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方法与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方法与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方法与要求

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世界政治与经济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数:4

学时数:64

要求先修课程:无

教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参考书:无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世界政治与经济关系》课程为网络教育本科段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世界政治与经济关系》以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个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包括国际社会的现状、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各类行为主体、各种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内容主要涉及当前世界总格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等等,并对美国、日本、欧洲、苏联的解体与当今俄罗斯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做了概括的介绍,着重分析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政治与经济关系》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当今世界有一个整体的、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学习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考虑到本课程与现实世界格局联系的紧密性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并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现实发展,切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作为网络教育课程的教学时数为64学时、另加光盘课件学习。各章节课堂教学时数分配及学习要求如下:

导论(2学时)

教学目的: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与研究对象,并在总体上对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

教学要求:一般了解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与意义;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熟知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0.1学习和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理由

1.教学基本要求: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与意义

2.教学内容: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也是可以把握的。中国的发展需要深刻把握国际社会。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了解一国对外政策与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的关

系。

0.2学习和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方法

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方法

2.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及其发展;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研究世界格局的意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研究世界格局的意义;学会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分析问题。

0.3本书的研究对象和框架体系

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框架体系

2.教学内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框架体系和特点的介绍。

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阅读资料: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

基本要求:了解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

第一篇主体篇(总10学时)

第一章:行为主体:主权国家(4学时)

教学目的:介绍主权国家的相关知识;分析主权国家对外政策形成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要求:一般了解主权国家概念、分类、权力和义务;一般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分类;了解综合国力的构成和评估方法;了解当代综合国力竞争的特点;掌握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1主权国家概述

1.2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动因:国家利益

1.3判断国家利益的依据:综合国力

第二章:行为主体:国际组织(6学时)

教学目的:介绍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的产生、发展和作用,进一步认清国际政治民主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一般了解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产生和发展;一般了解从西方七国集团到八国集团的演变;

了解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的类型与作用;了解重要的国际组织;掌握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建立、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掌握八国集团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2.1国际组织概述

2.2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2.3其他重要的国际组织

第二篇:格局篇(总24学时)

第三章:当代世界经济(9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研究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其规律性,有助于从更深的层次把握世界总格局的演变。

教学要求:一般了解战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了解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各阶段的特点;了解当代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掌握当代世界经济新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熟练掌握战后世界

经济格局演变的原因。

3.1世界经济概述

3.2 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3.3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3.4当代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当代世界政治(9学时)

教学目的:明确研究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从研究世界总格局开始的,了解当代世界总格局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

教学要求:一般了解研究世界总格局的主要方法;了解研究世界总格局的重要意义;了解当代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掌握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演变和终结;熟练掌握当前世界格局

的新特点。

4.1世界政治概述

4.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4.3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4.4当代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6学时)

教学目的:深入理解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和发展,掌握积极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意义。

教学要求:一般了解国际秩序及其演变;了解两大主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了解不同的“国际新秩序”观;掌握新安全观与传统安全观的差别;掌握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内涵;熟练掌握

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途径。

5.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5.2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第三篇:力量篇(总27学时)

第六章:主要发达国家和集团的经济与政治(9学时)

教学目的:分析介绍主要发达国家和集团的经济与政治,着重分析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政治和

对外政策的演变,指出他们仍将是世界格局重要的主导力量。

教学要求:一般了解主要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了解战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深层次矛盾;了解战后主要发达国家政治的变化;掌握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对外政策及其国际地位。

6.1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概述

6.2主要发达国家的政治概述

6.3 美国的称霸之路

1.教学基本要求:剖析美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分析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使学生通过对典

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发展史的分析,从中全面正确认识国际社会,体悟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实质。

2.教学内容:介绍美国的经济、政治,分析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

3.教学重点与难点:一般了解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了解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掌握战后美国的经济政治发展变化及其危机;熟练掌握不同时期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内容、特点及其演进过程和原因。

6.4欧洲的联合之路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的分析,认识联合的欧洲在国际格局中

的地位变化及其对国际事务影响的变化。

2.教学内容:介绍战后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分析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阐述欧洲联盟

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一般了解西欧、东欧国家的对外关系及其变化;了解德国统一对欧洲事务和国际

事务的影响;掌握东欧国家经济政治转轨的主要原因、内容和特点;熟练掌握从西欧一体化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作用。

6.5日本的政治大国之路

1.教学基本要求:分析战后日本政治经济等领域体系变革和策略变化,使学生认识日本战后在政治经

济等领域的一系列变化,把握日本未来的发展动向,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作用。

2.教学内容:介绍战后日本的经济与政治;分析日本的外交政策的演变。

3.教学重点与难点:一般了解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内容;了解当今日本的对外关系;掌握日本战后经

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对日本国际地位的影响;熟练掌握日本外交政策的演进、内容,及其对日本国际地位的影响。

第七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6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及其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要求:一般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掌握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发展中国

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战略选择。

7.1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7.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7.3发展中国家的政治

7.4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政策

第八章:社会主义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6学时)

教学目的:分析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分析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总结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认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和艰巨性,总结国际政治中大国兴衰

的规律,认识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所在。

教学要求:一般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与解体;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进步的贡献,了解独联体联合发展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掌握苏东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影响;掌握独联体与东欧国家的

转轨;熟练掌握俄罗斯联邦的对外关系及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作用。

8.1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8.2苏东剧变与东欧国家的转轨

8.3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与外交

第九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6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以及不同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正确评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国进行正确的国际定位。

教学要求:一般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熟练掌握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邓小平同志具有中国特

色的外交思想。

9.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9.2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9.3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9.4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回顾与展望(1学时)

教学目的:回顾与总结战后60多年国际社会的发展,展望未来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总结概括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再次阐述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学生今后发展的指导作用。

教学要求:了解战后60多年国际社会的发展及其特点,了解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掌握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实验或实训要求

关于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 教学大纲是执行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选用(或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了保证教学大纲的质量,规范教学大纲的编写,特制定本规定。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 1、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符合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应处的位置。 2、教学大纲应按照专业教学方案(计划)中规定的课程教学时数、学分数等教学要求进行制定。同一层次、同一专业、同一生源所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应统一。对学分、学时、专业不同的同一课程应分别撰写教学大纲;若使用同一教学大纲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注明,以体现不同的教学要求。 3、教学大纲由各系(院)、部组织所属教研室(教研组)编写,未成立教研组原则上一门课程需三位教师参与编写。教研室(教研组)在深入调研、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或教师小组编写教学大纲初稿,交教研室(教研组)集体讨论制定,系(院)、部审核后报教务处。 4、制定教学大纲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各教学环节安排,防止单纯追求自身局部体系的完善,注意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避免课程的重复和遗漏。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正常努力可以达到的限度为准,同时依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明确教学的基本内容、选修内容(提高内容)及其不同要求,以利于因材施教。 5、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制定,由开课系(院)、部负责,充分征求相关专业教研室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各专业教研室若对基础课、技术基础课有要求的,应主动与开课教研室商讨,提出具体意见。 二、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 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1;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教学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2;实验大纲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3;实习(实训)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4;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5;

实验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 山东大学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山东大学医学院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机能学实验 英文名称:Medical Functional Experiment 课程编号: 实验课性质:融合创新性实验 课程负责人:高建新 开放实验项目数: 大纲主撰人:周玉琴王进、李瑞峰、潘芳、王越 大纲审核人:胡维诚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40 实验学时:40 课程总学分:实验学分: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专业用 5、6、7年制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医学机能学融合性实验教学,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分科理论知识,按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同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会使用医学机能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病例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主要仪器设备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血气分析仪、电磁流量计、压力换能器、张力换能器、水检压计、冷冻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形态学分析系统、手术器械、恒温彩色微循环显微仪、医学图像分析系统。

六、考核方式 结合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确定成绩。 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一)教科书 1.胡维诚.《医学机能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二)参考书 1.李自英,胡维诚.《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胡还忠.《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最新高校课程教学大纲撰写规范及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 (与下空一行黑体居中二号字) (以下标题:宋体加粗小四修改完删去此行) 课程编号:暂不填写,由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统一编写(宋体小四以下同上)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专业名称) 开课学期:×××(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学时:×××(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此处用2×16=32形式来表示周课时和总课时,或者周学时,总学时,有实验课的标注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分别是多少) 学分:×××(专业名称)×学分 ×××(专业名称)×学分(如多个专业不同学分这样编写,学时学分相同则只写学分)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核人: 制定时间(或修订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二选一) (与下空一行) 一、课程简介(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明确该课程类别,如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与2014级人才培养一致);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阐述该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所起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的知识及掌握程度,要具备哪些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式(宋体加粗、小四) 课堂讲授、理论+实践、一对一理论+实践(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选择)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宋体加粗小四) 六、教学内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第一部分(居中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本部分教学要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并按“了解”、“理解”、“掌握”、

计算方法教学大纲-致远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2014年秋季学期 《随机过程》课程教学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1.开课学院(系):致远学院 2.课程名称:《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es) 3.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4.先修课程:概率论 5.上课时间:周二、四,3-4节课 6.上课地点:中院207 7.任课教师:韩东(donghan@https://www.360docs.net/doc/912807671.html,) 8.办公室及电话:数学楼1206,54743148-1206 9.助教:张登(zhangdeng@https://www.360docs.net/doc/912807671.html,) 10.Office hour:周四下午3-5点,数学楼1206 二.课程主要内容(中英文) 随机过程是定量研究随机现象(事件)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分支学科。学习《随机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认识随机现象的统计性质;知道如何构造随机模型并且能计算和分析随机事件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的概率及其相关性质。《随机过程》主要包括:Poisson过程、Markov过程、鞅过程、Bronian 运动、随机分析基础(Ito积分与随机微分方程)、平稳过程等。 Stochastic Processes are ways of quantifying the dynamic relations of sequences of random events. It is a branch of mathematic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General theory of stochastic processes; Poisson process and renewal theorems; Martingales; Discrete-time Markov Chains; Continuous-time Markov Chains; Brownian motion; Introduction to stochastic analysis; Stationary processes and ARMA models. 第一章概率论精要 主要内容:概率公理化,全概率公式和Bayes 公式,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条件期望、极限定理。重点与难点:条件期望和极限定理。 第二章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随机过程的定义、随机过程的存在性、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重点与难点:随机过程的存在性。 第三章Poisson 过程 主要内容:Poisson过程的定义及性质,首达时间与其间隔的分布,Poisson过程的极限定理。 重点与难点:首达时间间隔与Poisson过程的关系。 第四章Markov过程

数值计算方法教学大纲

《数值计算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MI3321048 课程名称:数值计算方法英文名称:Numer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学时: 30 学分:2 课程类型:任选课程性质:任选课 适用专业:微电子学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开课学期:Y3开课院系:微电子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目标:学习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求解工程或物理中数学问题的数值计算基本方法。 任务:掌握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本算法,培养数值计算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级语言编程作为先修课程,为求解复杂数学方程的数值解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引论(2学时) 具体内容:数值计算方法的内容和意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误差的传播,误差的基本概念,算法的稳定性与收敛性。 1.基本要求 (1)了解算法基本概念。 (2)了解误差基本概念,了解误差分析基本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误差的传播。 难点:算法的稳定性与收敛性。 3.说明:使学生建立工程中和计算中的数值误差概念。 (二) 函数插值与最小二乘拟合(8学时) 具体内容:插值概念,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分段插值,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插值概念。 (2)熟练掌握拉格朗日插值公式,会用余项估计误差。 (3)掌握牛顿插值公式。 (4)掌握分段低次插值的意义及方法。

(5)掌握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拉格朗日插值, 余项,最小二乘法。 难点:拉格朗日插值, 余项。 3.说明:插值与拟合是数值计算中的常用方法,也是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 (三) 第三章数值积分与微分(5学时) 具体内容:数值求积的基本思想,代数精度的概念,划分节点求积公式(梯形辛普生及其复化求积公式),高斯求积公式,数值微分。 1.基本要求 (1)了解数值求积的基本思想,代数精度的概念。 (2)熟练掌握梯形,辛普生及其复化求积公式。 (3)掌握高斯求积公式的用法。 (4)掌握几个数值微分计算公式。 2.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求积基本思想,等距节点求积公式,梯形法,辛普生法,数值微分。 难点:数值求积和数值微分。 3.说明:积分和微分的数值计算,是进一步的各种数值计算的基础。 (四)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5学时) 具体内容:尤拉法与改进尤拉法,梯形方法,龙格—库塔法,收敛性与稳定性。 1.基本要求 (1)掌握数值求解一阶方程的尤拉法,改进尤拉法,梯形法及龙格—库塔法。 (2)了解局部截断误差,方法阶等基本概念。 (3)了解收敛性与稳定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2.重点、难点 重点:尤拉法,龙格-库塔法,收敛性与稳定性。 难点:收敛性与稳定性问题。 3.说明:该内容是常用的几种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是工程计算的重要基础。 (五) 方程求根的迭代法(4学时) 具体内容:二分法,解一元方程的迭代法,牛顿法,弦截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方程求根的对分法和迭代法的求解过程。 (2)熟练掌握牛顿法。 (3)掌握弦截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迭代法,牛顿法。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1.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2.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用word编写) 《课程名》课程教学大纲-----(用三号黑体) (内容用四号宋体字,半角) 授课专业:------(用四号黑体要写明全称) 学时数:学分: --(用四号黑体)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用四号黑体) 写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人才培养过程(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用四号黑体) 包括本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分章节详细编写内容及要求(写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应达到的要求),在各章标题后注明所用学时,学时分配只供参考,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这一部分是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应尽量详细列出。 (注:“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 (3)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用四号黑体) 包括各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实验、作业、课外自学、课程设计、考试等。)的安排、要求。其中,课堂讲授: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外语、计算机应用等要求,教学辅助资料如:习题集(库),试题集(库),CAI课件等要求;实验环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主要写明布置习题达到的目的,并分章节写出布置的题量;考试环节:写明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改革的思路,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试。 (4)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用四号黑体) 课程教学大纲中指定的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应择优选择,且与设定的教学内容能较好的吻合。要列出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 3.页面格式 纸型A4:高 285MM,宽 210MM ;页边距:上 25.4MM,下25.4MM,左 20MM,右 20MM,装订线10MM;页眉:17MM;页脚:20MM;行距:固定值,28磅。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实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460课程名称:实用写作 英文名称:Practical Writing 课程性质: 必修通识课程 总 学 时:36学 分:2 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大学语文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实用写作》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实用写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学习实践类、校园文化类、求职就业类、行政公文类等应用文文体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四个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用写作》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注重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在教学中整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强化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酽锕极額閉镇桧 猪訣锥顧荭。 (五)实践环节 无。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用写作》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 外 其它 小 计 1 绪论 1 1 1 3 多媒体 2 校园篇:请假条、证明信、调查报告、学术论 文、消息、通讯、计划、总结、 10 1 4 1 16 多媒体 3 求职篇:求职信、个人简历、演讲词、申论 5 1 2 1 9 多媒体 4 职场篇:广告文案、合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处理办法、通知、通告、通报、请示、报告、函、 8 1 2 1 12 多媒体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70%,兼顾学生的平时成绩3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李庆扬.《数值分析(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2014年。 主要参考书: 1.朱建新,李有法.《高等学校教材:数值计算方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徐萃薇,孙绳武.《计算方法引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作为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上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同时对计算方法作适当的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处理计算机常用数值分析的构造思想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与数学结合的作用及课程的应用性。为今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概念 2.掌握常用的解非线性方程根的方法 3.熟练掌握线性代数方法组的解法 4.熟练掌握插值与拟合的常用方法 5.掌握数值积分方法 6.了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辅导或自学,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并辅助上机实验,必须通过做练习题和上机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公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应注重面授辅导或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误差) 基本内容: 第一节数值分析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第二节数值计算的误差 1.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2.误差与有效数字 3.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第三节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1.病态问题与条件数 2.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3.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难点: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一、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主要涉及到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层次,即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层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对这一领域的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人格差异、激励、领导、团队冲突和组织沟通等内容。课堂活动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主题演讲、阅读、自我评估、延展性的讨论、视频观看和分析,以及从学生视角进行的个体或小组展示,因此学生也会学习到如何把这些专题内容进行整合,并有效地应用于多元化的组织情境中去。此外,今天的企业组织通常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的,这一课程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提高他们有效地处理各种工作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时产生的问题。 This course will cove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t three levels—the individual,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In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motivation, leadership, group conflict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etc. Course activities include case analyses, role plays, lectures, readings, self-assessment tools, extensive discussions, video watching and analysis, and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ndividual and group), so they will also learn how to integrate these topics and effectively apply them in pluralistic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In addition, business today is conducted with and through people from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other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behavioral skills that will increas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that arise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from difference cultures in a variety of work settings.

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说明

附件1 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说明 一、大纲编写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实施教学与考核的主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一般包括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说明部分要明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贯彻“少而精”原则,做到规范与灵活相统一;本文部分是教学大纲的基本部分,分章节或单元说明(章节或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法建议、考核要求以及参考书目等。 凡列入培养方案的各门课程,均应由课程归属教学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开课前组织教研室或任课教师制(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经所在教研室讨论审核,经学院批准后方可执行,并报教务处备案。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并汇编成册。 二、文档格式要求 1.教学大纲统一用Word文档排版打印,页面设置为:A4纸型;页边距:左2.8cm、右2.5cm、上2.5cm、下2.5cm、页眉1.5cm、页脚1.0cm,标准字间距,行距1.5倍,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标点符号全角录入。 2.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要求:一级标题:(《XXXX》教学大纲)三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其余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 三、填写内容说明 1.关于教学目标 具体参见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陈述要求及参考样例,教学目标一定要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要反映不同的知识类型和层次。 2.实验类课程中的“类型” 是指基本(演示、验证等)、综合、设计等;如是上机课程“类型”是指单项训练、综合训练等。 3.非独立设置的课内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可以参照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格式编写,课内实践教学大纲应作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一部分,课程编号、学分以理

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理论课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说明: 《》教学大纲(三号黑体加粗)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学分:总学时: 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适用对象:先修课程: (小四黑体)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小四号楷体加粗) (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正文五号宋体)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四号楷体加粗) (说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正文五号宋体) 三、课程教学内容 按相当于教材编写大纲中的章节目三个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 五、教学组织与方法 说明:提出适合本课程教学活动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方法应对以下内容清晰描述:1、采用哪些教学方法?2、如何组织?运用哪些教学手段?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组成包括:学习过程考核(考勤作业等)、课内实验或上机部分、学习效果考核(期中、期末、大作业等)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与文献 推荐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目与文献:《》,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大纲制订人:(宋体,5号字,左缩进20字符) 大纲审定人: 教学院长(主任):

制订日期:年月日

实验大纲格式: 【注:正文行间距18磅】 【注:正式稿蓝字部分全部删除】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内容需对应课程大纲内教学要求】 【注:正文为宋体,5号字,下同】 二、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三、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四、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注:设计性实验项目根据情况各选个,总实验学时为学时。】 【注: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实验要求:必做/选做。】 六、实验报告要求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对应课程大纲内考核要求】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与文献 推荐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目与文献:《》,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大纲制订人:(宋体,5号字,左缩进20字符) 大纲审定人: 教学院长(主任): 制订日期:年月日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解答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70%,兼顾学生的平时成绩3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 李庆扬. 《数值分析(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2014 年。 主要参考书: 1.朱建新,李有法. 《高等学校教材:数值计算方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徐萃薇,孙绳武. 《计算方法引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作为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上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同时对计算方法作适当的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处理计算机常用数值分析的构造思想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与数学结合的作用及课程的应用性。为今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概念2.掌握常用的解非线性方程根的方法3.熟练掌握线性代数方法组的解法4.熟练掌握插值与拟合的常用方法5.掌握数值积分方法 6.了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辅导或自学,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并辅助上机实验,必须通过做练习题和上机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公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应注重面授辅导或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误差) 基本内容: 第一节数值分析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第二节数值计算的误差 1.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2.误差与有效数字 3.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第三节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1.病态问题与条件数 2.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3.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难点: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教学建议: 了解数值分析的背景、对象与特点。理解误差的来源与分类、有效数字、误差估计、算法的数值稳定性与病态算法。熟练掌握与误差相关的概念以及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第二章插值法基本内容: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拉格朗日插值 1.线性插值与抛物插值 2.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3.插值余项、误差估计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教学大纲(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以下均为五号宋体)(空一行) 一、教学对象(5号宋体加粗,顶格,下同) 指面向专业、学制、层次等。跨多个专业的课程可采用大类说明。例如:本课程大纲适用于财经类各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5号宋体不加粗,空两格,下同) 二、学分与学时 指课程在教学计划进程表中的学分、学时要求。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素质拓展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课程属性:指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性质:指本课程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地位。 任务:指本课程授课要达到的目的。 目的: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知识和能力水平。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指学生修读本门课程与专业计划中其它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即应先修的主要课程,以及本课程修完后才能继续修读的主要课程。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分章节) 说明:1、某一章的内容不多时,可以以“章”为单元,提出该章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一章)。某一章内容较多时,可以以“节”为单元,分节次提出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单元与单元之间留一空行。 2、“目的要求”中对不同教学内容,规定要求学生掌握的深广度,应采用体现教学要求层次的关键词。例如:理论知识部分可用“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要求对教学内容能够深入透彻,牢固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熟悉:对教材内容清楚地理解,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 了解:对教材内容一般了解,今后需要应用时会进一步查阅有关材料。 3、“主要内容”中列出该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中分讲授内容、自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一章)。如果没有自学内容,可以不写(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 4、当整章或整节为自学内容时,则在“章(或节)”后注明“自学”,“主要内容”直接列教学内容(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二节)。 5、章节标题加粗,居中;“目的要求”、“主要内容”标题加粗,顶格;其余不加粗,空两格。(见下文) 6、“讲授内容”、“自学内容”加粗,前面加“项目符号”圆点●(操作方法:点击菜单栏下面的格式工具栏的快捷按扭“项目符号” ) 第一章××××××(加粗,居中) 【目的要求】(加粗,顶格) 1.掌握…………(不加粗,序号前空两格,下同) 2.熟悉………… 3.了解………… 【主要内容】(加粗,顶格) l 讲授内容(加粗,前面加“项目符号”圆点●(操作方法:点击菜单栏下面的格式工具栏的快捷按扭“项目符号” ) 1.………… 2.………… l 自学内容(加粗,前面加“项目符号”圆点●,操作方法同上) 1. 2.

计算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计算物理 所属专业:物理学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计算物理学是以计算机及计算机技术为工具和手段,运用计算数学的方法,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前沿学科,与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并列作为物理学的三大支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物理学理论、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这三方面的知识,并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软件、熟练地编程计算的实践能力。并且在教学中让学生多了解相关的前沿科技动态。计算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掌握基本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物理学中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通过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模拟,分析和处理一些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为独立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数学物理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要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以便熟悉解决的相关物理问题及用到的数值计算方法;要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如Fortran, Matlab语言),以便能独立完成上机实践;为以后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计算物理学 S.E.Koonin著,秦克诚译,高教出版社,1992年11 月第1版; Computational Physics, Fortran Version, S.E.Koonin and D.C.Meredith. 教学参考书: 1.《计算物理学》马文淦著,科学出版社(2005) 2.《计算物理学讲义》彭芳麟编写,北师大物理系(2000)

最新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文写作 课程编码:044557 学时:总学时54(讲授学时54 课外学时0) 学分:2 课程类型:专业限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范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教学方式:讲授 考核方式:其它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刘春生.公务文书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参考教材:岳海翔.公文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公文写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党和国家的有关规范性文件为指导,主要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公文形成与办理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其内容具有政治性、综合性、规定性与应用性的特点。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行政机关公文与处理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认识机关公文形成和处理的基本规律,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现行的公文种类、体式稿本、行文规范、写作要求以及公文办理、公文立卷与归档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撰拟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胜任工作需要。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综合课堂的讲授、习题、讨论及课外资料的查询、分析等方法来传授知识。教学手段主要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外资料查询、分析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独立性较强,前期若能开设《应用写作》对本课程较有帮助,学完该课程,对学生将来大四开展的毕业论文写作较有帮助。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篇公务文书写作概论 第一章公务文书的含义、分类和作用 主要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的含义,公文的产生与发展;了解公文的种类以及分类的意义,方法以及我国现行的公文名称;理解公文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公务文书的含义和分类

课程教学大纲管理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管理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教育部《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和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规范。 一、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课程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按各自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区别; (二)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的所有课程(包括理论课、实践课)都要有教学大纲,无教学大纲的课程不能开课。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随着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原则上新开发的课程都要先制订教学大纲,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四)教学大纲要体现人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教学改革的思想,不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五)院级及其以上的重点课程的教学大纲应在课程内容更新与拓宽上有所突破,在课程的教学环节安排上有所创新,更加突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 (六)课程教学大纲由各系(部、室)组织教研室编写,教研室要安排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教学大纲,教研室集体讨论确定,经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系(部、室)主任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后执行。 (七)鉴于规范性要求,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及内容应尽量与本规范中指导性格式统一,力求文字严谨、意义明确扼要、名词术语规范。 二、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及格式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的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教学时间分配建议、成绩考核方式及必要说明等部分。 (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封面格式

数值计算方法教学大纲(本)

数值计算方法教学大纲(本) 本着“崇术重用、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和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特制定了适合我校工科专业本科生的新教学大纲。 一、课程计划 课程名称:数值计算方法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课程定位:数学基础课 开课单位:理学院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设学期:第七学期 讲授学时:共15周,每周4学时,共60学时 学时安排:课堂教学40学时+实验教学20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电科、机械等工科专业本科生 教学方式:讲授(多媒体为主)+上机 考核方式:考试60%+上机实验30%+平时成绩10% 学分:3学分 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预修课程:线性代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计算机高级语言等。 后继课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其它专业课程。 二、课程介绍 数值计算方法也称为数值分析,是研究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科。随着计算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学计算已经与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并列成为进行科学活动的三大基本手段,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新科学,科学计算已经成为了人们进行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科学方法和工具。 数值计算方法是科学计算的核心内容,它既有纯数学高度抽象性与严密科学性的特点,又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际实验的高度技术性的特点,是一门与计算机使用密切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数学课程.主要介绍插值法、函数逼近与曲线拟合、线性方程组迭代解法、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非线性方程组解法、常微分方程数值解以及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数值计算,并特别加强实验环节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算法设计及数学建模思想,而且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计算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也为将来从事科学计算、计算机应用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科学计算是21世纪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并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计算方法》教学大纲

《计算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方法 课程编码:0702033230 适用专业及层次:数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生) 课程总学时:36 课程总学分:36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等。 1、课程的性质:计算方法是数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与计算机使用密切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数学课程,也是科学计算的基础。它以各类数学问题的数值解法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现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解决科学与工程中遇到的各类数学问题提供基本的算法。 2、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计算方法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程序设计能力,以及数值分析能力,为后续的相关专业课打好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计算机语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直接方法(6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高斯顺序消去法 第二节矩阵分解法 第三节对特殊矩阵的矩阵分解法 第四节主元消去法 第五节行列式与逆矩阵的计算 第六节向量范数与矩阵范数

第七节基本误差估计与条件数 【教学要求】: 1、知道高斯消元法、主元消元法、紧凑格式的基本思想和使用条件, 熟练掌握用列主元消元法和紧凑格式解方程组的方法与步骤。 2、了解解特殊线性方程组的追赶法、平方根法.。 3、了解向量范数和矩阵范数的定义,会求三种基本范数.了解病态方程组概念。 4、知道矩阵的三角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列主元消元法、紧凑格式,难点是紧凑格式。 第二章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迭代方法(4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简单迭代法与赛德尔迭代法 第二节一般迭代法的收敛条件 【教学要求】: 1、掌握求解线性方程组的Jocobi 迭代和Seidel 迭代方法,理解这些方法的构造过程和特点以及适用的线性方程组。 2、知道解线性方程组迭代法的基本思想,了解一般迭代法的收敛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Jocobi 迭代法和Seidel 迭代法,难点是Seidel 迭代法。 第三章插值与逼近(6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多项式插值 第二节埃尔米特插值与分段插值 第三节三次样条插值 第四节均方逼近 第五节曲线拟合 【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是每门课程(含实践性课程)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 一、制定原则 1.课程教学大纲要准确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要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 2.课程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适应社会需求,不能只服从于基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制。 3.课程教学大纲要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配合,防止相互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 4.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应以中等程度学生通过正常努力可以达到的限度为准,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利于因材施教。 5.每门课程均应制定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6、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成绩评定 其它说明 二、基本要求 1.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必须以高职人才培养计划为依据,为贯彻落实该培

养计划服务。 2.课程教学大纲应安排教学时数、教学(含实验、实践)活动、课外活动,以及作业量、测验、考试要求,提出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参考书的建议和指导等。 3.凡计划开设的课程,包括必修、选修等所有的理论课和实践环节都必须制定教学大纲。 4.课程教学大纲原则上由开课单位撰写,并由担任该课程教学时间较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编写,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必须经教研室集体讨论、审查通过,由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教学主任批准后,报教务处。 5.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应单独编写实验教学大纲;不独立设课的有关教学实验,应在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具体列出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其他具体内容在实验大纲中写明。 6.课程教学大纲的课程名称和学时要与教学计划保持一致。 7.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要与教育部课指委制定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 8.对课程名称相同,但学时、学分不同的课程,应根据不同的要求,分别撰写课程教学大纲。 9.对课程名称相同,但面向专业不同的课程,应根据专业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分别撰写课程教学大纲。 三、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及编写格式(详见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