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的概念及作用

标准物质的概念及作用
标准物质的概念及作用

标准物质的概念及作用

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其作用一是作为校准物质用于仪器的定度。因为化学分析仪器一般都是按相对测量方法设计的,所以在使用前或使用时必须用标准物质进行定度或制备“标准曲线”。例如化学分析用;二是作为已知物质,用以评价测量方法。当测量工作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仪器进行时,已知物质可以有助于对新方法和新仪器所测出的结果进行可靠程度的判断。例如混凝土回弹仪率定用钢砧、测力计等;三是作为控制物质,与待测物质同时进行分析。当标准物质得到的分析结果与证书给出的量值在规定限度内一致时,证明待测物质的分析结果是可信的。例如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粉等。

标准物质的管理

标准物质的定义:

标准物质(RM)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

注:标准物质可以是纯的或混合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例如,标准粘度计的水,量热法中作为热容量校准物的蓝宝石、化学分析校准用的溶液。有证标准物质(CRM)是附有认定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每一种认定的特性量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注:有证标准物质一般成批制备,其特性值是通过对代表整批物质的样品进行测量而确定,并具有规定的不确定度。

标准物质的显著特征:

1、用于测量目的;

2、具有量值的准确性;

3、其量值大的准确性可溯源到国家有关计量基准。

标准物质的重要作用:

标准物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主要用于校准测量仪器,评价测量方法,确定材料或产品的特性量值,在量值传递和保证测量一致性方面有下列重要作用:1、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量值传递;2、保证部分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复现;3、复现和传递某些工程特性量和物理、物理化学特性量;4、在分析测量(包括纯度测量和化学成分测量)中应用相应的标准物质,可大大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5、在产品质量保证中确保出具数据的准确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等。

标准物质的分类:

1、按技术特性分类

按技术特性可分为: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和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2、按标准物质用途分类

按用途又可分为:产品交换用、质量控制用、特性测定用和科学研究用标准物质。

3、按标准物质精度等级分类

按精度等级分为:一级标准物质(即基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即标准物质)。

4、按学科或专业分类

按标准物质学科或应用专业分类,可分为地质、物化、环境、钢铁、生化、纸张、医药等。

5、按标准物质属性和应用领域分类

我国目前按标准物质属性和应用领域分类分成13类。

标准物质的分级及其代号

1、一级标准物质的定级条件是:

1)定值方法应采用下列3个方法之一:

①绝对测量法;

②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

③在只有一种定值方法的情况下,用多个实验室用标准协作定值;

2)定值的准确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在准确度范围之内;

3)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

4)稳定性在一年以上或达到国际上同类标准物质的先进水平。2、二级标准物质的定级条件是:

1)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定值;

2)准确度和均匀性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但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

3)温度性在半年以上,或能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

4)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

3、一级与二级标准物质的比较

一级和二级标准物质划分级别的主要依据是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的准确度。此外,均匀性、稳定性和用途等对不同级别的标准物质有不同的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