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题巧算 六年级分册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 六年级分册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 六年级分册

本丛书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在学懂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提高思维水平。

本丛书按照学生的程度分册出版。全书分为六个分册,即一、二年级分册,三年级分册,四年级分册,五年级分册,六年级分册和综合分册。各册均选编了大量能启发思维的饶有趣味的例题和练习题,并通过对这些例题的详细讲解,介绍给学生各种思考方法和计算技巧,以期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

本丛书供小学生自学使用,也可作为教师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以及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数学的参考书。

名师导学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

百题百讲百练

(六年级分册)

李树德张玉山张德勤李异芳主编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徐水宏远印刷厂印刷

1995年3月第1版1996 年8 月第2 次印刷

787× 1092 毫米32 开本5印张 110 千字

印数:21001~36000 册

ISBN7-5639-0435-2/G· 215

定价:4.50 元

(京)新登字212 号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学习数学的本身,就是要在学懂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掌握思考的方法,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我们几位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老师,就是以教会学生思考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编写《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这套书的。全书分为一、二年级分册,三年级分册,四年级分册,五年级分册,六年级分册和综合分册。书中列举百例,讲解这百题,同时又设计了一百道练习题供学生练习用。通过小学生的自学,使他们学会思考。另外,这本书也是教师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及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资料。

在编写这本小册子的过程中,我们选用了一些竞赛试题或一些他人设计的趣题,在此向这些作者致谢!

编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书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编者

1994 年10 月

李树德 1941 年生。原任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副校长,北京市和东城

区数学奥林匹克学校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第四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主试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北京市迎春杯数学竞赛”命题组成员。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他撰写的论文多次获优秀成果奖,多次在省

市级刊物上发表有关数学教学文章。

热心于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教学工作,是东城区数学奥林匹克学校创始人之一。他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区、市、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奖。为历届“迎春杯”赛主教练,为东城区在北京市迎春杯数学竞赛中夺得三连冠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参加编写了《“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试题分析》、《小学数学标准化题型研究与练习》、《小学数学百问》、《数学奥林匹克电视讲座》等十余本书。

张玉山 1940 年生。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二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撰写多篇论文,多次获优秀成果奖,多次应省市级刊物的邀请撰写有关数学的专栏文章及专题讲座。

近些年来,积极投身于数学奥林匹克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东城区数学奥林匹克学校创始人之一,北京市和东城区数学奥林匹克学校的骨干教师,为历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北京市小学迎春杯数学竞赛”的东城区集训队主教练之一,为东城区连续三年在北京市迎春杯数学竞赛中夺冠,为发现和培养数学人才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曾编写和参加编写了《小学数学学习指导》、《“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试题分析》、《小学数学标准化题型研究与练习》、《趣题巧解》以及北京市城近郊区小学奥林匹克教材《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讲义》、《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辅导与练习》、《数学奥林匹克电视讲座》等十余本书。

张德勤1943 年生。1963 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中学高级教师。

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曾获北京市小学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区优秀教学成果奖,连续三次获得市、区优秀教学论文奖,两次被评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局级优秀园丁。

热心于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事业,是东城区数学奥林匹克学校创始人之一,是北京市和东城区数学奥林匹克学校骨干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他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区、市、全国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为东城区连续三年在北京市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中夺冠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参加过《“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试题分析》一书的编写工作,参加了北京市城近郊区小学奥林匹克教材的编写和审订工作。与人合作编写了《小学数学标准化题型研究与练习》、《小学数学百问》、《数学奥林匹克电视讲座》等十余本书。配合教材,多次在省市级的刊物上发表数学教学文章。

李异芳1946 年生。1965 年毕业于北京第一师范学校,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后进入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进修,获大专学历。现任北京东

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教导主任,获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兼任北京市数学奥林

匹克学校东城分校教练员、东城区数学奥林匹克学校教练员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北京市小学迎春杯数学竞赛”东城区集训队主教练。

曾参加编写《启蒙数学》、《小学数学重点难点疑点问答》、《小学数学百问》、《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讲义》、《数学奥林匹克辅导与练习》等书。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

一、百题

1.钟声

小明家离火车站很近,他每天都可以根据车站大楼的钟声起床。车站大楼的钟,每敲响一下延时3 秒,间隔1 秒后再敲第二下。

假如从第一下钟声响起,小明就醒了,那么到小明确切判断出已是清晨6 点,前后共经过了几秒钟?

2.越减越多

同学们对这样的问题可能并不陌生:“一个长方形被切去1 个角,还剩几个角?”这种题的最大特点是答案不唯一,要根据去掉的这个角的不同情况来确定“剩角”的多少。

图1

以上3 幅示意图,表明了3 种不同情况的3 种不同答案。其中第3 种情况最有趣,长方形原有4 个角,切去了1 个角,反而多了1 个角,出现了越减越多的情况。下面一道题的思考方法与上题类似,看你能否正确回答。

“一个正方体,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请注意,这里的“角”是立体的“角”,它不同于平面上的角。

3.数一数

如果有人问你“会数数儿吗?”,你会不屑一顾地说:“这么大了,还不会数数儿!”其实,数数儿的学问还是很大的。不信,请你数出下面几何图形的个数。

图2

4.画一画

下面这些图形你能一笔画出来吗?(不重复画)

图3

5.最短的路线

养貂专业户养殖场内安置了9 个貂笼(如下图)。为了节省每次喂食的

时间,他必须走一条最短的路,但又

图4

不能漏掉一个貂笼,喂完食后还要回到原出发点。你能替他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吗?并算出每喂食一次,至少要走多少米的路。

6.切西瓜

六(1)班召开夏夜乘凉晚会,买来了许多西瓜。班主任李老师说:“今天买来了许多西瓜请大家吃。在吃以前我先要以切西瓜为名请大家做一道数学题。我规定,西瓜只能竖切,不能横剖。大家知道,切一刀最多分成2 块,切2 刀最分成多4 块,那么切3 刀最多能分成几块?切4 刀、切5 刀、切6 刀呢?这中间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请同学们找出来。”李老师刚说完,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请你也参加他们的讨论吧。

7.均分承包田

有一块等腰梯形菜地(如下图),地边有一口水井。现在3 户种菜专业户都提出要承包这块地。经研究,决定让这3 户共同承包这块地,因此必须把这块地分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且与这口水井的距离也要相等的3 块地。你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

图5

8.巧分食盐水

大家在常识课上认识了量杯。快下课时,王老师

让我们用手中的量杯做 一个智力小游戏:

有 30 毫升、70 毫升、100 毫升的量杯各 1 个,请你用这三个量杯把水槽

中的 100 毫升食盐水平均分成两份,但分的时候不准看量杯的刻度。大家动 手试一试,至少要分几次才成?

9.扩大鱼池

养鱼专业户张强,去年承包了一个叫“金三角”的鱼池(如下图),喜

获丰收。为了进一步增产,决定把鱼池扩大。但有这样的要求:①扩

大后的 鱼池必须仍是三角形,保持“金三角”鱼池的称号;②扩大后的鱼池面积是

原面积的 4 倍;③原鱼池的三个角上栽的 3 棵大柳树不能移动。你能替张强

设计一个施工草图吗

? 10.巧妙的算法(一)

11=1 22=1+3

32=1+3+5 42=1+3+5+7

? ? ? ?

请你仔细观察上面这些算式,试着找出某种规律,并利用

个规律迅速算出下面式子的答案: (1)1+3+5+7+9+11+13+15

(2)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

+39

11.巧妙的算法(二)

13+23=9 (1+2)2=9

13+23+33=36 (1+2+3)2=36

? ? ? ?

请你仔细观察上面两组算式,找出规律,并迅速算出下面算式的答案:

(1)13+23+33+43+53+63+73+83+93+103

(2)13+23+33+? ? +203

12.哪个分数大?

1111 11111 111111 有三个分数 、 和

,请你比较一下,哪个分

11111 111111 1111111

数大?

13.想办法巧算

计算:

1 1 1 1 1

+ + + ??+ +

1×2 1×3 1×4 998×999 999×1000

14.从1 到100 万

大家对

德国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可能很熟悉了。

传说

他在十岁

的时

候,老师

出了一个题

目:1+2+3+?? +99+100 的和是

多少?

老师

目说

完,小高斯就算出了答案:这100 个数的和是5050。

原来,小高斯是这

样算的:依次把这

100 个数的头和尾都加起来,即

1+100,2+99,3+98,??,50+51,共50对,每对都是101,总和就是101

×50=5050。

你算一道题

:从1到1000000这100 万个数的数字之和是多少?

注意:这

里说

的“100万个数的数字之和”,不是“这

100 万个数之和”。

例如,1、2、3、4、5、6、7、8、9、10、11、12这

12 个数的数字之和就是

1+2+3+4+5+6+7+8+9+1+0+1+1+1+2=51。

请你先仔细

想想小高斯用的方法,会对你算这

道题

有启发

15.求数列的和

你能用巧妙的方法,求出下列算式的结

果吗

?注意,高斯求和的方法在这里用不上。

1 1 1 1 1 1 1

(1)++++++;

2 4 12 24 40 60 84

2 2 2 2 2 2

(2)+ + + + + 。

3 15 35 63 99 143

16.不必大乘大除

下面这

道计

算题

,按一般运算法则计算是很麻烦

的。如果你能发现数字

的特点,采用巧算,则这

将变

得很容易。请

你不要用纸和笔,用脑子想

一想,就得出答案,行吗?(限10 秒钟

1994

1994×1994 -1995×1993

17.猜猜是几?

一个三位数,写在一张纸上,倒过

来看是正着看的1.5 倍,正着看是倒2

过来看的。这

个三位数是几?

3

18.完全数

如果整数a 能被b 整除,那么b 就叫做a 的一个因数。例如,1、2、3、4、6 都是12 的因数。有一种数,它恰好等于除去它本身以外的一切因数的和,这种数叫做完全数。例如,6 就是最小的一个完全数,因为除6 以外的6 的因数是1、2、3,而6=1+2+3。

你能在20 至30 之间找出第二个完全数吗?

19.有这样的数吗?

小明异想天开地提出:“世界上应该存在这样两个数,它们的积与它们的差相等。”他的话音刚落,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世界上有些事情往往产生于一些怪想法。小明的想法,后来竟被同学们讨论证实了。

你能找到这样的两个数吗?告诉你,这样的数还不止一对呢!

20.两数的积与两数的和能相等吗?

数学课上,小明偶然发现2× 2=2+2。下课后,小明问王老师:“2× 2=2+2,这样两数的积等于两数的和的情况,还有吗?”王老师听后很高兴地拍着小明肩膀说:“你能在数学学习中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很宝贵的,

希望你能保持这个优点。你提的问题在数学中不是偶然的现象,

1 1

还可以举出很多实例。例如,3×1=3+1,甚至还有三个数的积等于

22

这三个数的和,四个数的积等于这四个数的和,五个数的积等于这五个数的和。这些现象近似于数学游戏,有兴趣,你回去仔细想想,一定会找到答案的。明天我们一起交换看法好吗?”小明听后高兴地接受了老师的建议。

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样的数吗?

21.老路行不通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在数学课上就学习过计算与三角形有关的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但下面这道题却无法用习惯的方法解答,需要另辟蹊径。这条要走的“新路”所依靠的知识,仍然是最基本的:如果几个三角形的底和高都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图7

已知:在△ABC中,BC=5BD,AC=4EC,DG=GS=SE,AF=FG。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占△ABC面积的几分之几?

22.关键在于观察

你在数学课上学了不少几何图形的知识,掌握了不少平面图形的求面积公式。但是有许多组合面积的计算,单靠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对组合图形的观察能力。下面就是一道考查你的观察能力的题目。试试看,你能很快做出来吗?

已知图内各圆相切,小圆半径为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图8

23.一筐苹果

入冬前,妈妈买来了一筐苹果。清理时,发现这筐苹果2 个、2 个地数,余1 个;3 个、3 个地数,余2 个;4 个、4 个地数,余3 个;5 个、5 个地数,余4 个;6 个、6 个地数,余5 个。你知道这筐苹果至少有多少个吗?

24.怎样分?

有44 枚棋子,要分装在10 个小盒中,要求每个小盒中的棋子数互不相同,应该怎样分?

25.不要急于动手

下图是一个正方形,被分成6 横行,6 纵列。在每个方格中,可任意填入1、2、3 中的一个数字,但要使每行、每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各不相同,这可能吗?为什么?

图9

26.数字小魔术

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一致要求教数学的王老师出一个节目。王老师微笑着走到讲台前说:“我给你们表演一个数字魔术吧!”说完,王老师拿出一叠纸条,发给每人一张,并神秘地说:“由于我教你们数学,所以你们脑子里的数也听我的话。不信,你们每人独立地在纸条上写上任意4 个自然数(不重复写),我保证能从你们写的4 个数中,找出两个数,它们的差能被3 整除。”

王老师的话音一落,同学们就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还说:“我写的数最调皮,就不听王老师的话。”不一会儿,同学们都把数写好了,但是当同学们一个个念起自己写的4 个数时,奇怪的事果真发生了。同学们写的数还真听王老师的话,竟没有一个同学写的数例外,都让王老师找出了差能被3 整除的两个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王老师数字小魔术的秘密吗?

27.应该怎样称?

有9 个外观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只有一个重量轻一点儿。现在要求你用一架天平去称,问你至少称几次,才能找出较轻的球?

如果是27 个球、81 个球中只有一个较轻的球,你知道至少称几次才能找出那个较轻的球吗?这里有规律吗?

28.最少拿几次?

晚饭后,爸爸、妈妈和小红三个人决定下一盘跳棋。打开装棋子的盒子前,爸爸忽然用大手捂着盒子对小红说:“小红,爸爸给你出道跳棋子的题,看你会不会做?”小红毫不犹豫地说:“行,您出吧?”“好,你听着:这盒跳棋有红、绿、蓝色棋子各15 个,你闭着眼睛往外拿,每次只能拿1 个棋子,问你至少拿几次才能保证拿出的棋子中有3 个是同一颜色的?”

听完题后,小红陷入了沉思。同学们,你们会做这道题吗?

29.巧手摆花坛

学校门口修了一个正方形花坛,花坛竣工时,大队部在花坛旁挂出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

“各中队少先队员:

花坛修好了,同学们都希望管理这个花坛。哪个中队的少先队员能做出下面两道题,就请那个中队的少先队员负责管理这个花坛。

①要在这个花坛的四周摆上16 盆麦冬,要求每边都是7 盆,应该怎样摆?

②还要在这个花坛四周摆上24 盆串红,要求每边也是7 盆,应该怎样摆?”

同学们,你会摆吗?请你试试看。

30.填数(一)

请你把1~8 这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所示正方体顶点的圆圈里,使每个面的4 个角上的数之和都相等。

图10

31.算算这笔账

小明哥哥的个体商店里,同时放着甲、乙两种收录机,售价都是990 元。但是甲种收录机是紧俏商品,赚了10%;乙种收录机是滞销品,赔了10%。假如今天两种收录机各售出一台,小明哥哥的商店是赚钱了还是赔钱了?若赚了,则赚了多少?若赔了,则赔了多少?你会算这笔账吗?

32.“达标”的人数

3

有一所学校,男生有5%的人体育“达标”,得了优秀。这所学校的是

5

3

男生;在全校“达标”获优秀的学生中,是男生。问女生“达标”获

4

优秀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

33.谁得优秀?

六年级同学毕业前,凡报考重点中学的同学,都要参加体育加试。加试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谈论他们的成绩:

甲说:“如果我得优,那么乙也得优。”

乙说:“如果我得优,那么丙也得优。”

丙说:“如果我得优,那么丁也得优。”

以上三名同学说的都是真话,但这四人中得优的却只有两名。问这四人中谁得优秀?

34.排名次

学校举办排球比赛,进入决赛的是五(1)班、五(2)班、六(1)班、六(2)班的代表队,到底谁得第一,谁得第二,谁得第三,谁得第四呢?

甲、乙、丙三人做如下的猜测:

甲说:“五(1)班第一,五(2)班第二。”

乙说:“六(1)班第二,六(2)班第四。”

丙说:“六(2)班第三,五(1)班第二。”

比赛结束后,发现甲、乙、丙三人谁也没有完全猜对,但他们都猜对了一半。你能根据上面情况排出1~4 名的名次吗?

35.要赛多少盘?

六年级举行中国象棋比赛,共有12 人报名参加比赛。根据比赛规则,每个人都要与其他人各赛一盘,那么这次象棋比赛一共要赛多少盘?

36.获第三名的得几分?

A、B、C、D、E 五名学生参加乒乓球比赛,每两个人都要赛一盘,并且只赛一盘。规定胜者得2 分,负者得0 分。现在知道比赛结果是:A 和B 并列第一名,C 是第三名,D 和E 并列第四名。那么C 得几分?

37.五个好朋友

A、B、C、D、E 五个学生是同班的好朋友,其中有四人做课代表工作,这四科是语文、数学、地理、历史。另一个人是中队长。

请你根据下列条件,判断出这五位同学各做什么工作。

(1)语文课代表不是C,也不是D;

(2)历史课代表不是D,也不是A;

(3)C 和E 住在同一楼里,中队长和他们是邻居;

(4)C 问数学课代表问题时,B 也在一旁听着;

(5)A、C、地理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常在一起讨论问题;

(6)D、E 常到数学课代表家去玩,而中队长去的次数不多。

38.过队日

六(1)中队共43 名队员,他们到龙潭游乐园过中队日。中队长宣布,大家只能参加“激流勇进”、“观览车”和“单轨火车”三种游乐活动。活动结束时,中队长说:“根据今天参加游乐活动的情况我编了一道数学题:“全中队至少有多少人参加的活动完全相同?”

你能替六(1)中队的同学找到正确答案吗?

39.放硬币游戏

参加人:2 人,也可以有裁判1 人。

用具:一张纸(方形、圆形都可以),1 分硬币若干枚。

游戏规则:①2人轮流把硬币放在纸上,每人每次只放一枚;②放在桌上的硬币不能重叠;③最后在纸上无处可放者为负。

同学们,要想在这个小游戏中取胜,只需应用几何中一个很简单的原理。你知道怎样放才能保证在游戏中稳操胜券吗?

40.一本书的页数

我们知道印刷厂的排版工人在排版时,一个数字要用一个铅字。例如15,就要用2 个铅字;158,就要用3 个铅字。现在知道有一本书在排版时,光是排出所有的页数就用了6869 个铅字,你知道这本书共有多少页吗?(封

面、封底、扉页不算在内)

41.重要的是能发现规律

学习数学,重要的不是会做几道题,而是通过学习,学会总结规律、使用规律,最终培养出一种能独立发现和总结规律并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有一道题,就是检查你是否具备这方面能力的。不过,在正式做题前,先复习一下有关的知识。

一个三位数,例如256,可以表示成:

100×2+10× 5+6。

一个任意三位数 abc(通常表示几位数时就在这几个字母上面画一条横线)也可以表示成:

100a+10b+c

一个任意四位数abcd也可以表示成:

1000a+100b+10c+d

好了,现在请做下面的题。

有一个四位数,减掉它各位数字的和得到19※2,你能准确地判断出※表示的数字是几吗?

解答这道题,当然可以用分析、推理等方法,但希望你能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巧解这道题。

42.填数(二)

右图中的大三角形被分成9 个小三角形。试将1、2、3、4、5、6、7、8、9 分别填入9 个小三角形中,每个小三角形内只填一个数。要求靠近大三角形每条边的 5 个小三角形内的数相加的和相等,并且使五个数的和尽可能大,请问该怎样填?如果使五个数的和尽可能小,又该怎样填?

图11

43.换个角度想

在所有的三位数中,有很多数能同时被2、5、3 整除,那么不能同时被2、5、3 整除的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要解答这个问题,最好换个角度想。

44.从后往前想

明明和华华各有铅笔若干支,两个人的铅笔合起来共72 支。现在华华从自己所有的铅笔中,取出明明所有的支数送给明明,然后明明又从自己现在所有的铅笔中,取出华华现有的支数送给华华,接着华华又从自己现在所有

的铅笔中,取出明明现在所有的支数送给明明。这时,明明手中的铅笔支数正好是华华手中铅笔支数的8 倍,那么明明和华华最初各有铅笔多少支?

45.缺少条件吗?

红光小学六年级共有学生210 多人。期末考试成绩得优的占全年级人数127

的,得良的占全年级人数的,得中的占全年级人数的,其余的不及2927

格。问不及格的有几人?

46.丢番图的墓志铭

古希腊的大数学家丢番图,大约生活于公元前246 年到公元330 年之间,距现在有二千年左右了。他对代数学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丢番图著有《算术》一书,共十三卷。这些书收集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每道题都有出人意料的巧妙解法,这些解法开动人的脑筋,启迪人的智慧,以致后人把这类题目叫做丢番图问题。

但是,对于丢番图的生平知道得非常少。他唯一的简历是从《希腊诗文集》中找到的。这是由麦特罗尔写的丢番图的“墓志铭”。“墓志铭”是用诗歌形式写成的:

“过路的人!

这儿埋葬着丢番图。

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他一生经过

了多少寒暑。

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

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他建立了幸

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

子竟先其父四年而终,

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

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

了风烛残年。

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大,

才和死神见面?” 请你算一算,丢番

图到底活到多少岁?

47.丢番图的趣题

下面是丢番图出的一道题:

今有四数,取其每三个而相加,则其和分别为22、24、27 和20。求这四个数各是多少?

48.真是没想到!

出题前,先讲个小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印度有个叫塞萨的人,为了能使国王忘掉战争,精心设计了一种游戏(国际象棋)献给国王。国王对这种游戏非常满意,决定赏赐塞萨。国王问塞萨需要什么,塞萨指着象棋盘上的小格子说:“就按照棋盘上的格子数,在第一个小格内赏我1 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赏我2 粒麦子,第三个小格内赏4 粒,照此下去,每一个小格内的麦子都比前一个小格内的麦子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所有64 格的麦粒,都赏给我吧。”国王听后不加思索就满口答应了塞萨的要求。但是经过大臣们计算发现,就是把全国一年收获的小麦都给塞萨,也远远不够。国王这才明白,塞萨要的,是国王放弃战争,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我们来计算一下,塞萨要的小麦到底是多少?原来聪明的塞萨巧妙地利用了数学中的乘方。棋盘上共有 64 格,按塞萨的要求,应付给他 264- 1=18446744073709551615 粒小麦,约合5 千多亿吨。这个数字大得惊人,古代印度那个国王,怎么能付得出来?

下面有一道类似的题:

“把一张厚度仅有0.05 毫米的纸,对折30 次后,它的厚度是多少?”

请你算算,看你想到了没有?

49.黑蛇钻洞(印度古题一)

古代印度的许多算术题是很有趣的,比如:

一条长80 安古拉(古印度长度单位)的强有力的、不可征服的、极好的51111

黑蛇,以天爬7安古拉的速度爬进一个洞;而蛇尾每天长安古拉14244

。请你算一算,这条大蛇多少天全部进洞?

50.芒果总数(印度古题二)

1 1

有一堆芒果,国王取,王后取余下的,三个王子分别

65

111

取逐次余下的、和,最年幼的小孩取剩下的三个芒果。请你求

432

出芒果的总数是多少个。

51.托尔斯泰的算题(一)

托尔斯泰是19 世纪末俄国的伟大作家。他对算术也很有兴趣,还写过算术课本。他特别喜欢表面复杂,但却有简便方法解答的算题。

下面就是托尔斯泰非常喜欢的“割草人”算题:

“一队割草人要收割两块草地,其中一块比另一块大1 倍。全队在大块草地上收割半天之后,分为两半,一半人继续留在大块草地上,到傍晚时把草割完;另一半人到小块草地上割草,到傍晚还剩下一小块没割。剩下的一小块要第二天1 个人用1 整天才能割完。

问割草队

共有几人?” 52.托尔斯泰的算题(二)

托尔斯泰喜欢的另一道算题是:

木桶上方有两个水管。若单独打开其中一个,则24分钟可以注满水桶;

若单独打开另一个,则15分钟可以注满。木桶底上还有一个小孔,水可以从

孔中往外流,一满桶水用2小时流完。如果同时打开两个水管,水从小孔中 也同时流出,那么经过多少时间水桶才能注满

? 53.爱因斯坦编的问题

很多科学家都喜欢用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来考察别人的机敏和逻辑推理

能力。这里有一道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编的问题

: 在你面前有一条长长的阶梯。如果你每步跨 2阶,那么最后剩下 1阶;

如果你每步跨 3阶,那么最后剩 2阶;如果你每步跨 5阶,那么最后剩 4阶;

如果你每步跨 6阶,那么最后剩 5阶;只有当你每步跨 7阶时,最后才正好

走完,一阶也不剩。

请你算一算,这条阶梯到底有多少阶?

54.苏步青教授解过的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有一次到德国去,遇到一位有名的数学家, 在电车上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教授做。这道题目是: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 50 千米。甲每小时走3

千米,乙每小时走 2 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这只狗同甲

一起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往甲这边跑,碰到甲时又往乙这边跑,碰

到乙时再往甲这边跑? ? ,直到甲、乙二人相遇为止。问这只狗一共跑了多

少路?

苏步青教授略加思索,未等下电车,就把正确答案告诉了这位德国数学

家。

请你也来解答这道数学题,题目虽不太难,但要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

题的“窍门”。

55.农妇卖鸡蛋

从前,有一个农妇提了一篮鸡蛋去卖。甲买了全部鸡蛋的一半多半个;

乙买了剩下鸡蛋的一半多半个;丙又买了剩下的一半多半个;丁买了最后剩 下的鸡蛋的一半多半个。这样,鸡蛋刚好卖完。

你知道农妇的一篮鸡蛋共有几个吗?

56.各有多少钱?

兄弟俩到商店去买东西。妈问哥哥:“你带多少钱?”哥哥说:“我

六年级下册数学专项训练计算题150道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 计算下面各题: (1–6 1×5 2)÷9 7 71÷32×7 25÷(87–65) 158+32–4 3 1211–(91+125) 254×43–501 (65–43)÷(32+94) 51×[31÷(21+6 5)] 12÷(1–73 ) [(1–61×52)÷97 [(1–53)×5 2]÷4 用简便方法计算: (5 1–7 1)×70 97×96 5 53×8+53×2 15×73+15×74 (98 +43–32)×72 72×(21–31+41) (95+131)×9+134 30×(2 1 –31+61) 4–5 2 ÷ 158–41 48×(31–21+41 ) (53+41)×60–27

256÷9+256×98 24×(61+81) 5–61–6 5 98×(9+43)–32 87÷32+87×2 1 5–61–65 54+85÷41+21 2–98×4 3 –31 87+32÷54+61 30×(6 1+5 2–21) 10÷1011 10 +24121÷12 54×31+5.2×31+1÷43 直接写出得数。 2.4÷0.125= 555×13-111×15= 25×0.32×0.25= 125-25+75= 999×15= 10-3.25+9÷0.3= 43.2÷0.125= 55×( 331-441)= 20042003×2005= 10137-(441+313 7 )-0.75= 解方程:12×(2 1 –3 1+41 ) 51+94×83+6 5 185+X = 12 11 2X –91 = 98 X+53 = 107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计算题专项训练

1、直接写出复数。(20分) 3 5× 1 2 = 1÷2 3 = 4 5 ÷8= 7× 2 7 = 3 8 ×12= 1 5× 16 25 = 1 4 - 1 5 = 1 3 +1 4 9 10 ÷ 3 20 =14÷ 7 8 =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0分) (1)3- 7 12 - 5 12 (2)5 7 × 3 8 +5 8 × 5 7 (3) 8 15 × 5 16 +5 27 ÷ 10 9 (4)18×(4 9 +5 6 ) 3、解方程。(20分) (1)7 8 χ= 11 16 (2)χ×(3 4 +2 3 )= 7 24 4、列式计算。(20分) (1)一个数的3 5 是30,这个数是多 少?(2)比一个数多12%的数是112,这个数是多少?

1、直接写出得数。(20分) 12÷ 12= 1÷1%= 9.5+0.5= 13+14= 0÷1 5×2= 1-1112= 78×514= 712 ÷74= 45-12= 19×78×9=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0分) (1)23×7+23×5 (2)(16-112)×24-4 5 ) (3)(57×47+47)÷47 (4)15÷[(23+15)×113 ] 3、解方程。(16分) (1)χ-35χ=65 (2)6×112-12 χ=1 2 4、列式计算。(24分) (1)12加上23的和,等于一个数的2 3 , 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3 5 比它的2倍少28, 这个数是多少?

1.直接写出得数。(16分) 4.9:6.3= 54+152= 87×7 4= 1― 41―21= 83+4 3 = 53÷10 3= 9÷43= 32×61×10 9= 2.解方程。(24分) 8x -41×3=4 45 (x -6)×6 5 =25 x: 107=28 5 3.脱式计算(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30分) (32×41+17)÷12 5 (25+ 43)÷41+41 2518×169+257×169+16 9 五、列式计算(30分) 1.5 4 与它的倒数的和的 4倍加上10 13 ,和是多少? 2.甲数是72,乙数是甲 数的95 ,甲、乙两数的 和是多少? 3.甲数的53 等于乙数的 32 ,甲数是60,求乙数。

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一)

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一) 导引题 1、计算(凑十法) 1+2+3+4+5+6+7+8+9+10 2、计算(凑整法) 1+3+5+7+9+11+13+15+17+19 2+4+6+8+10+12+14+16+18+20 2+13+25+44+18+37+56+75 3、计算(用已知求未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5+6+7+8+9+10 4、计算(改变运算顺序) 10-9+8-7+6-5+4-3+2-1 5、计算(带着“+”、“-”号搬家) 1-2+3-4+5-6+7-8+9-10+11 习题 1.计算:13+14+15+16+17+25 2.计算:2+3+4+5+15+16+17+18+20 3.计算:21+22+23+24+25+26+27+28+29 4.计算: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5.计算:22-20+18-16+14-12+10-8+6-4+2-0 6.计算:10-20+30-40+50-60+70-80+90

7.计算:(2+4+6+8+10)-(1+3+5+7+9) 8.计算:(2+4+6+...+20)-(1+3+5+ (19) 9.计算:(2+4+6+...+100)-(1+3+5+ (99) 导引题详解 一、凑十法: 同学们已经知道,下面的五组成对的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计算又快又准。 题1 1+2+3+4+5+6+7+8+9+10 解:对于这道题,当然可以从左往右逐步相加: 1+2=3 3+3=6 6+4=10 10+5=15 15+6=21 21+7=28 28+8=36 36+9=45 45+10=55 这种逐步相加的方法,好处是可以得到每一步的结果,但缺点是麻烦、容易出错;而且一步出错,以后步步都错。若是利用凑十法,就能克服这种缺点。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 计算下面各题: (1–61×52)÷97 71÷3 2×7 1211–(91+125) 254×4 3 –501 25÷(87–65) 158+32–4 3 ( 6 5– 4 3) ÷ (3 2 + 9 4) [ 8 3+3 1+4 1 51×[31÷(21+6 5 )] 12÷(1–73) [(1–61×52)÷97 [(1–53)×5 2]÷4 用简便方法计算: (5 1–7 1)×70 97× 96 5 53×8+53×2 15×73+15×7 4 (98 +43–32)×72 72×(21–31+4 1) (95+ 131)×9+134 30×(2 1 –31+61) 12×(21–31+41) 51+94×83+6 5 4–5 2÷ 158–41 48×(31–21+4 1)

256÷9+256×98 24×(61+8 1) (53 +41)×60–27 5–61–6 5 用简便方法计算: 98×(9+43)–32 87÷32+87×2 1 54+85÷41+21 2–98×43–3 1 30×(6 1+5 2–21) 87+32÷54+6 1 10÷10 11 10 +24121÷12 54×31+5.2×31+1÷43 直接写出得数。 2.4÷0.125= 555×13-111×15= 25×0.32×0.25= 125-25+75= 999×15= 10- 3.25+9÷0.3= 43.2÷0.125= 55×( 331-441)= 20042003×2005= 10137-(441+313 7)-0.75= 解方程: 185+X = 12 11 2X –91 = 98 3X –1.4×2=1.1 X+32 –21=18 17 5.5x –3x = 1.75 X+53 = 10 7 解方程: 2512X = 15×53 X ×(61+83)= 12 13 X ×(1+41 )= 25 (1–95)X = 15 8

小学一年级数学巧算与速算教案

巧算与速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例1. 6+5 7+9 思路导航:计算6+5时,可以这样想:6比5多1,把6换成5+1,用5+5+1=11,所以6+5=5+5+1;或者把5换页6-1,用6+6-1=11,所以6+5=6+6-1=11. 计算7+9时,可以这样想:9+()=10,9+1=10,从7里拿出1给9,把9凑成10,7剩下6,6+10=16,所以7+9=16. 练习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9 5+6 8+7 9+8 4+5 例2. 15-8 14-9 思路导航:计算15-8可以这样想:8+()=15,因为8+7=15,所以15-8=7.也可以这样想:15可以分成10和5,10-8=2,2+5=7,所以15-8=7. 计算14-9,减数是9,个位不够减,用10-9=1,1与被凑数个位上的4想加得5,因此,我

们在yfth14-9jf,可以直接用4+1=5来计算。 练习题: 16-8= 12-3= 11-4= 18-9= 10-4= 15-7= 12-8= 例3.2+7+8 思路导航:计算2+7+8时,我们发现如果把先加的7与后加的8交换加的顺序,先加8,再加7,就变成2+8+7,2+8=10,10+7=17,这样片区起来比较简便。 2+7+8=2+8+7=10+7=17 练习题: 1+8+9= 3+7+2= 4+2+8= 6+5+4= 6+5+5= 9+7+1= 例4.1+3+5+7+9 思路导航:如果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不但麻烦,而且很容易算错。通过仔细

观察算式中的各个加数,可以发现1+9=10,3+7=10,这样可以把能凑成10的数先加起来。因此1+3+5+7+9=(1+9)+(3+7)+5=25 练习题: 2+4+6+8+10= 2+7+3+4+8= 5+4+9+5+6+1= 1+3+5+7+9+10= 例5.15-7-3 思路导航:计算连减的算式时,如果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第一步就是退位减法,容易算错。如果认真分析算式就会发现,两次要减去的数合起来正好是整十数,这样我们可以把要减去的两个数先合起来,然后一次减,这样做起来,又对又快。15-7-3=15-10=5 练习题: 13-4-6= 15-7-3= 12-9-1= 14-8-2= 15-6-4= 11-2-8=

最新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杂题部分练习 1.明明和小华到新华书店去买《小学数学百问》这本书。一看书的价钱,发现明明带的钱缺1分钱,小华带的钱缺 2.35元。两人把钱合起来,还是不够买一本的。那么买一本《小学数学百问》到底要花多少元? 2.将奇数按如下顺次排列 1 5 7 19 21 3 9 17 23 …… 11 15 25 …… 13 27 …… 29 33 …… 31 …… 在这样的排列中,17这个数排在第2行第3列,33这个数排在第5行和2列,那么1995这个数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3.有一列数,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都是1994,以后每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的和,这列数的第1994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几? 4.11+22+33+44+55+66+77+88+99+1010除以3的余数是几? 5.某班有学生51人,准备推选1名同学在教师节那天给老师献花。选举的方法是让51名同学按编号1、2、3、……、51排成一个圆圈,从1号位开始,隔过1号,去掉2号、3号,隔过4号,去掉5号、6号……如此循环下去,总是每隔过1个人,就去掉2个人,最后剩下的那名同学当选。那么当选的同学开始时是排在几号位置上的?

6.设 1、3、9、27、81、243、729、2187是给定的 8个数,在这8个数中每次取1个或取几个不同的数求和,可以得到一个新数,这样共得到255个新数。从小到大把这些新数排列起来,那么第250个数是几? 7.有一列数1/1、1/2、2/2、1/2、1/3、2/3、3/3、2/3、1/3、1/4、2/4、3/4、……那么第398个数是多少? 8.下图中已填好了2个数6和7,再从1、2、3、4、5中选出4个数填在图中空格中,要使填好的格里的数右边比左边大,下边比上边大,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9.下面方格中每横行、每竖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那么方格中的A、 B、C、D、E各是多少? 10.有四包糖,每次选出其中的3包,算出这三包的平均重量,再加上另一包的重量,用这种方法算了4次,分别得到下面4种重量8.8千克,9.6千克,10.4千克,11.2千克那么这四包糖平均每包重多少千克? 小明摆了两次,第一次摆成正方阵后,余下12枚棋子;第二次摆成每边各加 1枚棋子的正方阵时,还缺少9枚棋子。那么这些棋子共有多少个? 12.有两列数,它们各自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第一列数是:3、5、7、9、……,第二列数是:4、9、14、19、24、……,第一列数中的第1个数与第二列数中的第1个数相加是

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 巧算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一) 导引题 1、计算(凑十法) 1+2+3+4+5+6+7+8+9+10 2、计算(凑整法) 1+3+5+7+9+11+13+15+17+19 2+4+6+8+10+12+14+16+18+20 2+13+25+44+18+37+56+75 3、计算(用已知求未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5+6+7+8+9+10 4、计算(改变运算顺序) 10-9+8-7+6-5+4-3+2-1 5、计算(带着“+”、“-”号搬家) 1-2+3-4+5-6+7-8+9-10+11 习题 1.计算:13+14+15+16+17+25 2.计算:2+3+4+5+15+16+17+18+20 3.计算:21+22+23+24+25+26+27+28+29 4.计算: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5.计算:22-20+18-16+14-12+10-8+6-4+2-0 6.计算:10-20+30-40+50-60+70-80+90

7.计算:(2+4+6+8+10)-(1+3+5+7+9) 8.计算:(2+4+6+...+20)-(1+3+5+ (19) 9.计算:(2+4+6+...+100)-(1+3+5+ (99) 导引题详解 一、凑十法: 同学们已经知道,下面的五组成对的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计算又快又准。 题1 1+2+3+4+5+6+7+8+9+10 解:对于这道题,当然可以从左往右逐步相加: 1+2=3 3+3=6 6+4=10 10+5=15 15+6=21 21+7=28 28+8=36 36+9=45 45+10=55 这种逐步相加的方法,好处是可以得到每一步的结果,但缺点是麻烦、容易出错;而且一步出错,以后步步都错。若是利用凑十法,就能克服这种缺点。 二、凑整法

最新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150道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 1 计算下面各题: 2 (1– 61×52)÷97 71÷32×7 25÷(87–65) 158+32–4 3 3 4 5 6 1211–(91+125) 254×43–501 (65–43)÷(32+94) 51×[31÷(21+6 5)] 7 8 9 10 12÷(1– 73) [(1–61×52)÷97 [(1–53)×5 2 ]÷4 11 12 13 14 用简便方法计算: 15 (51–71)×70 97×96 5 53×8+53×2 15×73+15×74 16 17 18

(98+43–32)×72 72×(21–31+41) (95+131)×9+134 30×(2 1 –31+61) 19 20 4– 52÷158–41 48×(31–21+41) (53+4 1)×60–27 21 22 23 256÷9+256×9 8 24×(61+81) 5–61–65 24 25 26 98×(9+43)–32 87÷32+87×2 1 5–61–65 27 28 29 54+85÷41+2 1 2–98×43–31 87+32÷54+61 30 31 32 33 30×( 61+52–21) 10÷1011 10 +24121÷12 54×31+5.2×31+1÷43 34

直接写出得数。 37 2.4÷0.125= 555×13-111×15= 25×0.32×0.25= 38 125-25+75= 999×15= 10-3.25+9÷0.3= 43.2÷0.125= 39 55×( 331-441)= 2004 2003×2005= 10137-(441+3137)-0.75= 40 解方程:12×(2 1 –31+41) 51+94×83+65 41 185+X = 12 11 2X –91 = 98 X+53 = 107 42 43 44 3X –1.4×2=1.1 X+ 32–21=18 17 5.5x –3x = 1.75 45 46 47 2512X = 15×53 X ×(61+83)= 12 13 (1–95)X = 158 48 49 50 X ×(1+ 41)= 25 X ×72 = 21 8 15÷X = 65 51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应用题部分练习 1.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每天看35页,32天看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5页,实际用多少天看 完? 2.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0.4千米,70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修的米数是计划的1.25倍。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3.绿化队植树,计划8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植树240棵,7天就完成了全部的植树任务。实际比计划每天多植树多少棵? 4.某街道居委会慰问军烈属,给他们送去红糖和白糖。每到一户送去2袋红糖和5袋白糖,送到最后一户时,红糖正好送完,还剩下10袋白糖。已知带去的白糖的袋数是红糖袋数的3倍,那么带去的红糖、白糖各多少袋? 5.服装厂要加工一批服装。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同时加工60天正好完成。已知第一车间加工的服装占服装总数的45%,第二车间每天加工132件。第一车间每天加工多少件? 6.洗衣机厂计划生产一批洗衣机。结果9天恰好完成了计划的3 7.5%。照这样计算,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7.有一堆煤可以烧120天。由于改进烧煤技术,每天节约用煤0.25吨,结果这堆煤烧了150天。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牵走7头黄牛放在水牛群之中,那么这三群牛的头数正好相等。问奶牛有多少头? 9.甲乙两个车间加工一批同样的零件。如果甲车间先加工35个,然后乙 先加工1天,然后乙车间再开始加工,经过5天后两车间加工的零件数相等。那么乙车间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10.修路队原计划用240天修好一条长91200米的公路。实际每天比计 12.有100千克青草,含水量为66%,晾晒后含水量降到15%。这些青草晾晒后重多少千克? 13.将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1/5,另一边增加4米,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原来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14.某车间加工甲、乙两种零件。已加工好的零件中甲种零件占30%,后来又加工好了24个乙种零件,这时甲种零件占25%。那么现在已加工好两种零件共多少个? 15.甲、乙、丙三人共生产零件1760个。如果甲少生产2/9,乙多生产80个,那么甲、乙、丙三人生产零件的个数相等。甲、乙、丙三人各生产了多少个? 16.小明今年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1/6,15年后他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4/9。小明和他爸爸今年各多少岁? 17.某校有学生314人,其中男生人数的2/3比女生人数的4/5少40人。这个学校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18.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各有一些同学参加了数学小组。甲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3;乙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4。那么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19.容器里放着某种浓度的酒精溶液若干升,加1升水后纯酒精含量为25%;再加1升纯酒精,容器里纯酒精含量为40%。那么原来容器里的酒精溶液共几升?浓度为百分之几? 20.甲、乙、丙三人合抄一份稿件,1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抄,要80分钟完成;如果乙、丙二人合抄,要100分钟完成。如果这份稿件由乙一人独抄,要几小时完成? 21.一件工程,甲独做,20天可以完成;乙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人合做,中间甲休息了3天,乙休息了若干天,结果经过16天才完成。问乙休息了几天?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六年级复习分类汇总练习 (计算题专项练习) 计算题训练一 1、解方程: 185+x = 12 11 2x –91 = 98 3x –1.4×2=1.1 x +32–21=18 17 5.5x –3x = 1.75 x +5 3 = 10 7 85x = 40 x ÷32 = 6 5 x – 4 3 x = 81 x +72x = 18

计算题训练二 1、解方程: 2512x = 15×53 x ×(61+83)= 12 13 x ×(1+ 4 1 )= 25 (1–95)x = 158 x × 54×81 = 10 x ×32 = 8×4 3 x × 72 = 21 8 15÷x = 65

计算题训练三 1、解方程: x × 4 3 ×52 = 18 x ×109 = 24×81 x × 31×53 = 4 x ×7 2 = 18×31 3 x = 10 7x –4x = 21 x + 41x = 20 4 1 ×x +51×45 = 12

计算题训练四 计算下面各题: [1–(41+83)]÷81 91–12 5 ×54÷3 (1–61 ×52)÷97 71÷3 2 ×7 1211–(91+125) 254×4 3–501 25÷(87 –65) 158+32–4 3 (65 –43)÷(32+94) [1–(41+5 2)]÷3.5

计算下面各题: [(1–5 3 )×32]÷4 83+31+4 1 51×[31÷(21+6 5 )] 12÷(1–73) [(1–61×52)÷97 [(1–53)×5 2]÷4 8–74÷32×61 54×32–61÷2 1 (65 –43)÷92 (21+31)÷(1–8 3)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计算部分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计算部分数学网为广大小学生和家长整理的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系列,包括计算、几何、应用题、杂题以及各部分练习题,每部分都有100道精选例题及讲解,以提高广大小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本篇为计算部分。 怎样才能提高计算能力呢?这是广大教师、小学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 要想提高计算能力,首先要学好各种运算的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这是计算的基础。 其次是要多做练习。这里说的多是高质量的多,不单是数量上的多。多做题,多见题才能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坚持不懈就能提高计算能力。 再次是养成速算、巧算的习惯。能速算、巧算是一个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知识、计算能力强的突出表现。比如计算85545。你见到这个题就应该想到:90045=20,而855比900少45,那么85545的商应比90045的商小1,应是19。 要想提高计算能力,还要掌握一些简算、巧算的方法,这要有老师的指导。看看下面的例题,是一定会得到启发的。分析与解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应该注意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以便使某些运算简便。本题就是运用乘法分配律及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的。 例2 计算99992222+33333334

分析与解利用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33334 =3333(6666+3334) =333310000 =33330000 分析与解将分子部分变形,再利用除法性质可以使运算简便。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大全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一) 姓名: 一、计算。 1、口算(10分) 4.3+1.07= 12―714 = 2÷0.1= 2 9 ×2.7= 4 ÷811 = 0.125×32 = 67 ÷3= 213 + 1 4 = 80%×30%= 6.3×10%= 456 ―178 ―1.25= 56 ×310 = 18 ÷12 = (2.4+1 15 ) ÷6= 0.25 ×8= 1 - 6 5 ÷1.2= 1 + 12 ×1+ 12 = 29 × 2.7= 23 +14 ÷34 +14 = 5 ÷5 3 = 2、 递等式计算 165 × [ (1 23 + 15 ) × 157 ] [ 34 - 0 ÷ ( 17 + 213 )] ×43 3.68 ×[1 ÷(2110 – 2.09 )] [2 – (11.9- 8.4×4 3 ) ] ÷1.3 65 ×38 + 58 ÷ 5 6 20 .01×83+ 1.7×200.1 3、列式计算 (1). 一个数的34 是2.5,这个数的3 5 是多少? (2).一个数加上它的50%等于7.5,这个数的80%是多少? 四、 简算题 1、(0.4×0.8)×(2.5×12.5) 2、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二) 姓名: 1、直接写出得数。 3-113 = 34 ×1.6= 0.8÷0.01= (0.25+14 +1 2 )×8= 1÷119 = 0.6÷35 = 4-1÷3-8×1 3 = 0.1×0.1+0.1÷0.1= 2、求未知数x 。 115 x +25 x = 415 X ×(1+41 )= 25 2.1x +7.9x =0.29 25 12 X = 15×53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写出简算过程)。 [3.2×(1-58 )+335 ]×2112 137 +2415 +447 +32 15 4397 ×99 3.75×425 +1.6×33 4 1÷2.5+2.5×0.4 325 -134 -1 4 五、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80%是6.4厘米,比它多1 4 的数是多少?

(完整)六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学必成教育六年级复习分类汇总练习 计算题训练一 1、解方程: 185+x = 12 11 2x –91 = 98 3x –1.4×2=1.1 x +32 –21=18 17 1、解方程: 2512x = 15×53 x ×(61+83)= 12 13 x ×(1+ 4 1 )= 25 (1–95)x = 158

计算题训练二 计算下面各题: [1–(41+83)]÷81 91–12 5 ×54÷3 (1–61 ×52)÷97 71÷3 2 ×7 1211–(91+125) 254×4 3–501 25÷(87 –65) 158+32–4 3 (65 –43)÷(32+94) [1–(41+5 2)]÷3.5

计算下面各题: [(1–53 )×32]÷4 83+31+4 1 51×[31÷(21+6 5 )] 12÷(1–73) [(1–61×52)÷97 [(1–53)×5 2]÷4 8–74÷32×61 54×32–61÷2 1 (65 –43)÷92 (21+31)÷(1–8 3)

用简便方法计算: 51÷3+54×3 1 94+72+185÷2 1 72×(21 –31+41) 2–32÷54–6 1 98+76×32+73 83+54×65+3 1 71×116+11 5 ÷7 4–158÷32–51

用简便方法计算: 98×(9+43)–32 87÷32+87×2 1 54+85÷41+21 2–98×4 3 –31 30×(61 +52–21) 87+32÷54+6 1 6–125 ×10 9–813 134×51+139÷5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应用题部分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应用题部分练习 1.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每天看35页,32天看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5页, 实际用多少天看完? 2.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0.4千米,70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修的米数是计划的1.25倍。实际用多少天完成? 3.绿化队植树,计划8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植树240棵,7天就完成了全部的植树任务。实际比计划每天多植树多少棵? 4.某街道居委会慰问军烈属,给他们送去红糖和白糖。每到一户送去2袋红糖和5袋白糖,送到最后一户时,红糖正好送完,还剩下10袋白糖。已知带去的白糖的袋数是红糖袋数的3倍,那么带去的红糖、白糖各多少袋? 5.服装厂要加工一批服装。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同时加工60天正好完成。已知第一车间加工的服装占服装总数的45%,第二车间每天加工132件。第一车间每天加工多少件? 6.洗衣机厂计划生产一批洗衣机。结果9天恰好完成了计划的3 7.5%。照这样计算,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7.有一堆煤可以烧120天。由于改进烧煤技术,每天节约用煤0.25吨,结果这堆煤烧了150天。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牵走7头黄牛放在水牛群之中,那么这三群牛的头数正好相等。问奶牛有多少头? 9.甲乙两个车间加工一批同样的零件。如果甲车间先加工35个,然后乙 先加工1天,然后乙车间再开始加工,经过5天后两车间加工的零件数相等。那么乙车间一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10.修路队原计划用240天修好一条长91200米的公路。实际每天比计

12.有100千克青草,含水量为66%,晾晒后含水量降到15%。这些青草晾晒后重多少千克? 13.将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1/5,另一边增加4米,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原来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14.某车间加工甲、乙两种零件。已加工好的零件中甲种零件占30%,后来又加工好了24个乙种零件,这时甲种零件占25%。那么现在已加工好两种零件共多少个? 15.甲、乙、丙三人共生产零件1760个。如果甲少生产2/9,乙多生产80个,那么甲、乙、丙三人生产零件的个数相等。甲、乙、丙三人各生产了多少个? 16.小明今年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1/6,15年后他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4/9。小明和他爸爸今年各多少岁? 17.某校有学生314人,其中男生人数的2/3比女生人数的4/5少40人。这个学校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18.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各有一些同学参加了数学小组。甲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3;乙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4。那么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19.容器里放着某种浓度的酒精溶液若干升,加1升水后纯酒精含量为25%;再加1升纯酒精,容器里纯酒精含量为40%。那么原来容器里的酒精溶液共几升?浓度为百分之几? 20.甲、乙、丙三人合抄一份稿件,1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抄,要80分钟完成;如果乙、丙二人合抄,要100分钟完成。如果这份稿件由乙一人独抄,要几小时完成? 21.一件工程,甲独做,20天可以完成;乙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人合做,中间甲休息了3天,乙休息了若干天,结果经过16天才完成。问乙休息了几天? 22.注满一池水,只打开甲管,要8小时;只打开乙管,要12小时;只打开丙管,要15小时。今开始只打开甲、乙两管,中途关掉甲、乙两管,然后打开丙管,前后共用了10小时才注满一池水。那么打开丙管注水几小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详细计算题强化训练集

运算定律练习题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4)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5)乘法分配律:(a+b)×c=a×c+b×c (6)正用练习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思考题: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13 【练一练1】 (1)450÷25 (2)525÷25 (3)3500÷125 (4)10000÷625 (5)49500÷900 (6)9000÷225 【经典例题二】计算25×125×4×8 【思路导航】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和1000相乘就可以了。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练一练2】 (1)125×15×8×4 (2)25×24 (3)125×16 (4)75×16 (5)125×25×32 (6)25×5×64×125 【经典例题三】计算: (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思路导航】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这两题 (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125×(34+66)=43×(11+36+52+1) =125×100 =43×100 =12500 =4300 【练一练3】计算下面各题: (1)125×64+125×36 (2)64×45+64×71-64×16 (3)21×73+26×21+21 【经典例题四】计算 (1)(360+108)÷36 (2)1÷2+3÷2+5÷2+7÷2 【思路导航】两个数的和、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再求出两个商的和(差)。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1)(360+108)÷36 (2)1÷2+3÷2+5÷2+7÷2 =360÷36+108÷36 =(1+3+5+7)÷2 =10+3 =16÷2 =13 =8 【练一练4】(1)(720+96)÷24 (2)(4500-90)÷45 (3)6342÷21

小学一年级奥数趣味学习《速算与巧算》习题汇总

小学一年级奥数趣味学习《速算与巧算》习题汇总.DOC 例题1: 1+2+3+4+5+6+7+8+9+10 解:对于这道题,当然可以从左往右逐步相加: 1+2=3 3+3=6 6+4=10 10+5=15 15+6=21 21+7=28 28+8=36 36+9=45 45+10=55 这种逐步相加的方法,好处是可以得到每一步的结果,但缺点是麻烦、容易出错;而且一步出错,以后步步都错。若是利用凑十法,就能克服这种缺点。 二、凑整法

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那些较大的数相加又快又准。像10、20、 30、40、50、60、70、80、90、100等等这些整十、整百的数就是凑整的目标。 例题2: 计算 1+3+5+7+9+11+13+15+17+19 解:这是求1到19共10个单数之和,用凑整法做: 例题3: 计算2+4+6+8+10+12+14+16+18+20

解:这是求2到20共10个双数之和,用凑整法做: 例题4: 计算2+13+25+44+18+37+56+75 解:用凑整法: 三、用已知求未知 利用已经获得较简单的知识来解决面临的更复杂的难题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凑十法、凑整法的实质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把这种认识规律用于计算方面,可使计算更快更准。下面再举两个例子。 例题5: 计算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解:由例2和例3,已经知道从1开始的前10个单数之和以及从2开始的前10个双数之和,巧用这些结果计算这道题就容易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1+3+5+7+9+11+13+15+17+19)+(2+4+6+8+10+12+14+16+18+20) =100+110(这步利用了例2和例3的结果) =210 例题6: 计算 5+6+7+8+9+10 解:可以利用前10个自然数之和等于55这一结果。 5+6+7+8+9+10

小学一年级奥数 速算与巧算

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 巧算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1、计算(凑十法) 1+2+3+4+5+6+7+8+9+10 2、计算(凑整法) (1) 1+3+5+7+9+11+13+15+17+19 (2) 2+4+6+8+10+12+14+16+18+20 (3) 2+13+25+44+18+37+56+75 3、计算(用已知求未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1+2+3+4+5+6+……+46+47+48+49 4、计算(改变运算顺序) 10-9+8-7+6-5+4-3+2-1 22-20+18-16+14-12+10-8+6-4+2-0 5、计算(带着“+”、“-”号搬家)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中,有时改变加、减的运算顺序可使计算显得十分巧妙! (1) 1-2+3-4+5-6+7-8+9-10+11 (2)45-48+50-52+54-56+58-60+62 (3) 10-20+30-40+50-60+70-80+90 例1 哥哥和妹妹分糖。哥哥拿1块,妹妹拿2块;哥哥拿3块,妹妹拿4块;接着哥哥拿5块、7块、9块、11块、13块、15块,妹妹拿6块、8块、10块、12块、14块、16块。你说谁拿得多,多几块 例2 星期天,小明家来了9名小客人。小明拿出一包糖,里面有54块。小明说:“咱们一共10个人,每人都要分到糖,但每人分到的糖块数不能一样多,谁会分”结果大家都无法分,你能帮他们分好吗

六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 一、正确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30分 14 ÷35 45 ÷815 514 ÷1021 415 ÷2845 27 ÷1635 6 7 ÷3 3÷710 10÷56 23 ÷415 1522 ÷10 45÷9 14 35 ÷16 27 ÷821 516 ÷5 1225 ÷8 8÷45 16÷217 2140 ÷78 724 ÷649 34 ×25 23 ×56 79 ×18 310 ÷25 59 ÷23 925 ×512 215 + 310 911 -13 1213 ×724 817 ×14 554 ×6 二、脱式计算: 79 ×(23 -27 ) 611 ×715 ×10 19100 ×38 ×50 15 ×(1+12 ) 65 ×112 ×3 18÷35 ÷23 (16 +12 )÷67 [4-(34 -38 )]×429 35 ×16 ×57 2- 613 ÷926 - 23 (0.75- 316 )×(29 +13 )

[1-(14 +38 )] ÷14 1835 ÷0.6×23 49 ×1516 ÷56 (2-0.6)÷715 3564 ÷(18 +34 ) 29 ×0.375÷67 4÷83 -0.6 34 ×56 +34 ×16 15 ÷(23 +15 )×15 711 ×38 ×49 15 ÷[(23 +15 )]×15 513 ×4 7 ×14 二、解下列方程: 35 X=2572 89 X=16 ×1651 X ÷635 =2635 ÷1325 5X=1519 821 X=415 X ÷45 =1528 23 X ÷14 4X+2(8-X)=26 X +14 X=25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7 +56 +27 +16 115 ×(13 +112 ) 14 ÷(3- 513 - 813 ) 15 ×8÷45 49 ÷[56 -(16 +13 )] 35 +12 ×45 56 ÷23 ÷56 (58 +56 )×4 25 (56 -23 )×910 1- 79 ÷78 518 ×14 ×910 (14 +2 9 )×36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_4.doc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 1.计算下图的周长。 2.下图中,四边形ABCD是一个正方形,其中长方形AEFD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EB=7厘米,那么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下图中圆的半径是4厘米,O是圆心,AB和DC互相垂直,OE=1厘米,EF=2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在图35所示的长方形ABCD中,O是AC、B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BC=20厘米,AB=12厘米,DE=4AE,DF=1/3CF。阴影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在图36中,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是半圆周的中点,BC是半圆的直径。已知AB=BC=10厘米,那么阴影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在图37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厘米,将以圆弧为分界的甲、乙两部分的面积中的大者减去小者,所得的差是多少平方厘米? 7.图38中圆的半径是6厘米,求图中的阴影面积。 8.在图39中,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以A、B为圆心画弧,两弧相交于D。已知AB长20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9.有一块黑白格子布如图40所示。白色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5厘米,白色的小正方形边长是5厘米。那么这块布中白色的面积占总面

积的百分之几? 10.图41a表示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半圆,AB是直径。让A点不动,把整个半圆逆时针转60角,此时B点移动B点。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1.在图42中,3个圆的半径都是1厘米,圆心分别为O1、O2、O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2.下图中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3.有一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棱长1米。沿水平方向将它锯成3片,每片又锯成4条,每条又锯成5小块,共得到大大小小的长方体60块。这60块长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是多少平方米? 14.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挖完后得到的形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5.在图45中,梯形ABCD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AB长10厘米,高DE长6厘米,三角形DOC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求三角形ABO的面积。 16.一个直角梯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两底之和是两腰之和的2.6倍,其中一个腰长6厘米。那么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7.在图46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05平方厘米,AE=ED,BD=2DC。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