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课时 9不等式的性质(三)

第52课时 9不等式的性质(三)
第52课时 9不等式的性质(三)

第52课时9.1.2 不等式的性质(3)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 第9课时 练习课复习内容:练习八第4~8题及思考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理解,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1.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2.每种运算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这几种运算定律和性质用字母表示?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4题。

出示 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判断,同桌互相说一说。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5题。 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计算简便?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错误原因,再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练习八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提问:应该怎样解答? (2)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试着解答。 (3)集体订正,并指名汇报解题思路。 四、拓展延伸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4×25 591+482+118 99×126 =(40+4)×25 =591+(482+118) =(100-1)×126 =1100 =119 1 =12474 125×15×8 986+1999 473+79-63 =125×8×15 =986+2000-1 =473-63+79 =15000 =2985 =489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张衡》课时练习(I)卷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张衡》课时练习(I)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13分) 1. (8分)我会想一想,再组词。 青________ 直________ 刀________ 运________ 清________ 真________ 力________ 造________ 2. (8分)读拼音,写汉字。 zhēnɡ zhào jìlùyán jiūɡònɡx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í xiánɡjiǔ tán jié chūfēn x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5分)读一读,写一写。 ①地动仪用________(tóng)________(zhù)成,形状像大酒坛________(tán) ②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________(zhuó)越的________(gòng)献。 4. (6分)比一比,再组词。 吉________ 兆________ 酒________ 古________ 北________ 洒________ 5. (6分)比一比,再组词。 记________ 究________ 贫________ 纪________ 挖________ 贡________

6. (6分)去掉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征________ ________ 研________ ________ 坛________ ________ 7. (8分)一字组多词。 杰________ ________ 兆________ ________ 仪________ ________ 贡________ ________ 8. (4分)照样子组词,再写句子。 例:发发明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① 杰 ________ ________ ② 贡________ ________ 9.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记录 ________考查________的科学家 ________的贡献________的声音________的征兆 10. (3分)我会选词填空。 发生发明发现 ①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________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一起——地动仪。 ②公园138年2月的一天,京城西部________了地震。 ③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突然________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11. (9分)根据课文《张衡》填空。 张衡发明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测定________方位的________。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

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小水滴的诉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 《小水滴的诉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长动小学王森教学目标: 1.创设拟人化的小水滴情境,引导学生探寻水对于生命、地球和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意义。 2.通过课件、小实验,让学生感知地球淡水资源的缺乏。 3.了解水的珍贵,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缺水的地方。 4.激发小学生爱惜水的内在同理心,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珍惜水、节约水。 教学重点: 1.创设拟人化的小水滴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水对生命、地球和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时时离不开的水,探寻水与人类共生共存的亲密关系。Camtasia 教学难点: 了解水的珍贵,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缺水的地方,激发小学生爱惜水的内在同理心。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相关视频、水滴形头饰及卡片。 学生:每人课前准备一幅生活用水的画。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1.猜猜我是谁。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那请大家猜猜下面这首小诗里的“我”是谁吧! 课件演示教材35页儿歌。 学生观看并猜出结果:水。 2.揭示课题。 教师:你们猜到对极了,它就是小水滴,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小水滴的诉说吧!(课件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9.小水滴的诉说。 教师:今天就让老师来扮演这个你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小水滴吧!(教师带上小水滴头饰)嗨!大家好,我是小水滴,很奇怪吧,为什么说我既熟悉又陌生呢?我想大家听完我的诉说,一定就会明白的。 二、教学新课 (一)探寻小水滴的珍贵 教师:看,这是我写给我自己的小诗,你们能代表我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吗? 1.课件出示35页诗歌。 指名3-4个学生上台朗读诗歌(学生带上小水滴头饰)。 教师:大家觉得我的小诗写得怎么样?可我的好朋友风儿说,我把自己说成是地球的血液、生命的源泉,太夸张了。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_山海经_》课时同步练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_山海经_》课时同步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B.我那坚如磐石的信念被震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C.看着身边熟悉的风景,我仿佛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D.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 2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年一度的“千垛菜花节”又要来临了,兴化的四月真是一个好地方。 B.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天天都是旅游日”的惠民休闲旅游政策。 C.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D.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态度。 3 . 下面加点的字字音或字形错误的一项是() A.请缨yīng抉择气冲斗dǒu牛张皇失措 B.伫zhù立能耐跌宕dàng起伏姗姗来迟 C.龟jǖn裂摩擦锲qiè而不舍娇阳似火 D.坍tān塌戛然化险为夷yí转弯抹角 4 . 请找出下列有误的一项() A.《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开创了豪放词派,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D.川端康成,日本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其《父母的心》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5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 B.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醉翁亭则是中国的古代四大名亭之一。 C.以官职相称,自古就有。我们学过的《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即是这种称呼。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6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展现诗词之美、分享诗词之趣”,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并从古人的智慧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当下生活。A.唤起吸取涵容B.唤醒汲取涵养 C.焕发汲取涵盖D.唤醒吸收涵养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小题 日子对日记没有说再见 李义 ①日记其实是一个习惯。因为天天写才是日记。每日最后一件事就是同自己的日记见一次面。打开日记,就看见了一个个日子的驿站,看见了生命的一个个驿站。写了月日、星期、天气,然后提了笔,看见笔和笔的影子在一片带横格的白纸上沉默。沉默的笔像在回忆,像在数今天走过的脚步,像在跟一截生命道别。刷牙缸里的牙刷,合上的书本,倾泻着的灯光,流淌着的血管里的血,铺开的日记,像是在举行一个告别仪式,跟今天这一截生命道别。假如明天不再存在,这日记真该日日去记,记好,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遗书。 ②回忆时,不时发现一日的二十多个小时只留下一两个细节,甚至没有细节。日子重复着日子,像昨天刚走了一个贫血患者,今天又来了一个患贫血的人。平静的日子就这样悄悄地走了,像一个穷朋友悄悄地走远了,待此刻发现时,只看见他远去的背影,只看见日子离去的背影。 ③有时几天没记,再记时笔就像一个旷了几天课的学生。那几天的日子,像从一块冰面上滑过去了。日记上的日期、连续的自然数,像是一根针线把日子串起。一本日记,像一块密密地播种了文字的土地。有什么理由不给生命留一份清单呢? ④生活中不敢骂的人.不敢让人看见的哭,不敢说出去的爱,可在日记里骂个够,哭个够,爱个够。记思想的日记像闪着星的夜空,记心情的日记像叮咚的溪,记往来人事的日记像一卷生活的画面。情人的日记能吸引蜜蜂,

语文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张衡》课时练习

语文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张衡》课时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8分) 1. (3分)在横线上填上“的”、“地”、“得” 光彩夺目_______春天时间过_______真快快快乐乐_______学习 2. (8分)读拼音,写汉字。 zhēnɡ zhào jìlùyán jiūɡònɡ x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í xiánɡjiǔ tán jié chūfēn x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5分)读一读,写一写。 ①地动仪用_______(tóng)_______(zhù)成,形状像大酒坛_______(tán) ②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_______(zhuó)越的_______(gòng)献。 4. (6分)比一比,再组词。 吉_______ 兆_______ 酒_______ 古_______ 北_______ 洒_______ 5. (6分)比一比,再组词。 记_______ 究_______ 贫_______ 纪_______ 挖_______ 贡_______

6. (6分)去掉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征_______ _______ 研_______ _______ 坛_______ _______ 7. (8分)一字组多词。 杰_______ _______ 兆_______ _______ 仪_______ _______ 贡_______ _______ 8. (4分)照样子组词,再写句子。 例:发发明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① 杰 _______ _______ ② 贡_______ _______ 9.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记录 _______考查_______的科学家_______的贡献_______的声音_______的征兆 10. (3分)我会选词填空。 发生发明发现 ①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_______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一起——地动仪。 ②公园138年2月的一天,京城西部_______了地震。 ③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突然_______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11. (9分)根据课文《张衡》填空。 张衡发明的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测定_______方位的_______。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_______的贡献。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_______。顶上有_______的盖。四周铸有_______,龙头对准_______方向,每条龙嘴里含着一颗_______。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 练习课 导学案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9课时练习课导学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明确加法、减法的不同含义,能选择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正确地计算1~5的加减法。初步直观感知加减法的联系。 3.培养自主意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的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按数的顺序填数(学生口答)1 () 3 4 () 5 ()() 2 1;()()3()()

2、数的组成(学生口答)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五的第1、3、6、8题,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把算式补充完整,然后全班集体评价。 2、练习五的第2、4、7题,都是计算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然后细心计算。点生回答,师予以纠正。 3、练习五的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版式的意思。此题主要是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同时点学生上黑板演示,然后集体订正。 4、练习五的第9题,送信。实际上是把算式的结果与数字相同的邮箱连起来。 5、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三、练习应用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四、反思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课时  1.探究文章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2.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研读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4.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1.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研读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难点】  理解本文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思想。 前情回顾?“寻读”百草园?“探读”三味书屋?“联读”资料?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以细读为主。通过抓住第九自然段的几个关键词语,指导学生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体会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品析第九自然段,感受“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1.三个“也许”。【学生朗读品味。】  〔明确〕 三个“也许”是“我”对家人将“我”送到书塾去的原因的猜测,其中又隐含着“我”不愿离开的无奈。因此,既要指导学生读出猜测的语气,又要品味“我”不情愿离开的无奈之情。  2.Ade  【补充资料:德文中的“再见”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wiedersehen”,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场合;一种是“Ade”,多用于儿童之间的告别。补充“Ade”一词在德语中的特殊用法,让学生了解这个词语并非课文注解的“别了”“再见”那么简单,以便更深入地感受这一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明确〕 Ade表现了此时此刻的眷恋、惜别之情,符合“我”的年龄特征,这是“再见、别了”之类的词所不能比拟的。  3.三个“们”,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  〔明确〕 百草园的这些事物是“我”的好朋友,体现了“我”对百草园的不舍、依恋,符合当时“我”的视角。  【在孩童时期,很多人都具有“集体表象”的思维特点,即把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一体化。在童年鲁迅的眼里,百草园中的一切都是亲切的,这些在成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却是他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一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一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 1. 1917年俄国爆发的( ),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2.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最终选择了( ),并逐渐认识到建立( )的必要性。 3. 1927年4月6日,( )不幸被军阀逮捕。 4.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 )。 5.1919年 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 )等口号,游行示威。 6. 1921 年 7 月 23 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在( )秘密召开。 7. 每年的 ( )日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 8. 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党徽是党的( )和标志。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 )。 9.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 )和( )组成的图案。 二、选择题。

1.《新青年》是()创办的著名刊物,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A 毛泽东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2.李大钊英勇就义是在() A 1927年4月6日 B 1927年4月28日 C 1927年5月26日 3.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A 中国北京 B 美国纽约 C 法国巴黎 4.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的是() A “还我青岛” B “收回山东权利” C “振兴中华” 5.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在每年的() A 5月4日 B 7月1日 C 8月1日 6. 中国共产党的( )是党的象征和标志。 A 党旗党徽 B 党纲 C 共产党宣言 三、简答题。 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党徽的图案及象征?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 1917年俄国爆发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震动了全世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结合具体数据、算式的特点,算式的意义,合理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灵活选择算法,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依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简算。 学习难点:根据数据、算式特征,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 三、学习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回忆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 乘法交换律: a×b= 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2.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依据什么? 25×4×6= 7×8×125= 4×7×25=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 师:根据你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 ②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③-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比买羽毛球拍多花了多少钱? 2.确定首先研究的问题: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买了25简羽毛球、“一打”装、“一打”是12个。) 4.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互相交流。 5.展示不同算法,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预设①:预设②:预设③:. 思考:(1)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2)谁能说一说你对每种解法的理解? (3)比较上述三种不同的解法,你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后两种方法都关注到了数字的特点,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课时作 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倒不如说是“审美人格”的建构。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蔑视流俗的心境。( )。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 魏晋风度能永远地让人铭记,这和那个时期人物磊落坦荡的心胸。王羲之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世说新语》记载,郗太傅派人向王丞相家求女婿,王家男儿们个个表现矜持。唯有王羲之“坦腹卧,如不闻”,却获郗太尉赞赏,把女儿嫁给他,这也是“”一词的来源。它启示我们,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呈现出生命状态的本真,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达到高出俗流的人格。 交流出智慧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曹植喜欢结交文士,喜欢与这些文士高谈诗词歌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更为艺术更具审美情怀的姿态,其《洛神赋》《白马篇》都是的佳作。“盛唐之音”的形成也如此。因此,思想交流与对话的展开离不开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这种文化境遇也更有助于推动审美人格的建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孤高自许息息相关乘龙快婿琅琅上口 B.孤芳自赏休戚相关东床快婿琅琅上口 C.孤高自许息息相关东床快婿脍炙人口 D.孤芳自赏休戚相关乘龙快婿脍炙人口 答案 C 解析①孤高自许:指孤特高洁,不流于世俗,并以此称许自己。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含贬义。由后文“蔑视流俗”可知,这里应用“孤高自许”。②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这里没有“利害”,应用“息息相关”。③东床快婿: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乘龙快婿:意思是称意的女婿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东床快婿”这一成语本就是由王羲之的这段典故而来。④脍炙人口: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琅琅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语境有“佳作”,这里应用“脍炙人口”。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说,有了作者本真高洁的人格追求,才有旨趣淡远、含蓄蕴藉的艺术 B.可以说,作者不如意的生活境遇和作者本真高洁的人格水乳交融在创作中 C.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与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交融在创作中 D.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与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交融在创作中 答案 C 解析该段主要是谈作家审美人格的建构,根据后文“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四) 人教版

第9课时解决问题(四)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4(教材第42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工程(工效)问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解答这类问题。 2.通过分析数量关系,了解用分数除法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使学生经历问题的解答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反思与检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解答工程(工效)问题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1”的量,确定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用方程或者分数除法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第四种类型。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4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出示例7题目 1.阅读与理解: 回答(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这条路的长度“工作总量”;两队1天各修的长度“工作效率”) (3)如果知道了这两个信息,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这条路的长度÷(一队1天修的长度+二队1天修的长度)) 2.分析与解答: (1)我们需要的这两个信息题目中都没有给,怎么办? (2)我们能不能先假设出这条路的长度,再计算呢?可以怎样假设? (3)根据你假设的这条路的长度,请你列式计算。

汇报解题方法。 方法一:假设道路总长度是某一具体数量后,先分别求出一队和二队每天各修多少千米,再求出两队每天共修了多少千米,最后再用36km 除以两队每天共修的千米数,就是我们要求的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方法二:把道路总长度直接看作单位“1”,用路程“1”除以时间分别求出一队和二队的速度,再求出他们的速度和,然后用1除以速度和,就是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独立解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生独立解答。 展示对比。展示不同方法的解答结果,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一样吗?(一样。) 72÷(72÷12+72÷18) 1÷(112+118 ) =72÷(3+2) =1÷(336+236 ) =7.2 =715 3.回顾与反思:我们把道路假设成不同的长度,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这个结果对吗?可以怎样检验? 把自己的验证方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对比,哪种方法更简便? 4.归纳与总结: 小结:可以把“一项工程”“一条水渠”看成单位1,再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单位时间的工作量。此类工程(工效)问题,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再利用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课件完成43页“做一做”。 2.课件完成练习九第6题 作业:第45页练习九,第8题、第9题。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分数工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对于典型的工程问题,基本的数量关系复习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感受工程问题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是知识基础的铺垫,有利于分散难点。

第三单元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教案

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 第九课正确认识广告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广告,学会破解广告招数、抵御广告诱惑的方法。 2. 引导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广告。了解《广告法》的相关法律条例。 3. 了解广告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广告同样也是一种文化。 4.了解“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识记“中国梦”的内涵,要求学生知道“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抵御商业广告诱惑的方法。同时了解广告的多种形式和功能,感受广告的不可或缺。联系实际,明白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是紧密相连的,引导学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1. 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向社会广大公众告知某件事物。

2.探究新知:我们除了在电视上看到广告,还能在哪儿看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广告,还可以看到关于国家大事的时政消息。 二、讲授新课 学生思考关于中国梦的知识问题,老师解决并总结: 1.中国梦的提出: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3.如何实现中国梦?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4

语文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张衡》课时练习B卷

语文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张衡》课时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9分) 1. (4分)辨字组词。 抬________试________ 始________式________ 2. (8分)读拼音,写汉字。 zhēnɡ zhào jìlùyán jiūɡònɡ x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í xiánɡjiǔ tán jié chūfēn x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5分)读一读,写一写。 ①地动仪用________(tóng)________(zhù)成,形状像大酒坛________(tán) ②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________(zhuó)越的________(gòng)献。 4. (6分)比一比,再组词。 吉________ 兆________ 酒________ 古________ 北________ 洒________ 5. (6分)比一比,再组词。 记________ 究________ 贫________ 纪________ 挖________ 贡________

6. (6分)去掉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征________ ________ 研________ ________ 坛________ ________ 7. (8分)一字组多词。 杰________ ________ 兆________ ________ 仪________ ________ 贡________ ________ 8. (4分)照样子组词,再写句子。 例:发发明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① 杰 ________ ________ ② 贡________ ________ 9.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记录 ________考查________的科学家 ________的贡献________的声音________的征兆 10. (3分)我会选词填空。 发生发明发现 ①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________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一起——地动仪。 ②公园138年2月的一天,京城西部________了地震。 ③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突然________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11. (9分)根据课文《张衡》填空。 张衡发明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测定________方位的________。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_主题阅读:孔子的洒脱

孔子的洒脱 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了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②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③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有出息,这里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讽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④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⑤"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若干大小朋友列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⑥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逃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