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生理II--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08011102x《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48

08011102x《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48

08011102x 《生理学》教学大纲学分:3 学时:48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1、目的: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

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2、要求:(1)第一章《绪论》要求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

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要求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了解细胞膜的构成: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3)第三章《血液》要求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掌握血细胞生理。

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

(4)第四章《血液循环》要求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

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了解微循环的生理功能。

(5)第五章《呼吸》要求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

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呼气节律的产生和呼吸运动的调节。

(6)第六章《消化和吸收》要求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的两种形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掌握食物在胃内和肠内的消化过程。

了解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唾液的分泌及作用。

(7)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要求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掌握基础代谢的概念。

掌握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了解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8)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要求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尿生成的调节。

了解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清除率;排尿反射。

(9)第九章《感觉器官》要求了解感受器的概念。

生理学教学大纲(完整)(第六版)

生理学教学大纲(完整)(第六版)

本科生理学教学大纲(第六版)说明: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六版)内容改编。

适用于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各专业的教学需要,其它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理论课教学时数为81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内分泌等章节(其中血液和生殖章节内容由其它相关课程安排。

)3.对教学内容分为:“掌握”属重点内容(一级要求,内容下面有___________);“熟悉”属比较重要的内容(二级要求,内容下面有);“了解”为三级要求,内容下面不作表记。

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4.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

第一章绪论(2学时)学习要求:熟悉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掌握内环境、稳态、反馈控制系统等概念。

熟悉反射、反射弧、旁分泌、神经分泌等概念。

内容: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体液及体液的分布;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第三节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体液调节:旁分泌、神经分泌;自身调节作用;)。

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9学时)学习要求:掌握细胞膜的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熟悉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三种传递方式及其基本过程。

掌握生物电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

掌握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掌握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熟悉横纹肌的收缩机制以及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内容: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出胞与入胞)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概念及三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横纹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横纹肌的收缩机制、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平滑肌:平滑肌的微细结构、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平滑肌的分类、平滑肌活动的神经支配)第四章血液循环(16学时)学习要求:掌握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掌握心肌电生理特性;熟悉心电图各波意义;掌握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容积、瓣膜启闭和血流方向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四川大学生理学教案

四川大学生理学教案

课程名称:生理学授课对象:四川大学本科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了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掌握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机制。

(4)熟悉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理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教学重点: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2.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有什么作用?2. 回答:神经系统是人体调节和协调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具有感觉、运动、反射等多种功能。

二、讲授新课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

-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

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

-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冲动产生于神经元细胞膜。

- 神经冲动传导的机制:电兴奋、化学传导。

4.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作用- 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 神经调质:调节神经递质作用的物质。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布置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

2. 思考神经元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神经元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冲动产生于神经元细胞膜。

- 神经冲动传导的机制:电兴奋、化学传导。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仅供参考)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教学用书:《普通生物学》,1997年,陈阅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课时)一、生命的定义:二、生命的基本属性三、生命科学发展史(自学)四、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及其分支学科五、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六、学习《普通生物学》七、参考资料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3课时)第一节生物元素一、生物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二、生物元素的作用:三、如何判断一种元素是否为人体必要的元素?第二节生物小分子水、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类、维生素一、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小分子二、单糖三、氨基酸四、核苷酸五、脂类六、维生素七、生物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一、氨基酸通过肽键联成肽链二、单糖通过糖苷键联成多糖链三、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联成核酸四、生物大分子的高级结构第三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6课时)第一节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分类1、细胞学研究的基础2、细胞的形态和数目3、细胞的分类4、细胞结构第二节细胞分裂与调控1、细胞周期的控制2、细胞分裂第三节细胞的分化、发育、衰老与死亡一、细胞分化(一)细胞分化(二)细胞分化的内涵:(三)细胞分化的意义(四)细胞分化发育潜能:(五)与细胞分化发育潜能相关的实验二、细胞的衰老:1、个体的衰老和细胞的衰老2、细胞衰老的机理三、细胞的死亡:细胞坏死、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PCD)1、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比较2、有关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四、癌细胞1、肿瘤与癌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3、致癌因子:4、癌细胞的危害5、抑制和消灭癌细胞第四节细胞代谢一、酶1、定义:2、组成:3、酶促反应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二、细胞呼吸1、定义:2、细胞呼吸的生物化学途径:三、光合作用第四章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3课时)一、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植物的种类三、维管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发育(一)根的结构、功能与发育1、根--形态2、根的变态3、根的功能4、根吸收水分的动力(二)茎的结构功能和发育1、茎的结构特点2、茎尖的结构3、成熟茎解剖4、茎的变态5、茎的功能(三)叶的结构与功能1、千姿百态的叶2、叶的解剖结构3、叶肉细胞4、光合作用5、光呼吸6、C4植物的适应性7、叶的变态8、叶的功能(四)花器的构造1、花的形态结构与传粉方式相适应2、花粉的结构与传粉方式相适应3、雌雄生殖细胞的发育4、双受精定义、过程及双受精的意义5、种子的形成6、果实的发育与由来四、植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供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1、作为食物;2、生物能源;3、植物的药用价值第五章动物的结构、发育与行为(6课时)第一节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一、动物的组织与器官二、动物的消化、呼吸、循环与排泄系统的结构及演化(自学)第二节动物的行为(自学)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二、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三、动物行为遗传学第三节人类的免疫一、肌体的致病因素二、肌体的防护体系三、两种免疫机制四、免疫系统病变第六章遗传学(6课时)第一节染色体遗传学一、遗传学第一定律二、遗传学第二定律三、遗传学第三定律四、孟德尔遗传的延伸五、性别决定第二节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二、基因的本质——DNA(RNA)三、遗传信息的传递——中心法则四、基因表达调控五、基因重组第三节变异与进化一、染色体畸变二、基因突变三、人类的遗传疾病及其诊断、治疗四、生物进化第四节基因工程一、基因工程原理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三、基因工程的应用第七章生命的多样性(3课时)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一、分类学基础;二、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第二节生物类群及其代表一、原核生物二、原生生物三、真菌四、植物五、动物六、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第八章生态学(6课时)第一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一、种群二、群落三、生态系统四、环境因子第二节全球生态一、温室效应二、臭氧层破坏三、酸雨第三节恢复生态一、生态退化机制二、生态恢复机制三、生态恢复技术第四节生物灾害与生物安全一、生物灾害发生原因二、生物灾害发生规律三、生物灾害防治方法四、生物安全(遗传修饰物释放后的潜在效应)总结(3课时)主要参考文献1、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3、江静波主编,《无脊椎动物学》, 高教出版社4、杨安峰主编,《脊椎动物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5、左仰贤主编,《动物生物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6、刘凌云、郑光美主编, 《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8、刘祖洞,《遗传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9、沈同,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0、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2、周德庆,《微生物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3、Campell N A, Biology. Benjamin/Cumming Pub. Co. Inc.指定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川大学 生物化学II--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 生物化学II--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II》教学大纲2018年5月(供四/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法医、公卫、预防、卫检、医检等专业用)课程名称:生物化学II (Biochemistry II)课程号(代码):501083040课程类别:医学类基础专业课程(必修)总学时:64 学时;学分:4 分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查锡良药立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主要参考资料:1.David L. Nelson, Michael M. Cox. Lehninger’s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6thedition, W.H. Freeman & Company; New York, 2012年出版。

2.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王镜岩\沈同). 生物化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出版。

3.Harper’s Biochemistry, 25th ed (影印版). Robert K. Murray, Daryl K. Granner,Peter A. Mayer, Victor W. Rodwell. 科学出版社, 20004.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30th ed.). Victor Rodwell, P. Anthony Weil, DavidBender, Kathleen M. Botham, Peter J. Kennelly.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5.15.Biochemistry, 7th ed. Jeremy M. Berg, John L. Tymoczko, and Lubert Stryer. W. H.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2012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_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周春艳.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1月7.生物化学应试习题集. 李刚,马文丽.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4年1月成绩评定:期末考试50分(方式:闭卷考试;时间:2小时)平时成绩:50分课程介绍生物化学是应用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与生理机能关系。

四川大学 生理III 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 生理III 教学大纲

生理学Ⅲ教学大纲(供卫检、医技、护理等专业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理教研室2018年5月修订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学Ⅲ(Physiology III)课程号: 501076030课程类别:校级平台课学时:48学分: 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有关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内容(详见下各章节主要内容以及学时分配,划线为重点、难点)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生理学,朱大年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五、主要参考资料1.Physiology. Costanzo LS. Elsevier. 20172.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Guyton AC. Elsevier. 20163.生理学,郑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人体解剖生理学,周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教研室精品课程及课程中心网址:/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courseType=0&cours eId=43六、成绩评定(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期终考试占50%平时成绩50%(包含6次平时单元测试和2 - 4次病案讨论以及小综述等)前言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是研究正常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生理学的知识很多都来自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因此学习生理学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了解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生理学知识与其它相关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生理学的目的是掌握有关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024年度《生理学》教学大纲

2024年度《生理学》教学大纲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探讨生物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 相互协调的机理。
研究对象
从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水平的各 种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循环、呼吸 、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
4
生理学在医学领域重要性
基础医学课程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为后续临 床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肺换气
通过肺泡膜实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交换。
通气/血流比值
反映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匹配程度,对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 义。
20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和交换
2024/3/23
氧气运输
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氧 气输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
二氧化碳运输
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二氧化 碳输送至肺部排出体外。
尿液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过程
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 吸收作用和分泌作用。
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肾 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体液 平衡状态、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2024/3/23
30
尿液浓缩和稀释机制
尿液浓缩机制
当机体缺水时,肾脏通过减少尿量、增加尿比重等方式来浓缩尿液,以保留水 分。
3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交流:水通道蛋白、离子通 道等
2024/3/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细胞间通讯与信号传导
2024/3/23
细胞间通讯方式
直接接触、旁分泌、自分泌等
信号传导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酶联型受体途径、核受体途径等
信号传导调节与细胞效应

四川大学《组胚II》--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组胚II》--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 II 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等专业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2018年5月组织学与胚胎学II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II(Histology & Embryology-II)课程号:50111203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 学时学分:3 学分二、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8版,邹仲之,李继承(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三、主要参考资料1. 李和,李继承(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2.Junqueira’s Basic Histology Text and Atlas.13th Edition. Anthony L Mescher. Copyright © McGraw-Hill Companies 2013.3.祝彼得(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4.成令忠,钟翠平,蔡文琴(主编). 现代组织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四、成绩评定评定方式:考试成绩评定包括: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50%五、教学目的及要求(见前言)六、教学内容(见各章)前言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院校必设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与机能关系的科学;胚胎学则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

通过讲课使学生掌握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和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掌握人胚早期发生的过程以及几个重要系统器官的发生和常见的畸形。

为提高学生外文水平,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英文词汇300个左右,并列入考试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习生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适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妇幼保健和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学生选修。

本大纲执行的课时数为48学时,各章学时分配如下:绪论1学时上皮组织2学时固有结缔组织2学时骨和软骨2学时肌组织2学时神经组织2学时血液和血发生3学时循环系统2学时免疫系统3学时消化管2学时消化腺2学时呼吸系统2学时内分泌系统2学时皮肤和感官2学时泌尿系统2学时男性生殖系统2学时女性生殖系统3学时胚胎早期发生3学时心血管系统的发生3学时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3学时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发生(包括颜面发生)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篇组织学第一章组织学绪论掌握:组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生理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48学时)

生理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48学时)

《生理学》本科教学大纲I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生理学英文名称:Physiology总学时:48学时学分:3、0学分自主学习:28学时适用对象:临床、麻醉、法医、影像、医学检验等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40%,其中包括平时考核20%-30%,学习态度及平时表现10%。

生理学(Physiology)就是生物科学得一个分支,就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得一门科学,就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

生理学得任务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在教学中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与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及自学能力得全面培养。

生理学得范畴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得发展及我校五年制本科教学得实际情况,生理学I总学时为76学时,讲课学时为48学时,自学学时为28学时,鉴于生理学学时较以前大幅减少,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绪论、细胞得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尿得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得功能、神经系统得功能、内分泌等.将能量代谢与体温、生殖等二章作为自学内容。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与自学,掌握上述各章得基本内容,并通过实验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得实验方法。

第一章绪论目得要求:一、掌握:1.机体内环境与稳态得基本概念及其重要生理学意义。

2。

人体生理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机制及其生理意义.二、熟悉: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得主要调节方式.2。

生理学得研究方法。

三、了解:1。

生理学与医学得关系。

2.生理学得研究对象与任务。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

二、主要教学内容:1.生理学及其任务生理学与医学得关系,生理学得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医学微生物学II--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医学微生物学II--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II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医学微生物学II(Medical Microbiology II)课程号(代码):501107020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授课对象] 基础、临床、口腔、预防、医学技术、法医、护理学等专业学时:32学时学分:2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医学培养课程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都是本科生在学习医学微生物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与学。

重点与难点内容以下划线标示,供学生学习参考。

课程考核方法为理论考核。

三、教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根据医学微生物学的系统性和教学上的循序渐进,全课程分为绪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4部分。

绪论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科发展史及展望。

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均由总论与各论组成,总论介绍该类微生物共同特点,主要有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各论主要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医学上非常重要的微生物,从总论列举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学习。

绪论学时分配:1学时内容:微生物的概念、种类与分布;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真核细胞型三大类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学科概况;微生物学发展史及展望。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学时分配:3学时内容:细菌的定义;细菌的大小与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种基本形态,各自的形态特征;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细菌细胞壁的结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各自的细胞壁特点及比较;细胞壁的功能及意义;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的定义及医学意义;细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菌细胞质的组成及各自特点;细菌核质特征;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及芽胞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医学意义;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显微镜及染色法)。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使用)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使用)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使用)《生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药学总学时: 52 其中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侧重点在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教学使学生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掌握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建立器官与器官、器官与系统、系统与整体的有机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可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包括自学、参考书)。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生理学的重点内容。

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生理学》教学大纲,作为对生理学授课和学习情况进行监测、检查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生理学是医学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之一,与其他医学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掌握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形态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生理学,并为药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分析、内科学和外科学等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生理学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水平,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论,即用整体唯物、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对立统一的思想观点去学习、认识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

2.准确地掌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系统生理功能产生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要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临床病例,用生理学知识去解释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4.结合授课内容,适当了解本课程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和国内外研究动态。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为考试课,学期末进行闭卷考试(笔试),卷面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内部机能的基本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2. 掌握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3. 了解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2学时)- 生理学的定义和分类-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2. 神经生理学(10学时)-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 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 神经调节和神经传导-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治疗3. 心血管生理学(8学时)-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 血压调节和心血管疾病- 心脏电生理和心电图分析4. 呼吸生理学(6学时)-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过程和肺活量测定- 呼吸调节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呼吸治疗5.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8学时) -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 能量代谢和食物消耗- 消化系统疾病和营养失衡6. 泌尿生理学(6学时)-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尿液形成和排泄过程- 肾脏调节和体液平衡- 泌尿系统疾病和肾功能评估7. 生殖与内分泌生理学(8学时) - 性腺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细胞的发育和生殖周期- 内分泌调节和性激素作用- 生殖系统疾病和生殖健康8. 感官生理学(6学时)- 视觉、听觉和平衡感觉- 嗅觉和味觉感受- 感官系统的疾病和康复9. 植物生理学(6学时)-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生理调节与环境适应- 植物生理与农业生产四、实验教学1. 实验项目设计- 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2. 实验内容- 神经生理学实验- 心血管生理学实验- 呼吸生理学实验-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实验- 泌尿生理学实验- 生殖与内分泌生理学实验- 感官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表现(20%)- 课堂参与与讨论-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 课堂考试(40%)- 理论知识考核- 实验操作技能考核3. 期末综合实验报告(40%)-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学术写作与表达能力六、教材和参考书目主要教材:- 《生理学导论》某某某编著,某某出版社- 《生理学教程》某某某编著,某某出版社参考书目:- 《生理学》某某某著,某某出版社- 《生理学实验技术》某某某著,某某出版社七、教学团队与资源保障本课程由生理学专业教师团队承担,学校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保障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护理学《生理学II》教学大纲

护理学《生理学II》教学大纲

生理学Ⅱ课程教学大纲(Phys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201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护理学分:4总学时:64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后续课程: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有关课程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命活动机制和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以体正常人体各机能系统为线索,介绍构成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机体为适应内外环境变化而发生的各种调节活动的机制。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加强基本要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选用教材:张建福主编2007. 人体生理学. 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7必读书目:1.姚泰,吴博威. 2003. 生理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Ganong WF. 2001.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Guyton AC, Hall JE. 2002.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 Singapore: Health SciencesAsia, Elsevier Science4.Lingappa VR, Farey K. 2001. Physiological medicine. 北京:科学出版社5.Seidel C. 2002. Basic concepts in physiology.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6.Robert MB. 2005. Physiology.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英文影印版)7.有关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期刊等。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从机能角度认识人体主要生命活动的机制和调节规律。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病理生理学》Ⅱ --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病理生理学》Ⅱ --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Ⅱ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501007035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Ⅱ课程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临床医学5年和口腔5年、8年,基础医学专业等学时数:56学时学分数: 3.5学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学科,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医学知识。

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的重要基础。

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后劲。

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性学科。

它不仅与解剖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科亦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病理生理学概论------------------------------------------------------------- 2 第二章水平衡及紊乱---------------------------------------------------------------- 4 第三章钾代谢紊乱------------------------------------------------------------------- 5 第四章酸碱平衡及紊乱------------------------------------------------------------- 6 第五章缺氧---------------------------------------------------------------------------- 9 第六章发热------------------------------------------------------------------------- 10 第七章应激与疾病---------------------------------------------------------------- 11 第八章休克-------------------------------------------------------------------------- 12 第九章DIC--------------------------------------------------------------------------- 14 第十章心功能不全------------------------------------------------------------------15 第十一章呼吸功能不全---------------------------------------------------------------17 第十二章肝功能不全------------------------------------------------------------------19 第十三章肾功能不全------------------------------------------------------------------20第一章病理生理学概论掌握:病理生理学、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死亡的现行概念,脑死亡的概念及诊断脑死亡的依据。

生理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48学时

生理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48学时

《生理学》本科教学大纲I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生理学英文名称:Physiology总学时:48学时学分:3.0学分自主学习:28学时适用对象:临床、麻醉、法医、影像、医学检验等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40%,其中包括平时考核20%-30%,学习态度及平时表现10%。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

生理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全面培养。

生理学的范畴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校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生理学I总学时为76学时,讲课学时为48学时,自学学时为28学时,鉴于生理学学时较以前大幅减少,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等。

将能量代谢与体温、生殖等二章作为自学内容。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验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的实验方法。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1.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生理学意义。

2.人体生理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机制及其生理意义。

二、熟悉: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了解:1.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2.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

二、主要教学内容:1.生理学及其任务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病生川大教案(中文本科)

病生川大教案(中文本科)
提 3. 如何记忆低钾和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问
intracellular fluid ( ICF ); extracellular fluid (ECF); 低 Na+ 血 症
外 hyponatremia;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高渗性脱水 语 (hypertonic dehydration) 高 Na+血症(hypernatremia); 等渗性脱 要 水(isotonic dehydration) 求 低 K+血症(hypokalemia); 超极化阻滞(hyperpolarized blocking);
多媒体
教 学 手 段
1. 陈主初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2nd ed.

2005,7
考 2. 王迪浔,金惠铭主编.人体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nd ed 2002,

8
料 3. 生理学(6 版)(人卫社)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第页
四川大学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病理生理学-Ⅱ
5012832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授课专业 临医 5 年制 班级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 选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 )
授课方式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课堂讲授(√);实践课 ()
考核方式
44
学分数
考试(√);考查( ) 2.5
血症及高钾血症的定义、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复习
生理学有关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因素)、防治的病理生理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2024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2024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是生理学课程的基础,旨在帮助学生熟悉人体生理、理解生理过程的调节机制以及掌握生理实验方法。

本文将以引言、五个大点和总结的形式,详细阐述生理学教学大纲(一)的内容。

正文:一、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的功能:代谢、分裂和增殖、信号传导3. 组织的分类和特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4. 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 组织的适应性和再生能力二、人体的运输系统1.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2.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及其调节3. 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循环4. 营养与代谢:消化系统、代谢与能量平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5. 排泄与水盐平衡: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形成、体液与电解质平衡三、人体的调节与协调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感觉器官2. 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调节机制、感觉和运动的调节3.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内分泌腺体及其激素、激素的合成和调节4.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器官、免疫反应机制、炎症和免疫疾病5. 生物节律和睡眠:昼夜节律、生物钟、睡眠的调节机制四、人体的感觉与运动1.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视觉、听觉、平衡、嗅觉、味觉和触觉2. 神经系统与运动:运动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运动的控制和调节3. 运动的能量供应和调节:肌肉收缩、运动代谢、运动补偿机制4. 运动与协调:运动学习、运动记忆、运动技能的发展5. 运动与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的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运动康复的原则五、人体的发育与遗传1. 生殖细胞的发生与成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生殖周期2. 受精和胚胎发育: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器官形成3. 遗传学基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突变和突变潜能4. 生殖与生长:生殖周期的调节、生长发育和生长激素、生殖健康和生育技术5. 人体发育与衰老:生育周期的调节、细胞衰老和再生、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总结:本文详细阐述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包括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运输系统、人体的调节与协调、人体的感觉与运动以及人体的发育与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Ⅱ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理教研室2018年9月修订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学Ⅱ(Physiology II)课程号:501075040课程类别:校级平台课学时:64学分: 4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见前言)三、教学内容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见后;重点内容为掌握部分,难点用下划线标注。

四、教材王庭槐主编,生理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五、主要参考资料1. 姚泰,赵志奇,朱大年,杨雄里主编,人体生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 王庭槐主编,生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 郑煜主编,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 Saunders 20115. Linda SC. Physiology. 5th ed, Saunders Elsevier 20146. 王建军,王晓民主编,生理科学进展,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六、成绩评定: 期终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

前言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生理功能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功能活动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从而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生理学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学生只有在了解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各种疾病情况下的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变化,一个器官的病变如何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从而进一步理解治疗这些疾病所采用的各种医疗措施。

因此,生理学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各门临床课程的学习。

生理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生理学的知识很多都来自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因此学习生理学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了解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生理学知识与其他相关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为此,生理学教学活动一方面重在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同时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问题有机的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及以专业问题为引导的自学讨论、写综述、读书报告及临床病案讨论等。

学生在学习生理学课程时应根据教学大纲中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的要求进行。

本大纲执行的理论课时数为64学时,各章学时分配如下:绪论 2学时细胞的基本功能 10学时血液 4学时血液循环 11学时呼吸 7学时消化和吸收 4学时能量代谢与体温 3学时尿的生成和排出 6学时神经系统的功能 15学时内分泌 2学时第一章绪论掌握: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负反馈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正反馈的概念。

熟悉:自身调节;正反馈控制系统。

了解:生理学的概念;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非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

典型问题及案例:以对生理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生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为主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查阅文献写出人体稳态与疾病的小综述。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掌握: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的概念;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细胞膜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特征;兴奋性和兴奋;阈强度与阈电位概念;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

熟悉: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局部电位;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主要环节;骨骼肌收缩的形式(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单收缩与强直收缩);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的概念以及它们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酶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方法;电紧张电位;细胞的兴奋性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自学讨论2学时。

典型问题及案例:以细胞外的信号如何影响细胞内的功能活动,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如何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及高血钾引起的肌无力等病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掌握相关知识。

课下自学: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第三章血液掌握:血浆渗透压的作用;生理止血的概念,基本过程和意义;血液凝固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凝血因子的概念;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血型的概念;ABO 血型系统的分型及其鉴定;输血原则。

熟悉: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抗凝血酶、肝素的作用;Rh血型系统及其生理意义。

了解: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凝血因子;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作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3学时;自学讨论1学时。

典型问题及案例:针对出血性疾病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生理止血和凝血的相关知识;讨论血型鉴定对输血安全的重要性。

课下自学:血液生理概述;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血型抗原和抗体。

第四章血液循环掌握: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窦房结起搏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自动节律性的概念和产生机制;心脏内兴奋传导的特点。

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泵功能的评价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血压的概念和动脉血压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和中心静脉压的概念。

心交感神经及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受体及其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的分布特点、递质、受体及其作用;压力感受性心血管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熟悉: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心肌的自律性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脏内兴奋的传播途径。

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泵功能的贮备;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及心迷走神经调节心脏活动的作用机制;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化学感受性心血管反射;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及其调节。

了解: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因素;影响心肌细胞传导性的因素;正常心电图各波及其生理意义。

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脏的周期性活动与心音的产生;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动脉脉搏;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动力学;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舒血管神经的分布及其作用;高位中枢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阿片肽,组胺等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功能的自身调节。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7学时;自学讨论4学时典型问题及案例:由学生自己根据在细胞生理一章已学习的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及其产生原理,总结、讲授、讨论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及其产生原理;根据心脏泵血原理,讨论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根据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讨论高血压的危害、治疗原则、药物选择;根据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原理,讨论组织液生成回流平衡异常和水肿的发生机理;根据心血管活动调节原理,讨论调节异常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课下自学:心脏的泵血过程及评价指标;动脉脉搏;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器官循环。

第五章呼吸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概念;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时肺内压的变化,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肺通气的弹性阻力及顺应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气道阻力;功能余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影响肺内气体交换的因素;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及其氧解离曲线各段的生理意义;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及意义;化学感受器性反射(化学感受器的感受特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的影响、作用途径及意义)。

熟悉:呼吸的三个环节;呼吸运动的形式;比顺应性,胸廓的弹性阻力及顺应性;潮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过程;肺扩散容量;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

了解:呼吸的意义,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无效腔;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深吸气量,肺总量的概念;呼吸膜的结构,组织换气;血红蛋白的结构与性质;二氧化碳离解曲线;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对二氧化碳运输的影响;呼吸中枢的概念;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和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呼吸节律的形成和高位中枢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及其意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5学时;自学讨论2学时。

典型问题及案例:以肺通气弹性阻力增加如何影响呼吸,慢性支气管炎对肺通气的影响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危害和治疗,如何测定肺通气功能,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及危害,氧运输的特点与高原缺氧高原病,CO中毒的危害及预防以及机体缺氧或CO2储留时如何进行调节等问题和病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掌握相关知识。

课下自学:肺容积和肺容量;气体交换过程。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掌握:消化(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功能的调节作用;胃肠激素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消化液的生理作用;唾液的主要成份及作用;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及其特点;胃的主要运动形式;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胰液、胆汁的主要成份及其生理作用。

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运动的形式;唾液分泌调节的特点;促进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胃黏膜的自身保护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胰液分泌的调节;营养物质吸收的方式和部位;排便反射。

了解: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道活动的神经支配及作用;消化间期的胃运动;呕吐;胆汁的性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液的性质、成份及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调节;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自学讨论2学时典型问题及案例:以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为主线,结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引导学生学习讨论有关生理学知识;根据第一个消化道激素发现和幽门螺旋杆菌发现的科学故事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课下自学:口腔、小肠和大肠内的消化。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掌握:能量代谢、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的概念;体温及其调节:体温的概念,产热的主要器官和形式;散热过程(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