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笔的“斜钩”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

《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________

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朝花夕拾》展品图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

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

回味无穷。

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

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横线处填写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现代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创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________①________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编老故事,《________②________》乃历史剧先锋

答:________

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

上下文看,前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

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②轻嗅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

神的洗礼。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

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

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

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

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________

句子修改:________。

3. 默写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我国大西北,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古

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4.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天时

?不如地利;自云先世避秦时

?

B.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

?

景明

C.环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

?

于朝廷

D.池

?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

?

桑竹之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委而去之

翻译:________

(3)依据全文,下面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甲】只要有划定的边疆界限,有险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

要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的强大是不行的。

(4)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链接材料】

勾践①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

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

之国,今越国亦节③矣,请报之。”……果行,国人皆劝④.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①[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

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

战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答: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5. 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孔

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中的相

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答:________。

6.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记述了鲁滨逊在自然条件恶劣、人迹罕至的孤岛上的生活经历。他能够在孤岛上艰难地生存28年,靠的是________(限4个字以内),这从

________(限20个字以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来。你由此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限20个字以内)。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天下;《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

替天行道;《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磨难,西天取经。在他们各自的团队中,都有

中心人物。请你从其中一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中心人物,简要说明这个人物的“中心”作

用是如何体现的。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太阳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据推测,太阳的寿命至少还有几十亿年。因此,

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利用的常见方式是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光热转换是指将太

阳辐射能收集①(收集收敛)起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热能加以利用,生活中使用

最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太阳能电池

的发明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重要的利用形式之一。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广泛应用在交通、航天、建筑等领域。

尽管太阳能利用会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太阳能取之不竭,又

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

机容量3454万千瓦,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材料二】

风能就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据估算,全球风能约为2.74×1012

千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约为2×1010千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大10倍。

目前,风力发电已经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能源消耗

的持续上升,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持续恶化。

由此,各国都高度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所有的新能源中,

风能是近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

2016年,世界风能协会发布全球风电发展报告,用详细数据阐说了近年来风电在

全球的显著增长情况。我国风电事业虽起步较晚,但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已在河北张家口、新疆达坂城、广东南澳等地建成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划在江苏南通、盐城等地兴建10亿瓦特级风电场。

【材料三】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这个涨落过程不

断重复,永不停息,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海水的潮汐运动有着巨大的能量。

潮汐能的利用和太阳能、风能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于是,在水力发电的基础上,人们又将潮汐能用于发电。据初步统计,全球海洋中可开采利用的潮汐能约为

6.4×107千瓦。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濒临太平洋,海岸线长且港湾交错,蕴藏②(蕴含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潮汐能源。据普查,如果我国沿海可开发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的话,年发电量将达到600亿﹣800亿千瓦时,相当于现在全国发电总量的7%﹣8%。

我国潮汐能资源丰富的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省,都拥有建万千瓦级以上潮

汐电站的良好条件,如杭州湾潮汐电站方案,计划装机容量4.72×106千瓦,年发电量130亿千瓦时以上。此外,英国、美国、阿根廷、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

都有各自的潮汐发电计划。

三则材料中两个加点字的注音和在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阐说(chǎn)濒临(pín)①收集②蕴含

B.阐说(chǎn)濒临(bīn)①收集②蕴藏

C.阐说(shàn)濒临(bīn)①收敛②蕴含

D.阐说(shàn)濒临(pín)①收敛②蕴藏

相对于石油、煤炭这些常规能源而言,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被称为新能源。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解释什么是“新能源”。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统计图,结合这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你对“新能源”的利用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用一个四字词语表述)。

9. 阅读《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完成下列各题。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院落里,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我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心有灵犀地朝我微笑着呢。

②这株蒲公英生长在东墙下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退休后,

一次在庭院里散步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

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初夏,小院姹紫嫣红,蒲公英的顶

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开得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

清香阵阵,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似有似无

的幽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阵阵微风中,绒

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处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

这株蒲公英十年如一日地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它的

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那是1963年的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老师四十出头,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

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

语文老师与我们同去。劳动之余,同学们就去原野上采集野菜,他也参与其中。

⑤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种类很多,蒲公英也随处可见。采集之际,师生谈笑,理

想与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认真

听罢大家的议论,老师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

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才。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顿了顿,指着无垠的田

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

公英。那些低矮的蒲公英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

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也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

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

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让大家写一篇作文。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

有梦想”。

⑥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如今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

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⑦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能与众多的奇花秀木同

日而语。但是,年年岁岁,蒲公英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

土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即使无人问津。夏日,蒲公英又要将辛苦培育出的种

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许多年过去,这些“小伞”飞向

了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湖畔、贫瘠的旷野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

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

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几十年间,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

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不怨不尤,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

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

格吗?

⑧明年春风拂面之时,我还会在庭院那熟悉的角落搜寻蒲公英的倩影,而它也一

定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有删改)

阅读文章,请你说出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得到了哪些感悟,这些感悟又是怎样

形成的。

老师在田野上的讲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

师的讲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阅读前三段,就其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阅读这篇文

章会有怎样的帮助。

问题:________

说明:________。

10. 阅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完成下列各题。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

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

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

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①”。大雪

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

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

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

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

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

的真实写照。

④________。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

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

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

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取材于姜广辉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正性]最根本的品性。

(1)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名节操守理想志向不可改变人间正气大义凛然出生入死

(2)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甲】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乙】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丙】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3)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

五、作文(共50分)(一)根据情景,按要求写作.(10分)

1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请你也描述

一个曾带给你快乐的游戏(如下棋、猜谜、拼图、折纸、放风筝、抖空竹、踢毽子、

捉迷藏……),与同学们分享童年的快乐。

题目二:班级将要举办“讲述历史故事,传颂中华文明”主题班会。作为一个准备发言

的同学,请你结合下面的连环画,拟写一段发言稿。

1.两千多年前,汉武2.张骞率领使团从长3.张骞不忘使命,设

4.公元前126年,张5.公元前119年,张6.张骞的出使,开辟

要求:

(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姓名和师生姓名。

1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

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

虫鱼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他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

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

记叙文。

要求:(1)请讲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

【答案】

(1)楷,七

C

【考点】

笔画笔顺

综合读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武

的笔顺:横、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2)作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在这四个选项中,A是钟繇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

行间茂密,实亦难过;B是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C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的评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D是张芝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故选C。

【点评】

此题暂无点评

2.

【答案】

老舍

D

自,创,屈,原,①自创②屈原

句中的“。”改“?”,:④句应改为“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非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这是一道以“名人故居”为中心的综合读写题,分别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修辞的赏析能力,对联知识的掌握,以及标点符号和病句的修改能力。

【解答】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此题形式新颖,但难度不大。通过审读题干,可确定该题

的入手点,即文学赏识的考查。提示语中提到了《骆驼祥子》,看到这一点,答案自然

跃然纸上。

本题考查修辞赏析,答案一目了解。“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来形容“平静的

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需结合材料信息与对联内容综合分析。

第②空,难度不大。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制作”与上联中

的《女神》可直接写出答案。

第①空,则需要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且与下联提到的“改编”词性相对应。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和病句的修改能力。

①句是选择问句,要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用逗号;④句有两处表达欠妥。一是主语判定错误,该句主语为“名人故居”;二是用词不当,“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中的“平凡”一词用词不当,结合上下文语境不难看出,可改为“非凡”。

【点评】

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

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其

中的病句修改题较难,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

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3.

【答案】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

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词: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重点词: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词:沧)

【点评】

做好本题要保证不出现错别字还要理解句意恰当使用。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4.

【答案】

C,(守城者)弃城而逃,【乙】,君主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

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

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

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

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时:天气、时令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时:时候

B句意: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和:内部团结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和:和煦

C句意: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胜:取胜;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战胜敌人!胜:取胜

D句意: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池:护城河;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池:池塘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委:放弃

句意:(守城者)弃城而逃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正误的判断,按照句子翻译的要求加以辨别.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结合句意,选:【乙】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要想解答这道题首先要了解短文的大意,然后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译文: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足够三年吃的粮食.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

答案:

(1)C

(2)(守城者)弃城而逃

(3)【乙】

(4)君主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点评】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三、名著阅读

5.

【答案】

“慎言语”与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要勤快敏捷,说话要谨慎,即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此题属综合读题,解答此题,要对《论语》内容有所掌握,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结合具体要求作答。

【解答】

对联中,化用了孔子的一些主要言论或思想,都可与材料中的事例相对应,如对联中的“慎言语”可与⑥相匹配;“守礼法”可与②⑤相匹配等。

【点评】

解答此题,要求有大量的课外知识积累。

6.

【答案】

勤劳智慧,在荒野中搭帐篷,掘山洞,打围墙,免受食人族的侵害。,我们要有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考点】

名著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的理解概括能力。完成本题需要学生熟知故事内容,注意要扣住题目作答。本题难度不大。

【点评】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7.

【答案】

示例:《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中的“中心”人物是:孙悟空。他嫉恶如仇、忠诚、善恶分明,要扫除一切妖魔鬼怪。在西天取经途中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路降妖除魔,才得以让四人顺利取得真经。

【考点】

观点评价

名著人物形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

见解。结合这三部名著的故事情节,选取主要人物,结合与其有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

的性格特征来回答即可。如《西游记》中,可选取孙悟空。他的性格特征是嫉恶如仇、忠诚、善恶分明。在西天取经途中孙悟空一路降妖除魔,使得四人顺利取得真经;《三国演义》中心人物:刘备。他心系黎民,胸怀天下,广布仁义,使关羽、张飞、诸葛

亮等聚集左右,赢得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水浒传》中心人物:宋江。他带领兄弟们聚

义梁山,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方腊等。

【点评】

此题暂无点评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8.

【答案】

B

此题只需要总结出三则材料中所涉及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的共同特点即可。

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我们发现共同特点是①近年发展起来的②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③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④对环境无污染。于是,最后进行信息综合,“新能源”是近年

发展起来的取之自然服务人类生产生活且对环境无污染的可持续再生能源。

持续上升

【考点】

材料探究

【解析】

本题共给出了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人类对太阳能、风能和潮汐的利用。

【解答】

本题考查字音与词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而且本题的难度很小,通过“阐(ch?n)述”和“濒(bīn)临”两个字音的选择即可做出正确答案。关键是

这两个字音还异常简单。“阐说”的字音排除了C、D项,“濒临”的字音排除了A项。故

选B。

本题考查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只需要总结出三则材料中所涉及的太

阳能、风能、潮汐能的共同特点即可。

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我们发现共同特点是①近年发展起来的②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③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④对环境无污染。于是,最后进行信息综合,“新能源”是近年

发展起来的取之自然服务人类生产生活且对环境无污染的可持续再生能源。

本题考查图表分析的能力及表述的能力。解答此题,只要把两幅统计图的特点分析清

楚即可。【材料一】的统计图说明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大幅上升。【材料二】的统计

图说明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稳步上升。由此可见,四字词语需表达“未来利用会上升”的含义即可。例如:持续上升,前景无限等。

答案:(1)B(2)“新能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取之自然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且对环境

无污染的可持续再生能源。(3)持续上升

【点评】

材料阅读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活用材料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涉

及的知识面庞杂,平时要多积累,多记忆,并多训练。

9.

【答案】

作者的感悟:

①默默挺立着朴实的身躯,不懈不怠,固守一处绽放自己的价值;②虽然平凡但是顽

强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即使无人问津也努力完成人生历程,在奋斗的过程中持守心灵

的宁静与和谐,心怀感恩和爱。

感悟的形成:①在自家的庭院中,连续十年间英都会和自己特别有默契的相逢,而且

是同一处,伴我晨昏;②高中语文老师和我们探讨理想人生。

要点:①同学们谈到自己的理想和前途,都是“志存高远”“栋梁之才”;

②老师说成为栋梁之才的人是极少数,大部分是庸常的普通人就像“遍地的蒲公英”;

③蒲公英普通但是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就像人一样,不管命运如何努力

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让人生有意义;

④我们和老师之间不同的认识,让我们陷入思考。

对蒲公英绽放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让我能够感悟到蒲公英的品质,更好的理解文章。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本文写在春天,我无意间挖开院土,又在每年生长蒲公英的地方发现了一株娇嫩淡绿

的蒲公英,由此我心生快乐,开始追忆每年春天庭院中都有普通的蒲公英在生长着,

并介绍它不平凡的药用价值。同时作者又回忆起高中时一位语文老师在春游的时候,

用普通的蒲公英的表现来教育我们的往事,令我们深深感悟到蒲公英不平凡的精神品质,表达对蒲公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答】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内容的归纳。第一问,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作

者的议论抒情句,从中筛选出对蒲公英赞美的句子作答。如:文章第③段的“眼前这

株蒲公英十年如一日地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还有第

⑦段的“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即使无人问津”,“夏日,蒲公英又要将辛苦培育出的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第二问,可在解决第一问的基

础上,根据句子的前后文来分析这些感悟形成的原因。一个是庭院里年年在一处生长

的蒲公英,一个是老师用蒲公英来教育我们。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对老师说话的原因与内容进行仔细分析,从中

即可归纳出答案。

从文章可知,老师说这番话的原因,是因为同学们在谈到自己的理想和前途时,都是“志存高远”“栋梁之才”;老师说这番话,目的是想让我们认清自己,想成为名人很难,我们大部分是庸常的普通人,但是虽然普通,但即使如蒲公英一样的普通,也会有自

己的梦想,我们依旧不能放弃努力。“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

本题考查学生质疑和解疑的能力。按题目要求针对指定段落的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说出这个问题对你理解文章的帮助即可。一定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与对你的阅读

帮助要一致,不能牛头不对马嘴,闹笑话。

【点评】

本阅读第(1)题是阅读的基础题,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

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

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

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

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

了”“还有”“另外”等。

10.

【答案】

,名节操守,理想志向,丙

【考点】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本文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接着②~④段,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最后⑤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这一中心论点的重要性,希望

大家都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实现“中国梦”。

【解答】

(1)本题考查文章中心论点的理解与关键信息的提取。我们中心论点的理解主要源于

分论点的内容,文章从个人和群体两个方面分析,分析了个人和群体对自己名节操守

和理想志向的坚守和付出,所以对于我们理解中心论点有帮助的关键词语,就能推断

出来。

(2)本题考查内容的补写。补写内容要根据前后文内容来判断。结合前后文内容来看,②③段主要写个人对理想的坚守,④段重点与群体对自己理想的坚守,可见此处应

填写一个由个人到群体的过渡句,丙句突出二者之间的递进关系,符合作者的用意,

故选丙句。

(3)本题考查论点的理解与论据的补充。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论点的含义,再从积累

的素材中写出一个可以支撑论点的事例来。

文中作者的分析可以知道,“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意思就是名节操守不容玷污,

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像这样的人物有很多,比如:文天祥,屈原等,简述事例,并阐

述自己的感受即可。

答案:

(1)名节操守、理想志向

(2)丙

(3)示例一: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红岩》中的江姐。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

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

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誓死都没有泄露党的秘密,表达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对

自己信念的坚守。“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也”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我认为:在生活

和学习中,面对自己的梦想,我们都应该为之全力以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该坚

持自己的梦想,不放弃。

示例二:这句话让我想起司马迁在《史记》之《伯夷列传》中伯夷和叔齐。两人是商

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不愿为争夺王位互相伤害,就去投奔周

文王。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一种

以暴易暴的行为,是道德的衰落,就不食周朝粟米,去首阳山隐居,终于饿死在那里。这个故事被古人当做坚守节操的范例来歌颂。司马迁对两人所表现了对气节的推崇和

赞美。“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也”正是体现对自己操守的坚持,我认为:在生活和学

习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虽然我们会面对各种诱惑,遇到什么挫折,都要

保持高尚的品节,不改初心,不受诱惑。

【点评】

本阅读第(3)题较难,首先要理解句子,再根据句子意思来补充事例。

理解句子含义可以入手的角度有:(1)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

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

意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2)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写文章时,为了突显中心,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

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

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五、作文(共50分)(一)根据情景,按要求写作.(10分)

11.

【答案】

【作文一范文】

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和小朋友们玩老鹰抓小鸡的课间游戏.我当“鸡妈妈”,小红当“老鹰”,还有两个小朋友跟在我身后当“小鸡”.游戏开始了,“老鹰”很凶

地朝我扑来,我两手张开,保护着“小鸡”.“老鹰”很狡猾,她忽左忽右,在最后的一只“小鸡”没能快速的摆过来,被“老鹰”抓了个正着.虽然我输了,但我还是玩得很开心.【作文二范文】

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公元前138年,为了共同抗击匈奴,汉

武帝决定派人去联络大月氏国.张骞自告奋勇担当此任.在出使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年之久,后逃脱,并于公元前126年返回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就是增进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也由此开辟了“丝绸之路”的商业通道.张骞的爱国及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演讲人:XXX

【考点】

微写作

【解析】

作文一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这是写一则小作文.从题干分析,有写作的场景,有写作的内容要求,有情感的抒发.就是通过回忆儿时玩的游戏情景,从中体现当时自己快乐的心情几表达对儿时时光的留恋之情.

【构思选材】先确定儿时游戏的名称,在详细回忆当时和玩伴们玩此游戏时的情景,最后写出自己快乐的心情.

【写作手法】注意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的写法,突出文章的内容.

作文二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这是写一篇发言稿.发言的主要内容,从所给的图画及文字说明分析,此次发言稿要求我们向同学介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及其意义.

【构思选材】在发言稿中,我们应该根据文字材料,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向同学们重点描述,在情节描述之后,还要点明其历史意义,及自己的感想.

【写法指导】注意发言稿的文体要求.(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语、正文、致谢语、发言人等.(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解答】

【作文一范文】

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和小朋友们玩老鹰抓小鸡的课间游戏.我当“鸡妈妈”,小红当“老鹰”,还有两个小朋友跟在我身后当“小鸡”.游戏开始了,“老鹰”很凶

地朝我扑来,我两手张开,保护着“小鸡”.“老鹰”很狡猾,她忽左忽右,在最后的一只“小鸡”没能快速的摆过来,被“老鹰”抓了个正着.虽然我输了,但我还是玩得很开心.【作文二范文】

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公元前138年,为了共同抗击匈奴,汉

武帝决定派人去联络大月氏国.张骞自告奋勇担当此任.在出使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年之久,后逃脱,并于公元前126年返回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就是增进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也由此开辟了“丝绸之路”的商业通道.张骞的爱国及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演讲人:XXX

【点评】

【作文一】本文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再现当时游戏的情景.语言生动、逼真,具有吸

引力.

【作文二】本文符合演讲稿的格式要求.内容上,先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故事主要内容,再点明张骞身上的精神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格式规范,内容简洁.

12.

【答案】

【作文一范文】

做人,贵在真

诚实,讲信用,这就是我对诚信的理解.诚信,早已成为古人推崇的美德,它沐浴

了盛世的阳光,经历了专制的铁蹄,流传至今.只有讲诚信,才算是做了好人的本分.诚信,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极其重要的为人准则.诚信之于生命,正如同珍

珠之于贝壳,那么晶莹剔透而凝重;如月亮之于夜幕,那么明亮皎洁;如山雀之于森林,那么生机盎然.

可是在我们的周围,有些同学认为撒谎可以得到很多好处;可以为我们获得诱人利益,满足我们的各种欲望,甚至能躲避大人的质问和打骂,所以,尽管他们知道撒谎

是不良的行为,却“义无反顾”地去一次次撒谎,一次次尽情地享受那所谓的“快乐”.但是,短暂的快乐之后又会意味着什么呢?那将意味着痛苦和不安.因为我就亲身体味

到了这一点.有一天,我在学校的小摊前发现心仪已久的零食,经不住诱惑,便编了

一个要买文具盒的谎言,向奶奶索要了10元钱,全部卖了零食吃.由此我也陷入深深

的自责、愧疚、惶恐不安中,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奶奶承认了错误,顿时我感到如

释重负,从这一段难忘的经历中,我明白了诚实能让一个人心胸坦荡,让他的生活始

终充满阳光,而你一旦撒了谎,便像一只畏畏缩缩的小老鼠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不敢

正视现实.这时,我才真正明白诚实是快乐之本.

有的人认为第一次说谎无所谓,但是古人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

为之.”一次做错了,下次你再这样做,反反复复,你在无意间就失去了诚实的本性,

谎言就会无拘无束的从你嘴里一次次脱口而出,因为说谎已变成了自己习以为常的事.更可怕的是这种坏习惯也许会使你将来酿成终身大错.有些企业为了获得一时丰

厚的利润,用虚假广告来掩饰自家商品的不足,从而欺骗顾客,结果丢弃了诚信,反

而适得其反.所以,诚信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信誉”,是

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对于一个人来说,它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和一种崇

高的“人格力量”.

与诚信相对立的就是损人利己,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些事发生,如在我住的小区里,一些路旁的排水井盖经常被人偷走;一些不讲社会公德的居民将生活垃圾堆放在

楼道上,影响正常通行.这些现象比比皆是,我们难道不为之痛恨吗?我们现在正在

构建和谐社会,我希望我们要从建设和谐小区、和谐班级、和谐学校这些点滴小事做起.

诚信是为人之本,是处事之本,是经商之本,同时它也是人和人正常交往、社会生

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障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要守护诚信,牢记“以

诚实守信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这句话,它是你人生海洋中一盏不灭的航标灯.看看吧,诚信何其可贵,何其重要.诚信不可抛!唯有诚信,才能让你的生命如一

股清泉.

【作文二范文】

动物,你好

在21世纪的30年代,我坐在办公室里没有事干,无聊的发蒙.突然,电话响了起来.原来是森林王国的老虎国王邀请我去森林做客.我高兴的欣喜若狂.我立刻坐上

我的专属飞船来到了了森林里.

当我下了飞船,我看见森林的老虎国王正在探身相迎呢!

这时候,许多小动物都已经等候在这里.我和它们一一打招呼.

然后,我和它们一起玩耍起来.

忽然,我问道:

“小动物们,你们觉得幸福吗?呆在这里好不好啊?”

“一点都不好,现在的人类捕猎越来越多,生态已倾斜,动物迅速减少,食物链快

断了,你不管到哪,都会看见亲子分离的痛苦,悲伤.这人类呀,真造孽啊!你去提

醒人类,如果人类在不停手,我们的下场,也就是他们的下场,请你们好好保护我们!”

我带着心如刀割的心情,来到小溪边,忽然感觉小溪的颜色变了,变的浑浊,变的

模糊.

“小溪!你觉得…”

“不快乐,不幸福,人类玷污了我清澈的湖水,使我变的这么难看,恶心.这还没

有什么,更气人的事,人类还往我这儿仍死样死猪…让我臭气熏天,经过这里的人都骂我…”

我心想:为什么,为什么人类会那么的残忍,现在的社会看似美丽,却不知道这其

中到底有多少的阴暗和恐怖.动物也知道保护地球,这一点连动物也知道,人类咋会

不知晓呢?

我害怕,我害怕动物说的话会显灵.也许,那时,动物们会说:“这就是你们人类

破坏环境,滥杀动物的下场!”我总是祈求上天,千万不要发生,千万不要发生,但我

还是会害怕,害怕那一天会降临,害怕那一切都是人类造成的.

如果末日是骗局,那谁也不保证下一次玛雅人预言末日还会不会来临!

【考点】

半命题作文

【解析】

作文一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的中心语是”真”.可以理解为:认真、真实、诚实等意思.所填写的词语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人的品德等范围之内的词

语.例如,可以填写“学习”“读书”“做人”“交友”“做事”等词语皆可.“贵”则表明自己的

赞赏、学习、支持的态度.

【构思选材】例如,我们可以从学习方面的“认真”角度出发进行写作.可以写作记叙文,写自己在学习上认真的一件或几件事情,从中反映认真这种学习态度的重要

性.也可以写作议论文.以“学习贵在认真”为中心论点,采用举事例等论证方法论证

自己的观点.最后加以总结.再如,我们把“真”理解为“诚实”“诚信”等,据此写成一篇

文章也可.

【写作手法】写作记叙文,可以使用细节描写、对比烘托、以小见大的写法,完成主

要内容的叙述,揭示文章的主题.写作品议论文,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恰当使用举例子论证、对比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使自己的

论证更充分.

作文二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主要为我们设置了写作的情境.材料

中给了三个信息点“森林有各种动物”“各种植物”能听懂他们的对话”“自己和他们对话”,因此写作的内容应是围绕“我”与“动物”之间的对话,展开故事的想象,进行写作.在文体上则明确要求我们写作一篇记叙文.

题目要求自拟.

【构思选材】本文可以通过对“我”与森林里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展示“我”对环境的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