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一组

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一组
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一组

四等水准测量手簿

四等水准测量手簿

二等水准测量

沉降观测(二等水准测量)实训 一、目的 1、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 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二、要求 1、熟悉D S1型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铟瓦尺的读数方法及掌握测量过程中的技术要领; 2、掌握计算环线闭和差。 三、仪器及工具 D S1型精密水准仪一台,铟瓦水准尺一对,尺垫一副,扶杆四根,50m皮尺一把,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小刀和记录手薄。 1、精密水准仪的构造 精密水准仪主要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和高精度的工程测量中,例如建筑物沉降观测,大型精密设备安装等测量工作。 精密水准仪的构造与D S 水准仪基本相同,也是由望远镜、 3 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其不同之点是:水准管分划值较小,一般为10"/2m m;望远镜放大率较大,一般不小于40倍;望

远镜的亮度好,仪器结构稳定,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小等。

为了提高读数精度,精密水准仪设有光学测微器,如 所示是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它由平行玻璃板、传动杆、测微轮和测微尺等部件组成。平行玻璃板装臵在望远镜物镜前,其旋转轴与平行玻璃板的两个平面相平行,并与望远镜的视准轴成正交。平行玻璃板通过传动杆与测微尺相连。测微尺上有100个分格,它与水准尺上一个分格(1c m或5m m)相对应,所以测微时能直接读到0.1m m(或0.05m m)。当平行玻璃板与视线正交时,视线将不受平行玻璃板的影响,对准水准尺上B处,读数为146(c m)+a。转动测微带动传动杆,使平行玻璃板绕旋转轴俯仰一个小角,这时视线不再与平行玻璃板面垂直,而受平等玻璃板折射的影响,使得视线上下平移。当视线下移对准水准尺上146c m分划时,从测微分划尺上可读出a的数值。 如所示是我国北京测绘仪器厂生产的D S 级水准仪,光学 1 测微器最小读数为0.05m m。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仪器记录表

重要问题记载表

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 (一)观测方法 1.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二)设置测站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 (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 1. 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a.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b.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c.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d.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2. 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a.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b.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c.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d.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 一测站的操作程序: a.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 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

b.将望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 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 c.照准前视尺黑面,按b款操作; d.照准前视尺红面,按b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 e.照准后视尺红面,按d款操作。 使用单排分划的因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4.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 5. 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每一测站按规定的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线的观测,而后进行左路线的观测。 (四)间歇与检测 1. 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处打入带有帽钉的木桩作为间歇点。间歇后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转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否则,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2. 检测成果应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 (五)读数位数与测站观测限差 1. 读数取位按表2规定执行。 2. 测站观测限差按表3规定执行。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

§2.6实训项目5:四等水准测量综合训练 一、实训目的 1、熟练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检核的方法; 2、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求出待定点高程; 3、独立进行连续的四等水准测量; 4、独立完成一条单一水准路线的观测记录、计算; 5、独立完成合格的单一水准路线观测成果。 二、实训内容 1、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的快速算法; 2、进一步规范四等水准测量的测量方法; 3、提高水准测量成果的方法和措施。 三、实训仪器及工具 每4~5人为一个实训小组,每组领用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自备铅笔、小刀、测距手簿。 四、实训步骤及要点 1、背离已知点方向为前进方向,在每两点之间设置偶数站,前、后距离大约相等,其距离不超过50米; 2、每一测站的操作程序是“后—前—前—后”,详细步骤见“实训情景3: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记入表1中并立即对该站进行各项差检核的计算(每站各项限差的计算内容详见“实训情景4: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和限差检核”)和高差中数的计算; 3、迁下一测站,继续上述操作程序,直到最后回到A 点(或另一个已知水准点); 4、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其限差公式为: ) (20mm L h f ±=容 或(mm) n 8容 h f ±= 式中:n ——测站数 L ——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 为单位。 5、若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五、注意事项 1、在每次读数之前,要消除视差。 2、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严格居中(自动安平水准仪没有此项)。

3、必须在每一测站的各项限差达到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迁移测站。 4、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但转点必须用尺垫,在仪器迁站时,前视点的尺垫不能移动。 六、上交资料 实训结束时,每组必须完成一份合格的实训报告五。

二等水准测量手簿

线段一(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No 20 年 测记于No 前接手簿后接手簿 (测量单位名称)

温度............................................... 云量......................................... 风向风速................................. 天气............................................... 土质......................................... 太阳方向.................................

温度............................................... 云量......................................... 风向风速................................. 天气............................................... 土质......................................... 太阳方向.................................

温度............................................... 云量......................................... 风向风速................................. 天气............................................... 土质......................................... 太阳方向.................................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 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5.四等水准的测量的计算 6.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 我们将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水准点记为BM(Bench Matk)。 三、四等水准测量,常作为小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测量的高程基

本控制。 高程测量时测量工作三大基本内容之一。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一种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需要拟定水准路线、选点、埋点和观测等程序。 (2)不同点:四等水准测量必须使用双面尺观测,记录计算, 观测顺序,精度要求不同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距 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点。 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 (1)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

进行。(2)观测步骤 (2)观测步骤 引入K值得概念: K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 4.687m 或4.787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能超过3mm 四等水准测量中,水准尺必须成对出现。 或里一红一里一红 八、、

①在测站上安置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后视水准尺黑面,用上、 下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1)和(2);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 (3)。 ②翻转水准尺,后视水准尺红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4)。 ③前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丝读数,记入表中(5)和(6),前视 水准尺黑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7)。 ④翻转水准尺,前视水准尺红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8)。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四等水准测量手簿

3、测高差 (1)按四等水准方法,测量由已知水准点 BM和导线点(B、D、E、F、G、H、I)组成闭合水准路线,经误差分配后,计算出导线点的高程。 要求: 1)观测顺序按“后后前前”(黑红黑红)进行; 2)每站前、后视线长不超过 100m ,前后视距差不超过 3m ,前后视距累计差不超过 10m 。 3)红黑面读数差不大于 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不大于 5mm 。 测站记录和计算 根据观测程序,将读数依次记入观测手簿,见表二、四等水准测量手簿相应的栏?~?内;随即进行计算,填入表中①~⑨栏;计算值如果符合限差要求,可以迁站继续观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要求。 1.视距部分 后视距:①=[(1)-(2)]×100; 前视距:②=[(5)-(6)]×100; 上两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 前后视距差:③=①-②; 前后视距累积差:④=本站的③+前站的④。 2.高差部分 后视尺红黑面读数差:⑤=K 后 +(3)-(4); 前视尺红黑面读数差:⑥=K 前 +(7)-(8); 上两式中的K 后及K 前 分别为后前水准尺黑、红面的起点读数差,亦称为尺 常数。其值分别为4.6874787 和.,主要是检核黑、红面读数是否正确。 黑面高差:⑧=(3)-(7); 红面高差:⑨=(4)-(8); 红黑面高差之差:⑦=⑧-(⑨±0.100)=⑤-⑥; 注:⑦=⑤-⑥ 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6874787 和.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⑨±0.100。取“+”或“-”应根据后、前尺的K值来确定。 例如表5-8中第一测站,后视尺 4.787 K= 后,前视尺 4.687 K= 前 ,因此,红面 高差为⑨-0.100,到第二测站因两水准尺交替,红面高差为⑨+0.100。 高差中数:⑩=[⑧+(⑨±0.100)]∕2 ,作为该测站的高差值。 注:⑩=[⑧+⑨]∕2

四等水准测量手薄

仪器:年月日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编号立尺 点号 后尺 上丝 前尺 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m) K+黑-红 (mm) 平均高差 (m) 备注下丝下丝 黑面红面 K1= K2= 后视距前视距 视距差d(m) Σd (m) (1)(4)后(3)(8)(14) (18)(2)(5)前(6)(7)(13) (9)(10)后-前(15)(16)(17) (11)(12) 1 1798 159 2 1922 6605 4 222.5 2048 1805 1697 6485 -1 250 213 225 120 5 37 37 2 5597 2008 94 3 5730 0 -1108 5861 2293 2051 6738 0 264 285 -1108 -1008 0 -21 16 3 540 2421 735 5421 +1 -1911 931 2872 2648 7430 +5 391 451 -1913 -2009 -4 -60 44 4 6551 608 5 1933 6725 -5 351 6899 6267 1581 6275 -7 348 182 352 450 2 166 210 5 1315 6218 1570 6255 2 -118 1826 6737 1685 6476 -4 511 519 -115 -221 6 -8 202 6 6318 6378 1435 6222 0 -566 6929 7003 2000 6689 -2 611 625 -565 -467 2 -14 188 7 1735 6163 1989 6672 4 385 2241 6611 1602 6389 0 506 448 387 283 4 58 246 计算校核Σ(9)= Σ[(3)+(8)]= -Σ(10)= -Σ[(6)+(7)]= Σ[(15)+(16)]Σ(18)= 2Σ(18)= 总视距=Σ(9)+Σ(10)= 第六组四等水准测量手簿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般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 数量不应少于2个。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 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 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 规定。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图、图和图的形式和规格埋设适宜的水准标石。水准点也可以利用精密导线点标石,墙上水准点应选在稳固的 永久性建筑上。

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水准点委托保管书。 对已建成的水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一年复测一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 精度,高程较差不应大于√2倍高程中误差。当水准点标石被破坏时,应重新埋设,复测时统一观测。 水准网测量 作业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水准仪i角检查与校正。水准仪i角检查,在作业第一周内应每天一次,稳定后可半月一次。一等水准测量仪器i角应小于或等于20“。 一等及二等水准网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往测奇数站上:后—前—前—后 偶数站上:前—后—后—前 2反测奇数站上:前—后—后—前 偶数站上:后—前—前—后 3 使用数字水准仪,应将有关参数、限差预先输入并选择自动观测模式,水准路线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4 一等水准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宜分别在上午、下午进行,也可以 夜间观测。 5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水准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4..2. 3 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 表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mm)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1. 水准网的布设 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 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 2.1选点 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 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 4.1仪器的选用 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表 3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 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

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 水准测量是水文测验的基础工作,是做好测验工作的前提,直接影响测验工作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较高,需使用不低于国内水准仪系列的S3以上级别的水准仪。水准尺、水准仪使用前,应进行相应等级的全面检验与校正。 水准标尺应采用双面水准尺,如受条件限制,可采用单面水准尺按一镜双高法施测。观测顺序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 允许视线长度应小于等于75m,单站前后视距不等差应小于等于2m,测段累计前后视距不等差应小于等于5m,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测量时更应注意此项要求。 采用中丝读数法测量时,同尺黑红面读数差应小于2mm,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只差应小于3mm。 三等水准测量应读记至1mm,计算平均高差取至0.5mm,视距差和视距取至0.1m。 每一个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其仪器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尺必须互换位置,以消除由于水准尺产生的误差。 在计算高程时,中间转点的高程不必计算,只计算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由引据水准点计算,不必用中间转点高程推算。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记至mm,采用“四舍六入”法进行取舍计算。 往测和返测均应计算累加检和成果。 12号尺必须记为4787mm,并应为往测第一个仪器站的后视观测尺(返测时必须换尺),13号尺必须记为4687mm。 工作间歇时,应选择两个坚实可靠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进行双测。在间歇点上做上标记,间歇后应进行检测。 测量完成后,需进行闭合差计算,我局各测站水准点引测点引测距离均在1公里以内,闭合差必须控制在12mm以内。水准测量成果超限时,应重测。若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应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符合限差要求的测段或间歇点开始重测。 往返测各水准点高程均应进行闭合差改正计算。闭合差改正计算可按仪器站数的比例进行反号分配。 δi= -(n i/n)*Δh δi——闭合差改正数

四等水准测量心得体会

四等水准测量心得体会 篇一:测量学实习报告及心得体会 前言 本次测量实习是在课堂教学期间在实习场地集中进行的测绘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实验的综合应用,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所以由学校统一部署安排,我们园林111班所有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测量实习。通过实习,不仅了解基本测绘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图绘制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在实习中应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1、实习时间:XX年11月12日——11月16日 2、实习地点:常州大学武进校区10号学生公寓 3、小组信息:组长: 组员: 组员分工:选点与跑尺:观测与读数:记录与计算:描点与绘图:为了让每个成员掌握测量的全过程,我们轮流进行各项操作。 4、实习目的: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训练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练习并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测量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本次实习将以上基本观测量的量测方法于一项任务中,即测绘校区平面图。 5、实习任务: 1、平面控制测量(闭合导线路线的测量): 布设闭合导线,自己建立坐标系统,规定第一条导线的坐标方位角,根据测量各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来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2、高程控制测量(普通水准路线的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可借用闭合导线平面控制网(理工辅楼和理工楼室内地坪高程为+米),测绘各导线点的高程。 3、碎部点的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测量典型地物点与导线边的距离、角度和高程,测绘地物的位置。 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外业观测数据必须记录在测量手簿(规定的表格)上,如遇测错、记错或超限应按规定的方法改正;内业计算也应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全部实习结束后,应对成果资料进行整理编号。 6、要求:

四等水准及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doc

《实习报告》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作业一般问题的能力。二.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标记点之记,完成成果。 三.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仪器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的规范。 四.实习方法:自动安平水准仪、DJ6经纬仪的使用。 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二.测区概述: 测区为校园内测量实训场,面积大约30亩。地势平坦,有花园、小树林。其中有几个建筑物分别为网球场、校医务室等。测区内有个小湖。测区周围有安澜路、求新路、启智路等。 三.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四等水准测量: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差hAB。在A、B两点上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架可以得到水平视线的仪器即水准仪,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截在尺上的位置分别为M、N,过A点作一水平线与过B点的竖线相交于C。因为BC的高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 1.每一站的观测顺序 后视水准尺黑面,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水准仪望远镜放大倍率应大于30倍,符合水准器的水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 注:表中L 、K 均表示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一、 观测方法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采用双面水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方法大同小异。 在每一测站上,首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水准仪,以满足要求。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并计入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中(表2)。 (1)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一站。

二、测站计算与校核 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面几项(表2)。 1.视距部分 (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 (10)= [(5)-(6)] × 100 (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 (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 2.高差部分 (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表2观测所用双面(黑、红面)水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尺常数的作用是检核黑、红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 (17)= (8)-(7) (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 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17)±0.100。取“+”或取“-”应根据后、前视尺的K值来确定。 +(17) ±0.100]/2,作为该站测得的高差值。 表2为三等水准测量手簿,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观测记录和计算校核的顺序。当整个水准路线测量完毕,应逐页校核计算有无错误,校核的方法是: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学习笔记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1、术语: ?结点:水准网中至少连接3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水准路线:同级水准网中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区段: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测段: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连测: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观测。 ?支测:自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接测:新设水准路线上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2、水准网 ?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起算。青岛观象山国家原点高程为 72.260。岛屿也应采用这一系统与基准,确有困难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 验潮资料求得平均海水面确定其高程基准。凡是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求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测量精度 ?布设原则 1)一等水准路线尽量沿公路布设,水准路线应闭合成环,并构成网状。一等水准环线 的周长,东部地区应不大于1600km,西部地区应不大于2000km。山区和困难地 区可酌情放宽。 2)一等水准网每隔15年复测一次,每次复测的起讫时间不得超过5年。 3)二等水准网在一等水准环内布设。二等水准路线尽量沿公路、大河及河流布设。二 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不应大于750km,山区和困难地区可酌情 放宽。 4)水准线路附近的验潮站基准点应按一等水准测量精度连测。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基本 网点和连续运行站、国家基本重力网点、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基准点、城市及工业区 的沉降观测基准点应列入水准路线予以连测,若连测确有困难可以支测,施测等级 与布设路线等级相同。 5)路线附近的其他大地点、水文点、气象站等其他固定点,可根据需要列入路线予以 连测或支测。支线的施测等级可按使用单位的要求确定。 ?水准点布设密度 水准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应布设水准点,水准点分为基岩水准点、基本水准点、普通谁准点三种类型。各种水准点的间距及布设要求应按表2规定执行。

水准测量记录手薄

项目一 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项目实施步骤及要求: 一、 仪器工具:水准仪1台、脚架1副、水准尺1把、记录板1块。 二、 实验内容及方法 1、 仪器的安置 首先安放三脚架,使架头大致水平,把三脚架的脚尖踩入土中;再从箱中取出仪器,放上架头,用连接螺旋拧紧。 2、 仪器的认识:对照课本第14-16页的DS 3型水准仪图,熟悉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3、 水准仪的使用 (1) 安置与粗略整平 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均匀对向(或反向)转动,使圆水准气泡向中间移动;再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拧另一只脚螺旋,是气泡移至圆水准器居中位置。若一次不能居中,重复上述步骤。(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拇指移动方向一致) (2) 瞄准水准尺 ①把望远镜对准明亮背景,调焦至无穷远,再进行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最清晰; ②通过望远镜上缺口和准星初步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 ③转动目镜,使十字丝清晰; ④进行物镜调焦,使水准尺分划十分清晰; ⑤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一侧靠近十字丝纵丝,注意消除视差。 (3) 精确整平: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左右符合。 (4) 读数:用十字丝中丝(横丝)读数,对于倒像望远镜的仪器,从上往下读,估读到毫米。 (5) 记录 项目二 普通水准测量 项目实施步骤及要求: 一、仪器、工具:水准仪1台,三脚架1副,水准尺1对,尺垫1对,记录板1块。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选择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安置4个测站,确定起始点、转点及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注意仪器不能架在路中央,转点注意选在稳固的地点,并做好标记。 2、在起始点和第一个转点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两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仪器。 3、经过粗平、瞄准和精平后,读数。方法参照项目一。先读后视读数a 1,再读前视读数b 1,当场计算高差h 1。 4、依次推进测出h 2,h 3……。 5、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高差改正值h h i i i i f f V L or V n L n =- =-),然后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三、限差 ),h f mm n ≤±为测站数;),h f mm L ≤±为路线长度(所有测站前后视距之和)

四等水准测量实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四等水准测量实习心得 篇一: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和具体施测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与检核方法。 3.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与检核方法。二.实验计划与准备经老师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所以我们选取学校教二和主楼之间平坦的路面,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实验设备为A7水准仪1台,双面尺1对,尺垫2个,记录纸若干。三.实验步骤 1.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沿线确定待定点的地面标志。 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点之间设站,按以下顺序观测:后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前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后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这种观测顺序简称“后一前一前一后”,也可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的观测顺序。 4.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随即计算: 5.①前、后视距(即上、下丝读数差乘以100,单位为m);②前后视距差;③前后视距累积差; ④基、辅分划读数差(即同一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常数k一红面读数); ⑤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⑥高差中数。检查各项限差要求。4.依次设站同法施测其他各站。5.全路线施测完毕后计算: ①路线总长(即各站前、后视距之和); ②各站前、后视距差之和(应与最后一站累积视距差相等);③各站后视读数和,各站前视读数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应为上两项之差的1/2) ④路线闭合差(应符合限差要求)⑤各站高差改正数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四.实验结果 五.本组实验测量数据如下: 六.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七.班组:土地七组观测:郭丹亚记录:刘亚楠、梁佩文检查:杨萌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 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石、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水准路线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一个固定点,称为水准点。水准测量的目的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根据已知水准点的情况和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水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2)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上水准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该水准点。 (3) 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水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水准点的高程,最后不与任一已知高程点连测。为了提高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支水准路线的长度。 (4)水准网 二、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水准测量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水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水准路线选线和水准标石埋设 (1)收集资料 在确定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首先要收集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水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而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定已知成果可否利用。 (2)图上初步选线 在测区已有的地形图上设计拟定的水准路线。水准路线应尽量选设在地势平坦、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附近,尽量避免通过水滩、沙土、易塌陷易受雨水冲刷的地区。选线的同时还应考虑水准点的埋设位置。最后绘制一份水准路线布设图,图上按一定比例绘出水准路线、水准点的位置,注明水准路线的等级、水准点的编号。 (3)实地选线 在图上设计的基础上到实地选线。根据实地的具体情况,如沿线的实际坡度、土质特征来修改图上的设计路线,确定最有利的水准路线。同时选定水准标石埋设的确切地点。水准点应尽量埋设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之处。墙脚水准点一定要选设在永久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水准点的密度应满足测量任务的需要,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4)埋设标志 水准点位置确定之后,按规范规定埋设水准标石(如图4-2)。水准标石的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