北和华北从“中间折断了”,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指的战役是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中,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故选A项。 5.194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某一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敌军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阶段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之敌,第三阶段在淮阴、淮安方向作战。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第二阶段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之敌,第三阶段在淮阴、淮安方向作战”可知,这次战役是在淮海地区进行的,故选C项。 6.1949年《人民日报》相继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等报道。据此可知此时() A.中国共产党已转入战略反攻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0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硝烟 1.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相继开展工业革命,有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的需要。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土地高度集中,闭关锁国 3.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西鸦片 4.白银外流,摧残身心 5.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硝烟,英借端发动侵华战争 二.鸦片战争 1. 1840年6月—1841年初,侵入广东海面,沿海北犯,后南下广东 2.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清对英宣战 3. 1841年初—1842年8月扩大侵华 4. 1842年8 月,抵达南京下关江面,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 影响: 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灾难 从此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1. 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英法美提出修约以扩大侵略权益,被清政府拒绝 2. 第一阶段(1856 - 1858) 1856年英法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1858年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②赔偿巨额白银 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3. 第二阶段(1858 - 1860) 不满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 攻陷北京、天津,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 1860年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增至800万两白银 ⑤美俄乘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俄趁机抢占大量北方大量领土 4. 影响: 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侵害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前言: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拓展海外市场,获得生产原料,因此不断向海外扩张,1840年之前,已侵占了孟加拉,新加披,缅甸,阿富汗等地,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中国已成为它的下一个目标。 总结: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比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 社会性质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国家主权独立国家,享有完整主权领土、关税、司法、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对外关系闭关锁国被迫对外开放 革命任务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高一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 知识点归纳

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

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