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综合练习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综合练习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综合练习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综合练习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122630

反应中的质量/g9223b

反应后的质量/g0a3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丙一定为催化剂C.a等于10

D.b等于12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

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17:24

4.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X的化学式为CO

C.偏二甲肼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14:1

5.现有一包碳酸钙和生石灰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21.2g将其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33.3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

A.52.8%B.47.2%C.36%D.64%

6.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分子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分子的个数比为4:3

C.物质C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

7.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Y、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2Y→3Z B.n 的数值为 9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后容器内为混合物

8.取NaCl、NaOH、Na2CO3固体混合物28.6g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充分反应后,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将溶液蒸干,得无水固体33.4g,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为

A.8.4g B.10.0g C.11.7g D.13.6g

9.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5g B.6.7g C.15g D.20g

10.下列各组有机物两者间分别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相同的一组是()

A.CH4和C2H4B.CH4和CH3OH

C.CH4和C2H5OH D.C2H4和C2H5OH

11.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

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B.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

C .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D .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12.物质X 在9.6g 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 2RO 2+2SO 2,测得RO 2和

SO 2的质量分别为4.4g 和12.8g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X 的质量为

B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X 中含有R 元素、S 元素和O 元素

D .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13.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丁的化学式为H 2O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4:11

C .丙的化学式为CH 3O

D .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14.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 3PO 4可形成H 4P 2O 7或H 5P 3O 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 2SO 4)脱水后形成的是 A .H 2S 2O 7

B .H 2S 2O 8

C .H 2S 3O 10

D .H 2S 4O 13

15.深圳进行机动车限牌,汽车尾气污染得到控制。如图是汽车处理尾气反应的微观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发生了变化

B .反应的生成物质量之比是7:11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2 CO+NO

N

+CO 催化剂

D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增加了生成物的质量

16.甲和乙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甲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

B .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和丁

C .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18

D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17.在加热条件下,将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气体通过12g 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将生成

的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溶液增重4.4g,则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4:1 B.12:1 C.8:1 D.4:1

18.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7.4 4.2 5.0 3.8

反应后的质量(g) 6.2x 5.2 3.8

A.物质a是生成物B.x=5.2

C.d一定是催化剂D.反应后原子数目减少了

19.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

B.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1个电子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9:7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W G H P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

A.物质H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G、P的质量比为5:4

D.待测值为13

21.从如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4

D.反应后生成的丙属于氧化物

22.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和氧化铁混合粉末与足量的CO充分反应后,测得质量减少了4.0g。另取等质量的该粉末用适量的稀硫酸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了20.5g的沉淀。则粉末中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A.20% B.40% C.50% D.80%

23.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剩余固体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

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氯酸钾的质量

24.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B.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D.氢氧化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25.复方冬青油软膏有强力镇痛作用。其有效成分的分子模型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8H8O3

C.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D.该物质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8∶3

26.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X O2CO2H2O

反应前的质量/g4612810

反应后的质量/g0待测89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 2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12:19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 的值是 7

D.丁可能是化合物

28.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4*******

反应后的质量/g12x100

A.x等于6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2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后待测Q质量为12g

B.反应后生成15gZ

C.该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D.该反应中Y与Q质量之比为1:1

30.物质R在0.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R+3O2点燃

XO2+2SO2,测得

X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0.44g和1.28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0.86g

B.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R中含有X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X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C

【解析】

【分析】

甲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在反应前后质量没变,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丁反应前后质量增加,则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0+a+3+28=12+26+3+0=9+22+3+b,则a=10b=7

,。

【详解】

A、由表格数据可知:甲乙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该化学反应为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丙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故B不正确;

C、0+a+3+28=12+26+3+0,则a等于10,故C正确;

D、12+26+3+0=9+22+3+b则b等于7,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B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则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正确;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正确;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

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反应物中氧气属于单质硫化氢属于化合物;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C、由图示或方程式都可以看出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2×(2+32):6×16=17:24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4.C

【解析】

【详解】

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正确;

B、由C2H8N2+2N2O4═2X↑+3N2↑+4H2O↑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CO2,故不正确;

C、偏二甲肼中,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4,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8,氮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8,因此氮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84:72=7:6,故不正确。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322210011121.2gx

11121.2gx

CaCO 100

2HCl CaCl H O CO +++=?↑

22CaO 2HCl CaCl 56111

21.2g (1x)

11121.2g (1x)

5H 6

O

=

?-??++-

由题意可得:11121.2gx 100?+11121.2g(1x)

56

?-=33.3g ;

x≈47.2%。 故选B 。 6.D 【解析】

将图对应成微粒相等如图:

化学方程式为:4NH 3+3O 2 2N 2+6H 2O

A 、通过观察题中的图,可以发现物质A 和C 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故A 正确;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的A 和B 的分子个数比为4:3,故B 正确;

C 、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物质C 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C 正确;

D 、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A 是氨气,B 是氧气,C 是氮气,D 是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生成C 和D 的质量比为:(2×14×2):【6×(1×2+16×1)】=14:27,故D 错误。 7.A 【解析】 【详解】

由图像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X 的质量减少了3g ,Y 质量减少了6g ,故XY 为反应物,Z 质量增加了ng 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3g+6g=9g ,

A 、不能根据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故A

错误;

B 、n 的值为9,故B 正确;

C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 和Y ,生成物为Z ,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故C 正确;

D 、反应后容器内为剩余9gZ 和1gX ,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 正确。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对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2322Na CO +2HCl=2NaCl +H O+CO 10611744x

y 4.4g

↑ 10611744=x y 4.4g

= 解得x=10.6g ,y=11.7g

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和为28.6g-10.6g=18g 对应的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和为33.4g-11.7g=21.7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 HCl NaCl H O 4058.558.5-40=18.5z 21.7g 18 3.7g g

+=+-=固体质量差量 4018.5z 3.7g

= 解得z=8g

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8g-8g=10.0g 。故选B 。 9.C 【解析】 【详解】 解法1:

设5g 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 ,则二氧化碳质量为5g-m ,根据题意得: m×

1628

×100%+(5g-m )×32

44×100%=5g×64%,m=2.8g ;

设2.8g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CO+CuO

?

Cu+CO 2

28 44 2.8g x

44=2.828

x g x=4.4g ,

10g 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后,二氧化碳气体质量=4.4g+(5g-2.8g )=6.6g ,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y , CO 2+Ca (OH )2═CaCO 3↓+H 2O 44 100 6.6g y

1006.644

y g = y=15g 。故选C 。

解法二:(巧妙计算)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关系式法直接计算;碳元素的质量为5g×(1-64%)=1.8g ,设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 则有C ~~~CaCO 3 12 100 1.8g x

1001.812

x g = x=15g ;

或者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直接计算。 碳元素的质量为5g×(1-64%)=1.8g ;由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

121401121163??+?+? ×100%=12%,则1.8g 碳元素对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812%g

=15g 。故选C 。 10.D 【解析】 【详解】

A 、根据CH 4和C 2H 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和

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2:

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不相同,故A 不正确; B 、根据CH 4和CH 3OH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和

2CH 3OH+3O 2=点燃

2CO 2+4H 2O ,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

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不相同,故B 不正确; C 、根据CH 4和C 2H 5OH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和

C 2H 5OH+3O 2=点燃

2CO 2+3H 2O ,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

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不相同,故C 不正确; D 、根据C 2H 4和C 2H 5OH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和

C 2H 5OH+3O 2=点燃

2CO 2+3H 2O ,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2:3、

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相同,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中各物质在反应中的粒子个数比,利用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可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8.4g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

3

22NaHCO +2HCl =2NaCl +H O +CO 73448.4g

7.3g

84g

4.4↑

10.6g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

23

22Na CO 2HCl 2NaCl H O CO +=++106734410.67.3 4.4g

g

g

通过上述比较可知,10.6g 碳酸钠和8.4g 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故选A 。 12.B 【解析】 【详解】

A 、参加反应的X 的质量为:4.4g+12.8g-9.6g=7.6g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设X 相对分子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x :96=7.6g :9.6g ,x=76,该选项说法正确;

C 、R 相对原子质量:76+96-128-32=12,R 元素和硫元素来自于X ,X 中氧元素质量: 4.4g×+12.8g×-9.6g=0,即X 中不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R 相对原子质量是12,是碳元素,二氧化硫是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 13.D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3H 2CH 3OH+H 2O ,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

应的类型等。 【详解】

A 、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 2O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 、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12+16×2)=3:22,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H 3OH ;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 、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14.B 【解析】

试题分析:A 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2个硫酸分子脱掉1个水分子得到H 2S 2O 7;B 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2个硫酸分子脱掉1个水分子得到H 2S 2O 7;所以是错误的;C 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3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3个硫酸分子脱掉2个水分子得到;D 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4个硫酸分子脱掉3个水分子得到;故答案选择B 考点:物质的反应 15.A 【解析】 【分析】

结合图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物生成物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

2

22CO+2NO

N

+2CO =催化剂

,结合方程式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A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种类及数目发生了变化,故A 正确;

B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生成物质量之比是28:(44×2)=7:22,故B 错误;

C 、方程式未配平,故C 错误;

D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但不会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D 错误。故选A 。 【点睛】

此类题目重在从图中提炼信息,根据信息进行题目的解答和分析。要注意排除干扰微粒以及补充缺少的微粒,让图恰好体现反应的本质关系。 16.B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图可得化学方程式为4NH 3+3O 2点燃

2N 2 +6H 2O 。

【详解】

A 、观察甲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中一个氮原子三个氢原子,选项A 不正确;

B 、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和丁,属于单质的是乙和丙,选项B 正确;

C 、生成物丙和丁反应的质量比为(4×14):(6×18)=14:27,选项C 不正确;

D 、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特点,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选项D 不正确; 故选B 。 17.B 【解析】 【详解】

设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 ,生成铜的质量为y ,

2=806444x

y CuO CO Cu CO 4.4g

?

++

x 804.4g 44

= x =8g , y 644.4g 44

= y =6.4g , 剩余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为:(12g ﹣8g )×

64

80

=3.2g ,氧元素质量为:4g ﹣3.2g =0.8g ,则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g+3.2g ):0.8g =12:1。 故选B 。 18.B 【解析】 【分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 质量增加0.2g ,是生成物;a 质量减少1.2g ,是反应物;d 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生成物还少1.0g ,所以b 为生成物,x=5.2g 。 【详解】

A 、a 质量减少1.2g ,是反应物,选项A 不正确;

B 、分析可知x=5.2g ,选项B 正确;

C 、d 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选项C 不正确;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D 不正确; 故选B 。

19.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

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催化剂

5N2+6H2O。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X、Y都含有氮原子,不能确定Z是由Y分解生成的,故A不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Y和W分子分别是氨分子和水分子,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30×6)(28×5)=9:7,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20.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待测”的值,再根据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详解】

A、物质H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 不正确;

B、W、P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G增加,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H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反应中G、P的质量比为25g:20g=5:4,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8+1+2+32=待测+26+2+12,因此待测=13g,反应后物质待测值W的质量为:18g﹣5g=13g,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21.D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CO2一定条件

2CH2O;

【详解】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故B 正确;

C 、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16=11:4,故C 正确;

D 、反应后生成的丙物质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D 错误。 故选D 。 22.C 【解析】 【分析】

分别假设氧化铜和氧化铁的质量,进而结合化学方程式、关系式及对应的数据求解,进而求出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详解】

设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氧化铁的质量为y ,

21

CO +CuO Cu +CO 8064

16x m 高温固体质量减少

116x x

m =

=805

2322

3CO +Fe O 2Fe +3CO 160112

48y

m 高温固体质量减少

248y 3y

m =

=16010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根据元素守恒列关系式:

423

CuO ~CuSO ~Cu(OH)8098

x

m

398x 49x

m =

=8040

2324334

Fe O ~Fe (SO )~2Fe(OH)160214

y

m

4214y 107y

m =

=16080

结合题干,列出方程:

x 3y

+=4.0510

49x107y

+=20.5 4080

解得x=8g,y=8g

则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8g

100%50%

8g+8g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根据方程式、关系式进行大量计算,根据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书写方程式正确,使用数据准确,计算过程完整。

23.A

【解析】

【详解】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象对应;故符合题意;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为止,与图像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与图象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需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氯酸钾的质量为0,与图象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24.B

【解析】

A、Fe+ H2SO4 == FeSO4 + H2↑,溶液增加的质量

56 2 56-2 ,不符合题意;

B、Fe+ CuSO4 == Cu + FeSO4 溶液减小的质量

160 152 160-152 ,符合题意;

C、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

D、NaOH + HCl == NaCl + H2O,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D

【解析】

【分析】

复方冬青油软膏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由分子模型图可知,该物质的分子有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详解】

A、该物质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 、该物质的分子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883

C H O ,故B 正确;

C 、该物质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2CO 和2H O ,故C 正确;

D 、该物质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8):(316)1:6??=,故D 不正确。故选D 。 26.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X 质量减少46g ,是反应物;反应后二氧化碳增加88g ,是生成物;反应后水增加54g ,是生成物。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6g+128g+1g+0g=0g++89g+54g 待测,=32g 待测,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X ,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88g 100%=24g 44???? ???;5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54g 100%=6g 18??

?? ???

24g+6g=30g <46g ,X 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错误; B 、物质X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 C 、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32克,错误 D 、生成CO 2与H 2O 的质量比是88:54,错误 故选B . 27.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信息,甲物质质量减少了14g-2g=12g ,丙物质质量不变,丁物质质量增加了36g-5g=31g ,根据质量守恒,乙物质反应后的质量,x=(14+26+5+3)g-(2+3+36)g=7g 。乙物质质量减少了26g-7g=19g 。 【详解】

A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2:19,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丙物质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由分析可知,x 的值为7,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甲+乙→丁,丁是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8.D 【解析】 【详解】

A.x =40+40+10+32﹣12﹣10=10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后a.d 质量减小,是反应物,b 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因此b 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

不正确;

C.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32=7:8,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9.C

【解析】

【分析】

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Q的质量。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Q的质量为4g+10g+1g+21g-0g-12g-15g=9g,Y、Z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X、Q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

A、反应后Q的质量为9g,故错误;

B、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5g-1g=14g,故错误;

C、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g12g

:

n2n

=2:3,故正确;

D、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2g-10g):(21g-9g)=1:6,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30.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1.28g+0.44g-0.96g=0.76g,A错误;设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根据方程式计算

R+3O2=XO2+2SO2

X 96

0.76 0.96

x=96*0.76/96=76,B正确;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那么X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可能是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0.32g+0.64g=0.96g,等于反应物中氧气的质量,那么R中含有X元素、S元素,不含氧元素,C错误;二氧化碳主要是造成温室效应,D错误。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