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

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
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

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

一、预防医院内感染标准原则

第一部分:医院环境卫生的标准原则

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是预防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维持一个清洁的医院环境。医院环境卫生包含大量的被认为是预防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中心环节的常规活动。他们包括:

(1)清洁和去污,保洁;

(2)安全收集和处置普通的和临床的废物;

(3)厨房和食品卫生。

环境卫生不好与NI的微生物的传播。

1、医院环境必须清洁,没有灰尘和污物,能够为病人、探视人员和工作人员所接受。

2、任何供一个以上病人使用的设施,如盥洗台、浴具等,每个人每次使用后一定要清洁干净

3、安全处理临床废物、使用过的和感染性的衣物或织物、食品卫生和昆虫控制必须符合有关法令要求。

4、与医院卫生活动有关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当包括在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教育与培训中。

第二部分:手卫生的标准原则

由于有关手的卫生方面研究的设计、伦理、随机对照实验等存在的困难,在手的卫生方面的证据主要来自专家的意见,他们的意见又来自系统评价和专业的、国家的、国际的指南。

为什么手去污对预防医院内感染很重要?

何时应该进行手去污

需考虑四个关键性因素,

1,与病人或物品接触的程度

2,在接触过程中可能污染的程度

3,对病人需要进行哪些护理活动

4,病人的易感性。

5、在每一次直接接触/护理病人之前,在任何可能造成手被污染的行为或接触之后,手必须立即去污。

6、手有可见污物或被脏物、有机物污染一定要用液体肥皂和水清洗。Ⅲ

7、护理不同病人之间或为病人进行不同护理活动之间,使用含酒精擦手剂擦手或液体肥皂洗手。

8、在手去污之前,在开展临床活动时去除所有手饰物,伤口和擦伤的地方一定要用防水胶布盖住。

9、有效洗手技术包括三个阶段:准备、吸收与冲洗。准备是指应用液体肥皂或抗菌剂之前用流动水湿润双手。洗手液一定要接触整个手表面,双手至少搓揉10-15秒,要特别注意指尖、拇指和指缝。在使用高质量干手纸巾前必须充分浸泡双手。

10、在使用醇基擦手剂洗手去污时,手上应无脏物与有机物,擦手剂一定要与整个手表面接触要特别注意指尖、拇指和指缝,直至液体蒸发和手干。Ⅲ

11、经常使用润手霜防止手去污过程造成的皮肤干燥。若某一种洗手肥皂、抗菌洗手剂或含酒精产品引起手刺激,请看职业保健顾问。

第三部分:使用个人防护设施的标准原则

医务人员使用个人防护装置的证据。包括使用围裙、隔离衣、手套、眼罩、

口鼻罩等。

12、根据将微生物传播给病人的危险性,以及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医务人员衣物和皮肤的危险性选择个人防护设施。

13、在下列情况下戴手套:侵入性操作,接触无菌部位,接触非完整皮肤、粘膜,具有接触血、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危险,处理锐器与污染物品时。

14、手套应作为一次性使用物品使用,在接触病人或进行治疗之前,完成后脱手套,在护理不同病人之间或在同一病人不同护理活动之间更换手套。

15、手套一定作为临床废物处理,脱手套后要洗手去污。

医务人员如何选择手套:

①根据接触的易感部位或临床设施,选择无菌或非无菌手套。

②根据所进行的护理或治疗的需要选择外科手套或检查手套。

16、在所有临床区域一定要使用符合欧共体(CE)标准和可接受质量的手套。

17、对生胶过敏的医务人员和病人一定要有非生胶手套替代。

18、医疗活动中不使用带粉的或聚乙烯手套。

19、在衣物或制服有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汗液除外)的危险性的地方均应着一次性塑料围裙。

20、在易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汗液除外)溅到医务人员皮肤危险性的地方均应着全身性防水长服。

21、在一次病人护理活动中,塑料围裙应作为一次性物品使用,然后按临床废物处理。

22、在易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或眼睛的地方,均应戴口鼻罩与眼罩。

23、有临床指征时使用呼吸道保护设施。

第四部分: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原则

锐器伤—问题在哪里?

美国估计每年有600000~800000例锐器伤。英国的资料提示在医院的职业性伤害中,锐器伤占16%。

估计一次针刺伤后传播血液病原体的平均危险性为

HBV 33.3%(1/3),

HCV 3.3%(1/30),

HIV 0.31%(1/319)。

24、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

25、使用或处理前,不要弯曲或破坏针头。

26、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用手分解。

27、针头无需重新戴帽。

28、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扔入锐物收集箱或容器。锐物箱的装量不要超过标示的装量。公共区域的锐器箱不能放在地板上,而应放在安全的地方。Ⅲ/H&S

29、在有明确指征且能提供医务人员安全性的地方重视针刺伤预防设施的使用。

30、在广泛推广介绍之前,对针刺伤预防设施进行严格的评价,确定其效果,可接受性,对病人护理的影响及成本-效益。

二、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

?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手术部位供氧充分

?维持正常体温

?手术前用电剪去毛

?洗手

?良好的外科技巧

?病人因素

?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外科伤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影响外科伤口感染率的因素包括:

1、手术技巧。

2、手术时伤口内源性污染的程度(如清洁,清洁-污染)。

3、手术的持续时间。

4、病人潜在性疾病。

5、手术室环境。

6、手术室工作小组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

预防手术伤口感染的系统计划包括精湛的手术技巧,限制人员进入的清洁手术环境,合适的工作人员装束,灭菌器械,正确的病人术前准备,术前预防性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外科伤口的监测计划。由于感染的标准监测和将感染率反馈给每个外科医生,外科伤口感染率下降。

(二)、手术室环境

我们必须减少经空气传播的细菌,保持环境表面清洁。为手术室清洁和消毒所推荐的时间表是:

1、每天清晨在任何操作前:清洁所有的水平面。

2、手术之间:清洁和消毒水平面和所有的手术物品(如桌子,桶)。

3、在每天工作结束时:用所推荐的消毒清洁机彻底清洁手术室。

4、每周一次:彻底清洁手术室,包括所有辅助室,如换药室,技术室,壁柜。

在无菌区使用的所有物品必须是无菌的。无菌手术巾必须铺在病人身上和包括无菌手术区内的所有器械上,这些手术巾必须尽量避免处理。一旦无菌手术中放置在合适位置,就不能移动,变换或移动手术巾会破坏无菌区。

对于高危险性的手术(如有植入物的矫形外科手术,移植)应进一步考虑手术室通气的特殊措施

(三)手术室工作人员

1、洗手

参与手术的所有人员必须执行外科手消毒。

2、手术室装束

手术人员必须戴无菌手套。据报告手套刺破的发生率为手术的11.5%到53%,因此推荐有手套刺破高危险的手术,如全关节置入术,应戴双层手套。当为已知血源传播的病源菌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的病人手术时,也建议戴双层手套。手套意外刺破后应立即更换。

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必须穿手术衣,穿上手术衣后仅限于在手术区活动。手术装束的设计和构成必须尽可能减少细菌播散到环境。

所有头部和面部的毛发包括两鬓的胡子和颈边的胡子,必须遮盖。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必须取下手饰,也不能指甲抛光和戴假指甲。

进入手术间的每个人应戴外科口罩,戴口罩时完全遮住口和鼻。

直接参与手术的所有人员必须穿手术衣。在进行有血液污染高度危险的手术时应穿防水手术衣或围裙。

3、手术室活动

应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进入手术室的人数。

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4、病人的术前准备

对于择期手术,手术前应发现和治疗当前感染。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日。择期手术前应加强营养不良病人的营养。

手术前晚,病人应用抗微生物肥皂洗澡或淋浴。如果需要去除毛发,应剪或用去毛剂去除毛发而不是剃毛。

手术部位必须先用肥皂和水清洗,再用抗微生物药物进行术前皮肤准备(从中心到周围)。

准备的区域必须足够大,包括整个切口和相连的皮肤,足以供外科医生手术而不接触未准备的皮肤。

病人必须覆盖无菌手术巾,除了手术区和需要麻醉管理和麻醉维持的区域外,没有部位不覆盖无菌手术巾。

5、预防性抗微生物药物

6、外科伤口监测

对于所选择的手术应进行前瞻性的外科伤口监测

感染率应根据手术时内源性细菌污染的程度进行分层:清洁,清洁污染或脏。

手术伤口感染也可以通过手术持续时间和病人潜在性疾病进行分层。

每个外科医生都以保密的方式获知自己的外科伤口感染率,并与医疗机构或地区的总率进行比较。

(四)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用药:对抗菌药物要求1、抗菌谱广2、半减期长3、血药浓度高

原则1:在感染危险性高或感染后果严重时应用

原则2:开始用药时间不要太早,不要太迟切皮时药物在组织中达到高峰值

原则3: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抗菌效果好血清半减期Good tissue penetration 相对毒性较小便宜

不推荐用于预防用药的抗菌药物:3代头胞4代头胞

理由 : 对葡萄球菌不及1代头胞

缺乏选择型抗菌谱(不主要针对外科感染细菌)

广泛使用产生耐药性

原则4:静脉给药,口服给药吸收不稳定根据病人体重确定给药剂量

原则5:必要时手术中增加剂量次数: 手术时间长 (> 2-3 hours)

失血量多,抗菌药物丧失 (cardiac, liver procedures)

原则6:手术后给药次数减至最低大部分手术0 次特殊手术给药至 48 hours 谨慎使用万古霉素:增加VRE VRSA

下列情况下使用:PNC过敏 MRS感染率高的区域除非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单剂量即可推荐用药单剂量vs 多剂量

长时间预防用药的危害:增加CD感染的危险性增加耐药菌危险性增加ADR 增加MRSA机会感染/定植增加费用

手术与SSI:手术室通风手术器械灭菌不好手术部位异物手术引流

手术技术(止血不好留有死腔组织损伤)

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第一部分

导管的选择

1、除非必须使用多孔导管,一般情况下选择单孔导管。

2、若使用全胃肠外营养,应用一个中心静脉插管或留一孔作为胃肠外静脉营养专用。

3.对需要长时间(30日以上)使用者,使用经隧道置管或非植入性血管装置。

随机对照实验的荟萃分析分析隧道式短程中心静脉导管预防CR-BSI效果的

资料。资料综合显示与非隧道式置管相比,隧道式置管降低导管微生物定植39%、降低CR-BSI 发生率44%。一个锁骨下中心部位置管的研究提示主要益处在于降低导管败血症。

氯己定/磺胺银导管

米诺环素/利福平包被导管

能降低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发生率,特别是短期内,未发现与细菌耐药性明显关系,具有临床和经济学意义。

4、对须短时间(10日以内)使用中心静脉插管的成年病人或具有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人,重视使用抗生素包被的导管

第二部分:选择导管插入部位

选择最适插入部位能降低感染危险性

选择最适插入部位能降低感染危险性

决定导管插入部位需考虑几个因素

①病人因素(如已经存在的导管,解剖学畸形、出血素质、某些类型的正压呼吸等)。

②机械并发症的相对危险性(如出血、气胸、血栓)和感染的危险性。

③HICPAC认为导管置入的部位可以影响发生CR-BSI的危险性,CVC通常从锁骨下静脉、颈静脉、股静脉插入,或从外周血管插入。

5、评价感染危险性和器械复杂性,选择恰当的穿刺部位。

6、除非有医学上的反指征,对非隧道置管法选择锁骨下置管,而不是颈静脉或股静脉。

7、可考虑周围静脉插管作为替代锁骨下或股静脉插管的一个选择。

第三部分:插管时无菌操作

在置管过程中采取无菌技术可以明显降低感染的危险性

最大程度的无菌隔离措施包括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戴帽子,口鼻罩,置入导管时使用大的孔巾。没有证据表明戴口鼻罩或帽子在预防CR-BSI时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都认为在手术室置管比在病房或其他地方置管感染的危险性较小。HICPAC检查的2个前瞻性研究认为感染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置管时的隔离保护措施,而不是周围环境,如手术室还是病房。

8、做中心静脉插管时,应用无菌技术,包括无菌衣、手套、大的无菌孔巾。

第四部分:隔离抗菌

插入部位适当的皮肤准备

将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性

插入部位适当的皮肤准备将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性

定植于导管接头和插入部位周围皮肤的微生物是CR-BSI的主要病原体。HICPAC指南制定者认为插入部位皮肤的清洁抗菌是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一个重要的前瞻性随机试验比较不同皮肤抗菌剂的效果,证实2%氯己定溶液比10%碘伏或70%的乙醇预防中心静脉或动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好。另一个试验证实2%氯己定与碘伏相比更能减少中央静脉导管的细菌定植。

9、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之前,用葡萄糖洗必泰酒精清洁皮肤,洗必泰过敏者用碘伏,待干后穿刺。

10、皮肤穿刺之前,不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等。

11、穿刺,不在穿刺部位常规使用抗菌油膏。

第五部分:导管与导管部位护理

12.除非生产厂家有不同建议,在建立系统之前,用液体葡萄糖洗必泰溶液或碘伏消毒导管接头和连接部位的外表面。

选择正确的敷料降低感染

密闭的敷料在皮肤上造成潮湿,为局部菌群繁殖提供理想场所,因此CVC的敷料一定要能透过水蒸汽。CVC部位最常使用的两种敷料为无菌的、半通透性的、polyurethane敷料(透明敷料),透明敷料有许多优点。

HICPAC也注意到新的透明敷料,允许敷料下的湿气透出,皮肤细菌定植率低,CR-BSI也低,但对透明敷料的安全应用时间仍未确定。

13、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14、若使用纱布或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在下列情况下须更换,变潮湿、松动、有脏物或检查穿刺部位时。

15、不将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作为导管穿刺部位常规护理工作的一部分。Ⅱ预防导管栓塞保持导管通畅能减少感染的机会

16、除非生产厂家有说明,常规使用抗凝剂冲洗中心静脉导管。

第六部分:导管置换

导管更换时间和方式影响感染危险性

频率:HICPAC 认为,短程外周静脉导管的与导管相关感染有关的静脉炎和导管定植,可以通过导管置换和插入部位每48~72小时轮换减少。一个系统评价认为与在必要时更换相比,每3天更换一次,在降低感染率方面没有益处。

方法:有2种方法:在原部位在导丝引导下置入新的导管,或在另一部位经皮肤插入新导管。导丝换管与导管出口部位感染率高和CR-BSI有关。

17、不将更换非隧道导管作为预防导管血管感染的一个常规方法。

18、在更换功能差的导管、有或没有导管相关感染证据的导管时,使用导丝。

19、若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存在,但在导管部位没有感染证据,可在导丝引导下,移去旧导管,置入新导管若证实感染存在,新置入的导管也应去除,如仍须置管,应另选部位进行。

20、如病人存在导管相关感染,不用导丝帮助更换导管,若仍需要,拔去原导管,在另一部位更换新导管。

21、血管装置更换后应更换所有管道。

22、除非临床需要,不需更换静脉管道与活塞太频繁(小于72小时)。

23、更换静脉管道应在应用于血、血制品、脂肪乳剂输入结束时或开始输注24小时内更换静脉管道。

抗生素预防

以前曾预防性全身使用抗菌药物降低CR-BSI的发生率,但HICPAC查阅的有关效果的科学研究资料未能得出结论。HICPAC认为如此预防用药可能选择耐药菌,特别是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微生物。

24、在插管前或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时,不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在导管的定植或血流感染。

四、泌尿道感染(UTI)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部分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

给病人留置导尿管,显著增加其获得尿路感染的危险性。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危险性越大。

1、只有在充分考虑不同处理方法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留置导尿管。

2、经常考虑病人继续留置导尿的临床需要,并尽可能拔除导尿管。

3.记录导尿管插入和护理情况。

4、根据临床经验、病人评价与预期插管时间选择不同导尿管。

5、选择允许尿液流出的最小标准导尿管,应用带10ML气的导尿管,泌尿外科可能需要稍大的导管和气囊。

第二部分:无菌插管

置入导尿管是一个讲究技巧的无菌操作

最佳实践、临床指导、专家意见均认为置入导尿管一定要使用无菌物品和无菌技术。专家的观点指出在置入导尿管前应用无菌物品清洁尿道前端没有优点。使用经灭菌的、单次使用的润滑剂或麻醉琼脂能减少置管时的损伤和不适。确保置管人员经过培训、具有置入导尿管的能力能减少损伤,不适和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性。

6、留置导尿管是一个无菌操作,应保证医务人员受过训练并能完成此操作。

7、插入导尿管之前应清洁尿道口。

8、使用单次使用包装的润滑剂,减少尿道损伤与感染。

第三部分保持密闭系统

保持一个无菌的、持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是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的中心。

应用无菌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可以使导尿管相关感染从开放式引流的97%减至8%~15%。破坏密闭系统,如不必要的倒空尿袋或采集尿液标本,将增加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性,应该避免这样做。在操作前应该手去污清洁,戴非灭菌手套。

9、接留置的导尿管与无菌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10、除非有足够临床依据,如根据制造商建议更换接尿袋时,连接处不被打开。

11、在处理病人的导管前,先手去污,戴新的无菌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去污。

12、应用无菌技术留取尿标本(从采标本口)。

13、将尿袋置于病人膀胱水平以下,但不接触地面。不能维持引流时,如活动或搬运时,应夹住引流袋;一旦能引流时应尽快去除钳夹。

14、及时排空引流尿袋,保证引流通畅,预防返流,不同病人分开使用清洁容器,预防尿袋与容器接触。

15、尿袋中不需加抗菌或抗微生物溶液。

16、非必要时无需更换导尿管或将更换导尿管作为常规工作的一部分。

17、常规个人卫生是维持尿道口卫生所需要的。

18、膀胱冲洗、灌洗不能预防导尿相关感染。

五、医院呼吸道感染

(一)重症监护病房的通气相关性肺炎。

1、正确的消毒和处理使用中的导管,呼吸机,湿化器,以减少污染。

2、不常规更换呼吸管道。

3、避免使用抗酸药和H2受体阻滞剂。

4、无菌气管吸引。

5、高级护士。

医院呼吸道感染

(二)内科病房

1、限制抑制意识的药物治疗(镇静药,麻醉药)。

2、安置昏迷病人于避免误吸的体位。

3、避免经口给吞咽异常的病人喂食。

4、在建筑或改建期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人或移植的病人暴露于真菌芽孢。医院呼吸道感染

(三)外科病房

1、麻醉时用的所有侵入性器械必须无菌。

2、麻醉师在进行气管麻醉、静脉麻醉、硬膜外麻醉的护理时必须戴手套和口罩。用于气管插管的一次性过滤器(单个病人使用)能有效预防由于通气设备赞成的微生物在病人中的传播。

3、术前物理治疗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术后肺炎的发生。

医院呼吸道感染

(四)气管切开术的神经科病人(有或没有通气设备)

1、合适频率的无菌吸引。

2、呼吸机和其他器械的正确清洁和消毒。

3、物理治疗有助于分泌物的引流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一、空气消毒 病房: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周用艾叶空气消毒1次,流行季节隔日1次。 室活动室:每天1次,以12㎡房间燃烧2根艾条,燃烧1小时后通风。 治疗室:在密闭门窗、打开抽屉、柜子、室无人条件下,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1小时(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每天照射1次。 二、紫外线照射消毒与监测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空气时,房间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5)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送校验一次。 (6)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2个月一次,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 /C㎡,使用中的旧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c㎡。 三、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监测,并作好记录。 (2)化学监测要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常规情况下“84”液、过氧乙酸应每日更换并监测,2%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月更换。 (3)更换后均要进行监测,浸泡消毒灭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须完全浸没在消毒灭菌液并将关节部位打开。 (4)浸泡物品须记录浸泡时间。

四、无菌技术与无菌药液 1、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必须在有效期使用且一人一用一废弃。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拆去外包装盒再放入无菌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禁在感染处穿刺。掌握重点部位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导管、导尿管等均须在病历上清楚记录起止时间和有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盛持物钳的干筒有效期为4小时。筒上标明有效时间。络合碘,酒精,双氧水等溶液,开启后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棉签开包后有效期为24小时。快速手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 4、的无菌包未被污染有效期为12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5、抽出的药液和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未用完时须放在无菌盘,不得随意放在桌面上。已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血库取出血输完后包装保留一天,以备查对。输完血的血袋应包装好后才能放入冰箱。 7、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后放冰箱冷藏保存,有效期为1月。 五、一般物品清洁与消毒 1、办公室、处置室的桌面和台面,每日消毒液抺洗一次,柜和抽屉随时清理,并每周消毒一次。病历架、每班整理1次,每周消毒擦拭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一次。保持病历资料的整齐与清洁。办公室地面,每日2次拖地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墙面,每半个月抹洗1次,无污迹。玻璃窗、每周抹洗,透明无污迹。天花板、每周打扫,无灰尘无蜘蛛网。空调过滤网每月清洗1次。库房每班清理,清洁整齐。 2、处置室配置: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 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1、检验科的检验报告单经消毒后方可发放。 2、口腔科、放射科应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3、口腔科牙钻等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麻醉科可重复使用的螺纹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内窥镜使用后按规定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灭菌效果,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消毒处理和登记。 6、可重复使用的各种导管、管道,如供氧管道、导管、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湿化瓶消毒后,干燥保存,用前放置无菌用水。 7、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瓶内用水应每日更换。 8、病室及门诊各诊室内的空气应定期消毒,有记录。 9、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必须一桌一布,用后应彻底消毒。 10、患者用具(脸盆、尿壶、便盆等)均使用一次性物品,一人一份。 11、病人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定期更换,使用被服袋和被服车收取,密闭运送至洗衣房,不得在病房、走廊内清点。传染病病人的被服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处置。 12、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3、病区的拖布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14、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由专人定时收取,日产日清。 1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手提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一、空气消毒次。次,流行季节隔日1病房: 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周用艾叶空气消毒1 1小时后通风。1室内活动室:每天次,以12㎡房间燃烧2根艾条,燃烧小紫外线灯直接照射1治疗室:在密闭门窗、打开抽屉、柜子、室内无人条件下,用次。1时(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每天照射二、紫外线照射消毒与监测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酒精棉球擦拭一次,一般每周用75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2) 60%,相对湿度大于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于20℃或高于40℃用紫外线消毒 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3) 的照射剂量。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4) 年送校验一次。(5)至少一(6)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2个月一次,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使用中的旧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c㎡。 三、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监测,并作好记录。 (2)化学监测要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常规情况下“84”液、过氧乙酸应每日更换并监测,2%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月更换。 (3)更换后均要进行监测,浸泡消毒灭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须完全浸没在消毒灭菌液内并将关节部位打开。 (4)浸泡物品须记录浸泡时间。 四、无菌技术与无菌药液 1、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一人一用一废弃。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拆去外包装盒再放入无菌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禁在感染处穿刺。掌握重点部位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导管、导尿管等均须在病历上清楚记录起止时间和有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盛持物钳的干筒有效期为4小时。筒上标明有效时间。络合碘,酒精,双氧水等溶液,开启后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棉签开包后有效期为24小时。快速手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 4、开封的无菌包未被污染有效期为12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5、抽出的药液和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未用完时须放在无菌盘内,不得随意放在桌面上。已开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血库取出血输完后包装保留一天,以备查对。输完血的血袋应包装好后才能放入冰箱内。 7、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开封后放冰箱内冷藏保存,有效期为1月。 五、一般物品清洁与消毒 1、办公室、处置室的桌面和台面,每日消毒液抺洗一次,柜内和抽屉随时清理,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70927

医院感染管理防控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几类?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医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而引起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 6.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报告流程?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管理等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经核实为II级暴发后应于12小时向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经核实为Ⅲ级暴发后,应于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和市CDC报告。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7.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8.隔离标志有哪些?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标准预防 一、基本原则 1.认定所有液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 2.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4.包含如下二至九项所述的多项预防感染措施。 二、手卫生 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表面,并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使用原则 (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或液体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3)脱卸或丢弃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2.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遵循《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能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具体内容参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五、患者安置 1.安置患者时应考虑是否可能造成感染源传播。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有引发传染他人风险的患者(如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排泄物或伤口引流;被怀疑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婴儿),安置于单人病房。 2.安置患者时应掌握如下信息,以便确认患者安置方案。 (1)患者已知或被怀疑感染的病原体。 (2)影响感染传染的危险因素。 (3)拟安置感染患者的病房区域,可能造成其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是否有单人病房可用。 (5)患者是否可与其他患者共用病房,如相同感染的患者可共用病房。 六、仪器(设施)和环境 仪器(设施)和环境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有效管理以预防这些仪器(设施)和环境成为感染源传播的媒介。具体措施参见《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 七、织物 患者使用过的织物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以最小抖动的方式处理使用过的被服及布单织品,以避免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具体要求参见《织物清洗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八、安全注射 在使用注射针、代替注射针的套管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安全注射标准的原则。 九、呼吸防护 导管插管和脊椎或硬膜下隙注射时,如脊髓x线摄影、腰椎穿刺、脊柱或硬脑膜麻醉,应戴外科口罩。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来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社区病毒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暴发季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 感染。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 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单选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在(A )应当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A、100张以上 B、1000张以上 C、 100张以下D、50张以上 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 B )内 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 12小时 B. 24小 时 C. 36小时 D. 48小时 3、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 C ) A、日光曝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床单位臭氧消毒 器消毒 D、甲醛薰蒸 4.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 )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 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 染伤口-清洁伤口 5.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 不得超过多少小时?( D ) A、2小时 B、4小时 C、 8小时 D、24小时 6.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哪一类( A ) 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 低危险用品 7.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多少小时不得使用?( C ) A、4小时 B、8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8.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 D ) A.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C. 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 D. 以上都是 9.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 A )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C、 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10.医疗活动中用过的医用针、缝合针、备皮刀、手术刀等锐器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容器或垃圾袋( D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黄色标志容器盒 E、以上都可 投F、以上都不可投 11.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除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外,还应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是( G ) A、防渗漏 B、防鼠 C、防蚊蝇 D、防蟑螂 E、防盗 F、预防儿童接触 G、以上都是 H、以上都不是 1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 C ) A、10月5日 B、10月10日 C、10月15日 D、10月25日 13.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除应当标有明显警示标志外,还应有相关文字标识,其标识内容有( E ) 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 B、产生日 期 C、主要内容物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守则

精心整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 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 膜。 (五)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六)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七)留取尿标本时,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留取尿液,以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八)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九)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四)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五)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六)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做好导管的护理。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摘要: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 1.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2.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

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一、隔离 (一)隔离的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患者应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至少每5分钟空气交换1次)的隔离病房内。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 (2)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置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米。 (3)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4)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 (5)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6)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7)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8)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 (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工作台,放置个人防护用品。 (11)隔离病房门外放置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 (12)隔离病房内设置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 (13)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与他人的距离保持1米以上。 4.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具体要求包括: (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 (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清洁区划蓝色线,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完整版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 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二、医院的布局、设施及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建筑布局、人流、物流符合感染控制原则。 三、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四、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五、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院感管理重点部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培训。 六、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制度及措施建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七、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 八、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按规定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

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管理制度健全,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十二、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制度,职责明确。对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接收等环节严格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0一0年三月修订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全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全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根据需要决定置留导尿管及留置时间。 (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医院感染地预防与控制教案设计

第十一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耐药性强,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不断增多,这不仅使医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防治医院感染成为当务之急。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 感染并出现症状 (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1、外源性的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 染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一)机体内在因素 1、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 2、病理因素由于疾病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 3、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性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二)机体外在因素 1、诊疗活动现代诊疗技术和先进的药物应用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在造福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1)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现代诊疗技术尤其是各种侵入性诊疗的增加。 (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治疗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

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3、医院管理机制医院感染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但只是形式主义;医院感染管理资源不足,投入缺乏;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都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 导致感染 (一)感染源: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 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2、患者自身 3、动物感染源 4、环境储源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方式: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有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 3、注射、输血传播 4、饮水、食物传播 5、生物媒介传播 (三)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因此,医院感染常见的人群主要有:①婴幼儿及老年人;②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③营养不良者;④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 ⑥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住院时间长者;⑨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加强医院管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

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最新医院感染防控知识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 2医院感染防控知识?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医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而引起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 6.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报告流程?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管理等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经核实为II级暴发后应于12小时向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经核实为Ⅲ级暴发后,应于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和市CDC报告.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7.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08.①什么叫手卫生?②洗手的指征?

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一、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一)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防止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1.改进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尽可能采用胃肠营养,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小误吸危险,提倡半卧位,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也可将导管直接插入空肠,以避免对胃液的碱化作用。 2.对患者采取半卧位,特别是对机械通气患者,控制胃内容物反流。 3.研究证明提倡应用硫糖铝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并可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4.声门下分泌物持续或间断抽取引流,可显著降低原发内源性菌群所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推迟肺炎发生时间。 5.对外伤、高危手术患者可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通过应用胃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杀灭胃肠道条件致病性需氧菌,避免其移行和易位,可阻断内源性感染途径,降低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6.应用大环内酯抗生素可破坏和减少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被膜,增加其它抗生素的通透性,减少细菌在生物被膜内定植,从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7.合理应用抗生素,在药敏指导下选择有效抗生素。 (二)切断外源性感染传播途径 1.接触、诊疗、护理病人前后一定要严格洗手。 2.接触病人黏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时戴手套。 3.加强对共用器械如呼吸机气路管道、喷雾器及其它器械的消毒灭菌。呼吸器管道更换频率勿短于48小时/次。用于雾化的液体一定要严格无菌,并做好对共用器械的终末消毒。 (三)改善宿主条件、提高免疫力 1.术前采用各种方法去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并指导和协助术后病人多咳嗽、深呼吸和及早下床活动。 2.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的疼痛。 3.尽可能早的拔除气管内插管,在拔除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须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4.加强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者或携带者的隔离,有条件时亦应对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者进行隔离。

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本措施 一、消毒、灭菌原则 1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在消毒或灭菌 2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3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在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 实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对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的、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诊断器械以及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 ·审核实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证明 审核证件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消毒剂: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2、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耐高温、耐湿的首选湿热消毒 ·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采用清洗消毒剂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 三、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2、碘酊原液:直接涂擦2遍以上,作用时间~3min,待干后用70﹪~80%乙醇 3、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 4、70%~80%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 min 5、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 min 6、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正确的隔离技术,对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为此特制定我院医院感染隔离 与预防控制措施。 一、标准预防措施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 1、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 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 3、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在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主要用于预防肠道感染、皮肤感染、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 PDR-AB艰难梭菌)等的传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与预防,要求如下: 1、应用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3、进入隔离病室或接触患者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5、离开患者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6、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7、脱手套、隔离衣后,均应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9、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10、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11、应尽量减少转运,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如需要转运或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环境表面均需清洁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