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锡勒牧场正在规划生态有机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

白音锡勒牧场正在规划生态有机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
白音锡勒牧场正在规划生态有机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

白音锡勒牧场

一、基本情况

白音锡勒牧场创建于1950年10月,是全国建场最早的国营农牧场之一,总面积3403平方公里,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国营农牧场。其中草原面积445万亩,占总面积的87%,耕地面积20万亩,占总面积的3.9%,林地、沙地面积49.8万亩,占总面积的9.7%,其它15.2万亩,占总面积的2.9%,总人口

1.2万人,有汉、蒙、回、满等民族。

二、资源情况

1、草场资源:草场面积445万亩,其中典型草原397万亩,草甸草原35万亩,沙地草场41万亩,湿地草场37万亩,主要生长着625种高等植物,其中饲用植物110种,药用植物73种,放牧场325万亩,打草场120万亩。

2、耕地资源:有耕地21万亩,其中大型节水灌溉农田8万亩,旱作13万亩。2016年有机认证种植基地达到5万亩。土壤主要以粟钙土、暗粟钙土、黑钙土、草甸土等。

3、气候条件:年降雨量240—350毫米,6—8月份降雨量125—185毫米,年均气温0.1±0.9℃,年平均积温1804.2℃,无霜期100—110天,光、水、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

4、水资源:水文条件优越、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河流6条,径流量1045万立方米,大小湖泊11个,山泉20处,地下水资源丰富,最大河流是锡林河,流径牧场境内80多公里,平均矿化度0.2—0.5克/升,水质较好,可供人畜饮

用及灌溉。

5、畜牧业:白音锡勒牧场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畜产品基地,牲畜品种有:乌珠穆沁肉羊、澳大利亚进口887萨福克肉羊和杜泊肉羊,德美种羊1200只、西门塔尔肉牛、利门赞杂交肉牛、锡林郭勒马、卡巴金马、英纯血马等品种,2015年夏季牲畜头数42万头(只),冷季存栏20万头(只)。

6、种植业:耕地21万亩,旱作农业13万亩、节水灌溉8万亩,大型节水时针喷灌120台套,输水管道80公里,大型农机具210台套,农业仓储设施18000平米。采用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主要种植:小麦、马铃薯、燕麦草、青贮玉米、苜蓿等。

7、主要畜产品产量:羊肉2000吨、牛肉1500吨、小麦2.1万吨、面粉1.8万吨、马铃薯12万吨、鲜奶1万吨、蔬菜1万吨、燕麦草2.6万吨、苜蓿5000吨、天然草6万吨。

8、旅游资源:

以白音锡勒草原为核心区的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单位。1997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该保护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草地类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旅游业发展项目;200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列入“五大王牌旅游精品”之一;2003年被锡盟旅游局确定为全盟生态旅游示范区;2014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草原。该地区的草原类型多样、结构典型。主要的自然景观有扎格斯台淖尔、杨桦林区、沙地云杉林区、哈布其拉峡谷、熔岩台地。人文景观有英纯血马场、中科院内蒙

古草原生态定位研究站、草原赛马场、农牧业生产基地等。独具特色的系列自然和人文景观,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草原绿色王国。

白音锡勒草原生态旅游区内还有大量的名胜古迹。这里有成吉思汗边墙(即金界壕),有“辽代边堡”四方城,还有浩勒图音苏莫(苏莫,蒙古语意为寺庙)和布里亚特苏莫、公乃庙二座神圣的喇嘛庙。——白音锡勒草原就有一座著名的“楚古兰敖包”蒙古语意为“会盟之祭奠岗”。据资料记载,清崇德六年(1641)至康熙六年(1667),锡林郭勒五部十旗会盟于此,举行盛大的敖包祭奠仪式和“那达慕”。

9、生产经营状况:

牧场注册资本金为1721万元,总资产额为3911万元,资产负债率为56%,2015年农牧业总产值达7.5亿元,实现利税180万元。人均收入达23000元。

牧场在农牧业生产经营中,已基本形成了企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联结机制。牧场十分重视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措施,在全场范围内形成了农畜产品统一技术服务,病虫害统一防治,生产规范措施统一标准、生产资料统一购进(品种、肥料、配件等),农产品统一销售;产品、产量、工资和效益挂钩的五统一、四挂钩的生产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全场的1184个牧业养殖户和4个专业种植基地。形成了分户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

10、交通、电力和通讯设备状况:

交通:牧场交通较方便。303国道在场内经过,新建的丹锡

高速公路穿越牧场,于2016年完工通车,距集通铁路百余公里,距锡林浩特机场70公里。全场各分场之间2016年全部开通水泥路。

电力:锡林浩特市至牧场已架设了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总场设有3处变电站,下属6分场全部通电。

通讯设备:锡林浩特市到牧场的光缆程控电话已开通,场部与各分场之间已有健全的通讯网络,移动通信覆盖全场。

11、科技力量及成果

白音锡勒牧场建场五十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兴场的发展战略,与中科院植物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等部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科研部门开展科学实验和科技推广工作,先后开展了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合作,并在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细毛羊科技攻关,优化饲养、伏草青贮、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牛羊育肥、雪花马肉、草田轮作等方面受到国家、自治区和盟委、行署的表彰奖励。一九八九年获全国二级优秀畜禽养殖企业称号,一九九0年至一九九一年两次获全国细毛羊最高单产奖,一九九五年获全国首批百家良种企业。2000年八月参与国家科技部关于环首都圈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在示范区设在牧场,这两个项目于2001年正式启动。2001年至今,国家沙源治理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肉羊标准化示范项目,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中德草地合作研究项目,锡盟肉羊经济杂交项目等先后在牧场实施。2005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农业标准化示范牧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牧

场增效农牧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在规划中的生态有机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区

1、大型旱作有机农业轮作、轮歇、绿色压青种植区:规模9万亩

采用条田轮作、绿色压青、种植轮歇的模式,通过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年种植有机小麦5万亩,燕麦草4万亩,年产小麦1.3万吨、燕麦草1.6万吨,小麦秸杆部分还田,部分种植蘑菇,实现废物利用,燕麦草用于牛羊饲草,承担部分观光旅游功能。

2、大型节水灌溉农业示范种植区:规模10万亩

目前牧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万亩,到2018年达到10万亩,年种植马铃薯4万亩,小麦2万亩,燕麦、莜麦饲草2万亩,耕、播、收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年主小麦8000吨,燕麦草1万吨,马铃薯12万吨,供牛羊饲草料。承担部分观光旅游功能

3、有机设施农业区: 规模2万亩

包括有机蔬菜瓜果园:生产有机蔬菜、有机食用菌供应市场,有机蔬菜生产的植物残体进入废弃物处理区进行处理,有机食用菌生产后的蘑菇渣进入有机肥厂处理;承担部分观光旅游功能。

包括有机蔬菜瓜果园,1万亩;有机食用菌园,1万亩;年需要有机肥20万吨,年需要生物农药150吨,生物杀虫剂100吨,杀菌剂50吨,

4、有机牛、羊散放、养殖区:规模325万亩、1184户

利用牧场现有的325万亩天然草牧场,保留目前散放的生产模式,按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模式,通过夏秋放牧、冬春补饲的方式,生产天然、绿色、有机牛羊肉。年出栏羊20万只、牛2万头。

5、天然草牧场封育、改良、松土、切根、提质增产区120万亩

利用现有的120万亩天然打草场,采取封育、松土、补播、施肥、切根等措施,实现草牧场提质增产目标,产草量由目前的100斤/亩,增加到200斤以上,总产量由目前的6万吨增加到12万吨。

6、有机农牧产品加工园区

有机蔬菜加工:对有机设施园区生产的有机蔬菜和有机食用菌进行加工,实现商品化进行出售,并承接周边旗县有机蔬菜加工业务;承担部分观光功能;有机畜禽加工区:对有机养殖园生产的有机肉羊、肉牛、奶、禽进行加工,将有机原材料进行商品化处理出售;承担部分观光功能;加工园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水进入废弃物处理区进行处理后实现资源化利用。

包括有机蔬菜加工:年加工有机蔬菜1万吨/年,27吨/天;有机食用菌3万吨/年;

有机畜禽加工:肉羊20万只,肉牛2万头;

年产生蘑菇渣30万吨,进入有机肥厂消耗;年产生畜禽废弃物6000-7000吨,通过废弃物处理厂处理。

7、有机农业生产资料加工园区:

需要建设用地:200-500亩;

生物农药加工区:年产生物杀虫剂1000吨,生物杀菌剂500吨;供应牧场21万亩的有机农业病虫防治药剂来源;辐射支持周边旗县有机农业生物药剂来源;

废弃物处理厂:年处理废弃物50万吨,可以完全处理加工和生活的废弃物有机肥加工区:年产100万吨有机肥,处理生活区的生活垃圾,有机食品加工园区的废水废料,生物农药加工区的残渣废弃物,并将其肥料化生产成有机农业用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加工区:年产有机肥接种剂和废弃物处理剂各1万吨,提供畜禽废弃物处理厂生物处理剂和有机肥厂生产中的发酵剂;以有机肥为原料生产生物活性有机肥,农业用肥和盐碱地改良用肥。

8、有机食品仓储物流区

包括有机农牧产品仓储:原材料储存区、商品储存区;对未能及时进去加工和市场的有机原材料和有机商品进行储存交易展览区:对有机饲草料、有机蔬菜、有机蓄禽产品等农牧业产品进行展览和交易;

物流管理:承接有机农牧产品贸易的物流管理

承担部分观光旅游功能。

9、有机观光园区

包括有机餐厅、休闲乐活项目,设施种植、有机养殖、有机食品展示等观光项目。

10、现代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

生产技术培训:对有机种植、养殖、加工的管理,技术和生产工人进行培训,产业发展辅导:对进入园区的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产业与市场辅导新技术和产品展示:对新技术和新的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和展示,为有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11、有机产业化园区管理区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入园区的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对生产原料和产品进行农产品安全检测,并将检测信息接入园区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有机产品追溯体系:为进入园区的各功能园区,各企业构建有机产品信息化全程追溯体系,并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

建立园区的信息化物流平台和交易平台,在园区信息化管理平台下进行管理。

各产业园产值分析

各产业园建设项目与支持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90219

? 1.人类开始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担忧是在()。(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十九世纪中叶 o B.二十世纪初 o C.二十世纪中叶 o D.二十一世纪初 ? 2.下列经济学原理中,属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不可完全循环原理 o B.自然资源补偿原理 o C.人均供给趋同原理 o D.生产效率差异原理 ? 3.关于自然生态具备可持续性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资源不能被充分循环利用 o B.驱动生态循环的推动力仅靠能量密度低的阳光 o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司其职,生生不息 o D.物种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 4.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在()的前提下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资源开发智能化 o B.人工成本最低化 o C.劳动强度最小化

o D.环境污染最小化 ? 5.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下列概念中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环境生态保护 o B.发展低碳经济 o C.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o D.创造平等的受教育与发展机遇 ?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充分、重复、循环利用资源 o B.环境与生态保护 o C.限制人均GDP的无限增长 o D.效率和利润最大化 ?7.在中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会议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十一届三中全会 o B.十二届六中全会 o C.十六大 o D.十七大 ?8.根据2012的统计,下列国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印度 o B.法国

大牧场放牧业

教学内容概述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三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和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等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章的重点——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方法,因此本节教材内容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教材主要是学习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包括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都是以具体的案例分析来阐述,重点要求掌握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与发展措施、西欧乳畜业的区位优势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3.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也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和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学生对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本节教材内容学习的有利条件,但因涉及到大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而学生地理知识薄弱,知识面不够宽,看区位问题的层次有待进步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整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的能力,及时给与学生指导、点拨和启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 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特点、区位和发展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天能集团 做长循环经济产业链

天能集团做长循环经济产业链(转型发展新亮点) 本报记者江南 《人民日报》(2013年08月26日10 版) 对于一块废旧铅酸蓄电池,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随意丢弃。这将污染土地和水源,一旦铅通过水源或者食物进入人体,就可能造成人神经系统破坏、智商降低、贫血、肌肉及关节疼痛等。 第二种,野蛮拆解。在国内一些高价回收废旧蓄电池的小作坊,“土法”粗放冶炼,硫酸随意丢弃,铅板被扔进熔炉大火焚烧,黑灰四处弥散。 “我们选择了第三种。”在天能集团的再生回收车间,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告诉记者。 一块近10斤重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被投入天能的再生铅回收设备。经过多道工序,6斤多再生铅、1斤多硫酸钠、0.6斤聚丙烯塑料脱胎而出,全部可以用于生产新的蓄电池。 简单来说,这条再生铅回收生产线几乎把废旧电池“吃干榨尽”,让它焕发“二次青春”。

通过这条循环产业链,天能每年可以无害化回收处理15万吨废旧电池,产生10万吨再生铅及数万吨副产品。 积极善后:废旧电池无害化处理,企业从“城市矿山”中受益 大街小巷的电动自行车,每1—1.5年就要更换一次电池。 飞驰而过的汽车,使用的铅酸蓄电池,每2—3年也要更换。 当一块蓄电池寿终正寝了,善后的事谁来管? 问题被抛给了整个蓄电池行业,天能集团也不例外。 这个行业,是很多人眼中再传统不过的“低端产业”,污染高、能耗高,收益却不那么高。 根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1—6月,全国电池行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16%。其中5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1%,6月份同比增长27.26%。 而置身于天能集团位于浙江长兴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固有的印象被一组数字颠覆了——2012年天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79.45亿多元,比上年翻一番还要多;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高达80%以上。眼下7、8月份正是销售旺季,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来自国外的订单也满满地排到好几个月之后。 红火的销售数字,印证了企业绿色发展的行之有效。 从废料中直接回收再生铅,不需要像原生铅那样采矿、选矿,能耗仅为原生铅消耗的25.1%。对废旧电池的无害化处理,使天能发掘了一座巨大的“城市矿山”。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降低38%,目前企业自产的电池大部分可以回收再生,能从中受益不少。 加大科技投入:全产业链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作后盾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

第14卷专辑1 Vol.14S1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 onferrous Metals 2004年5月 May 2004 文章编号:10040609(2004)S1000112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① 金 涌,魏 飞 (清华大学化工系,北京100084) 摘 要:生态工业工程是通过向自然生态学习,以“社会发展”、“珍惜资源”和“环境质量”为多重目标,构建循环经济技术基石。在发展这一新的工业生产模式过程中需依托物理、化学、生物学最新成果的注入,为此泛化学工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讨论了循环经济模式提出的历史背景,循环经济的内涵、主要技术挑战、学科范畴、主要指导原则等。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cess engineering J IN Y ong,WEI Fei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Challenges to the attain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include:the efficient use of an abundance of labor,the growing population and growing pollution in cities,a gross national production that is relatively high but that on a per capita basis is low,and a big market and a situation where the rate of primary goods production is high with large depletion of energy and materials for which there is much room for im provement.The main problems are:energy and ma2 terials resources per capita are lower than the world level,the level of technology is low with a need for more advanced techniques for higher added value,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problems are severe.The only way to respond is by building a cycle economy and metabolic society.This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ecological industry and technologies for clean production.The development needs to follow the3R principles of reduce,recycle and reuse of resources.The cycle economy is comprised of three levels and three su pports,in which the three levels are the metabolic society,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s,and the realization of clean production,and the three supports are growth by hi2tech R&D,the rules of ecological systems,and ecology education and upholding of moral stan2 dards. A distinction is made between two possible modes of economic ex pansion.Mode1is a true and intrinsic develo pment that is driven by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which would achieve G DP growth while decreasing resource depletion and pollution.Mode2is a market based develo pment,in which there is du 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at a low technological level with increased resources de pletion and pollution.Process engineering in the industries of petroleum products,metal2 lurgy,chemicals,building materials,pharmaceuticals and others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They are also the largest users of energy and resources,and cause the heaviest pollutions.The optimal use,reuse and recycle of re2 sources are discussed by a classification into three categories:category1in which the reuse of a product is considered on the basis of functionality recovery by mechanical means,category2in which metabolic processes are developed for several important elements in industry,and category3in which carbon and hydrogen cycles function as energy carriers.The con2 cept of“clean production”is considered at five levels:pollution treatment of standard discharges,recycled utilization to minimize discharge,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es in which pollution sources are replaced by clean alternative pro2 cesses,ec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full life2cycle clean product design,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2industrial parks(EIP). In summa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urgent and international task.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re the ①作者简介:金 涌(1935),男,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通讯作者:金 涌,教授;电话:010*********;E2mail:yjy@https://www.360docs.net/doc/922730509.html,

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摘要】:循环经济理论作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理论,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内涵、原则的诠释和分析,重点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实践当中的应用问题。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内容、规划布局、规划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关键词】: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工业园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meaning and the principles, focusing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in which the 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practice. the planning of the eco-industrial park, the layout, plann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imed at promoting eco-industrial park.key words: the cycle of economic theory; eco-industrial park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增长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经济发展理论重大突破,循环经济理论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许多弊端,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

畜牧场规划设计模板

畜牧场规划设计 畜牧场设计原则 1、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 2、结合中国国情和当地条件 3、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和当地条件 4、考虑家畜生理、心里、行为习性、健康等的要求, 体现福利养殖 5、环境保护措施 畜牧场建筑基础知识 1、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 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ρ=m/V 式中: ρ—密度, 单位是kg/m3; m —材料的质量, 单位是kg; V —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 单位是m3。 对固体块状材料而言,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指的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对于固体散粒材料则指的是不包括其空隙在内的体积。这种材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起见, 常将密实度较高的材料, 如钢材、玻璃和4℃的水看成是绝对密实的。绝对密实状态的近似值称为视密度。 表观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

度。 ρ0=m/V0 式中: ρ0—密度, 单位是kg/m3; m —材料的质量, 单位是kg; V0—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 单位是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若只包括孔隙在内而不含有水分,此时计算出来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若既包括材料内孔隙, 又包括孔隙内所含的水分, 则计算出来的表观密度称为湿表观密度。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 1)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 2) 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 ( 3) 材料的耐水性 ( 4) 材料的抗冻性 ( 5) 材料的抗渗性 3、建筑模数 建筑模数是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它是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 ( 1) 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本尺度的单位, 用符号M表示, 1M=10㎜。 ( 2) 导出模数

基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次突破性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集团通过构筑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本文详细分析了构筑产业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并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关于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的理论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研究比较深入,文献也比较丰富,这里仅对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和产业链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 1、关于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张扬1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合作机制,叶敏、万后芬2从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王虹、叶逊3从责任 1 张扬,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叶敏、万后芬,基于循环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 3王虹、叶逊,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分析[J],环境保护,2005(7)

感、社会规制、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等四个方面探讨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王兆华、武春友4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杨雪锋、张卫东5基于虚拟交换前臵提出转变经济流程;张卫东、杨雪锋从信息替代、信任治理两个角度对资源节约型经济流程的基础和条件作了研究。此外,黄建军6从循环型产业的产业特性、结构特性、资源特性等方面分析产业链构成的可能性,进而探讨其实现形式和发展途径。赵玮7从绿色供应链角度探讨了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与系统集成。 2、关于产业链的研究。产业链是中国学者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国外学者还没有将产业链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国内关于产业链的理论研究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关注以下内容:一是产业链的类型,如郁义洪8将产业链类型定义为一个产业链中的两个上下游产业之间或两个相邻市场之间的关联方式,并将产业链分成4种类型。潘成云9从价值链的发育过程将产业链分为4中,从形成诱因看的角度将价值链分为2种。王家瑞10、刘大可11等对产业链的分类也 4王兆华、武春友,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8) 5杨雪锋、张卫东,资源减量化,信息替代与经济流程的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5(5) 6 黄建军、刘建新、陈雪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及其发展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 7赵玮,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J].科研管理,2005(2) 8郁义洪,产业链类型及产业链效率基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 9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9) 10王家瑞、王禹,产业结构链的关联与共享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1(11) 11刘大可,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3)

生态循环经济例子

摘要:本文基于农户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旨在探索影响临桂镇种养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结论有以下几点:生产规模太小、技术不规范,销售方式单一,自然条件限制、村民无能为力,合作基础薄弱、推动力量欠缺;由此,笔者尝试提出几点措施建议:大力发育村级中介组织、改善支农资金利用结构、走种养产业化的路子;最后是调研小结。 关键字:临桂镇种养业制约因素调查 一、临桂镇简介 临桂镇,是著名爱国人士李宗仁的故乡,有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罗汉果之乡的美誉。目前的临桂镇乃2002年的旧临桂镇与庙岭镇合并而成,全镇面积220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16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总人口9万多。临桂镇属丘陵地貌,有林地7188.3公顷,森林覆盖率32.9%,亚热带气候,大旱年间及冬季仍难解决部分农村用水问题。有自治区重点扶贫村1个、贫困人口4000余人,占全镇农业人口10%,主要集中在天华、上全、凤凰等半山区村委。农田用水主要依靠青狮潭、金陵等水库及自然降雨。临桂镇紧邻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发达——距桂林市中心6公里,距两江国际机场仅3公里,321国道、306省道、桂海高速、桂梧高速穿境而过,建设中的湘桂高铁、贵广高铁的交汇镇区。临桂镇是广西区党委、区政府“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思路的主战场。 临桂镇还是一个农业大镇。临桂镇农业资源丰富,盛产优质稻谷、韭菜花、优质丰水梨、大果枇杷、夏橙、蜜橘、甘蔗、黑皮冬瓜等特优农产品,是临桂县商品粮、瘦肉型猪以及优良鸡、鸭、鱼、鹅生产大镇。以温氏、利源、桂柳三大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的“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已经形成,大大推动了该镇的养殖业发展。该镇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43元,是2004年的2倍。临桂镇被评为2005年度桂林市“十佳”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临桂镇工业亦不逊色。娃哈哈、福达、天和药业等全国知名企业已落户该镇多年。乐和、寨江、大雄三大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是该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2008年临桂镇工业生产总值84.5亿元,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桂林是个旅游城市,旅游业占据重要地位。同样,临桂也是如此,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山青水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淳厚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游人。名气较大的有桂林雄森熊虎山庄、李宗仁故居、美国飞虎队遗址、水仙岩、大岩文化遗址和农家休闲等景区。另外,大雄村、朱家村、向东村等20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在大力推进。 二、临桂镇种养业发展概况 种植业方面,临桂镇已初步形成了6000亩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种植基地,3000亩韭菜花种植基地,3000亩黑皮冬瓜种植基地,5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5万盆的盆景培育基地,菇棚200万平方米,密桔2万多亩。以机场路、321国道两侧的高效经济作物示范带辐射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优质水稻、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食用菌、花卉苗木、盆景等农业基地,成功引进和培育健旺、缘兴等种植公司,大大加速了该镇种植业发展。另外,水稻作为该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单位大面积种植。种植较多的还有香芋、马蹄等。 养殖业方面,畜牧水产养殖非常发达,例如鸡鸭鹅猪等家禽养殖和鱼鳖等水产养殖。临桂镇先后引进了桂林广东温氏、利源、桂柳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殖户5000户,年出笼鸡3000万只、鸭2000万只,带动了临桂镇乃至临桂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该模式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已成规模,以温氏、利源、桂柳等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该镇1/3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年出禽1亿多羽(只)。 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本调研队伍只选取了该镇的天华村、朱家新村(自然村)、

基于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研究报告

基于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研究摘要:循环型产业链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循环经济产业之间之所以能够形成链条,是因为存在合作的收益空间。这种收益空间就是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基础。由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基于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形成的价值链,因此,它不仅存在交易因素的不稳定,还有非交易因素的不稳定,如何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良性运行,治理对策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尤为必要。 问题的提出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运行方式,共生和协同是其根本特征,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不是靠企业单打独斗能够实施,而是需要若干企业围绕相关资源进行合作形成产业链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良性运作,是以关联企业长期合作为前提,故又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健全和政府的适当干预。不确定性是市场经济中存在并危及交易活动的常见问题。在循环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充分或信息不对称以及系统和环境的动态变化,市场失灵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市场的不完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活动和规制活动会受到抑制,并导致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本章分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演进过程及微观运行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的制度结构。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对文献背景作简要回顾,接着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基础进行分析,然后讨论其稳定性,最后根据不同的产业链类型提出治理对策。 一、文献回顾 关于循环经济研究的文献比较丰富。在经济学视野中,循环经济研究如何深入展开是一项极富学术价值和挑战性且具有现实紧迫性的课题。限于本文的研究目的,这里仅对有关循环经济微观运行机制和产业链方面的文献做简要回顾。

在循环经济的运行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和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X扬(2005)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合作机制,曹凤中(2005)从宏观上(包括产业、市场、政府和、消费者)提出循环经济链作用机理,叶敏&万后芬(2005)从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王虹&叶逊(2005)探讨了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王兆华&武春友(2002)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黄建军等(2005)分析产业链构成的可能性,进而探讨其实现形式和发展途径,赵玮(2005)从绿色供应链角度探讨了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与系统集成。上述研究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和研究X围,探讨物质循环和经济活动的协调性。这些文献在循环经济微观领域的贡献对进一步探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生成机理和稳定性问题具有启发意义。缺点是有的过于微观,有的过于宏观,对于循环经济企业间关系、产业链的运行规律还少有涉足。 在循环经济产业方面,国内文献略有涉及,但是还很少对循环经济的微观问题作深入研究。周宏春(2005)把循环经济视为一种产业形态,黄贤金(2004)研究了循环经济不同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曹凤中(2005)认为产业生态链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X天柱(2004)认为,循环经济的基本任务是沿着新型工业化方向建立生态产业系统,借以不断改进经济体系的生态质态;其核心内容就可归结为产业的生态化。但是这种产业形态和产业链如何构造和演化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循环型产业链运行的基础:基于价值链分析视角 产业链是关联企业之间分工与合作的产物。企业间分工与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与产业链对应的就是价值链。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经济11-1 石云丰1.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IE) 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Robert Frosch 等人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时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其后一些学者们进一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而国际电力与电子工程研究所(IEEE)在一份名为《持续发展与产业生态学白皮书》的报告中指出:“产业生态学是一门探讨产业系统、经济系统以及它们同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包括能源供应与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基础学科、经济学、法律、管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可科学”。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知识,进一步划分还涉及哲学、植物和动物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产业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循环经济系统时,经常使用物质流分析(分析资源利用效率)、生命周期分析、环境管理体系等工具。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是一门系统科学。 循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按生态学规律进行经济活动的一门科学。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增长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将地球当作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一端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消费性产品,另一端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以“资源——产品——废弃”为表现形式,是线性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物质代谢或/和共生的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集约化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相比较 首先,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都是一门自然和社会学科进行交叉的学科,需要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该学科的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并且他们都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产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

1温热环境: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 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2、气象:发生在对流层中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电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3、天气:温热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变化。如阴、晴、风、雨等。短时间内的温热因素的综合状况。 4、气候:某一地区多年所特有的天气情况。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雨量等。 5、小气候: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如牧场、畜舍等。 6、紫外线的有利和不利作用有利作用: (1)杀菌作用(2)抗佝偻作用(3)色素沉着作用(4)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5)增强气体代谢作用 不利作用: (1)光照性皮炎(2)光照性眼炎(3)光敏性皮炎(4)致癌作用 7、热调节:物理调节 散热方式:(1)非蒸发散热:传导、对流、辐射 (2)蒸发散热:呼吸道蒸发散热、皮肤蒸发散热(显汗蒸发、隐汗蒸发)化学调节体温的来源:①基础代谢产热②热增耗③组织细胞产热④生产产热⑤外源热 8、高低气温对家畜的影响 高气温: (1)热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2)热射病(3)最大安全界限(4)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低气温: (1)热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2)引起皮肤严重的贫血、麻痹、冻伤,造成组织丧失。(3)最大忍受限度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畜的影响更大: (1)热调节机能不健全(2)皮下脂肪较少(3)肌糖元、肝糖元贮备少(4)皮肤较薄;粘液蒸发(5)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高。 9、高湿度对家畜的影响 (1 )影响畜体热调节,加剧高、低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 (2)高气湿有利于家畜疾病的感染和传播(3)高气湿加剧舍内有害气体对家畜的危害 10、温热因素的综合作用综合作用的一般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温热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作用是综合的。气温、气湿和气流是三个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作用都受到其它两个因子 的影响。 评定温热因素综合作用的指标: (1)温湿指数(2)等温指数(3)有效温度(4 )风冷指数 11、家畜对气流的要求 (1)引入的气流均匀分布到畜舍各个部位,防止强弱不匀或出现死角(2)避免直接吹向畜栏,使畜体受冷而发病(3)维持舍内温度适中,不因通风而发生剧烈下降致使人畜感到不适,也不致因通风使水汽在墙壁、天棚等表面凝结(4)切忌产生贼风 12、畜舍内有害气体的种类 硫化物一一H2S甲基硫醇 氮化物一一NH3 甲基胺脂肪族化合物--酪酸、吲哚、类臭素等有资料表明,牛粪有害气体成分有 94种,猪粪有230种,鸡粪有150种。 13、畜舍内有害气体造成机体缺氧的机理 NH3氨吸入肺部,可通过肺泡上皮自由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运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起呼吸困难。 H2S H2S具有强烈的还原性,H2S随空气经肺泡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与细胞中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破坏了这种酶的组成,因此,影响细胞呼吸,造成组织缺氧。 CO高浓度CO直接与细胞中还原性细胞色素氧化酶Fe2+相结合,压制酶的活性,破坏细胞

大牧场放牧业练习题含答案

大牧场放牧业 一、选择题 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据此回答1~2题。1.该区出口的主要畜业产品是() A.牛肉 B.羊毛 C.奶酪 D.鲜奶 2.该区畜牧业获得飞快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培育了良种牛 B.在草原上打了许多机井 C.人工种植了大量的饲料 D.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 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回答3~4题。 3.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区为乳畜业 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②地区发展种植业的科技水平高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读下列材料,回答7~8题。 材料一: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为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代表。材料二:下图是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景观图。 7.关于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区位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候温和,适宜牧草的生长 B.本地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好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D.交通便利,距离海港较近 8.在畜牧业方面,同样是牧牛占重要地位的国家是() A.澳大利亚 B.新西兰 C.南非D.美国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据此回答9~10题。 9.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特征是() ①生产规模大②能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科技水平低④密集型的商品农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在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亚热爱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7.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范,近几年,阿根廷的牛肉产量持续增长,可供应到世界各地的餐桌上,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循环经济发展

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循环经济发展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提醒人们:“不要过度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当自然界以它特有的方式惩罚了人类后,人类才突然明白了后果的严重性。基于此,一种新的文明取代工业文明将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的必然。这种文明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确立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这种新的文明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循环经济既是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污染治理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的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加以避免。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 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资源化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 二、生态文明视野下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战略资源,促进资源有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 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

护环境的基本措施。另外,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 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有的已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重要影响。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及时和巧妙应对发展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三、生态文明视野下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使其为可利用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

1、温热环境: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度与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2、气象:发生在对流层中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电等各种物理状态与物理现象的统称。 3、天气:温热因素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的变化。如阴、晴、风、雨等。短时间内的温热因素的综合状况。 4、气候:某一地区多年所特有的天气情况。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雨量等。 5、小气候:人类与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如牧场、畜舍等。 6、紫外线的有利与不利作用 有利作用: (1)杀菌作用(2)抗佝偻作用(3)色素沉着作用(4)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5)增强气体代谢作用 不利作用: (1)光照性皮炎(2)光照性眼炎(3)光敏性皮炎(4)致癌作用 7、热调节: 物理调节 散热方式:(1)非蒸发散热:传导、对流、辐射 (2)蒸发散热:呼吸道蒸发散热、皮肤蒸发散热(显汗蒸发、隐汗蒸发) 化学调节 体温的来源:①基础代谢产热②热增耗③组织细胞产热④生产产热⑤外源热 8、高低气温对家畜的影响 高气温: (1)热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2)热射病(3)最大安全界限(4)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低气温: (1)热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2)引起皮肤严重的贫血、麻痹、冻伤,造成组织丧失。 (3)最大忍受限度 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畜的影响更大: (1)热调节机能不健全(2)皮下脂肪较少(3)肌糖元、肝糖元贮备少(4)皮肤较薄;粘液蒸发(5)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高。 9、高湿度对家畜的影响 (1)影响畜体热调节,加剧高、低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 (2)高气湿有利于家畜疾病的感染与传播(3)高气湿加剧舍内有害气体对家畜的危害 10、温热因素的综合作用 综合作用的一般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温热因素对家畜健康与生产力的作用就是综合的。气温、气湿与气流就是三个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作用都受到其它两个因子的影响。 评定温热因素综合作用的指标: (1)温湿指数(2)等温指数(3)有效温度 (4)风冷指数 11、家畜对气流的要求 (1)引入的气流均匀分布到畜舍各个部位,防止强弱不匀或出现死角(2)避免直接吹向畜栏,使畜体受冷而发病(3)维持舍内温度适中,不因通风而发生剧烈下降致使人畜感到不适,也不致因通风使水汽在墙壁、天棚等表面凝结(4)切忌产生贼风 12、畜舍内有害气体的种类 硫化物--H2S 甲基硫醇 氮化物--NH3 甲基胺 脂肪族化合物--酪酸、吲哚、类臭素等 有资料表明,牛粪有害气体成分有94种,猪粪有230种,鸡粪有150种。 13、畜舍内有害气体造成机体缺氧的机理 NH3:氨吸入肺部,可通过肺泡上皮自由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运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起呼吸困难。

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咨询)

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立项投资 融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概论 (1) 一、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20)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 三、设备的选择 (26)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 第八章环境保护 (28)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 二、污染物的来源 (30) (一)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