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氯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特戊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特戊酰氯 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特戊酰氯 化学品英文名:Trimethylacetyl Chlorid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特戊酰氯 浓度:>99% CAS 号:3282 第三部分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GB8.1类81117 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接触后可有烧灼感,出 现咳嗽、气短、喉炎、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遇热放出氯气; 与水反应,放出氯化氢气体,造成腐蚀性灼伤。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要能有危害。 爆炸危险: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拉开眼脸,用流动清水冲洗15min。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遇水发生剧烈 反应,散发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遇潮时对大多数 金属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如发生火灾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及抗溶性泡沫,禁止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应急处理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用小苏打覆盖,并混合均匀;将混合物推开,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污 水放入废水系统。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及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专人保管,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防止受潮和雨淋.应与碱类、氧化剂、 潮湿物品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 爆型,开设在仓外,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搬运注意事项: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及容器损坏,雨天不宜运输。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 PH值:无资料 熔点:无资料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0.97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无资料 引燃温度(自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无资料 爆炸下限:无资料 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无资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 禁配物:无资料 聚合危害:无资料 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标准版)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氯乙烯是无色易液化的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爆炸性混合物,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二氯乙烷,易聚合。 氯乙烯是应用最广泛的树脂聚氯乙烯(PVC)的单体,用于制备聚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也用于作冷冻剂等。 事故案例 黑龙江省电化厂聚氯乙烯车间有工人112人,其中聚合釜清釜工有15人。1983年春该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职业性体验,发现4名清釜工患有指端溶骨症。血清钙明显增高。手指发麻,手尖酸痛。X线手片显示:有手指末端粗隆尺侧边缘膨大,骨质疏松或呈切迹,或呈囊样变,或出现斜行骨折线,或点状溶解。清釜工的指端溶骨症引起了职业医学界和聚氯乙烯制造厂的高度重视。 职业危害 1、接触机会:在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接触氯乙烯的可能,尤其是生产聚氯乙烯的聚合釜的清理,清釜工的慢性氯乙

烯中毒可能性最大。应用聚氯乙烯树脂或含有氯乙烯的共聚物熔融后制作各种塑料制品时,释放出氯乙烯单体,有时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氯乙烯浓度很高,极易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有时呈头重感、定向障碍、性情改变、四肢酸痛、手掌多汗,手指、舌和眼睑震颤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腹胀、便秘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皮肤改变:有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或有手掌角化、指甲变薄等改变。 肢端溶骨症:聚氯乙烯制造的清釜工多见。表现为手指发麻,指尖有刺痛或酸痛感。手部x线拍片显示,末节指骨的一个或多个粗隆边缘有半月形缺损,甚至骨干有溶骨性缺损。有时指关节排列不齐。

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章

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氯乙烯生产中氯乙烯合成、净制、压缩、精馏、灌装、聚合、浆料处理、离心、干燥、包装及其装置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和氯乙烯聚合物的企 业。与聚氯乙烯生产有关的部门,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 7231 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 GB 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J57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术语 3.1 动火作业work with flame 指在氯乙烯制备和聚氯乙烯生产厂(车间)内,一切能产生明火、火花、强烈热辐射和安设非防爆型电气设备及探伤的 各种作业。

3.2 清釜作业cleaning caldron work 指在聚合釜内进行清除粘釜物和防粘釜涂布的作业。 4 基本规定 4.1 通用要求 4.1.1 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氯乙烯制备和聚氯乙烯生产厂(车间),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产。 4.1.2 氯乙烯防护应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方法或从生产装置上采取措施,使工厂(车间)的卫生和环境条件符合TJ 36 的规定。 4.1.3 氯乙烯属于Ⅰ级(极度危害)物质,直接接触氯乙烯生产、贮运、回收和使用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和安全生产技术教育。经考试取得岗位安全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操作。 4.1.4 氯乙烯制备和聚氯乙烯生产厂部、车间、工段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他们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设备性能和安全技术,并能指挥事故处理。 4.1.5 按时对设备、管道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消除跑、 冒、滴、漏。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业病中的作用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业病中的作用正 式版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业 病中的作用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格检查,包括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在预防职业病中起重要作用。 1·就业前体检的作用 1.1提供接触有害因素前的健康状况资料,作为以后动态观察之用,可供制订车间卫生标准及诊断职业病时参考。尤其是对非特异性的或影响因素较多的指标,例如接触苯后发现血白细胞减少,而原有结核病史,曾服用异烟肼治疗;贫血患者以往营养条件较差等均可能发生血白细胞减少,如果无就业前体检,则无法作鉴别

诊断。 1.2检出就业禁忌症,可避免原有疾病在接触有害因素后进一步加重,或慢性病患者易得某些职业病,是一级预防工作的一部分。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均规定有职业禁忌症,例如《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的职业禁忌症为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和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检出易感个体,使之避免或减少接触量,可防止在职业危害因素对一般人有害作用浓度(强度)以下发生职业病。例如有遗传因素,镰状细胞性贫血对低大气压易感,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苯或芳香胺易使之溶血。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高氯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高氯酸钾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 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高氯酸钾 化学品英文名: Potassium perchlorat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吞咽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 氧化性固体类别 1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4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71 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 H302 吞咽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20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83 穿防火/阻燃服装。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 ?P306+P360 如沾染衣服:立即用水充分冲洗沾染的衣服和皮肤,然后脱掉衣服。 ?P371+P380+P375 如发生大火和大量泄漏:撤离现场。因有爆炸危险,须远距离灭火。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 ?P330 漱口。 ?安全储存: ?P420 远离其他材料存放。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 健康危害: 吞咽有害。 环境危害: 无资料

丙酰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丙酰氯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修订日期: 2019年7月15日最初编制日期: 2019年7月15日 版本: 1.0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丙酰氯 化学品英文名:Propionyl chloride 企业名称:chemicalbook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有机合成中用作丙酰化剂,制备各种丙酸衍生物的中间体;用于生产农药、医药品等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 2 皮肤腐蚀/ 刺激类别1B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25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 P240 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 P243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事故响应: ——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 P301+P330+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P321 具体治疗( 见本标签上的…… )。

常见21种作业的职业危害

常见21种作业的职业危害 1、锻造主要是高温、热辐射。旧式锻炉是敞开式的,温度可达800~900℃,危害较大。现在广泛使用的加热炉,周围是密闭的,但打开炉门投入或取出锻件时热辐射强度亦大。锻炉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若通风良好,浓度一般不高。使用各种锻锤时,都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锻造作业易发生设备事故和烫伤,以锤打时铁渣飞溅引起的外伤多见。 2、铸造主要是粉尘,砂型铸造中的碾碎、筛砂、混砂、造型、开箱、清砂、喷吵及蜡型铸造中的涂砂、消除砂壳等工序,都有粉尘产生;铸黄铜时有氧化锌烟尘产生。熔炉、熔化的金属和热铸件都是热源,熔炼工和浇铸工受到高温、强热辐射影响。熔炼和浇铸过程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用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作型芯粘结剂时,可产生甲醛和氨;蜡型铸造也能产生大量的氨。造型机、捣固机、喷吵机、落砂机、风动工具和砂轮,可产生噪声、振动。 3、热处理主要是高温,各种加热炉和盐浴槽都是热源。用高频加热时,有高频电磁场产生。使用氰浴槽时可逸出氰化物蒸气。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逸出苯、甲苯、甲醇等有机溶剂蒸气。 4、电镀主要是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用有机溶剂去油时,有汽油、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雾逸出,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并可引起牙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引起灼伤。铬电镀时镀槽周围空气中铬酸浓度较高,长期接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有些人可发生支气管哮喘。采用碱性铬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威胁生命。镀镍时接触硫酸镍也可引起皮炎和湿疹。 5、焊接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吸入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氧化锰是电焊烟尘中的重要毒物,长期高浓度吸入可引起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51031--氯酸钾、白药粉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氯酸钾;白药粉 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 chlorate;potassium oxymuriate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氯酸钾3811-04-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人的致死量约10g。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害,甚至窒息。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与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 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 时可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 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 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 内。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 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量泄漏: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漏 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 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 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 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污泥标准规范

1.GB/T 25031-201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 2.GB/T 24602-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 3.GB/T 24600-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 4.GB/T 23485-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 5.GB/T 23486-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 6.GB/T 23484-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 7.CJ/T 362-201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林地用泥质 8.CJ/T 314-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水泥熟料生产用泥质 9.CJ/T 309-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 10.GB 4284-19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11.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水、大气、污 泥) 12.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13.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14.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15.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 16.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

17.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18.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19.GB 18485-2014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20.CJJ 27-2012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21.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22.GB 14544-2008 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氨、硫化 氢、甲硫醇、臭气) 23.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24.CJ/T 3037-1995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25.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废止 26.GB 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7.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8.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29.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0.CJ/T 221-200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31.GB 50337-20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32.CJJ/T 52-1993 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

三甲基乙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甲基乙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甲基乙酰氯化学品英文名称:Trimethylacetyl chloride 企业名称:XXXXXXXX 化工有限公司地址:XXXXXXXX 邮编:XXXXXXXX 电子邮件地址:X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 传真号码:XXXX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XXXX 产品代码:006 产品推荐用途:是生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唑蚜威的中间体,也是除草剂异嗯唑酮的中间体,可用作合成酰胺类及酚酯类药物的原料,用于生产(羟)氨苄青霉素、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双特戊酰肾上腺等药物,此外,还用于合成过氧化叔戊酸叔丁酯等。 产品限制用途:无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遇水发生剧烈反应, 散发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遇潮时对大

多数金属有腐蚀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具腐蚀性。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吸入可致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接触后有烧灼感,出现咳嗽、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 13690-2009 )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别2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皮肤腐蚀/ 刺激:类别1;严重眼睛损伤/ 眼睛刺激性: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吞咽有害; 吸入致死;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 接、切割等作业。避免产生烟 雾。避免与氧化剂、碱类、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氯乙烯是无色易液化的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爆炸性混合物,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二氯乙烷,易聚合。 氯乙烯是应用最广泛的树脂聚氯乙烯(PVC)的单体,用于制备聚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也用于作冷冻剂等。 事故案例 黑龙江省电化厂聚氯乙烯车间有工人112人,其中聚合釜清釜工有15人。1983年春该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职业性体验,发现4名清釜工患有指端溶骨症。血清钙明显增高。手指发麻,手尖酸痛。X线手片显示:有手指末端粗隆尺侧边缘膨大,骨质疏松或呈切迹,或呈囊样变,或出现斜行骨折线,或点状溶解。清釜工的指端溶骨症引起了职业医学界和聚氯乙烯制造厂的高度重视。 职业危害 1、接触机会:在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接触氯乙烯的可能,尤其是生产聚氯乙烯的聚合釜的清理,清釜工的慢性氯乙烯中毒可能性最大。应用聚氯乙烯树脂或含有氯乙烯的共聚物熔融后制作各种塑料制品时,释放出氯乙烯单体,有时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氯乙烯浓度很高,极易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有时呈头重感、定向障碍、性情改变、四肢酸痛、手掌多汗,手指、舌和眼睑震颤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腹胀、便秘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皮肤改变:有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或有手掌角化、指甲变薄等改变。 肢端溶骨症:聚氯乙烯制造的清釜工多见。表现为手指发麻,指尖有刺痛或酸痛感。手部x线拍片显示,末节指骨的一个或多个粗隆边缘有半月形缺损,甚

162种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612 CAS No.:71-55-6 分子式:C2H3Cl3 分子量: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20 TLVTN: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管理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管理 一、危险化学品包括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放射性物品、有毒品和腐蚀品等九类。 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1. 登记注册登记注册是化学品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范围是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中所列的常用危险化学品。 2. 分类管理分类管理实际上就是根据某一化学品的理化、燃爆、毒性、环境影响数据确定其是否是危险化学品,并进行危险性分类。主要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两个国家标准。 3. 安全标签安全标签是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文字、图形表述有关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安全处置注意事项。安全标签的作用是警示能接触到此化学品人员。根据使用场合,安全标签分为供应商标签和作业场所标签。 4. 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技术说明书详细描述了化学品的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给出了安全防护、急救措施、安全储运、泄漏应急处理、法规等方面信息,是了解化学品安全卫生信息的综合性资料。主要用途是在化学品的生产企业与经营单位和用户之间建立一套信

息网络。 5. 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培训使工人能正确使用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了解所使用的化学品的燃烧爆炸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互救措施;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维护和保养;掌握特定设备和材料如急救、消防、溅出和泄漏控制设备的使用。使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和接触化学品的工人能正确认识化学品的危害,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主观上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 三、危险化学品的存放要求 1.易挥发药品:远离热源火源,于避光阴凉处保存,通风良好,不能装满。这类药品多属一级易燃物、有毒液体。对这类药品贮存要特别注意,最好保存在防爆冰箱内。 2.腐蚀性液体:腐蚀品应放在防腐蚀试剂柜的下层;或下垫防腐蚀托盘,置于普通试剂柜的下层。 3.发生有毒气体或烟雾的药品:存放在通风橱中。 4.剧毒化学品,只能存放在学校的剧毒化学品库中,实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人双锁保管,双本账”的五双制度。 5.致癌药品:有致癌药品的明显标志,上锁,并做好相关使用记录。 6.特别保存的物品:金属钠、钾等碱金属,贮於煤油中。黄磷,贮於水中。上述两种药物,很易混淆,要隔离贮存。苦味酸,湿保存,

生产中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生产中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一、耐火砖生产的职业危害 耐火砖生产中的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破碎、筛分、配料运输、出窑等均有粉尘产生,粉尘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危害越大,矽肺发病率亦高。窑工接触高温和强热辐射。制沥青砖作沥青加热时,有沥青蒸汽散发。供隧道窑燃烧的煤气发生炉,可有一氧化碳逸出。 预防措施:防止粉尘的危害,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耐火砖装出窑应使用推车机,可减少高温热辐射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也减少工人在出窑时接触经过煅烧石英粉尘的机会。为防止一氧化碳的危害,可加强通风,使用一氧化碳防毒口罩。看火工应配戴红外线防护眼镜。

二、油漆作业的职业危害 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汽。各种漆都是由成膜 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普通油漆通 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浸漆主要含甲苯, 也有少量苯。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 喷漆工人的造血器官危害极大。 预防措施: 1. 规范油漆市场,杜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2. 改革工艺和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机械化水平,使用低毒或无毒溶 剂代替有毒或高毒溶剂,尽量使操作工人不接触和少接触含苯的有 害气体,会大大降低油漆的危害性;

3. 加大企业对职业卫生的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毒口罩、安全护目镜或全面罩,工作场所应有洗眼装置,或橡皮 手套(布手套)、工作服、袖套、脚盖等; 4. 执行就业前体检和就业后定期体检制度,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发 现就业禁忌者不宜从事油漆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性健康体检; 5. 工作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通风条件不好,必须采取措施 后方能涂刷; 6. 改善操作现场环境,如红丹素类尽可能采用刷涂,少用喷涂,以 减少飞沫及气体吸入人体的机会、操作时,站在上风方向,盖紧封 严涂料容器,避免气体挥发; 7. 教育工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使操作人员(包括相关人员)都能掌 握有关防护知识,在作业过程中尽可能打开门窗户,加强通风排毒。同时工人操作时应戴防毒口罩和防毒面罩,戴手套,穿好工作服, 工作完成后及时洗净身体接触油漆部位,在特殊环境下无法采取降 低空气中含苯化合物浓度的作业点,工人须使用送风式面罩;

碳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光气75-44-5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 危险特性: 不燃。化学反应活性较高,遇水后有强烈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万一有光气漏逸,微量时可用水蒸气冲散,较大时,可用液氨喷雾冲洗。灭火剂: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采用隔离式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醇类、碱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用特殊规定的容器盛装、储存,并配稀碱、稀氨喷淋吸收装置。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醇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回目录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0.5 前苏联MAC(mg/m3): 0.5 TLVTN: ACGIH 0.1ppm,0.4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采用隔离式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正常作业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回目录

对甲苯磺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对甲苯磺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对甲苯磺酰氯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p-toluene sulfonyl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晶体。 pH: 熔点(℃):71 相对密度(水=1): 1.261 沸点(℃):145~146(2千帕)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分子式:c7h7clo2s 分子量:190.65 主要成分: 饱和蒸气压(kPa):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爆炸上限%(V/V): 引燃温度(℃):爆炸下限%(V/V):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制糖精、氯胺T和染料等,并用于有机合成。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 LC5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业病中的作用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20884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 业病中的作用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 业病中的作用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格检查,包括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在预防职业病中起重要作用。 1·就业前体检的作用 1.1提供接触有害因素前的健康状况资料,作为以后动态观察之用,可供制订车间卫生标准及诊断职业病时参考。尤其是对非特异性的或影响因素较多的指标,例如接触苯后发现血白细胞减少,而原有结核病史,曾服用异烟肼治疗;贫血患者以往营养条件较差等均可能发生血白细胞减少,如果无就业前体检,则无法作鉴别诊断。

氯乙烯压缩机操作规程

氯乙烯压缩机操作规程 1 工作原理 VW-2.16/1-6型无润滑油氯乙烯压缩机为V型、双列、一级压缩、往复活塞、水冷式结构。运行时由电动机作动力,通过联轴器传动至曲轴,经连杆与十字头使活塞在气缸中往复运动,并借此使工作容积做周期性的变化,周而复始地完成吸气、压缩、排气、膨胀的工作循环,将常温下干燥的氯乙烯从0.1MPa的进气状态压缩至终压0.6MPa。 2 安全警告 2.1、本机适用干燥的氯乙烯气体,不含水分。 2.2、本机在正式使用前、维修前和维修后,必须进行氮气置换,纯度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每次置换的纯度分析应不少于3次。 2.3、必须使用规定牌号的润滑油,严禁不同牌号的润滑油混用,加油时须过滤。 2.4、安全阀、仪表等应准确无误,并定期校验。 2.5、压缩机站房内严禁堆放油类、乙炔瓶和氧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禁止明火和其它激发能源,禁止使用电炉、电钻、角磨机、电焊机等一切产生明火、高温的工具与热物体;工作人员应穿棉质工作服和防静电鞋。 2.6压缩机运转中,发现故障需紧急停车时,应首先按紧急停车按钮,然后再切断电源。 3 主要技术指标 3.1、性能参数 3.2 自动保护装置 3.2.1 自动停机

有以下其中一种情况均会自动停机:冷却水压力﹤0.08MPa,润滑油压力﹤0.12MPa,一级进气压力不在0.08MPa~1.2MPa范围内,末级排气压力超过0.66MPa时。 3.2.2 排气温度超过120℃时,自动报警。 4 设备简介 4.1 传动机构 传动机构由曲轴箱、曲轴、连杆、十字头、十字头滑道、联轴器等部分组成,该机构将电动机传来的旋转运动变为往复式直线运动。曲轴箱兼作油箱,上面设有油标、加油口、放油口等。曲轴、连杆、十字头设有油孔,以便润滑各运动部件。十字头滑道为插入式结构,便于更换。 4.2 压缩机构 由气缸、活塞、填料、进排气阀等部分组成。 气缸采用铸铁材质,镜面经研磨抛光,具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可延长活塞环和导向环的寿命,降低排气温度和阻力损失,提高整机性能。 活塞采用铸铝,活塞环和导向环均采用自润滑性能良好的填充聚四氟乙烯材料,既可保证气体的密封,又可减小其摩擦力,延长使用寿命。 填料由密封环、填料盒、O型密封圈等部分组成,密封采用搭接口的形式,通过弹簧紧抱在活塞杆上,填料盒彼此间的接合面经过仔细研磨,再加上O型密封圈、漏气回收装置,这样就能保证良好的气密性和使用寿命。 气阀是压缩机的重要部件,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压缩机的运转可靠性、排气量与功率消耗。气阀采用环片式自动气阀。它由阀座、升程限制器、阀片、弹簧和螺栓等组成。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长期处于高温下受冲击的工作,造成这些零件易于损坏,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发现变形或缺损等缺陷应及时更换。 4.3、冷却系统 本机采用水冷对压缩机气缸自下而上进行冷却。冷却水管上装有一双金属温度表,可作调整冷却水流量的依据。 4.4、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通过曲轴转动带动油泵,从机身底部吸入,加压后,再经过滤器过滤,然后进入曲轴油道内,一路润滑滚动轴承,一路润滑大小头轴瓦、十字头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