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在国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EVA在国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EVA在国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EVA在国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一、前言部分

2009年1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下发《中央企业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2010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以引导企业规范投资行为。2010年1月,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将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指标列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之一,并规范了对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的计算。因此深入研究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并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具有深刻的意义。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已成为财务理论界和实物所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企业既然以股东价值增加为目标,如何计量其价值的增减额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EVA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增加股东价值,即一切都以为出资人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目标,这一价值取向与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正如管理学之父彼得得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EVA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EVA虽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可以找到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EVA指标在国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力图探索适合国情的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和方法,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符合国有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

二、主体部分

(一)国外关于企业EVA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

EVA评价体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流行全美,九十年代中期逐步扩展至欧洲,其后发展至拉美及亚洲地区。与以上几种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方法相比,EVA为上市公司业绩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彼德.德鲁克认为:“EVA 是业绩全面增长的指南针”。现在EVA价值评估标准在国外己被广泛采用,无论是财富500强还是众多的中小企业,都在积极引进和应用价值管理,并为其带来

了良好的经营效果。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像 Eola、Kodak、Siemens和Sony 等,都是EVA方法的忠实用户。

阿尔哈巴(1998)指出:EVA首先是被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和实施的,EVA已经成为思腾思特公司的注册商标。EVA是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提取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资金利润。认为EVA是现代公司管理的一场革命,是正确的业绩评价方法,并将EVA体系阐释为Four M’s(4M)即评价体系、管理体、激励体制和管理体系。

阿迈密克(2000)指出:利用资本化的EVA值作为自变量,市场价值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发现EVA在解释市场价值变化方面达到了31%,而税后净营业利润只解释了17%,强考虑EVA和市场价值变化时,他发现EVA的变化解释市场价值变化的55%,而NOPAT只解释33%。

斯密臣中(1997)指出:思腾思特公司对EVA应用超过五年的66家客户企业进行了类似调查,并对每个应用EVA的企业选取了一个规模相似的同行业非EVA 应用企业,建立两个参照组将样本公司采用EVA指标后五年内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前者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为21.8%,后者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为13.25%,两者相差8.55%。

阿斯伊士K.贝哈塔查雅,B.V.法尼(2004)指出:EVA 的支持者认为 EVA 是相对于其他的优良措施性能四项措施:(1)它是接近真正的商业实体的现金流量。(2)很容易计算和了解。(3)它与该公司的市场价值有紧密的联系。(4)应用在雇员补偿中从而促使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相一致,这被称为管理功能调节方法。最后两个优点可以被视为是前两个的体现。

(二)国内对于EVA业绩评价应用的研究

1、EVA在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状况

2001年3月,斯腾斯特公司在上海建立中国分公司,逐步开展业务,他们与《财经》杂志合作,发表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与毁灭排行榜》引起了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强烈反响,并于2001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EVA国际研讨会”,向上市公司、证券投资公司全力推荐EVA,受到了广泛关注。EVA引入中国时间不长,又因为我国资本市场运作的时间短。并且有许多不规范之处,所以使得其研究不够深入,主要在理论方面进行浅显的探讨,实践应用的企业很少,EVA

在国内属于起步阶段。

刘会敏(2009)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现有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自身存在的种种缺陷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不能准确全面的评价国有企业的业绩。传统国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忽略权益资金成本,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缺乏有关长远利益的评价指标。(3)会计信息难以真正反映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4)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主人翁”精神。

黄阳光(2010)表明效评传统绩效价指标体系庞大,没有突出核心指标,使公司实际操作困难,同时受会计利润的影响大。基于战略的经营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与国有企业的价值管理高度相关,能正确评价经营者的绩效。因此,建立一套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全面反映国有上市公司业绩是必要的。鉴此,从多层面与持续经营角度考虑构建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和企业持续经营紧密相连,着眼于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既注重财务指标,又注重客户满意程度、产品生产过程及管理的创新、经营效率的提高、职员满意程度和职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非财务指标,使绩效评价和企业的长久发展融为一体。

王晓卯(2008)指出:目前许多欧美公司都使用EVA财务管理系统来评价企业业绩,包括可口可乐、西门子、AT&T 等著名公司。同样,基于EVA的评价体系在大型国有企业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宝钢、青岛啤酒等。综合起来,EVA 在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EVA从经营利润中扣除了资本成本,能够克服传统财务指标对经济效益的扭曲。(2)应用EVA 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资本浪费。(3)EVA指标将股本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EVA 大于0 表明企业赚得了经济学中的“超额利润”而企业价值的高低依赖于企业长期的获利能力。(4)基于EVA 的激励制度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取向趋于一致。有助于解决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具有重要意义。(5)在计算EVA 时要对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整,能最大限度地剔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2、国有上市公司基于EVA业绩评价体系存的在问题

到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在使用EVA业绩评价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任何一项业绩评级指标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EVA虽然和其他评价指标相比拥有很多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EVA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EVA就其性质而言仍是一种基于会计系统的企业业绩评估指标,以其为中心的业绩评价体系在具体运用中不可避免的会一些存在问题。

晋晓琴(2005)指出:EVA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应用的障碍主要有:EVA指标本身的局限性,管理方面的缺陷,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调整项目具有可操纵性;实施EVA的外部环境尚不完全具备,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股本资本成本的确定是个难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公司管理层认识不够,经验不足。

郝洪,杨令飞(2010)指出:EVA业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主要有:(1)财务导向。EVA是一个计算结果,它依赖于收入实现和费用确认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为了提高部门的EVA,部门经理可能通过设计决策的顺序,来操纵这些数字,公司仅以EVA来评价管理者的绩效也会造成激励失灵或功能失调。(2)规模差异。EVA方法不能充分反映企业或部门之间的规模差异,相比较而言,大规模的企业或部门会创造更高的EVA。由于资产基数不同会造成不同部门的EVA出现差距,使EVA不能剔除规模差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3)短期导向。一个良好的绩效测评系统应该将职员的努力程度、创造力、取得的业绩与他们获得的报酬相匹配。由于EVA过分强调现实效果,使得管理者不愿意投资于创新性产品或研发新技术。

刘丹丹(2010)指出:EVA在业绩评价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资本成本的计量问题。要推算出一家企业真正创造的股东财富即EVA值,如何确定资本成本就是关键所在由于行政和历史因素而非市场力量决定着资金的流向和分布,使投资行为没有合理的机会成本。(2)EVA忽视税收问题。根据有关资料证明,中国上市公司中很多盈利公司没有按法定税率缴纳所得税,但EVA指标并没有反映出这个问题。(3)EVA指标对非财务因素重视不够,从而无法提供诸如产品、人力资本、创新等方面的信息,而这些恰恰是促使企业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4)EVA指标没有识别风险的能力。EVA没有办法识别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隐藏的虚假成分,但是现实情况是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存在的虚假成分问题非常突出。

苏植庭(2010)指出:经济增加值理论在我国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操作

比较复杂,需要调整的会计项目太多,增加了计算EVA的复杂性,同时也限制了经济增加值理论的推广;应用有一定局限,忽略了非财务方面的指标限在采用EVA进行业绩评价时,EVA系统对非财务信息重视不够;与我国市场实情脱轨在短期内公司市值会受到很多经营业绩以外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状况、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状况和许多其他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考虑EVA指标,有时候会失之偏颇。

3、国有上市公司基于EVA业绩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

结合上面提出的EVA指标的不足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目前采用的其他业绩评价指标,需对EVA进行必要的改进。充分吸收其现有的优点,如全面考虑企业的资本成本等,又要清楚地认识到它的缺陷,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使国有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得以不断完善。

赵娜(2004)指出:EVA在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中应用的具体操作问题解决办法有:(1)根据中西会计制度差异,对EVA计算公式修改为: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的企业净利润-总资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其中,调整后的企业净利润=(企业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2)针对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对EVA指标计算的特殊调整。一方面针对国企双重职能的调整,另一方面针对国企上市公司股权特殊性的调整。

胡晓光(2008)指出:解决在应用问题的对策有:(1)EVA与企业激励制度相结合,实现以激励长期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激励制度。(2)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遏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为EVA的计算提供真实的基础。(3)妥善处理企业不良资产。(4)明确会计调整目标准则(5)完善资本成本的确定方法。

王昱升(2008)针对EVA业绩评价的固有局限的对策有(1)在我国推行EVA 激励机制时,应该辅之以其他措施,保证激励机制可以针对更广泛的对象。(2)为了克服EVA的固有缺陷,一个现实的解决办法就是将EVA与平衡记分卡BSC(平衡积分卡)相互融合。(3)监督企业在计算EVA时是否公允和客观,就需要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按照一个取得广泛认同的标准,去衡量实施EVA后的企业的业绩。

谢东明(2009)提出为解决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中不足的方法:(1)优化外部社会环境。(2)克服制度障碍。(3)提高管理者对EVA的认识。(4)完善企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