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传统感恩教育文化的研究

国内外传统感恩教育文化的研究
国内外传统感恩教育文化的研究

国内外传统感恩教育文化的研究

1、中国传统感恩文化教育的研究

感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层次。中国传统的感恩文化包括:1、感父母之恩,父母对于子女的恩德重如泰山,从子女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付出的辛苦无法衡量,因此孝顺父母便是感恩父母的表现。在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亲尝汤药”、“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故事,表现了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感恩、行孝的良好品行。2、感师长之恩,老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语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体现了人们对于老师的尊重。对老师的尊贵和感恩,则始于开创私学时代的孔子。孔子73岁病逝于鲁国曲阜。《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到:“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孔子死后,因有若相貌最似孔子,为了怀念老师,其他弟子们甚至于曾一度将有若假做孔子来敬拜。这些都充分表现了弟子们对于老师的尊敬和爱戴。3、感自然之恩,四季变换、时令更替,孕育了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也促进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因此周代《祭法》中才会提到:“山木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人类在大自然中各取所需,更应感恩大自然中的生灵万物。4、感众人之恩,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在我国古代就有他人对与我关心和帮助要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方式表示感谢,感恩他人的帮助。孔子说仁者“爱人”。这里提到的“爱人”思想,不仅仅局限于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更是建立在孝悌基础上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爱思想。

2、国外传统感恩文化教育的研究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罗马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塞尼卡于大约公元5世纪写的文章《论利益》是感恩的思想发源之地,它是数世纪来第一篇关于感恩的文章。他认为,理解感恩的关键在于搞清楚恩惠提供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双边关系。到了近代,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感论》中涉及到了感恩。他从心理学、道德伦理等

角度阐述了对于感恩的理解,认为感恩是把社会中的人们联系起來的一种人类的现象,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情绪之一。

在美国,“感恩节”是极受西方重视的传统节日。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日子,让他们回忆起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庆祝感恩节的习俗代代相传,届时,教堂举行感恩礼拜,家庭也举行集会,通常共食火鸡,以纪念其祖先开发美洲新大陆时食用野火鸡的往事。以此来感谢上帝赐予的一切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日本侧重于多维心灵实践,着力于在实际行动上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感恩自己的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日本的学校会要求学生随各自的父母到上班的单位,随父母工作一天,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让学生感同身受,感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