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电流计算

电加热电流计算
电加热电流计算

电加热电流计算.线缆直径

电缆截面的选取

[转贴] 电缆截面估算方法一二

先估算负荷电流

1.用途

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

低压380/220伏系统每千瓦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

电力加倍,电热加半。①

单相千瓦,4.5安。②

单相380,电流两安半。③

3.说明

口诀是以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伏三相时(力率0.8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倍”(乘2)就是电流,安。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例1】 5.5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安。

【例2】 40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三相380伏的电热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1.5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1.5)就是电流,安。

【例1】 3千瓦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安。

【例2】 15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3安。

这句口诀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虽然照明的灯泡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这样计算。此外,以千伏安为单位的电器

(如变压器或整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即时说,这后半句虽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以千伏安、千乏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1】 12千瓦的三相(平衡时)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8安。

【例2】 30千伏安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安(指380伏三相交流侧)。

【例3】 32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80安(指380/220伏低压侧)。【例4】 100千乏的移相电容器(380伏三相)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50安。

②在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一条接相线而另一条接零线的(如照明设备)为单相220伏用电设备。这种设备的力率大多为1,因此,口诀便直接说明“单相(每)千瓦4.5安”。计算时,只要“将千瓦数乘4.5”就是电流,安。

同上面一样,它适用于所有以千伏安为单位的单相220伏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及照明设备,而且也适用于220伏的直流。

【例1】 500伏安(0.5千伏安)的行灯变压器(220伏电源侧)按“单相千瓦、4.5

安”算得电流为2.3安。

【例2】 1000瓦投光灯按“单相千瓦、4.5安”算得电流为4.5安。

对于电压更低的单相,口诀中没有提到。可以取220伏为标准,看电压降低多少,电流就反过来增大多少。比如36伏电压,以220伏为标准来说,它降低到1/6,电流就应增大到6倍,即每千瓦的电流为6*4.5=27安。比如36伏、60瓦的行灯每只电流为0.06*27=1.6安,5只便共有8安。

③在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都是接到相线上的,习惯上称为单相380伏用电设备(实际是接在两相上)。这种设备当以千瓦为单位时,力率大多为1,口诀也直接说明:“单相380,电流两安半”。它也包括以千伏安为单位的380伏单相设备。计算时,只要“将千瓦或千伏安数乘2.5”就是电流,安。

【例1】 32千瓦钼丝电阻炉接单相380伏,按“电流两安半”算得电流为80安。

【例2】 2千伏安的行灯变压器,初级接单相380伏,按“电流两安半”算得电流为5安。【例3】 21千伏安的交流电焊变压器,初级接单相380伏,按“电流两安半”算得电流为53安。

估算出负荷的电流后在根据电流选出相应导线的截面,选导线截面时有几个方面要考虑到一是导线的机械强度二是导线的电流密度(安全截流量),三是允许电压降

电压降的估算

1.用途

根据线路上的负荷矩,估算供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检查线路的供电质量。

2.口诀

提出一个估算电压损失的基准数据,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可估出供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压损根据“千瓦.米”,2.5铝线20—1。截面增大荷矩大,电压降低平方低。①

三相四线6倍计,铜线乘上1.7。②

感抗负荷压损高,10下截面影响小,若以力率0.8计,10上增加0.2至1。③

3.说明

电压损失计算与较多的因素有关,计算较复杂。

估算时,线路已经根据负荷情况选定了导线及截面,即有关条件已基本具备。

电压损失是按“对额定电压损失百分之几”来衡量的。口诀主要列出估算电压损失的最基本的数据,多少“负荷矩”电压损失将为1%。当负荷矩较大时,电压损失也就相应增大。因些,首先应算出这线路的负荷矩。

所谓负荷矩就是负荷(千瓦)乘上线路长度(线路长度是指导线敷设长度“米”,即导线走过的路径,不论线路的导线根数。),单位就是“千瓦.米”。对于放射式线路,负荷矩的计算很简单。如下图1,负荷矩便是20*30=600千瓦.米。但如图2的树干式线路,便麻烦些。对于其中5千瓦

设备安装位置的负荷矩应这样算:从线路供电点开始,根据线路分支的情况把它分成三段。在线路的每一段,三个负荷(10、8、5千瓦)都通过,因此负荷矩为:

第一段:10*(10+8+5)=230千瓦.米

第二段:5*(8+5)=65千瓦.米

第三段:10*5=50千瓦.米

至5千瓦设备处的总负荷矩为:230+65+50=345千瓦.米

下面对口诀进行说明:

①首先说明计算电压损失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负荷矩:千瓦.米

接着提出一个基准数据:

2 .5平方毫米的铝线,单相220伏,负荷为电阻性(力率为1),每20“千瓦.米”负荷矩电

压损失为1%。这就是口诀中的“2 .5铝线20—1”。

在电压损失1%的基准下,截面大的,负荷矩也可大些,按正比关系变化。比如10平方毫米的铝线,截面为2 .5平方毫米的4倍,则20*4=80千瓦.米,即这种导线负荷矩为80千瓦.米,电压损失才1%。其余截面照些类推。

当电压不是220伏而是其它数值时,例如36伏,则先找出36伏相当于220伏的1/6。此时,这种线路电压损失为1%的负荷矩不是20千瓦.米,而应按1/6的平方即1/36来降低,这就是20*(1/36)=0 .55千瓦.米。即是说,36伏时,每0 .55千瓦.米(即每550瓦.米),电压损失降低1%。

“电压降低平方低”不单适用于额定电压更低的情况,也可适用于额定电压更高的情况。这时却要按平方升高了。例如单相380伏,由于电压380伏为220伏的1 .7倍,因此电压损失1%的负荷矩应为20*1 .7的平方=58千瓦.米。

从以上可以看出:口诀“截面增大荷矩大,电压降低平方低”。都是对照基准数据“2 .5铝线20—1”而言的。

【例1】一条220伏照明支路,用2 .5平方毫米铝线,负荷矩为76千瓦.米。由于76是20的3 .8倍(76/20=3 .8),因此电压损失为3 .8%。

【例2】一条4平方毫米铝线敷设的40米长的线路,供给220伏1千瓦的单相电炉2只,估算电压损失是:

先算负荷矩2*40=80千瓦.米。再算4平方毫米铝线电压损失1%的负荷矩,根据“截面增大负荷矩大”的原则,4和2 .5比较,截面增大为1 .6倍(4/2 .5=1 .6),因此负荷矩增为

20*1 .6=32千瓦.米(这是电压损失1%的数据)。最后计算80/32=2 .5,即这条线路电压损失为2 .5%。

②当线路不是单相而是三相四线时,(这三相四线一般要求三相负荷是较平衡的。它的电压是和单相相对应的。如果单相为220伏,对应的三相便是380伏,即380/220伏。)同样是2 .5平方毫米的铝线,电压损失1%的负荷矩是①中基准数据的6倍,即20*6=120千瓦.米。至于截面或电压变化,这负荷矩的数值,也要相应变化。

当导线不是铝线而是铜线时,则应将铝线的负荷矩数据乘上1 .7,如“2 .5铝线20—1”改为同截面的铜线时,负荷矩则改为20*1 .7=34千瓦.米,电压损失才1%。

【例3】前面举例的照明支路,若是铜线,则76/34=2 .2,即电压损失为2 .2%。对电炉供电的那条线路,若是铜线,则80/(32*1 .7)=1 .5,电压损失为1 .5%。

【例4】一条50平方毫米铝线敷设的380伏三相线路,长30米,供给一台60千瓦的三相

电炉。电压损失估算是:

先算负荷矩:60*30=1800千瓦.米。

再算50平方毫米铝线在380伏三相的情况下电压损失1%的负荷矩:根据“截面增大荷矩大”,由于50是2 .5的20倍,因此应乘20,再根据“三相四线6倍计”,又要乘6,因此,负荷矩增大为20*20*6=2400千瓦.米。

最后1800/2400=0 .75,即电压损失为0 .75%。

③以上都是针对电阻性负荷而言。对于感抗性负荷(如电动机),计算方法比上面的更复杂。但口诀首先指出:同样的负荷矩——千瓦.米,感抗性负荷电压损失比电阻性的要高一些。它与截面大小及导线敷设之间的距离有关。对于10平方毫米及以下的导线则影响较小,可以不增高。

对于截面10平方毫米以上的线路可以这样估算:先按①或②算出电压损失,再“增加0 .2

至1”,这是指增加0 .2至1倍,即再乘1 .2至2。这可根据截面大小来定,截面大的乘大些。例如70平方毫米的可乘1 .6,150平方毫米可乘2。

以上是指线路架空或支架明敷的情况。对于电缆或穿管线路,由于线路距离很小面影响不大,可仍按①、②的规定估算,不必增大或仅对大截面的导线略为增大(在0 .2以内)。

【例5】图1中若20千瓦是380伏三相电动机,线路为3*16铝线支架明敷,则电压损失估算为:已知负荷矩为600千瓦.米。

计算截面16平方毫米铝线380伏三相时,电压损失1%的负荷矩:由于16是2 .5的6 .4倍,三相负荷矩又是单相的6倍,因此负荷矩增为:20*6 .4*6=768千瓦.米 600/768=0 .8

即估算的电压损失为0 .8%。但现在是电动机负荷,而且导线截面在10以上,因此应增加一些。根据截面情况,考虑1 .2,估算为0 .8*1 .2=0 .96,可以认为电压损失约1%。

以上就是电压损失的估算方法。最后再就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谈几点:

一、线路上电压损失大到多少质量就不好?一般以7~8%为原则。(较严格的说法是:电压损失以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为准(如380/220伏),允许低于这额定电压的5%(照明为2 .5%)。但是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端的电压规定又比额定电压高5%(400/230伏),因此从变压器开始至用电设备的整个线路中,理论上共可损失5%+5%=10%,但通常却只允许7~8%。这是因为还要扣除变压器内部的电压损失以及变压器力率低的影响的缘故。)不过这7~8%是指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开始至计算的那个用电设备为止的全部线路。它通常包括有户外架空线、户内干线、支线等线段。应当是各段结果相加,全部约7~8%。

二、估算电压损失是设计的工作,主要是防止将来使用时出现电压质量不佳的现象。由于影

响计算的因素较多(主要的如计算干线负荷的准确性,变压器电源侧电压的稳定性等),因此,对计算要求很精确意义不大,只要大体上胸中有数就可以了。比如截面相比的关系也可简化为4比2 .5为1 .5倍,6比2 .5为2 .5倍,16比2 .5倍为6倍。这样计算会更方便些。

三、在估算电动机线路电压损失中,还有一种情况是估算电动机起动时的电压损失。这是若损失太大,电动机便不能直接起动。由于起动时的电流大,力率低,一般规定起动时的电压损失可达15%。这种起动时的电压损失计算更为复杂,但可用上述口诀介绍的计算结果判断,一般截面25平方毫米以内的铝线若符合5%的要求,也可符合直接起动的要求:35、50平方毫米的铝线若电压损失在3 .5%以内,也可满足;70、95平方毫米的铝线若电压损失在2 .5%以内,也可满足;而120平方毫米的铝线若电压损失在1 .5以内。才可满足。这3 .5%,2 .5%,1 .5 .%刚好是5%的七、五、三折,因此可以简单记为:“35以上,七、五、三折”。

四、假如在使用中确实发现电压损失太大,影响用电质量,可以减少负荷(将一部分负荷转移到别的较轻的线路,或另外增加一回路),或者将部分线段的截面增大(最好增大前面的干线)来解决。对于电动机线路,也可以改用电缆来减少电压损失。当电动机无法直接启动时,除了上述解决办法外,还可以采用降压起动设备(如星-三角起动器或自耦减压起动器等)来解决

根据电流来选截面

1.用途

各种导线的截流量(安全用电)通常可以从手册中查找。但利用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算出,不必查表。

导线的截流量与导线的截面有关,也与导线的材料(铝或铜)、型号(绝缘线或裸线等)、敷设方法(明敷或穿管等)以及环境温度(25℃左右或更大)等有关,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也较复杂。

2.口诀

铝心绝缘线截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 S(截面)=0.785*D(直径)的平方

10下5,100上二,25、35,四三界,70、95,两倍半。①

穿管、温度,八九折。②

裸线加一半。③

铜线升级算。④

3.说明

口诀是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为准。若条件不同,口诀另有说明。

绝缘线包括各种型号的橡皮绝缘线或塑料绝缘线。

口诀对各种截面的截流量(电流,安)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倍数”来表示。为此,应当先熟悉导线截面(平方毫米)的排列: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

生产厂制造铝芯绝缘线的截面通常从2.5开始,铜芯绝缘线则从1开始;裸铝线从16开始,裸铜线则从10开始。

①这口诀指出:铝芯绝缘线截流量,安,可以按“截面数的多少倍”来计算。口诀中阿拉伯数字表示导线截面(平方毫米),汉字数字表示倍数。把口诀的“截面与倍数关系”排列起来便如下:

...10*5 16、25*4 35 、45*3 70 、95*2.5 120*2......

现在再和口诀对照就更清楚了,原来“10下五”是指截面从10以下,截流量都是截面数的五倍。“100上二”是指截面100以上,截流量都是截面数的二倍。截面25与35是四倍和三倍的分界处。这就是口诀“25、35四三界”。而截面70、95则为二点五倍。从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10以下及100以上之处,中间的导线截面是每每两种规格属同一种倍数。

下面以明敷铝芯绝缘线,环境温度为25℃,举例说明:

【例1】6平方毫米的,按“10下五”算得截流量为30安。

【例2】150平方毫米的,按“100上二”算得截流量为300安。

【例3】70平方毫米的,按“70、95两倍半”算得截流量为175安。

从上面的排列还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在倍数转变的交界处,误差稍大些。比如截面25与35是四倍与三倍的分界处,25属四倍的范围,但靠近向三倍变化的一侧,它按口诀是四倍,即100安,但实际不到四倍(按手册为97安),而35则相反,按口诀是三倍,即105安,实际则是117安,不过这对使用的影响并不大。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的不让它满到100安,35的则可以略为超过105安便更准确了。同样,2.5平方毫米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最始(左)端,实际便不止五倍(最大可达20安以上),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的电能损耗,通常都不用到这么大,手册中一般也只标12安。

②从这以下,口诀便是对条件改变的处理。本名“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按①计算后,再打八折(乘0.8)。若环境温度超过25℃,应按①计算后再打九折(乘0.9)。

关于环境温度,按规定是指夏天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实际上,温度是变动的,一般情况

下,它影响导体截流并不很大。因此,只对某些高温车间或较热地区超过25℃较多时,才考虑打折扣。

还有一种情况是两种条件都改变(穿管又温度较高),则按①计算后打八折,再打九折。或者简单地一次打七折计算(即0.8*0.9=0.72,约为0.7)。这也可以说是“穿管、温度,八、九折”的意思。

例如:(铝芯绝缘线)

10平方毫米的,穿管(八折),

40安(10*5*0.8=40)

高温(九折)

45安(10*5*0.9=45)

穿管又高温(七折)

35安(10*5*0.7=35安)

95平方毫米的,穿管(八折)

190安(95*2.5*0.8=190)

高温(九折)

214安(95*2.5*0.9=213.8)

穿管又高温(七折)

166安(95*2.5*0.7=166.3)

③对于裸铝线的截流量,口诀指出“裸线加一半”,即按①计算后再一半(乘1.5)。这是指同样截面的铝芯绝缘芯与裸铝线比较,截流量可加一半。

【例1】 16平方毫米裸铝线, 96安(16*4*1.5=96)

高温, 86安(16*4*1.5*0.9=86.4)

【例2】 35平方毫米裸铝线, 158安(35*3*1.5=157.5)

【例3】 120平方毫米裸铝线, 360安(120*2*1.5=360)

④对于铜导线的截流量,口诀指出“铜线升级算”,即将铜导线的截面按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线条件计算。

【例1】 35平方毫米裸铜线25℃。升级为50平方毫米,再按50平方毫米裸铝线,25℃计算为225安(50*3*1.5)。

【例2】 16平方毫米铜绝缘线25℃。按25平方毫米铝绝缘线的相同条件,计算为100安(25*4)。

【例3】 95平方毫米铜绝缘线25℃,穿管。按120平方毫米铝绝缘线的相同条件,计算为192安(120*2*0.8)。

附带说一下: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一般直接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采用①中的有关倍数直接计算,比如35平方毫米高压铠装铝芯电缆埋地敷设的截流量约为105安(35*3)。95平方毫米的约为238安(95*2.5)。

下面这个估算口诀和上面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2.5平方*9 4平方*8 6平方*710平方*6 16平方*5 25平方*4 35平方*

3.5

50和70平方*3 95和120平方*2.5 .....................

最后说明一下用电流估算截面的适用于近电源(负荷离电源不远),电压降适用于长距离

电加热器功率计算

一、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电加热器的设计计算: 1.计算维持介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实际所需要的维持温度的功率 2.计算从初始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加热至设定温度的所需要的功率 3.根据以上两种计算结果,选择加热器的型号和数量。总功率取以上二种功率的最大值并考虑系数。公式: 1.维持介质温度抽需要的功率 KW=C2M3△T/864+P 式中:M3每小时所增加的介质kg/h 2.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KW = ( C1M1△T + C2M2△T )÷ 864/P + P/2 式中:C1C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比热(Kcal/Kg℃) M1M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质量(Kg) △T为所需温度和初始温度之差(℃) H为初始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h) P最终温度下容器的热散量(Kw) 二、电加热性能曲线下面是一些在电加热计算中经常要用到的性能曲线。

三、设计计算举例: 有一只开口的容器,尺寸为宽500mm,长1200mm,高为600mm,容器重量150Kg。内装500mm高度的水,容器周围都有50mm的保温层,材料为硅酸盐。水需3小时内从15℃加热至70℃,然后从容器中抽取20kg/h 的70℃的水,并加入同样重量的水。需要多大的功率才能满足所要的温度。 技术数据: 1、水的比重:1000kg/m3 2、水的比热:1kcal/kg℃ 3、钢的比热:kg℃ 4、水在70℃时的表面损失4000W/m2 5、保温层损失(在70℃时)32W/m2 6、容器的面积:

7、保温层的面积: 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容器内水的加热:C1M1△T = 1×(×××1000)×(70-15) = 16500 kcal 容器自身的加热:C2M2△T = ×150×(70-15) = 990 kcal 平均水表面热损失:× 4000W/m2 × 3h × 1/2 × 864/1000 = kcal 平均保温层热损失:× 32W/m2 × 3h × 1/2 × 864/1000 =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初始加热需要的能量为:(16500 + 990 + + )× = kcal/kg℃ 工作时需要的功率: 加热补充的水所需要的热量:20kg/H × (70-15)×1kcal/kg℃ = 1100kcal 水表面热损失:× 4000W/m2 × 1h × 864/1000 = kcal 保温层热损失:× 32W/m2 × 1h × 864/1000 =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工作加热的能量为:(1100 + + )× = kcal/kg℃ 工作加热的功率为:÷864÷1 = kw 初始加热的功率大于工作时需要的功率,加热器选择的功率至少要。 最终选取的加热器功率为35kw。

电加热器说明书范文

电加热器说明书

DRK型空气电加热器 DRK Electric Air Heater 使用说明书 Operating Instruction Manual 江苏国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Jiangsu Guone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一、前言Preface DRK型空气电加热器是我厂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专门供燃煤发电厂除灰系统使用的新型加热设备,该设备由空气电加热器和控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发热元件采用1Cr18Ni9Ti不锈钢无缝管作保护套管,0Cr27A17MO2高温电阻合金丝、结晶氧化镁粉,经压缩工艺成型,使电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得以保证。控制部分采用先进的数字电路、集成电路触发器、高反压可控硅等组成可调测温、恒温系统,保证了电加热器的正常运行。 DRK electric air heater, the new type heating equipment special for coal-fired power plant ash collection system, is successfully made by our company recent years. This equipment consists of electric air heater and control system. Heating unit adopts 1Cr18Ni9Ti seamless steel tube as the protective case. After compression craft formation, 0Cr27A17MO2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alloy wire and crystal magnesia powder could make sure the life of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Control part uses advanced digital circuit, IC trigger and high counter voltage SCR to compose adjustable thermometer and thermostat system, which insure the normal working of heater.

加热器功率计算

三、电加热器设计计算举例: 有一只开口的容器,尺寸为宽500mm,长1200mm,高为600mm,容器重量150Kg。内装500mm高度的水,容器周围都有50mm的保温层,材料为硅酸盐。水需3小时内从15℃加热至70℃,然后从容器中抽取20kg/h的70℃的水,并加入同样重量的水。需要多大的功率才能满足所要的温度。 技术数据: 1、水的比重:1000kg/m3 2、水的比热:1kcal/kg℃ 3、钢的比热:0.12kcal/kg℃ 4、水在70℃时的表面损失4000W/m2 5、保温层损失(在70℃时)32W/m2 6、容器的面积:0.6m2 7、保温层的面积:2.52m2 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容器内水的加热:C1M1△T = 1×(0.5×1.2×0.5×1000)×(70-15) = 16500 kcal 容器自身的加热:C2M2△T = 0.12×150×(70-15) = 990 kcal 平均水表面热损失:0.6m2 ×4000W/m2 ×3h ×1/2 ×864/1000 = 3110.4 kcal 平均保温层热损失:2.52m2 ×32W/m2 ×3h ×1/2 ×864/1000 = 104.5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初始加热需要的能量为:(16500 + 990 + 3110.4 + 104.5)×1.2 = 70258.8 kcal/kg℃ 工作时需要的功率: 加热补充的水所需要的热量:20kg/H ×(70-15)×1kcal/kg℃= 1100kcal 水表面热损失:0.6m2 ×4000W/m2 ×1h ×1/2 x 864/1000 = 1036.8kcal 保温层热损失:2.52m2 ×32W/m2 ×1h ×1/2 x864/1000 = 34.84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工作加热的能量为:(1100 +1036.8 + 34.84)×1.2 = 2605.99 kcal/kg℃工作加热的功率为:2605.99÷864÷1 = 3.02kw 初始加热的功率大于工作时需要的功率,加热器选择的功率至少要27.1kw。 最终选取的加热器功率为35kw。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电加热器专题

1.(6分)有一种XX 一88型号电水壶的铭牌如下表,图l5是电水壶的电路图,R 为加热器,温控器S 是一个双金属片温控开关,当温度较低时,其处于闭合状态,加热器加热。当水沸腾后,会自动断开进入保 温状态,从而实现了自动温度开 关控制。 若加热器电阻阻值随温度改变 而发生的变化可忽略不计,则: (1)电水壶正常工作时,其加热 电阻的阻值是多大? (2)若电水壶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现将一满壶23℃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需要多长时间?[水的比热容C=4.2×103J /(kg ·℃),lL =10-3m 3]。 (3)当电水壶处于保温状态时,通过加热器的电流是0.2A ,此时电阻Rc 的电功率是多少? 2.如图甲为现在家庭、宾馆常用的无线 电水壶(是一种在倒水时导线脱离,用电加热的方便水壶),图乙是该电水壶的铭牌 某同学用这种电水壶烧开水,他将水装至最大盛水量,测得水的温度是20℃,通电7min ,水刚好被烧开(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试通过计算,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电水壶电热丝的电阻是多大? (2)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若电水壶正常工作,算一算电水壶工作的效率。

3.前些日子,小亮的妈妈买了一个“天际”牌自动热水壶送给爷爷,其铭牌如表,小亮为了给爷爷说明电热水壶的使用方法,他接水800ml刻线,然后把水壶放在加热座上,拨动开关,5min后水烧开,水壶自动断电,已知水的初温为20℃。 (1)这壶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c水=4.2×103J/kg·℃] (2)烧水时家中电压为220V,求电热水壶的热效率。 198W,这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为多大? (3)在用电高峰,电路中的实际电压将为 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求:(1)电热开水瓶在烧水过程中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 (2)如果在用电高峰时间使用,电源的实际电压只有 198V,则此时该电热开水瓶的实际功率是多少瓦?(设电热开 水瓶的电阻不变) 试卷第2页,总3页

电加热计算公式

电加热计算公式 计量单位 1.功率:W、Kw 1Kw=3.412BTU/hr英热单位/小时=1.36(马力)=864Kcal/hr 2.重量:kg 1Kg=2.204621b(磅) 3.流速:m/min 4.流量:m3/min、kg/h 5.比热:Kcal/(kg℃)1Kcal/(Kg℃)=1BTU/hr.°F=418 6.8J/(Kg℃) 6.功率密度:W/cm2 1W/cm2=6.4516 W/in2 7.压力:Mpa 8.导热系数:W/(m℃)1 W/(m℃)=0.01J/(cm s℃)=0.578Btu/(ft.h.F) 9.温度:℃1F=9/5℃+32 1R=9/5℃+491.67 1K=1℃+273.15 电加热功率计算 加热功率的计算有以下三个方面: ●运行时的功率●起动 时的 功率 ●系统中的热损失 所有的计算应以最恶劣的情况考虑: ●最低的环境温度●最短的运行周期 ●最高的运行温度●加热介质的最大重量(流动介质则为最大流量) 计算加热器功率的步骤 ●根据工艺过程,画出加热的工艺流程图(不涉及材料形式及规格)。 ●计算工艺过程所需的热量。 ●计算系统起动时所需的热量及时间。 ●重画加热工艺流程图,考虑合适的安全系数,确定加热器的总功率。 ●决定发热元件的护套材料及功率密度。 ●决定加热器的形式尺寸及数量。 ●决定加热器的电源及控制系统。 有关加热功率在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公式如下: ●系统起动时所需要的功率: ●系统运行时所需要的功率:

加热系统的散热量 ●管道 ●平面 式中符号,含义如下: P功率:kW Q散热量:管道为W/m;平面为W/m2 m 1 介质重量:kg λ保温材料的导热数:W/mk c 1 介质比热:kcal/kg℃δ保温材料厚度:mm m 2 容器重量:kg d管道外径:mm c 2 介质比热:kcal/kg℃L管道长度:m m 3每小时增加的介质重量或流量: kg/h S系统的散热面积:m2 c 3 介质比热:kcal/kg℃△T介质和环境温度之差或温升:℃h加热时间:h

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电加热器工作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电加热器的工作原理 电加热器工作原理是利用交变磁场,把一个匝数较多的初级线圈和一个匝数较少的次级线圈装在同一个铁芯上。输入与输出的电压比等于线圈匝数之比,同时能量保持不变。因此,次级线圈在低电压的条件下产生大电流。对于感应加热器来说,轴承是一个短路单匝的次级线圈,在较低交流电压的条件下通过大电流,因而产生很大的热量。加热器本身及磁轭则保持常温。由于这种加热方法能感应出电流,因此轴承会被磁化。重要的是要确保以后给轴承消磁,使之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吸住金属磁屑。FAG感应加热器都有自动消磁功能。是利用金属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而使本身发热,通常用在金属热处理等方面。原理是较厚的金属处于交变磁场中时,会由于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电流。而较厚的金属其产生电流后,电流会在金属内部形成螺旋形的流动路线,这样由于电流流动而产生的热量就都被金属本身吸收了,会导致金属很快升温。该设备是一种对燃料油预先加热或二次加热的节能设备,它安装在燃烧设备之前,实现对燃料油在燃烧前的加温,使其在高温(105℃-150℃)下达到降低燃料油的粘稠度,促进充分雾化燃烧等作用,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它广泛应用于重油,沥青,清油等燃料油的预先加热或二次加热的场合。 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电加热元件允许在下列条件下工作: a、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无爆炸性和腐蚀性气体。(防爆电加热器除外) b、工作电压应不大于额定值的1.1倍,外壳应有效接地。 C、绝缘电阻≥1MΩ介电强度:2KV/1min. 2、电热管应做好定位固定,有效发热区必须全部浸入液体或金属固体内,严禁空烧。发现管体表面有水垢或结碳时,应及时清除干净再用,以免影晌散热而缩短使用寿命。 3、加热易熔金属或固态硝盐、碱、沥清、石腊等时,应先降低使用电压,待介质熔化后,才能升至额定电压。 4、加热空气时元件应交叉均匀排列,使元件有良好的散热条件,使流过的空气能充分加热。 5、加热硝盐时应考虑安全措施,预防爆炸事故。 6、接线部分应放在保温层外面,避免与腐蚀性、爆炸性介质、水份接触;引接线应能

暖通设计电加热器的设计和计算

暖通设计电加热器的设计和计算 一、电加热器的设计计算,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 1、计算从初始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加热至设定温度的所需要的功率 2、计算维持介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实际所需要的维持温度的功率 3、根据以上两种计算结果,选择加热器的型号和数量。总功率取以上二种功率的最大值并考虑1.2系数。 公式: 1、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 KW = ( C1M1T + C2M2T )÷ 864/P + P/2 式中:C1C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比热(Kcal/Kg℃) M1M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质量(Kg) △T为所需温度和初始温度之差(℃) H为初始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h) P最终温度下容器的热散量(Kw) 2、维持介质温度抽需要的功率 △ KW=C2M3T/864+P 式中:M3每小时所增加的介质kg/h 二、性能曲线 下面是一些在电加热计算中经常要用到的性能曲线,对我们的设计是很有帮助的。

三、电加热器设计计算举例: 有一只开口的容器,尺寸为宽500mm,长1200mm,高为600mm,容器重量150Kg。内装500mm高度的水,容器周围都有50mm的保温层,材料为硅酸盐。水需3小时内从15℃加热至70℃,然后从容器中抽取20kg/h的70℃的水,并加入同样重量的水。需要多大的功率才能满足所要的温度。 技术数据: 1、水的比重:1000kg/m3 2、水的比热:1kcal/kg℃ 3、钢的比热:0.12kcal/kg℃ 4、水在70℃时的表面损失4000W/m2 5、保温层损失(在70℃时)32W/m2 6、容器的面积:0.6m2 7、保温层的面积:2.52m2 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C1M1T = 1×(0.5×1.2×0.5×1000)×(70-15) = 16500 kcal 容器内水的加热:△ C2M2T = 0.12×150×(70-15) = 990 kcal 容器自身的加热:△ 平均水表面热损失:0.6m2 × 4000W/m2 × 3h × 1/2 × 864/1000 = 3110.4 kcal 平均保温层热损失:2.52m2 × 32W/m2 × 3h × 1/2 × 864/1000 = 104.5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初始加热需要的能量为:(16500 + 990 + 3110.4 + 104.5)×1.2 = 70258.8 kcal/kg℃ 工作时需要的功率: ℃ 加热补充的水所需要的热量:20kg/H × (70-15)×1kcal/kg = 1100kcal 水表面热损失:0.6m2 × 4000W/m2 × 1h × 864/1000 = 2073.6 kcal 保温层热损失:2.52m2 × 32W/m2 × 1h × 864/1000 = 69.67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工作加热的能量为:(1100 + 2073.6 + 69.6)×1.2 = 6486.54 kcal/kg℃ 工作加热的功率为:6486.54 ÷864÷1 = 7.5 kw 初始加热的功率大于工作时需要的功率,加热器选择的功率至少要27.1kw。 最终选取的加热器功率为35kw。

电加热器设计功率计算公式与方法

电加热器设计功率计算公式与方法 一.功率计算公式: 1、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KW = ( C1M1△T + C2M2△T )÷ 864/P + P/2 式中:C1C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比热(Kcal/Kg℃) M1M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质量(Kg) △T为所需温度和初始温度之差(℃) H为初始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h) P最终温度下容器的热散量(Kw) 2、维持介质温度抽需要的功率 KW=C2M3△T/864+P 式中:M3每小时所增加的介质kg/h 二、电加热器功率设计计算举例: 有一只开口的容器,尺寸为宽500mm,长1200mm,高为600mm,容器重量150Kg。内装500mm高度的水,容器周围都有50mm的保温层,材料为硅酸盐。水需3小时内从15℃加热至70℃,然后从容器中抽取20kg/h的70℃的水,并加入同样重量的水。需要多大的功率才能满足所要的温度。 技术数据: 1、水的比重:1000kg/m3 2、水的比热:1kcal/kg℃ 3、钢的比热:0.12kcal/kg℃ 4、水在70℃时的表面损失4000W/m2 5、保温层损失(在70℃时)32W/m2 6、容器的面积:0.6m2 7、保温层的面积:2.52m2 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容器内水的加热:C1M1△T = 1×(0.5×1.2×0.5×1000)×(70-15) = 16500 kcal 容器自身的加热:C2M2△T = 0.12×150×(70-15) = 990 kcal 平均水表面热损失:0.6m2 × 4000W/m2 × 3h × 1/2 × 864/1000 = 3110.4 kcal 平均保温层热损失:2.52m2 × 32W/m2 × 3h × 1/2 × 864/1000 = 104.5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初始加热需要的能量为:(16500 + 990 + 3110.4 + 104.5)×1.2 = 70258.8 kcal/kg℃ 工作时需要的功率: 加热补充的水所需要的热量:20kg/H × (70-15)×1kcal/kg℃ = 1100kcal 水表面热损失:0.6m2 × 4000W/m2 × 1h × 864/1000 = 2073.6 kcal 保温层热损失:2.52m2 × 32W/m2 × 1h × 864/1000 = 69.67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工作加热的能量为:(1100 + 2073.6 + 69.6)×1.2 = 6486.54 kcal/kg℃ 工作加热的功率为:6486.54 ÷864÷1 = 7.5 kw 初始加热的功率大于工作时需要的功率,加热器选择的功率至少要27.1kw。 最终选取的加热器功率为35kw。

COMSOL电加热在母线

Electrical Heating in a Busbar Introduction The model that you create analyzes a busbar designed to conduct a direct current from a transformer to an electrical device; see Figure 1. The current conducted in the busbar produces heat due to the resistive losses, a phenomenon referred to as Joule heating. The Joule heating effect is described by conservation laws for electric current and energy. Once solved for, the two conservation laws give the temperature and electric field, respectively. Figure 1: Photo of a busbar installation, and the geometry of the busbar used in this model. The goal of your simulation is to precisely calculate how much the busbar heats up an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 design parameter, the width of the device, on the phenomenon. Model Definition The busbar is made of copper while the bolts are made of titanium. This choice of materials is important since titanium has a low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an copper and is subjected to a higher current density. All surfaces, except the bolt contact surfaces, are cooled by natural convection in the air surrounding the busbar. You can assume that the bolt cross-section boundaries do not contribute to 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device.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t the

电加热计算公式

电加热计算公式

————————————————————————————————作者:————————————————————————————————日期:

电加热计算公式 计量单位 1.功率:W、Kw 1Kw=3.412BTU/hr英热单位/小时=1.36(马力)=864Kcal/hr 2.重量:kg 1Kg=2.204621b(磅) 3.流速:m/min 4.流量:m3/min、kg/h 5.比热:Kcal/(kg℃)1Kcal/(Kg℃)=1BTU/hr.°F=418 6.8J/(Kg℃) 6.功率密度:W/cm2 1W/cm2=6.4516 W/in2 7.压力:Mpa 8.导热系数:W/(m℃)1 W/(m℃)=0.01J/(cm s℃)=0.578Btu/(ft.h.F) 9.温度:℃1F=9/5℃+32 1R=9/5℃+491.67 1K=1℃+273.15 电加热功率计算 加热功率的计算有以下三个方面: ●运行时的功率●起动时 的功率 ●系统中的热损失 所有的计算应以最恶劣的情况考虑: ●最低的环境温度●最短的运行周期 ●最高的运行温度●加热介质的最大重量(流动介质则为最大流量) 计算加热器功率的步骤 ●根据工艺过程,画出加热的工艺流程图(不涉及材料形式及规格)。 ●计算工艺过程所需的热量。 ●计算系统起动时所需的热量及时间。 ●重画加热工艺流程图,考虑合适的安全系数,确定加热器的总功率。 ●决定发热元件的护套材料及功率密度。 ●决定加热器的形式尺寸及数量。 ●决定加热器的电源及控制系统。 有关加热功率在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公式如下: ●系统起动时所需要的功率: ●系统运行时所需要的功率: 加热系统的散热量

加热器功率计算

加热器功率计算

作者: 日期:

加热器功率计算 按公式计算:加热功率(K w)=(体积*比重*比热*温度差)/ (860X升温时间X效率)。 1、首先需要确定升温时间(H )和^ t (°C),多长时间从多少度到多少度,这个参数很重要。如果时间要求很短,那需求的功率可能就会较大,浪费能源;如果时间长了,设备的准备时间就长,具体看客户需求,找好一个平衡点。? 2、主体设备内的空气体积(M3),包括管道,大概估下。3?、空气比重1 .16(K g/m 3),比热0.24 kcal/kg ° 4、还有加热效率,一般0.5-0 .6o 电热管管材的使用标准 电热管使用的环境条件 1.海拔高度不超过1 0 00米。2?.周围环境温度-2 0C 5 0Co 3.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 0 %(环境温度为25C时)。4?.周围无导电尘埃、爆炸性气体及能够严重损坏金属和绝缘材料的腐蚀性气 体。5?.没有明显的冲击与振动。 电热管性能要求

1升温时间?在试验电压下,元件从环境温度升至试验温度时间应不大于1 5m i n 2额定功率偏差?在充分发热的条件下,元件的额定功率的偏差应不超过下列规定的范围; 对额定功率小于等于 100W 的元件为:±0%。?对额定功率大于1 0 0W 的元件为+ 5%?—10%或1 0 W ,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大不超过 5mA ?I = 1/6( t TXO . 0 0 0 0 1) I —热态泄露电流m A t —发热长度m m?T-工作温度C ?多个元件串联到电源中时,应以这一组元件为整体进行泄露电流试验。 4绝缘电阻?出厂检验时冷态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5 0底 密封试验后,长期存放或者使用后的绝缘电阻应不消与M Q 工作温度下的热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公式中的计算值 ,但最小应不小于1MD? R=「(10-0. 015T )/tj X0.001 R —热态绝缘电阻M Q t —发热长度m m ?T —工作温度C 5?绝缘耐压强度 元件应在规定的试验条件和试验电压下保持 1mi n ,而无闪络和击穿现象6?经受通断电的能力?元件应能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经历 0次通断电试验,而不发生损坏 7?过载能力?元件在规定的试验条件和输入功率下应承受3 0次循环过载试验,而不发生损坏 8耐热性?元件在规定的试验条件和试验电压下应承受1 000次循环耐热性试验,而不发生损坏 电热元件(电热丝,加热板等)额定功率计算公式 日期:20 09-12 — 1 1 1 :32:24 编辑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9 3 3 电热元件(电热丝,加热板等)额定功率计算公式 1,当工作电压(2 2 0 V )的3倍时,则电热元件必须米用星形连接。 2,当电源线电压等于电热原件的工作电压 (3 80V )时,则电热元件必须采用三角形连接, ?各相电热元件在对称负载情况下的常用连接方式 的功率计算公式见表,常用连接方式见图。 3泄露电流?冷态泄露电流以及水压和密封试验后泄露电流应不超过 0. 5mA?工作温度下的热态泄露电流应不超过公式中的计算值 ,但最 20 0

加热功率的计算

加热功率的计算 1.特殊的情况需进行计算: A、求加热器功率或冷冻功率KW=W×△t×C×S/860×T W=模具重量或冷却水 KG △t=所需温度和起始温度之间的温差。 C= 比热油(0.5),钢(0.11),水(1),塑料(0.45~0.55) T=加温至所需温度的时间(小时) B、求泵的大小 需了解客户所需泵浦流量和压力(扬程) P(压力Kg/cm2)=0.1×H(扬程M)×α(传热媒体比重,水=1,油=0.7-0.9) L(媒体所需流量L/min)=Q(模具所需热量Kcal/H)/C(媒体比热水=1 油=0.45)×△t(循环媒体进出模具的温差)×α×60 2.冷冻机容量选择 A、Q(冷冻量Kcal/H)=Q1+Q2 Q1(原料带入模具的热量Kcal/H)=W(每小时射入模具中原料的重量KG)×C×(T1-T2)×S(安全系数1.5~2) T1 原料在料管中的温度;T2 成品取出模具时的温度 Q2 热浇道所产生的热量Kcal/H B、速算法(有热浇道不适用) 1RT=7~8 OZ 1OZ=28.3g(含安全系数) 1RT=3024Kcal/H=12000BTU/H=3.751KW 1KW=860 Kcal/H 1 Kcal=3.97BTU 3、冷却水塔选用=A+B A、射出成型机用 冷却水塔RT=射出机马力(HP)×0.75KW×860Kcal×0.4÷3024 B、冷冻机用 冷却水塔RT=冷冻机冷吨(HP)×1.25 电加热导热油炉安装图:

电 电加热导热油炉的特点 1、运行压力低:液相输送热能,能在较低的运行压力下,获得较高的工作温度,热载体较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小70~80倍,一般供热运行压力为≤0.3MPa。 2、加热温度高:导热油加热炉供热温度可达280℃;加热温度自动化控制,灵敏度高,供热稳定。 3、安全可靠:苏意专业研发生产导热油炉,具备完善的运行控制和安全监测装置,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4、环保型设计:导热油炉设备配置新型电加热系统,以电代煤,节省投资,环保无污染,同时导热油炉加热升温快,热效率高,高效更经济!

电加热器电流

1.口诀 电动机:电热(电加热炉等): 单相220,Kw数乘4.5A 电热设备三相380 Kw数乘1.5A 单相380 Kw数乘2.5 A 三相380 Kw数乘2A 2.用途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功率因数(又称力率)等有关。一般有公式可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V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在380三相时(功率因数0.8左右),电动机每KW的电流约为2A。即将“KW数加一倍”(乘2)就是电流A。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例1)5.5KW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A。 (例2)40KW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另倍”算得电流为80A。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三相380V 的电热设备,每KW的电流为1.5A。即将“Kw数加一半”(乘1.5)就是电流A。 (例3)3KW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A。 (例4)15KW电加热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2.5A。这口诀应不专指电热,对于白治灯为主的照明也适用。虽然照明的灯泡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仍属三相。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这样计算。此外,以KVA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流器)和以KVar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用)也都适用。既是说,这后半句虽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KVA.KVar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KW 为单位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5)12Kw的三相(平衡时)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8A。 (例6)30KVA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A(指380V三相交流侧)。 (例7)100KVar的移相电容器(380v三相)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50A。 (例8)在380/220V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一条接相线而另一条接零线的(如照明设备)为单相220V用电设备。这种设备的功率因数大多为1,因此,口诀便直接说明“单相(每)KW4.5A”。计算时,只要“将千瓦数乘4.5”就是电流A。同上面一样,它适用于所有以KVA为单位的单相220V用电设备,以及以KW为单位的电热及照明设备,而且也适用于220V的直流。 (例9)1000W投光灯按“单相千瓦、4.5安”算得电流为4.5A。对于电压更低的单相,口诀中没有提到。可以取220V为标准,看电压降低多少,电流就反过来增大多少。比如36V电压,比220V为标准来说,它降低到1/6,电流就应增大到6倍,即每KW的电流为6×4.5=27A。比如36V、60W的行灯每只电流为 0.06×27=1.6A,5只便共有8A。目前电气照明也广泛采用荧光灯、高压水银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由于它们的功率因数很低(约为0.5),因此不能同口诀①、②中的白织灯照明一样处理。这时,可把KW换算成KVA后,再按本口诀计算。也可以直接记住:它们每1Kw在三相380V时为3A;在单相220V时为9A。因此例5若为荧光灯照明,电流将为36A;例10中若为高压水银荧光灯照明,电流将为9A。 (例10)在380/220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都接到相线上的,习惯上称为单相380V用电设备(实际是接在两相上)。

电加热器功率计算

电加热器功率计算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电加热器的设计计算: 1.计算维持介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实际所需要的维持温度的功率 2.计算从初始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加热至设定温度的所需要的功率 3.根据以上两种计算结果,选择加热器的型号和数量。总功率取以上二种功率的最大值并考虑1.2系数。 公式: 1.维持介质温度抽需要的功率 KW=C2M3△T/864+P 式中:M3每小时所增加的介质kg/h 2.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KW = ( C1M1△T + C2M2△T )÷ 864/P + P/2 式中:C1C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比热(Kcal/Kg℃) M1M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质量(Kg) △T为所需温度和初始温度之差(℃)

H为初始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h) P最终温度下容器的热散量(Kw) 二、电加热性能曲线下面是一些在电加热计算中经常要用到的性能曲线。 三、设计计算举例: 有一只开口的容器,尺寸为宽500mm,长1200mm,高为600mm,容器重量150Kg。内装500mm高度的水,容器周围都有50mm的保温层,材料为硅酸盐。水需3小时内从15℃加热至70℃,然后从容器中抽取20kg/h的70℃的水,并加入同样重量的水。需要多大的功率才能满足所要的温度。 技术数据: 1、水的比重:1000kg/m3 2、水的比热:1kcal/kg℃ 3、钢的比热:0.12kcal/kg℃ 4、水在70℃时的表面损失4000W/m2 5、保温层损失(在70℃时)32W/m2 6、容器的面积:0.6m2

电加热器功率计算

电加热器功率计算 一、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电加热器的设计计算:;1.计算维持介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实际所需要的维;2.计算从初始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加热至设定温度的; 3.根据以上两种计算结果,选择加热器的型号和数量;1.维持介质温度抽需要的功率;KW=C2M3△T/864+P;式中:M3每小时所增加的介质kg/h;2.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KW=(C1M1△T+C2M2△T)÷8 一、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电加热器的设计计算: 1.计算维持介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实际所需要的维持温度的功率 2.计算从初始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加热至设定温度的所需要的功率 3.根据以上两种计算结果,选择加热器的型号和数量。总功率取以上二种功率的最大值并考虑1.2系数。公式: 1.维持介质温度抽需要的功率 KW=C2M3△T/864+P 式中:M3每小时所增加的介质kg/h 2.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KW = ( C1M1△T + C2M2△T )÷ 864/P + P/2 式中:C1C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比热(Kcal/Kg℃) M1M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质量(Kg) △T为所需温度和初始温度之差(℃) H为初始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h) P最终温度下容器的热散量(Kw) 二、电加热性能曲线下面是一些在电加热计算中经常要用到的性能曲线。 三、电加热器设计计算举例: 有一只开口的容器,尺寸为宽500mm,长1200mm,高为600mm,容器重量150Kg。内装500mm高度的水,容器周围都有50mm的保温层,材料为硅酸盐。水需3小

时内从15℃加热至70℃,然后从容器中抽取20kg/h的70℃的水,并加入同样重量的水。需要多大的功率才能满足所要的温度。 技术数据: 1、水的比重:1000kg/m3 2、水的比热:1kcal/kg℃ 3、钢的比热:0.12kcal/kg℃ 4、水在70℃时的表面损失4000W/m2 5、保温层损失(在70℃时)32W/m2 6、容器的面积:0.6m2 7、保温层的面积:2.52m2 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容器内水的加热:C1M1△T = 1×(0.5×1.2×0.5×1000)×(70-15) = 16500 kcal 容器自身的加热:C2M2△T = 0.12×150×(70-15) = 990 kcal 平均水表面热损失:0.6m2 × 4000W/m2 × 3h × 1/2 × 864/1000 = 3110.4 kcal 平均保温层热损失:2.52m2 × 32W/m2 × 3h × 1/2 × 864/1000 = 104.5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初始加热需要的能量为:(16500 + 990 + 3110.4 + 104.5)×1.2 = 70258.8 kcal/kg℃ 工作时需要的功率: 加热补充的水所需要的热量:20kg/H × (70-15)×1kcal/kg℃ = 1100kcal 水表面热损失:0.6m2 × 4000W/m2 × 1h × 864/1000 = 2073.6 kcal 保温层热损失:2.52m2 × 32W/m2 × 1h × 864/1000 = 69.67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工作加热的能量为:(1100 + 2073.6 + 69.6)×1.2 = 6486.54 kcal/kg℃ 工作加热的功率为:6486.54 ÷864÷1 = 7.5 kw

电加热器的设计计算

一、电加热器的设计计算,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 1、计算从初始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加热至设定温度的所需要的功率 2、计算维持介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实际所需要的维持温度的功率 3、根据以上两种计算结果,选择加热器的型号和数量。总功率取以上二种功率的最大 值并考虑1.2系数。 公式: 1、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KW = ( C1M1△T + C2M2△T )÷ 864/P + P/2 式中:C1C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比热(Kcal/Kg℃) M1M2分别为容器和介质的质量(Kg) △T为所需温度和初始温度之差(℃) H为初始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h) P最终温度下容器的热散量(Kw) 2、维持介质温度抽需要的功率 KW=C2M3△T/864+P 式中:M3每小时所增加的介质kg/h 二、二、性能曲线 下面是一些在电加热计算中经常要用到的性能曲线,对我们的设计是很有帮助的。

三、电加热器设计计算举例: 有一只开口的容器,尺寸为宽500mm,长1200mm,高为600mm,容器重量150Kg。内装500mm高度的水,容器周围都有50mm的保温层,材料为硅酸盐。水需3小时内从15℃加热至70℃,然后从容器中抽取20kg/h的70℃的水,并加入同样重量的水。需要多大的功率才能满足所要的温度。 技术数据: 1、水的比重:1000kg/m3 2、水的比热:1kcal/kg℃ 3、钢的比热:0.12kcal/kg℃ 4、水在70℃时的表面损失4000W/m2 5、保温层损失(在70℃时)32W/m2 6、容器的面积:0.6m2 7、保温层的面积:2.52m2 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 容器内水的加热:C1M1△T = 1×(0.5×1.2×0.5×1000)×(70-15) = 16500 kcal 容器自身的加热:C2M2△T = 0.12×150×(70-15) = 990 kcal 平均水表面热损失:0.6m2× 4000W/m2 × 3h × 1/2 × 864/1000 = 3110.4 kcal 平均保温层热损失:2.52m2× 32W/m2 × 3h × 1/2 × 864/1000 = 104.5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初始加热需要的能量为:(16500 + 990 + 3110.4 + 104.5)×1.2 = 70258.8 kcal/kg℃ 工作时需要的功率: 加热补充的水所需要的热量:20kg/H × (70-15)×1kcal/kg℃ = 1100kcal 水表面热损失:0.6m2× 4000W/m2 × 1h × 864/1000 = 2073.6 kcal 保温层热损失:2.52m2× 32W/m2 × 1h × 864/1000 = 69.67 kcal (考虑20%的富裕量) 工作加热的能量为:(1100 + 2073.6 + 69.6)×1.2 = 6486.54 kcal/kg℃ 工作加热的功率为:6486.54 ÷864÷1 = 7.5 kw 初始加热的功率大于工作时需要的功率,加热器选择的功率至少要27.1kw。 最终选取的加热器功率为35kw。

电热管表面负荷功率计算

电热管表面负荷功率计算 电热管表面负荷功率建议值(管发热区表面积单位功率) 以下表面负荷泛指配合金属模具加热、水加热可以乘以2~2.5。空气加热则为50%~60%。 应该用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就是380*380/R 电阻R用万用表测量(电流不好测量) 如果测出尺寸的话再算一下表面积用功率除以表面积就是功率密度 一般国电热棒的功率密度能做到12w/立方厘米 电热元件(电热丝,加热板等)额定功率计算公式 1,当工作电压(220V)的3倍时,则电热元件必须采用星形连接。 2,当电源线电压等于电热原件的工作电压(380V)时,则电热元件必须采用三角形连接, 各相电热元件在对称负载情况下的常用连接方式的功率计算公式见表,常用连接方式见图。

这些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与家电电器和工业农业生产电器之中,是我们制作与维修中锁经常碰到的。在表中,P为功率,U为电源线电压,R为电 热元件(如电炉丝、红外加热血管、红外加热板等等)的电阻。 国家标准有两个: 一个是工业电热管的标准:JB/T GB2379-1993 金属管状电热元件,另外一个是民用加热管的标准:JB/T 4088-1999 日用 管状电热元件。 加热器功率计算 日期:2009-12-22 17:18:20 编辑:信息中心点击次数:1799 按公式计算:加热功率(Kw)=(体积*比重*比热*温度差)/(860X升温时间X效率)。 1、首先需要确定升温时间(H)和△t(°C),多长时间从多少度到多少度,这个参数很重要。如果时间要求很短,那需求的功率可能就会较大,浪费能源;如果时间长了,设备的准备时间就长,具体看客户需求,找好一个平衡点。

电加热计算公式

计量单位 1.功率:W、Kw1Kw=hr英热单位/小时=(马力)=864Kcal/hr 2.重量:kg 1Kg=(磅) 3.流速:m/min 4.流量:m3/min、kg/h 5.比热:Kcal/(kg℃)1Kcal/(Kg℃)=1BTU/hr.°F=(Kg℃) 6.功率密度:W/cm21W/cm2= W/in2 7.压力:Mpa 8.导热系数:W/(m℃) 1 W/(m℃)=(cm s℃)= 9.温度:℃1F=9/5℃+32 1R=9/5℃+1K=1℃+ 电加热功率计算 加热功率的计算有以下三个方面: ●运行时的功率●起动时的功率●系统中的热损失 所有的计算应以最恶劣的情况考虑: ●最低的环境温度●最短的运行周期 加热介质的最大重量(流动介质则为最大●最高的运行温度● 流量) 计算加热器功率的步骤 ●根据工艺过程,画出加热的工艺流程图(不涉及材料形式及规格)。 ●计算工艺过程所需的热量。 ●计算系统起动时所需的热量及时间。 ●重画加热工艺流程图,考虑合适的安全系数,确定加热器的总功率。 ●决定发热元件的护套材料及功率密度。 ●决定加热器的形式尺寸及数量。

●决定加热器的电源及控制系统。 有关加热功率在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公式如下: ●系统起动时所需要的功率: ●系统运行时所需要的功率: 加热系统的散热量 ●管道 ●平面 式中符号,含义如下: P功率:kW Q散热量:管道为W/m;平面为W/m2 介质重量:kgλ保温材料的导热数:W/mk m 1 介质比热:kcal/kg℃δ保温材料厚度:mm c 1 容器重量:kg d管道外径:mm m 2 介质比热:kcal/kg℃L管道长度:m c 2 每小时增加的介质重量或流量: m S系统的散热面积:m2 3 kg/h c 介质比热:kcal/kg℃△T介质和环境温度之差或温升:℃3 h加热时间:h 各种物质的比热(25℃)Cal/(g℃) Kcal/(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