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课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课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课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课

1.什么是指令周期?什么是机器周期?什么是时钟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指令周期是完成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机器周期也称为CPU周期,是指被确定为指令执行过程中的归一化基准时间,通常等于取指时间(或访存时间)。时钟周期是时钟频率的倒数,也可称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是处理操作的最基本单位。一个指令周期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每个机器周期又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组成。

2.描述外设进行DMA操作的过程及DMA方式的主要优点。

(1)外设发出DMA请求

(2)CPU响应请求,DMA控制器从CPU接管总

线的控制

(3)由DMA控制器执行数据传送操作

(4)向CPU报告DMA操作结束

(5)主要优点是数据传送速度快

3.某机指令格式如图所示:

据线引脚的数目,使两者之和最小。并说明有几种解答。

设地址线x根,数据线y根,则 2x·y=64K×2

若 y=1 x=17

y=2 x=16

y=4 x=15

y=8 x=14

因此,当数据线为1或2时,引脚之和为18。共有2种解答

6.异步通信方式传送ASCII码,数据位8位,奇校验1位,停止位1位。计算当波特率为4800时,字符传送的速率是多少?每个数据位的时间长度是多少?数据位的传送速率是多少?

每个字符格式包含十个位,因此字符传送速率

4800波特/10=480字符/秒

每个数据位时间长度T=1/4800=0.208ms

数据位传送速率8×480=3840位/秒

7.试说明总线结构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

(1)最大存储容量

单总线系统中,最大内存容量必须小于由计算机字长所决定的可能的地址总线。

双总线系统中,存储容量不会受到外围设备数量的影响

(2)指令系统

双总线系统,必须有专门的I/O指令系统单总线系统,访问内存和I/O使用相同指令

(3)吞吐量

总线数量越多,吞吐能力越大

8.CPU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累加寄存器AC,

一个状态条件寄存器和其它四个寄存器,各部分之间的连线表示数据通路,箭头表示信息传送方向。

(1) 标明图中四个寄存器的名称。

(2) 简述指令从主存取到控制器的数据通路。

(3) 数据在运算器和主存之间进行存/取访问

的数据通路。

图C3.1

答:(1)a为数据缓冲寄存器DR,b为指令寄

存器IR,c为主存地址寄存器,

d为程序计数器PC

(2)主存→缓冲寄存器DR →指令寄存

器IR →操作控制器

(3)存储器读:M → DR → ALU → AC

存储器写:AC → DR → M

8.指令格式如下所示,其中OP为操作码,试分

析指令格式特点:

15 10 7 4 3 0

解:(1)操作数字段OP可以指定64种基本操作(2)单字长(16位)= 地址指令

(3)源寄存器和目标寄存器都是通用寄存器(各指定16个),所以是RR型指令,

两个操作数均在通用寄存器中

(4)这种指令结构常用于算术/逻辑运算类运算指令,执行速度最快。

9.总线的一次信息传送过程大致分哪几个阶

段?若采用同步定时协议,画出读数据的同步时序图。

答:分五个阶段:总线请求,总线仲裁,寻址(目

的地址),信息传送,状态返

回(或错误报告)。

时序图:

图C3.3

10.举出三种中断向量产生的方法。

答:(1)由编码电路实现,直接产生。

(2)由硬件产生一个“位移量”,再加上CPU 某寄存器里存放的基地址

(3)向量地址转移法:由优先级编码电路产生对应的固定地址码,其地址中存放的

是转移指令,通过转移指令可以转入设

备各自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

11.CD-ROM光盘的外缘有5mm的范围因记录数

据困难,一般不使用,故标准的播放时间为60分钟。请计算模式2情况下光盘存储容量是多少?

解:扇区总数 = 60 × 60 × 75 = 270000

模式2存放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数据,其存储容量为

270000 × 2336 /1024 /1024 = 601MB

12. A、B、C是采用中断方式交换信息的与主机

连接的三台设备,它们的中断响应的先后次

序为A→B→C→CPU,若使中断处理的次序

为B→C→A→CPU,则它们的中断屏蔽码应

如何设置?若CPU在运行主程序时,A、B、

C三台设备同时发出中断请求,请画出CPU

执行程序的轨迹。(屏蔽码中,“0”表示允

许中断,“1”表示屏蔽中断)。

答:解:(1)假设中断控制器采用独立请求方式进行仲裁,根据优先次序,B、C、A三台设备与CPU连接示意图如C20.1所示。其中IM为“中断屏蔽”标志,IR为“中断请求”标志。

中断处理次序为B→C→A→CPU,应设“中断屏蔽”标志IM2IM1IM0=000,其中设备B优先级最高,设备C优先级次之。三台设备组成三级中断系统。

2 1级图C20.1

0级

(2)三台设备同时发生中断请求时CPU执行

程序的轨迹如图C20.2所示。

设备A中断设备C中断设备B中断

服务程序服务程序服务程序

图C20.2

13. 用8K×8位的ROM芯片和8K×8位的RAM芯

片组成一个32K×8位的存储器,其中RAM地址占24K(地址为2000H~7FFFH),ROM地址占8K(地址为0000H~1FFFH)。RAM芯片有两个输入端:当CS有效时,该片选中,当W/R=1时,执行读操作;当W/R=0时,执行写操作。ROM芯片只有一个控制输入端——片选CS。要求画出此存储器组成结构图。(包括与CPU的连接)。

解:存储器地址空间分布如图C20.3所示

芯片容量为8K×8

位,只需一片即满足设计要求。该芯片地址线共14位(214=8K),即

A

13-A

,数据线8位,即D

7

-D

.

1FFF RAM芯片容量为8K×8

位,需3片才满足设计要求。该芯

片地址线也是A

13-A

,数据线8位:

D

7-D

.

存储器总容量为32K,

CPU需提供15条地址

线A

15

A

14

A

13

……A

,其中

A

13

-A

作为片内地址

线,A

15

A

14

通过2:4译

码器产生4个片信号

CS。

7FFF

图C20.3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图如图C20.4所示:

图C20.4

14.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特

点。

15 12 11 9 8 6 5 3 2 0

源地址

目标地址

答:

(1)OP字段指定16种操作

(2)单字长二地址指令

(3)每个操作数可以指定8种寻址方式

(4)操作数可以是RR型、RS型、SS型

15.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内并行传送2个字节的

数据,设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总线时钟,总线时钟频率为33MHz,求总线带宽是多少?解:设总线带宽用Dr表示,总线时钟周期用T=1/f表示,一个周期传送的数据量用D表

示,根据总线带宽定义,有:

Dr = D/T = D×f = 2B×33×106/s = 66MB/s 16. 某双面磁盘,每面有220道,已知磁盘转速

r=3000转/分,数据传输率为17500B/S,求

磁盘总容量。

答:

因为: Dr = r×N r = 3000转/分= 50转/秒

所以: N = Dr/r = (175000B/s)÷(50/s)= 3500B

总容量 = 3500B×220 = 1540000B

17.磁盘、磁带、打印机三个设备同时工作,磁盘以30μs的间隔向控制器发DMA请求,磁

带以45μs的间隔发DMA请求,打印机以

150μs间隔发DMA请求。假定DMA控制器

每完成一次DMA传送所需时间为5μS,画

出裸露DMA控制器工作时空图。

解:根据传输速率,磁盘优先权最高,磁带次之,打印机最低。如下图:

18.有一台磁盘机,器平均寻道时间为了30ms,平均旋转等待时间为120ms,数据传输速率

为500B/ms,磁盘机上存放着1000件每件

3000B的数据。现欲把一件数据取走,更新

后在放回原地,假设一次取出或写入所需时

间为: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数据传

送时间。另外,使用CPU更新信息所需时间

为4ms,,并且更新时间同输入输出操作不相

重叠。试问:

(1)磁盘上全部数据需要多少时间?

(2)若磁盘及旋转速度和数据传输率都提高一倍,更新全部数据需要多少间?

答:

(1)重新写入全部数据所需时间 = 6000ms 所以,更新磁盘上全部数据所需的时间为:

2×(平均找道时间 + 平均等待时间+ 数据传送时间)+ CPU更新时间

= 2(30 + 120 + 6000)ms + 4ms = 12304ms

(2)磁盘机旋转速度提高一倍后,平均等待时间为60ms,

数据传输率提高一倍后,数据传送时间变为:

3000000B ÷ 1000B / ms = 3000ms

更新全部数据所需时间为:

2 ×(30 + 60 + 3000)ms + 4ms = 6184m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