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和说课稿

《日月潭》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和说课稿
《日月潭》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和说课稿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日月潭》教学设计

主讲:杨景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读“薄”“晰”“朦”“胧”四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潭、绕、称、筑

2、朗读课文,结合所读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中国地图,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指指宝岛台湾的位置。师生结合课外资料简要介绍台湾岛。

2、今天我们就要到台湾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课件出示全景图,让学生观看,然后(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3、读后解释“潭”:水很深的池。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读准字音。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

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潭环绕岛称隐约映建筑仙境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看电脑,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请学生走上讲台,自主地指词语,带领同学们读词语:环绕仙境建筑朦胧清晰隐隐约约童话附近倒映茂盛吸引风光秀丽名胜古迹

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板书)

熟字加偏旁:不——环急——隐山——仙巩——筑央——映勺——约竟——境

熟字换偏旁晓——绕你——称律——建

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环绕:围绕。本课指:四周围着,就在其中。

倒映:本课指湖水中照出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

清晰:非常清楚,晰:清楚。

展现:全部显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仙境: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朦胧:模糊不清,与清晰相对。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提出不懂的问题。

《日月潭》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篇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全篇课文介绍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说教学难点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四、说教学法:

教法: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的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五、说教学设计:

1、情境渲染,启动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所

以教师在这里借助图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主动读书的愿望。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为了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全心品读,体会情感。《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创设空间,自主学习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

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新课堂上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朗读、思考、讨论、汇报、..... 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3)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实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习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最后让他们上台介绍时效果相当不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