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草本植物识别复习题

森林草本植物识别复习题
森林草本植物识别复习题

《森林草本植物识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需要记忆):

1草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至不发达,茎多汁,较柔软的草本植物。

2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多数在生长季节终了时,其整体部分死亡的草本植物。

3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每年死去,而地下部分的根、根状茎及鳞茎等能生活多年的草本植物。

4单性花:被子植物中仅有雄蕊或仅有雌蕊的花。

5单被花:被子植物中仅有花萼的花。

6无被花:被子植物中既无花冠(花瓣)也无花萼的花。如杨属、柳属。

7 真果:果皮完全由心皮或子房发育形成。如桃、杏、李、梅、草莓。

8 假果:果皮除了心皮或子房,还有非心皮部分的结构参与形成。如梨果、胡桃。

9聚合果:果实由一朵花中多数离心皮雌蕊发育而来,每一雌蕊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果,集生在膨大花托上。因小果不同,聚合果可以是聚合蓇葖果,如八角、玉兰,也可以是聚合瘦果,如蔷薇、草莓,或者是聚合核果,如悬钩子。

10聚花果(复果):桑椹,除子房壁外,肉质化的花萼和花序轴也参与到果实的形成中。菠萝是由苞片、花被片、子房和花序轴等肉质化后,共同组成果实。而无花果,是多数小坚果包藏在肉质内陷的囊状花托内。

11生态型: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是由生态因子对一个物种种群内许多基因型选择的结果,是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趋异适应,是种内分化定型的结果。

12生活型: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

13孢子植物:能产生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孢子(细胞)的植物总称,能直接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二、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中的概念(需要理解):

浆果:葡萄的果实。

柑果:柑橘类植物果实称作柑果,为芸香科植物所特有。

瓠果:南瓜、黄瓜等葫芦科植物的果实称为瓠果,由下位子房发育而成,属于假果。果实。

核果:桃、梅等果实。

梨果:由下位子房发育而成,属于假果。苹果、梨的果实。

荚果:为豆目植物所特有。蚕豆、野豌豆的果实。

蓇葖果:白玉兰、川赤芍的果实,为聚合蓇葖果,每一个蓇葖果由单心皮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

角果:十字花科的荠菜、独行菜、碎米荠的果实。又有长角果(silique)和短角果(silicle)之分,前者如萝卜、白菜,后者如荠菜。

蒴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的复雌蕊形成,成熟时以多种方式开裂。如百合、棉花、龙胆、薯蓣、烟草、牵牛、曼陀萝、石竹、罂粟、桔梗、车前、马齿苋等。

瘦果:向日葵的果实,由下位子房组成。

颖果:禾本科的果实。

坚果:板栗、榛,坚果包在由花序发育形成的总苞中。

翅果:白蜡、五角枫、鸡爪槭的果实。

双悬果:伞形科植物所特有,柴胡、羌活、独活、当归野胡萝卜的果实,心皮沿中轴分开,悬于中轴上端,小果本身不开裂。蜀葵.

胞果:是由合生心皮形成的一类果实,具一枚种子,成熟时干燥而不开裂,果皮薄疏松地包围种子,极易与种子分离,如藜科的植物,藜、菠菜等。

被子植物完全花的组成部分:花萼、花冠(瓣)、雄蕊群、雌蕊群

三、图示题(需要理解):

叶序类型:一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三出掌状复叶、五出掌状复叶叶的排列方式:互生、对生、三叶轮生、四叶轮生

花序类型:伞形花序、伞房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头状花序

四、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中的草本植物识别问题(需要理解)

(一)常见叶对生草本植物

1合瓣花类常见科

1.1唇形科Lamiaceae

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i Miq

糙苏Phlomis umbrosa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

甘西鼠尾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粘毛鼠尾Salvia roborowskii Maxim

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串铃草Phlomis mongolica Turcz

甘肃黄芩Scutellaria rehderiana

方枝黄芩Scutellaria delavayi

康藏荆芥Nepeta prattii Levl

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

紫背金盘Ajuga nipponensis

麻叶风轮菜Clinopodium urticifolium

龙头草Meehania henryi

截萼毛毽草Dracocephalum truncatum Sun ex C.Y.Wu

白花枝子花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

鼬瓣花Galeopsis bifida Boenn

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Siebold & Zuccarini

1.2龙胆科Gentianaceae

尖叶龙胆(刺芒龙胆)Gentiana aristata Maxim

鳞叶龙胆Gentiana squarrosa Ledeb

达乌里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

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owicz

喉花草Comastoma pulmonarium (Turcz.) Toyokuni

扁蕾Gentianopsis barbata (Froel.) Ma

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 (Hook. f.) Ma

糙边扁蕾Gentianopsis scabromarginata(H.Smith)Ma

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Sieb.et Zucc.)Hook.f.et Thoms 红直獐牙菜Swertia erythrosticta Maxim

美丽肋柱花Lomatogonium bellum(Hemsl.)H.Smith Opud S 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 D.Don

1.3茜草科Rubiaceae

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

1.4忍冬科Caprifoliaceae

羽裂莛子藨Triosteum pinnatifidum Maxim

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

血满草Sambucus adnata Wall

1.5川续断科Dipsacaceae

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

日本续断Dipsacus japonicus

双参

1.6透骨草科Phrymaceae

透骨草

1.7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部分)

婆婆纳Veronica didyma

两裂婆婆纳Veronica biloba L

四川婆婆纳Veronica szechuanica

肉果草Lancea tibetica Hook.f.et Thoms

沟酸浆Mimulus tenellus

1.8萝藦科Asclepiadaceae

白薇、白前、竹灵消、鹅绒藤、牛皮消、萝藦

1.9马鞭草科Verbenaceae

马鞭草

1.10败酱科Valerianaceae

缬草、异叶败酱、糙叶败酱

1.11爵床科(热带亚热带)

2 离瓣花类常见科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藤黄科Guttiferae

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

荨麻科Urticaceae(部分)

景天科Crassulaceae(部分)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部分)

柳叶菜科Onagraceae(部分)

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部分)

紫茉莉科(部分)

(二)常见叶轮生草本植物

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卵叶茜草Rubia ovatifolia

拉拉藤Galium aparine var. echinospermum

北方拉拉藤Galium boreale

蓬子菜Galium verum

六叶葎Galium asperuloides ssp.hoffmeisteri

(三)常见基生叶草本植物(合瓣花离瓣花)罂粟科Papaveraceae(部分种)

景天科Crassulaceae(部分种)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部分种)

蔷薇科Rosaceae(部分种)

酢酱草科Oxalidaceae(全部种)

堇菜科Violaceae(大部分种)

鹿蹄草科Pyrolaceae(大部分种)

报春花科Primulaceae(大部分种)

玄参科Scrophularicceae (部分种)

车前科Plantaginaceae(全部种)

苦苣苔科Gesnerlaceae (部分种)

菊科Compositae(少部分种)

(四)常见基生叶草本植物(单子叶植物)

1、菖蒲科Acoraceae

2、天南星科Araceae

3、泽泻科Alismataceae

4、水麦冬科Juncaginaceae

5、香蒲科Typhaceae

6、百合科Liliaceae

7、鸢尾科Iridaceae

8、兰科Orchidaceae

(五)单叶互生草本植物

合瓣花类

菊科Compositae

紫草科Boraginaceae

离瓣花类

伞形科Umbelliferae

商陆科Phytolaccaceae

远志科Polygalaceae

荨麻科Urticaceae

苋科Amaranthaceae

蓼科Polygonaceae

景天科Crassulaceae

单子叶植物(绝大多数类群)

(六)常见叶全缘草本植物

1豆科

2龙胆科Gentianaceae

3茜草科Rubiaceae

4 萝藦科Asclepiadaceae

5 紫草科

6菊科部分

7三白草科

8胡椒科

9马兜铃科

10蓼科

11石竹科

12藤黄科

13大戟科

14瑞香科

15单子叶植物大部分科属

(七)常见掌状复叶及掌状裂草本植物五加科Araliaceae

蔷薇科Rosaceae

伞形科Umbelliferae

小檗科Berberidaceae

锦葵科Malvaceae

罂粟科Papaveraceae

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

(八)常见羽状复叶草本植物

豆科、毛茛科、花荵科、伞形科、唇形科部分、蔷薇科(委陵菜属、地榆属)

(九)常见伞形花序草本植物

伞形花序:伞形科五加科报春花科萝藦科百合科葱属

聚伞花序:荨麻科景天科牻牛儿苗科茜草科忍冬科石竹科唇形科龙胆科萝藦科紫草科茄科百合科莎草科灯心草科

穗状花序禾本科莎草科薯蓣科

肉穗花序天南星科

总状花序十字花科豆科凤仙花科

头状花序蔷薇科部分路边青(水杨梅)

(十)常见草质藤本植物

桑科部分葎草、啤酒花

蓼科部分何首乌

毛茛科部分铁线莲属松潘乌头

防己科

石竹科部分狗筋蔓

豆科部分野豌豆属

茜草科部分拉拉藤猪殃殃

萝藦科

旋花科

龙胆科部分翼萼蔓、双蝴蝶、云南蔓龙胆

葫芦科全部

桔梗科部分党参

(十一)常见具有白色乳汁草本植物

大戟科、萝藦科、旋花科、菊科

(十二)常见芳香草本植物

藜科部分菊叶香藜

牻牛儿苗科全部熏倒牛老鹳草

芸香科全部白鲜

伞形科全部

唇形科全部

桔梗科部分党参

忍冬科部分接骨草

菊科部分蒿属

(十三)常见寄生草本植物

旋花科(菟丝子属)锁阳科

列当科

050602《森林培育学A》试卷A答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森林培育学A》试卷A答案 (10×2分=20分) 解释名词( 一、解释名词 1.种子活力:种子快速发芽及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苗木活力:苗木表现的或潜在的正常生长及对外界是环境的适应能力。 2.生理成熟:种子具有发芽的能力。 形态成熟:形态上显示出成熟特征。 3.子叶出土:下胚轴延长将子叶顶出土面。 子叶留土:下胚轴不发育或不延伸、仅上胚轴生长形成主茎。4.立地指数系指达到基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欧美国家为单位面积上最大高度来表示,可以选100株,10株或5株等等求得。 数量化的立地指数:主要据主导因子,生活因子,林木生长情况等综合起来进行分类,因此称数量化的立地指数。 5.前期生长型:生长时间短,6月份结束。 全期生长型:高生长在整个生长季节进行,生长期长达6个月。6.速生:单位时间内生长速度快 丰产:单位面积蓄积量大。 优质:材质优良,主要包括树干圆满通直、分枝细、自然整枝好,纹理通直,不翘不裂,不扭曲,出材率及经济产量高。 7.适地适树,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互适应的一项造林基本技术措施。 造林区划:是造林地区的划分,它是林业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造林区划也叫造林类型区的区划,造林区划是一个既包括自然条件,又包括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性地理区划,它是服务于造林事业的综合性地理区划单位。 8.由于外界条件不适种子不能发芽;由于种子内部原因造成的休眠。 9.种子呼吸产生大量水分,并附在种子表面;种子呼吸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种子自热。 10.造林:是新造和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确切地说,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则称为造林。 植树:种植面积较小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植物保护技术考试试题 专业:农村家庭经营科目:植物保护技术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15 个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昆虫各体段的主要生理机能,头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 心,胸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腹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 2 、植物病害的病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型。 3 、常用的农药施药方法有 ( 举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拌种浸种、熏蒸法等。 4、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东 亚飞蝗。 5、根据金龟子的生活习性,防治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月份幼虫浅 土层的危害及 ______________月份成虫期的危害。 二、单项选择题(1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把你认为正 确的选项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是物理机械防治法。

A、轮作换茬 B、以虫治虫 C、合理密植 D、灯光诱杀 2、下列农药的简易鉴别方法适用于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是() A、漂浮法 B、振荡法 C、烧灼法 D、热溶法 3、下列农药不按防治对象来分的是() A、杀线虫剂 B、杀菌剂 C、有机农药 D、除草剂 4、下列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是() A、天王星 B、敌敌畏 C、吡虫啉 D、扑虱灵 5、干旱缺水地区使用农药适用()方法。 A、喷粉 B 、喷雾 C、拌种 D 、熏蒸 6、小地老虎()后昼伏夜出,夜晚活动取食。 A、2 龄 B 、3 龄 C、4 龄 D 、5 龄 7、防治水稻纹枯病哪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 A、多菌灵 B、井冈菌素 C、三唑酮 D、百菌清 8、小麦叶锈病在降雨少但田间湿度高的情况下病害发生() A、较轻 B、较重 C、不发生 D、不影响 9、在成虫期,可用黄盆进行诱集的蔬菜害虫是() A、黄守瓜 B、温室白粉虱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物疫病: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发生,或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菌瘿:由细菌及其他真菌寄生所引起的植物体部分异常发达而形成的畸形器官或异常组织,是菌瘤的一种。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及产品在国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预检: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隔离检疫:在由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有关检疫物实施检疫的过程。 动物检疫(目的,实施者,怎么实施,特性):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动物疫病。 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 冷宰:畜禽因各种原因死后所实行的屠宰叫冷宰。 横死:牲畜因意外的原因导致死亡时,叫横死。 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制性、技术性、预防性、国际性。 动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检疫许可的作用:(1) 避免盲目输入,减少经济损失; (2) 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 (3) 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 检疫申报的基本手续:报检员首先填写报检单,然后将报检单、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等单证一并交检疫机关。某些检疫物需要提前进行检疫申报,例如种用大动物及其精液、胚胎需提前30d报检;小动物等需提前15d报检;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需提前7d报检。 现场检疫主要针对:运输及装载工具,货物及存放场所,携带物及邮寄物等 动物性样品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内容:确定动物性样品是否感染以及感染何种检疫性动物疫病。主要方法:病原检验、血清学检验和病理学检验等。 除害处理技术:①熏蒸处理,②辐照处理,③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区别:(1) 主管部门不同,(2) 针对的原产地不同,(3) 针对的疫情不同。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作用:1、便于发现疫情,结果更为准确 2、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 3、保护货主利益,避免更大损失 4、加强部门合作,增进检疫交流 隔离检疫的作用:(1)必要性:①动物疫病或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反应期,②动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③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后存在新猖獗现象,以及生理小种和毒系的分化现象。 (2)重要性:①解决现场检疫的后续检疫问题,②避免或减少检疫中的漏检问题,③进一步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度,④有效地控制管制性有害生物的输入或输出。

川农远程继续教育《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类病毒:只有核酸(小分子RNA)而无蛋白衣壳的植物感染因子,称为类病毒。 2.病状:是植物全身或局部受侵染后外表出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与畸形等。 3.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4.垂直抗性:是由单个或者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控制,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它决定了品 种的定性反应,抗病或者感病取决于所遇到的病原物小种。 5.病害三角关系:由感病的寄主植物,有毒力的病原物以及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这三者 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植物病害的观点。 6.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 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7.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 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8.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10.毒素:指病原物产生的浓度很低便能毒害寄主细胞的代谢产物。 11.鉴别寄主:用于鉴别生理小种的寄主品种叫做鉴别寄主。 12.潜育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完成到症状显露为止的一段时间。 13.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 果。 14.质粒:指独立于细菌核质之外的遗传因子,呈环状结构,由双链的DNA分子组成。 二简答题 1.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流行学特点是什么?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不大。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发生程度无大的变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的菌量和初侵染的发病程度。多为土传或者种传病害。多循环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有轻到重达到流行的程度,一般引起地上部的局部性病害。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共23页

一、、概念 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 2.、森林培育的对象 人工林和天然林 3、森林的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 三、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

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 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 一、概念 1、林木个体生长(growth):是指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通常描述林木生长的指标有: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 2、林木个体发育(development):是指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发生质变的过程。 3、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个体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5、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二、填空题 1、林木个体发育要经过(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2、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幼龄林时期)、(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近熟林时期、(成熟林时期)、(过熟林时期)六个阶段。 3、属于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油松)、(樟子松)、(红松)、(马尾松)。 4、属于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杉木)、(侧柏)、(柳杉)。 5、大量研究表明任何单株和器官的生长都表现出基本相同的模式,即(“S”形)曲线。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标准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1.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A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A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 、气流传播 B 、昆虫传播 C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A 、低毒 B 、微毒 C 、高毒 D 、中毒 .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 、寄住 B 、越冬场所 C 、母体 D 、越夏场所 .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 、个体发育周期 B 、发育过程 C 、发育阶段 D 、发育成熟 .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 ,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 、1个 B 、3个 C 、2对 D 、2个 .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 、0.5%辛硫磷颗粒剂 B 、50%1605颗粒剂 C 、25%敌杀死颗粒剂 D 、40%氧化乐果颗粒剂 .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A 、粘虫 B 、棉铃虫 C 、玉米螟 D 、地老虎 .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A 、器官变化 B 、质量变化 C 、产量变化 D 、形态变化 .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 、有性繁殖 B 、无性繁殖 C 、增殖或复制 D 、分裂繁殖 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林业系统专业试题

林业专业知识测试题(五)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森林法》规定,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监督、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 2.被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有哪些?按其保护程度,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 《种子法》规定,国家建立种子贮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4.《退耕还林条例》规定,退耕土地还林营造的生态林面积,以县为单位核算,不得低于退耕土地还林面积的80%。 5.为什么要保护森林资源?为了发挥森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安全,因此要保护森林资源。 6.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7.对承运无木材运输证的木材将如何处罚?由林业主管部门没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其中的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10.从林区运出木材,必须持有林业主管部门发给的运输证件,国家统一调拨的木材除外。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利用外资营造的用材林达到一定规模需要采伐的,应当在国务院批准的 B 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实行采伐限额单列。 A. 年度木材生产计划 B.年森林采伐限额 C.国家林业发展规划 D.五年森林采伐限额 2.《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机关,必须是 A 。 A.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B.地州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组织

森林培育学试题剖析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 A 编著的。 A. 德国 B.前苏联 C.日本 D.中国 2、森林培育的 C 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A.前期规划阶段 B.更新营造阶段 C.抚育管理阶段 D. 收获利用阶 段 3、树种的C 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A. 生物学 B.解剖学 C.生态学 D.林学 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 A 。 A. 自然分布 B.生态幅度 C.生理幅度 D.遗传特性 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A。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6、引种的最佳时期B。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7、采种最佳时期C。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8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 C为宜。 A. 0.1 ?0.3 B. 0.3 ?0.5 C. 0.5 ?0.7 D. 0.7 ?0.9 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 D 。 A.温度-5 —0° C,相对湿度0-10% B. 温度5—10° C,相对湿度 10-25% C.温度-5 —0° C,相对湿度10-25% D.温度0—5° C,,相对湿度 25-45% 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 C 。 A.平衡含水量 B.临界含水量 C.安全含水量 D.饱和含水量 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 B 。 A. 10 —20° C B. 2 0—30° C C. 3 0—40° C D. 4 0—50° C 二、填空 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 疏伐和生长伐。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植物保护试题(一)

《园艺植物保护概论》自测卷(一) 一. 名词解释(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变态: 2.羽化: 3.植物病害: 4.转主寄生: 5.单循环病害 6.寄生性种子植物: 7.虫口密度: 8.病情指数: 9.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0.化学控制: 二.填空题(40 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昆虫身体分为___、____、____三个体段。昆虫的触角自基至端部分别是由_____、_____和_____构成,_____的变化使昆虫的触角产生多种类型。 2.昆虫的体壁从内到外由_____、_____、_____三层组成,表皮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常见蛹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三种。 3.园艺植物病害的病状有、、、、。 4.园艺植物生病后,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最后表现出的病态特征叫________,它按性质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_。 5.农药的三证_____、_____、_____。 6.种群消长类型、、、。 7.园艺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包括、、、、、等。 8.石硫合剂主要有、和三种物质熬制而成。 三.选择题(20题,每题0.5分,共10分) 1.蝶蛾类幼虫的口器为 ( )。 A 咀嚼式 B 刺吸式 C 虹吸式 D 舐吸式 2.泡桐丛枝病的病原是( )。 A 真菌 B 类菌质体 C 病毒 D 线虫 3.以下现象属于病征的是() A 溢脓 B 枯萎 C 坏死 D 变色 4.下列孢子属于无性孢子的是() A 接合孢子 B 子囊孢子 C 孢囊孢子 D 担孢子 5.刺吸口器害虫一般不能采用下面哪类药剂进行防治() A 胃毒剂 B 触杀剂 C 内吸剂 D 微生物农药 6.金龟子的后翅为 ( )。 A 复翅 B 鞘翅 C 半鞘翅 D 膜翅 7.椿象的口器类型为 ( )。 A 刺吸式 B 锉吸式 C 咀嚼式 8.能使昆虫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温度范围,称______。 A光周期B低温C湿度 D 有效温度范围9.不属于园艺植物病害的是()。 A、大白菜腐烂病 B、葡萄霜霉病 C、郁金香碎色病 D、苹果花叶病 10.下列昆虫中不属于地下害虫的是()。 A、红蜡蚧; B、蛴螬; C、东方蝼蛄; D、小地老虎。 11.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是()。 A 硫酸铜 B 氧化钙 C 碱式硫酸铜 D 硫酸钙 12.昆虫的翅一般分为( ) A. 两边三角四区 B. 三边三角四区

兽医公共卫生学复习题

、名称解释 1、兽医公共卫生学: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 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防疫检疫、动物性食品卫生、比较医学和 现代生物技术等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增进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 学科。 2、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 一整体。 3、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流动沿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顺序被逐步减少,通常后者获得能量大约只为前者所含能 量10 %,即1/10 4、生态金字塔: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每个营养级有机体个体的数量、能量及生物量,按营养级的顺序排列起 来并绘制成结构图,所得图形与金字塔相似,所以称之为“生态金字塔”。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从大气圈、水圈和土岩石圈中获得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沿着生物周围环境进 入生物体,又通过生物体被分解后回到周围环境中。这样的途径反复运动着,这种 循环称为…… 6、库: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化学岩石在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中的滞留称为库。 7、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 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了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 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为…… 8、微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其宿主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相互交流的统一的生态系统。 9、微生态平衡失调: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界环境影 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10 、益生菌:通过改善微生态平衡,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1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 一、填空题(1空1分,一共16分) 1、病状的五种表现()、()、()、()、()。 2、园林植物病害分类有()和()两种;非侵染性病源类型又可分为()、() 和()三种。 3、昆虫成虫的特征:成虫分为三部分()()(),有()() (),有变态,具外骨骼。 二、判断题(3分1题,共24分) 1、寄主植物受病后本身表现的外观不正常变化,称为病症。() 2、锈状物属于病症。() 3、病原真菌具有真正细胞核。() 4、雄娥的触角为羽状,雌娥的触角为丝状。() 5、螳螂的前足属于抱握足。() 6、针对昆虫的体壁构造,我们应该用油乳型杀虫剂。() 7、蝶类属鳞翅目。() 8、覆翅翅质加厚成革质,不透明,有飞翔和保护作用。() 三、简答题(4分/个,共40分) 1、简述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2、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3、园林植物细菌病害会引起哪5种症状? 4、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技术? 5、炭疽病的病状表现? 6、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其他节肢动物有什么不同? 7、昆虫有几种口器?蝗虫属于哪种? 8、简述鞘翅目或鳞翅目昆虫的基本特点? 9、简述有机磷杀虫剂的原理。 10、研究昆虫生殖系统有何意义? 四.论述题(10分/题,共20分) 1、了解口器类型和危害特性在害虫防治的意义?针对不同口器可使用哪些杀虫剂? 2、举例说明化学防治的缺点和优点。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变色,坏死,枯萎或萎焉,畸形,流脂或流胶 2、侵染性病毒害,非侵染性病害 3、头部,胸部,腹部,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 二、判断题 1、错(病症改为病状) 2、对 3、对 4、对 5、错(抱握足改为捕捉足) 6、对 7、对 8、错(不透明改为半透明) 三、简答题 1、气流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人为因素传播 2、观察症状,侵染性后期会有明显症状出现,非侵染性,不是渐进过程。 侵染性病害在田间分布往往有发病中心,区别各类侵染性病害。 3、斑点,腐烂,萎焉,畸形,溃疡 4、植物检疫,栽培技术防治,抗病育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5、常产生轮纹斑,病斑产生黑色小点,成轮状排列 6、繁殖能力强。外壳坚硬,轻巧,有弹性,起保护作用。身体微小,易生存,所需食 物少。有翅,寻找食物,求偶,避敌都有利。 7、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幼虫口器。咀嚼式口器。 8、鞘翅目:体壁坚硬,小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锯齿状、鞭状,无单眼, 前翅为鞘翅,后翅为膜翅,中胸小盾片常外露,跗足4-5节,少3节,完全变态,幼虫无足。 9、神经冲动的传导依靠乙酰胆碱来完成,最后导致虫体疲劳过度而死亡。 10、抑制害虫繁殖,使其不育,是害虫防治的新技术,如用射线处理雄虫,使其性腺破 坏而绝育,另一种是解剖观察卵巢级别。 四、论述题 1、了解昆虫口器类型和危害特性,不但可以帮助认识害虫的危害方式,根据危害状来判断害虫的种类,而且可针对害虫不同口器类型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防治咀嚼式口器:具有胃毒性能的杀虫剂,触杀剂,熏蒸剂 防治刺吸式口器:内吸剂,熏蒸剂和触杀剂。 防治虹吸式口器:胃毒剂,熏蒸剂和触杀剂 防治锉吸式口器:熏蒸剂和触杀剂 用药防治也与时机有密切关系,某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形成卷叶,咀嚼式口器害虫常钻到植物内部危害,因此,用药防治需在尚未钻入或形成卷叶之前。 2、优点:防治效果显著,多某些害虫有特效,例如防治蝼蛄、蟋蟀等地下害虫;杀虫速度快,对有些暴食性害虫短时间内可把食物全部吃光,应用化学药物就能把其消灭;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廉,化学农药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性能稳定且成本较低缺点: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长期广泛单一使用某种化学农药,易造成一些害虫

《森林培育学》试题上课讲义

《森林培育学》试题

15、种子呼吸作用越弱,生命力越短。() 16、在西藏林木种子调制多采用机械进行调制。() 17、苗木叶色黄绿而薄,茎杆矮小、细弱,下面老叶枯黄、脱落,枝梢生长停滞是缺P所致。() 18、种肥宜用化学肥料。() 19、根外追肥宜选在晴天进行。() 20、西藏造林地整地宜采用块状和穴状整地。() 21、分殖造林就是利用林木的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方法。() 22、有机肥料的肥效相比化学肥料而言它是速效的。() 四、单项选择题 1、核桃宜用( )净种。 A、水选 B、风选 C、筛选 D、粒选 2、种批是指在( )。 A、同一树种 B、相似的立地条件 C、相同时间内采集且种实的处理和贮藏方法也相同 D、以上A、B、C 3、种子贮藏适宜条件的组合应是( )。 A、温度0-5℃,湿度25-65% B、温度-5-0℃,湿度0-10% C、温度-10-5℃,湿度10-25% D、温度5-10℃,湿度0-10% 4、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是( )。 A、种子成熟度 B、种皮结构 C、含水量 D、内含物成分

5、不能促进扦插生根的物质是( )。 A、硼酸、蔗糖 B、吲哚乙酸吲哚丁酸 C、二氧化锰氧化锰 D、硫酸亚铁、硝酸银 6、嫁接育苗,砧木一般用( )苗。 A、实生 B、营养繁殖 7、保证苗木移植质量最关键的技术是( )。 A、扶正苗木 B、深浅适中 C、根系舒展 D、移后踩实 8、出圃期间苗木失水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 A、根系 B、茎干 C、枝 D、叶 9、截制插穗时下切口位置应在( )。 A、侧芽上0.5cm B、侧芽处 C、侧芽下0.5cm D、随意 10、对深休眠种子催芽效果最好的是( )。 A、温汤浸种 B、层积催芽 C、低温层积催芽 D、变温层积催芽 11、下列林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 )。 A、护路林 B、护提林 C、母树林 D、水源涵养林 12、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 )。 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 13、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 )。 A、人工更新 B、人工造林 14、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

12检验检疫概述习题

第一节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人括号内) 1.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是为了( )。 A.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进口贸易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外贸顺利发展 B.保护我国农、林、渔、牧业生产和国际生态环境 c.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保护人体健康 D.保证进出口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2.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1:3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的正式施行13期为( )。 A.2005年8月10日 B.2005年12月1日 C.2006年1月1日 D.2006年7月1日 3.中国第一家由国家设立的官方商品检验局是( )。 A.汉口商检局 B.上海仁记洋行 C.上海商品检验局 D.中央贸易部国外贸易司设立的商品检验处 4.( )年10月,国务院颁布《动植物检疫法》。 A.1989 B.1990 C.1991

D.19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颁布的第一部卫生检疫法规是( )。 A.《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试行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实施细则》 6.2001年4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成立,它是由( )合并成立。 A.出入境卫生检疫局、动植物检疫局 B.出入境卫生检疫局、商品检疫局 C.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D.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选项代码填人括号内) 1.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对象包括( )。 A.国境卫生 B.交通运输工具 C.出入境货物 D.人员及其事项 2.1998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定,( )合并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即“三检合一”。 A.国家卫生检疫局 B.国家技术监督局

2016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 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动物保护复习题(答案)

动物保护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动物保护:就是保护动物、保存动物种群和保障个体福利。 2动物康乐:是指动物自身感受的状态,也就是“心理愉快”的感受状态,包括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的紧张、压抑和痛苦等。 3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尽可能适应其环境的状态。福利是动物个体的特征,也包括对环境中各要素的有适应范畴。 4动物健康:1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动物能正常发挥各种生理功能,正常地生长和繁殖,行为表现无异常。2心理健康,通过行为学的观察,判断动物是否精神愉快及正常地嬉戏玩耍。 5动物园:是展示、保存、繁育动植物的场所。既是物种迁地保护的地方,又是对公众进行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教育的基地。是搜集饲养各种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并供群众观赏游览的场所。 6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由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7物种多样性:是指不同物种的出现频率与多样性。即指地球表面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数量。 8遗传多样性:是指不同基因组的变异性。即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基因的总和。9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圈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使整个自然界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稳定。 10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不同生态系统的变化与频率。即指生物圈内生活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活环境的差异、生态变化的多样性。 11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复杂的系统。 12动物行为: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运动方式、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13行为的动机:是动物表现某一行为的内部状态或驱动力,有目的及方向性,既是行为的动力,也是行为目标的决定因素。 14反应性行为: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对外界刺激或对其他动物所作出的反应,包括动物的姿势、姿态、反射及呼唤等。 15社会行为:是群居动物常见的行为现象,其作用在于有效地辨认同种个体、家庭成员、信息传递以及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 16行为需要:是指动物为了生存或适应环境所必须采取的行为方式。 17行为缺失:是指动物在现代管理条件下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行为。 18环境贫瘠:环境无法满足禽畜表现其习性行为。 19传染源:指能使病原体生长、繁殖并持续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20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经一定方式侵入其它易感动物的方式。 21易感动物:指对病原体感受性较大的动物。 22就地保护:是指通过立法,以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形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天然栖息地保护起来,限制人类活动的影响,确保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及其物种的演化和繁衍,维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 23迁地保护:又称异地保护,是指在动物原产地以外对动物进行保护的一些措施和方法。24饲养密度:指房舍内动物密集的程度,即单位面积载畜率。

(精选)植物保护学试题

模拟试题1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侵染过程 4.积年流行病害 5.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3.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4.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森林管护工参考试题

森林管护工参考试题(全部级别) 一、单选题 60.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其所嗜好的食物中掺入适当的毒剂,制成各种( B )诱杀害虫。 A、饵料 B、毒饵 C、毒药 D、毒品 61.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包括( A )等方面内容。 A、准备工作、野外调查、调查资料整理 B、野外调查、调查资料整理、汇报 C、准备工作、调查资料整理、统计 D、准备工作、抽样、野外调查 62.昆虫具有几丁质的( A ),为肌肉提供附着点。 A、外骨骼 B、内骨骼 C、关节 D、腹部 63.昆虫成虫胸部有( C )对足,通常还有( C )对翅。 A、3 , 1

B、2 , 2 C、3 , 2 D、2 , 3 64.( A )属于叶部病害。 A、锈病、白粉病 B、锈病、烂皮病 C、白粉病、烂皮病 D、白粉病、立枯病 65.利用害虫的( C ),设置诱虫灯,诱集捕杀害虫。 A、趋食性 B、趋温性 C、趋光性 D、避光性 66.利用各种( B )的化学物质预防或( B )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叫做化学防治。 A、有毒,间接 B、有毒,直接 C、无毒,直接 D、无毒,间接 67.( A )使用某种药剂能使病虫产生抗药性。 A、连续

B、周期 C、偶尔 D、间断 68.可用熏蒸剂或容易( C )的药剂所产生的有毒气体来杀虫杀菌。 A、扩散 B、稀释 C、挥发 D、吸收 69.( B )是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 A、孢囊孢子、粉孢子、接合孢子 B、芽孢子、游动孢子、分生孢子 C、分生孢子、芽孢子、子囊孢子 D、粉孢子、芽孢子、接合孢子 70.青杨染病的症状表现为:开始在叶正面出现褪绿斑,随后在病班背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秋季在白粉层产生初为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的粒状物。确诊该病为( B )。 A、锈病 B、白粉病 C、梭梭白粉病 D、紫纹羽病 71.当前国内利用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天敌提倡( B )。 A、“以护为主,护、养、移、引相结合”

(完整word版)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真菌的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内含体:指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复合体。 4.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只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他小种,这种抗病性称作垂直抗病性。 5.生理小种:指一种寄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 6. IPM,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已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7. 病征:在发病部位形成的病原物结构。 8. 系统侵染性病害: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从侵入点向四周各组织器官蔓延,最终引起寄主植物绝大多数部位或全株发病。 9.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立即表现症状,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或特定的发育阶段才出现症状的侵染现象。 10.活体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植物组织和细胞中吸收营养才能生存的寄生物。 11. 小种专化抗性:指植物只对一种寄生物的单个或少数几个小种抵抗的抗病性。 12.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超过了植物的适应能力,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代谢发生改变,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13. 非偱回型病毒:指被生物介体取食后不需要在体内循回,可立即被传播的病毒。 14. 基因对基因学说:由Flor(1956)提出的一个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致病性的基因。寄主-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对应的基因作用下才能鉴定出来。 15. 病害循环:植物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作病害循环,也称作侵染循环。 16. 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他小种,称垂直抗性。 17. 全型锈菌:具有五种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的典型锈菌。 18. 植物病害流行:是指植物病原物大量繁殖和传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侵染并导致植物群体发病,造成损失的过程和现象。病害流行表现为病原物数量的增加、植物群体中病害数量和病害严重程度增加以及发病范围的不断扩大。 19. 植物保卫素:泛指对病原物有杀伤作用从而减轻对植物的侵染和致病能力的非酶类小分子化合物。 20.寡足型幼虫:只有胸足没有腹足的幼虫类型。 21.羽化:成虫从前一虫态破壳而出的过程。 22.有效积温法则:昆虫的一定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有效温度的积累值往往是一个常数。23.滞育:昆虫在温度和光周期变化等外界因子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编码过程控制的发育停滞状态。 24.天敌昆虫: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螳螂、瓢虫等。 25. 害虫:指危害农作物及其产品的昆虫,极少数螨和软体动物。

森林培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 A 编着的。 A. 德国 B. 前苏联 C. 日本 D. 中国 2、森林培育的 C 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A. 前期规划阶段 B. 更新营造阶段 C. 抚育管理阶段 D. 收获利用阶段 3、树种的 C 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A. 生物学 B. 解剖学 C. 生态学 D. 林学 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 A 。 A. 自然分布 B. 生态幅度 C. 生理幅度 D. 遗传特性 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 A 。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衰老期 6、引种的最佳时期 B 。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衰老期 7、采种最佳时期 C 。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衰老期 8、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 C 为宜。 A. ~ B. ~ C. ~ D. ~ 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 D 。 A. 温度-5—0°C,相对湿度0-10% B. 温度5—10°C,相对湿度10-25% C. 温度-5—0°C,相对湿度10-25% D. 温度0—5°C,,相对湿度25-45% 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 C 。 A. 平衡含水量 B. 临界含水量 C. 安全含水量 D. 饱和含水量 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 B 。 A. 10—20°C B. 20—30°C C. 30—40°C D. 40—50°C 二、填空 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疏伐和生长 伐。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2、疏伐方法分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景观疏 伐法和机械疏伐法五种。 3、抚育采伐就其性质不同,分为定性和定量。 4、现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一般归结为供给功能、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四类功能。 5、现行的森林法把森林分为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和用材林五大林种。 6、森林培育的对象是天然林和人工林。 7、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四个阶段。 8、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生物因素三大因素。 9、森林立地的构成因子主要包括物理环境、森林植物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三大类。 10、森林立地分类的生态学基础是植物群落学基础、林型基础和森林生态系统基础。 11、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分和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 12、树种选择的基础是生物学基础、生态学特性和林学特性。 13、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林学特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