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详细版

施工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详细版
施工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261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施工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施工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

策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摘要:本文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防范事故发生的角度,对工程施工易发的惯性事故进行了归类,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查找,对防范事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整改措施。可供项目安全管理同仁参考。

关键词:安全生产惯性事故防范措施

1、前言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是快速发展的生命线,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的先决条件。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

环境,而事故影响正常的生产甚至于夺走员工的生命与健康、造成大量财力与物力资源的损失。事故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必须时刻警钟长鸣,严加防范。

2、原因分析及对策制定的思路

正确分析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研讨防范对策,抓好隐患监控整治,举一反三,抓好落实,对施工项目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综合分析施工事故发生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基坑坍塌、架体倒塌、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事故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架体搭设不规范、高处作业未防护、基坑开挖及模板工程方案不合理、施工用电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机械设备使用不当以及惯性违章等几个方面。究其根源,主要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现场监控责任不明确等。根据有

关统计资料分析,这几类惯性事故是项目施工的多发事故,占事故总量的85%以上。事故的发生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引起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员工的高度重视。现就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归纳,通过学习交流,不断完善防范措施,达到遏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3、常见惯性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3.1坍塌事故

3.1.1 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

1、施工未制定方案,未进行技术交底,基坑未按规定放坡,未按土体情况设置护道,随意在坡顶堆放建筑材料或弃土。

2、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冒险蛮干。

3、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搭建不牢。

4、施工机械停放未考虑基坑边坡的稳定。

5、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缺少对现场检查和维护。

6、闲杂人员在机械挖土作业区内停留。

8、深基坑、地铁、隧道工程未按规定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或监控量测分析,隧道衬砌与掌子面距离违反规范要求。

9、大型脚手架、模板,深基坑支护,施工吊篮、挂篮,深水围堰等结构体系,未进行结构安全检算,未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未安排专人进行监控。

3.1.2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

1、基坑、沟槽开挖施工,必须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必须按规定放坡开挖,必须设置专人监控。

2、沟槽和基坑开挖,必须根据土体自稳情况设

置安全护道,车辆通行区段应加大护道宽度或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开挖基坑时,要提前采取降水措施。

3、基坑、沟槽顶部护道以内严禁堆放弃土、工程材料和笨重设备,禁止载重设备通行。

4、基坑坑壁坡度不易稳定、有地下水影响、放坡开挖场地受到限制、放坡开挖工程量大,要按设计要求进行坑壁支护。无设计要求时,项目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安全可靠的支护方案,支护方案应由两名高级工程师批准。

5、采用围护结构支护的基坑,要分段分层开挖,并及时增设支撑结构,确保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要加强变形和轴力检测监控工作。

6、基坑护壁加固要严格执行设计规范,支撑结构要随时检查,发现变形要及时加固或更换,更换时

要先撑后拆,支撑拆除顺序要自上而下逐层拆除。

7、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时,施工现场要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和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

8、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和找坡作业。

9、拆除作业现场周围应设禁区围栏、警戒标志,派专人监护,禁止非拆除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拆除建筑物应该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严禁掏挖。

3.2 触电事故

3.2.1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1、电工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施工作业区域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不能满足安全距离的规范要求,不设置防护网。

3、电气设备、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绝缘层受到磨损破坏。

4、机电设备的电气开关无防雨、防潮设施。

5、现场电线架设不当、拖地、与金属物接触、高度不够。

6、电箱不装门、锁,电箱门出线混乱,随意加保险丝,并一闸控制多机,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7、电动机械设备不按规定接地接零。

8、手持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装置。9、不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

10、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3.2.2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

1、对电工、电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和操作技能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持

证上岗。

2、作业人员要正确穿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施工作业区域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安全距离时,要按规定增设保护网。

4、在潮湿、粉尘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施工现场要分别使用密闭式和防爆型电气设备。

5、经常对电气安全进行检查,对电线老化或绝缘降低的机电设备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

6、电箱门要装锁,保持内部线路整齐,按规定配置保险丝,严格“一机一箱一闸一锁一漏”配置。

7、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正确选择和使用安全电压。

8、电动机械设备按规定接地接零。

9、手持电动工具应要增设漏电保护装置。

10、施工现场应按规范要求高度搭建机械设备,并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

3.3 物体打击事故

3.3.1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原因

1、交叉作业劳动组织不合理,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2、拆除工程未设置警示,周围未设置护栏和搭防护隔离栅。

3、揽风绳、地锚埋设不牢或揽风绳不符合规范要求。

4、起重吊装未按“十不吊”规定执行。

5、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或向上递工具、小材料。

6、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稳、超载、超高。

7、拆除作业未设置禁区围栏、警示标志等安全

措施。

3.3.2预防物体打击的措施

1、要控制作业人员和非作业人员通过施工危险区。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按规定戴好安全帽,并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

2、拆除工程应有施工方案,并按要求搭设防护隔离棚和护栏,设置警示标志和搭设围网。

3、安全防护用品要保证质量并及时调换、更新。

4、经常检查设备的地锚埋设牢固程度和揽风绳的使用情况。

4、严格按照吊装技术操作规程作业,严禁吊装作业区域内站人,严禁违章指挥。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

5、物料传送时,严禁往下或向上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和工具。

6、清理脚手架上堆放的材料,做到不超载、不超高、不乱堆乱放,脚手无杂料、杂物。

3.4机械伤害事故

3.4.1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1、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或带病工作。

2、传动带、砂轮、电锯以及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和飞轮等,未设安全防护装置。

3、机械工作时,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4、平刨无护手安全装置,电锯无防护挡板,手持电动工无断电保安器。

5、起重设备未设置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联锁开关等安全装置。

6、设备维修没有切断电源,或没有采取挂钩、支护等有效保护措施。

3.4.2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措施

1、机械设备使用要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操作人员、指挥人员及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起重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年检审核,并取得合格证。

2、严格起重、吊装、运架等机械设备安装、拆除作业方案的审批程序。安装、拆除作业队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3、操作人员要按技术交底操作,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4、确保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和断电保护装置齐全有效。

5、对设备要定期保养、维修,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对锚栓、吊具、钢丝绳、制动等关键部位,要规范检查频次和手段,设备管理人员要现场检查验证。

3.5高处坠落事故

3.5.1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

1、施工人员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

2、施工人员自我保护差,在防护栏上休息或在脚手架上睡觉。

3、气候原因造成的事故,如突遇大风、暴雨,夏季高温中暑晕倒坠落,冬季、雨季、霜冻打滑摔倒坠落。

4、安全防护用品和材料质量不符合安装和使用要求,或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

5、提升机具限位保险装置失灵或“带病”工作。

6、洞口、临边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围栏搭设不合理。

7、井架吊蓝载人上下,人货同吊、超载运行。

3.5.2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

1、对高处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体检。

2、遇有恶劣天气停止高处作业,雪天采取防滑和防寒措施。对杂物和冰、雪应及时清除。

3、在危险地段,基坑、洞口边增设围栏和警示标志。夜间施工增加照明亮度。

4、使用的各类防护材料、备品,要符合规范规范要求。

5、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帽、安全带。

6、提升机具要经常维修保养、检查,禁止超载和违章作业。

4结束语

要杜绝和减少惯性事故的发生,除采取以上防范措施外,还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强化教育培训,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制,抓好

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要把重点放在隐患预防和整治上,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根除煤矿违章现象的对策及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根除煤矿违章现象的对策及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890-71 根除煤矿违章现象的对策及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安全是煤矿天字号的事,实现安全生产是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最为关心和关注的一项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工会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维护职工生命健康就是工会维权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量事实证明,在煤矿生产中,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这些违章现象造成的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且给职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认真分析违章的成因和危害,只有减少和杜绝违章现象的发生,才能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一、违章类型: 一是盲目性违章。一部分职工认为煤矿井下作业

施工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施工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本文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防范事故发生的角度,对工程施工易发的惯性事故进行了归类,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查找,对防范事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整改措施。可供项目安全管理同仁参考。 关键词:安全生产惯性事故防范措施 1、前言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是快速发展的生命线,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的先决条件。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事故影响正常的生产甚至于夺走员工的生命与健康、造成大量财力与物力资源的损失。事故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必须时刻警钟长鸣,严加防范。 2、原因分析及对策制定的思路 正确分析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研讨防范对策,抓好隐患监控整治,举一反三,抓好落实,对施工项目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综合分析施工事故发生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基坑坍塌、架体倒塌、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事故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架体搭设不规范、高处作业未防护、基坑开挖及模板工程方案不合理、施工用电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机械设备使用不当以及惯性违章等几个方面。究其根源,主要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现场监控责任不明确等。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这几类惯性事故是项目施工的多发事故,占事故总量的85%以上。事故的发生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引起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员工的

高度重视。现就惯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归纳,通过学习交流,不断完善防范措施,达到遏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3、常见惯性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3.1坍塌事故 3.1.1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 1、施工未制定方案,未进行技术交底,基坑未按规定放坡,未按土体情况设置护道,随意在坡顶堆放建筑材料或弃土。 2、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冒险蛮干。 3、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搭建不牢。 4、施工机械停放未考虑基坑边坡的稳定。 5、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缺少对现场检查和维护。 6、闲杂人员在机械挖土作业区内停留。8、深基坑、地铁、隧道工程未按规定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或监控量测分析,隧道衬砌与掌子面距离违反规范要求。 9、大型脚手架、模板,深基坑支护,施工吊篮、挂篮,深水围堰等结构体系,未进行结构安全检算,未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未安排专人进行监控。 3.1.2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 1、基坑、沟槽开挖施工,必须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必须按规定放坡开挖,必须设置专人监控。 2、沟槽和基坑开挖,必须根据土体自稳情况设置安全护道,车辆通行区段应加大护道宽度或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开挖基坑时,要提前采取降水措施。

施工作业安全防范措施示范文本

施工作业安全防范措施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施工作业安全防范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零小施工作业 中修车间人员到现场作业时,必须随身携带经安全、 技术科批准并由主管段长审批的施工安全措施。并与现场 人员取得联系,说明施工影响范围和配合事宜。现场人员 承担作业安全防范、质量监督责任,发生问题承担同等责 任。 2.天窗修作业 ⑴天窗修内施工措施审查规定 ①车间组织的天窗修内检修作业每次制定天窗修检修 作业组织及安全控制措施。 ②车间负责组织的天窗修内施工,由车间针对每项施 工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及安全措施,经技术科、安全科审

查、主管生产副段长批准后方可施工。 ⑵天窗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①天窗修负责人必须在天窗修前一天与有关车站核实次日维修天窗计划,核对作业内容和人员分工,做好材料、工具准备,倒换配线及电缆的作业必须事先对配线和图纸进行核对,对配线编组或标记,一人写实、一人复核,并绘制作业配线图,遇有动换器材的作业项目时要准备好应急备品。同时参加车站组织的次日施工例会,参加例会人员不得擅自答应缩短通信作业时间和扩大配合外单位作业影响范围。 ②天窗修开始前2小时负责人要召集所有参与作业人员召开天窗修前例会,依据天窗修计划向作业人员布置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人员安排、作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及作业后检查试验项目,车间负责组织的每次天窗修内施工将会议内容记在车间的《施工例会记录簿》内,工区负

影响事故发生的五项因素

影响事故发生的五项因素 人、物、环境、管理和事故处置 人(操作工人、管理干部、其他有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主要包括:①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②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 ③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④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 ③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⑥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 ⑦在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工作;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 ⑧注意力分散,嬉闹、打闹等。 物的原因。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①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 ②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③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他缺陷; ④安全防护装置失灵;⑤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防护用具存在缺陷; ⑥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⑦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它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转化为事故。 环境的原因。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 ①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变异; ②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声、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存在缺陷。 以上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危险和职业有害因素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管理的缺陷主要有: ①技术缺陷。指工业建、构筑物及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的设计、选材、安装、布置、维护维修有缺陷,或工艺流程、操作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②劳动组织不合理; ③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失误; 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 ⑤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 ⑥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如有疾病,听力、视力不良等。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 事故处置情况系指: ①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②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③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当。 显然,这些因素对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这些因素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出现,对事故的影响范围具有重要作用。 ?管理人员的安全工作 ?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三、使用不安全设备四、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五、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六、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产生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产生、表现及预防措施(重大事故反思活动班组安全学习资料之三)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习惯性违章又是职员思想隐患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充分体现,是企业中最难解决的难点之一。这就给企业如何防止习惯性违章的泛滥并达到消除习惯性违章的目的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同样也是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员努力的目标之一。 一、什么是习惯性违章行为及特征 所谓习惯性违章行为就是指职员在长期的工作中习以为常的、经常性的违反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的作业(操作)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 1、有章不循,违章作业。在如何搞好安全生产,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上。国家制定了《安全生产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也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作业(操作)安全规程。所谓有章不循,违章作业就是作业者违反、违背或不遵守上述相关制度、规定的一种行为,它是习惯性违章的本质特征。 2、简单、快捷。习惯性违章由于不按作业规程。失去了规程的制约。一般感觉都比较方便,顺手。有省工、省力,简单易行的特点,作业人员往往都比较容易接受。由于习惯性违章作业往往在处理生产中的问题时比较快捷,对正常的生产没有影响,若按规程作业则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劳

动力,有时可能对正常的生产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是导致作业人员经常出现习惯性违章作业的原因之一。 3、不易被发现的隐蔽性。一般的来讲违章作业都是事故的温床,但不安全程度又取决于危险程度的大小。在危险程度较高的环境里违章作业必然会发生事故。但此类作业,作业者比较重视,防范措施相对到位,违章作业机率很小或是几乎没有,发生事故的机率也很小。可是在危险程度较小有环境里违章作业则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习惯性违章作业正属于这一种,不仅发生事故的机率很小,其隐蔽性一般不易被发现,久而久之作业人员认识不到其危害之所在,就将其看作是“规范”的作业程序而被接受,因此,很多事故就容易发生在这些人们认为不会出问题的作业或场所中。 4、有广泛的传播性和较强的生命力。习惯性违章因其有方便、快捷和危险性非常隐蔽的特点,在作业人员中间往往是传播迅速,有的作业人员便是一看就会“无师自通”。更有“聪明”之人能将其“发扬光大”,所以习惯性违章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师教徒、徒再教徒,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永无止境。 二、产生习惯性违章的原因 习惯性违章在作业中的表现形式很多,产生的原因也很多。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产生习惯性违的原因大至有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安全及防护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安全及防护措施(标准版)

施工安全及防护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安全是建筑业的永恒主题,施工安全是各施工企业的生命线。在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队伍的劳动安全,要切实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和有关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努力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正是“责任重于泰山”。 为了防止在施工中由于劳务人员不了解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而出现造成安全事故的情况,特针对此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编制此册《安全措施》,在广大劳务工队伍中普及安全知识。此措施要求全体劳务工进行学习。 第一:在钢筋焊接作业中,氧气和乙炔瓶不能离火太近同时这两种物质也要保证3米以上的距离。 第二:在钢筋焊接作业中,对于刚焊好的钢筋接头要放在规定位置,派专人看守,或设置醒目标志牌,以防钢筋接头的高温烫伤。 第三:若在排架等高处进行焊接时要搭钢筋操作平台及防护栏杆,防止坠落伤人。

第四:钻孔机车要停放稳定,并将其固定,钻机周围设置醒目标志牌要防止非作业和技术管理人员等闲杂人等接近,以免发生意外。 第五:在钻孔作业中由于钻孔产生的泥浆要倒在指定的泥浆池内,禁止将泥浆大量囤积在钻孔周围,防止将人滑落孔内。 第六:在主桥的桩基钻孔施工中,禁止钻机等施工器具侵限,防止发生行车事故和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 第七:在模板工程中,模板支撑要牢固,在支模期间要反复加固,防止由于模板支撑不劳坠落伤人。 第八:在大型模板吊装过时一定要将挂钩挂牢固,防止在吊装过程中滑钩造成坠落伤人事故。 第九:桥面作业时一定要设防护栏杆,避免人员或器具坠落发生摔伤和砸伤事故。 第十:桥面作业时桥面作业人员要系安全带,避免坠落摔伤。 第十一:桥面作业时两盖梁之间要有通行脚手板,避免坠落摔伤。 第十二:桥面作业时,桥面上钢筋一定要摆放整齐,避免因钢筋堆放杂乱而将人员绊倒摔伤、扎伤。 第十三:当在临近既有线施工时机械施工要参照《操作规程》中的规定施工,避免因机具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影响行车安全和造成人员

人因失误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因失误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研究煤矿事故的致因机理和加强人因失误控制是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1、引言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为的,有10起是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同样,煤炭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和职工违章造成的。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研究和探讨人因失误及其控制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人因失误致因分析 与工业安全中使用的术语“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同,在现代的系统安全中采用术语是“人因失误(Human Error)”。人因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人因失误。但是一般来讲,不安全行为是操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导致事故的人因失误,是人因失误的特例。管理者发生的人因失误是一种更加危险的人因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指挥失误、操作失误、声音等。 3、人因失误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人的生理原因。违章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违章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查表明,根据违章者主观意愿不同,违章行为分为故意性和非故意性行为两大类。故意性行为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危险后果的行为:①重生产、轻安全的心理;②冒险与侥幸心理;③特殊的性格;④其他心理因素。非故意性违章指违章者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不甚明了和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或难以控制。根据起因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 ①无知性;②注意力不集中;③时间紧迫感;④过度疲劳;⑤紧急状态。 (2)人的素质原因。主要包括无知、缺乏科学文化知识,缺乏工作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缺乏纪律观念。 (3)机械设备的原因。如:操作人员对机器的使用缺乏训练或思想不集中、操作失误而引发事故,控制器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机协调关系等。 (4)工作环境的原因。特殊环境会给安全带来很大的困难,从客观因素来看,影响安全生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照明和噪声等。 (5)管理的原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文化素质较低,管理不善,管理者发生的人因失误。 (6)教育的原因。缺乏必要的岗前教育和岗前培训。 4、煤矿工人的人因失误控制 在人-机-环境系统中,虽然事故的发生是“人、机、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结果,但人起着主导作用,减少人因失误,就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条件恶劣多变,机械化程度低以及职工素质低等,人因失误率很高,导致事故发生频繁。人因失误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由于任何人都会出现失误,所以,在掌握人因失误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少人因失误和控制人因失误。 (1)加强矿工心理素质培训,加强矿工的安全意识。从经济地位、家庭情况、健康状态、年龄、嗜好、习惯、性情、气质、心情以及对不同事物的心理反应等方面,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在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时,利用心理特征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2)作业标准化。必须认真推行标准化作业,按科学的作业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矿

煤矿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成因及对策参考文本

煤矿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成因及对策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成因及对策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 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 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对搞好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 实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其中安全发展 是基础,没有安全什么都无从谈起;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 人为本,首先是以人的生命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就是要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持续 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安全与生产、

煤矿违章的成因及对策

煤矿违章的成因及对策 煤矿如果没有安全的生产场所、作业环境和工作秩序,生产就无法进行。可以说,确保安全生产是做好煤矿一切工作的前提。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乎都伴随着违章,违章虽然不等于必然发生事故,但事故的发生中必然源于违章(极特殊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除外)。杜绝违章,就基本控制了煤矿事故。 一、违章现象的成因 违章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愚昧型",另一类可以称为"明知故犯型",人是违章行为的实施主体,人的主观意愿是违章行为产生的内在的、根本的、必然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工素质低,缺乏保安意识。煤矿职工队伍由于文化水平低,自主保安能力差,存在着临时思想和雇佣思想,加之个别部门和单位安全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安全培训流于形式,甚至疏于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不了解、不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必然会导致违章行为发生。 二是侥幸心理作怪,消极对待规章制度。并非每次违章行为都会演变成事故,甚至多次违章,长期违章也可能侥幸地不发生事故。正是由于违章同事故间的非必然的、不等量的关系,使职工产生一种麻痹、侥幸的心理,形成了不遵章作业,消极对待安全隐患的不良惯性。加之遵章作业势必给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难度",规范作业不如非规范作业随心所欲,自由度大,致使工人在工作中图省工、省时、省力,抱着侥幸的心理,明知故犯,便导致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 三是"三程"贯彻不力,安全管理不严。一方面,生产指挥者或安全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对安全知识、安全教程知之不多,不能发现违章现象,更谈不到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助长了违章行为的产生和长期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违章行为的认识不足,使其在工作中人为降低生产管理标准,明知违章,却漠然处之,任其发展,在事故发生后的追查和处理中,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负责任,不讲原则,草草了事。甚至出于个人工作成绩,小集团政绩等利益考虑,隐瞒事故,包庇责任人,使有关责任人和其他干部职工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理和教育,姑息迁就,心慈手软,纪律松懈,安全管理又不到位,技术管理存在漏洞等等,都为违章行为的再次发生埋下了祸根,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控制违章的对策 1、切断违章源头 本文来自-----中国煤炭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923519221.html, 违章行为是人的主观意识带来的,因此,抓好职工安全思想意识的提高,就等于抓住了违章行为的关键。一是要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真正肩负起安全管理的责任,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违章行为,严格事故追查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严防违章行为发生。二是要强化职工安全思想教育,把安全教育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

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及应对措施

一、习惯性违章的根源 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如无票作业,无监护作业,不执行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等。它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但归根到底是思想意识、监督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安全意识淡薄是习惯性违章的思想根源。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心存侥幸的思想,违章操作容易酿成事故,然而有些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事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每次违章作业就一定要出事故,该投机时就投机,该取巧时就取巧,即使有事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职工进入工作场地后,工作雷厉风行,简单粗暴,认为自己有一定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听别人的劝告,这种思想上的违章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事故就是大事故。明知故犯的思想,有的员工曲解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信奉“胆小不得将军做”、“只要敢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理念,把违章行为当成个人英雄主义。他们的从业时间较长,现场“违章”工作经验丰富,且在各类安全学习中,安全规程讲得头头是道,只是在行动上却对不上号,明知自己行为违章,为了图省事、怕麻烦,依然我行我素。因此,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老员工是这类思想泛滥的“重灾区”。盲目无知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反映在“三种人”身上,即临时工、青年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这些人做事急躁,风风火火,且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得不够全面,缺乏经验,安全意识差,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违章行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在生产过程中,被发现违章后,往往都不知道

自己违章在什么地方。在这种心理影响下造成的违章,以作业性违章较多。 总的来说,上述四种不良思想极易导致习惯性违章,所以生产现场无违章不仅仅是行为上不违章,而且要杜绝思想违章。一旦思想上出现违章苗头,就会通过行为上表现出来。 (二)管理“盲点”导致习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止。 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杜绝违章的最大困难就是习惯性违章具有反复性,为什么习惯性违章现象总是死灰复燃、屡禁不止?原因就是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切中习惯性违章的要害。有些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不高,严重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为长期良好的安全形势不会出问题,松懈了安全教育,以致安全管理层层衰减,层层粗化。有些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不细致的现象,有时迫于人情,对应严格考核的违章行为“一放了之”,甚至导致对习惯性违章视而不见,埋下事故隐患。 如果事前加强对系统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管理到位,监督到位,事故发生的机率就会大大减小。严格安全管理制度,有助于纠正职工有意和无意的违章行为,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长期坚持,加大考核力度,加强工作现场的安全考核,了解现场安全动态,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安全管理举措,对习惯性违章起着威慑和震撼作用。 二、习惯性违章的特性 习惯性违章能够长期在施工作业现场蔓延滋生,原因就是它具有顽固性、潜在性、感染性、排他性等特性,这些特性的存在决定了这

施工现场安全防范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方案 工程名称:安徽和成矿业龙塘沿主井井塔楼 编制人:职位(职称): 审批人:职位(职称): 施工单位:河北中煤四处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 1. 加强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行安全技术 交底。 2. 机械设备旁悬挂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和责任人标识牌。 5. 混凝土搅拌机在运转时不要擦拭、注油、紧固螺栓等作业。 6. 从搅拌机中往外倒砂浆或砼时不要把铁锹、灰扒等工具伸入转动的 罐内,防止工具被机械带动伤人。 7.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和证件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作 业。严禁非操作人员私自操作机械,如违反者罚款100元。 8. 搅拌机上料的人员,上完料后应立即离开机械,不要在提起的料斗 下清理落地材料。 9. 检修搅拌机时,应拉闸、断电、上锁,设专人监护。 10. 检修时的废物、废油要及时清理、清运到指定地点,不准乱倒以免 造成环境污染。 施工不扰民措施 1、现场设置搅拌机操作房,减少机械厂噪音。 2、支拆模作业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3、浇注混凝土凝土时,将振动棒开启后尽快插入振捣,减少空转噪音。 4、现场人员不准大声唱歌,不准大声呼叫。 5、午休时间和夜间十点以后停止施工。 6、加强现场文明施工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自觉维护周围环境,做到文 明施工不扰民。 噪声管理措施 为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预防或减少噪声的排放,保护环境,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施工现场中人为产生的噪声(如操作人员的呼叫、吵闹等),项目部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时刻加强职工环境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使其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到遵守规章,按程序操作操作,杜绝违章作业的想象。 2、动力设备科或使用机械的单位(项目部)对施工中易产生摩擦或震动 的设备、机具等定期维护保养,减少噪音的产生。 3、各种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按操作规程操作。 4、施工现场对挖掘机、打桩机、砼搅拌机、输送砼泵、振动棒、塔机等 易产生强噪音的机械进行合理安排,合理调整作业时间,避免多种机具同时作业从而有效的减少各种噪音源同时影响环境。 6、施工现场对模板安装前刷隔离剂,使的模板易于拆除,消除产生不必 要的噪声,模板需要修复时应集中在指定区域统一运至料场进行修复。

煤矿工人反习惯性违章的对策与措施

煤矿工人反习惯性违章的对策与措施 据统计,煤矿事故90%是由于违章造成的,这一数据揭示了员工“三违”是煤矿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在“三违”造成的事故中,习惯性违章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员工在作业时不按章作业,图省事、走捷径、“胡干、蛮干”是造成事故的根源。因此,加强对员工自主保安意识教育,提高员工自主保安能力,杜绝习惯性违章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习惯性违章的成因 煤矿井下工人习惯性违章的成因是:一是从众心理,这一心理主要有在于新参加工作或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员工,辨别“三违”的能力不强,盲目无知,别人干什么,就跟风干什么。二是侥幸心理,存在侥幸心理的主要是老员工,他们抱着“经常这么干,没事”,领导和安检人员又没在,抓不着等侥幸心理。三是习惯心理,违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领导看惯了,工人干惯了。四是麻痹淡化心理,认为常年干,没出什么事,安全意识淡化了。五是蛮干心里,只想产量进尺,一味图快,装大胆,逞英雄,不按章操作。六是煤矿井下恶劣的环境,黑暗、噪音、烟尘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员工不堪重负,心理烦躁,所以操作起来简化程序,马虎对付,粗心大意,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习惯,而这种不好的习惯有时领导看惯了,工人干惯了,久而久之给安全生产买下了隐患。 二、制止习惯性违章的对策与措施 职工存在习惯性违章,也说明我们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业规程落实不到位,习惯性违章是一种劣习和顽疾,根治起来很困难,要彻底杜绝必须刚柔并济、标本兼治。 1、实施钢性管理治标 通过严格管理、严格制度、严明纪律、严肃问责,对安全生产实施刚性管理,铲除滋生习惯性违章的土壤。 (1)各级领导干部严格管理,带头管住习惯性违章。制止习惯性违章首先必须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对于习惯性违章,不能习惯性不管。各级干部对安全生产要严格管理,特别是对习惯性违章要敢说敢管,敢于碰硬,用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要与习惯性违章作斗争。很多时候习惯性违章是我们领导干部“惯”出来的,或者“默许”出来的,比如掘进工作面直眼放炮距离要100米,工人为

习惯性违章作业产生的原因、危害分析及对策措施(2020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习惯性违章作业产生的原因、危 害分析及对策措施(2020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习惯性违章作业产生的原因、危害分析及 对策措施(2020版) 众所周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和环境条件的缺陷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在这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有统计占70%~80%。由此,我们看出违章对安全生产的危害,甚至可以说就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元凶。这其中,尤以习惯性违章造成的安全事故占多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伤害,也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我们在这里对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原因、分类、危害及对策进行阐释分析,就是希望引起广大职工的重视,自觉杜绝违章,消除不良习惯,防范事故未然,保障企业及自身的安全。 一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原因

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长期反复发生的作业行为。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 1、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原因 (1)侥幸心理。有些职工自认为控制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偶尔几次违章都没有出过事,就把潜在的危险抛之脑后。一旦环境、设备、人员发生变化,就很可能引发事故。这类情形在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员工中较多见。 (2)麻痹心理。在单位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有些职工的安全思想和警惕性就会不自觉地松懈下来,在操作中很容易产生轻视心理,不严格按规程办事,时间一长就养成习惯性违章。 (3)取巧心理。有的职工脑子活,为了抢时间赶工作进度,图省时省劲,投机取巧,简化操作过程、减少施工工序等,置安全措施于不顾。 (4)马虎心理。有些职工认为自己熟悉工作环境和作业程序,

楼顶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楼顶作业安全防范措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楼顶作业安全防范措施通信基站安装施工很多涉及到楼顶作业,比如楼顶设备安装、楼顶抱杆作业、天馈引入等,在施工操作过程中,除了要按安全操作规程开展施工外,还需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楼顶打孔时,注意楼板厚度,避免打穿或震裂楼板造成渗水; 2、楼顶安装设备时,注意设备重量是否在楼顶承重范围内。 3、上站后首先对拉线和抱杆质量进行检查。如果楼顶没有围栏或围栏不牢固,应在楼顶距离边缘米的作业范围围上警示线,警示线高1米为宜,防止施工人员过于靠近楼顶边缘。 4、楼顶有沙石等杂物时,作业前应将作业范围清理,以防滑倒;楼顶如有青苔或积水,更应注意采取防滑措施,绕行或在上面垫放砖块,小步行走,不许跳跃。必要时须将青苔或积水清理完毕后再开始施工。如上述措施仍不能有效防滑,需将情况上报项目经理或工程主管,严禁在安全隐患未得到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开展施工。 5、楼顶有电力线经过时,应提前确认电力线路电压大小、是否有漏电问题;因为部分地方会因为日晒及风吹或与楼顶摩擦造成线路漏电。先用电笔测量潮湿处是否带电,并检查与楼面接触的电力线外观是否破损,如有漏电可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6、在楼顶作业,楼上及楼下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并注意工具及设备的安全使用,防止高空坠物,砸到下面的施工人员或楼下过往居民。楼下人员靠近工作区域3米时,须提醒楼上作业人员注意。

7、在楼顶作业时,作业区域应距离抱杆及楼面边缘一定距离,防止抱杆上高空坠物砸伤以及失足坠楼。 8、在楼面馈线引入室内时,作业人员应绑好安全绳,以防发生意外,安全绳必须绑在抱杆等安全牢固的地方。 9、如果楼顶为石棉瓦,应尽量避免踩踏,必须踩踏时应在上面铺上木板,防止石棉瓦碎裂时人员摔伤。 10、在吊装设备上楼顶时,应注意楼下和楼上人员安全,楼下人员应远离物品掉落垂直距离3米以上,楼顶人员应绑好安全带或安全绳,并且站立在牢固容易着力的地方,防止滑倒或其他状况导致被重物拉到楼面外。 11、如楼顶有易燃易爆物品时,严禁施工人员带火到楼顶施工。如须使用电烙铁焊接两兆头时,要在距离易燃品5米外干净无杂物的作业区域的地方操作,通电的电烙铁需做好防范措施,防止引起火灾或爆炸。电烙铁不使用时,及时切断电器电源。为了防范火灾发生,需将基站内配备的灭火器或车用灭火器放在操作区域附近备用。 12、楼顶隔热板老化容易踩碎,施工人员在楼顶走动脚要踩在两块隔热板搭边上。 13、施工时产生的垃圾不得堆放在楼顶上,施工完毕必须清理现场,待业主确认后再离开。 14、如果楼顶上有业主养植的花草果树或鸟类畜禽,施工前后需要跟业主确认数量,做好保护措施,以免丢失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5、风力达到三级以上,不得在楼面进行施工作业。

安全事故发生诱因

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原因、管理上的缺陷。 1、人(操作员工、管理人员、其他有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主要包括: ①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②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 ③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 ④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 ⑤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 ⑥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 ⑦在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工作;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 ⑧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 2、物的原因。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 ①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 ②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 ③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他缺陷; ④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⑤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防护用具存在缺陷; ⑥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 ⑦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它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转化为事故。 3、环境的原因。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 ①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变异; ②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声、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存在缺陷。 以上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恶劣状态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4、管理的缺陷主要有: ①技术缺陷。指工业建、构筑物及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的设计、选材、安装、布置、维护维修有缺陷,或工艺流程、操作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②劳动组织不合理; ③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失误; 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 ⑤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 ⑥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如有疾病,听力、视力不良等。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

煤矿三违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矿三违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煤矿“三违”现象的现状及主要表现 1、违章作业 有很多工人觉得工作多年,过分自信,存在侥幸心理,撞运气,不顾规章制度的约束,图省事,走捷径,凭自己的习惯和经验,对工作满不在乎,干起活来马马虎虎,冒险蛮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人责任心不强,图省事、怕麻烦,在工作中容易导致思想麻痹,为了多出一些煤九不注意安全,甚至有意违章作业;有些人重效益、图节约,重生产、轻安全,只注重赶进尺、赶产量,忽视了安全工作;有些工人为了省事、省力气,有意识减少必要的程序而违章,久而久之,把有意识违章变成习惯性违章;还有很多工人无证上岗,未经培新或培训部合格就上岗,缺乏生产技能和紧急应变能力。 2、违章指挥 指挥者文化水平低,不熟悉案情技术规程,对生产现场不了解,盲目指挥,错误决策;明知道可能有危险,存在侥幸心理,强令他人去干;明知道违反安全规程,为了抓生产,完任务,指挥违章作业。还有。在煤矿生产中,小到班长、技术员、大到副矿长、矿总工程师,他们在指挥中,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处于被动时,又找不到妥善处理办法,往往容易违心的让安全给生产让路。

3、违反劳动纪律 违反劳动纪律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习以为常,但这往往会造成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有些工人工作时间擅离职守,不在规定地点休息,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井下吸烟,到废弃巷道活动,视劳动纪律为儿戏。 二、煤矿“三违”现象的原因分析 1、职工素质低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从事采掘工作的人员是农民工,其中许多人文化素质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半文盲,加上他们往往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所以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不要的安全知识和工作技能,再加上对煤矿安全规程不够了解,容易违章出事。 2、生产至上心理 1)急功近利,一味追求产量和利润,放松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2)对待安全隐患不像解决生产问题那样迅速、果断。3)思想麻痹、走马观花。4)干部,工人都认为多出煤,就多效益,多一分收入,从而忽略安全,将安全摆在了次于生产的位置上。 3、侥幸心理 4、麻痹大意心理 5、焦虑急躁心理 6、投机取巧与懒惰心理 7、冒险蛮干心理 8、从众心理 9、逆反心理10、盲目服从心理。

电力企业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实用版

YF-ED-J963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电力企业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电力企业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及防 范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纵观近年来电力企业所发生的事故,有95% 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制而发生,而其中,78%的 事故又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因此说,习惯 性违章是酿成企业事故的罪魁祸首。那么,习 惯性违章的根源在哪里?如何防范呢?我根据 近年来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 体会谈谈几点心得。 1习惯性违章的成因 习惯性违章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一时不容 易改变的,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规章

制度规定的行为。其成因和危害表现大致有以下6种。 1.1不知不觉地违章 员工对每项工作程序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就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由于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知之甚少,出事故的可能性就大。 1.2盲目蛮干的违章 员工往往工作雷厉风行,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拘小节,在心理上视小心谨慎为婆婆妈妈,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很少能听进别人的劝告,这种违章不出事故就混过去了,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是大事故。

施工安全风险及安全防范措施(1)

施工安全风险及安全防范措施(1) 施工安全风险及安全防范措施 1、正在进行钢筋柱箍筋作业 1.jpg 可能发生的危险 1、脚踏板断裂,导致人员坠落伤亡。 2、图中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牢安全带,可能发生人员坠落。 3、图中未设置系挂安全带的安全母绳。 4、未设置安全上下的攀爬设施,上下攀爬时易导致人员跌落。 如何化险为夷 1、作业时使用没有破损的脚踏板。脚踏板宽度不小于40cm。 2、作业场所在2m以上时,必须按规定规范使用安全带。 3、设置系挂安全带的安全母绳。 4、高度超过1.5m时,必须设置能安全攀爬的设施。 2、正在上方平台上下放钢筋材料 2.jpg 可能发生什么危险 1、图中没有加固支护上方平台,可能再钢筋材料下放时发生平台坍塌,导致人员跌落受伤。 2、一旦平台坍塌,则会压伤下方的作业人员。 3、钢筋下方未垫枕木,抽出钢丝绳时可能会引起钢筋倒塌,会砸伤旁

边的作业人员。 如何化险为夷 1、作业时,如果临时将材料放置在上方平台,应先与相关负责人商议,并正确估算平台的承重能力,必要时一定要先做好平台补强工作。 2、在上方作业时一定要设置“禁止入内”的标识。 3、使用起重设备调运材料时,应将材料下放到准备好的枕木上方。3、站在双面梯搭设的平台上搭建钢筋 3.png 可能发生什么危险 1、图中双面梯搭设的踏板平台没有达到三点支撑的要求,脚踏板可能从端部滑落或断裂,导致作业人员跌落受伤。 2、图中脚踏板端部没有和双面梯进行固定,可能导致脚踏板中途滑落。 3、图中作业人员没有系挂安全带,可能导致人员跌落。 4、图中脚踏板上有裂缝,可能导致脚踏板断裂,导致人员摔伤。 如何化险为夷 1、作业时一定要使用三个双面梯来支撑一块脚踏板,做到三点支撑,并使用橡皮绳等将脚踏板与双面梯进行固定。 2、双面梯的打开角度不得超过75度,同时放下制动器,并将双面梯放在水平面上作业。 3、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规范系挂安全带。 4、不得使用有破损的脚踏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