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病

骨病
骨病

简答题:

1.根据X线表现,简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分期。

2.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目的、临床表现。

3.骨痨的手术适应症。

4.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感染途径、病理转归、特点。

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五种临床检查方法,并简述阳性表现。

6.中医手法治疗骨关节病的作用。

7.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罗马标准。

8.骨关节痹症的病因病机。

9.骨软骨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0.骨肉瘤的临床表现。

11.骨关节结核的治疗原则。

12.尤文肉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名词解释:

1.骨痈疽:

2.骨软化症:

骨质疏松症:

3.可德曼三角:

4.Shenton线:

5.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哈氏系统:

7.寒性肿胀:

8.骨转移性肿瘤:

选择题:

1.先天性髋内翻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股骨颈骨化障碍,股骨头下移,股骨颈成形不全。

2.慢性骨髓炎的总病机是:虚中夹实。

3.骨关节结核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脊柱。

4.骨关节结核最常用的手术方法:病灶清除术。

5.类风湿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6.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侵犯关节滑膜。

7.痛风的主要表现是:血尿酸增高。

8.下胸段脊髓横断伤后期引起的瘫痪为:痉挛性瘫痪。

9.髂胫束挛缩会造成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10.腰椎键盘突出症的实验检查是:直腿抬高实验。

11.祖国医学治疗骨肿瘤用的方法是:扶正固本。

12.剃刀背畸形见于:脊柱侧弯。

13.脊椎骨垢骨软骨病典型畸形是:圆背畸形。

14.6月~2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首选治疗方法是:闭合手法复位,蛙式石膏或支架固定。

15.剥脱性骨软骨病最常见于:膝关节。

16.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应在perkin’S方块的内下象限。

17.通风性关节炎的好发年龄是:30~50岁。

18.缺血性肌挛缩好发于:小腿和前臂。

19.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干垢端。

20.骨关节结核为继发性病变,常见继发于:肺结核。

21.脊柱瘤好发于脊柱骶椎处。

22.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多关节游走性疼痛。

2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早期表现:干垢端有持续性剧痛和明显深压痛。

24.骨样骨瘤好发于:股骨和胫骨。

25.原发性骨质疏松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妇女。

26.骨垢骨软骨病中女性多于男性的疾病为:趾骨头骨垢骨软骨病。

27.髋关节结核首选检查:托马氏征;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首选检查:蛙式实验。

28.胸椎结核出现椎旁脓肿;颈椎结核出现咽喉壁脓肿。

29.化脓性关节炎相当于中医的关节流注;骨关节结核相当于中医的流痰。

30.类风湿性关节炎手部畸形为腕尺偏畸形;缺血性肌挛缩手部畸形为爪形手畸形。

31.腰椎结核检查:拾物实验;腰椎键盘突出症检查:直腿抬高实验。

32.全关节结核X线表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破坏。

33.骨肿瘤中碱性磷酸酶增高的是:骨肉瘤,骨转移瘤。

34.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依据:双侧骶髂关节炎,骶椎活动受限。

35.以长管骨干而已,骨干的血供主要来自:滋养动脉。

36.恶性肿瘤中常见的是:骨肉瘤。

37.骨痨的病因是:结核杆菌。

38.骨转移瘤多见于:40~60岁。

39.结构性脊柱侧弯常见的是:先天性侧弯。

40.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典型X线表现是:磨砂玻璃样改变。

4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好发年龄是:2~12岁。

42.骨痈疽多发生于:骨端。

43.骨关节结核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的鉴别诊断依据是:血沉增快。

44.骨肉瘤好发于:15~25岁。

4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好发于:10岁以下。

46.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的部位是:腰椎。

填空题:

1.骨组织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2.骨关节病又称退行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

3.热毒是骨髓炎的致病因素,正虚是骨髓炎的发病基础,损伤是骨髓炎的常见诱因。

4.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是:骨质破坏、坏死和反应性骨膜增生同时存在。

5.化脓性关节炎的后遗症主要是:关节强直,病理脱位和周围软组织瘢痕挛缩。

6.在整个脊柱中结核发病率最高的是腰椎结核,其次是胸椎结核,再之为胸腰段和腰骶段。

7.痹症的发生主要是正气不足,复感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8.“浊独取阳明”之说,所谓独取阳明,即注意:调理脾胃,培土固本。

9.颈椎病常见四型有: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

10.常见的生产性损害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11.从骨垢功能上分,可分为:压力性骨垢,牵拉性骨垢。

12.痛风病人应禁食含嘌呤和核酸的食物。

13.先天性颈斜表现为:头部倾向患侧,下颌倾向健侧。

14.小儿麻痹是特异性亲神经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引起一种急性传染病。

15.两膝内缘不能靠拢,两膝踝间距离加大,称为膝内翻畸形。

16.剥脱性骨软骨病的治疗目的是:防止骨软骨片的脱落和关节面的退变。

17.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走时呈鸭式步态。

18.强直性脊柱炎胸廓扩张<3CM为阳性。

19.椎体结核多形成寒性脓肿,其表现形式为:一是沿椎体骨膜,形成广泛的脓肿;二是

20.软骨瘤如发生在骨内称为:内生骨软骨瘤。

21.佝偻病的主要病理改变:骨软骨和甲状腺。

22.骨质疏松分为普遍性和局限性,而前者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为继发性。

判断题: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对

2.结核病原发病灶多在肺和胸膜,或消化道或淋巴结,继发于骨和关节。对

3.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为特征的急性损伤综合征,称为挤压综合征。错(水肿,高血压)

4.脊髓横断伤后期损伤平面以下迟缓性瘫痪,膀胱为无张力性膀胱。错(痉挛性膀胱)

5.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骨质有机成分风化不足,继发性钙盐沉着减少。对

病案分析:

男性,35岁,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月入院。体查:脊柱向右侧弯,跛行,腰椎活动受限,腰椎间隙棘突旁左侧2CM处压痛,左拇臂伸肌力4级,左直腿抬高实验阳性,左小腿外侧、左足外侧皮肤感觉减退。X片显示:腰椎骨质正常。请做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骨病病理知识

病理知识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病因:. 1.急性腰扭伤后及长期反复的腰肌劳损。 2.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如长时期坐位、久站或从弯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均可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腰肌劳损。 3.慢性腰肌劳损与气候、环境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促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临床表现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腰部僵迟,腰背、大腿放射性疼,挤压痛,咳嗽痛,牵拉痛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红,肿,热,痛,僵 风湿类风湿: 一、环境因素: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类风湿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它人,类风湿主要是由于外部风邪入侵所致. 二、二、性激素:研究表明,类风湿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男女发病比例越为1:3. 三、内分泌因素:类风湿多发生于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症状有所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该病,因此推断类风湿的发生于内分泌因素存在关系。 四、免疫因素:有些专家认为,类风湿的产生是由于感染原侵入关节腔,刺激滑膜或者浆细胞,从而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抗体就会转化为异体,再次刺激浆细胞就会产生新的抗体,即类风湿因子,从而导致类风湿发生。 临床表现:

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 (1)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2)关节受累的表现①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易受累的关节有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其他还可有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②关节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 肩周炎 患病原因;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临床表现: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 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肩部疼痛,肌肉无力,手不能抬,怕风怕冷,僵硬迟钝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患病原因: 1、劳损: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易发生颈椎病。小于30岁的颈椎病人,多从事低头工种。 2、头颈部外伤: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3、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4、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这些部位的炎症刺激颈部软组织或通过丰富淋巴系统引起颈枕部软组织病变。有人认为,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颈椎病重要发病因素,这可能与软组织慢性劳损炎症相互影响而加重病情之故。 5、风寒湿因素: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因此,风寒湿因素不仅是诱因,也可作为病因引起病变产生症状。 6、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颈椎退变等是一些颈椎病发病基础。颈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狭小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慌、心悸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最新医学名词解释

医学名词解释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一) 2007-9-26 16:43:39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100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 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 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 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 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 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 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 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20.Rh血型 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 是体内水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是一些溶质重吸收的动力。 22.真性糖尿 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 23.肾性糖尿 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24.血红蛋白尿 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疗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但多发性骨髓瘤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的不规范。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骨髓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常导致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骨相关事件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约一半到2/3 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二、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骨髓瘤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通信作者:马军,Email:mjun@https://www.360docs.net/doc/932562140.html,;邱录贵,Email:drqiu99@https://www.360docs.net/doc/932562140.html,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1月第15卷第1期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WHO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

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3、着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Rusk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4、英国着名康复医学专家D wade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认为: (1)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的实际需要; (2)功能训练应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作业活动联系起来,且忌千篇一律,只着眼于减轻临床病损和缺陷,忽略功能性活动的训练; (3)应当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而不是只限于每日用5%白天时间,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好使患者经常处在一个技能学习的环境中; (4)只有靠多学科参与,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满足每个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具体需求。 三、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 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 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人体中化学元素

人体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人体的元素有60多种。其中有钙、钠、钾、镁、碳、氢、氧、硫、氮、磷、氯等11种属必需的定量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头20个元素内,另有铁、铜、锌、锰、钴、钒、铬、钼、硒、碘等十余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钠、钾、镁四种元素约占人体中金属离子总量的99%以上。它们大多以络合物形式存在于人体之中,传递着生命所必须的各种物质,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当膳食中某种元素缺少或含量不足时,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下面介绍几种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占蛋白质分子重量的16%~18%。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动植物体内的酶也是由蛋白质组成。此外,氮也是构成核酸、脑磷脂、卵磷脂、叶绿素、植物激素、维生素的重要成分。由于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将氮称之为生命元素。植物缺氮时,老器官首先受害,随之整个植株生长受到严重阻碍,株形矮瘦,分枝少、叶色淡黄、结实少,子粒不饱满,产量也降低。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多种蛋白质的参加才使生物得以存在和延续。例如,有血红蛋白;有生物体内化学变化不可缺少的催化剂——酶(一大类很复杂的蛋白质);有承担运动作用的肌肉蛋白;有起免疫作用的抗体蛋白等等。各种蛋白质都是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氮是各种氨基酸的一种主要组成元素。 钠和氯在人体中是以氯化钠的形式出现的,起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维持体液平衡的作用。人体每天必须补充4~10g食盐。 钙是一种生命必需元素,也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大量金属元素,含量仅次于C、H、O、N,正常人体内含钙大约1~1.25kg。每千克无脂肪组织中平均含20~25g。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它参与人体的许多酶反应、血液凝固,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巩固和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缺钙会引起软骨病,神经松弛,抽搐,骨质疏松,凝血机制差,腰腿酸痛。人体每天应补充0.6~1.0g钙。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摄入不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症。 磷是人体的常量元素,约占体重的1%,是体内重要化合物ATP、DNA等的组成元素。人体每天需补充0.7g左右的磷。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造成呆小症;会引起成人甲状腺肿大。 为了人体的健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平衡,特别是要注意上述元素和其它一些微量元素(如铜、钾、镁、氟、硒、锌等)的补充,以保证某些生理功能的正常。 下面是各种元素与其生理功能及日常来源的对照表: 元素

骨病学

骨病学教学大纲 (供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使用) Ⅰ前言 中医骨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骨与关节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及其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骨病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教学时数为4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示教6学时。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临床病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CAI课件。课堂教学阶段,重点讲授中医骨病学中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II 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明确骨病学的发展简史。 二、教学要求 了解历代医家对骨病的认识;了解骨病学的研究现状。 三、教学内容 1.中医骨病学的发展简史。 2.骨病学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骨痈疽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明确骨痈疽的概念及诊断。 二、教学要求 1.掌握骨痈疽的概念、诊断。 2.熟悉其病因、病机。 3.了解治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骨痈疽的概念、诊断,中医对骨痈疽的认识。 2.骨痈疽的病因、病理 3.骨痈疽的治疗。 第一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明确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定义、病因、病理,能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概念。 2.熟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非手术治疗。 3.了解病因、病理变化过程、鉴别诊断、手术治疗。 三、教学内容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概念,流行病学调查。 2.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病理。 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非手术治疗.。 4.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鉴别诊断、手术治疗。 第二节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一、教学目的:明确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定义,掌握其诊断及中医治疗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定义。 2.熟悉其诊断、治疗,病因病理变化过程。 3.了解其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

骨代谢疾病一般包括骨质疏松内分泌骨病-中山博爱医院

协力筑防线,守护骨健康 骨代谢疾病一般包括骨质疏松、内分泌骨病、变形性骨炎、遗传性骨病等方面,其中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在世界常见多发病中跃居继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七位,是继心血管疾病后第二大医疗问题。 9月22日下午,由检验科主办的市级继续教育项目《骨代谢标志物在妇女及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讨会》在博爱医院教学楼会议中心顺利举办。来自市区、镇区各大医院的妇科、儿科、检验科的专家学者们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邀请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万波教授、中山市博爱医院检验科彭建明主任、中山市博爱医院妇保科罗小婉主任医师进行课题讲授,从《维生素D与母婴健康》、《维生素D与儿童保健》、《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衍生物,具有抗佝偻病作用。孕妇维生素D缺乏影响着新生儿的骨骼健康。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孕妇维生素D不足使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增加,补充维生素D能够明显降低低体重儿的出生比率。但维生素D绝非越多越好,过量补充会引起中毒。 近年来,骨代谢的临床实验室的化学成分检查有了极大的进步,除能测定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等相关蛋白外,还发展了能检测骨转换和骨吸收的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如血清骨钙素、I型前胶原前肽、β-CrossLaps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直接提供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变化指数,更有利于骨代谢异常改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监测。同时,专家也提醒,骨代谢疾病是一种需长期坚持治疗,定期监测的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是治疗的关键。 本次会议对骨代谢标志物在妇女及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做出了比较详尽的讨论。在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中,为到会的各大医疗单位给出了使用建议,且在相关骨代谢标志物与妇女儿童的保健方面也提出了很多研究热点。协力筑防线,守护骨健康。骨代谢病只要坚持治疗,定期监测,就一定能够战胜。(文卓坚臻/图陈健锋)

最新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 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信息及实施介入 性治疗的科 2、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 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 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 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 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 科。 3、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 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4、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 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 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 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 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5、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 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 间,骨骺与干骺端愈合的时间及其形 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 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6、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 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 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 含量比例仍正常。骨皮质变薄,哈氏 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7、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类骨质钙化 不足。骨的有机成分,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组织学变化主要是未钙化 的骨样组织增多,骨骼失去硬度变软、变形,尤以负重部位为著。 8、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 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9、骨膜三角:如果引起骨膜增生的疾病 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呈三角 形,叫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

骨病基本知识

骨病基础知识培训手册 吉林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营销企划中心 二OO七年 第二部分:骨病基本知识 1、骨病总括 骨病是多种骨与关节病的一个总称。它主要包括骨质疏松、关节炎、脊柱炎、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多种急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疾病。 2、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女性为%。 3、骨质疏松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ectopic hormone syndrome 正常情况下不产生激素的组织,在增生或转化为肿瘤时,分泌某些肽类或胺类激素或激素样化学物质,在临床上引起相应的激素过多的综合征。有时由于肿瘤产生的异源激素的生物活性低(如激素前肽),不够引起临床症状。目前已发现的非内分泌肿瘤分泌的异源激素及内分泌肿瘤分泌的异种激素共有27 类、65种,它们所引起的类似相应激素过多的综合征,可以出现在原发肿瘤症状之前或早期或晚期,使诊断困难,容易漏诊,但是若能提高警惕,及时测定血或尿中某种激素或其代谢产物水平,测定肿瘤产生的某些酶或称为肿瘤标志的某些蛋白质(如甲胎蛋白),则均可作为诊断肿瘤的线索或肿瘤活动的指标。其预后取决于原发肿瘤,原发瘤为良性者预后好,原发瘤为恶性者预后不良。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的发病率尚无精确统计,估计不超过肿瘤病人的10%。 发病机理肿瘤组织产生异源激素或异种激素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提出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基因学说也叫脱抑制学说,是最早提出的较有说服力的学说,以为正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受调节基因抑制的,通过转录形成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只能产生正常的多肽激素,但当肿瘤细胞中合成某种肽类激素的蛋白质基因组的密码发生脱抑制时,则可产生另一种蛋白质或肽类激素。这一理论可以解释目前所发现的异位激素几乎都是多肽或糖蛋白类激素而设有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素,但不能解释为什么某种肿瘤只产生某种异位激素。 内分泌细胞学说认为分泌异位激素的肿瘤细胞来源于胚胎期与正常内分泌激素前体有关的细胞,它们本身具有分泌其他激素的能力,但在正常情况下无分泌激素的功能,一旦发生肿瘤时这种细胞退化为分化不良或胚胎期细胞,才重新具有分泌激素的能力。这些细胞有共同的组织细胞化学特性和超显微结构的特点,统称为APUD细胞系统, 它们来源于胚胎外胚层神经脊,分布于内胚层组织脏器如肺、胸腺、甲状腺、胃及小肠、胰、肾上腺中,这些脏器发生肿瘤时可以产生异位激素。 异常蛋白质合成学说肿瘤细胞可合成有类似激素作用的某些异常蛋白质或肽类,如引起低血糖症的生长介素和引起红细胞增生的物质等。 癌基因-生长因子学说目前已证实正常细胞也含有癌基因或原癌基因,某些癌基因的功能与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它们的产物类似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或其功能亚单位。癌基因激活异位激素的关系尚不清楚,可能只简单地提供对原始细胞增殖的刺激,然后出现分化异常,或细胞癌基因为染色体易位活化或其他机制激活内分泌基因的表达,这一学说可以解释非一般肿瘤(即非APUD细胞瘤)产生的异位激素,以及不同肿瘤可产生同一种异位激素的现象。 诊断与分类诊断的关键是弄清楚异位激素和非内分泌肿瘤的关系。诊断要求符合:①非内分泌肿瘤合并内分泌综合征;②肿瘤合并有血或尿中某种激素水平异常增高;③测定的血或尿中的激素水平对生理反馈抑制无效;④肿瘤切除或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后激素水平下降;⑤证实肿瘤组织中有激素存在;⑥肿瘤组织体外培养可以继续合成激素;⑦肿瘤组织的瘤细胞内有该激素特异性的mRNA,瘤组织的正常细胞内则无该激素的mRNA;⑧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临床现已发现有许多种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其临床内分泌表现及分泌的异位激素和原发肿瘤部位的分类见表。 临床较常见的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主要有以下几种。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中最常见者。在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的非内分泌肿瘤中,支气管肺癌主要是肺燕麦细胞癌占60%,其次胸腺肿瘤占15%,胰腺内分泌肿瘤占10%,其他如食管、胃、结肠、胆囊、肾、前列腺、乳腺、卵巢、肝和甲状腺的恶性肿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均可引起。这种非内分泌瘤分泌的主要为大分子ACTH(约占35~70%),生物活性比正常的小分子ACTH低,但两者的生物作用是一样的,都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分泌皮质醇。因此除原发肿瘤的症状外,尚有库兴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甚致其出现时间可早于原发肿瘤,突出的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明显、血压高、浮肿、多毛和痤疮,但典型库兴氏综合征的多血质、向心性肥胖和皮肤紫纹则少见。实验室检查有明显的低血钾性碱中毒,血ACTH和皮质醇增高,尿17-羟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排量增加,大剂量地塞米松试验不能抑制皮质醇的分泌,本征预后不好,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其原发肿瘤。 异位低血糖综合征不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低血糖综合征,也是临床常见的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之一,许多肿瘤都能引起低血糖特别是来自中胚层的胸、腹腔巨大肿瘤,如间皮细胞瘤、神

最新医学词汇词根

医学词汇词根

医学英语常用前后缀,医学英语词汇单词 ?a-[无,缺] ▲anemia[贫血] ▲atonia[无张力] ▲asymptomatic[无症状的] ▲amenorrhea[闭经] ?ab-[分离] ▲abduct [外展] ▲abscision[切除] ?acou (acu)-[听觉] ▲acumeter [听力计] ▲acouophone[助听器] ?acro-[肢端] ▲acromegaly[肢端肥大症] ▲acromastitis[乳头炎] ?ad (af, an)-[邻近,向上] ▲adrenal [肾上腺] ▲adaxial[近轴的] ▲annexa[附件] ?-ad[……侧] ▲ventrad[向腹侧] ▲cephalad[向头侧] ?adeno-[腺] ▲adenocyte[腺细胞] ▲adenoidism[腺体病] ?adipo-[脂肪] ▲adiposis[肥胖症] ▲adiponecrosis[脂肪坏死] ?adreno-[肾上腺] ▲adrenocorticoid[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alin[肾上腺素] ▲adrenal[肾上腺] ?-aemia(emia)[血症] ▲bacteremia[菌血症] ▲leukemia[白血病] ?-albi (albino)-[白色] ▲albumin[白蛋白] ▲albinism[白化病] ?-algesia[痛觉] ▲hypoalgesia[痛觉减退] ?-algia[痛] ▲arthralgia[关节痛] ▲cephalgia[头痛]

▲neuralgia[神经痛] ?alkali-[碱] ▲alkalosis[碱中毒] ?alv eo-[牙槽,小沟] ▲alveolitis[牙槽炎] ▲alveobronchiolitis[支气管肺泡炎] ?ambi-[复,双] ▲ambiopia[复视] ▲ambivert[双重性格] ?ambly-[弱] ▲amblyopia[弱视] ▲amblyaphia[触觉迟钝] ?amylo-[淀粉] ▲amyloidosis[淀粉酶] ▲amylase[淀粉酶] ?angio-[血管] ▲angiography[血管造影术] ▲angioedema[血管性水肿] ▲angeitis[脉管炎] ▲angiofibroma[血管纤维瘤] ?ante-[前] ▲antenatal[出生前的] ▲anteflexion[前屈] ?antero-[前] ▲anterolateral[前侧壁] ▲anteroventral[前腹侧] ?anti-[抗,反] ▲antibiotics[抗生素] ▲antihypertensives[降压药] ▲anticoagulant[抗凝剂] ?rarchno-[蛛网膜] ▲arachnoid itis[蛛网膜炎] ?archo-[肛门,直肠] ▲archorrhagia[肛门出血] ▲archosyrinx[直肠灌注器] ?arterio-[动脉] ▲arteriospasm[动脉痉挛] ▲arteriosclerosis[动脉硬化] ?arthro-[关节] ▲arthrocentesis[关节穿刺] ▲arthrotomy[关节切开术] ▲arthritis[关节炎] ?-ase[酶] ▲oxidase[氧化酶]

治疗骨病秘方

腰腿痛颈椎病健康 此方通治: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一切骨科疾病。 药方贡献人:洪真大居士 洪真居士;是佛门高德之士。出自中医世家,现任某医院院长一职。曾得多位佛、道两教高人真传,穷其一生研究......。好多,不多说。今有两门中医绝技(根治一切胃肠疾病\根治一切骨科疾病)临床应用效验如神,故此贡献于世。广利有情,救济世人,乃洪真居士之愿!也是我佛之愿!天下病苦众生之愿! 配方: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夕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药店加工成粉。 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一到三

副药可以根治 治高血压: (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治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治血脂稠: (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疗程) 脸上黑星(雀斑): 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治脚汗. 脚臭: 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治脚气: 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康 复 医 学 的 重 要 性

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近几十年来,康复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其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社会和患者的迫切要求 在医学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各种传染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目前人类的死因可以认为主要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癌症和外伤,但这些患者除急性死亡者外,还有很大部分可以存一个长时期,对于存活的患者,康复医学就有巨大的作用。如在心肌梗死后存活的患者中,现已证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参加康复治疗者,其后的病死率比不参加者低36.8%。 在脑卒中后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能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可使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地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在创伤方面,以严重创伤引起的截瘫为例,1950年前截瘫后平均只能存活2.9年,50年代后虽然延长到5.9年,但这些患者由于残疾不仅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反而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康复治疗,1976年已有53%的截瘫患者能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及至1980年,这部分患者已达到83%左右。这就使许多严重残疾的患者不但不致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且还能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继续作出贡献,这也是康复医学能使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而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的原因之一。至于肢体伤残,由于现代假肢技术的进展,很多患者装配了肌电手或其他各种假肢以后,绝大多数能自理生活和重新选择一种合适的职业,这更是显而易见的康复效果。 二、经济发达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的必然结果 在经济发达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下述各变化向康复医学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存活者中残疾比例增高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以后,老年人的比重明显增多。已如前述,老年人中残疾者所占比例相当高,迫切需要进行康复,这就是近年来老年康复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老年人中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癌症的发病率亦比年轻人高,这也使得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二)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残疾人口不断增多 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以后,尽管采取了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但只能降低工伤和车祸的发生率,而因工伤和车祸致残的绝对人数却因生产岗位和车辆绝对数的增多而肯定比以往多,这部分残疾人同样急需积极的康复治疗,才能使他们残而不废。 (三)文体活动日益发达,残疾人口不断增多 文体活动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蓬勃发展。纵观杂技、体操、跳水、赛车、拳击、摔跤等难度较高或危险性较大的文体活动,无论在训练或竞赛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受伤致残的危险。由于这种原因而造成残疾的患者,同样需要康复医学为他们的将来作贡献。 三、为应付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必要储备 在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和战争根源之前,地震和局部战争都是难以避免的,世界各地的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残疾人,各次局部战争同样产生"了不少伤残者。对于这些患者,是否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这也是必须重视发展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由于上述各种原因,世界上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康复医学。

最新医学检验开题报告范文

最新医学检验开题报告范文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实验教学在其中占据着重要意义。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医学检验开题报告范文。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学到更多实践知识,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也会随之获得提升。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型仪器以及检验技术相继出现,医学检验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生只有同时兼具高实验操作技能、较高的理论水平、独立设计医学实验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才能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医学检验人才。由此,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利用实验教学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让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牢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同时获得实践机会,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纠正学生只重视医学部分内容而忽视化学部分内容的不正确思想,全面巩固基础知识,以免由于知识的漏洞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 强化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在教学内容方面,抓住重点,积极进行总结和归纳。 医学检验的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之前就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师只需要将教学内容梳理一次学生就会明确自己薄弱以及所需要掌握的地方。然后教师可以

针对性地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节省教学时间。分析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数学统计以及化学等,都属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并且会出现比较多的公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归纳,将相似内容总结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更快记住重点内容。比如在计算弱酸性体系的分布系数时,涉及到的公式比较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其中发掘规律的方式为学生找出便于记忆的方法:公式中的分母是按照氢离子浓度降幂的顺序排列的,分子则取决于型体中所含氢的个数。抓住这样的规律之后学生就可以更快并且更深刻地记住计算公式。 2.在教学模式方面,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丰富课堂。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可以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讲授为主,同时结合谈论、提问、小论文以及习题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的思考成为教学中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逐渐取得进步。首先,教师可以从溶液的移取、天平称量的操作方法等入手进行讲授教学,在与实验课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检测结果精度的重视。其次,在一部分知识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教学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并让学生在抢答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出他们对分析化学的学习热情。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确定一个课题,让学生围绕该课题展开谈论并相互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更可以明确认

1骨病中医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1骨病中医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四大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2关节强硬、强直、僵硬、挛缩的区别。 关节强硬:骨性连接,丝毫不动。 关节强直:纤维连接,微小运动。 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动后好转。 关节挛缩:摸得顺毛,禁止捋毛! 3骨病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 内治——解毒法活血法通络法补益法 外治——药物外治;按摩推拿;针灸治疗;物理疗法;练功疗法; 手术治疗。 4Brown-Sequard综合征、Hoffmann征及临床意义。Hoffmann征:医者一手握患者手部,使腕部轻度背伸,另一手食、中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用拇指轻弹患者中指指甲,如引起患者其他手指掌屈反射,即为阳性,见于椎体束损害。 断。 先天性斜颈临床表现以及诊断 1难产 2出生后7~14天,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有肿块,有压痛,2~3周后更显著,2月后消失。 3头倾向患侧,下颌向健侧。 4面部发育不对称。 5临床检查患侧可扪及条索状胸锁乳突肌。 6颈部X线无发育异常。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1走路前不容易发现,新生儿的检查是关键。 2髋关节外展受限,臀褶高,患侧大腿短。 3走路的时间晚,步态异常。“鸭步”。 4患侧臀部扁宽,臀下皱襞变浅;臀部突出,腰前突加大。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判断。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选择: 先天性髋关节是各种先天性畸形最多见,而且比较难处理的疾病。治疗上应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变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通常治疗以年龄划分: 0-6月;6-18月;18-36月;3-8岁;8岁以上 0-6个月婴儿常用方法为Rosen支架与Pavlik吊带。 6-18个月婴儿: 1常用方法为手法复位+内收肌切断+蛙式石膏固定。 2如果手法复位失败,可以考虑手术。手术的目标是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复位。 18-36个月阶段: 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仍然是主要方法。 22-24个月患儿失败率逐渐上升。 如果伴有髋臼、股骨头、股骨颈的变化,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改善髋关节力线。 3-8岁: 因为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挛缩和髋臼结构畸形,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股骨缩短;前倾角纠正;髋关节负重而扩大;造架;髋臼成形。 8岁以上: 此期治疗十分棘手。 目前治疗仍然存在争论。 可以采用髋臼加盖或造架等姑息性手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如何判断手法效果? 1患者足尖内侧渐渐向外转,内侧韧带松弛可以有5°-10°活动。表明继续手法治疗有效。 2 若患者整个足似已冻僵而无改善迹象,手法作用不大。1先天性斜颈的最初表现有什么? 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检查方法及治疗选择。 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法治疗顺序及固定注意事项。 ①屈膝90°,足马蹄位,用大拇指与食指抓住第一跖骨头与足拇趾,直线向前牵引,纠正大母趾内收。 ②将牵引中的母趾向外展,并向外旋转即外翻足底。 ③用手掌托住足底。大拇指压住足母趾内侧,向上背伸。 ④以上手法每日进行3-4次,每次3个动作各30遍。 ⑤疗程1个月,若效果不大???,考虑石膏纠正。 病因病理 1风寒湿邪侵袭机体。 §风寒湿痹阻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为痹。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ve Medicine 课程代码:ZB32010995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数:34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开课学期:6 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必修学分: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1.教学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 2.课程特点:康复医学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体系,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2.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内脏疾病的康复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1 2 4 4 6 5 1 2 1 1 2 4 1 0 合计26 8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讲授内容] 1.掌握: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三级分类与我国五级分类要点 2.熟悉:康复医学的对象、内容及工作方式;残疾的三级预防 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残疾的概念、形成

人体所需要的七大元素

人体所需要的七大元素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一词在1970年以前的营养学中尚不曾出现,当时只有“粗纤维”之说,用以描述不能被消化的、吸收的食物残渣,且仅包括部分纤维素和木质素。通常认为粗纤维对人体不具有营养作用,甚至吃多了还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尤其是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对身体不利,一直未被重视。 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3%,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8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 脂肪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因此脂肪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取决于脂肪酸,不同食物中的脂肪所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不一样。自然界有40多种脂肪酸,因此可形成多种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酸一般由4个到24个碳原子组成。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 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矿物质 矿物质是人体内无机物的总称。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是人体必须的元素,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合成的,每天矿物质的摄取量也是基本确定的,但随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环境、工作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自然界,纯水是非常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纯水可以用铂或石英器皿经过几次蒸馏取得,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