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艺 师 中 级 理 论 知 识 试 卷

茶艺师中级理论知识试卷1

1、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工作和劳动中应遵循的与( )紧密相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总和。

(A)法律法规 (B)文化修养 (C)职业活

动 (D)政策规定

2. 茶艺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就是指( )。

(A)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热爱茶艺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B)精通业务,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C)努力钻研业务,追求经济效益第一

(D)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自我提高

3.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A)努力提高自身技能 (B)理论联系实际

(C)努力做到“慎独” (D)检点自己的言行

4. 茶艺服务中与品茶客人交流时要( )。

(A)态度温和、说话缓慢 (B)严肃认真、有问必答

(C)快速问答、简单明了 (D)语气平和、热情友好

5. ( )在宋代的名称叫茗粥。

(A)散茶 (B)团茶 (C)末

茶 (D)擂茶

6.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

(A)《品茶要录》 (B)《茶具图赞》 (C)《榷

茶》 (D)《茶经》

7. 世界上第一部( )的作者是陆羽。

(A)茶书 (B)经书 (C)史

书 (D)道书

8. 社会鼎盛是唐代( )的主要原因。

(A)饮茶盛行 (B)斗茶盛行 (C)习武盛

行 (D)对弈盛行

9. 宋徽宗赵佶写有一部茶书,名为( )。

(A)《大观茶论》 (B)《品茗要录》 (C)《茶

经》 (D)《茶谱》

10. 茶树性喜温暖、( ),对纬度的要求南纬45°与北纬38°间都可以种植。

(A)干燥 (B)潮湿 (C)水

湿 (D)湿润

11. 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 )土壤中生长,以酸碱度PH值在4.5—5.5之间为最佳。

(A)中性 (B)酸性 (C)偏酸

性 (D)微酸性

12. 审评茶叶应包括( )两个项目。

(A)香气与内质 (B)外形与香气 (C)色泽与内

质 (D)外形与内质

13. 乌龙茶审评的杯碗规格,碗高( ),容量110ml。

(A)60mm (B)55 mm (C)45

mm (D)50 mm

14. 鉴别真假茶,应了解茶叶的植物学特征,叶面侧脉伸展至离叶缘( )向上弯,连接上一条侧脉。

(A)1/4处 (B)2/4处 (C)1/3

处 (D)2/3处

15. 茶叶保存应注意水分的控制,当茶叶水分含量( )时,就会加速茶叶的变质。

(A)超过4% (B)达到5% (C)不足

5% (D)超过5%

16. ( )茶具是和其他食物公用木制或陶制的碗,一器多用,没有专用茶具。

(A)原始社会 (B)西汉时期 (C)唐宋时

期 (D)明清时期

17. ( )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A)定窑 (B)钧窑 (C)哥

窑 (D)建窑

18. ( )的特色是在瓷器上施金加彩,宛如钱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显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度。

(A)釉里红 (B)青花瓷 (C)秘色

瓷 (D)广彩

19. 茶海是用来( )。

(A)储放茶渣 (B)盛取干茶 (C)放置茶

杯 (D)均匀茶汤浓度

20. 90℃左右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茶叶。

(A)红茶 (B)龙井茶 (C)乌龙

茶 (D)普洱茶

21. ()是大众首选的自来水软化的方法。

(A)静置煮沸(B)澄清过滤(C)电解法(D)渗透法

22.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的上升是生理上需要到精神上满足的上升。

(A)喝茶到品茶(B)以茶代酒

(C)将茶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D)喝茶到喝调味茶

23. 在茶叶不同类型的滋味中,()型的代表茶是六堡茶、工夫红茶等。

(A)醇和(B)浓厚(C)鲜醇(D)平和

24. 冲泡绿茶时,通常一只容量为100—150mL的玻璃杯,投茶量为()。

(A)1—2g (B)1—1.5g (C)2—3g (D)3—4g

25. 茶叶中的维生素()是著名的抗氧化剂,具有防衰老的作用。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H (D)维生素E

26. 按照标准的管理权限,下列()标准属于国家标准。

(A)《平炒青绿茶》(B)《杭炒青绿茶》

(C)《西湖龙井》(D)《紧压茶.紧茶》

27. 经营单位取得()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A)卫生许可证(B)商标注册(C)税务登记(D)经营许可

28.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热情周到服务的要求。

(A)宾客低声交谈时,应主动回避

(B)仔细倾听宾客的要求,必要时向宾客复述一便

(C)宾客之间谈话时,不要侧耳细听

(D)宾客有事招呼时,要赶紧跑步上前询问

29. 茶艺师与宾客交谈过程中,在双方意见各不相同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A)可以婉转(B)可以坦率(C)不可以(D)可以公开

30. 茶艺师与宾客道别时,可通过巧妙利用一些特别的情景,加上特别的问候,让人备感温馨,使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如果尚购买了一些名茶准备节日消费,可说()。

(A)祝您节日快乐(B)祝您旅途平安

(C)祝您健康幸福(D)祝您生活美好

31. 下列选项不符合茶艺师坐资要求的是()。

(A)挺胸立腰显精神(B)两腿交叉叠放显优雅

(C)端庄娴雅身体随服务要求而动显自然(D)坐正坐直显端庄

32. 在为宾客引路指示方向时,下列举止不妥当的是()。

(A)眼睛看着目标方向,并兼顾宾客(B)指向目标方向

(C)面带微笑,语气温和(D)手指明确指向目标方向

33. 摩洛哥人酷爱饮茶,()是摩洛哥人社交活动中必备的饮料。

(A)调味冰茶(B)甜味绿茶(C)柠檬红茶(D)咸味奶茶

34. ()多数人爱饮加糖和奶的红茶,也酷爱冰茶。

(A)韩国人(B)埃及人(C)美国人(D)德国人

35. 土耳其人喜欢喝(),饮茶是土耳其一道颇具特色的生活景观。

(A)加香红茶(B)草莓红茶(C)苹果红茶(D)加糖红茶

36. 巴基斯坦人大多习惯饮红茶,西北地区流行饮(),多数配以糖和豆蔻。

(A)绿茶(B)白茶(C)黄茶(D)黑茶

37. ()饮茶,大多推崇纯茶清饮,茶艺师可根据宾客所点的茶品,采用不同方法沏茶。

(A)汉族(B)苗族(C)白族(D)侗族

38. 接待蒙古族宾客,敬茶时当客人将手平伸,在杯口盖一下,这表明()。

(A)茶汤好喝(B)不再喝了(C)想继续喝(D)稍停再喝

39. ()为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对尊贵宾客要斟茶三道,俗称“三道茶”。

(A)壮族(B)维族(C)傣族(D)回族

40. 茶艺师为VIP宾客服务,每天都要了解VIP宾客的()。

(A)预定节目(B)预定情况(C)接待动向(D)工作情况

41. 接待身体残疾的宾客时,应()。

(A)尽可能将其安排在离出、入口较近位置,便于出入(B)安排在窗前

(C)尽可能安排在光线好的位置(D)安排在适当位置,遮掩其缺陷

42. 乌龙茶类中() 叶底不显绿叶红镶边。

(A)武夷水仙(B)安溪铁观音(C)广东色种(D)白毫乌龙

43. 黄茶按鲜叶老嫩不同,分为()三大类。

(A)蒙顶茶、黄大茶、太平猴魁(B)信阳毛尖、黄大茶、洞庭茶

(C)黄金桂、黄小茶、都匀毛尖(D)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44. ()按鲜叶原料的茶树品种分为大白和小白两大类。

(A)绿茶(B)白茶(C)茉莉花茶(D)珠兰花茶

45. 在唐代() 已经形成系统。

(A)饮茶(B)喝酒(C)说书(D)斗茶

46. 在秦汉时代出现了()。

(A)焚香(B)烧纸(C)祭祀(D)拜神

47. 在唐朝已出现将()整合的娱乐活动。

(A)赋诗、作文、习字、品茗(B)挂画、插花、焚香、品茗

(C)游历、讲学、论道、著书(D)下棋、对诗、吟唱、饮酒

48. 茶艺表演时()的作用是营造艺境。

(A)茶叶(B)香品(C)香炉(D)音乐

49. 《幽谷清风》是反映()的古典名曲。

(A)月下美景(B)思念之情(C)山水之音(D)旷野苍茫

50. 《空山鸟语》是拟()的古典名曲。

(A)山间流水(B)禽鸟之声(C)林间蝉噪(D)田野蛙鸣

51. ()不是近代作曲家为品茶而谱写的音乐。

(A)《闲情听茶》(B)《采花扑蝶》(C)《竹奏乐》(D)《茉莉花》

52. 不适合录制品茶时播放的大自然之声是()。

(A)风吹竹枝(B)秋虫鸣唱(C)暴雨雷鸣(D)万鸟啁53. 下列选项中()茶室插花的目的(A)烘托品茗环境(B)寓意主题(C)为茶室增添色彩(D)表达心情

54.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茶室插花的一般要求。

(A)以鉴赏为主,摆设位置应较低(B)用平实技法,进行自由型插花

(C)花取素色半开,枝叶取单支为好(D)一花一叶过于单调,花枝繁茂为佳

55. 品茗赏花插的花称为()。

(A)池花(B)院花(C)斋花(D)茶花

56. ()是焚香散发香气方式之一。

(A)与煤同烧(B)加油燃烧(C)与柴合烧(D)自然散发

57. 香草、沉香木是制作()的主要原料。

(A)燃烧香品(B)熏炙香品(C)自然散发香品(D)树脂性香品

58. 香品原料的主要种类有()。

(A)天然性、植物性、动物性(B)陆生性、动物性、合成性

(C)植物性、动物性、合成性(D)海洋性、植物性、合成性

59. 品茗焚香时使用的最佳香具是()。

(A)蔑篓(B)木桶(C)香炉(D)竹筒

60. 明代以后,茶馆(室)的茶挂主要是()

(A)书法字轴(B)国画图轴(C)刺绣挂画(D)木刻版画

61. 明代以后,茶挂中内容主要含义有()。

(A)季节、茶品、价码(B)季节、时间、客人

(C)工艺、茶类、用水(D)茶类、茶具、客人

62. ()茶艺所用的茶杯为玻璃杯。

(A)乌龙茶(B)龙井茶(C)红碎茶(D)蒙顶茶

63. ()的程序共有7道。

(A)三清茶艺(B)禅茶茶艺(C)西湖龙井茶艺(D)宁红太子茶艺

64. 乌龙茶艺()意指刮沫。

(A)行云流水(B)流云拂月(C)沐淋瓯杯(D)春风拂面

65. 安溪乌龙茶艺的()相似于传统程序关公巡城。

(A)点水流香(B)观音出海(C)春风拂面(D)行云流水

66. ()茶艺的程序共有10道。

(A)茉莉花茶(B)安溪乌龙茶(C)宁红太子茶(D)白族三道茶

67. 冲泡()的适宜水温是90℃左右。

(A)白牡丹茶(B)水金龟茶(C)铁观音茶(D)茉莉花茶

68. 茉莉花茶艺中“三才化育甘露美”喻指()。

(A)润茶(B)闷茶(C)洗杯(D)浸茶

69. 茉莉花茶艺“回味”被喻为是()。

(A)尘心洗尽兴难尽(B)临风一啜心自省

(C)众人之醉我可清(D)茶味人生细品悟

70. 下列()不属于调饮法饮茶方式。

(A)茶汤中加盐(B)茶汤中加糖(C)茶汤中加奶(D)茶汤中加水

71. 汤色碧绿、滋味甘醇鲜爽是()的品质特点。

(A)信阳毛尖(B)西湖龙井(C)皖南屯绿(D)洞庭碧螺春

72. 清香幽雅、浓郁甘醇、鲜爽甜润是()品质特点

(A)信阳毛尖(B)西湖龙井(C)皖南屯绿(D)洞庭碧螺春

73. “茶汤青绿明亮,滋味鲜醇回甘。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四泡幽香犹存”是()的品质特点。

(A)安溪铁观音(B)云南普洱茶(C)祁门红茶(D)太平猴魁

74. 香气浓郁,具“玫瑰香”,汤色红艳鲜亮具“金圈”,品质超群,被誉为“群芳最”是()品质特点。

(A)安溪铁观音(B)云南普洱茶(C)祁门红茶(D)太平猴魁

75. “香气馥郁持久,汤色金黄,滋味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 是()的品质特点。

(A)安溪铁观音(B)云南普洱茶(C)祁门红茶(D)太平猴魁

76. 香气清高、味道甘鲜是()的品质特点。

(A)六安瓜片(B)君山银针(C)黄山毛峰(D)滇红工夫红茶

77. 汤色清澈,馥郁清香,醇爽回甜是()的品质特点。

(A)云南普洱茶(B)滇红工夫红茶(C)云南沱茶(D)金银花茶

78. 香气清雅,滋味甘醇,汤色黄亮悦目,保持了金银花固有的外形和内涵是()的品质特点。

(A)滇红工夫红茶(B)云南普洱茶(C)云南沱茶(D)金银花茶

79. 品饮()时,茶水的比例以1:50为宜。

(A)铁观音(B)青茶(C)凤凰水仙(D)绿茶

80. 茶叶“干”是指茶叶含水量低于(),保鲜性能好。

(A)4% (B)6% (C)7% (D)8%

二、判断题(第81题~第100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1分,满分20分。)

81.( )真诚守信是一种社会公德,它的基本作用是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82.( )唐代煎用饼茶需经过蒸、煮、滤。

83.( )时兴乌龙茶艺的地点是沪苏和京津。

84.( )引发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水分、CO2--和空气。

85.( )雨水和雪是比较纯净的,历来被用来煮茶,特别是雪水。

86.( )水中的溶解物越多,pH值越大。

87.( )要泡好一杯茶,需要掌握的要点有:选茶、择水、备器、冲泡、品尝。

88.( )在茶冲泡过程中,双手将茶奉到宾客面前是中国传统礼节客来敬茶的具体表现。

89.( )清代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指出“至茶品之四等”的从低到高等级的顺序是“香、清、甘、活”。

90.( )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的药理作用。

91.( )神经衰弱者应多饮浓茶,不在临睡前饮茶。

92.( )贸易标准样是对外贸易成交计价和货物交接的实物依据。

93.( )在《劳动法》中对劳动者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是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94.( )茶艺师在接待佛教宾客时,应主动与僧尼握手。

95.( )舒城小兰花干茶色泽属于金黄型。

96.( )武夷岩茶的汤色主要是金黄型。

97.( )四川峨眉玉液泉“神水”无色透明,无悬浮物,其味颇似汽水。用以和面烙饼、蒸馒头有既不用发酵,也不必用碱中和的奇特功效。

98.( )“净”是指净度好,茶叶中不掺有茶类夹杂物。

99.( )茶叶中夹有大量花干都是花茶。

100.( )京津等大中城市,大都选用紫砂茶具品饮名优茶。

试卷编号:002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茶艺师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 C

2. A

3. A

4. D

5. D

6. D

7. A

8. A

9. A 10. C 11. D 12. D

13. D 14. D 15. D 16. A

17. C 18. D 19. D 20. A

21. A 22. A 23. A 24. C

25. D 26. D 27. A 28. D

29. A 30. A 31. C 32. B

33. B 34. C 35. D 36. A

37. A 38. B 39. C 40. B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1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后,它更是闪烁着耀人的光芒。在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详细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的发展史,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有感悟。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的名称很多,“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同样也是茶叶的原产地。

茶文化是以茶道为核心的,德贯穿于茶文化的始终。关于这个德我是比较有感触的,尤其是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里,特别需要道德来衡量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早在两千年以前,我们的”圣人“孔子就提出了伦理道德,非常重视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臣要忠君,还有其他的平民百姓全部都要按照这标准来做。虽然以前的伦理道德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发展,尽管它有着种种弊端,但毫无疑问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和中国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没有这伦理道德的束缚,也许中国早已经像其他的文明古国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了。相对于古代,纵观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道德已经被人们摒弃了,人们的道德已经跌到了最低点,可谓硕果仅存了。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什么“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的道德缺失。当然,这些事件多多少少也唤起了一些人对道德的呼唤,重新倡导我们几千年前古人所早已经领悟的道德,但里面的糟粕是需要摒弃的。但愿我们是社会真的可以唤起道德这面旗子,否则,一个国家是很难强大并延续下去的。 我个人对道德是十分推崇的,在日常的生活也严格遵守一些基本道德。虽然有时在别人眼中有些另类,但我依然坚持,不求影响别人,但求心中无过。让我感到非常幸运的事,我的家人都是比较有德行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感染着我。小时候,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爷爷经常去

茶艺师基础知识大全

茶艺师基础知识大全 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第一节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质: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XX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XX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 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

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历史 (一)茶叶的起源 水是万物不可缺少的。远古高智商人类开始对人体补充能量需水解渴,水质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不断在调口味,在水中补充各种添加物,喝之口感更有味,达到心旷神怡之感觉。古先民生活区周边各 种灌木叶成为添加物对象,茶叶应是这样诞生的。 (二)古陶器皿中寻茶文化 考古新石器时期,陶制品使用的杯、壶、豆等饮用水器具中,可以汲取到古代先民已有饮茶水或用“酒”信息。早在7000年河姆渡时,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及陶器皿中都可以发现。用 作蒸、煮功能陶器皿,可煮“茶”煮“米饭”与唐代煮茶器三足釜 相似。他们已在水中添加各种植物类“叶、草药水”或经过粮食发 酵煮成酒水。从八千年跨湖桥文化陶罐中曾有煎烧草药残留实物依据,可理解为’’茶”水中添加物之一。先民在喝水过程中试用不 同的树、草叶作调口味,从数千年饮食生话实践中积累起到健身、 解百毒作用,对人体有益补充。多树叶品种被逐步淘汰掉,逐步细 化分离出,如茶水、药水、酒水等;当今名茶是古人数千年来大浪淘 沙中被人们认同细化后的精华。 (三)茶的记载 最早期记载可能由战争、天灾损坏遗失无从考证。文的记载依据是较滞缓,至汉代时发现才有饮茶的记载,盛唐时古越瓷、绸、茶 是已大量出口、古越先民创造海上“瓷绸之路”同时也是传播茶文 化的传人。宋代文人墨客斗茶成为时尚,各式饮茶用名盏风菲一时。 (四)茶的传人 在现代的二十一世纪台湾九份地区还保持早期茶文化。营模式到烧煮工艺方式,各种茶叶制作品种丰富多彩、包括茶盏器皿用具等 是中华民族“茶文化”历史见证。

(五)从新石器时期至唐宋时使用(茶)、(酒)、(水)各种类饮具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可汲取她的起源和兴衰。 ⑴茶入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在四世纪至七世纪中叶,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时代,据传六世纪中叶,已有植茶,其茶种是由华严宗智异禅师 在朝鲜建华严寺时传入至7世纪初饮茶之风已扁及全朝鲜。后来, 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逐渐统一了全国。 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中国与济、新罗的往来比较频繁,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关系也比较密切。特别是新罗,在唐朝有通使往来一百 二十次以上,是与唐通使来往最多的邻国之一。新罗人在唐朝主要 学习佛典、佛法,研究唐代的典章,有的人还在唐朝做官。因而, 唐代的饮茶习俗对他来说应是很亲近的。 新罗的使节大廉,在唐文宗太和后期,将茶籽带回国内,种于智异山下的华岩寺周围,朝鲜的种茶历史由此开始。朝鲜《三国本纪》卷十,《新罗本纪》兴德王三年云:"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 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时有之,至于此盛焉"。 至宋代时,新罗人也学习宋代的烹茶技艺。新罗在参考吸取中国茶文化的同时,还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茶礼。这套茶礼包括 一、吉礼时敬茶; 二、齿礼时敬茶; 三、宾礼时敬茶; 四、嘉时敬茶。 其中宾礼时敬茶最为典型。高丽时代迎接使臣的宾礼仪式共有五种。迎接宋、辽、金、元的使臣,其地点在乾德殿阁里举行,国王 在东朝南,使臣在西朝东接茶,或国王在东朝西,使臣在西朝东接茶,有时,由国王亲自敬茶。 高丽时代,新罗茶礼的程度和内容,与宋代的宫廷茶宴茶礼有不少相通之处。

中国茶文化论文设计之浅谈

中国茶文化 ——茶道与茶艺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涵茶业专著、茶业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茶与习俗、茶艺表演、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国四大茶道 中国的茶道大致可概括为四大茶道: 雅士茶道、世俗茶道、禅宗茶道、贵族茶道。 1雅士茶道 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以"入仕"的士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士,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艺坛伶人等。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闹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品茗之趣 二是茶助诗兴 三是以茶会友 四是雅化茶事

中国的茶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的茶文化阅读答案 【篇一:中国的茶阅读答案】 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 的举国之饮,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②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 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 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 左思之徒,皆饮焉。但此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 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 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也不足为 饮茶起始之证。 ③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 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个 义项。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 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 经确立。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 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④茶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每天喝三两杯茶可抑制细 胞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 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饮茶也需注意,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不宜餐前睡前喝茶﹐餐前 喝茶容易刺激肠胃,睡前喝茶则容易影响睡眠品质;茶水不宜过浓, 也不宜置放太久;服用药物时,不可以茶水配服,会影响药效。 ⑤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 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 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 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

中国茶艺的美学特征

中国茶艺的美学特征 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 陈文华 作为生活艺术行为之一的茶艺,是人们在茶事活动中的一种审美现象。它具有美学的三个层次,包括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活动。茶艺六要素就是茶艺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具备固有的客观的美。人们在感受茶艺各个要素之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感官愉悦,产生美感,即审美意识。当人们将茶艺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最集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审美活动。因此茶艺就是一种日常生活行为的审美化,在这审美实践过程中人们体验到审美的愉悦。在整个茶艺操作过程中,审美体验本身的精神性会转化为感官的快适和满足,并进一步要求审美对象的精致化,从味觉嗅觉对茶叶、茶汤的香气和滋味,视觉对茶叶、茶汤、茶具、环境、服饰、形象,听觉对音乐、水声、器具响声及语言的轻重和节奏,触觉对各种茶叶、茶汤及器具材质和质感等等,都会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从而提高茶艺的艺术品味。审美体验是一种内心过程,品味则是一种感官反应。两者构成审美欣赏的能力、情趣和判断,促进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中日益追求富有雅趣的生活方式,也要求将日常的饮茶活动提升到审美层次的品饮艺术。于是,茶艺就与美学密不可分。(1) 关于中国茶艺的美学特征,很多专家都在进行探讨,只是见仁见智,各有侧重,如有的主张茶艺的美学特征表现为:清、淡、静、和、真。有的认为中国茶艺之美学特征为: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简约之美、虚静之美、含蓄之美。有的则认为中国茶艺有12项之多:意境之美、典雅之美、自然之美、含蓄之美、雕镂之美、理趣之美、清空之美、淡泊之美、拙朴之美、阴柔之美、传神之美、韵味之美,此外还有阳刚之美、奇险之美,等等。(2) 茶艺是一门以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为中心的生活艺术,是茶人们自觉的审美实践。而茶叶是茶艺的第一要素,只有在选择好茶叶之后才能决定用水、茶具,才能确定烹煮和冲泡方式,才谈得上品尝问题。离开茶叶,茶艺就不能存在。因此茶艺的美学特征就不能脱离茶叶的特性而凭空产生。同样,茶艺的灵魂是茶道,茶艺是在茶道思想(精神)指导下的审美活动,那么,茶艺的美学特征也应该和茶道的美学特种表里相一致。所以,我们认为茶叶、茶艺、茶道三者具有共同的美学特征,虽然彼此的侧重点可能有所差异。 根据拙著《中国茶道学》一书对茶道美学的研究,认为中国茶道的美学特征最重要的有三个:清静之美、中和之美、儒雅之美。那么,它们也应该就是中国茶艺最本质的美学特征。 一.清静之美 清静之美是中国茶艺美学的客观属性。这种客观属性首先来源于茶叶本身的自然属性。 清静之美是种柔性的美,和谐的美。(3)这也是茶叶固有的基本特征。作为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的茶树,性喜湿润气候和微酸性土壤,耐阴性强,不喜太阳直射,而喜漫射

茶文化的传承历史有什么

茶文化的传承历史有什么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 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 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 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 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 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 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 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 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 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 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 玄远的清淡。东晋、喃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 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 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 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

浅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浅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关于人的问题,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一种关于如何做人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人们通过饮茶,明心净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完美地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它既反映出了人的本质,又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了人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显现,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首先,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宗明义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长在山野的烂石、砾壤或黄土中,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雨露的精华,其“性洁不可污”;茶汤晶莹清澈,清香怡人,给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韵致。茶性与茶品相联系,无喧嚣之形,也无激扬之态,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静观,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因此,重德观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

传承茶文化

传承西湖茶文化,争做“四有”新人 2005学年,我们积极响应区教育局专项布置的以西湖茶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先做总结如下: 一、认真作好宣传发动工作: 开学初期,以晨会、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等形式,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学习、宣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重温《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杭州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特别是在开学第二周组织新七年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以上守则的书面闭卷考试,85分以下的同学补考。 动员和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专项教育活动。 二、认真组织茶文化理论教育: 1、收集文人雅士赞美茶的诗词、文章,并在班会课 上交流、汇报。 2、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从“学茶、种茶、采茶、 制茶、品茶”到“爱茶”,引导学生积极的传承、宣 传家乡茶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 3、转塘镇有专门的茶叶市场,历史长、规模大。结 合新教改精神和一体化德育实施的要求,让同学们 向家长、亲友了解并关注“西湖龙井”品牌的影响

力、知名度。 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1、我校有来自梅家坞、龙坞的不少同学,家里茶地 又多又好,在茶忙时,鼓励他们积极帮助家长,做 些力所能及的采茶、炒茶等劳动教育。 2、请以上同学中的代表介绍西湖龙井的地位、历 史,种植生长过程,采摘、炒制工艺,冲泡品尝, 对人体和品格培养益处多多。 四、一点体会: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引导我校全体师生加深了对家乡茶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感,宣传了茶文化,突出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西湖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杭州上泗中学:金俊红 2005年12月30日

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摘要: 茶文化起源与中国,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又赋予了中国茶文化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内涵。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民众生活中可谓是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无论是产茶区还是非产茶区,茶文化的创造与传承都经久不衰。茶文化以物质为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贯穿在中国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它的足迹伴随着中国的成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而茶道更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 关键字: 茶,茶文化,历史,发展,感悟,茶道,茶与健康 引言: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涵茶业专著、茶业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茶与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正文:1.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人们对茶道和茶艺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仍然是见仁见智并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人们都承认一个事实,深奥的茶文化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思想和精华,与儒、道、佛的理念是息息相关的,儒家之礼,佛家之养,道家之闲,在茶的氛围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茶道的环境也一定要清雅幽静,亭台楼阁,松间竹下,茶室庭院,使人陶醉其中。人们通过品尝茶和欣赏茶艺的过程,感受和体验茶所带来的美妙意境,从而使修身养性,身心开阔,达到强身健体,净化心灵,预防疾病的作用。有学者说:“茶道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历史上有众多名人对茶都有特殊的偏爱,乾隆嗜茶成癖,曾风趣地说出戏语:“君不可一日无茶”;孙中山以茶代酒,他对祖国茶叶评价颇高;鲁迅饮茶着迷,他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而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更是赋予了茶文化更多的意义。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更走向了世界。它代表着中国历史的沉淀,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文化,体现了中国如茶般浓郁的人文精神。 2. 茶文化之美 (1)儒释道合一。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说是儒释道三家所共同造就的,它同时融汇儒释道三家的基本原则,茶具有清新、雅逸的自然天性,能使人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中国人提倡的“清静、恬淡”的哲学思想相吻合,也符合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追求的“内省修行”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玲教授认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是以道家的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思想来提携;以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为指导;以佛家“普渡众生”的精神为宗旨,中国茶文化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精华的一个文化体系。

中国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茶,在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着颇具魅力的神奇功效,为世人所喜爱;它使人们感到清爽,令神经活跃,得到喜爱。茶作为一种饮品,发起于神农氏时期,重闻于周公旦,发扬于宋唐时期,推广于明清,它的地位出一种生活实用食物进化为人们拿它品赏并体会意境,到现在为止,有三千年的历史。茶及茶文化的开启与兴盛是中华文明的一项载体,它不但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植根于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 茶文化的弘扬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现代茶文化方兴未艾。近20年来,中国茶文化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获得了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若干方面: 1. 茶文化历史文物古迹不断发现而得到保护 近20年来各地的考古调查发现、挖掘出土的有关茶的文物、古迹不断有报道,例如:在陕西法门寺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御用的金银茶具,在浙江长兴顾渚山,发现了唐代贡茶院遗址、金沙泉遗址和一些茶事摩崖石刻。在福建建瓯,发现并考证了记载宋代“北苑贡茶”摩崖石刻80字全文。在河北宣化出土的古墓中发现有辽代的古茶具和不少有关煮茶、奉茶、饮茶的壁画。在云南镇沅千家寨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大片的野生茶树群落,这些考古发现,对研究茶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茶文化组织、社团、展馆纷纷建立 这些茶文化组织、社团、展馆的建立,为弘扬中华茶文化、普及茶文化知识,开展国内外茶文化学术交流与研讨,推动茶文化事业的发展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各种茶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频繁开展 1989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1990年在杭州联

茶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茶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导语: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一、实习目的:尝试经商的滋味,增加自己的阅历,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历。更深层次的了解茶叶经营的一系列环节。 二、实习时间: XX年7月25日~8月15日 三、实习地点:大理洱源县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知和茶庄 在20天的茶庄实践学习中,我明白了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与我们的想象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一个小小的茶庄的经营也不容忽视,不但要有细心,还要有策略,谋划。

商业经营最注重的是“地气”“人气”,这并非迷信,“地气”主要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商业氛围,这种商业氛围对我们所经营的商品合不合适,“人气”主要是指我们经营的地方 有没有顾客流这些顾客是否有购买我们商品的心理动机。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除了它的饮用保健功能,还能体现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能使人清心、雅净、回归自然——茶叶店的选择要根据茶叶的特性,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地段: 1、繁华商业中心:这些地区商业氛围浓,客流量大,购物层次复杂,购买频率高,消费者大多有较强的求质、求好、求美的特点,但房价或租金的费用比较高,竞争尤为激烈,所以进入前须经仔细考虑,分析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否具备,如若有条件,进军“商业中心”当然正确,何谓抢占“制高点”呢!但实力不具备,千万不能冒然行事,这些地方要求茶叶品位高一些,要注意品牌、名茶品种要丰富,与茶叶有关的茶具、茶书要配套,如紫砂、瓷器、玻璃茶具等。 2、宾馆饭店群附近:宾馆饭店是商旅居住的地方,他们大多不带茶叶,随时购买,而且,为了走亲访友,捎一点茶叶,显得雅而不俗,饭店也要用茶,“客来泡茶”是中国

中华茶道美学

中华茶道美学 中华茶道美学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属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部分,具有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性。中华茶道美学侧重于审美主体的心灵表现,虚静气氛中的自我观照,默察幽微的亲切体验,结合长期沉淀于事茶人心灵深处的审美情趣。中华茶道美学融合了儒、道、佛三家的美学思想,讲究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简约之美、虚静之美、含蓄之美等。 (一)自然之美 自然观念是道家学说的精髓,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即为道家哲学及其美学思想的本质之所在。自然之美其本义即自然而然,自然率真,由此而把未经人化的自然奉为美的极致。自然之美是“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做到“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就是平淡中有不平淡,素朴中有真美在。茶道在美学方面追求自然之美,非完善之美,协调之美和瞬间之美。中华茶道的自然之美,赋予了中华茶道美学以无限的生命力及其艺术魅力。 (二)淡泊之美 “淡泊”意指闲适、恬淡,不追名逐利,象和风微拂,山泉清音,隽永超逸,悠然自远。道家学说不重社会而重个人,不重仕途而重退隐,不重务实而重玄想,不重外在而重精神。文人们在饮茶过程当中,自然要把超逸的淡泊境界,作为他们在艺术审美上的一种追求。因此这种清淡之风和尚茶之风,深刻影响着中华茶道的发展,也成为中华茶道美学的一部分。 (三)简约之美 简者,简易也。约者,俭约也。品茶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生理需要并文化需要。所以它贵乎简易,而非贵乎繁难。贵乎俭约,而非贵乎奢糜。我国古代的茶道,历来奉行尚“简”、尚“俭”的雅俗共赏之茶风,呈现出不失雅俗共赏的简约之美。没有繁难的操作程式,没有繁褥的礼仪排场。我国茶人们深知品茶之道,最忌繁难。就

浅析中国茶文化及其功能

浅析中国茶文化及其功能 【摘要】茶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牢固结合在一起,是文明的象征,友谊的桥梁。茶由于自然属性,产生了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中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茶文化经过不断发展,其承担的许多功能也是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茶文化内涵社会功能 一、中国茶文化的概念 中国是茶的故乡,相传在公元前2 700多年以前,神农就发现了茶。后经不断的发扬光大,饮茶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习俗,并在文人雅士的发展推广下形成了中华茶道。几千年来,以品茗为内涵,产生了大量的茶诗、茶联、茶经、茶谱等文学作品,并且,茶文化宁静、深沉的特质也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个性,中华民族有着不解的茶缘。 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但咖啡与可可只是饮料,充其量只是用作待客而已,茶却不同,中国人饮茶决非单纯为了解渴。茶已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迈入了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人格力量,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由于不同的专家学者立场不同,或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的差异,使得对茶文化概念的界定到目前为止尚未统一。狭义的观点认为茶文化是包括茶道、茶艺、茶的礼仪和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表现的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的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化。广义的观点认为茶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文化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其推动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也包括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式、茶政设施;精神文化指一切条的物质文化的存在反映到人们记忆中的学习,包括有关茶的知识、宗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不仅在社会文明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茶的物质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不仅包含了上述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的内涵,它作为中国众多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一种,也承担着许多的社会功能。 二、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1、茶文化的美在于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物质之美在茶的色、香、味。茶之色清新怡人, 茶之香悠远轻盈,茶之味甘爽清冽。品茶的物质之美,是茶给人生理带来直接的愉悦感受。精神之美则是品茶之美的另一境界——意境之美。这是因茶的清香、甘爽带来的愉悦感受,并由此幻化出的意境:松涛、田园、高山、流水……意境之美将人紧张的压力、烦恼的心情带入一个轻松、闲适的氛围中。另外由饮茶而产生的诗、画等艺术作品则是

中国的茶道精髓阅读答案

中国的茶道精髓阅读答案 中国的茶道精髓 ①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 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②“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 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标志 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3“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 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谊。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 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 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④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 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⑤“静”是中国茶道的精髓,“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 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⑥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 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因为静则明,静

浅谈中国茶艺美

浅谈中国茶艺美 摘要:茶艺是一门生活艺术,构成这门艺术的六要素是人、茶、水、器、境、艺。要实现茶艺美,就必须做到六美荟萃,相得益彰,才能使茶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缺少其中任何一样,茶艺都是残缺不完整的。当然,茶艺美也和茶席布置、茶艺程式、茶艺师素养、茶文化内涵这茶艺表演的四要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茶艺,人,水,茶,器,境,艺 前言:茶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老的中华茶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汇古今茶文化的经典。泡茶可修心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无论是俗世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雅致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在饮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始终无可取代,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茶的效果,在茶文化中注入美的要求,要达到茶艺美,就必须人茶水器境艺俱美,六美荟萃,相得益彰,才能使茶艺达到尽善尽美的完美境界,所以茶艺成立一种特殊的生活艺术,本文将从茶艺的六要素浅谈茶艺美。 陆羽《茶经》中有叹:“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可谓是人们日常生活所不能缺少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而茶艺这一独特的茶文化表现形式,更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茶艺的美集中体现在她特有的美学特征上,茶艺美是一种综合的美,她融汇了音乐、服饰、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的美,并对其加以修饰和完善,塑造于平和、恬静、超凡的中国古典的茶艺美,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追求与审美意识。当然,茶艺的美也是一种创造的美,茶艺美是通过茶艺师的表演来体现和完成的,需要茶艺师对茶进行创造与赋予美,使得原本不相融的人、茶、水、器、境、艺成为一体,为茶而演绎美。 茶艺是一门生活艺术,构成这门艺术的六要素是人、茶、水、器、境、艺。要实现茶艺美,就必须做到六美荟萃,相得益彰,才能使茶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缺少其中任何一样,茶艺都是残缺不完整的。当然,茶艺美也和茶席布置、茶艺程式、茶艺师素养、茶文化内涵这茶艺表演的四要素密切相关。 1.茶艺之人之美 茶艺六要素中首要的是人,人是万物之灵,人之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在茶艺中,茶由人泡,水由人备,器由人选,境由人设,艺由人演,茶艺的程序与形式都需要人去设定去演绎,因此茶艺是无法脱离人而存在的。从茶艺美学的角度出发,茶人之美可从仪表美、风度美、语言美和心灵美来展示。 1.1仪表美 仪表,就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服饰和风度等,是构成个体交际“第一印象”的基本因素。仪表美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人的容貌、形体、体态等协调优美,如体格健美匀称,五官端正秀丽,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线条优美和谐。二是指经过修饰打扮及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美。三是指一个人纯朴高尚的内心世界和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的外在体现。简言之,仪表美就是自然美、修饰美和心灵美三者的和谐统一。可见美的仪表,不单是人的物质躯体的外壳,而且往往反映人的性格气质、思想感情、道德情操、文化修 养乃至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仪表美的这三个层次,实际上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一般说来,二者是密切联系的,外在美要受内在美的制约,而内在美则要

怎样发展和弘扬中国茶文化

怎样发展和弘扬中国茶文化 四、提倡生活茶艺,把茶文化向城乡、家庭和社区渗透。要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必须发动广大民众参与进来。茶文化可以成为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品茶知识,学会泡茶技艺,还可组建茶歌茶舞表演队,举办家庭茶艺大赛等活动,提倡闲时泡壶茶活动等。 六、加强茶业人员的培养和建设。中国的茶文化弘扬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现在我国茶业相关人才比较紧缺,素质也不高。在茶楼里,多数员工并不具备茶文化和茶艺基础素质;外地客人有兴趣了解一下茶知识,多数也是一问三不知。因此国家和企业都应该重视对茶业人员的培养和建设,鼓励支持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专业、举办茶业人才培训班等。 八、加强茶文化的研究,交流与合作。我们要研究挖掘古代灿烂的茶文化并加以继承和创新,同时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国内外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要学会“拿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吸收、创新具备。 总之,弘扬和发展中国的茶文化的方式方法很多,最根本是要突出民族特色,还要有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原茶文化。要融合现代文明,使茶文化突出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特色。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应直接与茶业发展相连,注重人才培养建设和国内外交流合作等。 其一、茶是沟通最上层的精英文化与最基层的民间文化的一个桥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说法,叫做:琴棋诗酒茶。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七种修养,是精英文化高境界,其中有茶,在中国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开门七件事,其中也有茶。茶在两种文化形态中都扮演着角色,它是唯一的,因此也是不可替代的。茶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扮演着沟通

高雅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特殊角色,它可以使文人们多几分民间情怀,也可以使百姓的生活多几分文人情趣。 其二、茶是抚慰人们心灵的清新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阀。现化社会,人们常常处于极度的紧张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越 来越使人们变得疏远,变得冷漠。在这种情势下,以茶会友,客来 警茶等等传统民风,无疑是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而人们在激烈 的竞争中,内心往往充满浮躁,冲满欲望,在这种情势下,一杯清 茶正好可以清心醒头,涤除烦躁,使人的心情恢复平静,所以说, 茶是最适合现代人的"时代饮料",它可以使许多现代人的"现代病" 不治而愈。 其四、茶是东方伦理和东方哲学的集中体现。中国茶德讲究的是:廉、美、和、静……这些精辟的概括,体现了东方人在茶身上寄托 的理想境界,它们是茶德,是伦理,同时也是哲学。中国茶文化的 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在体现天人合一这一点上,茶的确是达到了 中国文化传统的最高层次。 看了怎样发展和弘扬中国茶文化还看了:

中国茶文化浅析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中华茶文化的内涵、形式和社会功能。 1.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十分深远。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 2.茶文化教育的表现及存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