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1)、茶假眼小绿叶蝉

田间管理:及时采摘,合理修剪,清除杂草,将枯枝落叶带出茶园或烧毁。

物理防治:利用蓝色板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茶园蜘蛛、瓢虫等天敌;在湿度大的季节用白僵菌喷雾防治。

药剂防治:夏茶百叶虫量超过6头、秋茶百叶虫量超过12头时。建议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呲虫啉、联苯菊脂等药剂防治。(2)、茶毛虫

田间管理:冬季剪出茶树下部拖地枝,夏季摘除卵块和虫群,盛蛹期在根际培土,减少虫源,抑制成虫羽化出土。

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性诱剂诱杀成虫;释放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降低幼虫孵化率;喷洒Bt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药剂防治:百丛卵块在5块以上时,幼虫孵化后至三龄前,可选用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3)、茶丽纹象甲

田间管理:利用幼虫的假死性,先在树冠下用塑料薄膜铺垫,而后振动茶树,使之坠落集中处死。

生物防治:于成虫出土前,用百僵菌拌细土施于土层。

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虫量达15头/平方米以上时,可选用联苯菊酯、巴丹等药剂防治,下午至黄昏喷药。

(4)黑刺粉虱

(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分泌物常诱发煤病。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

田间管理:疏枝清园,中耕除草,及时采茶,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黑刺粉虱大发生时修剪虫枝。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斯氏寡节小蜂、粉虱黑蜂等天敌;或用韦伯虫座刨菌防治。

药剂防治:平均每叶有虫2~3头(小叶茶)或4~6头(大叶茶)时,可在卵孵化盛末期喷矿物油、呲虫啉防治,喷药时应将喷头插到茶蓬内全方位喷雾。

(5)红蜡蚧

田间管理:清篼亮脚,剪除虫枝,减少茶园虫量。

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将修剪的虫枝在茶园附近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叶后再处理残枝。在湿度达85%以上时使用韦伯虫座孢菌防治。

药剂防治: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在卵孵化盛期发生严重时选用呲虫啉、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6)茶橙瘿螨

生物防治:人工释放捕食螨(胡瓜钝螨),以螨治螨,压低害螨基数。药剂防治:秋、冬季喷施石硫合剂封园;减少越冬基数;春夏季害螨密度达到3~5头/叶时,可选用速螨酮。克螨特、矿物油等药剂进行防治。

(7)茶卷叶蛾

田间管理:结合冬季清园,剪除虫枝,摘除虫苞,降低虫口密度。物理防治:成虫发生期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选用白僵菌或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喷雾防治。

药剂防治:在一至二龄幼虫盛发期(卷叶初期),一至二代幼虫密度达到8头/平方米以上、三至四代幼虫达到15头/平方米以上时,可选用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敌敌畏等药剂进行防治。

(8)茶尺蠖

田间管理:秋、冬季清除树冠下表土中的蛹,摘除虫枝。

物理防治: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性诱剂诱杀成虫,在一至二龄幼虫期,喷施核型多角体病毒或Bt制剂。

药剂防治:幼虫密度在7头/平方米以上时,可选用除虫脲、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等药剂在幼虫低龄期喷药防治。

(9)茶炭疽病

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磷肥、钾肥,增强茶树的抗病能力;清理病叶,减少传播菌源。

药剂防治:冬季石硫合剂封园,春、夏季发病初期选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药剂喷雾。

(11)茶饼病

主要危害嫩叶和嫩梢,病斑初为淡黄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为表面平滑且有光泽的病斑,直径为2~10毫米,并向下凹陷,同时叶背病斑处突起呈饼状,产生灰白色的粉状物。

田间管理:选用无病健康种苗,修剪枯枝病梢,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增施磷肥、钾肥,增强茶树的抗病能力,低洼茶园及时排积水。

药剂防治:在发病时,可选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药剂喷雾。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病害发生相对较少,较常见的以茶炭疽病为主。 春茶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害也渐入相应的高峰期而为害茶树。为避免茶农盲目用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生产中应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在了解病虫生活习性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达到经济、无公害化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现将常见的几种病虫害习性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茶农参考。 一、害虫类 1、茶毛虫又称毒毛虫。一年发生2代,以卵块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下旬-9月下旬。幼虫3龄前群集,成虫有趋光性。低龄幼虫多栖息在茶树中下部成叶背面,取食下表皮及叶肉,2龄后食成孔洞或缺刻,4龄后进入暴食期,严重发生时也可使成片茶园光秃。我市在1999年曾大发生,今年是茶毛虫多发年。 其防治措施: ①秋冬季清园,摘除卵块;②点灯诱蛾,减少产卵量;③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人工释放赤眼蜂;④化学防治在百丛卵块5个以上时进行,掌握在3龄幼虫期前,以侧位低容量喷洒为佳。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亩用80-100毫升或2.5%天王星亩用15-25毫升,也可采取敌敌畏毒砂(土)的方法,即每亩用80%敌敌畏100-150毫升,加干湿适宜的砂(土)10公斤拌匀,覆盖塑料膜闷10-15分钟后,均匀撒在茶地上,防效能优于喷雾。 2、茶尺蠖又称拱拱虫。其生活习性为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树根际土壤中越冬,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羽化。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下旬、9月下旬-10月中旬。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花椒常见病虫害防治

花椒常见病虫害防治 我国花椒害虫种类很多,已知的约有132 种。如金龟子类、花椒跳甲、花椒凤蝶、花椒刺蛾、大袋蛾、黑蚱、花椒蚜虫、花椒介壳虫、花椒红蜘蛛、花椒瘿蚊、花椒虎天牛等等。现主要介绍花椒虎天牛,花椒介壳虫,花椒红蜘蛛等。 一、花椒虎天牛 花椒虎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9~24mm ,体黑色,全身有黄色绒毛。头部细点刻密布,触角11 节,约为体长的1/3 。足与体色相同。在鞘翅中部有2 个黑斑,在翅面1/3 处有一近圆形黑斑。卵长椭圆形,长1 mm,宽 0.5cm,初产时白色,孵化前黄褐色。初孵幼虫头淡黄色,体乳白色,2-3 龄后头黄褐色,大龄幼虫体黄白色,节间青白色。蛹初期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色。 2、生活史和习性:花椒虎天牛两年发生一代,多以幼虫越冬。 5 月,成虫陆续羽化,6 月下旬成虫爬出树干,咬食健康枝叶。成虫晴天活跃,雨前闷热最活跃。7 月中旬在树干高1m 处交尾,并产卵于树皮裂缝的深处,每处1-2 粒,一雌虫一生可产卵20-30 粒。一般8 月至10 月卵孵化,幼虫在树干里越冬。次年4 月幼虫在树皮部分取食,虫道内流出黄褐色黏液,俗称“花椒油”。5 月幼虫钻食木质部并将粪便排出虫道。蛀道一般0.7 cm xicm,扁圆形,向上倾斜与树干

呈45°角。幼虫共5 龄,以老熟幼虫在蛀道内化蛹。6 月,受害椒树开始枯萎。 3、防治方法: ①清除虫源:及时收集当年枯萎死亡植株,集中烧毁。 ②人工捕杀:在7 月的晴天早晨和下午进行人工捕捉成虫。 ③生物防治:川硬皮肿腿蜂是花椒虎天牛的天敌,在7 月的晴天,按每受害株投放5~10头川硬皮肿腿蜂的标准,将该天敌放于受害植株上。实践证明,应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花椒虎天牛效果好。 二、花椒介壳虫花椒介壳虫是同翅目蚧总科为害花椒的蚧类统称,有草履蚧、桑盾蚧、杨白片盾蚧、梨园盾蚧等。它们的特点都是依靠其特有的刺吸性口器,吸食植物芽、叶、嫩枝的汁液。造成枯梢、黄叶,树势衰弱,严重时死亡。 1 、形态特征:体型多较小,雌雄异型,雌虫固定于叶片和枝干上,体表覆盖蜡质分泌物或介壳。一般介壳虫产卵于介壳下,初孵若虫尚无蜡质或介壳覆盖,在叶片、枝条上爬动,寻求适当取食位置。 2 龄后,固定不动,开始分泌蜡质或介壳。 2、生活习性:花椒蚧类一年发生一代或几代,5 月、9 月均可见大量若虫和成虫。 3、防治方法:由于蚧类成虫体表覆盖蜡质或介壳,药剂难以渗入,防治效果不佳。因此,蚧类防治重点在若虫期。 ① 物理防治:冬、春用草把或刷子抹杀主干或枝条上越冬的雌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1)、茶假眼小绿叶蝉 田间管理:及时采摘,合理修剪,清除杂草,将枯枝落叶带出茶园或烧毁 物理防治:利用蓝色板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茶园蜘蛛、瓢虫等天敌;在湿度大的季节用白僵菌喷雾防治。 药剂防治:夏茶百叶虫量超过6头、秋茶百叶虫量超过12头时。建

议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 呲虫啉、联苯菊脂等药剂防治。(2)、茶毛虫 田间管理:冬季剪出茶树下部 拖地枝,夏季摘除卵块和虫群, 盛蛹期在根际培土,减少虫源, 抑制成虫羽化出土。 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 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性诱剂诱杀成虫;释放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降低幼虫孵化率;喷洒Bt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药剂防治:百丛卵块在5块以上时,幼虫孵化后至三龄前,可选用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3)、茶丽纹象甲 田间管理:利用幼虫的假死性,先 在树冠下用塑料薄膜铺垫,而后振 动茶树,使之坠落集中处死。 生物防治:于成虫出土前,用百僵 菌拌细土施于土层。

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虫量达15头/平方米以上时,可选用联苯菊 酯、巴丹等药剂防治,下午至黄昏喷药 (4)黑刺粉虱 (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分泌物常诱发煤病。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 虫在叶背越冬。) 田间管理:疏枝清 园, 中耕除草,及 时采茶,改善茶园 通风透光条件,黑 刺粉虱大发生时修剪虫枝。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斯氏寡节小蜂、粉虱黑蜂等天敌;或用韦伯虫座 刨菌防治。 药剂防治:平均每叶有虫2~3头(小叶茶)或4~6头(大叶茶)时, 可在卵孵化盛末期喷矿物油、呲虫啉防治,喷药时应将喷头插到茶蓬 内全方位喷雾。 (5)红蜡蚧 危M 状 幼虫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1)、茶假眼小绿叶蝉 田间管理:及时采摘,合理修剪,清除杂草,将枯枝落叶带出茶园或烧毁。 物理防治:利用蓝色板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茶园蜘蛛、瓢虫等天敌;在湿度大的季节用白僵菌喷雾防治。

药剂防治:夏茶百叶虫量超过6头、秋茶百叶虫量超过12头时。建议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呲虫啉、联苯菊脂等药剂防治。(2)、茶毛虫 田间管理:冬季剪出茶树 下部拖地枝,夏季摘除卵 块和虫群,盛蛹期在根际 培土,减少虫源,抑制成 虫羽化出土。 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性诱剂诱杀成虫;释放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降低幼虫孵化率;喷洒Bt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药剂防治:百丛卵块在5块以上时,幼虫孵化后至三龄前,可选用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3)、茶丽纹象甲 田间管理:利用幼虫的假死 性,先在树冠下用塑料薄膜铺 垫,而后振动茶树,使之坠落 集中处死。 生物防治:于成虫出土前,用

百僵菌拌细土施于土层。 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虫量达15头/平方米以上时,可选用联苯菊酯、巴丹等药剂防治,下午至黄昏喷药。 (4)黑刺粉虱 (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分泌物常诱发煤病。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 田间管理:疏枝清 园,中耕除草,及 时采茶,改善茶园 通风透光条件,黑刺粉虱大发生时修剪虫枝。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斯氏寡节小蜂、粉虱黑蜂等天敌;或用韦伯虫座刨菌防治。 药剂防治:平均每叶有虫2~3头(小叶茶)或4~6头(大叶茶)时,可在卵孵化盛末期喷矿物油、呲虫啉防治,喷药时应将喷头插到茶蓬内全方位喷雾。 (5)红蜡蚧

茶树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大纲

茶树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大纲 (茶学专业用) 一、性质、地位、任务 茶树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是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位,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茶树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的基本技术。 2.了解茶树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的基本技术。 3.掌握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基本方法。 4.熟悉茶树病、虫害的基本调查方法。 5.掌握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时间分配与进程 茶树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共1周,按30学时计算,实验教学30学时(理论教学中安排),总计66学。实践教学以技能训练形式为主,分2个学期完成,以生产季节为主线,保证一个生产循环。具体教学进程见教学计划的《茶树专业实践教学时间分配与进程表》。 综合实训一、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 [学时]6学时

[目的]学习与掌握采集、制作和保存昆虫标本的方法,并通过采集标本,熟悉当地常见害虫和天敌昆虫的形态、为害特征和发生情况。 [内容]昆虫标本采集用具;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采集昆虫标本可根据各种昆虫习性选用搜索法、诱集法、击落法、网捕法等;昆虫根本的制作:采得的昆虫,应按用途不同及时制成标本;玻片标本制作法。 综合实训二、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学时]6学时 [目的]学习采集和制作植物病害标本的方法。通过采集,能识别当地茶树主要病害种类及其症状特征和发生情况。 [内容]病害标本的采集:采集方法茶病种类很多,各种病害标本的采集方法各有不同。一个合格的标本,必须具有植物受害部位及各时期比较明显的典型症状,尽可能有病征(病原物)存在;病害标本的制作:病害标本干制法,病害标本液浸法,玻片标本制作法;病害标本的保存。 综合实训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学时]6学时 [目的]学习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为开展防治研究和开展防治示范工作打下基础。 [内容]药效试验种类:药品种比较试验,农药不同剂型比较试验,农药使用方法试验,药害试验;试验步骤及方案。 综合实训四、茶树病虫害调查 [学时]6学时 [目的]病虫害调查是病虫害研究、防治、测报、产量损失估算的基础,必须掌握田问调查的取样方法,调查记载项目及资料整理计算方法,产量损失的估算办法。

茶树病虫害

填空题:1.茶园害虫按其为害部位,为害方式和分类地位,大体可归纳为五大类包括食 叶性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性害虫,地下害虫,螨类.等 2茶园中蛀干性的害虫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的幼虫。 3.金龟甲幼虫通称蛴螬。 4.茶蚜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25代,主要行孤雌生殖生殖。 5.小绿叶蝉为害程度随着刺吸频率增加,相应表现为五个等级0-未受害期,1-失水期,2-红脉期,3-焦边期,4-枯焦期。 判断题: 1. 茶毛虫的雌雄成虫触角是羽状错 2. 茶尺蠖以蛹在树冠下土内越冬对 3. 小绿叶蝉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9-11代对 4. 茶橙瘿螨主要为害幼嫩芽叶,常和茶叶瘿螨共同为害对 5. 茶红颈天牛主要为害树龄较大,树势衰落的茶园。对 6. 茶蓑蛾的触角是双节齿状对 7. 茶圈纹象甲一年发生一次对 8.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 9. 茶卷叶蛾休息时翅倾斜,呈人字形。错 选择题 1.大蟋蟀的后足为:(B)A.步行足B跳跃足C开掘足D捕捉足 2.粉虱的变态类型属于:(D)A渐变态B原变态C表变态D过渐变态 3.幼虫和雌成虫终生负囊的昆虫是:(D)A茶尺蠖B茶毛虫C茶黑毒蛾D茶蓑蛾 4.用粘虫板来防治害虫是利用其:(D)A趋光性B趋化性C趋湿性D趋色性 5.幼虫吐丝卷结嫩叶卷成三角苞匿居取食的是:(C)A茶尺蠖B茶毛虫C茶细蛾D茶蓑蛾 6.茶小卷叶蛾卵堆积成:(A)A鱼鳞状B扁平块状C团状D散粒状 7.绿盲蝽主要为害:(A)A春茶B夏茶C秋茶D夏秋茶 8.哪种昆虫幼虫喜取食成老叶:(C或B)A茶小叶卷蛾B茶蚕C扁刺蛾D茶梢蛾 9.属于刺吸类害虫的是:(D)A茶尺蠖B茶毛虫C茶黑毒蛾D叶蝉 10.属于雌雄异态的昆虫是:茶蓑蛾 11.属于多型性社会性的昆虫是:大蟋蟀 12.下列不属于昆虫纲的是:螨类 简答题: 1写出茶树叶部病害和常用于病害防治的杀菌剂的名称各5种 茶饼病: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茶芽枯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茶白星病: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茶轮斑病: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茶云纹叶枯病: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粉剂800倍 2 写出Neocapnodium theae 发病的先决条件和防治策略? 答:粉虱,蚜虫和蚧类的分泌物是茶煤病的营养物质,是茶煤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防治策略:①控制黑刺粉虱,蚧类和蚜虫的为害。②严重时可于当年深秋采用石硫合剂封园防治介壳虫和黑刺粉虱等害虫。用45%石硫合剂结晶按7.5kg/hm平方加水150倍液喷雾。 ③茶园管理加强茶园管理,尤其是要注意合理施肥。适当修剪,勤除杂草,增强树势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一、茶叶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 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3、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鳞片、叶柄。缝穴及杂草上越冬。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 4、茶短须螨:以成、若螨刺吸成叶或老叶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常有紫色斑块,主脉及叶柄变褐,后期霉烂,引起大量落叶。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常见得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病害发生相对较少,较常见得以茶炭疽病为主。春茶后,随着气温得升高,各种病虫害也渐入相应得高峰期而为害茶树。为避免茶农盲目用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生产中应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得策略,在了解病虫生活习性规律得基础上,采取多种行之有效得措施进行防治,从而达到经济、无公害化得病虫害防治效果。现将常见得几种病虫害习性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茶农参考。 一、害虫类 1、茶毛虫又称毒毛虫。一年发生2代,以卵块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下旬9月下旬。幼虫3龄前群集,成虫有趋光性。低龄幼虫多栖息在茶树中下部成叶背面,取食下表皮及叶肉,2龄后食成孔洞或缺刻,4龄后进入暴食期,严重发生时也可使成片茶园光秃。我市在1999年曾大发生,今年就是茶毛虫多发年。 其防治措施:①秋冬季清园,摘除卵块;②点灯诱蛾,减少产卵量;③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人工释放赤眼蜂;④化学防治在百丛卵块5个以上时进行,掌握在3龄幼虫期前,以侧位低容量喷洒为佳。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亩用80100毫升或2、5%天王星亩用1525毫升,也可采取敌敌畏毒砂(土)得方法,即每亩用80%敌敌畏100150毫升,加干湿适宜得砂(土)10公斤拌匀,覆盖塑料膜闷1015分钟后,均匀撒在茶地上,防效能优于喷雾。 2、茶尺蠖又称拱拱虫。其生活习性为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树根际土壤中越冬,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羽化。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下旬、9月下旬10月中旬。它以幼虫残食茶树叶片,低龄幼虫为害后形成枯斑或缺刻,3龄后残食全叶,大发生时可使成片茶园光秃。 其防治措施:①保护天敌; ②清园灭蛹、培土杀蛹;③化学防治在亩幼虫量超过4500头时进行,掌握在3龄前,以低容量蓬面喷扫为宜。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亩用2025毫升或2、5%天王星亩用20毫升。 3、茶丽纹象甲又称花鸡娘。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茶园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前后成虫开始出土,5月底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主要为害夏茶。成虫活动能力强,爬行迅速,具假死性,主要咬食叶片成缺刻。该虫曾在我市大面积发生,近几年有所减少。 其防治措施:①茶园伏耕(78月份)及秋末耕翻;②利用成虫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③化学防治在亩虫量达10000头时进行,防治适期一般在5月底6月上旬,即出土盛末期,以低容量喷雾为佳。可选用2、5%天王星亩用60毫升或98%巴丹亩用5060克(生产出口茶得茶园建议不用该药)。 4、假眼小绿叶蝉又称叶跳虫。一年发生911代,以成虫在茶丛中越冬,开春后当日平均气温达10度以上时,越冬成虫开始产卵繁殖。一般有两个虫口高峰,第一虫口高峰自5月下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 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1)、茶假眼小绿叶蝉 田间管理:及时采摘,合理修剪,清除杂草,将枯枝落叶带出茶园或烧毁。 物理防治:利用蓝色板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茶园蜘蛛、瓢虫等天敌;在湿度大的季节用白僵菌喷雾防治。

药剂防治:夏茶百叶虫量超过6头、秋茶百叶虫量超过12头时。建议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呲虫啉、联苯菊脂等药剂防治。 (2)、茶毛虫 田间管理:冬季剪出茶 树下部拖地枝,夏季摘 除卵块和虫群,盛蛹期 在根际培土,减少虫 源,抑制成虫羽化出土。 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性诱剂诱杀成虫;释放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降低幼虫孵化率;喷洒Bt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药剂防治:百丛卵块在5块以上时,幼虫孵化后至三龄前,可选用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3)、茶丽纹象甲 田间管理:利用幼虫的假死 性,先在树冠下用塑料薄膜 铺垫,而后振动茶树,使之

坠落集中处死。 生物防治:于成虫出土前,用百僵菌拌细土施于土层。 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虫量达15头/平方米以上时,可选用联苯菊酯、巴丹等药剂防治,下午至黄昏喷药。 (4)黑刺粉虱 (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分泌物常诱发煤病。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 田间管理:疏枝 清园,中耕除 草,及时采茶, 改进茶园通风透光条件,黑刺粉虱大发生时修剪虫枝。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斯氏寡节小蜂、粉虱黑蜂等天敌;或用韦伯虫座刨菌防治。 药剂防治:平均每叶有虫2~3头(小叶茶)或4~6头(大叶茶)时,可在卵孵化盛末期喷矿物油、呲虫啉防治,喷药时应将喷头插到茶蓬内全方位喷雾。

常见病虫害防治药剂

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接触性杀菌剂):代森锰锌、百菌清、硫和铜制剂(如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碱式氯化铜、氧化亚铜等)。 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甲霜灵、三唑酮、烯唑醇、苯咪甲环唑、丙环唑、嘧菌酯、醚菌酯、霜霉威、烯酰吗啉、霜脲氰、嘧霉胺等。 广谱性杀菌剂:百菌清、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在植物体内转变为多菌灵,对斑点、粉锈、毛霉有效,对霜疫类病害无效)、丙森锌 1、霜疫类病害(霜霉病、晚疫病、白锈病、疫霉根腐类病害等) 生物预防:寡雄腐霉/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小檗碱+褐藻酸钠 化学预防:代森锰锌/百菌清+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初期配方:甲霜锰锌/双炔酰菌胺/烯酰锰锌/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乙蒜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中期配方:氟菌霜霉威(银发利)/吡唑嘧菌酯/恶酮霜脲腈(抑快净)/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 若是疫病发生,等级加一级,防治速度要快。 番茄筋腐病预防:拿敌稳(肟菌戊唑醇)+腐植酸/红糖 番茄筋腐病治疗: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抑快净(恶酮霜脲腈)+腐植酸/红糖

2、毛霉类病害(灰霉病、叶霉病、菌核病等) 生物预防:木霉菌/小檗碱/儿茶素+褐藻酸钠 化学预防:代森锰锌/百菌清+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初期配方:异菌脲/嘧霉胺/腐霉利+苯咪甲环唑+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中期配方:烟酰胺/嘧菌环胺+苯咪甲环唑+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叶霉病配方:苯咪甲环唑+多抗霉素+乙蒜素+腐植酸/红糖 煤霉病配方:异菌脲+苯咪甲环唑+乙蒜素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 3、点斑类病害(褐斑病、炭疽病、黑星病、叶斑病、早疫病等) 预防配方: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褐藻酸钠 治疗配方:唑类药+乙蒜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疤斑病预防配方:代森锰锌/多菌灵/甲托/百菌清+褐藻酸钠 疤斑病治疗配方:三唑类(苯咪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戊唑醇)/咪唑类(咪鲜胺、氟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二甲酰亚胺类(异菌脲)+春雷霉素+乙蒜素+腐植酸/红糖 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

茶树病虫害知识(全)

叶部病害——1、茶饼病 茶树芽叶的重要病害之一, 又名叶肿病。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安徽、湖北、广西、台湾等省区的山区茶园, 尤以云、贵、川三省的山区茶园发病最重。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均有发生。 1、症状 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 2~10毫米, 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 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 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 叶背面下陷。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 膨肿并扭曲, 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 2、病原 外担子菌学名为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 属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属。病斑背面隆起部分的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子实层。担子圆筒形或棍棒形, 单胞、无色, 长宽为49~150×3.5~6微米。顶生2~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肾形, 长椭圆形, 单胞无色, 长宽为9~16×3~6微米,成熟时产生一隔膜, 变成双胞。 3、侵染规律 以菌丝体潜伏于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翌春或秋季, 平均气温在15~20℃, 相对湿度85%以上时, 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初侵染, 并在水膜的条件下萌发, 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寄主组织, 在细胞间扩展直至病斑背面形成子实层。担孢子成熟后又飞散传播进行再次侵染。一个成熟的病斑在24小时内可产生近百万个担孢子, 病菌寄生性强, 当病组织死亡后, 其中寄生的菌丝体也随之死亡。担孢子寿命短, 2~3天后便丧失萌发力,在直射阳光下, 0.5~1小时即死亡。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也与气温、湿度和日照的关系密切。一般日平均气温为19.7℃时, 为3~4天; 15.5~16.3℃, 需9~18天。山地茶园在适温高湿、日照少及连绵阴雨的季节, 最易发病。西南茶区于7~11月, 华东及中南茶区于3~5月和9~10月, 广东海南茶区于9月中旬至翌年2月期间, 都常有发生和流行。就茶园本身来说,低洼、阴湿、杂草丛生、采摘过度、偏施氮肥、不适时的台刈和修剪以及遮荫过度等, 也利于发病。茶树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 通常小叶种表现抗病, 而大叶种则表现为感病, 大叶种中又以叶薄、柔嫩多汁的品种最易感病。 4、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 勤除杂草,适当增施磷、钾肥, 以增强茶树抗病力。及时采茶, 清除病原, 减少病害。发病严重茶园冬季可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封园, 早春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发病期间可用0.2~0.5%硫酸铜、0.2%硫酸镍液, 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100ppm多抗霉素喷施, 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在国外, 曾用0.15%十三吗啉药液抑制病斑上担孢子的形成, 用50ppm的比锈灵药液可完全抑制担孢子萌发,用500ppm或1 000ppm药液喷雾,可控制已被感染6~9天的病斑扩展。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不使用农药的的情况下,又不能让病虫害影响到茶树的种植,这就是有机茶园种植的困难之处,但是这有这样才能种出更加绿色、健康的茶叶。 有机农业是指一种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有机农业是遵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所以病虫害防治成了有机茶叶生产中的关键工作,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1、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为黄绿至绿色,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受害茶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严重时幼嫩芽叶呈焦枯状,直至茶园绝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每年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②通过分批适时采茶或轻剪去除卵抑制其发展;③湿度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毫升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④较重时,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防止成虫越冬。⑤2.50%鱼藤酮150-200毫升(300-500倍)除虫。

2、茶刺蛾:成虫呈茶褐色,趋光性强。卵散产于茶丛中,幼虫以叶片为食。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防治措施 ①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震落后人工捕杀;②喷施球孢白僵菌;③冬季深耕,减少越冬虫口数。 3、茶橙瘿螨和茶叶瘿螨。茶橙瘿螨呈胡萝卜形,橙红色,茶叶瘿螨呈椭圆形,紫黑色。成螨以针状口器刺吸叶片叶汁,主要为害嫩叶,被害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呈现锈斑,叶脆易裂,严重时造成落叶。夏茶受害最重,秋茶次之。高温干旱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措施 ①及时分批多次采茶,可抑制该虫的进一步发展;②喷施浏阳霉素;③发生较重年份,可喷施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喷施。 4、黑刺粉虱。成虫呈灰白色,有飞翔能力。幼虫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树的主要虫态。若虫寄生在叶片背部刺吸汁液,同时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烟霉病,阻碍光合作用,致使树势衰弱,芽叶稀少,枝叶枯竭,严重时致使茶树成片枯死。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青壮龄茶园及台刈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面积发生,在茶丛中分布以中部为多,上部较少。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 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 —13代,危害盛期5 —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 —9代,危害盛期7 —9月。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 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 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 月中旬,喷洒50 %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 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 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 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 .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

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手册

一、1.分布及危害特点国内茶区均有分布,幼虫咬食茶树嫩叶和成叶,对产量影响大。成、幼虫体表具毒毛,人触及后皮肤红肿奇痒。影响采茶和田间管理。 2.发生规律茶毛虫年发生代数因气候而异。在四川、贵州、云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一年发生2代,湖南、江西2~3代,福建3~4代。以卵块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越冬。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发生迟早和发生量不同,在某些地区间歇大发生和局部成灾。主要天敌有茶毛虫黑卵蜂、赤眼蜂、绒茧蜂、毒蛾瘦姬蜂等。 3.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在11月至3月间人工摘除越冬卵块,摘除的卯块宜放在寄生蜂保护器中,使卵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在幼虫期(1、2龄)将群集的幼虫连枝叶一起剪下,就地踩死;在茶毛虫盛蛹期进行中耕培土,在根际培土6~7cm,以阻止成虫羽化出土;②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期,进行灯光诱杀和性信息素诱杀;③药物防治:防治时期掌握在幼虫3龄前,建议在幼龄幼虫期用茶毛虫病毒进行防治,农药及用量参见附表。 二、1.分布及危害特点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茶树害虫,全年以夏秋茶受害最重。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芽叶汁液,导致茶树芽叶生长迟缓,焦边、焦叶,造成茶叶减产。 2.发生规律年发生9~12代,成虫越冬。成、若虫均具趋嫩性,早春转暖时成虫即开始取食危害,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卵散产于茶树绿色嫩茎皮层内。若虫柄于芽叶嫩梢叶背及嫩茎上,以叶背居多。在适宜条件下15~20天即可完成1个世代,虫态混杂、世代重叠。浙江、江苏、安微、福建、江西及西南部分茶区一般有2个发生高峰,第一个在5~6月份,第二峰集中在8~10月份。其他省份1年只有1个发生高峰,多集中在7~8月份。 3.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及时分批勤采,可随芽叶带走大量的虫卵和低龄若虫; ②保护天敌:应尽量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充分发挥天敌对其种群的控制作用;③药剂防治:第一峰前百芽虫口超过6头,第二峰百芽虫I_I超过12头的茶同均应进行全面的施药防治。防治适期应掌握在高峰前期,如田间若虫量80%左右,施药方式为蓬面侧位喷雾为宜。具体药剂及用量参见附表。 三、1.分布及危害特点主要分布于江苏、四川、重庆、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西、云南、台湾等主要产茶省(区)。以幼虫吸取茶树汁液,排泄的蜜露招致煤病菌寄生,诱发煤病,严重时茶园成黑色。 2.发生规律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越冬。一般在郁蔽、阴湿的茶同中发生较重,窝风向阳洼地茶园中的虫口密度往往较大。在大部分茶区其发生期第一代一般在4月中旬~6月下旬;第二代6月下旬~8月上旬;第三代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第四代在10月中旬至越冬。 3.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在成虫期可用黄板诱杀;②生物防治:韦伯虫座孢菌对黑刺粉虱幼虫有较强的致病性,使用浓度以每毫升含孢子量2亿至3亿个为宜,防治时期掌握在1、2龄幼虫期;③保护天敌:尽量减少茶同用药次数和农药用量;④农药防治:防治适期为卵孵化盛末期,虫口密度过大,也可考虑在成虫盛期作为辅助施药时期。防治成虫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幼虫期提倡侧位喷药,药液重点喷至茶树中、下部叶背。具体药剂及用量参见附表。 四、1.分布及危害特点又名拱拱虫,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重庆等省茶区均有分布。幼虫食叶,一年中以夏秋季茶期间危害最重。严重时可使枝梗光秃,严重影响树势和茶叶产量。 2.发生规律一般年份发生6代,以蛹越冬,翌年3月初开始羽化出土。一般4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发生,危害春茶。第2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第3代幼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均危害夏茶。以后大体上每月发生1代,直至最后一代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材料文件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咸宁地区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茶叶病虫害发生概况 茶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我国有400多种。赤壁茶园常见的害虫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毛虫、茶尺蠖、茶叶螨、茶蚜等,常见的病害有茶炭疽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等。由于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新品种的逐步引进、种植技术的逐渐变革、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气候环境的逐渐变化等原因,茶树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原来以鳞翅目食叶性害虫为主、刺吸式害虫为次的危害模式,变为现在以刺吸式害虫为主、鳞翅目食叶性害虫为次的危害模式。进入21世纪后茶园的黑刺粉虱、小绿叶蝉、螨类等刺吸式害虫危害不断加重,成为影响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原来以炭疽病为主、其他病害零星发生,现在是多种病害都上升为主要病害且混合发生。 二、茶叶病虫害防治现状 因茶园所有制原因,绝大部分茶园由茶农自主经营,分散管理,农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认识不清及对化学农药的认识不足,常出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比如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使用频率过高、胡乱混用、随意增加单位面积内的使用量等,结果造成害虫抗药性提高、害虫天敌大量被杀、茶园生态系中种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导致害虫的再猖獗。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份《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包括吴裕泰、张一元、天福茗茶等在内的国内9家知名品牌的18种茶叶“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达29种。其中6个样本含有10种以上农药残留,而日春803铁观音竟含有多达17种农药残留”;超过半数的产品被检出含有氰戊菊脂、硫丹、灭多威等国家禁用农药,14份含有多菌灵和苯菌灵、腈菌唑和氟硅唑等影响生育能力、胎儿发育或可能损害遗传基因的农药残留。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但中国茶叶产品的零售单价经常只有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家产品的一半。这其中的原因较多,以农残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壁垒”,才是悬于中国近7万家制茶企业头上最厉害的一把剑。 三、茶叶病虫害防治政策背景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从加强农业防治措施、机械防治与利用天敌防治结合、化学防治方面介绍了茶叶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茶叶生产;病虫害;防治 2008年以来,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的一些加工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其利润自身就低,现在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当今消费信心指数急剧下降,茶叶作为一个非必需品,市场形势十分严峻,而生产成本又在提高,特别是人工工资和其他物质价格的猛涨,这个时候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对整个茶园经营状况至关重要,该工作做得好不但省钱省本,还优质优价,利润也会增加。笔者自2004年参与湖田地区的茶叶生产以来,主要负责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出要从茶园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以预防为主,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综合防治。 1加强农业防治措施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许多人有认识上的误区,把病虫害防治简单地等同于打农药。所谓农业防治措施就是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从而保茶叶产量与品质的方法。 1.1选择抗病虫品种不同的茶树品种,其抗病和抗虫性有明显差异。例如,从2004年湖田老茶区开始对大部分茶园进行低产改造,各个地块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原有较详细的记录,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在云纹叶枯病、茶饼病较多发生的吉水坞,采用了“小叶种茶”替代原有杂乱的群体种;在茶根癌病较多发生的乐德公路沿线,采用茶品种“政和大白”替代原群体种;在假眼小绿叶蝉较多发生的大坞,采用了“福云6号”替代原群体种,经近几年的观察,达到了预期效果。 1.2合理种植种植方式不同、密度不同、茶园小气候和营养条件发生变化,直接影响许多病虫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蚧类、粉虱、叶蝉等的发生为害程度往往是密植茶园重于常规茶园。例如,在吉水坞,部分种植户坚持采用双行条植的,其蚧类的数量明显高于提倡单行条植的地块,而单行条植的又明显高于零星丛植的地块。 1.3及时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而且还可以改变土壤环境,恶化一些病虫的生活条件。如:茶尺蠖、茶毛虫、茶蝉的蛹及幼虫均生活在浅土中,通过中耕。可以把幼虫,蛹翻到地面使其暴露在不良气候和天敌面前,增加其死亡率,同时也可直接杀死一部分。勤锄草还可以减轻苔藓、地衣、茶藻斑病等为害。喷施农药前清除杂草对提高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有一定帮助。例如,在湖田地区对茶园进行深耕培土,培土高度12 cm 以上,能使65%左右的茶尺蠖成虫不能羽化出土。除草时间在阳历8月份效果

2020年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分析

咸宁市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 1.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的特点 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是在充分掌握茶树生长习性、病虫发生规律以及绿色防控技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绿色防控平台。与传统防治理念不同,它更加发挥茶园生态系统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将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与传统的防治方式不同,它避免采用单一绿色防治技术措施,树立“天敌控制卵,微生物和植物源产品控制幼虫,化学信息素控制成虫”的全新理念。与传统的防治策略也不同,它摒弃那种“见虫才打,见病才防”的观点,充分发挥病虫害监测预报在防治中的作用,做到适时、适量用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简介 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综合应用性诱剂引诱、天敌释放、灯光诱杀、色板诱捕、生物农药使用及农业配套等几大技术,因地制宜合理采用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控制茶叶病虫害(如下图)。 图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体系框架 2.1 生物防治技术 性诱剂使用技术: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虫至诱捕器,杀死雄虫,达到防治虫害的一种新型防治技术。防治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极其友好;确保农产品安全;不诱发害虫的抗药性;可以与其他任何防治技术相兼容,可有效防治茶毛虫、茶卷叶

蛾、茶尺蠖、茶细蛾等害虫。 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茶毛虫 天敌释放技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捕食螨来控制害虫为核心,辅以配套的农业、物理、药剂防治措施,对作物虫害实行综合治理的一项无公害生产重要技术。提高产品的品质,同时可减少劳动强度、农药使用量、农药残留,保护自然天敌及生态环境的安全,可有效防治茶尺蠖、茶毛虫、卷叶蛾、红蜘蛛、粉虱、蓟马等害虫。 捕食螨产品

茶树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

茶树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 我国是茶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叶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保健饮料,亦是重要的传统出口创汇农产品。但茶树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面临着病虫的危害,最终导致茶农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天敌,掌握综合治理的有效方法,成为了夺取茶叶优质高产的关键点。 1茶树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 1.1我国茶树病虫害发生总体情况我国幅员辽阔,茶区分布广泛,各地气候适宜,环境多样,因此病虫种类繁多,区系复杂。据调查,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茶树害虫,我国有400多种,造成经济损失的有50~60种。这些害虫以昆虫为主,少数为螨类。茶树病害近100种,常见的病害约30多种,害虫约40多种。从全国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来看,茶树害虫的种类随地理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我国四大茶区茶树害虫种数呈现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的趋势。其在全国各名茶区都有较为严重的害虫种类。茶树病害则以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的较为严重,病害种类较多;北方茶区如陕西、山东等省份则情况较轻,病害种类较少。 1.2茶树主要芽叶、茎、根病害茶叶芽叶病害主要有茶白星病、茶饼病、茶芽枯病等。其中茶白星病、茶饼病以高山茶区发生较为严重;茶芽枯病则在浙江、湖南等省份为常见病害。成叶和老叶以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煤病为主要病害,全国各地都有这些病害发生。主要的茎病有在江南及南方茶区发生较为普遍的红锈藻病;老茶园中常见的地衣、苔藓、膏药病以及在局部地区茶园发生的茶胴枯病、茶枝木腐病。根病主要分为根腐病类和茶苗根结线虫病。在南方茶区根腐病类以茶红根腐病和茶褐根腐病为主,华东和北方茶区以茶苗白绢病和紫纹羽病为主。茶苗根结线虫病在全国范围内的茶区中都普遍发生且较为严重。 1.3茶树主要害虫种类 ①叶蝉类,如小绿叶蝉,在全国为范围的名茶区内都有发生。 ②螨类,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其中茶跗线螨在西南茶区以及江南茶区局部发生严重。 ③黑刺粉虱,其在江南茶区以及华南茶区部分地区发生严重。 ④蚧类,西南茶区以角蜡蚧和茶牡蛎蚧普遍发生;长白蚧和椰圆蚧在江南茶区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