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算法设计

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算法设计
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算法设计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分析与客流组织评价研究.doc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分析与客流组织评 价研究- 摘要: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枢纽内部客流交通组织状况是评价枢纽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东直门交通枢纽工程实践就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及客流交通组织评价问题进行探讨。引进交通分布原理,将每种交通方式近似看作为一个交通源,其服务范围看成为交通影响区,对枢纽内交通方式间的换乘量进行分析与预测。在充分考虑行人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乘客步行距离作为评价枢纽客流交通组织的主要量化指标。测算行人最大步行距离、平均步行距离、绕行系数评价枢纽布置的方便性,进而评价枢纽内部布局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交通枢纽换乘出行分布交通组织评价 一、交通换乘分析 1.概述 城市交通枢纽是车流与人流的集散地。多种交通方式在枢纽中汇聚,人流与车流形成交通枢纽内的两大矛盾。一般,大城市交通枢纽中至少集中了地铁、公共交通、行人、自行车与社会及出租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因此,交通枢纽可以看成是一

座大规模的交通流换乘中心,是各种交通工具间交通流量交换的主要场所,提供各交通流量间的高效、快速、安全交换。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相应的服务水平是评价其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分析与预测城市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间的乘客交换量可以为确定交通枢纽建设的合理规模,各种交通工具在枢纽中的布局分布等提供依据。 2.影响换乘量的因素 交通换乘量受出行时间、费用、舒适性及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出行目的的不同,人们会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一般适宜于近距离出行,费用低但舒适性与安全性差。地铁的优势是快速准点,但其服务面积较窄,只对其沿线产生作用,而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则较广。出行时间短且费用低的交通方式的交通需求必然较大,相应的其换乘量较大。但对换乘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各种交通工具服务范围内的出行需求的多少。 3.交通换乘量分析的基本思路 (1)换乘分析原理 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总量可以用传统的预测手段根据现状交通、土地利用和经济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得到,但是各交通方式之间未来的交换量的确定是十分复杂的。交

《轨道换乘枢纽单体规划与设计(2号线)》

《轨道换乘枢纽单体规划与设计(2号线)》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轨道换乘枢纽单体规划与设计(2号线) 二、规划背景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已开工建设,建成之后对缓解城市南北向交通压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轨道交通2号线北起京沪高铁苏州站,南至吴中区迎春南路站,全长26.4km,共设22个车站,已于2009年年底动工。 依据《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及《苏州市公交场站与公交主干线规划》,结合轨道交通2号线部分站点规划有轨道换乘枢纽,这些枢纽节点在承担城市内外交通中转换乘功能的同时,也承担着为周边居住和商业组团通勤交通服务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轨道换乘枢纽的最大效益,协调处理好轨道站点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换乘成为下一阶段枢纽规划和设计的重点。 为此,结合轨道交通2号线的建设,围绕部分重要站点进行轨道换乘枢纽的规划与设计,依据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原则,将换乘枢纽承担的各种功能最佳的结合在一起,在提高轨道交通服务范围的同时,也方便城市各种交通设施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和换乘,节约城市用地,更好地促进了轨道站点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设计任务

根据现状条件和规划情况,目前,2号线沿线共有2个换乘枢纽具备单体规划设计的条件,分别为阳澄湖中路站、迎春南路站。规划设计应理顺公交枢纽的内部各类功能布局,提出换乘枢纽的空间设计和换乘方案。 四、规划和参考依据 1、《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苏州市城市交通白皮书》 3、《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4、《苏州市公交场站与公交主干线规划》 5、《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研究》 6、《苏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站点周边规划优化研究》 7、《轨道交通2号线综合开发策划研究》 五、设计原则 应通过设计构建人性化的环境空间最终达到出行者、运营单位、城市和交通系统协调受益的目的。 (1)以枢纽站内外和换乘设施之间的人行交通组织和系统设计为纲领进行交通流组织设计; (2)充分重视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输特性,扬长避短.交通流之间应尽量避免交叉干扰; (3) 换乘枢纽应与周边建筑、道路系统进行整体设计,枢纽应进行地区性交通与环境规划; (4) 满足枢纽的功能要求,交通方式之间应实现联运.协调

3小时建筑快题设计应试和技巧研究

建筑快题设计应试和技巧研究 一建筑快题设计的定义 是指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建筑设计从文字的要求到图形的表达。 1工程上的:可持续性研究 2入学考试:A讲究能力:设计能力、方案构思能力、基地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创意能力、表达能力、深化能力、理性判断能力。B体现你在建筑设计方面有无培养造就的前途。 3职业考试 二建筑快题设计的特点: A工作方式: 1设计操作 2成果表达:重理性判断,成果更概括、更整体、设计意图表达清晰,目标表达明确。 B快题题目的特点: 1非特殊功能性建筑——题目一般是平常的,常见的设计内容,如图书馆,幼儿园等到处可见的。 2空间富于变化的——大空间,小空间,如会议厅,多功能厅等。 3题目易于发挥的可以创造的——如基地内有一条河或是一棵树,基地是三角形的,集装箱式的建筑设计 4强调环境因素的——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关系,文脉,自然地形的结合(同济很注重总平面的表达——体现整体性,宏观性,建筑体量和组织关系,主次关系,清楚的主线!) 三建筑快题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一审题 1项目性质:建筑规模,使用者(把握设计分寸),文化教育建筑?公共办公建筑?对内还是对外的建筑,注意限定词。比如五个班的幼儿园,县城的图书馆,居住区会馆,公园茶室。 2主要功能内容:数量,要求。(如教室)

3特殊功能要求:数量,要求。(如会堂,展厅等,要求4。5米高,考你如何处理高差问题。) 4规划要求:建筑退界,建筑入口位置,基地保留树木等,注意红线位置(若建筑压红线,分数*0。8,建筑超过红线,分数*0。7,与其他范围条件不符,不及格。) 二分析 A 功能制约——由内到外 各功能空间的流线要求(泡泡图,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建筑) 各功能空间的面积分配(方块图,面积,形态) 比如5个教室,每个教室80平方米则总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在基地上大概占多大面积。 各功能空间的开放程度,空间的对内和对外的关系 各功能空间的朝向要求,主要和次要的房间的需求 各功能空间的动静要求,如阅览室,舞厅等 B 环境制约——由外到内 车流,人流 朝向,景观——界面控制 与周围建筑的功能关系,分析基地(在基地上画十字,分析各个部分对道路和环境的关系) 建筑形态的环境意义——围合,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设计操作 A 寻求合理的分区布局: 着手点: 特殊功能空间(通组织方式,使人有停留的感觉。) 主体功能空间(教室,活动室等)它构成整观众厅,讲堂,大活动室等,其位置决定其他空间的布局)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的七大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七大原则 一、功能原则 在19世纪,美国的著名雕塑家霍雷肖·格里诺提出“形式追随功能”这一改变历史性的口号。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路易斯沙利文首先将其引入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即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是好的功能,然后再加上合适的形式。设计行为有别于纯粹艺术,其基于功能原则,任何设计行为都有既定的功能要满足,是否达到这一要求,成为判断设计结果成功与失败的一个先决条件。公共空间设计的实用性是室内设计问题的基础,它建立在物质条件的科学应用上,如空间计划,家具的陈设,储藏设置及采光、通风、管道等设备,必须合乎科学、合理的法则,以提供完善的生活效用,满足人们的多种生活、工作、学习需求。 二、艺术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体现艺术性,在重视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能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这也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面临的科技和感情问题。公共空间设计的艺术性较为集中、细致、深刻地反映了设计美学中的空间形体美、功能技术美、装饰工艺美。室内设计通过室内空间、界面线形以及室内家具、灯具、设备等内含物的综合,给人们以室内环境艺术的感受,因此室内设计与装饰艺术和工业设计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三、经济原则 任何设计并不是多做就是好,奢华就是好,关键是科学合理。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需要的,具有实用和欣赏双重价值。华而不实的东西只能画蛇添足,造成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有的还有可能给人带来危害。 四、科技原则 现代室内设计所创造的新型室内环境,往往在电脑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具有新的要求,室内设施设备从电器通信、新型装饰材料到五金配件等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如:智能大楼、能源自给住宅、电脑控制住宅等。科技含量的增加,也使现代室内设计产品整体的附加值增加。 五、环保原则 人的一生中极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安全、卫生、效率和舒适,人们对室内设计要求更为深入细致,更为慎密,也需要更多地从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舒适的角度去考虑。室内设计中,对构成室内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采光与照明、色调和色彩配置、材料质地和纹理,对室内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对室内声环境中的隔声、吸声等的考虑都应周密。 六、文化性原则

北京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分析论证

交通枢纽规划 项目名称:北京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分析论证 承接时间:2003-5-13 项目大类:交通枢纽规划 项目小类: 项目规模:6公顷 委托单位:北京金融街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单位: 主管所长: 主管主任工: 项目负责人:殷广涛 主要参加人:殷广涛、赵一新、徐素敏、盛志前 项目简介: 本项目的目的主要是对西直门枢纽的内部客流进行分析和预测,目的是为枢纽建成后能够更好的协调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采取了基本情况和弹性情况两种可能的客流分析结果,对枢纽内部交通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通过客流分析的结果,对公共交通、机动车、出租车等交通设施提出了优化的建议,作为规划、建筑设计调整方案参考。 详细介绍:

1 项目背景 为保证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方案设计以及内外交通衔接组织的合理、科学,保证人流、车流的顺畅。受北京金融街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交通分析论证研究。 2 研究范围与年限 研究范围:北京西直门枢纽及其影响区域。 规划范围:北京西直门枢纽,占地6公顷。 规划年限:近期为枢纽建成年,远期为2010年。 3 主要内容 3.1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分析西直门交通枢纽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其枢纽客流总规模以及客流各种换乘方式的客流量的分析,为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枢纽各组成部分(包括公交、地铁、城铁、国铁、商业建筑)的客流分析以及各种交通方式换乘量分析 (2)进出枢纽及枢纽内部(包括建筑进出)车流和人流的分析 (3)相关建议 3.2 主要技术思路 3.2.1分析原则

第七章公交枢纽及停车场交通设计_交通设计

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系列课程 交通设计学(七) ——第七章公共交通枢纽交通设计 2008年1月2日

第七章公共交通枢纽交通设计 7.1 概述 7.2 枢纽布局设计 7.3 枢纽换乘衔接设计与流线组织设计7.4 枢纽交通设施微观设计 7.5 枢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 7.6 TOD模式下枢纽设计及综合开发

以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 地面常规多类型公共交通为网络, 分区私人交通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摩 托车和私人小汽车)为补充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化的客运交通网络,并充分实现各类交通方式之间有机衔接换乘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建立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是城市交通的必然之路

枢纽的定位 在大客流量集散的区域(交通区位点)内修建交通集散或换乘枢纽; 沿交通区位线(出行主路径)布设大中运量的快速客运交通方式将城市内的交通枢纽连接起来,完成大客流的长距离出行; 用小运量的客运方式将交通枢纽与出行目的地连接起来,完成客流的集散服务和门到门的服务。 见下图。

枢纽的定位 目的地 目的地 目的地与枢纽之间的连接 枢纽之间的连接 目的地与枢纽之间的连接 枢纽之间的连接 枢纽 枢纽 目的地 枢纽 枢纽 目的地 沿交通区位线(出行主路径)布设大中运量的快速客运交通方式(地铁、轻轨、BRT 等) 在目的地与枢纽之间布设小 运量的客运交通方式 (常规公交、自行车等)

7.2公共交通枢纽布局设计 竖向布局设计 枢纽竖向各功能层面 ?轨道交通运行层; ?轨道交通票务及换乘选择层(换乘大厅); ?常规公交层(平面设计之重点); ?社会车辆停车层、非机动车辆停车层; ?独立的换乘通道; ?商业及住宅设施层(TOD开发模式联带); ?其他设施层 可一层多用,亦可减少某些层面

快速建筑设计100例(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出版已近四年,据说它已成了考研、应聘的必备参考书,也许对应试者确实有所帮助。但这并不完全是编著者的初衷。掌握快速设计及其表现方法,本应成为建筑院系学生从事专业学习和建筑师从事建筑创作的基本功底,是作为终身职业所应必备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并非单一是考前的辅导材料。因此,阅读此书不仅限于模仿表现方法,更要注重理解点评的启示;不仅对照此书“临阵磨枪”,更要长期进行快速设计的训练与运用。 为了使本书选例质量更高一些,出版社编辑同志建议编著者对原书做些修订。经过对近几年报考我院所有考硕、考博试卷调档,以及对我院毕业班和快图辅导班学生作业的遴选,本希望会有不少精品,然而真正好的作品并不多,只能更换近三分之一数量的作品。由此看出,加强快速设计基本功的训练显得多么重要。对于保留的原作品,编著者重新进行了点评的修订,并增加了快速规划设计作品的数量。此外,编著者专门撰写了“怎样快速做建筑方案设计”一文,放在篇首,以利读者理解、掌握快速建筑设计的要领。 需再次强调的是,读者不要以“急功近利”的眼光对本书各取所需,而一定要加强平时的动手实践,真正将其作为从事职业工作的需要,娴熟地掌握快速设计的方法,提高快速表现的能力,这才是编著者的初衷。 作者简介 黎志涛,教授,博导,江苏省教学名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81年在南京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多次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及省部级建筑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编著出版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1 怎样快速做建筑方案设计 1.1 掌握快速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的要领 1.2 提高快速建筑设计方案质量的要领 1.3 加强快速建筑设计方案成果表现的要领 2 快速建筑表现 2.1 透视图表现(例1~例9) 2.2 平、立、剖面图表现(例10~例12) 3 快速建筑方案设计 3.1 城市小品设计(例13~例21) 3.2 公厕设计(例22~例27) 3.3 大门、传达室设计(例28~例29) 3.4 餐饮建筑设计(例30~例38) 3.5 理发店、美发厅设计(例39~例41) 3.6 小住宅设计(例42~例43) 3.7 小建筑设计(例44~例45) 3.8 纪念馆、博物馆设计(例46~例54) 3.9 活动中心设计(例55~例70) 3.10 会堂设计(例71~例72) 3.11 办公建筑设计(例73~例75) 3.12 会议中心设计(例76~例77) 3.13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例78~例81)

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方式分析

蝈窃国弱爨固国圜 窃岛国四 王欲敏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400067) 摘要:换乘是接驳系统规划的核心问题。接驳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换乘设计,是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在将来能否成为客运系统主体的关键。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也是我国大城市在不久的将来进行规划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交通换乘;接驳系统 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86(2010)06—0129--05 DoI:10.3869/j.1002--4786.2010.06.069 TransferModeofUrbanPublicTransport WANGYU—min (ChinaMerchantsChongqingCommunicationsResearch&DesignInstituteCo.,Ltd.,Chongqing400067,China)Abstract:Traffictransferisthecoreofconnectionsystemplanning.Thegoodtransferdesignofconnectionsystemisthekeyofwhetherthelarge-capacityrailrapidtransitgoestobethemainpartofpassengertrafficsystem.ThetransferamongurbanpublictransportmodesisalsotheemphasisofplanninginChina’Slargecitiesinthenearfuture. Keywords:urbanpublictransport;traffictransfer;connectionsystem 0引言 城市客运交通是由多种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组成的立体化大系统。除私人交通方式外,通常情况下.采用一种交通工具或同一路线,不可能完成所有的门到门服务.因而,各交通工具之间或同一丁具不同路线间的相互转换是不可避免的。换乘是公共交通的一大特点,也是与私人交通的不同之处。城市交通的换乘方式主要有停车场换乘和乘车换乘两种。停车场换乘也叫存车换乘,是指将自备车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乘车换乘是指从一种公共交通T具或一条线路,转换到另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或另一条线路上的换乘方式,这是一种前后衔接的连续转乘方式【l】。 1换乘的必要性 大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庞大而复杂。必须建立完善便捷的换乘系统,才能使系统充分发挥活力。其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说明: a)以百万人口占地一百平方公里的城市为例,若每平方公里划分一个交通小区,其各点均直接联系需要4950条线路,显然,这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必须用换乘的方式来解决【习; b)如果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换乘更是大量存在。 交通发达的国家,小汽车拥有量很大,居民出行乘小汽车的较多,而城市的公共交通则大多依靠轨道交通。由于投资水平及城市条件的限制,轨道交通的线路是有限的,其公共交通体系多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为辅。很显然,在这些国家中.居民出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转换、公共交通之间转换的需求。即使是在轨 ≥TRANSPORTSTANDARDIZATION.1HALFOFju‰2010(No.222)曩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交通枢纽换乘空间建筑设计的研究

交通枢纽换乘空间建筑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3-09T14:39:08.8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作者:陈晓晖 [导读] 交通枢纽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体现城市交通文化、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92 摘要:一个高效的枢纽站,它的换乘空间起着极大的作用。在提倡快速交通的今天,交通枢纽需要为过往乘客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人流活动线路及流动空间。 本文以交通集散枢纽换乘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换乘空间的功能、流线和空间组织的构成方式入手,对换乘空间的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空间特征;空间组合 1绪论 交通枢纽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体现城市交通文化、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交通枢纽的换乘空间是交通枢纽使用率最集中的部分,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与乘客的使用息息相关,是评价枢纽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之一。 在交通枢纽中,乘客大都需要从一种交通工具再换乘另一种交通工具,“一体化的客运站”概念基于这个事实产生。因此产生了“换乘空间”这种新的空间形式。 交通枢纽换乘空间是一种动态的建筑空间。它以快速交通为特性,在设计上趋向于简单化、流线化、快速化、自动化,它是一个多方位、多功能、高效率的使用空间,大大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灵活性。 2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功能特征 交通枢纽换乘空间具有综合性、聚集性、多样性、外向性的特点。 3综合性 交通枢纽换乘空间有两种以上不同交通方式在此换乘、组合,在不同交通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换乘系统,大大提高了换乘效率。另外,换乘功能间的相互交叠会,引发出新的功能,反过来这些新功能又对原有的功能产生促进作用,从而使换乘功能具有更大的兼容性、有机性、持续发展性,同时形成不同功能部门利益上的协调互补。例如,综合换乘促进了大型枢纽的高智能化,为乘客提供了方便,使工作人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交通的便捷又为各类交通带来了客源,带来了效益。 4聚集性 由于大型交通枢纽一般位于城市的郊区或周边地带,所以城际交通的乘客要到达的目的地往往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因此城市交通的主要工具及线路都需要分布于大型交通枢纽换乘系统之中。客流量、运输线路量、交通种类都反映了交通枢纽换乘空间功能的聚集性。 5多样性 功能的综合性和聚集性造成功能的多样性。空间不再是单一功能的绝对划分,而是完善的功能体系。各个空间不再是各自独立的无机体,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的整体。功能的多样性还决定了换乘空间设计的多元化、灵活性,有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空间效果。 6外向性 交通枢纽功能的聚集性与外向性是共存的。换乘空间只有与城市空间及城市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优势,增强其活力。换乘空间对交通枢纽中的其他空间也是开放的,高效的换乘离不开其他空间密切的配合。例如,它需要高速有效的售票空间,需要现代智能的检票系统,只有功能上的外向才能保证换乘空间的流通和顺畅。 7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空间结构分类 交通枢纽的换乘空间一般以室内换乘中心的形式存在。根据其空间结构的不同,可以归纳为通道式、大厅式和组合式。 8通道式换乘空间 通道式换乘空间是沿主要客流进、出方向,形成一个较为宽敞的主通道,所有换乘交通沿主通道布置出入口,是一种用通道组织各种换乘交通的换乘空间。 这种换乘空间的特点是主通道导向性明确,换乘客流呈线性分布,换乘客流间干扰最少。但是,通道式换乘空间存在各类换乘出口的可视性较差,以及换乘距离的长短与所含交通种类多少关系密切的问题。因此,换乘空间的结构适合换乘种类较少的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的客流特性与旅客行为特征调查

第一章调查背景 1.1国内概况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是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客流集散、换乘的主要场所。它承担衔接各种交通方式、保证居民出行时中转换乘等重要功能,对所属区域的客运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客运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建立,关系到居民出行的顺畅便捷程度和“以人为本,公交为民”的人性化服务水平的高低 1.2郑州新客运枢纽概况 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建设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就成为促进中部崛起及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成为提升郑州的交通中心枢纽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郑州市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京广、陇海两条国家铁路干线和京珠、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在此交汇,规划建设的北京一广州和徐州一兰州两条铁路客运专线也将在此交汇为了促进郑沛一体化的进展,郑沛城市连接道路也正在建设之中。这一系列交通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郑州市在全国以及区域中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建设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就成为促进中部崛起及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成为提升郑州的交通中心枢纽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郑州市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1.3定位分析 郑州新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位于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以南、东风东路以东、商都路以北、博学路以西范围内,南北长约3km,东西宽约l .5km,规划用地面积约4km2。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

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 1)基本要求: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

交通枢纽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本课题为《大连轻轨三号线火车站枢纽区域交通系统分析》,调研方式为在互联网、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1.来源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枢纽是指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六大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主要是研究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包括工业运输和城市运输)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一般来说,交通枢纽多位于几种运输方式的结合部或几条运输干线的交叉点,有大量客货流集散,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大连经过力和长期的建设,已基本形成全方位的涵盖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和民航综合运输体系,但大连在全国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中尚处于末梢地位。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新一轮交通建设的要求 2.意义 交通枢纽是带动交通经济带发展的坚实基础。交通经济带是以综合运输通道为发展主轴,以轴上或其紧密吸引域内的大中城镇为依托,建立在沿线经济部门技术联系和生产协作基础上的,由产业、人口、资源、信息、城镇、客货流等集聚而成的幅带状空间地域综合体。交通枢纽的人流和物流,促进了沿港、沿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会给沿路、沿港的地区带来经济的繁荣,并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给沿线、沿港和枢纽节点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无限机遇。 交通枢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世界经济继续快速地向亚太地区转移,按照大连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要求,交通对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交通网络形成以后,对产品的进出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处于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间交通运输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点转变为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线路或通道连接的建设上。城市和地区之间主要以铁路、航空和公路为主, 高速公路和铁路客运专线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尤其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车站的引入, 对处于通道节点位置的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综合交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方案设计与评价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方案设计与评价 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和交通方式共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型综合客运枢纽一般以铁路、公路、航空换乘枢纽为依托,以发达的城市对内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将公交车站、轨道交通车站、出租车站、社会停车场等集中布设,主要功能就是实现人员畅通、快速、便捷地流动,并在可能情况下提高舒适程度。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均进行了综合客运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并已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与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我国先行管理体制的制约,综合客运枢纽内各方式在换乘衔接方面往往缺少统一的规划,枢纽对外交通方式与对内交通方式之间衔接不顺畅、换乘距离长、运能不匹配、乘客长时滞留等问题愈加突出。 如何实现枢纽内各交通方式间高效合理的换乘衔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不同方式间的换乘衔接组织、运能匹配规划两方面展开了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方法的研究,并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每种衔接布局模式和换乘方式的优缺点,基于“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理念,分别从铁路客运枢纽、公路客运枢纽、航空客运枢纽的角度给出了可行的换乘组织模式设计方案;其次,在兼顾乘客和运营商利益的设计原则下,以综合客运枢纽对外及对内交通方式的运能测算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主导方式的运能匹配规划方法;再次,针对影响枢纽换乘安全性、便捷性、时效性和畅通性的各类因素进行了研究,按照“目标—准测—指标”的层次结构提出了枢纽换乘衔接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各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利用可拓学在处理矛盾问题、质与量相结合问题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可拓学的换乘衔接方案综合评价方法。 最后,将本文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辽阳中心客运站,以验证其准确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马群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马群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青旅江苏置业有限公司 2012年8月

一、总论 . 项目建设背景 中青旅江苏置业有限公司与南京市交通局于2012年8月即将签署“马群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综合开发的框架协议,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展开。同时,按南京市政府部门的有关要求及要点,中青旅江苏置业有限公司委托全日新建筑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进行了该项目总体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 根据初步总体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及相关投资建设规模,经初步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成本为亿元,总投资额为亿元。 项目名称:马群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 项目开发建设商:中青旅江苏置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邓金波 开发建设商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云南北路83号天鹤文云大厦9楼 项目开发定位: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 综合商业 住宅及配套 . 开发建设商简介 中青旅江苏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由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控股、注册资本2000万元,具有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 本公司自98年初开始启动第一个项目——中青园。该项目占地面积为20亩,由三幢七层住宅、一幢高层商住楼组成,以其高贵典雅的建筑风格,卓越的建筑品质,周全完善的售后服务为公司赢得了美誉。 中青山庄,位于青翠秀丽的紫金山麓,占地面积亩,十三幢住宅总建筑面积70000

多平方米,以其优美的外部环境、完善的施工管理、过硬的施工质量赢得了用户的极大肯定。 中青旅江苏置业秉持“讲信誉,重实效”的开发信仰,遵循人与自然共依存,建筑与环境相和谐的原理,凭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懈努力,为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地块位置及优势 1.3.1. 地块位置 该项目地块位于南京城东地区紫金山板块-马群,东临绕城公路,西临府军卫小区,南临芝嘉路,北临地铁二线马群站。 马群南路将地块分割成东西两块,西侧地块万平方米,东侧地块万平方米。项目占地万平方米。 地块现状 地块优势 交通优势 地铁2号线、16号线、17号线在此交汇,绕城公路、宁杭公路、沪宁连接线在此通过,十多条公交线在此设站,交通优势明显,汇聚大量人流。 规划优势 紫金山板块坚持高起点规划,专门邀请国内外著名规划单位和设计师编制总体规

浅谈公共环境空间的设计原则和影响

摘要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的格局。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回顾公共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透析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上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以及开放性。人们需要沟通。实用性和装饰性公共空间设施。 人的活动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空间性质的多样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不但包括视觉上的多层次、多岗位的开放,还包括观赏者不同审美情趣的开放。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是综合性的,要综合考虑功能性。人文题材、环境观、公共性、环保观念、材料选择,以及对公众的心理情感影响等等因素。这种综合性特点受到视觉心理学、建筑学、环境色彩学、光学、民俗学等。总之城市公共空间的创作是艺术家在环境与大众之间建立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的活动。 关键词:环保;公共空间;装饰;多样性。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一、引言 (3)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3) 三、城市公共环境分类 (4) (一)自然环境 (4) (二)人文环境 (4) 四、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分类 (4) (一)实用性空间 (4) (二)装饰性空间 (5) 五、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5) 六、市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城市公共空间 (6) 七、结语 (7) 参考文献 (8)

一、引言 人们的感觉经验也在起着改造作用,而这些公共空间艺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审美教育功能,来引导大众走向高艺术性境界,承担改善整体视觉关系的美化功能,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和公共性是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应与城市的整个环境、历史、文脉对话,给市民提供一个彰显公共意志、维系都市情感、营造和谐精神空间。人不仅是依靠视觉来感知世界,而是通过各种感观来接收外界的刺激。显然,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存在对视觉的偏好,导致了对其他感知需求的漠视。 对躯体觉的忽视无疑限制了人的空间,环境的意象不是惟一感觉的体验,忽略多种感知体验的空间设计理念已经制约了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思路的创新,人需要通过感觉来认知环境,渴望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取美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不仅赐给了大众视觉感知的权利,也给予了人们通过躯体感觉来认知环境、获得愉悦的机会。因此,人不仅需要环境成为视觉上的艺术,更希望它拥有可触知的美丽。对外界环境的求知与求美。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应该注重观者在作品场中不同方位的艺术感悟。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是为了给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舞台,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比城市空间本身更为有意义。人类需要交流、需要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既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因此它必然要求作为载体的城市提供各类适宜的场所。对于城市而言,这些场所不是别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它具有开放、公开特性、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正是由于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才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具有特定的语言要求,即艺术形式上的开放性、艺术变现形势上的通俗性、设计上的综合性。 三、城市公共环境分类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与客流组织评价

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与客流组织 评价 摘要: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枢纽内部客流交通组织状况是评价枢纽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东直门交通枢纽工程实践就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及客流交通组织评价问题进行探讨。引进交通分布原理,将每种交通方式近似看作为一个交通源,其服务范围看成为交通影响区,对枢纽内交通方式间的换乘量进行分析与预测。在充分考虑行人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乘客步行距离作为评价枢纽客流交通组织的主要量化指标。测算行人最大步行距离、平均步行距离、绕行系数评价枢纽布置的方便性,进而评价枢纽内部布局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交通枢纽换乘出行分布交通组织评价 一、交通换乘分析

1.概述 城市交通枢纽是车流与人流的集散地。多种交通方式在枢纽中汇聚,人流与车流形成交通枢纽内的两大矛盾。一般,大城市交通枢纽中至少集中了地铁、公共交通、行人、自行车与社会及出租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因此,交通枢纽可以看成是一座大规模的交通流换乘中心,是各种交通工具间交通流量交换的主要场所,提供各交通流量间的高效、快速、安全交换。交通换乘功能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之一。交通枢纽的交通换乘能力及相应的服务水平是评价其综合性能 的重要指标。分析与预测城市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方式间的乘客交换量可以为确定交 通枢纽建设的合理规模,各种交通工具在枢纽中的布局分布等提供依据。 2.影响换乘量的因素 交通换乘量受出行时间、费用、舒适性及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出行目的的不同,人们会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一般适宜于近距离出行,费用低但舒适性与安全性差。地铁的优势是快速准点,

历年建筑方案设计作图

历年建筑方案设计 作图

历年建筑方案设计作图(转载)一注方案设计主要考的是平面图,因此平面构思是考生复习的重点.记得天大出版的一套设计构思丛书有一本叫<<平面设计构思技巧>>的书,从书名上看是本很好的参考书,可惜这套书就差它没出版,近期同出版社联系得到的回答是已取消了此书的出版计划,惋惜之余我想到是否能倡导大家一齐探讨平面构思中的一些技巧问题,从中寻找出一些有价值的规律,也好帮助广大考生复习好这门课. 作为倡导者我首先拟定一个提纲/STRONG> 1 平面的种类: 一字型,工字型,王字型,口字型,日字型,田字型,L字型,U字型,O 字型, T字型,H字型,丁字型等等. (暂不考虑复杂的平面类型如:人字型,M字型) 2 各种平面类型的特点从采光,通风,日照,结合地形以及建筑物种类等方面综合考虑) 3 平面叠加后垂直交通形式和位置. 这个提纲只是一个粗略的构想,没有严谨的逻辑,其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考生的应考能力,望诸位踊跃参加讨论. 相交处的平面处理是关键!三谈建筑设计与表示(作图)

方案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程(黎先生语).我理解此话还包含一个量化过程.有了这个量化过程逻辑思维才能真正转化到形象思维,功能分析图和流线图也才能转化为平面图.量化过程的本质是把一个概念建筑(此名称似乎不妥,暂定)转化为一个可实施的建筑,因此量化的依据是建筑的功能和现有的结构工程.因此提高量化思维能力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完成设计任务. 量化过程的核心是数据这是不言而喻.那么那些数据需要我们特别记住的呢?这里我只谈谈同考试联系较多而平时又不太留心几个方面: 1 常见走道的宽度,长度(与防火有关); 2 常见楼梯间的宽度(注意不同公共建筑有不同的要求),常见电梯及侯梯间尺寸,常见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尺寸; 3 公共建筑个功能房常见开间进深层高(特别是大空间各方向的尺寸); 4 公共建筑物总的进深总宽度和总高度,此数据对方案开始阶段构思非常重要; 5 与总图有关的数据: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 黎志涛的三本书:<<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方案(作图)应试指南>>;另两本也是讲方案设计的书,书名我记不太清楚,等到下星期

公共空间设计 教案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LLEGE 教案 课程名称:公共空间设计 教师姓名:姜佳良 系别:机电系 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第二学期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总学时:64 周学时:周4学时 教学起始周: 1 周——16 周 授课班级及时间:工业设计二、三班 教材概况(主编、出版社、版次等): 《公共空间设计》杨清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概况: 《室内设计》马澜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1)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的概念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及风格表现 3.公共空间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概念的理解 公共空间的主要风格 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2)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因素 3.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 公共空间发展的因素与趋势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二周 二、授课课题: 展馆空间设计案例鉴赏解析 三、教学目的要求: 对湖南益阳博物馆室内设计进行鉴赏 归纳总结展示空间的设计特点与要求 要求学生进行展示空间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