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资料

太陽系模型資料

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星體間的距(cm):6 5 4 8 55 65 145 171

(為了方便製作,「星體直徑」與「離太陽距離」所應用的比例並不一致,故此星體離太陽的距離應放大2000倍)

太陽系模型資料(學生版)

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星體間的距(cm):6 5 4 8 55 65 145 171

(為了方便製作,「星體直徑」與「離太陽距離」所應用的比例並不一致,故此星體離太陽的距離應放大2000倍)

建議討論材料

有趣行星小檔案

Ancient astronomers observed points of light that appeared to move among

the stars. They called these objects planets, meaning wanderers, and named them after Roman deities - Jupiter (木星), king of the gods; Mars (火星), the

god of war; Mercury (水星), messenger of the gods; Venus (金星), the goddess

of love and beauty, and Saturn (土星), father of Jupiter and god of agriculture. The stargazers also observed comets with sparkling tails, and meteors - or shooting stars apparently falling from the sky.

Known to the ancients: Mercury, Venus, Mars, Jupiter and Saturn are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and have been known since prehistoric times.

Modern Planets: Uranus (1781), Neptune (1846) and Pluto (1930) were discovered only after the invention of the telescope. In 2006, Pluto's was reassigned to a new class of dwarf planets矮行星.

哪些行星是肉眼可見的?(金木水火土)

考慮因素:

●與地球的距離

●體積(本身不發光,需反射太陽光)

2009年3月美國發射超級望遠鏡開普勒號,期望在其他星系中尋找條件與地球相似,能孕育生命的行星。(開普勒是第一個計算出行星軌道的天文學家)

模型的限制:

1. 行星大小和距離用上了不同的比例,如以統一以行星的大小比例作準,行

星間的距離會是現在模型所顯示的2000倍。所以,任何太陽系模型也不會展示真正的星體大小與距離比例,因為太陽系絶大多部分是空間。

2. 八大行星不會在同一條線上(八星連珠): 指八大行星連成一直線(像模型的狀

況)。相傳這會引起災難,甚至世界末日。八星連珠理論上有可能,但實際上機會極微,單是地球、天王、海王和冥王四星連珠已是2億2千7百多萬年才會出現一次。

(註: 八大行星與太陽不在同一條線上,但卻在同一個平面上。)

太陽的偉大: 遠遠大於八大行星,佔太陽系質量的99%以上,也是太陽系熱與光的

來源。

人類的足跡

唯一人類踏足的星體: 地球及其衛星(月球) (離地球384400km,大概是地球與金星

的百分一距離。) 1969-1972年間共有12個太空人分6次登陸

月球。第一個在月球留下足印是阿姆斯特朗:「這是我的一小

步,人類的飛躍。」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神舟太空船軌道: 離地面約350公里(只與地球與月球距離的百分之一)

探測船觸及的範圍: 人類曾發射不同的探測飛船到訪不同的星體。現在離地球最遠

的人造物體是先烽號(March 2, 72出發往木,土)和航行者

(September 5, 1977出發往木,土,海) 。

最快的飛行物體: 航行者(V oyager)

Although launched sixteen days after Voyager (航行者) 2, Voyager 1's trajectory was a faster path, arriving at Jupiter in March of 1979. Voyager 2 arrived about four months later in

July 1979. Both spacecraft were then directed on to Saturn with arrival times in November 1980 (Voyager 1) and August 1981 (Voyager 2). Voyager 2 was then diverted to the remaining gas giants, Uranus(天王星) (January 1986) and Neptune(冥王星) (August 1989). A more detailed table specifying the closest approach distances/times for these encounters is available. 航行者

1號是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現位於離太陽1.4x1010公里的太陽系邊界(即

約海王星與太陽距離的2.5倍)。

Both Voyagers carry gold-plated discs containing 115 images and a variety of natural sounds.

八大行星的表面溫度 (由熱到冷)

太陽系的其他成員(小行星、流星、隕石)

百發百中? (striking the planets) : 流星與殞石

近年發射的探測船:

鳳凰號08年6 月降落火星,搜集泥土作分析,證實火星有水的存在。信使號08年1 月飛掠水星

卡西尼號06年10月飛掠土星

智能1號06年9月撞擊月球

太陽系模型

在組內討論以下問題,你不單要列出答案,更要提出背後的原因。

1.哪些行星可以用肉眼看到

原因:

2.人類曾踏足的星體?

3.探測船曾到訪的星體?

4.排列八大行星的表面溫度(由熱到冷)

原因:

5.排列八大行星的公轉需時(由長到短)

原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原创】《太阳系》教案

《太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10分钟) 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30分钟)

太阳系成员简介

太阳在浩瀚的宇宙中谈不上有什么特殊性。组成银河系的有大约两千亿颗恒星,而太阳只是其中中等大小的一颗。太阳已的年龄有五十亿岁,正处在它一生中的中年时期。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它所提供的光和热。太阳内核的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五百万度,在那儿发生着氢-氦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每秒钟要消耗掉约五百万吨的物质,并转换成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光子从太阳中心到达太阳表面要花一百多万年。光子从太阳中心出发后先要经过辐射带,沿途在与原子微粒的碰撞丢失能量。 水星距太阳五千八百万公里,是太阳系中和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没有卫星,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列倒数第二位,仅比冥王星大。因为水星与太阳非常接近,所以它的白昼地表温度可高达摄氏四百二十七度;而到晚上又骤降至摄氏零下一百七十三度。 美国水手10号探测器发回的近距离水星图片。这是水星的一个半球,上北下南。 金星分别在早晨和黄昏出现在天空,古代占星家一直认为存在着两颗这样的行星,于是分别将它们称为“晨星”和“昏星”。在英语中,金星——“维纳斯”是古罗马的女神,像征着爱情与美丽。而一直以来,金星都被卷曲的云层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中。 地球(我们的家):地球这颗有着广阔天空和蓝色海洋的行星始终给人以坚实巨大的感觉。而在宇宙中,地球给人的印象却并非如此:这个在一层薄薄而脆弱的大气笼罩下的星球并不见得有多大。在太空中,地球的特征是明显的:漆黑的太空、蓝色海洋、棕绿色的大块陆地和白色的云层。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地球每 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 23.9345 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 12756 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人们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 108000 公里。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它的自转轴倾角是25度,与地球相差无几。 木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五颗。中国古代就认识到木星约12年运行一周天,而把周天分成十二份,称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用木星所在的星次可以纪年,因此木星被称为岁星。是天空中的第三亮星,最亮时达-2.4等,只有金星和冲日时的火星比它亮。木星有众多的卫星,

地理学基本要素的起源

自然地理学基本要素的起源 作者:陈国蓝 (湛江一中高二(20)班学生) 一、总论 迄今为止,人类已创造了庞大的知识体系,当中一大板块就是地理学。 近代至今数百年来,地理学发展蓬勃,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头顶的云雨到脚底的岩石,地理学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学好地理学,将能大大增进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当然,地理学并非无所不包,它有自己的研究范围:我们生活其中的地球。它的组成有一些基本要素:地球的外部运动、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上水系统、大气系统,地壳、水和大气的运动变化,还有地球上生物及人类活动。当我们面临这些尺度的问题,就可以用完整的地理学体系来研究,就像分子对应化学、天体对应天文学。 这体现了我们知识体系中各个学科的整体性、连续性。整体上,各个学科为我们呈现了统一、壮阔的宇宙史;从微观粒子到神奇生命再到宏观天体层面,不同学科在不同尺度上为我们解释和描述万物的运转和变化。 我们这一代真该为拥有如此巨大的宝库而骄傲!同时,为正确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人生观,青少年们有必要对人类知识体系有整体把握,综合不同学科对世界万物有科学的整体认识。所以,不仅学习地理学很重要,梳理清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是必要的。发现地理学如何作为重要一环嵌入知识体系,会令我们受益匪浅。 学科间整体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外部的继承,另一方面是内部的渗透,前一方面体现得尤为深刻。一个学科的基本要素,往往是由前一个学科所诞生但又不能很好解释的范畴,比如:人类从生命界诞

生,但人类活动却要用社会科学、人类学和心理学去研究。地理学亦然。地理学的基本要素,亦必有其起源。这些基本要素如何起源,如何以一个层面过渡到另一层面,正是梳清地理学与其他学科整体继承关系的关键所在。这些就正是我讨论的主题。 二、主要问题: ①太阳系的诞生、地球的诞生、地球主体部分—内部圈层的形成 ②地球上水的起源、海洋的形成。 ③板块运动的动因、地热。 ④大气的起源、大气成分的演变。 ⑤生命的出现。 三、主体部分: 我们知道,今天的地球是一个有着金属内核、岩态外层,表面包被着水和大气的、生机勃勃的造物。神奇美丽的它,固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通过放射性测年法,我们已知道地球在45.6亿年前就诞生了,那么在那时又发生了什么呢? 【太阳系的诞生】 地球是几乎同时与太阳系诞生的,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太阳系是怎么来的。 在约50亿年前,宇宙中第二代或第三代恒星随着一次超新星爆炸而结束了生命,它的外壳随爆炸向宇宙空间扩散,形成了被称作“星云”的气体云。气体云来自于恒星外壳,故90%以上是H、He元素,它以氢气、氦气存在。另外10%是尘埃,它们的主要由恒星内部核聚变产生的重元素组成,如Fe、Cu,还有身上戴的金,当然也有从Se 到Ur等一系列放射性重元素。由于它们的熔点很高,故它们得以固体颗粒形式存在。 以上这片尘埃和气体的超大型混合物,就是构建我们太阳系的全部原料了。那么,将这一片稀稀拉拉的气体云打造成今天太阳系的工

高中地理知识点题库 太阳系运动特征GZDL051

1.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读下图,回答问题。 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北京时间10月29日“时13分,正值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 ( ) A .29日1 时13分 B .30日3时13分 C .29日3 时13分 D .30 日 1时13分 答案:A 解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美国东部时间为西五区,两者相差13个小时,所以美国东部时间为29日1时13分。 题干评注:太阳系运动特征 问题评注:八大行星在自转的同时,皆沿着各自的轨道绕太阳公转 2.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如图)。回答。 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太阳直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下午太阳方向分三种情况:(1)'26230 N 以北地区,下午太阳始终在正南方向;(2)'26230S 以南地区,下午太阳始终在正北方向;(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正午太阳有时在正北方向,有时在正南方向。分析图可知,地为赤道,②地为

' 26 230S,③地为' 26 230N,④地为' 34 660N。反映我国某校的只能是③地,故选C。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题干评注:太阳系运动特征 问题评注: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3.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如图)。 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答案:D 解析:②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90,此时为12月22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较快, ①、③、④三地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向,③地此时处于一年中低温时期,A、B、C三项都不正确,故选D。应用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方向推知②地应为南回归线上,最大值时为12月22日。 题干评注:太阳系运动特征 问题评注:八大行星在自转的同时,皆沿着各自的轨道绕太阳公转 4. 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这一天是() A.7月1日B.1月1日C.10月1日D.4月1日 答案:C 解析: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与极昼极夜幅度相同,移动23°26′用三个月,即90天,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开始向南移动过程中,从北极点向南出现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北极圈内极夜范围为23°26′,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用时间约90天*1/10=9天,日期为9月23日+9天,为10月2日,故C对。 题干评注:太阳系运动特征 问题评注: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与极昼极夜幅度相同 5. 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至北回归线期间( ) 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B.日本一直是雨季 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 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可以判断大致时间为3月21日~6月22日之间;中、日、印、美均在北半球,此时为夏半年;根据各自所属气候类型特征加以判断:中、日、印均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美国洛杉矶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应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

八大行星图文资料

水星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小最轻的行星。常和太阳同时出没,中国古代称它为“辰星”。 金星 八大行星之一,为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又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地球 有阳光,水,氧气,和合适的温度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Earth 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大地母亲) 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由空间拍到的图片应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 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近,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中国古代称“荧惑星”。 火星(希腊语: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星”。(趣记:在罗马人之前,古希腊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罗马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木星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是所有其他的7颗行星的总和质量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体积为地球的1316倍。被称为“行星之王”。 木星Jupiter(为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即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土星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为“镇星”,是太阳系密度最小的行星,可以浮在水上。 在罗马神话中,土星(Saturn)是农神的名称。希腊神话中的农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盖亚的儿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土星也是英语中“星期六”(Saturday)的词根。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 读天王星的英文名字,发音时要小心,否则可能会使人陷于窘迫的境地。Uranus应读成"YOOR a nus" ,不要读成"your anus" (你的肛门)或是"urine us"(对着我们撒尿)。 乌拉诺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是最早的至高无上的神。他是盖亚的儿子兼配偶,是Cronus(农神土星)、独眼巨人和泰坦(奥林匹斯山神的前辈)的父亲。 海王星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古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

幼儿园大班教案——太阳系九大行星

幼儿园大班教案——太阳系九大行星 设计构想: 随着神舟五号的顺利登空,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光,杨利伟,这个本来陌生的名字,现已变得耳熟能详。神秘的太空、美丽的地球,使孩子们发生了浓烈的兴趣。因此,我便萌生了这个活动设计的念头。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并通过游戏,学习九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大胆想象、动手制作飞船,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并讲述句型:我驾着飞船飞到×星上,因为……。 3、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肢体语言,表现各行星的特征。 4、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数码相机、电视机; 2、地球照片; 3、太阳系照片; 4、太阳系轨道图; 5、事先在教室里划好轨道; 6、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7、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图上画有行星; 8、收集的纸盒若干(保证每个幼儿有5个盒子)、各颜色吸管、各种小瓶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请幼儿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师:唉!我国有个航天英雄,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航天员,他驾的飞船叫做什么?(神舟五号)他是叫什么名字呢?(杨利伟叔叔)杨利伟叔叔从小就爱学习、爱科学,长大要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结果,他实现了他的理想,做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我们也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将来也做一个有用的人,好不好? 杨利伟叔叔还拍了一张很美丽的照片,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的机舱里拍的,漂亮吧。他还拍下我们广州在地球上的样子呢。你们看!好神奇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广州!爱我们的地球,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他还告诉我们,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九个兄弟姐妹。哪九个呢? 2、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

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 一.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 1. 月相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2)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 3.月相变化的规律: 5.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的左右的夹角。 6.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

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 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色鲜艳的大红斑 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光环 5.金星:最亮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长庚星” 6.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7.土星的光环主要由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 8.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大冰球。 9.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 备注:1、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气态行星.但一般认为在它们的部有一个比较小的固态核. 2、木星和土星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在大气之下却并没有坚实的表面,而是一片沸腾着的氢组成的"汪洋大海".从构成上看是气体组成的,但实质上是液态行星. 3、天王星,海王星,拥有主要由分子氢组成的大气,通常有一层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类的冰物质覆盖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坚硬的岩核,也是气体组成的 三.银河系和宇宙 1.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的形状:侧视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银河系像一个大漩涡 3.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人们看到的大多数天体属于恒星。 4. 宇宙的结构层次: 河外星系 已知的宇宙其他恒星世界 银河系太阳 太阳银河中心盘面

八大行星详细资料

水星: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5791万千米(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87.70 日 平均轨道速度:47.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0.206 轨道倾角:7.0 度 行星赤道半径: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0.0553 密度: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58.65 日 卫星数:无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与太阳的角距从不超过28°。古代中国称水星为辰星,西方人则称它为墨丘利(Mercury)。墨丘利(赫尔莫斯)是罗马神话中专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神通广大,行走如飞。水星确实象墨丘利那样,行动迅速,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水星的密度较大,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地球。它可能有一个含铁丰富的致密内核。水星地貌酷似月球,大小不一的环形山星罗棋布,还有辐射纹、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水星大气非常稀薄,昼夜温差很大,阳光直射处温度高达427℃,夜晚降低到-173℃。 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 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 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 年,借助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测量了水星两个边缘反射波间的频率差,成功地测量了水星的自转周期为58.65日,恰好是公转周期的2/3。 II 金星: 金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1082万千米(0.7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224.70 日 平均轨道速度:35.0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0.007 轨道倾角:3.4 度 行星赤道半径:6052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0.8150 密度:5.2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243.01 日 卫星数:无 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时比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亮14倍,我国古代称它为“太白”,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爱与美的女神。 在地球上看金星和太阳的最大视角不超过48度,因此金星不会整夜出现在夜空中,我国民间称黎明时分的金星为启明星,傍晚时分的金星为长庚星。金星自转一周比公转一周还慢,

2020年中考复习(生物)宇宙、太阳系、地球与生命(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

宇宙、太阳系、地球与生命 一、宇宙起源的几大理论 1、古代人的宇宙观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形成了许多有关宇宙创始的神话传说。例如:(1)中国:盘古开天辟地。(2)印度:万物从梵天而产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还梵。(3)欧洲:上帝创造万物。(4)埃及:埃及神话中,地属阳性,天为阴性,天牛神话的主角——拉神之女,神圣的母牛哈托尔是作为情侣们的仁慈保护神而存在的。 2、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1.“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1)创立: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________”。 (2)主要内容:地球是一个球体,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和其他天体(如月亮、水星、金星等) 都绕着地球转动。 2.“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1)创立:公元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________”。 (2)主要内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绕太阳转动。 3、现代宇宙学说 1.星系运动的特点——哈勃的发现 (1)所有的星系都在________我们而去。 (2)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________。 (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________。 4.大爆炸宇宙论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大约137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________________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依据是现代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星系运动特点,即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说明宇宙正处在不断膨胀之中,如果能将时间倒退,宇宙中的星系就会聚在一起(一点),所以就认为宇宙起源于这个点,这个点发生大爆炸就诞生了宇宙。 【针对练习】 1.下列关于大爆炸宇宙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星系间的距离不断扩大为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证据 B.大爆炸宇宙论是唯一能科学说明宇宙起源的学说 C.宇宙不可能无限地膨胀下去,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D.大约在18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2.下列观点不属于大爆炸宇宙论的是() ①宇宙是无边的;②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③宇宙是由一个密度和 温度极高的大火球爆炸诞生的;④宇宙处在不断地膨胀中,并将永远膨胀下去。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④ 3.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科学史上有着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观点叫做“宇宙胚种论”。它认为地球上 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近年来,科学家分析陨石成分时,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某些彗星成分的分析也表明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 B.错误的,因为教材上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

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分享自己对八大行星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平板电脑、八大行星多媒体资料和网络链接、八大行星数据表 学生准备:平板电脑八大行星资料电子教材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拿出平板,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对你收集到的关于太阳系的了解进行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是否还有补充的?

3、教师投影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试着画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电子课本中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平板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画图: 2、投影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五、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太阳系行星介绍

水星(英语:Mercury,拉丁语:Mercuriu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最内侧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也是离太阳最近 的行星。水星是一颗类地行星,由于其非常靠近太阳,所以只会出现在凌晨成为晨星,或是黄昏出现作为昏星。除 非有日食,否则在阳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见水星的。 内部构造 水星是太阳系内与地球相似的4颗类地行星之一,有着与地球一样的岩石个体。它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在赤道的半径是2,439.7公里。水星由大约70%的金属和30%的硅酸盐材料组成,水星的密度是5.427克/cm3,在太阳系中是第二高的,仅次于地球的5.515克/cm3。 地形地貌 美国发射的“水手10号”在1974年3月、9月和1975年3月探测了水星,并向地面发回5000多张照片,为我们了解水星提供了珍贵的信息。从照片上我们看出,水星的外貌酷似月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还有辐射纹、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水星的表面很像月球,满布着环形山、大平原、盆地、辐射纹和断崖。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开始为水星上的环形山命名。 水星表面上有着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既有高山,也有平原,还有令人胆寒的悬崖峭壁。据统计,水星上的环形山有上千个,这些环形山比月亮上的环形山的坡度平缓些。 水星表面平均温度约452K,变化范围从90-700K,是温差最大的行星。白天太阳光直射处温度高达427℃,夜晚太阳照不到时,温度降低到-173℃。可以比较一下地球,地球上的度温变化只有11K(这里只是太阳辐射能量,不考虑“季节”,“天气”)。水星的表面的日照比地球强8.9 倍,总共辐照度有9126.6W/㎡。 令人惊讶地是,在1992年所进行的雷达观察显示,水星的北极有冰。一般相信这些冰存在于阳光永无法照射到的环形山底部,由于彗星的撞击或行星内部的气体冒出表面而积累的。由于没有大气调节,这些地方的温度一直维持在华氏零下280度(约合-173℃)左右。 大气层 水星上有极稀薄的大气,大气压小于2×10百帕,大气中含有氦、氢、氧、碳、氩、氖、氙等元素。由于大气非常稀薄,水星的表面白天和夜晚的温度相差很大,实际上水星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与水星表面相撞的频密程度比它们之间互相相撞要高。出于这些原因,水星应被视为是没有大气的。 水星的大气非常少,主要成份为氦(42%)、汽化钠(42%)和氧(15%),而且在白天气温非常高,平均地表温度为179℃,最高为427℃,最低为零下173℃,因此水星上看来不可能存在水;但1991年科学家在水星的北极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亮点,造成这个亮点的可能是在地表或地下的冰。水星上真的有可能存在冰吗?由于水星的轨道比较特殊,在它的北极,太阳始终只在地平线上徘徊。在一些陨石坑内部,可能由于永远见不到阳光而使温度降至零下161℃以下。这样低的温度就有可能凝固从行星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或积存从太空来的冰。 真正发现水星有冰 2014年,美国航天局派往水星的探测器信使号,早前传来的照片中,却发现北极地区一个陨石坑附近有冰的存在,是首次真正发现水星有冰。 学者早于两年前已透过间接的分析指水星上存在着冰,但这次则是首次直接看到。专家估计冰块有数以十米厚,但亦可能延伸至坑洞内。虽然水星围绕太阳转一圈需时58个地球日,几乎整个大地都被阳光照射,但水星的极地则永远无法被太阳照到,温度低得有机会让冰形成。

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整理

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1、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那些?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进行排列的,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 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 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2、以前是九大行星,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在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立下了行星的新定义:一颗行星首先要是一个天体,它满足①围绕太阳运转,②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③清空了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 根据新的行星的定义,冥王星不符合定义二,即它的质量不是足够大;而且它也不符合定义三,因为冥王星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交叉,如果把冥王星当成行星的话,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 所以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和归纳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降级!这样,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而不是原来的九颗。 3、八大行星记忆法八大行星的通常记法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虽然有些长但是很好记。 还有一种记法,虽然有些牵强,但是记忆保存的时间很长:“水晶球,火烧木,变成了土,天涯海角。

水:水星。 晶:“金的谐音,指金星。 球:地球。 火烧木:“火指火星,“木指木星。 变成了土:“土指土星。 天涯海角:“天指天王星,“海指海王星或者是金木水火土加天海王加日月球。 还有一个,“水漫金山地,火烧木焦土,天海成一体,浩浩太阳系虽然有点长,但是很好记啊!“火烧木焦土,所以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4、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公转速度水星:公转周期:87.70 天金星:公转周期:224.701天地球:公转周期:365.2422天火星:公转周期:686.98 天木星:公转周期:11.86年土星:公转周期:29.46年天王星:公转周期:84.01年海王星:公转周期:164.79年 问题二:天体是怎么进行分类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问题三:天体系统的成因是什么?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问题四: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高考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知识点地球自转问题一: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太阳系九大行星英文名

水星Mercury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金星Venus 1.金星,非常明亮,它被称为“天空中的宝石”,“启明星”或者“夜星”。尤文就是一颗闪亮无比的星,无数的荣誉可以为此作证! 2.维纳斯,Venus是罗马的“爱与美之神”,希腊神话中称之为阿弗洛狄德,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感女神”。奥林匹斯神山12主神之一。 地球Earth 1.地球,我们的伟大母亲。赤红的晚霞,橙黄的日落,金黄的沙漠,碧绿的大海,青青的草地,瓦蓝的天空,紫色的火山云。你是彩虹,你是多变的火山云,美得让我如痴如醉。 2.盖亚,希腊神话中还引入了亚特兰蒂斯传说的概念,“大地之母”盖亚(亚特兰蒂斯语Gaia,大地),亚特兰蒂斯传说中的主神,西腊神话中她是主神宙斯的祖母。她创造了天神乌拉诺斯之后与之结合,她的子孙有12名泰坦神,她和她的孩子们创造了世间万物,包括人类。 火星Mars 火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人微言轻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月份三份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木星Jupiter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整理 班级姓名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 2.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在月 球上留下人类第一个足迹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 4.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2010年10月1日,发 射“嫦娥二号”。2013年12月2日,发射“嫦娥三号”,携带月球车“玉兔号”。 5.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质 量大约是地球的1/80,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8.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由缺变圆,左黑右亮,下半月是由圆变缺,左亮右黑。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 是农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 9.月相变化过程:新月(朔)→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凸月→ 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10.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最大的环形山是 贝利环形山。 11.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环形山由单个的,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 分布上没有规律。 12.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还有一种观 点是“火山爆发说”。 1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 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地球之间。14.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里(即: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的外侧),如果三者 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月食时,地球在太阳、月球之间。 15.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日食的种类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16.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月食的种类有月全食、月偏食。 17.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从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8.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 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9.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太阳。太阳直径大约是140万千米。 20.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 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 就称为星座。 21.星座实际上是一些距离各不相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穹上的排列的图像。 22.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大熊座的明显标志是由七颗亮星组 成的北斗七星。 23.夏季天空中有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 角”,这三颗星分别是: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 天琴座、天鹰座。 24.夏季,我们还会在南部天空发现一颗火红的亮星,它是一颗红巨星,属于天 蝎座。 25.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 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26.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 人们称为银河系。 27.银河系大约有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28.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29.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个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河 外星系。 30.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 31.金星俗称“太白星”或“启明星”。 32.天文望远镜可以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 33.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月球。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4.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体积最小的是水星。 35.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自转周期最长的行星是金星,自转周期最短的是木星。 36.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公转周期最长的行星是海王星,公转周期最短的是水星。 37.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杨利伟,乘坐的是“神舟五号”。三次进入 太空的是景海鹏,分别乘坐的是神舟七号、九号、十一号。 38.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

中学生科学小知识介绍八大行星是哪八大

中学生科学小知识介绍八大行星是哪八大中学生科学小知识介绍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其实指的就是在太阳系中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颗八行星,而其中只有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六颗行星有自己的卫星。 我给你一一介绍认识,那么就先从水星开始吧,水星是最接近太阳的,它也是太阳系中最小最轻的行星。常和太阳同时出没。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发现了水星,在水星上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到700。相比之下,金星的温度略高些,但更为稳定。金星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晓。它是在太阳系除了太阳外,它是最亮的一颗的。金星是一颗内层行星,从地球用望远镜观察它的话,会发现它有位相变化。告诉你在金星上大气压力为90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地球海洋深1千米处的压力)人一上去就是死啊,大气大多由二氧化碳组成的,金星表面温度大约在400度,你知道吗温度超过了740开时(足以使铅条熔化)。金星表面自然比水星表面热,虽然金星比水星离太阳要远两倍。 火星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外表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星”。火星是在史前时代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

层。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 木星在太阳系中是最大的一颗除了太阳,是所有其他的7颗行星总和质量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体积为地球的1316倍。所以被人们被称为“行星之王”。木星表面的云层是多彩的可能是由于大气中化学成分的微妙差异及其作用造成的,可能其中混入了硫的混合物,造就了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色彩的变化与云层的高度有关:最低处为蓝色,跟着是棕色与白色,最高处为红色。我们只能通过高处云层的洞才能看到低处的云层。 土星它是太阳系上密度最小的行星,甚至它可以浮在水上。通过小型的望远镜观察也能明显地发现土星是一个扁球体。它赤道的直径比两极的直径大大约10%。这其实是因为它快速的自转和流质地表的结果。其他的气态行星也是扁球体,不过没有这样明显。还有土星是最疏松的一颗行星,它的比重比水星的还要小。但是与木星一样,土星是由大约75%的氢气和25%的氦气以及少量的水,甲烷,氨气和一些类似岩石的物质组成。这些组成类似形成太阳系时,太阳星云物质的组成。而且土星内部和木星一样,由一个岩石核心,一个具有金属性的液态氢层和一个氢分子层,同时还存在少量的各式各样的冰。 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海王星的小。大多数的行星总是围绕着几乎与黄道面垂直的轴线自转,可天王星的轴线却几乎平行于黄道面。在卫星旅行者2号探测的那段时间里,天王星的南极几乎是接受太阳直射的。这一奇特的事实表明天王星两极地区所得到来自太阳的能量比其赤道地区所得到的要高。然而天王星的赤道地区仍比两极地区热,这其中的原因还不为人知。

探秘太阳系

探秘太阳系 太阳系简介 (Solar System)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由太阳、八颗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被剔除为矮行星)、66颗卫星(原有67颗,冥王星的卫星被剔除)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宇宙飞船对它们都进行了探测,还曾在火星与金星上着陆,获得了重要成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3.0克/立方厘米),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silicate),具有固体外壳。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jovian planets)。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一般推断,它们都具有与类地行星相似的固体内核。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00000个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推测它们可能是由位置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某一颗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积成为统一行星的石质碎块。陨星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 这些行星都以太阳为中心以椭圆轨道公转,虽然除了水星的十分接近于圆,行星轨道中或多或少在同一平面内(称为黄道面并以地球公转轨道面为基准)。黄道面与太阳赤道仅有7度的倾斜。冥王星的轨道大都脱离了黄道面,倾斜度达17度。上面的图表从一个特定的高于黄道面

的透视角显示了各轨道的相对大小及关系(非圆的现象显而易见)。它们绕轨道运动的方向一致(从太阳北极上看是逆时针方向),因此,科学家们把冥王星排除在九大行星之外。除金星和天王星外自转方向也如此。 太阳系直径300亿千米,有八大行星和两条小行星带,以及千亿颗彗星等组成。

太阳系八大行星英文名的来历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在第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地球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现代科学目前确证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4.5×109)。在行星形成后不久,即捕获其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是人类。 火星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或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命名它。在古代中国,因为它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五颗。它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 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以及其他绝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土星名称)是以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