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摘要:回顾二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合分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今后研究《说文》文化应注意的问题和可开拓的新领域。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是我国一部伟大的汉字字典,古往今来对众多学者都从中汲取过营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许多学者在对《说文》进行传统研究的同时,以更宽广、更新颖的眼光重新审视《说文》,研究《说文》,这些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把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叫“说文学”,一本书衍生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在中国的典籍史上是少见的,它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对它的研究的著作一般有以下几类: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取、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以及许慎与《说文》研究,在这里我们打算先对近二十年的《说文》文化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纵观研究《说文》与我国上古文化的相关著述,我们把研究成果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著,一类是论文。按内容又分为从整体上研究《说文》的汉字文化和从具体的部首字族研究其蕴含的文化。以下论著只是我们从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中挑选的一部分,但其研究之深广也可见一斑。

一、《说文》文化研究的专著

臧克和的《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以及《<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是一本对《说文》文化研究比较典型的著作,后面我们会具体说到。陆忠发所著《汉字文化学》,从根源上解决什么是“汉字文化学”的概念问题,并从造字、释字、用字等方面说明与文化的关系,结末还有汉字文化学研究的方法的论述,给在这方面想要有所作为的学者提供很好的借鉴;黄宗鸿的《<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从《说文》整体上研究民俗文化的著作;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它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育儿篇,婚姻篇,祭祀篇,而这三项内容几乎是中国古代生活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王贵元《汉字与文化》,它并不单一引用《说文》来说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从某一个汉字出发,通过《说文》对其的解释和其他诸多古文献典籍来发现古代民俗文化,是一本通识的普及性专著;王宁的《<说文解字>与汉字学》,其中主要有一章节的内容论述了《说文》与汉字文化的关系,篇幅较小,简明扼要地谈到了汉字文化学的主要问题——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形位的规整与分工,汉字的孳乳与分化,在《说文》中都能体现汉字的发展变化,从而窥探到历史文化的变迁;何九盈等学者所著《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严谨的理论探索和通俗的要求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本书不以《说文》为唯一研究对象,但是阐释了《说文》的文化内涵——举凡民俗礼仪、文学艺术、科技、意识形态、经济、军事、法律等,无不包括,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多方面的需要;雷汉卿《说文解字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这本书专门从示部字入手,看中国的祭祀文化,考证了《说文》中的示部字与神灵祭祀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后辈学者继续研究《说文》示部字的重要参考材料。

以上所列书目除了雷汉卿所著《说文解字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一书是以示部字为考察对象探寻其蕴含的文化信息,而其他几本专著都是从《说文解字》的整体出发,不专门对哪一部首的汉字做文化探讨。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对《说文》的文化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的著述——臧克和的《<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它对“说文解字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从《说文》的取类方法、释文系列、意象系列来找到其与中国系统思维、逻辑思

维、审美思维和神话思维的关系。“臧克和的《说解》利用《说文》里丰富的精神观念系统的素材, 印证出土材料和传世典籍, 引入人类学的文化比较方法, 对《说文》所包含的文化观念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钩稽溯源, 勾勒了汉字体系所体现的“单位观念史”的轮廓, 推演出《说文》释义系统隐含的古代逻辑思维规率,考稽出涉及古代社会、审美、神话思维等方面的16 个“意象群”。这些意象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发生、发展及其独特风貌, 都有相当生动丰富的揭示。”(周守晋《考据的历程——读<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该专著跳出以往大家的研究方法禁锢,从《说文解字》汉字的构形取类释文中力图构建中国的古代的文化观念思维体系,探索出来的结论也颇有新意。而另外一本谢栋元著的《<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也是一部比较重要的全面论述《说文》的文化内涵的著作。这本书讲了《说文》中反映的文化信息,包括上古时期的王权思想,古代的酒文化,玉文化,祭祀文化,饮食文化,乐器文化,鬼神思想以及古时的发明权与古人的名利观念,这些基本涵盖了古人生活的几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很好地向读者展示了古人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和思想信仰。

二、《说文》文化研究的论文

《说文》的文化研究在论文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期刊网通过时间限定——1991~2011和主题词——“说文解字”、“文化”检索出来的文献有862篇,其中1991-2001有174篇,2002-2011年间有688篇,可见《说文》的文化研究正越发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研究也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延伸而去。从文献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种研究思路:研究《说文》某个部首的汉字字族所携带的文化信息,或是取某一个文化单位探讨《说文》中对这一文化单位的反映。

(一)《说文》某部的汉字的文化阐释:

从《说文》的某个部首出发,深入阐述该部字族所反映的文化现象,这方面的论文比较多,比如有李秀明《<说文解字>“心部”字的隐喻研究》,林源《<说文解字>的心部字研究》,卓殿元、梁孝梅《<说文解字>肉部的文化阐释》,苏馨《羊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张艳青、李清《从<说文解字.宀部>字透视中国古人生活状况》,刑怒海《<说文解字>宀部字的社会文化意义阐释》,杨飞《<说文解字.宀部>与传统文化》,赵菊《<说文解字>水部字的文化研究》,张玉梅《<说文解字>女部的文化内涵》,王欢《浅谈<说文解字>贝部字文化意蕴》,牛丽《<说文解字>金部字看中国古代的金属文化》,雷汉卿《说“示”》等学术文章。许慎是第一个发明用部首编写字典的人,他抓住了汉字造字的规律,将汉字分为540个部首以此来归纳一个个零散的汉字。后世学者在研究《说文解字》汉字文化则无可避免地会根据部首在进行文化的探索,这实则是为现代人研究汉字提供了一种最科学的方法。以上的文献只是我们在近二十年的文献中选取的一部分,旨在说明当下对《说文》各个部首的汉字文化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几乎所从属的汉字的量较大的部首都有多篇著述来专门阐述,如上述文献。而对《说文》玉部汉字的文化研究文献尤其见多。

玉部汉字文化研究文献主要有张丽《<说文解字>玉部字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文中指出玉在古代主要用于几个方面的用途——祭祀和丧葬,会盟等政事,美化自身,作者将玉部首汉字通过在《说文》中的解释,再根据其他古籍中的记载,得出结论“在玉文化的演绎中,人们最初赋予玉以神话色彩,视为神灵的化身,继而赋予玉以权力和身份,使之成为等级社会中权力、地位的象征;同时赋予玉以伦理道德色彩,使玉成为有德君子的化身。”张楠的《<说文解字>的玉部、车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分析》中对玉部汉字文化的阐释是非常全面准确的,文章以《说文》玉部字为基础,阐述了“玉”字本义和相关的文化含义,并进一步对玉部字及含玉偏旁的字进行分类考察,揭示古人对玉文化的钟爱

和推崇。杨淑丽的《<说文解字>“玉”部字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玉文化》,胡邵文《读<说文解字>玉部字》,等等文章都详细研究了玉部汉字文化内涵,都秉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态度力求在这一领域找到突破口,大家都共同地分析了“玉”作为一个汉字的字源意义,再看其下类属的汉字所携带的玉文化信息。王新华一文《玉族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中向我们分析了玉族词语所蕴含的文化心理特征,包括原始崇拜,阴阳五行观念,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审美的价值取向,这是对玉部汉字的文化研究的更深层的补充,很有参考价值。

(二)《说文》中对某文化的反映。

《说文》中反映的中国上古文化丰富多彩,从《说文》整体上把握其文化的文献主要有郭玮的《从<说文解字>中若干汉字看中华钱币文化》,“贝、布、刀、圜、泉、钱、币”是汉字系统中用来表示钱币的一组字,有的现在还用,而有的已经不用了,这里作者将这些汉字加以整理,理出一条我国钱币使用发展的脉络来,从而“了解汉先民早期经济活动的部分面貌和质朴的经济思想”。班吉庆的《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饮酒文化》,周文《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乐器文化》,谢建防《从<说文解字>管窥上古社会居室的种类》,王彩琴《<说文解字>中蕴含的审美文化》,杨青新《<说文解字>中的原始宗教意识》,王平《从<说文解字>蕴含的中国古代科技信息》等数以千万计的文献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字构字的严谨性。可以看出学者们都致力于从多方面来探讨汉字与文化的关系,着眼点既有物质层面的例如喝酒饮食,又有形而上的思想意识层面的例如宗教审美。

学者们对《说文解字》的广泛研究保证了优秀成果的丰富新颖,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认为在对《说文》的文化研究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例如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反映的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文化项之间寻找联系,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每一项都是相互牵连的,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共同发展,而《说文》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一定是对其有所反映的,也许以后的研究可以从这方面做些尝试。

《说文》汉字文化研究得蓬勃兴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也仍然存在问题。比如某些汉字例如“玉”部汉字的文化研究已经达到饱和,很难再去发掘,便应该省下心力,认真深入第一手文献《说文解字》重新找到新的疆土。有的学者一味求新,不顾事实,将某个汉字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想做出解释,缺乏确实的实证资料,这种不科学不严谨的态度是学术领域不能容忍的。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我们发现文献中也存在彼此抄袭的现象,没有自己的观点,将已有的观点如法炮制,这也是学术研究所诟病的。

参考文献:

许慎,说文解字(徐铉校),中华书局,2003

臧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臧克和,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学林出版社,1998

王宁,《说文解字》与汉字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谢栋元、王宁、刘方,《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陆宗发,汉字文化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王贵元,汉字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黄宇鸿,《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雷汉卿,《说文》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巴蜀书社,2000

李秀明,《<说文解字>“心部”字的隐喻研究》,三明学院学报,2006,01期

林源,《<说文解字>的心部字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

单殿元、梁孝梅,《<说文解字>肉部的文化阐释》,汉字文化,2007,06期

苏馨,《说文解字》羊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2期

张艳青、李清,《从<说文解字.宀部>字透视中国古人生活状况》,消费导刊,2009,14期刑怒海,《<说文解字>宀部字的社会文化意义阐释》,兰州学刊,2011,06期

杨飞,《<说文解字.宀部>与传统文化》,沧桑,2006,02期

赵菊,《<说文解字>水部字的文化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张玉梅,《<说文解字>女部的文化内涵》,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期

王欢,《浅谈<说文解字>贝部字文化意蕴》,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8期

牛丽,《<说文解字>金部字看中国古代的金属文化》,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1期

雷汉卿,《说“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期

张丽,《<说文解字>玉部字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期

张楠,《<说文解字>的玉部、车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分析》,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6 杨淑丽,《<说文解字>“玉”部字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玉文化》,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期

胡邵文,《读<说文解字>玉部字》,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期王新华,《玉族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6

郭玮的,从<说文解字>中若干汉字看中华钱币文化》,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03期班吉庆,《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饮酒文化》,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1期

周文,《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乐器文化》,语言研究,2002,S1期

谢建防,《从<说文解字>管窥上古社会居室的种类》,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期

王彩琴,《<说文解字>中蕴含的审美文化》,中州学刊,2010,05期

杨青新,《<说文解字>中的原始宗教意识》,南都学坛,2006,05期

王平,《从<说文解字>蕴含的中国古代科技信息》,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04期

周守晋,《考据的历程——读<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04期

[VIP专享]说文解字叙的解读

《说文解字序》的现代解读与阐释《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它是由东汉许慎在总结前人字书和文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由于它的巨大影响,中国传统文字观念逐渐以之为准绳,走上一条自觉服务于社会的规范化发展轨道,并在现代社会中的许多方面继续延伸。许慎的文字观念在《说文解字序》中有集中的体现,值得认真辨析。在这篇序言里,许慎追溯了从文字起源到东汉末期的发展演变历程,阐述了造字、用字的基本法则,对当时诸多社会文字现象中的迷误与混乱提出批评,并对自己的文字观念及撰述《说文》的用意作了明确的阐发。 千年以来,学者们对《说文》的理解更多地秉承传统的研习方式,主要集中在语言文字学方面,因而《说文》常常被当作单纯的学术著作。今天,我们从文化学的角度,重读《说文解字序》,并试着通过对其中 政治文化意识的分析,更好地理解《说文》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文化产物,使隐藏在其中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学理脉络和学术立场得以彰显,也使相关的认识和研究更加深入。 文章一开始就从文字的起源说起:“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现象。……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盖取诸‘夬’。”[①]其实这段话并不是许慎的个人 见解,《易·系辞下》中就有相类似的表达,甚至连表达方式都比较接近。其一为:“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盖取诸‘离’”;其二为:“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②]。 《周易》中的两段文字分别说了文字起源和产生两个阶段:庖(包)牺氏作八卦意味着书写符号及符号观念的诞生,这可以被看作是文字出现的萌芽,而书契取代结绳,则应该是文字的正式产生。符号和文字是怎么形成的呢?《易·系辞》和许慎作了大致相同的解释:远古庖牺氏治理天下,通过象天法地制作了八 卦符号,“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套神奇符号的产生受到天地万物的启发,当它产生以后, 也就同时拥有沟通神明和统摄万物的功能;而仓颉造字,同样是象天法地,从鸟兽蹄迒之迹中得到启发,“知分理之可相别异”,而又用来使“百工(官)以义(治),万品(民)以察”。由此可见,庖牺八卦和仓 颉文字的创造方式、法则和目的并无二致。 传说中的庖牺氏和仓颉都可以沟通天地神人,这种神异的智慧也都被他们寄寓在自己创制的符号或文字中,用以传达天地间某些神秘的信息,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即由此而起。这种智慧被固化在形 象或抽象的书写符号中,作用于国家统治和社会秩序,就有了“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圣人所以垂后,后 人所以识古”的意义,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核心,受到世世代代的尊奉和延续。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恰好和“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兹乳而浸多也”的文字繁衍过程具有高度的交叉与同构关系。 在概述“五帝三王之世”以下“七十有二代”的文字发展历程以后,许慎谈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的情况。《周礼》被认为是“周公致太平之迹,迹具在斯”的著述。其《地官》一章说:“保氏掌 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又把六书列为“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的六艺之一[③],由此可见六书在教化万民中的地位和作用。 又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释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④]郑玄注《周礼》:“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⑤]而许慎则将六书的名称和序列确定为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又对之作了具体解释,进一步体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的文字演进观,而“画成其物,随体诘屈”的象形文字则成为这种演进 的本源、核心和基础。 这以后,许慎对“及宣王大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及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的历史作了较为肯定的叙述,称其“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认为他们较好地沿袭了庖牺氏、仓颉以来的古文传统。 而春秋以下,“诸候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 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国家分裂,诸候割据,礼崩乐坏,政治上变乱古法,导致了

组织文化量表研究报告

组织文化量表研究 一、组织文化研究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末,因日本企业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开始关注组织文化。20世纪80年代,关于组织文化方法的研究出现两大学派:以Schein 为代表的定性化研究学派和以Quinn 为代表的定量化研究学派。20世纪90年代后,组织文化研究呈现四个走向: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组织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组织文化测量研究、组织文化诊断和评估研究(赵琼,2002)。 Sackmann (1991)曾经对研究文化的方法做过权威综述,认为研究方法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以局外人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类是以局内人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Evered & Louis ,1981;Fetterman ,1989)。从外部调查,以实证主义为基础,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期望建立普遍的法则,文化往往被当作一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从内部研究,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强调所获知识的情景特殊性,但不能总结情景以外的知识(Sackmann ,1990)。无论从什么角度研究组织文化,认识组织文化是必要且重要的工作,测量组织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Rousseau (1990)归纳前人研究,认为研究者们强调的因素不同,并非因为定义不同,而是收集数据的类型有区别。他的观点与Shivra (2001)、Lau (1996)和Alexander (2000)等人不同,认为主要是收集数据的方法影响了研究结果,事实上也是指“测量”组织文化的方法。Delisi (1990)认为有两类收集和分组织文化量表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摘要: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即取得较大的创新绩效。创新绩效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企业 自从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创新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创新绩效反映企业创新行为取得的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划分为四个,本文拟综合分析多个学者提出的观点以及其看法的缺陷,从而提出这四个因素的关系和各因素下使企业绩效最大化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因素的分类 鉴于目前对知识的研究和对创新的研究这两个领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界限日渐模糊【1】。国外学者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这3种资本通过以下途径积累和分配知识:个人;组织结构、过程和系统;联系和网络【1】。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受到个人、企业及网络3个层面因素的驱动。本文借鉴国外文献对知识资本的划分,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马宁、官建成指出“产业政策影响专利数量”【2】;买忆媛,聂鸣指出国家的经济制度影响创新绩效”。企业与外部组织间联系与互动的因素,如Jaffe、Levin和Reiss研究了知识溢出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对此做出探讨。管理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Gupta指出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对创新的影响;杨建君等人就沟通因素对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小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Wilkins 1976 。”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返之亦然。(杨梅珍,1997)。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投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合适他们的天性和意愿发展、成长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其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带动和发展其他领域的智能,尤其是他们智能弱项的发展。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研究目标确定为: 1.通过教学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授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单词教学水平。 2.研究学生的记忆特点,教授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的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记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语教学资源的能力,锻炼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的英语教师队伍,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六、研究内容 1.改变创新词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数学效率; 2.探究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调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4.课外巩固记忆的系统化指导方法。 七、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调查整理五、六年级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教学内容,研究这些词汇教学与学生识记词汇的方法和习惯为切入点,研究高年级英语语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研究难点:研究五、六年级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研究一套适合高年级词汇识记和运用效果的课堂评价机制。 八、研究的创新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学生群体间的多向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合作情况,更加关注的是“互动场”这个“整体生活空间”的营造,追求词汇教学多向互动所形成的整体性、和谐性、有效性。 九、研究方法

关于组织文化的研究综述

关于组织文化的研究综述 摘要:组织文化一直是组织领域研究的主流问题,其内涵逐渐丰富、完善起来且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将从国外学者的定义、我国学者的定义阐述其概念的界定,引出国外研究状况,如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入探讨、组织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研究问题等,还有我国研究状况,如在实践领域的塑造缺乏整体性、忽视了组织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等问题。针对我国组织文化研究问题提出了综合把握组织文化概念、从方法论方面加强研究、注重创新实行人本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组织组织文化企业文化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社会在反思了日本经济如何在短期内飞速发展的原因之后,认为一个组织不仅以结构、部门、关系存在,它们还像人一样具有个性,具有区别于其它组织的独特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这便构成了组织文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组织文化管理问题渐渐成为西方组织理论学家们关注较多的、同时也是引起激烈竞争论的问题。一大批学者围绕组织中的文化问题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大批学者认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组织中,人们总得与组织打交道。因此要了解组织生活,了解组织发展的原动力,就必须建立组织文化的概念,对组织中的文化问题有深入的了解。 1 组织文化概念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发现企业的文化特征是促使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管理学家开始对组织文化或企业文化给予了相当热情的研究。因此当组织文化在实践领域、企业管理领域及学术界变成时髦且流行的名词时,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其概念并对其定义。 1.1国外学者的定义 1.1.1普遍的观点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体现组织群体意识与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物质特色。 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

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11(2)班 姓名朱进炎 学号2011326690225 指导老师倪旭东 2013年11月10 日

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引言 组织文化被认为是影响员工组织行为的一个深层次的变量,对组织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组织文化这种无形因素可能会对员工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绩效产生有形的影响。 现今人们对绩效的理解已经从经济价值发展到社会价值;从注重“短时绩效”发展到注重“未来绩效”。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的充分发展所带来人们消费层次的提高,组织文化建设在以经济方面的绩效为中心的同时,也明白了长期的绩效的重要性,即对社会价值的引导,并以此为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和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阅读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组织文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组织文化的内涵;第二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工作绩效,分别从组织文化匹配性与组织文化认同度对员工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社会绩效;而第四部分则是对于此次文献综述的个人总结。 一.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伴随着管理理论和相关学科,它是组织战略性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包括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等在内的非结构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这种文化的力量能够影响成员的行动和组织的功能,且不用直接的和强加的控制。作为一种利用文化手段建立的全新管理模式,它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影响着企业绩效的方方面面,适合的组织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组织承诺、改善决策、更高效地管理组织等,在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等方面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1.国内外学者对组织文化的理解 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组织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国内学者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基于设计的研究是教育技术学新兴的一种研究范式。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来源,内涵及其特征,阐述了基于设计研究的基本过程。简单分析了国外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发展状况,并于我国发展状况进行简单对比。对我国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教学干预;研究范式 引言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是近几年国内外教育技术界比较流行的一个术语。有人将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还有人将它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本文作者认为它是一种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科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型研究范式。近些年来,这一新兴的研究范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学术共同体密切的关注,在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本文对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研究范式从它的来源、内涵、特征、实施步骤等各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国人能够深入的了解基于设计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研究当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来源 早期的实验研究,人们认识到,实验研究的控制条件非常多,剔除了很多的影响因素,它的研究成果很难迁移应用到现实的学习情境中。而课堂中进行的研究,大多是简化的实验研究,比较随意,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支撑。并且现实情境中所得的策略比较有针对性,可推广性比较差,其科学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被批评为没有获得“有用的知识”以及存在“可信度鸿沟”[1]。现实中实验与实践严重脱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教学学习的研究逐渐从实验室转向自然情境当中,科学家们开始将自然情境和社会交

《说文解字》互训词三例辨释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说文解字》互训词三例辨释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摘要:本文选取了《说文》中的三组互训词:“柱”与“楹”、“走”与“趋”、“完”与“全”,对它们的意义异同分别文章从字形、语源、语用、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辨。关键词:《说文解字》互训走趋柱楹完全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解释字义的字书。许慎总结了汉代人训释字义的成果,体现在《说文》中,其训释方法主要有三种:互为训释,推索由来,标明义界。“互为训释”简称“互训”,它的表现形式是甲、乙两个词语互相训释,以乙释甲,又以甲释乙。《说文解字》木部:“柱,楹也。”又“楹,柱也。”由于判定标准不同,《说文》互训词的数量有争议,而互训词之间彼此相互训释字意,也是同义词。互训词之间绝大部分并不是等义词,浑言则同,而析言则异,所以它们往往在程度轻重、感情色彩、语法搭配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说文》中互训词以动词、名词居多, 形容词很少,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每个词性各选取了一组互训词:“柱”与“楹”、“走”与“趋”、“完”与“全”,对它们的意义异同分别文章从字形、语源、语用、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辨。 一、柱楹

柱,(小篆)《说文?木部》楹也。从木主声。《广雅》云:“楹谓之柱。”《说文?木部》(小篆),楹,柱也。从木盈声。从以上解释来看,柱和楹都指的是屋柱即支撑屋宇的独立构件。仔细分析,他们的在范围程度等方面有区别。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分析:“柱,楹也。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徐锴曰:楹之言盈,盈盈对立之状。柱,段用了声训,强调柱指的是古代建筑支撑整个屋子的主要部件。《前汉?成帝纪》:“腐木不可以爲柱。”《书?禹贡》:“东至于底柱。”而徐锴也用了声训,盈盈对立状侧重的柱子的挺拔直立,因而一般放在厅堂前更好看。《释名?释宫室》:“楹,亭也,亭亭然孤立,旁无所依也。”如《春秋?庄二十三年》:“丹桓宫楹。”《左传?成公六年》:“授玉于东楹之东。”《诗?商颂?殷武》:“旅楹有闲。” 从意义所指的范围来看,两者是有区别的。“柱”是房屋所有柱子的通称。《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 不中,中柱。”《柳毅传》:“柱以白璧。”《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而“楹”本义是厅堂前部的柱子。古代的房屋一般坐南朝北,正门外的两根大柱立于东西两侧,称东楹和西楹。《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过年过节或逢婚嫁等喜事一般就将对联贴在东西两楹上,称“楹联”。从词汇学角度

小篆概述

小篆概述 一.小篆释义: 小篆是"大篆"的对称,又称“秦篆”。所谓篆书,最早本旨秦代李斯等人厘定的规范字体,即小篆。 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篆]下注云:[李斯所作曰篆书,而谓史籀所作曰大篆,既又谓篆书曰小篆。]段氏所言是可信的,即小篆最初称为篆书,之后秦人尊小篆以前的字体大篆,于是又相对称李斯所作为小篆。 《说文·竹部》云:[篆,引书也。]段玉裁注云:[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因而篆书的原意,大致是拉长笔画写出的字体了。 《周礼·考工记·凫氏》云:[钟带谓之篆。]就是钟上围绕的图饰。 《周礼·宗伯》:[孤卿夏篆。]郑玄注:[五彩画毂约也。]就是彩画的贯车轴的圆木。 我们再从词源上考察[篆]字本来的内涵。[篆]与[瑑]、[缘] [椽]等一组同源字,它们音、义俱近。瑑是玉器上雕饰的凸纹,椽是屋顶上彩绘的圆形木条(方形者称 桷),缘是衣服周边的华饰,可知以[彖为声符的字,其内涵皆有

圆、长、美义。由此可以推知,古人以[篆]指称秦代规范化的小篆字体,大致是借以表明其笔意圆转活脱,笔画悠长简静,字形秀美端庄,从而不同于古籀的独特风格。 二.小篆的发展 (一)周代金文与石鼓文—————萌芽期周代金文有一部分作品已呈现出线条匀称、婉转、悠长;结构秀美、优雅、颀长;章法有行有列,整饬标准的特点,如《墙盘》、《虢季子白盘》、《静簋》等,此当为小篆的滥觞,再加上《石鼓文》的过渡,小篆产生的基础是十分牢固的。

(二)秦代小篆————————成型期 小篆是大篆的对称,是古文字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正体文字。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实行“书同文” 政策时,命令李斯等人根据大篆加以整理、改造而颁行的标准字体。当时,李斯以小篆作《仓頡篇》、赵高写《爰历篇》、胡毋敬写《博学篇》,为小篆的推广做出不小的贡献,所以,小篆还被叫做“斯篆”。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嬴政自号“始皇帝”,国祚虽短,却有深远的历史影响。秦推广小篆,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文字的分化。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秦小篆是战国秦文字的进一步整理、推行。它主要用于官方文诏、刻石、符印等。现在可见的秦小篆作品基本就是这三类。 1.刻石 《史记》记始皇帝立国后四次出巡,刻石七处,分别是:《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芝罘刻石》、《芝罘东观刻石》、《会稽刻石》和《碣石刻石》,二世登基后,又在后面加刻二世诏。其中,原石保存至今的仅《泰山刻石》和《瑯琊台刻石》。前者残存十字,在山东泰安岱庙;后者残存一面,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碣石刻石》、《芝罘

领导力研究综述

企业组织中领导力研究综述 面对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外部环境,全球范围内对领导力的需求日益高涨。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它是一种实践,是一种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事。有效领导力能够在社会和组织中创造共同的信念、价值及期望,并能够修正追随者对目标的理解和看法。据统计,在对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发现,领导过程大约占到整个组织工作的 45%,领导力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领导力的研究使组织系统评估和领导力特质培养成为可能,展现了其对组织的积极影响。 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杂志对领导力相关课题进行了讨论,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出版社出版并销售的关于领导学和领导力的书,种类达几百种,各种组织都在期盼有效的领导力,期望能够引导组织走出困境。企业组织领导力作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 20 世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和认识。本文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领导力理论的应用研究、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了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 领导力(leadership)是20 世纪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领导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领导特质(leader’s traits/virtues)的研究(Ali, 2001)。国外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研究的文献很多,截至2002 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已经超过10000 篇(Yukl, 2002),并以每年不低于2000 的数量增加(Alex,2005);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兴趣起始于2000 年,并成为MBA 和培训机构的热门课程。然而迄今为止,对领导力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固定的实践模式,甚至对领导力这一概念的界定也莫衷一是。 对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各领域的学者们纷纷提出独特的看法,以至于目前为止领导力的概念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Bennis 和Nanus(1985)从20 世纪人们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了关于领导力的350 多个概念。下面对一些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下列举。 表1-1 对领导力(leadership)的不同定义

组织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4529549.html, 组织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一、组织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组织文化测量研究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8期.张勉.张德. [2].组织文化创新动力模型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22期.尹波.许茂增.敖治平.林锋. [3].组织文化研究综述. 《学术交流》.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6期.李成彦. [4].组织文化、知识分享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研究. 《科学学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2期.曹科岩.龙君伟. [6].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管理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4期.刘小平. [7].组织文化认同的扩展性定义、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基于组织文化三构面体系. 《商业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7期.马晓苗. [8].组织文化对ERP系统消化吸收阶段知识共享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 《系统管理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邵真.葛虹.冯玉强.刘鲁宁. [9].组织文化、知识转移与新服务开发绩效:城市商业银行案例. 《管理工程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4期.李靖华.庞学卿.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许慎所以做《说文》,是与两汉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风尚分不开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灭经书,涤除旧典,又严禁私人藏书,规定了“挟书之律”。到了西汉初年,惠帝废除“挟书之律”。文景以后,渐开羡书之路,并有意识地搜求旧典、发掘古籍。武帝更提出“罢黜百官,独尊儒术”。为了解释经书,古文家和今文家互相排挤。许慎站在古文家的立场著《说文》。从《说文解字》可以看到了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还有指事,《说文》举“上”“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的,如“相”,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 《说文解字》探索字的本源意义,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另外当我们追寻字的原始意义,探索古人造字之始的原始意图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陌生化地新奇效果,原因是我们被日前所习惯的字的引申义遮蔽了感受的新鲜,字只成了一个表达意思的符号,我们不去推寻远古人类造字的巧妙。 《说文解字》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在许慎看来,那些保存下来的经典才是古文字及传统文化的正脉。这里有古文传统谙昧不彰与政治纲纪失序之间相伴生的关共同导致社会的衰礼乐的崩坏与王纲的废弛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因素,系,变:而反过来,社会政治清明的时候,古文传统也往往受到很好的尊重和延续,并与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规范形成良性的互动。 《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很多鬼部的字由此可见,反映了崇拜鬼神和恐惧鬼神的心理。鬼文化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界及自身的现象从困惑到恐惧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并逐渐演变、积淀为一种全社会的文化传统。原始先民产生鬼魂观念并对之虔诚侍奉,乃是基于对鬼魂与人的神秘关系的认识,古人将鬼分为“善鬼”和“恶鬼”,“恶鬼”应该是先民观念世界中较早出现的鬼类。《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说文》的价值是巨大的。 收字范围很广。包括了①秦汉间通行的篆文;②古文(壁中书),含奇字,采自扬雄的书;③籀文,即大篆,比小篆繁复,笔画重复的多。如“则”,籀文左边

组织文化的研究综述

组织文化的研究综述 摘要:组织文化一直是组织领域研究的主流问题,其内涵逐渐丰富、完善起来且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将从国外学者的定义、我国学者的定义阐述其概念的界定,引出国外研究状况,如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入探讨、组织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研究问题等,还有我国研究状况,如在实践领域的塑造缺乏整体性、忽视了组织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等问题。针对我国组织文化研究问题提出了综合把握组织文化概念、从方法论方面加强研究、注重创新实行人本管理等建议。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社会在反思了日本经济如何在短期内飞速发展的原因之后,认为一个组织不仅以结构、部门、关系存在,它们还像人一样具有个性,具有区别于其它组织的独特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这便构成了组织文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组织文化管理问题渐渐成为西方组织理论学家们关注较多的、同时也是引起激烈竞争论的问题。一大批学者围绕组织中的文化问题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大批学者认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组织中,人们总得与组织打交道。因此要了解组织生活,了解组织发展的原动力,就必须建立组织文化的概念,对组织中的文化问题有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组织组织文化研究文化理论研究方法 1组织文化概念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发现企业的文化特征是促使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管理学家开始对组织文化或企业文化给予了相当热情的研究。因此当组织文化在实践领域、企业管理领域及学术界变成时髦且流行的名词时,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其概念并对其定义。 1.1国外学者的定义 1.1.1普遍的观点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体现组织群体意识与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物质特色。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组织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

组织行为学-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组织得到恢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我国新型社会发展的活力,社会组织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契机。社会组织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要素,也是社会自由发展面貌的充分体现。研究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对于突破当前社会组织面临的角色困境与今后的转型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将对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进行进一步合理探索。 关键词:社会组织;发展;文献综述 一.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概述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政策造就的‘总体性社会’的逐步解体,由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需要所推动的我国各类社会组织逐步恢复生机并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1]“社会组织,又称‘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泛指那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公民自发成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各种组织形式及其网络形态。这些组织中通常包括各种冠以‘学会’、‘研究会’、‘协会’、‘商会’、‘促进会’、‘联合会’等名称的会员制组织,以及包括基金会和各种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办社会福利设施等各类公益服务实体在内的非会员制组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组织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兴起与繁荣,90年代的转型与规范管理,近年来开始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和趋势。”[2] 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社会组织从数量增长转向结构优化。在2006年以前,社会组织在数量上呈现为快速增长,但近年来社会组织的数量增长明显放缓。在数量增长减缓的同时,社会组织发展中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结构优化趋势:一是基金会等资助型组织、支持型组织发展迅速;二是城市基层的社区社会组织空前活跃;三是社会组织之间特别是草根社会组织的横向联系趋于紧密,社会组织网络化趋势加强;四是社会组织中的各种服务类组织发展较快,公益资源较多地向服务领域集中,政府购买服务也主要向服务类社会组织倾斜。 社会组织的资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被誉为“井喷式”的公益慈善捐赠与志愿服务热潮,带动了中国社会组织资源供给格局的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资源供给主体发生显著变化,多元主体开始取代单一主体;二是资源供给规模发生显著变化,开始出现大型乃至于巨大型基金会,政府购买服务的支出规模也在急剧增大;三是长期制约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资源约束有所缓解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根本改善。 二.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 第一,“按照社会组织的角色理论来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遭遇到一个很大的瓶颈,一方面政府和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寄予很大的期待,或者说社会组织承担的角色期待很高;另一方面,从社会组织的角色实践来看,社会组织在现实中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制约性的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动性有待发挥,行动力也多有不足,由此导致社会组织的角色功能难以实现。就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角色期待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组织常常被看作是政府管理的‘减肥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问题已经不能单

数学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数学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段灿松曲靖2013 年5月25日星期六 “数学是一种文化”的新观点起于20 世纪60 年代,是美国学者怀尔德 ( R.Wilder ,1896-1982 )在他的数学著作《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中最早提出来的, 怀尔德从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理论等方面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及有关理论体系,他的数学文化观是长时间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数学哲学观。 国内最早关注数学文化的是北京大学的孙小礼教授,1992 年,她与邓东皋、张祖贵合编了《数学与文化》一书,书中精选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以及研究数学的哲学家的文章,从各个侧面来说明数学在整个文化中的地位。该书提出:“数学学科并不是一系列的技巧。这些技巧只不过是它微不足道的方面,它们远不能代表数学, 就如同调配颜色远不能当作绘画一样。技巧是将数学的激情、推理、美和深刻的内涵剥落后的产物。数学在形成现代生活和思想中起重要作用” ,“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 ,[1]他们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充分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肯定数学文化存在的价值。自从邓东皋等编著的《数学与文化》出版以来,相关人士开始从文化的角度关注数学及其文化价值,开始对数学与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 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研究之中。 齐民友著的《数学与文化》一书探讨了数学与文化的关系,从数学和文化的起源谈起,直至它们的演变和进化,用诸多的事例,说明数学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不仅显示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一种理性的探索精神,该书还特别指出:“一个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 [2]王宪昌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强调并指出数学文化是“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数学文化并非是自生自灭的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3]院士王梓坤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总结了数学的四个作用,数学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就是其中的一个作用,他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4] 近几年来,我国从事数学文化教育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许多文章、书籍相继面世。如郑毓信的《数学的文化价值何在、何为—语文课反照下的数学教学》,张顺燕的《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王新民、马崛兴在《新课程中“数学文化”的涵义诊释》等

说文解字540部首表

《說文解字》540部首小篆字形和難字注音表 說文解字弟一 1.虔一。 2.蚌丄(上)。 3.訐示。 4.凰三。 5.副王。 6.動玉。 7.敝玨( 珏),jue2。 8.敗(氣)[气]。 9.敘士。 10.斬丨,gun3。11.晝屮,che4。12.梯艸,cao3。 13.焚蓐,ru4。14.煮茻( ),mang3。 說文解字弟二 15.犀小。16.猴八。17.琨釆,bian4。18.痞半。19.發牛。20.腕犛,li2。21.腎告。22.腆口。23.幹凵,kan3。24.廉吅,xuan1。25.慈哭。26.想 ( 走)。27.溪止。28.煆(撥)[ ](癶),bo1。29.牒步( )。30.獅此。31.瑚正。32.瑁是(昰)。33.當辵(辶),chuo4。34.跳彳,chi4。35.鉅廴,yin3。36.閘?,chan1。37.隔行。 38.預齒。39.嘟牙。40.圖足。41.氳疋,shu1。42.滾品。43.漩龠,yue4。44.滯 (冊 册)。

說文解字弟三 45.漣?,ji2。46.滲舌。47.熙干,gan1。48.熄 ,jue2。49.獄只,zhi3。50.瑤?,ne4。51.疑 句,gou1。52.瘉丩( ),jiu1。53.監古。54.睿十。55.福 (卅),sa4。56.種言。57.敵誩,jing4。58.暴音。 59.標?,qian1。60.樊丵,zhuo2。61.歐菐,pu2。62.毆廾( ),gong3。63.潟( ),pan1。64.熨共。65.獎異( ),yi4。66.瑾舁( ),yu2。67.瘦 ,ju1。68.皚?(晨),chen2。69.瞌爨,cuan4。70.磅革。71.蝌鬲,li4。72.諉 (?),li4。73.趣爪,zhao3。74.踩 (丮),ji2。75.輦鬥,dou4。76.鄱又。77.駙 ,zuo3。 78.髮史。79.魅支。80.魯 (帇),nie4。81.齒聿,yu4。 82.儐畫(畵),hua4。83.劑隶,dai4。84.噫臤,qian1。 85.噪臣。86.噯殳,shu1。87.憾(殺)。88.擁 ,shu1。 89.撼寸。90.擒皮。91.曄?,ruan3。92.樺攴(攵),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 文参考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一) 主要参考书目 谭道明主编:《企业管理概论》,武 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 金思宇:《企业文化建设是探索现代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企 业文化网,2004年12月 高峰:《企业文化》,中国纺织出版 社,2002年9月第一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二)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 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1----------------精选公文范文----------------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7月第 1版。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 李大军:《中外企业文化知识500 问》,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 版。 王璞武凌:《企业文化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 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 年3月第1版。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 设论文参考文献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三) 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企业

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 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 和原则,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论 文。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已 经日益显著。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 必然选择。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 济,2000(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 [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 [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04). [6]李蓉,卢晓君.企业增长的文化动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4).

说文解字木部字综述

《说文解字》中“木”部字研究综述 【摘要】《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不朽的名著。历代研究《说文》的颇多,对《说文》的体例、内容、部首等都进行了研究,目前对说文“木”部字研究的人不是很多,本文就各学者对《说文》“木”部字的字形结构、字义校勘、释义方式、重文、木文化、唐写本说文木部研究等诸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以后木部研究和《说文》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说文》;木部字;研究综述 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也是反映诸多文化现象的汉字文化宝库。《说文》共十四卷,又叙目一卷为十五卷,每卷分为上、下三十卷,收字9353 个,又重文1163 个,注文约有十三万字。书中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出540 部,首创了部首排列法,字体以小篆为主,古文、籀文等异体字则列为重文。《说文·木部》共收字四百二十一个,重文三十九个,是《说文》中收字最多的部首之一。本文从“木”部字字形结构、字义校勘、释义方式、重文、木文化、唐写本说文木部的研究六方面进行综述。 一、《说文》木部字形结构研究 李瑶玲的《<说文>木部字研究》中按照六书理论,归纳整理421 个木部字的汉字结构。其中,6个象形字,3个指事字,7个会意字,403个形声字,另外还有“某”与“栞”两个字的结构不能确定。 她将象形字分为独体象形字和合体象形字,其中独体象形字1个:“木”字;合体象形字5个:“果、朶、枼、樂、。 将指事字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指示性的纯符号;一类是在象形字上加指示符号以表示词义。《说文》木部的指事字都是在象形字“木”上加指示符号表意的字,共有3个:“本、末、朱”。 她袭承裘锡圭对会意字的次分类,将会意字分为图形式会意字:“采、析、休、梟”;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杲、杳”;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枚”;其他会意字;《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