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1 目的

规范电容式触摸屏(投射式)的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及效率,确保触摸屏模块整体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第五事业部TP厂技术部电容式触摸屏设计人员。

3 工程图设计

3.1 工程图纸为TP模块的成品管控,以及出货依据,包含以下内容:

3.1.1 正面视图: 该视图包含TP外形、view area、active area、FPC图形及相关尺寸.若TP需作表面处理,则必须对LOGO的位置、尺寸、材质、颜色、以及工艺进行标注。

需标注尺寸及公差如下:

3.1.2 侧视图: 该视图表示出TP的层状结构, TP各层的厚度、材质、FPC厚度(含IC等元件)必须标注。

需要标注尺寸及公差如下:

3.1.3 反面视图: 这一图层包含背胶、保护膜、泡棉及导光膜的外形尺寸,以及FPC背面的IC 及元件区尺寸。

需要标注尺寸及公差如下:

3.1.4 FPC出线图:一般情况FPC的表示可以在正面视图中完成,主要反应FPC与主板的连接方式。如果FPC连接方式为ZIF ,则必须标注以下尺寸。

如果TP与主板的连接方式为B2B,则必须标注连接器的位置尺寸及公差。走线图,出线对照表: 走线图表示TP内部走线,如下图所示:

出线表为TP内部与外界的连接接口,电容的一般分I2C、SPI、USB,如下图所示:

I2C接口

USB接口

3.2 文字说明

该部分对TP的常规非常规性能作重点表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2.1 结构特性:包括lens材质,ITO膜的厂家及型号,IC型号

3.2.2 光学特性:包括透光率,雾度,色度等

3.2.3 电气特性:工作电流,反应时间等

3.2.3 机械特性:输入方式,表面硬度等

3.2.4 环境特性:工作温度,储存温度,符合BHS-001标准等

以上特性如超出行业规格范围,需逐一标注,并让客户确认。

3.3 图档管理

图档管理这块需按以下原则进行相应维护:

3.3.1 按照命名规则填写图框,并签名。

3.3.2 如有更改需有更改记录及版本升级,并需客户确认。

3.3.3 模组图纸受控之前统一按照“X”“0”为起始版本,所有升版动作都要求在更改记录框中有相应的内容与之

对应。受控时可以回归“A”“0”版本标记,并删除所有更改记录。此方法也使用于其他

图纸及BOM。

3.4 注意事项

3.4.1 各部件尺寸,加工精度需符合供应商及内部工艺制程能力

3.4.2 sensor外形与Lens配合间隙,最内边线路与视窗区配合间隙需符合供应商的加工能力及贴合工艺

3.4.3 允许摆放元件高度区域需标标清楚

3.4.4 按照命名规则填写图框?如有更改是需有更改记录及版本升级?工程图纸受控之前

统一按照“X”“0”为

起始版本,所有升版动作都要求在更改记录框中有相应的内容与之对应。受控时可以回归“A”“0”版本

标记,并删除所有更改记录。此方法也使用于其他图纸及BOM

3.4.5 触摸屏的外观效果需明确标识(LOGO,丝印油墨,导电或不导电电镀靶材,色号或直接提供颜色样板)

4 LENS设计

电容屏LENS常用材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PMMA,PC,Glass,PET;其中PMMA,PC,PET材质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一般采用CNC 工艺成型,通过电镀,或丝印做表面处理,三种结构玻璃材质较为常用,触摸效果比PC,PMMA,PET两种效果来得好,工艺也相对复杂,下面以Glass材质的LENS为

例,介绍电容式触摸屏的lens设计

4.1 LENS加工工艺简介:

切割(切割机)——仿型(仿型机/雕刻机)——开口(开口机/雕刻机)——打孔(雕刻机/开口机)——粗磨(粗磨机)——抛光(抛光机)——清洗(清洗机)——强化(强化炉)——清洗(清洗机)——镀膜(镀膜机)——丝印(丝印机)——清洁包装(手工)

4.2 LENS基材:

IG3、旭硝子(Asahi)、板硝子(NSG)、康宁(Corning)

4.3 lens的设计:由客户提供的原始资料,以及最终确认的工程图为依据展开lens单体的设计.

4.3.1 正面视图: 该视图包含lens外形、view area(边框丝印的范围)、通孔,听筒,倒边等

结构及相关尺寸.一般需做表面处理,则必须对LOGO的位置、尺寸、材质、颜色、以及工艺进行标注。玻璃lens各种结构及加工能力如下:(更新以下能力及公差,增加孔与孔间距、孔与边距离等)

4.3.2 侧视图: 该视图表示出lens的层状结构, lens各层的厚度(玻璃基板以及油墨层)、材质必须标注。需要标注以下结构尺寸,加工能力如下表所示:

4.3.3 反面视图: 这一图层包含背胶/保护膜的外形尺寸,以及与ITO sensor的配合对位标记。需要标注以下结构尺寸,加工能力如下表所示:

4.4 文字说明:

4.4.1 结构特性:包括lens材质

4.4.2 光学特性:包括透光率,雾度,色度等

4.4.3 机械特性:可靠性测试,表面硬度

4.4.4 环境特性:符合BHS-001标准等

4.4.5 lens翘曲度及膜厚要求:翘曲度要求0.1mm min ;

膜厚要求lens VA区域1.5mm以内保证10UM以下

以上具体特性参数与测试标准以客户端的要求为准。

4.5 注意事项

4.5.1 Lens图重的表面效果、尺寸等要求需与工程图保持一致;

4.5.2 玻璃lens的固有结构是标注清楚,比如倒边等;

4.5.3 文字说明一栏需注明lens强化的标准;

5 ITO玻璃Sensor设计

5.1 ITO玻璃结构简介

下面左图为目前电容屏常用的ITO玻璃结构,右图为电阻值和玻璃透过率之间的关系表

备注:现SENSOR鉻板设计,背面SIO2可以不要,如果是大客户背面SIO2要设计。

因为ITO玻璃Sensor使用的鉻板进行每层制作。各镀层规格:ITO :1~120Ω/□,目前常用的规格为90~120Ω/□对

应膜厚250埃;Metal:为钼铝钼,面阻0.3Ω/□,对应膜厚4000 ?;SiO2: 膜厚500~600?;OC:为环氧树脂,膜厚2UM。

5.2 Sensor图形设计:

5.2.1patten的设计:

以cypress为例,介绍菱形patten的设计

1)确定单个菱形的大小

Cypress:定义VA的横向尺寸L,以及纵向尺寸H,

横向的通道数M=L/5(取整);纵向的通道数N=H/5(取整)

横向Patten的Pitch a=L/M(4.5

纵向Patten的Pitch b=H/N (4.5

下左图为一带有ITO Patten的Sensor图;右图为ITO Patten的一部分:

2)计算完单个ITO菱形的大小,以b为行距,a为列距,进行阵列,充满VA区,ITO棱形间的Gap为0.03mm。横向patten间通过0.1mm线宽的ITO导通,纵向Patten间悬空,具体图下图所示:

如下图所示。在VA区的基础上面单边外扩0.65mm(需保证:走线距离视窗区域0.35mm以上)作为TP产品的功能区域进行设计。定义此功能区域的横向尺寸L,纵向尺寸H。

横向的通道数M=L/5(取整);纵向的通道数N=H/5(取整)

横向Patten的Pitch a=L/M(4.5

纵向Patten的Pitch b=H/N (4.5

下左图为一带有ITO Patten的Sensor图;右图为ITO Patten的一部分:

3)计算完单个ITO菱形的大小,以b为行距,a为列距,进行阵列,充满VA区,ITO棱形间的Gap为0.03mm。横向patten间通过0.12mm线宽的ITO导通,纵向Patten间悬空。

5.2.2 OC的设计纵向悬空的Patten间通过金属线连接导通,金属线与下方横向ITO通道之间使用55um宽度的OC进行隔离。关于此处OC的设计,Sensor制作供应商莱宝和南玻设计有所区别:莱宝OC的区域在上、下两个ITO Patten之间;南玻的设计为搭接在上、下两个ITO

Patten之间,与ITO Patten接触长度为20um。如下方的示意图:

5.2.3 Metal的设计

搭桥处:Metal为连接纵向悬空的上、下两个Patten。具体为在OC的基础上电镀一层导电金属(金属桥的宽度为12um/15um)如上图所示,金属线的长度需保证与ITO Patten接触部分的长度为30um;边缘走线处:在保证金属线与VA区域保持0.5mm距离(0.45mm MIN)的基础上,通过0.3mm*2mm的金属PAD与ITO PAD压合,并通过0.03/0.03的线宽/线距引至FPC bonding区。压合区域:此区域的PAD,a=b=>0.2mm,考虑到掩膜板的公差0.35mm,所以需保证PAD的长度(有效压合长度)为1.2mm MIN。并在两边制作如下图所示的FPC 热压对位标记;热压对为标记设计详见鉻板设计中的FPC bonding对位标识。

5.2.4 SiO2

Metal除FPC bonding以外,需覆盖SiO2保护(SIO2掩模公差±0.35mm)

5.3 铬版各标记设计:

铬版上面各标记设计如下

5.3.1 切割标记

切割记号:尺寸如下图,作用为定位玻璃的切割尺寸,控制玻璃的切割精度,要求切割精度为±0.05mm,此标识仅适用Metal层

5.3.2 ITO方阻测试块标记:为测试ITO镀膜后的方阻,在非图形区域制作四个尺寸为

30mm*30mm的ITO测试方块,由于ITO为透明的材料,故在ITO方块边缘制作线宽为

0.2mm*0.2mm的方框(若边框较小,可以调整方块的大小,最小制作为10mm*10mm)具体如下图所示:

5.3.3 保护蓝胶丝印对位标记:在ITO Glass切割之前要对图案进行保护,即玻璃正反面丝

印保护蓝胶,则需要在ITO Glass的MT层上制作对位标记以保证保护蓝胶与玻璃的丝印位置,对位标记.

5.4 ITO Glass 切割边需要保留0.5 mm -- 1.0 mm 余量为二强做准备。

5.5 二强设计标准

5.5.1 物理二次强化,需要规则外形,不能有异形。

5.5.2 化学二次强化,5寸以上BM比外形尺寸内缩0.2-0.25 mm,以免化强后需要补印BM

6 ITO Film结构Sensor设计

ITO Film结构Sensor结构暂时有两种,两层ITO Film和三层ITO Film结构。如下左图所示,为三层ITO Film结构,其中ITO面向下,ITO Film3为屏蔽层。右图为两层ITO Film结构,ITO 面向上。ITO Film结构Sensor是采用印刷的方式制作各层布线。将使用菲林和钢丝网进行印刷。

下面为所使用菲林的结构:

1)保护涂层:涂有明胶涂层以防止损伤感光乳剂层。里面可能包含无光泽试剂。

2)感光乳剂层:均匀地涂有卤化银的微小晶体,以明胶作为介质。

3)下涂层:该层用于把感光乳剂层粘到胶片基上。

4)胶片基:使用了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材料有以下特点:尺寸稳定性高;紫外线透射率高;弹性与光滑度适中;

5)防静电层:涂有导电材料以去除静电。

6)衬底层:用于提高卷曲平衡及防止由于吸收反射光而降低图像质量。该层主要由明胶组成。里面可能含有无光

泽试剂;

6.1 ITO Film结构Sensor具体设计

ITO Film结构Sensor图形设计包括AG,ITO和保护蓝胶。另外在图纸设计时需结合客户的要求和内部的工艺制程能

力。下面按照Atmel方案进行ITO图形的设计

6.1.1 ITO 设计

Atmel方案,ITO图形设计为条形,据图如下左图,ITO横向为发射极,ITO图形较宽;纵向

为接受极,ITO图形较窄。

1)根据Atmel的建议,通道数按照VA区尺寸以4.76mm为PIN距来计算,如上右图所示。

取VA的横向尺寸L,以及纵向尺寸H

横向的通道数M=L/4.76(取整);纵向的通道数N=H/4.76(取整)

横条Patten的Pitch b=(H+0.3)/N(4.5

纵条Patten的Pitch a=L/(M-0.5) (4.5

(M,N为横纵sensor通道数)

2)以b为行距,a为列距,进行阵列,充满VA区,横、纵两层ITO sensor各自位于一层ITO film上,通过丝印蚀刻

的工艺制作ITO 图形;

3)边缘部分做0.8*1MM PAD(与AG压合0.3*1mm,银浆线距离视窗区域0.5mm);

4)使用0.1mm的线宽线间距进行评估边缘和引出位置的尺寸;

5)所需标记:套版对位标识,菲林下标,膜面标识,大角标识,印刷方向,附着力测试块;具体如下图所示:

6.1.2 Trace 设计规范

1)印刷制程线宽/线距最小为120/120 mm 。

2)激光制程线宽/线距最小为50/50 mm 。

3) 正视图ITO朝上。

4)图纸规范,图层可拆分,pattern 闭合,加对位“+”。

7 保护蓝胶设计

保护蓝胶为制程中的过程保护,避免产品划伤及脏污

7.1 ITO FILM sensor保护蓝胶设计

7.1.1 正胶设计

如下图所示,正胶尺寸要求比视窗区域单边大0.3mm保护视窗区域但不影响AG的丝印,根据sensor排版依次整列,并增加相应的对位标记及丝印标记

7.1.2 背胶设计

ITO FILM sensor所用背胶为整面印刷,与sensor排版尺寸一致即所有图案区域,如上图背胶设计图纸所示

7.2 Glass sensor保护蓝胶设计

7.2.1 正胶设计

7.2.1.1 单模正胶的设计

单模正胶的外形尺寸为sensor外形尺寸单边缩小0.35mm,需要将FPC热压区域与VA区域保护蓝胶断开,断开的尺寸为丝印公差(目前一般为0.2mm),FPC热压区域尺寸为热压位置FPC外形尺寸扩大0.3mm,在进行FPC热压时撕掉FPC热压区域的保护蓝胶进行热压,如下图单模正胶图纸所示

7.2.2 背胶设计

7.2.2.1 单模背胶的设计

背胶设计要考虑玻璃切割时的公差及丝印公差,要求背胶尺寸比玻璃外形单边缩小0.8mm,保证切割时不能切到蓝胶,FPC屏蔽角及喷码保护区域与VA区区域要断开,断开的尺寸为丝印公差(目前一般为0.2mm),由于屏蔽脚压合精度不高,FPC屏蔽角保护区域为FPC屏蔽角压合区域外形尺寸扩大1.5mm(但不能扩大到进入VA区域,若距离VA距离小于1.5mm,可以适当调整FPC屏蔽脚压合区域蓝胶尺寸)具体如下图所示

7.2.3 化强流程蓝胶设计为“回”字型。

8 FPC设计

8.1 FPC材料介绍

8.1.1 FPC概述

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软性印刷电路板, 简称软板。是由铜质线路(Cu)、PI 聚酰亚胺(Polyimide)或PE 聚脂(Polyester)薄膜基材、粘合胶压合而成。具有优秀的弯折性及可靠性。装配方式有插接、焊接、ACF/ACP 热压。

8.1.2 FPC 材料组成及规格

8.1.2.1 基材Base film:基材指铜箔基板所用以支撑之底材,亦指保护胶片之材料。

料厚(PI\PE):12.5、25、50 、75、125um。

8.1.2.2 铜箔:依铜性可概分为电解铜(ED 铜)、压延铜(RA 铜)、高延展性电解铜(EDHD)。料厚:18 um、35 um、70 um。

8.1.2.3 接着剂Adhesive,即粘合胶,对各层起粘合作用。

8.1.2.4 覆盖层Cover Layer:覆盖在铜箔上,起绝缘、阻焊、保护作用。材料与基层相同,料厚(PI\PE):12.5、

25、50、75、125um 。

8.1.2.5 补强板Stiffener :FPC 元件区域及FPC 连接器区域,需在其接触面背面加一块补强板,材料可用PI、PET

和FR4。补强板厚度一般为0.3 、0.25、0.2、0.15、0.1mm 。

8.1.3 FPC 结构

FPC 将铜箔、接着剂、基材已压接完成后,可分为铜箔基板以及保护胶片

8.1.3.1 铜箔基板

单面板: Copper:1/2,1,1 1/2,2 oz

双面板: Copper:1/2,1,1 1/2,2 oz

Base film:1/2,1,2,5 mil

单面板、双面板均以1oz,1mil 为标准材料,若指定特殊规格材料则必须衡量原料成本及交期。

8.1.3.2 保护胶片:保护胶片以1mil 为标准材料

Coverlay:1/2,1,2,3,5,7 mil

Adhesive:15,20,25,35 um

8.1.4 FPC 表面处理

8.1.4.1 电镀镍金:附着性强、邦定性能好、延展性好,插接式FPC 最好采用电镀镍金工艺

镀金厚度0.03~0.1um (含NI 1~5 um)

8.1.4.2 化学镍金:附着性差、均匀性好、无法邦定、容易开裂, 沉金厚度>0.03~0.08um (含NI 1~5 um)

8.1.4.3 OSP:厚度0.2-0.5um

8.2 FPC 设计注意事项:

8.2.1 FPC设计基本规则

最小线宽:0.075mm,建议0.1mm

最小线距:0.075mm,建议0.1mm

PAD相对坐标精度:0.1mm

PAD绝对坐标精度:0.2mm

最小PAD直径:0.5mm

覆盖膜开孔与相邻线路最小距离:0.2mm,一般0.3mm

覆盖膜贴合最小移位公差:±0.2mm,一般±0.3mm

补强板贴合最小移位公差:±0.3mm,一般±0.5mm

线路距外形最小公差:±0.1mm,局部重点部位±0.07mm

线路距外形最小距离:0.2mm,建议0.25mm

最小激光孔:0.1mm/0.3mm

最小机械孔:0.2mm/0.4mm

钻孔孔位公差:±0.05mm

钻孔孔径公差:镀通孔±0.05mm,非镀通孔±0.025mm

线到孔边最小距离:0.1mm,建议0.15mm

孔边到孔边最小距离:0.1mm,建议0.15mm

外形之内R最小半径:0.2mm

外形之外R最小半径:1mm

外形公差:刀模±0.2mm,钢模±0.1mm,局部重点部位±0.05mm

最小蚀刻公差:±0.03mm,一般±0.05mm

文字最小高度:1.0mm,建议1.2mm

ACF端PAD之累计公差:一般铜0.03~0.05%,无接着铜0.015~0.025%

8.2.2 FPC作业限制说明

1. 对折180度之内缘R不可小于0.2mm.

2. 折曲部所接触之玻璃边缘若太锐利会割损FPC表面,进而断裂.

8.2.3 FPC的连接方式

连接B2B 的接插件(Connecting with B2B connectors)

连接ZIF 的接插件(Connecting with ZIF connectors)

热压异性的导电胶(Bonding by ACF/ACP)

焊接(Bonding by Soldering)

8.2.4 FPC 设计及开模作样时要考虑的要点

1 FPC 的热压引脚要比玻璃的引脚略短0.20mm,让FPC 带PI 层的部分压到玻璃的引脚位上,FPC 和PCB 采用热压连接的方法也一样,金手指长度标注为A±0.2,在ITO 金手指较短的情况下,≦1.1mm 时可以标注为A(+0.2/0),使最大公差值不超过ITO 长度值(尽量不要使FPC 金手指超出PANEL 边缘)。但金手指长度不可小于0.75mm.

2 FPC 具有可挠性,但可折性较差,如果要折必须是具有双面PI 的,铜箔材料采用压延铜,不允许在加贴PI 的分界线上折,材料的厚度尽量选用薄的。表面处理没有特殊要求的都采用镀金。

3 热压引脚的Pitch 总值在标注时务必为X(0/-0.05),单个PIN 宽度标注尺寸为Y±0.03; 这都是重点尺寸(在尺寸前面需加*号)。脚宽大于0.3mm,或者PITCH 值大于0.3mm 可以不按此规定。

4 在FPC 上有放置零件的,在选用材料时要用PI 料而不能用PET 料。因为PET 材料不可以耐高温,在SMT 后会变形。

5 热压FPC 到PAENL 上的金手指背面需加12.5 um 厚度的PI 补强,其长度需超出FPC 金手指长度至少0.5mm,以防止FPC 金手指受折而断裂。

6 FPC 需要中间镂空的,选择铜箔厚度务必为35um;且基材和盖膜的开口必须错开0.3mm。否则镂空金手指部分很容易折断。

7 需要多次弯折的FPC 材料一定要选用压延铜,不要选用电解铜;且在弯折区域不可以设计焊盘,过孔等,弯折区域尽量设计为单面。

8 FPC 需要与PCB 热压连接时,在PCB 板上的金手指两端需各留出4mm 的范围,绿油

需要避空,以免ACF 堆积造成短路,PCB 板上金手指的背面上下各2mm 范围内尽量不要放置元器件,以免造成压接时需要掏空而影响连接性能。

9 FPC 需要压焊(用机器压焊)在PCB 板上,该处金手指设计为单面且厚度最大为0.06mm,最好厚度在0.05mm 以下,一定要保证,否则压焊会出现大批不良。

10 如果我们设计的FPC 是要客户去焊接的,需要在模组图最右侧标出组装示意图。并在FPC 图纸上注明镀金厚度0.05um 最小。如果客户要求FPC 上只留焊盘,客户主板是用弹簧式的连接器与我们模组焊盘连接的,则要求焊盘镀厚金0.5um。

11 带插座的FPC 联板时要注意固定平整,联板数量不宜太多,以免累积误差造成SMT 偏位。需要SMT 的FPC

上与PANEL 连接端金手指需用耐热PI 贴住,以免过回流焊时氧化,另外接口FPC 接地处需设计薄一点,便于焊接。

12 焊盘设计,采用盖膜压住部分焊盘的设计,以免弯折时断线。

13 镂空板在金手指上尽量避免打过孔,如果需要,过孔不要成一条直线排列,尽量交错排列。

14 需要SMT 的FPC 在设计中能加定位孔的尽量加上,便于SMT 定位,另外FPC 焊接到板上时也可以利用定位孔进行焊接。

15 技术部的FPC 图纸,如果对供应商有特殊要求的,需要在图纸上明确指出。比如需要符合ROHS 标准,是否要求喷锡,是否对元件区域有补强要求,是否对镂空金手指有强度要求等。

16 接口FPC PIN 脚:因其中一边与PANEL 对应,另一边与客户主板对应,要特别注意其第一PIN 及接口顺序的对应关系,并在插座背面设计补强板。

17 为了不让供应商乱报价,请各位在发给采购开模要样时,一定要写明尺寸规格,FPC 要注明几层,是否有盲埋

孔,是否要加铜箔层,走线是否为小PITCH?有无特殊工艺,如加铜箔或者银箔,或者需要镀厚金等。另外需说明何时需要样品?需要多少数量? FPC 公差要求很严的情况下,比如需配ZIF 连接器时请直接要求开钢模。

18 FPC LAYOUT 里面必须在IC 起始PIN 外侧丝印圆形标记。二极管必须标注方向。双排容的外观白油不要设计为正方形的,要设为长方形,以免误会贴错元件方向。

19 双面FPC 前端需要手工焊接在板上的金手指需要设计为双面焊盘,且盖膜需要分别压住双面焊盘,双面焊盘用过孔连接,焊盘最前端设计为锯齿状,方便焊接时爬锡。20 FPC 上的双面粘尽量选用耐高温的材料(3M9500),贴附位置不可在元件下面,尽量远离元件区域。

21 FPC 弯折区域与元件区域过度的圆角要达到半径为1.0mm,并建议在拐角处加铜线以补充强度,在需要弯折的区域也可以采用加缺孔的方法进行弯折限制。如下图所示:

22 FPC 金手指长度需满足以下条件:

将FPC 金手指处的对位标与PANEL ITO 引脚处的对位标对齐热压后,FPC 金手指顶端不能超过ITO 引脚顶端,一般低于ITO 引脚约0.1mm,且金手指下端不超过PAENL,距边缘约0.2mm。如下图所示:

23 镂空板的金手指设计,参见下图

24 为防止FPC 上对位标因钢模偏位而被切掉和铜箔翘起等品质不良,在设计靠边对位标时,宽度至少为0.25mm±0.10mm。

25 外形图上要把关键尺寸、控制尺寸标注出来,按总图要求去严格控制公差,外形公差一般控制在(±0.15 —

±0.30)mm,关键尺寸公差(如定位标记、FPC焊盘、接插件、别的特殊元器件等)控制在±0.1mm。接插件、特殊元件的焊盘大小及公差参考元件规格说明书。

26 确定FPC外形时尽可能考虑元件区域是否合适,要有足够的走线空间而且符合电路功能要求,特别是防静电(ESD)和抗电磁干扰(EMI).还要尽可能的考虑FPC上器件与走线的均匀性,不要头重脚轻,否则容易造成走线不合理以及板翘和SMT困难等问题。注意选用元件的高度,以免元件与其它部件结构上发生抵触。

27 ZIF FPC都需要规定插拔次数,ZIF FPC使用1/3 OZ的基材,采用电镀金工艺,连接器背面根据连接器规格书加限位线(丝印),以便客户判断是否插接到位。

28 测试点放置位置需要与显示面同面,且不可放在元件正背面,测试点直径大于等于0.8mm,测试点是否露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9 连接器元件背面的补强板材料只可使用FR4或者不锈钢片,尽量少用PI材料,以免SMT时补强变形导致连接器虚焊或者假焊。

30 对于焊接金手指端正反两面的焊盘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采用手焊接端的PI开口不能到头,防止金手指断裂;

第二, 锯齿形过锡孔需要错开0.5mm,正反面开窗需错开0.3mm,且满足FPC正面(与烙铁接触面)比背面(与PCB接触面)长0.3mm,以防止FPC或金手指断裂;

触摸屏的检验标准

1 目的:掌握触摸屏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使触摸屏来料更好地符合我公司的品 质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电脑电玩厂PDA系列所用的触摸屏。 3 检验仪器:专用测试夹具、变压器、游标卡尺、万用表。 4 检验项目与技术要求: 4.1 外观: 4.1.1 触摸屏无破裂、刮伤、脏污。 4.1.2 触摸屏无变形、翘起,斑马纸无破损。 4.1.3 触摸屏表面无点状缺陷和线状缺陷,具体要求参见《LCM及触摸屏IQC、QA收货检验 标准》文件。 4.2 结构尺寸:触摸屏的长度L=89.1±0.2mm,宽度W=69.0±0.2mm,厚度与样板相符,不影响装配。 4.3 电气性能及技术要求: 4.3.1 触摸屏基本功能:点击触摸屏时,触摸屏应有和手写笔一致的响应,且触摸屏上没有明显的划痕。 4.3.2 灵敏度:在用20g的力加在手写笔笔头点击触摸屏时,触摸屏应有迅速的响应。4.3.3 线性:用手写笔画圆、直线时,屏上显示的画面应与手写笔划过轨迹一样,位置也必须相同。 4.3.4 阻值:用万用表测量X轴电阻RX及Y轴电阻RY应在200-900Ω范围内。 5 检验方法: 5.1 外观:目测法;与样板对照。 5.2 结构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或与样板对比或试装。 5.3 电气性能: 5.3.1 将触摸屏放入专用测试夹具上,并固定好,接上6V/450mA的变压器。 1.1.1 开启测试夹具的电源,笔尖定位好后,进入功能菜单栏上的计算程序,在计算程序中连续点击“1”、“2”、“3”、“4”、“5”、“6”、“7”、“8”、“9”、“1”、“2”、“3”、“X” “1”、“0”、“M+”字符后,进入硬件测试中的触摸屏测试程序。 1.1.2 在触摸屏测试程序中,分别在触摸屏的中央、四个角画上1个圆,然后以触摸屏的中心,画一个最大的“米”字,最后在菜单栏区域画2条直线,观察此过程中屏幕显 示的图形是否与手写轨迹一致,位置有无偏位。 1.1.3 用万用表测量触摸屏排线第1脚与第3脚间的阻值(RX)及第2脚与第4脚间的阻值 (RY) 2 缺陷分类: 序号检验项目缺陷内容判定 1 外观触摸屏破裂、刮伤、脏污B 触摸上有点状缺陷或线状缺陷,且超过要求的允许值C 2 结构尺寸触摸屏的大小、厚度不符技术要求或样板要求,且影响装配B 触摸屏的大小、厚度不符技术要求或样板要求,但不影响装配C 3 电气性能触摸屏无功能、功能不良,功能操作后屏上有明显划痕B 触摸屏灵敏度差,阻值RX或RY超出要求B 触摸屏线性不良、手写偏位、跳线B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要求规范精典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 【导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V.A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 2. A.A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涂镀在Film或Glass上的导电材料。 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PET胶片。 5. ITO GALSS:导电玻璃。 6.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 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8. Cover Glass(lens):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 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 【电子设计】 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即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简称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CTP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应用领域不同

可分为单点触摸CTP和多点触摸CTP。 1、实现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ITO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Y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容分布矩阵 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 名词解释: ε0:真空介电常数。 ε1 、ε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 S1、d1、S2、d2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

触摸屏检验标准

1. Scope: The incoming inspection standards shall be applied to TFT-LCD Modules (hereinafter called "Modules") that suppli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2. Incoming Inspection The customer shall inspect the modules within twenty calendar days of the delivery date(the “inspection period)at its own cost. The result of the inspection(acceptance or rejection)shall be recorded in writing, and a copy of this writing will be promptly sent to the seller, If the results of the inspecting from buyer does not send to the seller within twenty calendar days of the delivery date. The modules shall be regards as acceptance. Should the customer fail to notify the seller within the inspection period, the buyers right to reject the modules. Shall be lapsed and the modules shall be deemed to have been accepted by the buyer. 3. Inspection Sampling Method 3.1. Lot size: Quantity per shipment lot per model 3.2. Sampling type: Normal inspection, Single sampling 3.3. Inspection level: II 3.4. Sampling table: MIL-STD-105D 3.5.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AQL) Major defect: AQL=0.1 Minor defect: AQL=0.65 4. Inspection Conditions 4.1 Ambient conditions: a. Temperature: Room temperature 25±5℃ b. Humidity: (60±10) %RH c. Illumination: Single fluorescent lamp non-directive ( 600 to 800 Lux ) 4.2 Viewing distan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CD and the inspector’s eyes shall be at least 30±5㎝. 4.3 Viewing Angle U/D: 45o/45o, L/R: 45o/45o 5. Inspection Criteria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精典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导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 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V.A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 2. A.A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涂镀在Film或Glass上的导电材料。 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PET胶片。 5. ITO GALSS:导电玻璃。 6.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 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8. Cover Glass(lens):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 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 【电子设计】 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即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根据应CTP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CTP简称. 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单点触摸CTP和多点触摸CTP。 1、实现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ITO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Y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1所示。 1 电容分布矩阵图 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名词解释::真空介电常数。ε0 ε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ε1 、d2S2d1S1、、、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

触摸屏界面设计原则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触摸屏界面通用设计原则研究 姓名:刘思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设计艺术学 指导教师:陈贤浩 20090115

触摸屏界面通用设计原则研究 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于用户界面设计的认识和触摸屏界面的了解,其中包括自身使用体会、他人的评价和感想、设计人员的资源共享等,发现了在触摸屏界面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深感触摸屏界面可用性的重要性以及在设计中人力物力投资的重复性,从而得出了为触摸屏界面提供一套通用的设计原则的必要性。 文章开篇第一章首先说明了一下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方法。 接着在第二章介绍了触摸屏和界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触摸屏的起源、发展、技术、使用范围以及有关界面设计的方方面面。 然后在第三章列出并参照一些有关界面设计的理论原则、可用性的基本理念、人因工程学和用户研究方法等。 在第四章里,通过各种设计案例的比较和分析以及对已有理论原则的推导,同时又受到用户界面管理程序的启示,设想了一套触摸屏界面通用设计原则,使之能最大限度的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触摸屏界面设计之中。 在第五章中,通过“纺织车间通风系统触摸屏设计”这个相关项目的设计操作来对以上构想进行论证。设计论证过程包括对此设计项目建立研究模型、需求调研和可用性设计指标设定等,然后把经分析得出的关于此项目的可用性设计指标和之前提出的触摸屏界面通用设计原则构想进行对比,查看出入点,随后做出原型设计并提交用户做可用性评估,然后发现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改进设计,再次提交测评……通过这个循环的设计过程之后,证明了之前所提出的触摸屏界面通用设计原则构想基本上是准确的、合理的,并且对此原则进行适当的补充完善使之成为一种科学的原则。 最后第六章中,把之前论证的研究结论具体化简明化的罗列出来并且再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触摸屏,界面设计,通用原则,可用性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A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1 目的 规范电容式触摸屏(投射式)的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及效率,确保触摸屏模块整体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第五事业部TP厂技术部电容式触摸屏设计人员。 3 工程图设计 3.1 工程图纸为TP模块的成品管控,以及出货依据,包含以下内容: 3.1.1 正面视图: 该视图包含TP外形、view area、active area、FPC图形及相关尺寸.若TP需作表面处理,则必须对LOGO的位置、尺寸、材质、颜色、以及工艺进行标注。 需标注尺寸及公差如下: 3.1.2 侧视图: 该视图表示出TP的层状结构, TP各层的厚度、材质、FPC厚度(含IC等元件)必须标注。 需要标注尺寸及公差如下:

3.1.3 反面视图: 这一图层包含背胶、保护膜、泡棉及导光膜的外形尺寸,以及FPC背面的IC及元件区尺寸。 需要标注尺寸及公差如下: 3.1.4 FPC出线图:一般情况FPC的表示可以在正面视图中完成,主要反应FPC与主板的连接方式。如果FPC连接方式为ZIF ,则必须标注以下尺寸。 如果TP与主板的连接方式为B2B,则必须标注连接器的位置尺寸及公差。走线图,出线对照表: 走线图表示TP内部走线,如下图所示: 出线表为TP内部与外界的连接接口,电容的一般分I2C、SPI、USB,如下图所示: I2C接口

USB接口 3.2 文字说明 该部分对TP的常规非常规性能作重点表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2.1 结构特性:包括lens材质,ITO膜的厂家及型号,IC型号3.2.2 光学特性:包括透光率,雾度,色度等 3.2.3 电气特性:工作电流,反应时间等 3.2.3 机械特性:输入方式,表面硬度等 3.2.4 环境特性:工作温度,储存温度,符合BHS-001标准等 以上特性如超出行业规格范围,需逐一标注,并让客户确认。 3.3 图档管理 图档管理这块需按以下原则进行相应维护: 3.3.1 按照命名规则填写图框,并签名。 3.3.2 如有更改需有更改记录及版本升级,并需客户确认。

电容式触控技术入门及实例解析

电容式触控技术入门及实例解析洪锦维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1.Pixcir IC 特点: (1) 2.触控技术的瓶颈 (1) 3.电容式触控芯片设计方法 (3) 1)开关电容法Switched Capacitor Method (3) 2)充电转换法(Charge Transfer Method) (4) 3)张驰振荡法(Relaxation Oscillator Method) (6) 4)串联电容分压法(Series Capacitor V oltage Division Method) (7) 1.Pixcir IC 特点: 1)采用低压制程0~3.3V 每秒充放电30million次。E=1/2CU2 ,可知较低的电压可以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2)高压制程的输入一般是1.8~5V,扫描脉冲一般为10V+,所以需要增加DC/DC 电路,模拟电路设计增加了芯片体积与功耗。使用高压制程是为了提高信噪比。 3)Pixcir的Tango系列芯片均使用S-R扫描算法进行抗干扰处理。对于单指,S-R 算法几乎可以将干扰降低为0;对于多指,Pixcir使用软件模拟出一个实际的干扰曲线,通过调整SPI速度,可以使驱动信号曲线远离干扰曲线,提高抗干扰能力。 2.触控技术的瓶颈 1)floating 若在不接地的环境下使用,如木制桌椅上,会产生划线断点不连续现象。多指使用过程中,若无可靠GND回路,手指间信号会发生相互干扰。

Drive Drive Poor Return 解决方法: ①设备机壳采用技术设计(Iphone 外围的不锈钢圈),保证手持时人体与大地相连接通放电回路。 ② 内部增加GND 裸露金属面积,使用电磁辐射方式释放多余电荷。 2)AC Noise 连接充电器时,AC~DC 滤波不完全,引起纹波干扰。(<100MV ) 解决方法:保证充电器达到芯片设计水平;增加设备主板内部滤波模块。 3)大手指问题 大拇指用力按压,会判断为两个或多个触摸。 4)线性度。 5)形变导致的错误报点 组装或使用过程中,TP 形变或由于设备内部金属机构位移会造成sensor 对地电容发生变化产生错误报点。 6)手指分离 两指在间距很小时划线,区分两条轨迹。

电容屏设计规范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作者: Willis,Tim 【导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V.A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 2. A.A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涂镀在Film或Glass上的导电材料。 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PET胶片。 5. ITO GALSS:导电玻璃。 6.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 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8. Cover Glass(lens):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 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 【电子设计】 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即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简称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CTP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单点触摸CTP和多点触摸CTP。 1、实现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ITO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Y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容分布矩阵 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 名词解释: ε0:真空介电常数。 ε1 、ε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 S1、d1、S2、d2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 图2 触摸与非触摸状态下电容分布示意 非触控状态下:C=Cm1=ε1ε0S1/d1 触控状态下:C=Cm1*Cmg/(Cm1+Cmg),Cm1=ε1ε0S1/d1, Cmg=Cm1=ε2ε0S2/d2 电容触摸驱动IC会根据非触控状态下的电容值与触控状态下的电容值的差异来判断是否有触摸动作并定位触控位置。

触摸屏通用检验标准

检 验 标 准 (适用于3.5-5.5寸)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总 页 数: 客户签核: 日 期: 盖 章 没有盖章无效 本标准自2015年10月06日颁布, 自2015年10月06日实施

1.0 目的 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求,特制定本产品(TOUCH PANEL)的出货检验标准。 2.0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电容式触摸屏成品检验。 3.0 检验依据 3.1 本规范 3.2 客户要求事项 3.3 设计图纸 3.4 样本认可书 3.5 限度样品 3.6 AQL:MIL-STD-105E ⅡCR:0 MAJ:0.40 MIN:1.0 4.0检验环境 4.1 照度: 850±150 LUX日光灯 4.2 温度: 23±2℃(常温) 4.3 湿度: 50 ± 10% RH 4.4 洁净度:10000级 5.0检验方法及条件: 5.1在规定的检验环境中进行检验. 5.2检验人员眼睛视力在0.8及以上健康成人,检测时眼睛距TP 25cm~30cm,并且在产品下方加以黑色的纸 板作为衬托背影,每片产品外观检验时间不超过5~10秒钟. 5.3检验时必须戴无尘手指套. 5.4检验视角:反射光 6.0定义: 6.1点线缺陷(凹凸点、气泡、污点、划伤、毛发)若缺陷长为宽的2.5倍以上,则视为划痕和线状缺陷,点大 小D计算: (X+Y)/2=点大小。

7.0产品区域划分: 8.0 3.5-5.5寸外观检验标准: N O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备注 长宽允许个数 1划伤 (Minor) /W<0.03mm不计两条划伤线距离> 20mm(指无感划伤) A区可接受划伤1 条,B区可接受2条, 检验按照此标准。 L<3mm 0.03mm<W≤ 0.05mm ≦2 /0.05mm<W不接收 2 点状异物 D=(X+Y)/2 (Minor) D<0.10mm不计点与点距离>20mm A区可接受1个,B 区可接受2个,检验 按照此标准。 0.10mm≤D≤0.20mm≤3 D>0.20mm不接收 3气泡0.05mm≤D≤ 0.15mm 允许2个A区可接受气泡1 个,B区可接受气泡 2个,检验按照此标 准。 0.15mm≤D≤ 0.20mm 允许1个 直径>0.20mm不接收 4 线状物 (Minor)/w<0.03mm不计线与线距离>30mm A区可接受线状物0 个,B区可接受线状 物2个,检验按照标 准。注:(每片TP上 只接受以上可视不良 项3个存在). L≤ 2mm 0.03mm<w≤ 0.05mm ≤2 宽>0.05mm不接收 5断裂边断裂:X≤6.0mm,Y≤2.0mm 和Z≤GT , 可以忽略。 角断裂:X≤3.0mm ,Y≤3.0mm 和Z≤GT, 可以忽略 /

电容式触摸屏的通讯接口设计方案

电容式触摸屏的通讯接口设计方案 随着手机、PDA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需要更小的产品尺寸和更大的LCD显示屏。受到整机重量和机械设计的限制,人机输入接口开始由传统的机械按键向电阻式触摸屏过渡。2007年iPhone面世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它采用的电容式触摸屏提供了更高的透光性和新颖的多点触摸功能,开始成为便携式产品的新热点,并显现出成为主流输入接口方式的趋势。 一、 Cypress TrueTouch?电容触摸屏方案介绍 Cypress PSoC技术将可编程模拟/数字资源集成在单颗芯片上,为感应电容式触摸屏提供了TrueTouch?解决方案,它涵盖了从单点触摸、多点触摸识别手势到多点触摸识别位置的全部领域。配合高效灵活的PSoC Designer 5.0 开发环境,Cypress TrueTouch?方案正在业界获得广泛的应用。 图1是Cypress TrueTouch?方案中经常使用的轴坐标式感应单元矩阵的图形,类似于触摸板,将独立的ITO 感应单元串联在一起可以组成Y 轴或X 轴的一个感应单元,行感应单元组成Y 轴,列感应单元组成X 轴,行和列在分开的不同层上。多点触摸识别位置方法是基于互电容的触摸检测方法(行单元上加驱动激励信号,列单元上进行感应,有别于激励和感应的是同一感应单元的自电容方式),可以应用于任何触摸手势的检测,包括识别双手的10 个手指同时触摸的位置(图2)。它通过互电容检测的方式可以完全消除“鬼点”,当有多个

触摸点时,仅当某个触摸点所在的行感应单元被驱动,列感应单元被检测时,才会有电容变化检测值,这样就可以检测出多个行 / 列交*处触摸点的绝对位置。 图1 轴坐标式感应单元矩阵的图形

触摸屏设计规范

触摸屏设计规范 一、工程图设计 当接到客户出图资料的第一时间先把客户资料审一遍,把客户的设计意图彻底的弄清楚明白,如客户资料 不全的或不明白的可以把它列出来,以邮件形式或电话方式联系客户把所有的不明项都要弄清楚。咨询客户最好是把所有的不明项都列出来再去跟客户联系,如电话打多了客户会反感的,也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不专业,这点是需做到的。如客户无法回复的可以先自定义给客户确认,但要在邮件上说清楚,自定义时尽量按标准去设计,不要太随意了。 工程图主要分为:产品外形正视图、右视图(结构图)、背视图、出线FPC、逻辑走线图(矩阵图)、备注栏、装配示意图、图框 1、产品外形正视图:此视图为样品的实际外形图,包括外形尺寸,面版图案,冲孔的示意,还有就是逻辑分配区。 1、1面版外形按客户图档制作,公差为0.1mm,冲孔最小1.0以上,冲孔到边致少1.5mm,否则模具下料会拉伤 面版,图案线宽至少0.15mm以下,如没达到的需调整; 1、2右视图也就是结构图,我司所用的视角为第三视角,出图时要注意视角关系如下图1-2所示,结构图上要 求标示出所有材料名称及厚度,总厚度要按所选的材料计算出来,一般情况总厚度会偏上公差,所以算 出来的厚度不要偏上公差;选材时要按我司存来选取。厚度公差为0.1mm, 1-2 1.31 1、3 背视图包括TP外形、背胶、补强等部分 1、3、1 TP外形在面版外形上内缩单0.15mm,只要保证TP外形不露出面版外形即可,冲孔部分一样,必要时冲孔可以内缩0.3mm,以保证组合公差,但如要在视窗上挖空的则要外扩至少单边0.35mm以上,见图1.31; 1、3、2 钢化玻璃一般情况下都做成TP一比一的,便于组合偏差,通常制作时会把TP部分内缩0.05制作,所以四层结构的TP要比钢化玻璃小单边0.05mm 见图1.32 1.3.2 1.3.3 1、3、3如钢化玻璃是在屏体中心的,钢化玻璃外形一定要比面版视窗大单边1.5mm,否则会脱胞不良或造成上下线短路,如图1.33所示,玻璃在屏体中心的建议客户下线OCA保留,以方便生产同时也方便客户上机时不用再贴双面胶,另外钢化玻璃尽量做成直角,不要倒角,以减少制作难度. 1.3、4钢化玻璃孔到边最小距离为2.0mm,长为5mm.否则钢化玻璃易断,内角不能做成直角的,只能做圆角R0.5以上,钢化玻璃的厚度有0.4mm、0.5mm、0.55mm(此钢化玻璃没货,需进口,价格高)、0.7mm、0.8mm. 选择时就注意,另外钢化玻璃是小能做的孔是1.8mm的,小于1.8mm的很难做。 1、3、5钢化玻璃尽量不要做成铣槽的,如客户要求则建议做成机壳上避空,钢化玻璃铣槽制作难度很大,成本高,交期很难达到。或者改成补强方式设计,PC补强对铣槽较灵活没有太多的约束。

触摸屏检验标准

惠州兴浩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检验标准】 编制部门:品质部 文件编号:XHS-WI-QA-018-A 版本:A 日期:2016.12.17 变更日期变更内容版本备注2016.112.17首发A

编制:刘双萍审核:程董辉核准:一:检验条件: 1:光照强度:40瓦(800-1200lux)白色荧光灯。 2:员工视力:大于1.0 3:检验视距:30 厘米,用黑色热压纸垫底,温度:20-26℃,湿度:50-60%RH,检验时间:正反面3-5S,侧面1-3S。 检验视角:(图示) 二:区域定义:(如图示) A区:视窗中心 B区:除去A区以外的视窗区域 三:外观和结构: A区(视窗中心1/2) 油墨区 摄像孔 B区

外观尺寸和结构参考工程图纸。 四:检测标准: 1):视窗检验 注释:W:宽度,L:长度,D:直径,N:数量,E:距离 检查项目检测标准 判定 尺寸 (英寸) A区B区 划伤、纤维毛W=宽度,L=长度W≤0.01,L ≤3.0mm 430mm 730mm N≤3,E>30mm 10.130mm N≤4,E>30mm 0.0330mm 730mm 10.130mm N≤3,E>30mm W>0.05mm4

电容式触摸屏测试流程简介

一、前言 多点电容式触摸屏随着Apple系列产品的热销,这2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众多厂家积极投入研发和生产。但多点电容式触摸屏生产工艺相当复杂,除小数大厂外,众多刚进入的中小型生产组装企业生产效率低、不良率却相当高。因些完善的制程检测手段成了众生产企业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本人有幸多年与一线大厂配合开发检测设备,在伴随客户快速壮大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技术资讯和相关制程生产、检测的经验,并推出了系列自动检测设备,包括:FPC检测设备、ITO 玻璃检测设备、Bond检测设备、OQC检测设备等。鉴于对客户的保密,本文旨在对电容式触摸屏电性能检测相关环节做一简单的介绍,不涉及原理、工艺等。 二、一般测试流程 三、FPC检测设备介绍 根据产品设计方案的不同,FPC分为有驱动电路和无驱动电路2种情况,对于无驱动电路的FPC只是将ITO Sensor 与主板相连,相关电容检测驱动电路位于主板上。这类FPC检测项目基本仅为Open/Short。 而有驱动电路的FPC一般在SMT后实施检测,项目包括: 1、Open/Short 2、虚焊、连焊 3、静态电流 4、错贴等 在有些客户手中会得到驱动IC的Datasheet或Firmware,这有利于开发专用检测程序,使得检测结果更精确。可有更多情形是客户手中并没有所需的资料,因此我们专门提供了一种通用设备,此设备不受驱动IC型号的限制,不依赖驱动IC的Firmware,设备自行提供激励和信号采集并完成测试结果分析。 四、ITO 玻璃检测设备介绍 ITO玻璃检测项目包括: 1、Trace短路/开路 2、Sensor阻值、同轴向阻值偏差 3、无功区短路等

电容式触摸屏FPC设计

题目(中文): 电容式触摸屏FPC设计 (英文): The FPC Design of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姓名 学号 院(系)电子工程系 专业、年级电子信息工程级 指导教师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电容式触摸屏FPC设计 学生姓名: 系别:电子工程系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1、主题词、关键词: 柔性电路感应器连接器 2、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 (1)能让IC控制sensor,使sensor能够完美触摸,不受外界干扰; (2)可自由弯曲、折叠、卷绕,可在三维空间随意移动及伸缩; (3)实现轻量化、小型化、薄型化,从而达到元件装置和导线连接一体化。 3、文献查阅指引: [1] 祝大同.挠性PCB用基板材料的技术发展趋势与需求预测[J].印刷电路资讯期刊,2007, 5:2-15. [2] 舒言.电路的柔性未来[J].中国知网期刊,2011,3:7-11. [3] 蔡吉庆.FPC材料的基础动向[M].北京:印刷电路信息出版社,2008. [4] 金鸿,陈森.印刷电路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 梁志立.柔性电路板生产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6] 薛炎,胡腾,程跃华.中文版AutoCAD 2006 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 陈伟.电容屏触摸原理教育训练教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8]Alexander CK,Sadiku M N O.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M]:McGraw--Hill ICC,2004. [9] 凡春芳,石世宏.触控面板FPC改型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1,4:15-21. [10] 王学屯.元器件生产及封装工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2012.11月-2012.12月根据任务书查阅资料,写好开题报告。 2013.01月-2013.03月在对资料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方案,编写程序。 2013.03月-2013.4月对系统进行调试,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013.05月完成论文修改并定稿,准备答辩。 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注:本任务书一式三份,由指导教师填写,经教研室审批后一份下达给学生,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留系里存档。

电容屏设计规范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作者:Willis,Tim 【导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V.A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 2. A.A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涂镀在Film或Glass上的导电材料。 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PET胶片。 5. ITO GALSS:导电玻璃。 6.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 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8. Cover Glass(lens):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 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 【电子设计】 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即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简称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CTP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单点触摸CTP和多点触摸CTP。 1、实现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ITO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Y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容分布矩阵 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 名词解释: ε0:真空介电常数。 ε1 、ε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 S1、d1、S2、d2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

触摸屏通用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 (适用于3.5-5.5寸) 编制: 审核: 批准: 总页数: 客户签核: 日期: 盖 章 没有盖章无效

本标准自2015年10月06日颁布,自2015年10月06日实施

深圳市鸿展光电有限公司文件编号: TP屏检验标准版本/次:A/1 附页 修订页 序号修改内容发放日期备注1

1.0 目的 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求,特制定本产品(TOUCH PANEL)的出货检验标准。 2.0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电容式触摸屏成品检验。 3.0 检验依据 3.1 本规范 3.2 客户要求事项 3.3 设计图纸 3.4 样本认可书 3.5 限度样品 3.6 AQL:MIL-STD-105E Ⅱ CR:0 MAJ:0.40 MIN:1.0 4.0检验环境 4.1 照度 : 850±150 LUX日光灯 4.2 温度 : 23±2℃(常温) 4.3 湿度 : 50 ± 10% RH 4.4 洁净度: 10000级 5.0检验方法及条件: 5.1在规定的检验环境中进行检验. 5.2检验人员眼睛视力在0.8及以上健康成人,检测时眼睛距TP 25cm~30cm,并且在产品下方加以黑色的纸 板作为衬托背影,每片产品外观检验时间不超过5~10秒钟. 5.3检验时必须戴无尘手指套. 5.4检验视角:反射光 6.0定义: 6.1点线缺陷(凹凸点、气泡、污点、划伤、毛发)若缺陷长为宽的2.5倍以上,则视为划痕和线状缺陷,点 大小D计算: (X+Y)/2=点大小。

7.0产品区域划分: 8.0 3.5-5.5寸外观检验标准: NO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备注长宽允许个数 1 划伤 (Minor) / W<0.03mm 不计 两条划伤线距离> 20mm(指无感划伤) A区可接受划伤1条, B区可接受2条,检 验按照此标准。 L<3mm 0.03mm<W≤ 0.05mm ≦2 / 0.05mm<W 不接收 2 点状异物 D=(X+Y)/2 (Minor) D<0.10mm 不计点与点距离>20mm A区可接受1个,B 区可接受2个,检验 按照此标准。 0.10mm≤D≤0.20mm ≤3 D>0.20mm 不接收 3 气泡0.05mm≤D≤0.15mm 允许2个 A区可接受气泡1个, B区可接受气泡2个, 检验按照此标准。0.15mm≤D≤0.20mm 允许1个 直径>0.20mm不接收 4 线状物 (Minor)/w<0.03mm不计线与线距离>30mm A区可接受线状物0 个,B区可接受线状 物2个,检验按照标 准。注:(每片TP上 只接受以上可视不良 项3个存在). L≤2mm0.03mm<w≤0.05mm≤2 宽>0.05mm不接收 5 断裂边断裂:X≤6.0mm,Y≤2.0mm 和Z≤GT , 可以忽略。 角断裂:X≤3.0mm ,Y≤3.0mm 和Z≤GT, 可以忽略 / 6 裂缝(Minor) 不允许/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精典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 【导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V.A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 2. A.A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涂镀在Film或Glass上的导电材料。 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PET胶片。 5. ITO GALSS:导电玻璃。 6.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 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8. Cover Glass(lens):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 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 【电子设计】 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 电容式触摸屏即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简称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CTP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应

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单点触摸CTP和多点触摸CTP。 1、实现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ITO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Y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容分布矩阵 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 名词解释: ε0:真空介电常数。 ε1 、ε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 S1、d1、S2、d2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

电容式触摸屏控制器介绍

电容式触摸屏控制器介绍 引言 电阻式触摸屏有过其鼎盛时期,但不可否认它们已日薄西山。很明显,它更加适合于低成本的设计。使用这些设计的用户必须戴手套,例如:在医疗、工业和军事环境下。然而,电容式触摸屏却获得了普遍的使用,今天市场上销售的主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使用了电容式触摸屏。 电阻式与电容式触摸屏比较 电阻式和电容式触摸屏都使用氧化铟锡(ITO)传感器,但使用方式却截然不同。电阻式触摸屏利用人体触摸的机械作用力来连接ITO的两个柔性层(图1a),而电容式触摸屏控制利用的是:基本上而言,人本身就是移动的电容器。触摸ITO时,会改变系统可感知的电容水平(图1b)。 图1 触摸屏设计比较 电容式触摸屏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主要有两个原因: 1、电容式触摸屏使用两层TIO,有时使用一层。它利用一个与棋盘格类似的有纹理传感器(图2),因此它可以使用一 个整片覆盖在LCD上,从而带来更加清楚透亮的屏幕。

2、由于电容式触摸屏控制使用电解电容方法实现检测,安全玻璃层可放置于顶层来实现密封,这与电阻屏的聚氨酯柔性层不同。它还给用户带来一种更加耐用的设计。 图2 TIO行与列重叠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片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考虑 电容式触摸屏的设计人员面对三大主要问题:功耗、噪声控制与手势识别。本文后面部分将为你逐一讲解。 功耗 今天的电池供电型设备如此之多,功耗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系统问题之一。诸如TI 的TSC3060等器件,便是按照低功耗要求设计的。在标准工作条件下,它的功耗小于60mA。在对触摸行为进行检测时,它的功耗更可低至11 μA。在相同工作状态下,它比其竞争者至少低了一个数量级。 市场上的许多解决方案一开始都是设计为微控制器,然后再逐渐发展为电容式触摸屏控制器。一开始就设计为电容式触摸屏控制器的器件,没有会消耗额外电流和时钟周期的多余硬件。大多数系统都已有一个主中央处理器,其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处理器或者微控制器单元(MCU)。因此,为什么要给一个已经经过精密调整的系统再增加一个引擎

电容屏外观通用检验标准第六版

机密烟台格润时代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标准制订部门质量部实施日期2015.06.26 电容屏外观检验标准文件号:QSE/GTT第 6 版第 0 次修改页码 1 / 5 1. 2. 3. 3.1 3.2 目的: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制定本标准。 适用范围:电容触摸屏成品的外观检验,顾客有特殊要求时按顾客专用标准进行。检验依据: 本标准; 限度样品; 3.3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4. 定义: 4.1 点状缺陷:外观形态表现为点状的缺陷,一般来讲黑点、白点、脏污、异物、透光、气泡、 鱼眼、凹凸点等都是点状缺陷。点状缺陷的尺寸 D=(W+L)/2。 4.2 线状缺陷:外观形态表现为线状的缺陷,主要包括毛屑、刮伤和崩边等,其宽度和长度分别 用 W 和 L 表示。线状缺陷弯折角度在 90 度及以上的,按照点状缺陷标准判定。 4.3 致命缺陷:根据经验和判断,会对使用、维修、或依赖该产品的人员产生危险或不安全结果的 缺陷,或者可能导致最终产品基本功能无法实现的的缺陷。此类缺陷用 Critical 表示。 4.4 重要缺陷:关键缺陷以外,可能导致故障,或实质上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以致无法达成期 望目标的缺陷,此类缺陷用 Major 表示。 4.5 次要缺陷:与设定的标准有差异,但在产品的使用及操作性能上,并无太大影响的缺陷。此 类缺陷用 Minor 表示。 5. 外观检验标准: 5.1 OQC 抽样标准:按照《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一般检验水平 II,AQL=0.65 抽 样。外观全检人员每人每班次检查合格的同一品种相同状态的送检产品,作为一个检查批。

电容触摸屏可靠性试验和外观检验判定标准

TP实验项目及标准 高温贮存:手机不装电池在+65℃保持8H(翻盖、滑盖手机打开翻盖进行),试验完毕立刻检查外观及结构,常温下恢复2H后检查各项功能 ESD:试验时要求手机充电并处于呼叫状态(与模拟基站连接),对每个选取点正负电压各放电10次,每秒1次,前后2次放电时间间隔1秒。每放一次电后,对地放电一次。接触放电:放电电压设置为±4KV,选取点:所有露金属件、水平耦合板、垂直耦合板。空气放电:放电电压设置为±8KV,选取点:前后壳接缝、LCD显示屏、按键面板、I/O口及其它所有的露孔接缝处。空气放电:放电电压设置为±12KV,选取点:天线处、喇叭、麦克风缝隙以及其它所有的露孔接缝处 低温贮存:手机不装电池在-35℃保持8H(翻盖、滑盖手机打开翻盖进行),试验完毕立刻检查外观及结构,常温下恢复2H后检查各项功能。 低温负荷:手机在运行状态下,-15℃保持4H(翻盖、滑盖手机打开翻盖进行),4H内每隔1H 在试验箱里进行手机的各项功能检查。 高温负荷:手机在运行状态下,+55℃保持4H(翻盖、滑盖手机打开翻盖进行),4H内每隔1H在试验箱里进行手机的各项功能检查 恒定湿热试验:手机在运行状态下,在+60℃的温度,98%的湿度下保持96H(翻盖、滑盖手机打开翻盖进行)。96H内每隔8H在试验箱里进行手机的各项功能检查。实验后干燥2H再做功能检查 温度冲击试验:手机装电池关机状态下进行试验(翻盖、滑盖手机打开翻盖进行),高温点设置为+70℃,低温点设置为-30℃,每个温度点保持60min,循环次数为12次。中间转换时间≤5min 振动试验:振动的频率范围为:5Hz~~~500Hz,分别在X、Y、Z轴上振动,每个轴振动60min。ASD(加速度谱密度)为0.96㎡/S3。手机试验过程开机运行。 跌落试验:跌落面为水泥地面或跌落机(一般为铁板)地面,手机的六个面(如果是翻盖或滑盖手机还需要增加4个面:打开翻盖时的主按键面及电池面)每个面均需要跌落1次,跌落顺序为:底面—左面—右面—后面—前面-顶面-主按键面-电池面-开盖状态下竖直跌落(顶端朝上)- 开盖状态下竖直跌落(顶端朝上)。试验完毕检查手机的外观结构(必要时需拆壳检查)及各项功能、电性能。A、普通屏(2.4及以下):1米:a、不允许永久损坏(允许1个可见屏裂,2个需要分析,3个必须解决)b、允许可恢复缺陷出现;1.5米跌落,屏裂允许,其它不可恢复缺陷不允许。B、大屏(2.6及以上):0.8m :a、不允许永久损坏(允许1个可见屏裂,2个需要分析,3个必须解决)b、允许可恢复缺陷出现,如电池盖脱落/电池脱落/可恢复壳离/可恢复装饰件脱落/手写笔脱落/T卡脱落/不识卡/掉电等;1.5米跌落,屏裂允许,其它不可恢复缺陷不允许。C、大屏(3.5及以上):0.6m :a、不允许永久损坏(允许1个可见屏裂,2个需要分析,3个必须解决)b、允许可恢复缺陷出现。1.2米跌落,屏裂允许,其它不可恢复缺陷不允许。备注:可恢复的缺陷,是指普通用户不需要特别技能,就能恢复的缺陷。装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