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最初的尝试

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在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里放映了法国电影,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定军山》的拍摄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唤醒了中国人独立拍摄电影的意识;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影的渗透,体现了民族的审美选择和欣赏趣味。

三、中国电影企业的早期实践活动

1、亚细亚影戏公司《难夫难妻》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有文学剧本和导演。影片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同时也匡正了人们对电影艺术功能的认识。

2、华美影片公司《庄子试妻》是第一部输往外国放映的中国电影。

3、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该部的成立,宣告了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电影制片机构的诞生,标志着民族资本家自觉参与电影事业的开端。1920 年,该部更名为“商务印书馆影片部”

4、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新闻片《国民外交大游行记》是一部有较高文献价值的纪录片。

四、最初的三部长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摄制的重大发展

1、《阎瑞生》

2、《海誓》

3、《红粉骷髅》

这三部长故事片的拍摄,显示出中国电影向前跨出了历史性的一

步,中国电影的萌芽时期宣告结束。

中国早期电影的其他成就

1930 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921 年,顾肯夫、陆洁创办的《影戏杂志》是中国第一份电影刊物。

1924 年,《昌明电影函授讲义》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电影知识著作。

1924 年,徐卓呆出版的《影戏学》,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

1931 年9 月,左翼电影运动兴起

1933 年3 月,“电影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电影运动的领导由此确立。

明星影片公司1933 年3 月拍摄完成《狂流》(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

这是左翼电影运动的第一部影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

新中国的电影的初创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初创(1949 年—1955 年)

1949 年4 月,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在北京成立。

在现实斗争中曲折发展(1956 年—1960 年)

第二代导演的开拓创新和第三代导演的崛起

第二代导演▼

史东山《新儿女英雄转》

郑君里《林则徐》桑弧《祝福》

汤晓丹《南征北战》

第三代导演▼

成荫《钢铁战士》

水华《白毛女》

崔嵬《青春之歌》

凌子风《红旗谱》

谢铁骊《暴风骤雨》

谢晋《红色娘子军》

第四代导演▼

经过了超长的专业孕育期,人到中年才开始单飞,有比较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电影经验,作品较温和,因长期作助手,容易缺乏自信,力度不够。这一代人在成长中经历了文革的创痛,往往由审视个人而审视时代,忧患意识逐渐产生,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们不仅改变了旧的叙述模式,在时空结构、荒诞变异、艺术技巧方面有了许多新的尝试,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社会、人生有了独自的更深的发现,有了新的价值观念的注入,对于作为一门独立的新颖的丰富的艺术形态——电影本体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把镜头对准一向被视作禁区的人的世界,包括人性、人的灵魂、人的命运、人的意

志、欲望、情感、个性等,作了大胆的切入和深层次的开掘。

黄健中电影作品:《小花》《如意》《一叶小舟》《二十六个姑娘》《良家妇女》《一个死者》

第五代导演的兴起▼

它是指78 级或82 届电影学院的学生,包括83、84 届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和导演干修班的学员。二,“第五代导演”概念是建立在78级电影学院学生群体的基础上,特指具有相似创作风格追求的这导演。他们共同表现出对电影语言的探索精神,并有意造成和观众传统欣赏习惯的冲突,突出强调电影画面的造型功用,讲究构图、光线对比、拒绝戏剧化过强的情节张力张力,透入深厚的民族文化反思、渗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主流意识形态有一定疏离等。

经典第五代导演作品无不充溢着浓烈的个性,他们具有如下特点:艺术语言的大胆求新,反叛常规,追求试验。大量采用自然光效,实景拍摄,运用封闭式的古典构图,追求画面含义的自然流露,多显示出象征、隐喻意义。戏剧电影中的情节张力在他们影片中消隐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忧虑、深沉、注视着现实、关照这历史的摄影眼睛。

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是指北京电影学院85 级导演系8 名毕业生,该学院85 级后的其他年级毕业生,还有上海戏剧学院和上影厂近年合办的影视导演专业毕业生。包括:胡雪扬、张元、王小帅、管虎、吴文光、路学长、娄烨、王瑞、章明、李欣、阿年、何建军、邬迪等20 名左右。

视听风格上第六代影片并没有完全一致,他们强调的是自我理解和感受。其特色:游荡式、或疾或徐的运动;利用摇滚乐的音乐特质,通过剪辑构成影片的节奏;人物离开画面后,有意识地让影象空间延宕片刻再切换的现象,强化了空间不依人物而存在的自在性质。采用同期录音,未经过滤的、有杂质的声音,更为准确地还原了生活本身的原生状态。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极生活化。

第六代影片的叙事主题,基本上涉及了青春期的成长、焦虑、先锋艺术、精神分裂、窥视症、乱伦、感情多边化及人生残缺等所有城市亚文化层面的内容。这显然已完全超越了第五代电影的叙事主题。贾樟柯的电影风格

新时代的发展

电影市场良好的发展趋势也是国产电影票房的保证。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09.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6%,是全球票房增长最快的国家;其中国产片票房为378.97亿元人民币,占比62.15%。截至目前,中国银幕数达到6007块,自2015年起位居世界第一,全年总观影人次为17.16亿人次,同比增长5.93%。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批国产电影相继上映:聚焦重大历史节点中普通百姓与国家之间动人故事的《我和我的祖国》;机组人员在极端险情中保证乘客生命安全的《中国机长》;中国登山队挑战世界之巅的《攀登者》等。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献礼片,今年国庆档电影关注现实、话题度高、题材多样。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激发国人最朴素的

爱国情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