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_基于黔中城市群的SWOT分析

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_基于黔中城市群的SWOT分析
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_基于黔中城市群的SWOT分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 URNAL OF G UANGXI UNIVERSITY FO R NATIO NALIT I E S (Phil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第33卷第3期 2011年5月

VO L.33NO.3 M AY.2011

127

鸿

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

对策研究

基于黔中城市群的SWOT分析

李 鸿

[摘 要] 在分析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贵州经济核心区黔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黔中各类功能和等级规模的城市群的集合发展能有效修正过往单一发展极带来的弊端,并且更能发挥黔中地区区位、资源和产业等综合优势。建议,黔中城市群应以 十二五 期间交通网路为轴线,以贵阳、遵义、安顺、都匀、凯里为节点,构建有序完善的点 轴空间格局;同时,要准确定位节点城市功能,优化产业布局,避免城市产业空洞化。本文强调,黔中城市群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并行不悖且相得益彰的战略组合,缺一不可。

[关键词] 贵州省;城镇化;黔中城市群;SWOT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179(2011)03-0127-07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Guizhou and A Study of Countermeasures An SWOT A nalysis Based on t he City Clust er in Central Guizhou

LI H ong

(Sichuan Univ er sity,Chengd u610041,China)

Abstract:Based o n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Guizhou pro vince,this paper makes a com prehensiv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it y cluster in central Guizhou w hich is the economic center of this province by using the SWOT framew ork.T he results show that an integ rated developm ent of a city cluster com po sed o f cities w ith different functio ns and sizes can effectiv ely amend the disadvantages brought by the singular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and on the other hand can g ive full play to the g eo graphical,resource and industr ial adv anta ges of central Guizhou.In co nclusion,it is sug gested that the city cluster in cen tral Guizhou should take the transpo rtation netw ork to be built dur ing the12th Five year Plan Perio d as the ax is,Guiyang,Zuny i,Anshun,Duyun,Kaili as the nodes to shape an o rderly and com plete spatial layout.A t the sam e time,the functions of the cities sho uld be clearly defined and industrial distr ibution be opti mized to avoid industrial hollo w ing-out.T he paper also emphasizes that the in 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the city cluster in centr al Guizhou are mutually co mplem entar y strateg ic combination,either of w hich is indispensable.

Key Words:Guizhou pro vince;urbanization;city cluster in central Guizhou;SW OT analysis;study of co unterm easures

128

济 学

李 鸿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增长极理论的影响,贵州省长期主张优先发

展中心城市贵阳市形成极核点,以求带动次级城市及小城镇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

后,长期的单一增长极战略促进中心城市贵阳市获得迅速的发展,极核特征日益突出,成为典型的首位城市。由于城市首位度过高, 城市病 日益严重,城市拥挤、交通不畅。过度的要素聚集不仅没有带来规模效益,反而使要素成本逐渐增加,抑制了投资,使城市发展缺乏强大产业支撑,城市空洞化日益严重。

大城市的优先增长还抑制了次级城市的发展,造成全省城镇化水平过低。由于资源向中心汇集,次级城市及城镇的人口与资源外流,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制造业比重过低,工业化发展缓慢。贵州省也曾制订了小城镇的长远规划,试图通过乡镇企业推动城镇的发展,但没取得相应成效。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省份,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经济发展基础差,公共设施落后,满足中心城市发展之需后再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次级城市与小城镇,效益并不明显。可以说,过往的大城市优先增长战略,促成了要素过度集聚的 极化 ,却没有实现原先期望的 扩散 带动效应。

因此,时至今日,贵州城镇化仍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2009年,贵州城镇化率只有29.9%,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46.6%。2009年贵州省城镇化水平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6.7个百分点。贵州只有4个地级市,19个县级市和市辖区,分别占贵州同行政区划数的44.4%和21.6%,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一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只有贵阳,城市发展极不均衡。

[1]

二、基于黔中城市群的SW OT 分析

(一)黔中城市群概况

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 集合体 。[2]

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经济联系紧密,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著名的5大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湖

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核心的英国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部城市群。目前中国公认的三大城市群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城市群、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十二五规划 ),在 十二五 期间,贵州省将加快培育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安顺、都匀和凯里为支撑,以贵阳 遵义、贵阳 安顺、贵阳 都匀和凯里三大城市带为骨架,以一批重要县

城为节点的黔中城市群,把其建设成为全省城镇化

的示范区和核心区。[3]

具体打造路径是以快速铁路

为发展主轴,以黔中经济区为战略重点,以其他重点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快速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网络节点上的城市为重要支撑,使其能便捷地融入西部大开发和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城镇化战略新格局中。

黔中城市群包括贵阳市全部和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部分地区,以贵阳市为中心,根据半径划分为三个圈层:贵阳环城高速公路以内的核心圈,距贵阳环城高速50公里以内的带动圈,距贵阳环城高速约100公里的辐射圈。按照贵州省 十二五 规划,将以黔中地区开发区为龙头,大力培育贵阳、遵义、安顺、都匀和凯里五个城市,其中贵阳按300万至500万人口来规划,到2020年全市人口争取达到400万人左右,2030年为500万人;遵义市人口规模为200万,安顺100万,都匀80万,凯里80万至100万,整个黔中地区规划达到2000万人

口。

[4](二)黔中城市群SWOT 分析1 优势分析(1)基础条件优势

黔中地区拥有一定规模与数量的城市和城镇。黔中地区城市密度大,是贵州经济发展的精华所在,具有发展城市群的良好条件。贵阳、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城市及众多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了黔中地区城市群发展的基础。目前,黔中城市群已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截止2007年底,城市群拥有城镇人口1395 7万,占全省城镇人口总数的84 7%;经济总量达到1231 3亿,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3 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74亿,占全省固定

资产投资总额的82 2%。[5]

贵阳是市区人口超百万

的特大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带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内的重要中心支点城市,主要工业产品和工业行业在全国居于重要的地位。

129

经 济 学

李 鸿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通信领域,贵州省也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完成465 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07%,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83 2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3 52%,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12 89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

32 61%,各项指标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5]作

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通信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为工业化的实现和黔中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内部因素 对策 外部因素

优势

(Strengt h)

1.基础条件优势

2.区位交通优势

3.资源优势

4.产业优势

劣势

(Weakness)

1.城市体系不健全

2.城乡发展差距大

3.发展水平低,发展方式落后

机会

(Oppo rtunity )1.国家政策支持

2.经济发展机遇

S-O

(抓住机会发挥优势)抓住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转移机遇,发挥黔中地区的基础条件、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O-W

(抓住机会克服劣势)积极吸取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并以相关政策为指导,解决黔中地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威胁(T hreat)

1.发展空间受限

2.生态环境脆弱

S-T

(发挥优势规避威胁)

发挥黔中地区基础条件、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规避发展空间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风险,促进黔中城市群发展

T -W

(克服劣势规避威胁)正确认识黔中地区的劣势,以客观实际为决策基础,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规避发展空间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威胁

图1 黔中城市群的SWO T 分析图

(2)区位交通优势

从区位上看,黔中城市群地处西南内陆腹地的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背靠成渝经济区,面向东部发达地区,临近东南亚地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黔中城市群地处全国 两横三纵 城市化战略格局中的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交汇地带,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区域内有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铁路,加之正在建设的多条高速公路,整个区域将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路网。

黔中地区具有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设施。为了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贵州省在近几年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公路网得到了迅速发展。贵州省已建成了从南至北纵贯全省的重-贵-南高速公路和由东向西横跨全省的昆-贵-长高速公路,另外还有呈平行状由西向东横越贵州省北部的326国道和320国道、从西北到东南斜跨全省的321国道、由北向南纵贯全省的210国道,以及贵阳 毕节、贵阳 遵义、贵阳 安顺及贵阳绕城高速公路等支线高速公路。网状的公路网连接了全省各个地区,与铁路、航道形成了以贵阳市为枢纽的放射性交

通网。黔中地区城市间交通网已初步建成。

以贵阳市为中心的铁路横贯贵州东西与南北,联系国内其他地区。贵阳到广州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大大缩短贵阳到广州的距离,打通贵州省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使贵州省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联系起来,有利于交通沿线的产业集聚和城市带的发展,推动贵州城镇化及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两高路建好之后,作为与沿海发达地区交通便利的西部城市贵阳市,将成为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除了铁路、高速,黔中地区城市群还建有贵阳龙洞堡4D 级机场和安顺黄果树支线机场,其中龙洞堡机场是全国重要的骨干机场之一,已开通到省内支线机场、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香港、泰国的40多条航线。黔中地区各城市间的综合交通网为中心城市贵阳市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对近年来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及其辐射力度的增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了贵阳市与黔中地区各城市及全国其他各城市间的联系。

(3)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方面,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资源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贵州是中国的能源大省,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犹以水和煤最为突出。 黔电东送 是南方电网中 西电东送 的主力。贵州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居全国第六位,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贵州素以 西南煤海 著称,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 西电东送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 煤变油 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贵州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黔中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黔中城市群区域内,贵阳、遵义、安顺三市乌江等河流水量丰沛,落差集中,便于多级连续开发,而且境内磷矿、铝矿以及煤炭等资源储量非常丰富。

黔中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景观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就了贵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仅黔中地区就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形态最美的瀑布群 黄果树瀑布风景群景区、龙宫、红枫湖、都匀斗篷山等国家级风景旅游区以及百花湖、花溪、花江大峡谷等省级旅游区。安顺素有 西部之秀 的称谓,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中心和中国六大黄金旅

130

经 济 学

鸿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游热线之一,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民族风情方面。贵州省和黔中地区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由于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较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旅游。红色旅游方面。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红色根据地,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息烽集中营等许多红色旅游景区都保存着中国近代革命的历程痕迹,红色旅游是对革命历史的追忆,是发扬爱国主义和爱国情怀的必须,

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4)产业优势

在产业方面,黔中地区各城市存在着产业协作与互补的良好条件。黔中地区各城市具有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及各自的优势工业产业。贵阳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生产基地,全国的三大磷化工生产基地之一,全国三大精密光学仪器生产基地之一,全国五大电工仪器仪表生产基地之一,全国磨具、卷烟、轮胎、汽车配件的重点生产基地;以微硬盘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贵阳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安顺是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工业城市,拥有一批人员、技术、设备力量较强的航天、电子仪表等军工企业。遵义不仅是机械设备生产基地,也是新材料基地,并且烟酒产业发达,已形成烟酒产业集群,遵义的锂离子电池生产、铝工业设备制造、大型液力变速器制造、精密齿轮加工、高低压电器、飞机平衡继电器等高科技产品能够为黔中地区城市的工业发展提供所需的机械设备及发展资料。

城市群从表面上看是城市之间的融合,但实质上其实是产业的融合,区域内城市合理的职能分工是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黔中地区五个主要城市的工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并且互补性很强,已形成一定层次的产业分工和合作,特别是在科技合作、农产品供应、劳务输出等方面有着较强的联系。在旅游产业的共同开发上,也已初具规模。各城市间能形成产业互补关系,进而可获得较大的区域内聚集经济效益。城市圈内近邻的互补关系有利于各市镇的产业分工与专业化,城市产业专业化的形成则有利于境内企业获得良好的聚集经济效益,进而有利于吸引外来资金,从而促进生产活动的扩张及经济的发展。黔中城市群内各市镇也具有进行经济互补的条件。贵阳市区及附近地区是全省的文化中心,集中了全省最重要的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可重点发展知识经济,并向省内各地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贵阳市近郊与远郊市镇资源禀赋又有一定的差异,市镇产业也有所不同。白云区拥有规模较大的铝建材生产基地,具有发展铝制品的良好条件;小河区拥有大量的军工企业,聚集了机械加工方面的大

量熟练工人,具有发展为机械加工制造城镇的良好条件。同样,清镇、安顺、凯里及都匀等城市都能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并形成专业城市,与黔中地区的其他市镇构成经济互补关系。

因此,黔中地区各城市间有一定的经济联系和产业互补性,具备了构建城市群所需的条件,即: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城市同中心城市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各地可以凭借各自的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加强各地的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其主导产业的回流效应、旁侧效应及前向效应,带动整个黔中地区经济的发展。

2 劣势分析(1)城市体系不健全

黔中地区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除贵阳市是一个特大城市外,中间缺少大城市,第二大城市遵义市离大城市的人口标准还很远;而且中等城市也只有两个,其余都是小城市和建制镇。由于长期的大城市偏向政策,使资源向首位城市贵阳市汇集,贵阳市发展迅速,城市规模逐年扩大,其他城市与城镇发展动力不足。与其他城市相比,贵阳市表现出 一城独大 的格局。贵阳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属于特大城市,其他城市人口规模则不足30万,且数量少,首位城市首位度远高于2.5,贵州整个城市规模结构体系呈典型的首位式序列。城市畸形发展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传递的瓶颈。

这种现状导致大城市贵阳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受到限制,并导致恶性循环。一方面,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源源不断地涌入贵阳市,使贵阳市变得更加拥挤, 城市病 凸现;另一方面,周边中小城市由于同贵阳市城市规模相距甚远,导致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源源不断地流出,不仅没有因为贵阳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影响,反而更加限制了其发展。城市结构不合理,龙头城市首位度过高,中等城市发展不足,这是贵州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大突出矛盾。唯一的特大城市贵阳,作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其有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难以彻底改变贵州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的状况。

(2)城乡差距较大,二元经济结构明显

贵州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并且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如表1所示,2009年贵州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4 1左右,扩大到4.3 1;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上,城镇为85.4%,远远高于农村的14.6%;而且农村人口数量远大于城镇人口数,凸显了贵州省城镇化

131

济 学

李 鸿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率发展滞后的问题。

表1 2009年农村与城市有关经济指标比较

人口数量(万人)

人均收入(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农村

2662 783005 41

14 6%

城镇

1135 22

12862 53

85 4%

数据来源: 贵州省统计年鉴(2010)

城镇化水平低对贵州农村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农村处于相对贫困状况。农村发展缓慢,经济落后,农村增收缓慢,贫困人口比重,拉大了城乡间的差距,使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强化。城镇化水平低,使贵州农产品需求受到很大的抑制,不利于贵州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专业化发展。贵州特有的山地切割地形,交通十分不便,妨碍了农村与城市市场的联系。贵州农村大多数地方远离城镇,甚至远离公路,农产品进入市场十分不便。由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受阻,农业生产商品化阻力较大,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发展缺乏基础。时至今日,贵州农村仍以自给自足的、数量众多的小农户为主体,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缺乏动力。城市与乡村的分离导致了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即城市的繁荣与乡村的贫困并存,从而使农村相对活跃的人口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迁移,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呆滞状况。

(3)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发展方式落后

黔中城市群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均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阶段。到2007年,中国重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0.5%。而有关数据显示,贵州总体上依然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工业化进程与全

国平均水平相差15年。[6]

从工业化演进规律和贵州

省的实际省情来看,贵州产业结构一直呈现偏重的情况。在十二五以及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贵州的工业化发展态势还将继续表现出重化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重叠的特点。2009年,贵州城镇化率只有29.9%,而全国同期达到了46.6%。贵阳有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难以彻底改变贵州城镇化总体水平。作为贵州省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黔中城市群与周边其他省份的城市群差距也表现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上。黔中地区乃至贵州没有一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名单,在西部地区百强县的评选中,黔中地区只有遵义和清镇两个县入围,但排名均比较靠后。

到目前为止,黔中多数城市的工业发展仍处于粗放式增长阶段。黔中地区的工业结构中,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环保设施体系发展滞后。工业总体发展层次低,资

源开采和简单加工行业比重较大,产业链条短,加工深度、综合利用程度和创造的附加值都比较低。贵州重工业对工业产值的贡献份额由62%上升到72.6%,上升了10.6个百分点;而轻工业的贡献份额却从38%下降到27.4%,下降了10.4个百分点;在重工业中,60%左右的产值来自于原材料采掘和加工工业,而初级加工以上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只有

33%左右。[6]

以采掘、原材料、能源和粗加工为代表

的重工业,与农业关联度低,吸纳农村劳动力少,没有起到较好的增加就业的作用;资金消耗量大,又加剧了资金短缺;重工业自身积累能力本来就差,而积累能力较好的轻工业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贵州的采掘业、粗加工业大多是初级加工,产业链较短,没有得到有效延长。贵州一方面以较低价格向省外提供能源、矿产品等原材料;另一方面又要以高价从省外购买深加工品和消费品,大量的利润外流,也影响了贵州当地的就业,形成资源、价值和劳动力的多重流失。这也是贵州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

3 机会分析(1)国家政策支持

西部大开发战略经过十年发展,使得西部地区各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2010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黔中经济区被列为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的重点经济区。 将黔中等经济区建成省域经济增长点 作为此次布局的重点经济区涉及的三个层面之一,也由此正式浮出水面。可以确信的是,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 黔中经济区 ,将让贵州获得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全力支持。这是黔中地区面临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此,应该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倾力推进黔中城市群建设,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另外,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坚持实行的扩大内需的方针,必然会对相对落后的黔中地区产生重大积极影响,有助于争取国家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黔中城市群及发达的城市网可产生众多大的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产业转移的经济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着世界产业变革与结构调整,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加快发展。沿海地区受土地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家政策调整以及产业优化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相关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年鉴(2010)[M ].

132

济 学

鸿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产业向中西部进行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行业也呈逐步扩大的趋势。黔中城市群应该通过积极改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投资环境,争取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和最大受益者。

4 威胁分析(1)发展空间受限

贵州周边各兄弟省份也先后提出并实施的城市群发展规划,如成渝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广西北部湾南北钦防城市群以及云南滇中城市群等,

黔中城市群既没有成渝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又缺乏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的沿边优势,在争取国家政策和东部产业转移方面,周边城市群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黔中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因此,黔中地区必须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根据省情努力找到自身的优势,一方面主动出击争取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打造优越的投资软环境,吸引企业和产业过来投资开发。

(2)生态环境脆弱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这类地质地貌先天脆弱,耕地破碎,垦殖指数低。假如城镇化造成土壤侵蚀和石漠化,使得土地退化加剧、耕地减缩,消失了的农田想要恢复其肥力及适耕性是相当困难的,这势必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加速这一地区的贫困化;遇上地质与自然灾害,会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届时,人口贫困与环境恶化将同时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将城市与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黔中城市群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谨慎应对的问题。

三、以黔中城市群为重点加快

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以城市为极点,以产业为支撑,以交通为纽带,努力壮大黔中城市群规模,充分发挥黔中城市群在要素配置、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贵州对外参与经济竞争合作、对内带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核心区域,从而带动贵州全省城镇体系的建设,是新时期具有贵州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的不二选择。

(1)城镇发展

加快城镇规划建设,扩容提质,为区域中心的形成创造条件。以城镇规划为龙头,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加快编制各个层次的发展规划,完善城乡一体、有机衔接的规划体

系。做好新一轮全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编制黔中城市群总体规划,加快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

建立由核心增长极+核心城市+次区域中心城市集群+特色卫星小城镇组成的梯次分明的城镇发展体系。加快培育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安顺、都匀和凯里为支点,以贵阳 遵义、贵阳 安顺、贵阳 都匀和凯里三大城市带为骨架,以一批重要县城和小城镇为节点的黔中城市群,把其建设成为全省城镇化的示范区和核心区。进一步做大贵阳,使其成为特大城市,贵阳市要调整优化城市核心区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布局的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进中心主城区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向周边拓展。加快把遵义发展成为特大城市,推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一体化发展,培育卫星城市。加快安顺中心城区的建设发展,形成 两片三轴五心 的中心城区布局,加快贵阳 安顺一体化发展。壮大都匀、凯里城市规模,推进凯里 都匀两个城市抱团发展。沿贵阳 遵义轴线、贵阳 安顺轴线和贵阳 都匀、凯里轴线,加快发展小城镇,形成链珠状城市绵延带。

(二)产业整合

以产业为支撑,不断增强城镇经济实力。把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与城镇化带动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区特色,科学确定和发展城镇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配套产业。不断增强城镇产业发展,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推进产业化,实现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要按照城市功能分别定位,强化产业发展布局与城市空间格局的有效结合,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积极发展地方性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城市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加快城市工业化发展,强化集聚发展,加强城市的工业园区建设,将工业园区建设纳入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为城市的工业发展预留空间。每个城市都应建设若干个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增加城市就业、带动城市商业、壮大城市经济、扩大城市规模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教育、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娱乐以及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高度重视城市商业发展,通过片区开发,使新老城区实现有机联结。小城镇要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临近城市的小城镇还要依托大中城市发展基础性配套产业,不断提升城镇经济实力,增强对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积极发展城市郊区的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促

133

济 学

李 鸿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进中小城镇农业的转型发展。

(三)基础设施支撑

实施构建全方位多功能立体交通网络的 交通引领 战略,以城市路网建设为引领,高标准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适应重点城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加快编制和实施区域城市交通规划,建成若干城际铁路和城际主干道以及跨区域公路。加快区域内重点城镇、重点工业区、物流园区、旅游景区与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连接通道建设。

按照节约高效、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城市路网规划建设拉开城镇建设框架,拓展城镇发展空间,配套抓好通信、电力、供水、供气、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城镇公用设施覆盖面和保证率,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解决城市拥堵、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城市环境。

综上,通过对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的梳理和过往单一发展极战略发展实效的反思性分析,笔者认为,单极战略导致贵阳极化过度而扩散不足,没有达到战略预期效果,是导致贵州全省城镇化水平过低的主要原因。运用SWOT 法对黔中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黔中各类功能和等级规模的城市群的集合发展能有效修正过往单一发展极带来的弊端,并且更能发挥黔中地区区位、资源和产业等综合优势。因此,城市群集合发展战略是未来贵州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以黔中城市群为重点带动全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之要义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并重,即以 十二

五 期间交通网路为轴线,以贵阳、遵义、安顺、都匀、凯里为节点,构建有序完善的点

轴空间格局;同时,要准确定位节点城市功能,优化产业布局,避免城市产业空洞化。简言之,黔中城市群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并行不悖且相得益彰的战略组合,缺一不可。

[参 考 文 献]

[1]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N].贵州日报,2010-07-17(1).

[2]云小舟.黔中地区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特征研究[J].贵州财

经学院学报,2008,(3).

[3]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4]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Z].

2010,(7).

[5]李博,田超,靳取.关于构建黔中城市群的一些思考[J ].北京城市

学院学报,2009,(4).

[6]张晓阳.推进黔中经济区的建设思路和政策建议[J] 贵州财经学

院学报,2011,(1).

收稿日期 2011-02-17[责任编辑 黄世杰][责任校对 苏兰清]

[作者简介] 李鸿(1962~),贵州贵阳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贵州省久联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区域发展、区位理论、房地产经济等研究。四川成都,邮编:610065。贵州贵阳,邮编:550000。

海阳城市发展swot分析

海阳城市发展swot分析 当今社会,城市发展迅速。本文旨在通过对海阳市的城市发展进行SWOT分析。一.、海阳沙滩体育旅游开发环境的SWOT分析 通过对海阳城市开发环境所具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 1.1优势(strength ) 1.1.1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通讯发达 海阳市地处青岛、烟台、威海三个中国开放窗口城市的中心地带,与三市均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另外,烟台至凤城的高速公路已开始动工,它的竣工必将拉近海阳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使海阳成为胶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海阳方圆120公里之内有三处机场和三处大型港口,与韩国隔海相望,与日本一衣带水,与两国及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均只有1个小时的航程。 海阳通讯便捷,国际宽带、移动、程控、小灵通电话等各种通讯业务遍及城乡。完备的网络通讯设施,四通八达的海陆空交通是海阳与世界近在咫尺,这是旅游发展必备的重要因素之一。 1.1.2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 海阳拥有中国长江以北的天然野生竹林,总面积1760多公顷的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最富原生态风情的湿地公园和苏格兰风情18洞国际标准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等。 另外,海阳剪纸、海阳大秧歌在艺术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及民间老艺术人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地得到了继承、发展、改革和繁荣,1997年海阳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5月20日,海阳大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海阳大秧歌》更是人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的眼球。海阳以地雷战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业已被列为山东省红色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1.1.3拥有国内最好的沙滩之一 沙滩运动在我国发展迅速。海阳旅游度假区是2001年12月28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拥有230公里的海岸线和长一万多米,宽150米的金色沙滩。海阳的万米金滩沙细,滩平,坡缓,浪稳,水清,是中国最好的沙滩之一,是最好的度假休闲沙滩运动场所,曲折绵延20多公里的阳光金滩、60%以上植被保持自然原生态的海滨景观带、小孩口国家级湿地公园、自然与艺术和谐统一气势恢弘的沙雕艺术公园、体验海上运动激情的曦岛游艇会、观光休闲与商业购物相融合的高架观海平台等。前后成功举办过中国海阳国际沙雕艺术节和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中华情》大型演出活动,承办了山东省、全国沙滩沙滩排球锦标赛,奥林匹克日沙滩马拉松活动以及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暨十一届全运会沙滩排球资格赛。 1.1.4接待设施越来越完备,具有良好的声誉 海阳万米海滩浴场外围具有12座已建成和建设中的星级酒店以及相当数量的别墅区、居民区,可容纳大量游客人住或定居。各种附带设施配套齐全。高档海滨商务度假酒店群、海滨特色别墅群、高层度假公寓群。 1.2劣势(weakness) 1.2.1海阳市内食宿、交通设施尚不完善 交通设施是亚沙会赛会举办以及今后旅游项目开发的必备条件。其交通设施的不完善包括城镇道路的老化农村道路较多、公交运输的混乱、承载能力较差、汽车站火车站的地理位置不理想、非机动车辆管理方面不完善等方面,这些方面将必将制约海阳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1.2.2体育旅游设施不完善

济南市城市发展SWOT分析

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济南军区本部。中国16个铁路局之一的济南铁路局本部。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192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南一带。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城市。 济南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可利用优势和潜力,也存在许多的威胁和挑战。 1.优势(Strengths) 交通,治安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地处中心位,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济南是联系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居于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双重枢纽地位,区位优势明显。全省铁路、公路、航空枢纽,通讯设施完善。;良好的治安环境为本城居民和外来投资者提供了安全的居住和投资创业环境。 政治环境 济南是全省政治中心。即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由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经济环境 济南市区域金融中心及教育基地的地位显著。济南是全国九大金融区之一,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金融机构门类齐全,运营良好,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 人才优势 济南是全省的科教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密集。各类专业人才众多,人才优势明显。 旅游文化资源 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商埠区也是济南重要旅游资源,济南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全年大部分时间适宜出游。 2.劣势(Weakness) (1)城市经济发展不够理想,造成吸引辐射力差,未发挥中心城市的职能。济南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地位较为落后。即便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比较中,部分指标也相对滞后,这与其九千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地位十分不相称。济南在城市辐射能力、产业成长性、城市服务功能、城市管理水平、城市面貌和功能、政府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2)城市建设盲目性大,造成对历史与环境的破坏,使城市特色风貌逐步消失。 (3)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下降。随着济南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济南市同样也出现了城市环境与生态透支的现象;过快过量的城市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环境;加上历史上形成的重化工、建材、机械等重工业污染源,导致城市环境问题急剧增加;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等问题突显,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城市道路不完善,交通压力大,停车场所匮乏。这也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之一。济南市城区的布局形态由于受北面黄河、南面山体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城市的发展格局有东西方向带状延展的趋势。济南市路网系统不很健全,城市干道网密度偏低,影响了城市道路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交通效率低。

规划中的SWOT分析方式(案例)

某某市城市商业发展SWOT分析专题研究 一、城市概况 (一)地理及交通区位、行政区划 1.地理及交通区位 某某市位于某某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西、北与四川凉山州、宜宾市毗邻;东与贵州省毕节地区接壤;南与本省曲靖相连。市委、市政府驻地昭阳区至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四大中心城市和攀枝花、六盘水两大工业基地的公路里程均在500公里以内,处于西南地区四大城市的中心点,是某某省连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和某某对内、对处开放的重要通道。 某某市距省会。。。明473公里,与西南其它三大中心城市。。。等地的距离都为500公里左右,与省外交往极为方便,是某某省北上四川、重庆及中原的重要通道。连接云、贵、川三省最便捷的省际铁路——内昆铁路和GZ40国道纵贯全区。GZ40国道是某某省“三纵三横九通道”高等级公路网规划中的一纵和一通道。内昆铁路、昆水公路与长江航道的交汇点水富县是我省第一大港。GZ40国道与金沙江的交汇点绥江县,是我省第二大港,水陆联运十分方便。通过便利的长江黄金水道,与长江中下游流域往来比较方便。某某机场始建于1935年,于1960年3月开辟“昆明-某某”往返航班,属军民合同机场。1991年11月动工扩建,于1994年2月恢复通航,属4C级机场,起降波音737(含)以下机型。 高速公路、铁路、航运和机场共同打造某某优越的交通条件,造就了某某“海、陆、空”立体交通条件。某某市是某某省出省和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之一,是某某省的北大门。 2.行政区划和人口 某某2001年撤地设市。全市辖。。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自然增长率为

9.5‰,城镇化率达到17.2%。 (二)地形地貌 全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典型的高原山地构造地形。最高海拔为巧家药山4040米,最低海拔为水富滚坎坝267米。全市平均海拔1685米。 (三)气候特点 全市立体气候明显,属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北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雨量1110毫米。某某市区南部有温泉资源,与优良的气候资源结合构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下有温泉,日照很充分”的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和避暑胜地。 (四)水文 境内主要有金沙江、牛栏江、白水江、横江、洒渔河、洛泽河、以礼河等江河,水能蕴藏量208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1484万千瓦,水能蕴藏量占某某省的24.9%。国家在流经某某市域的金沙江下游规划有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座巨型水电站。目前,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已经开工建设。 (五)自然资源 某某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全市有木本高等植物151科457属1025种。60余万亩竹林遍布全市。是我国珍稀竹种——筇竹、方竹的集中分布区。经济作物以烤烟、油料、麻类、魔芋等为优势产品,是云烟的主产区,是中国山嵛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为全国马铃薯最适宜生长区域,还有“中国白魔芋之乡”的美誉。经济林木有100多个品种,大宗产品有油桐、乌桕、五倍子、木漆、白腊等,产量居全省之首;有各种水果37种苹果、柑桔、樱桃、甜橙、蜜桃等,量大质优,是我国南方优质苹果基地,年产量2亿多公斤,享有“果乡”之称;天麻、杜仲、黄柏、半夏为主的天然药材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海内外,为全国品质最优天麻的核心区域。某某还是某某省畜产品主产区。 全市成矿地层多,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其中,煤、硫、锌、银、镁、磷、硅石等为优势矿种,储量大、品位高。煤炭储量189.5亿吨,占某某省总储量的36.3%。其中,褐煤储量占某某省褐煤储量的44.3%。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褐煤田;无烟煤属特低灰、特低硫、特高热值、特高固定碳的优质无烟煤,具

邵阳地区SWOT分析

邵阳地区SWOT分析 一:邵阳地区简介 邵阳,史称"宝庆"。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总面积20829平方公里,全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大祥区。 二:优势分析 邵阳地区的优势主要分为三类: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从区位优势来看,邵阳横跨湘中和湘西南,市域面积广大。西南部与广西桂林交界。交通较为便捷,境内两条国道和多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利于邵阳人流物流的输送,也为邵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从资源优势看,邵阳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含量位于湖南各州市前列。森林资源丰富,是全省四大林区之一。同时,邵阳市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新宁崀山、城步南山、武冈云山等一大批旅游景点享誉国内外。丰富的资源为邵阳发展提供了后勤保障。人口优势来看。邵阳市人口821万人(2015年),位居湖南省第二,大量的人口资源,若能够发展好教育,则会产生一大批高素质劳动力。为邵阳地区发展提供人口保障和强大的驱动力。 三:弱势分析 从2015年湖南省各市州GDP统计结果来看,邵阳市GDP总量为全省第九名。属于较低阶层。而人均GDP更是位居全省倒数第二。说明邵阳经济发展对比全省其他市州还有较大的差异和落后。这与邵阳广阔的面积和众多的人口是不符合的。同时,从城市区位来看。邵阳市区并没有并入“5+3“城市群,也没有进入长沙一小时经济圈。这对于邵阳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定位较为不利。 同时,沪昆高铁没有过境邵阳,而只设立邵阳北站。这让邵阳偏离了国家一级交通走廊,也让邵阳错失了大好的发展机会。邵阳市区距离长沙较远,水运运量较小,这也是阻碍邵阳发展的因素。

城市营销SWOT分析

城市营销SWOT分析 一、乌审旗城市营销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本文利用这一分析方法开展乌审旗城市营销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分析,为乌审旗城市营销实践提供参考。 (一)优势(S)分析 1.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乌审旗历史悠久,是“鄂尔多斯(河套)人”的故乡、“独贵龙”运动的策源地,享有“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的美誉。乌审旗还被内蒙古文化厅命名为“蒙古族民间诗歌(口头诗)之乡”、“敖伦呼日胡之乡”;被批准建设成为朝岱嘎查原生态文化保护基地。“萨拉乌苏”、“乌审召”、“独贵龙”、“察罕苏力德”等文化品牌享誉全国。这些都充分证明乌审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和增强城市魅力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2.自然资源富集乌审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多种资源共生。已勘探发现苏里格、乌审、长庆、大牛地四个超千亿m3的大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1.2万亿m3,远景储量 3.6万亿m3,被誉为“中国天

然气之乡”;煤层气探明储量1.38万亿m3;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探明储量520亿吨,预测储量1000亿吨以上。陶土、泥炭、石英砂、白垩土、“乌审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也十分可观,极具开发价值。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穿境而过,过境长度80公里。境内巴图湾水库是自治区西部最大的水库,总库容1亿m3,现正在开发为生态旅游区。地下水埋藏浅、易开采,年可开采量达3.7亿m3。3.旅游资源独特乌审旗自然景观秀美,素有“塞外小江南”的美誉。广袤的大草原、浩瀚的毛乌素沙地、犹如点点繁星的天然碱湖,构成了乌审旗兼具大漠粗犷与水乡秀丽的独特自然景观。目前乌审旗已形成古遗址观光、红色旅游、蒙古族祭祀游、生态观光和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等多元旅游格局,重点开发了萨拉乌苏文化遗址、巴图湾生态度假、九足白徽和文贡梁古墓群、以席尼喇嘛本人及“独贵龙”运动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苏里格天然气田和乌审召工业园区、牧区大寨、乌审召、统万城遗址旅游、沙地围猎狩猎等九个旅游产品。4.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乌审旗新建、改建地方公路50余条800多km,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15km,启动建设4条铁路,形成了完善的交通网络。建成220KVA变电站4座、110KVA变电站9座,基本具备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条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现了15年免费民族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5.4

济南区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

济南区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 论文 山东建筑大学 胡佳奕2011051015 城规111

一、优势Strength 1、区位交通优势 济南地处环渤海湾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结合部,建设跨省域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得天独厚。随着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建成,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由此将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扩大经济辐射范围 2、文化底蕴深厚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区域特征鲜明,“一山一水一圣人”突出体现了山东的文化特征。龙山文化、黑陶文化映照千年,舜帝、孔孟、诸葛亮、李清照等文化名人灿若星斗。 济南有72名泉,以泉城著称,泉是济南最大的特色,特别是趵突泉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景想来就让人羡慕,“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文人乐山乐水,文以载道,诗以悦情,人文的参与使济南泉水更具魅力、更具色彩。济南的不少名泉和无名泉都有动人的传说和故事,例如“孝感泉”讲的是“刘琮孝母”的故事,“饮马泉”传说是曹操饮马的地方等等。4、人才优势 济南是全省的科教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密集。各类专业人才众多,人才优势明显。 5、基础配套设施及条件基本完备。 以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济青高速铁路、309国道和102省道等为支撑,沿东西向的交通线路已经形成,南北向交通也具有一定基础。同时,东部产业带内供电、供水、燃气和排污状况也在不断得到改善,能够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另外,济南东部产业带已逐步培育和发展了劳动就业、知识产权、贸易、物资和金融等体系,具备了商品流通、房地产开发、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和咨询服务等功能。 二、劣势Weakness 1、薄弱的物质资源基础 济南本身并不具有良好的矿产能源及其他物质资源基础,工业生产原料主要依靠外地运输,这就使得在济南发展重工业的成本偏高,且能效过低。与此同时,受限于济南南有山区北有黄河这一地理限制,就使得在物质资源开发上受到了进一步的制约。 2、环境污染严重 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下降。随着济南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济南市同样也出现了城市环境与生态透支的现象;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等问题突显,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的位次和发展省会经济的要求存在差距

产业发展SWOT分析范文

第五章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生态环境优势 XX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之一。西充产业特色鲜明,是著名的柑桔之乡、丝绸之乡、国家级麻竹、辣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项目地处XXX,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及气候环境。山水兼备,适合打造休闲旅游农业。 2、历史文化优势 项目地处XX,亦是XXX在地。有着较好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较好的交通及市政设施基础。项目大道以张澜大道命名更加体现出与本地历史人文的融合,相得益彰。 3、产业发展,开发程度低,自由雕琢空间大,后发性强 项目区现在仍停留在自然开发的阶段,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发没有启动。这既是规划区目前落后的原因,但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后发优势是与区域的落后性相伴生的。 4、时间差与规模差 区域经济发展依赖于对外界市场信息的及时把握,要把握住买方市场,并且还需要创造性的引领市场的需求。大量的市场信息来源于区域中心或者周边的中心城市,消费潮流也最先由城市内部兴起。因此接近中心城市,一定程度上就是接近市场,接近市场就意味着接近商机。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种潜在的市场,适时介入市场而获得相应的发展优势形成区域新的增长产业。 项目临近南充,靠近成都,信息获取便捷,这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 如果信息的获取只是把握商机的前提,那么真正进入实施阶段,必须满足相应的门槛人口,进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南充以及成都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是保障了。 5、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西充县被农业部列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该县紧紧围绕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心两园三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对于农业项目发展有着较好的氛围以及政策支持,这也是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 二、劣势(WEAKNESSES) 1、项目区内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农业休闲旅游是项目发展的重点之一。但是农业旅游观光需要完整的道路结构,项目内部区域多为丘陵,风景虽好,但没有道路贯通。已有的道路也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道路及设施的建设迫在眉睫。特别注意错车,停车位的修建。

城市电视台SWOT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

城市电视台SWOT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 彭娇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福安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2007年10月12日16:27 来源:人民网--北方传媒研究 注:文章最终内容以刊物为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电视媒体的产业规模、经济实力和娱乐影响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电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传播媒介。然而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正逐渐变得模糊,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因此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特别是在境外媒体、中央级媒体与省级媒体对竞争的积极参与下,城市电视台面临的环境变得十分复杂和多变。因此,要正确分析城市电视台目前面临的压力和竞争环境,从中确定其发展战略。一、城市电视台所面临的压力?城市电视台是以城市和近郊区观众为服务对象,满足特定区域受众的专门的电视台。它们是中国电视媒体产业中数量最多、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但同时却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 (1)在宣传报道、节目质量上,城市电视台面临着中央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既来源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对外宣传的需要,来源于国内既要通过舆论促进改革发展、又要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来源于各地市委、市政府宣传中心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来源于城市电视台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同时,又面临着各地群众对城市电视节目越来越高的要求。 (2)在产业经营上,城市电视台正面临着开拓多种经营渠道、加大广告创收力度、减少广告收入一柱独撑电视业大厦的高风险局面。城市电视台的主要创

收渠道来自广告,通常广告收入占全台经营收入的60%~70%,甚至更高,其余收入来自有线电视收费和网络开发。广告创收对城市电视台来说生死攸关,一旦广告出现危机,将动摇全局。因此在当前体制下,开拓多种经营渠道,多方式、多渠道创收,减小电视业发展风险,是摆在城市电视台面前的又一项艰巨任务。 (3)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上,城市电视台正面临着加速培养和吸收高素质人才的任务。任何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有什么样的人才队伍,就会有什么样的电视事业。?(4)城市电视台在与中央台、省级台的竞争中,在设备、经营实力、财力、节目制播质量与水平等方面,差距非常明显。这些条件严重地制约着城市电视台竞争力的增强。?(5)城市电视台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重作用下的产物,但是其地位是尴尬而艰难的,不仅要在中央台和省级台的阴影下求生存,而且要在县级台的分割中求发展。在覆盖范围方面,城市电视台与中央台和省台相比有先天的不足,收视人群仅仅局限于其省会城市及周边市级城市。?(6)其他媒体的竞争,如网络媒体。目前,几乎所有有实力的媒体都在互联网上有了一席之地,并在网上和各类网站上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这对城市电视台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二、城市电视台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又称态势分析法,就是把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 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和策略的方法。(1)城市电视台的竞争优势?首先城市电视台相对于中央电视台和省台来说,辐射范围较小,但是城市电视台与其受众共处于同一社区,文化同根同源,有共同的文化维系力;第二,因覆盖区域小,容易准确划分目标受众,从而根据其需求、兴趣等安排节目;第三,因为受众相对单一,与城市电视有地域、心理、文化价值的接近性,主动参与性强,信息传播的互动交流容易。而且城市电视台利用地域文化差异创作的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节目,可以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2)城市电视台的竞争劣势 在我国电视业的竞争格局中,城市电视台作为一个群体,它是可以和中央电视

丽江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

丽江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地发展,相应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朝阳产业——旅游业也发展迅猛,特别对于风景秀丽的南方地区而言。丽江凭借着自身独特的自然风光、浓厚的少数名族氛围,以及热情的待客方式,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但是,发展势必也会出现问题。本文运用了swot分析方法,客观的对丽江旅游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弱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让我们更客观的了解这座城市——丽江。 【关键词】:丽江,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和滇、川、藏大三角区域。这里共有23个少数民族,主要的少数民族有纳西、白、普米、藏、僳僳、彝、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左右。因此丽江的民族风情迥异多彩,特点十分突出。 丽江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三顶桂冠。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居住在泸沽湖畔的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等,使得丽江成为世界的旅游热点地区,并且使得丽江旅游业具有了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特征。 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旅游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旅游接待环境不断改善,旅游业在国民经济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目前丽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都制约着丽江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分析丽江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各项优势、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旅游产业,加快丽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一、丽江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的内部优势 1、区位优势 丽江市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汉、藏、白、纳西等多民族的交汇区。同时,丽江也是滇西旅游区重要支撑地之一。多元文化独具特色,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淳朴浓郁。美丽、神奇、和谐、富饶、开放,这些特点决定了丽江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旅游已发展成为丽江的一项优势和先导产业。 2、资源优势

徐州市城市发展的SWOT分析

题目:徐州市城市发展的SWOT分析姓名:刘云宁 学号:1026010656 年级:2010级 专业:地理科学

徐州市城市发展的SWOT分析 刘云宁 摘要:文章以SWOT分析法为研究的基本框架.系统研究江苏省徐州市城市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和内部的优、劣势。综合分析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的现状,为徐州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徐州市在交通条件、产业基础、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环境质量下降制约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重大机遇,但是发达沿海地区带来的竞争和土地合理利用与快速城市化之间的矛盾是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关键词:徐州市城市发展SWOT分析法 引言当代经济社会背景下,任何一个城市均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城市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轨迹不仅取决其本身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的配置情况,还仅取决于其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城市群落中所具有的动态比较优势,和是否能够和周围城市形成体系,具有较紧密的资源、科技等方面互补关系。 1SWOT分析法的概念 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四个单词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它是由哈佛商学院的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模型是市场营销学中进行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一种常见分析方法,它同时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以系统论的思想将各类看似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能够较为客观地揭示企业发展的最优轨迹。实际上,SWOT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战略分析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宏观化处理,用来分析特定城市的发展定位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都是自身要素不断改变配置方式的过程,同时也是在相关城市群落系统中不断谋求和强化比较优势的演进过程。通过进行SWOT分析能够清楚认识到城市发展中的优劣势,存在的机遇与威胁,为城市发展方向和战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2徐州市概况 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图1),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边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也是近些年来江苏苏北城市中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徐州都市圈的带头城市(图2)。它“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徐州古称彭城,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意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汉高祖、人杰鬼雄项羽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彭城大地上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每年10月初,徐州还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而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是苏北著名的风景胜地。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市常住人

开封发展的“SWOT”分析

开封发展的“SWOT”分析 发布时间: 2010-12-01 来源:开封市统计局 2010年4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开封作为三线城市也是河南省唯一一个省辖市入选“未来十年最具竞争力城市”。开封入选的理由是“乘天时地利之势,再现古都之繁华。开封地处城市群中心区,产业布局优化,成本洼地优势明显,一体化进程加速。此外,全省工业化提速,开封乘势而起”,这既是开封入选的理由,也是对开封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给予了开封客观的定位和发展的信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封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找准定位,对于开封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态势分析法也即“SWOT”分析法,具体分析开封经济发展的优势、弱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开封经济发展的现状 2009年,开封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78.72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8.58亿元、345.80亿元、264.3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14.3%、14.6%,三产结构为21.7:44.4:33.9;人均GDP为16571元,位居全省的第14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234元,位居全省的第1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95元,位居全省的第1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8元,位居全省的第15位。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开封部分人均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位次。当前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快速转变,加速发展,才能实现开封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成为拉动中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成为郑汴一体化的重要一“翼”。 二、开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根据开封的发展现状,我们不妨综合看看开封发展的“SWOT”,即: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 开封历史文化悠久、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劳动力资源富足、产业基础稳固,这些都是开封的比较优势,这些“S”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得以彰显: 1、开封发展之“天时” 政策向来都是一个城市兴旺发达的前提和推手。如今,开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优势,从2003年7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实施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 2004年提出“郑汴一体化”设想,到2005年10月郑汴城市通道开工启动,再到2006年,把“郑汴一体化”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写入河南“十一五”规划,这一系列政策举措让开封的发展获得了巨大支持,而这种良机无疑是开封改变城市面貌、发展经济的“天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