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3血糖调节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3血糖调节2

1.血糖的来源、利用的途径有哪些?

我的思路:血糖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二)肝糖元的分解;(三)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也主要有三种:(一)氧化分解;(二)合成糖元;(三)转变成非糖类物质(如脂肪、某些氨基酸)。在正常的情况之下,血糖的来源和利用总是保持这种动态的平衡,使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血糖的体液调节中主要涉及到哪些激素?它们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我的思路:血糖的体液调节中主要涉及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 细胞分泌的,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使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类物质;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之,使血糖的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它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由此可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相反的(即拮抗作用)。通过这两种激素的作用使血糖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血糖的神经调节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我的思路: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另一相关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升高。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血糖调节思考过程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正好相反。当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减少,两种激素拮抗作用的结果是胰岛素占优势,产生的效应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的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较低时,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两种激素拮抗作用的结果是胰高血糖素占优势,产生的效应是:促进糖元分解为葡萄糖,并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和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与血糖有关的三种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血糖含量受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作用,其中血糖含量偏高时,胰岛

素分泌量增加,并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减少血糖来路(如: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平。当血糖含量偏低时,机体通过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与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这种作用是强烈而迅速的。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总之,对于血糖的调节,只有胰岛素可以使血糖含量降低,但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使血糖含量升高。

知识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血糖的平衡、血糖的调节及血糖平衡的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章的重点。在学习时要紧紧抓住以下要点:一、血糖平衡是通过调节的来源和去路来实现的;血糖的平衡依赖于血浆中有适量的相关激素;适量的相关激素又是通过复杂的体液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二、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调节有三个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提高血糖浓度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

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三、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也有三个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也可通过降低血糖浓度而间接地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020版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学案:2.1.3血糖调节

第3课时血糖调节 [目标导读]1?结合教材P6?17的图文,概述血糖调节的过程。2?结合教材P18的内容,分析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及其原因,学会尿糖的检测。 [重难点击]血糖调节的过程。 一、血糖调节过程 D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突破要点 1.血糖含量 血浆中的__________ 称为血糖。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______________ 。 2.血糖调节的因素 (1)调节器官:_______ 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2)调节激素 ①胰岛素由_______________ 分泌,是_______________ 的唯一激素。 ②胰高血糖素由___________ 分泌,起到升血糖的作用。 (3)激素的作用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__________ 促进血糖合成 _________________ 或 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①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 _______ 分解抑制脂肪等转化为葡 萄糖 促进___________ 分解成葡萄糖 ②胰高血糖素抑制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构建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

[问题探究: 1分析血糖调节过程,试回答: (1) 该图体现的调节方式是 ________ 调节。 (2) 参与的调节激素有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是使血糖浓度下降的 激素,而 _________________ 是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这两种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维 持血糖的相对平衡。 ⑶调节过程主要是胰岛、 _________ 和肾脏等器官的共同作用。 2 ?完善下列图解,理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 由上图血糖的调节过程得出: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 ______________ 调节机制。 3?饭后,人体中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如下图所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 代表血糖浓度,则 b 代表 , c 代表 。 ① 血糖浓度较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 _______________ 含量相对较低。 ② 当血糖浓度较低时, __________________含量增加。 ③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起拮抗作用。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血糖的调节过程得出,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制。 血糖烈度 陡岛A 邮鞄仆 酒膳品血轄盘 血愴遊人俎织划丿龜井 _________ . 瑯曲糖转变为胖糖廉和机魅魚, 谢営融轴化为辛糖物质 _____ 分解为输命聊” 丽^曰愉卓转化_ -膜鶴血曙韋- 为駐甜W 削蘭液度. W 脚浹理平衡\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1.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2.调节血糖含量的激素主要有胰岛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 3.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5.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TRH 垂体――→TSH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6.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2)实验验证过程: 2.激素调节的概念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连线]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 (1)含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调节过程[据图填空] (1)腺体: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 (2)激素: 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乙:促甲状腺激素(TSH)。 (3)作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调节方式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四、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4.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2)在血糖含量低的情况下,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转化为血糖(×) (3)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理效应相反(√) (5)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6)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可以是垂体(√) (7)激素一般对所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8)甲状腺激素可为细胞提供能量从而促进新陈代谢(×) 2.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解析:选B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分别由垂体、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均由下丘脑分泌;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由卵巢等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分别由垂体、甲状腺和垂体分泌。 3.一般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分别是( ) A.下丘脑和垂体B.垂体和甲状腺 C.下丘脑和甲状腺D.甲状腺和垂体 解析:选B 靶器官是指被作用的对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又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4.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3血糖调节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3血糖调节2 1.血糖的来源、利用的途径有哪些? 我的思路:血糖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二)肝糖元的分解;(三)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也主要有三种:(一)氧化分解;(二)合成糖元;(三)转变成非糖类物质(如脂肪、某些氨基酸)。在正常的情况之下,血糖的来源和利用总是保持这种动态的平衡,使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血糖的体液调节中主要涉及到哪些激素?它们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我的思路:血糖的体液调节中主要涉及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 细胞分泌的,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使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类物质;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之,使血糖的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它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由此可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相反的(即拮抗作用)。通过这两种激素的作用使血糖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血糖的神经调节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我的思路: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另一相关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升高。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血糖调节思考过程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正好相反。当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减少,两种激素拮抗作用的结果是胰岛素占优势,产生的效应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的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较低时,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两种激素拮抗作用的结果是胰高血糖素占优势,产生的效应是:促进糖元分解为葡萄糖,并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和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与血糖有关的三种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血糖含量受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作用,其中血糖含量偏高时,胰岛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血糖的调节2

年级高二学科生物总课时 6 课题血糖调节第____1____课时 主备人赵海芳上课时间 锁定目标找准方向备注说出血糖调节的生理过程 自我构建快乐无限 1.结合图示,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1)作用于胰岛A细胞的刺激有两种:一是通过途径 传来的兴奋,二是的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 分泌的激素是,与其调节血糖浓度功能相 同的激素还有,两者互为作用。 (2)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在,调节方 式是。 (3)写出刺激X使血糖含量升高后的反馈调节过程。 (4)从上图可知,胰岛A细胞合成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因此, 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该激素能否通过口服的方式 得到补充?。 2.结合图示,分析胰腺结构及功能 胰腺既有外分泌部——由分泌,含各种;又有内分泌部—— 由分泌调节血糖的。若胰管受阻,(填“会”或“不会”)影响食物消化, (填“会”或“不会”)影响激素①和激素②的分泌。 【质疑拓展】 1.分析、比较进食后不同个体间物质的含量变化

(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病患者。 (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2.尿糖的检测 方法一: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条件下检测。实验原理:(略)。 方法二:用尿糖试纸检测 实验原理: 我的收获(小资料)

高中生物 第2章第1节 人体的稳态 第3课时 血糖调节学案 苏教版必修3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学习资料专题 第3课时血糖调节 1.血糖调节过程 (1)血糖的含义: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 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3.9~6.1 mmol/L。 ②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 mol/L。 (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 ①调节器官: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器官。 ②引起调节的因素:血糖浓度的变化。 ③调节因素——激素 ⅰ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一种降血糖激素。 ⅱ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升血糖激素。 ⅲ二者关系: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ⅵ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

⎩⎪⎪⎨⎪⎪⎧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原物质分解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 ⎭⎬⎫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4)血糖调节的过程 (5)血糖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 2.血糖代谢失调 (1)危害: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 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7.0_mmol/L 。 ②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 后血糖浓度≥11.1_mmol/L 。 (3)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因 ⎩⎪⎨⎪⎧Ⅰ型:胰岛功能丧失,无法合成胰岛素;Ⅱ型:胰岛功能未完全丧失,胰岛素受体缺乏;其他类型 (4)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3.尿糖的测定方法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尿液2 mL +斐林试剂2 mL ――→混匀蓝色―――→1~2 min 加热砖红色沉淀。 对照组:正常人尿液2 mL +斐林试剂2 mL ――→混匀蓝色―――→1~2 min 加热无变化。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4课时 血糖调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第一节第4课时血糖调节(含答案) 学习目标:1.描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2.结合对糖尿病的病因分析,掌握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教材梳理]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及正常值 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mol/L。 2.参与调节血糖的主要结构 肝脏具有参与糖代谢的各种酶,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3.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一方面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在肝脏和骨骼肌细胞中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及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能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4.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同时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血糖代谢失调症及尿糖的检测 1.血糖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生理范围内,人体正常进行各种生命活动。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 3.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一定范围,人体可能会出现尿糖异常。尿糖的含量一般会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检测,二是用尿糖试纸检测。 4.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胰岛B细胞受损或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等。 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如果糖尿病患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血糖调节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时血糖调节 1.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 2.肝脏具有参与糖代谢的各种酶,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4.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 作用。 5.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有赖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 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 6.糖尿病人具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 体重减少。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 血糖就是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_mmol/L。 2.参与调节血糖的主要结构 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是肝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同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血糖平衡异常 1.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_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 3.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一定范围,人体可能会出现尿糖异常。尿糖的含量一般会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检测,二是用尿糖试纸检测。 4.Ⅱ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是诱因之一。 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6.血糖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会影响脑的正常功能。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理效应相反(√) (3)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2.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 h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解析:选B 进餐后初期,血糖浓度上升,但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浓度下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之后,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协调配合下,血糖水平始终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3.下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 B.激素乙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解析:选C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通过降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抑制血糖的来源,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途径促进血糖的去路;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之一,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升高血糖。 4.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 A.增加B.减少C.不变 解析:选A 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排出葡萄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 水分。 5.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一节 血糖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一节 血糖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 (1)描述血糖平衡的调节 (2)分析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2.态度观念方面 (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能力方面 (1)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纲要求】简述血糖调节过程,说出糖尿病及其防治:B 级 【基础回顾】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 。 正常人空腹时浓度: 。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 血糖) 分泌部位: 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 、 。 抑制 和 。 (2)胰高血糖素:( 血糖) 分泌部位: 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 和 。 4.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升高→胰岛B 细胞分泌 →血糖 (同时抑制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血糖降低→胰岛A 细胞分泌 →血糖 乳酸质 CO 2+H 2O+能量 +能量) 脂肪、非必须氨基酸等 尿糖 去路 来源

5.血糖不平衡:过低—病;过高—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 症状:、、和(三多一少)。 防治:。 检测:试剂、试纸 7、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调节的结果。 【共同探究】 (一)血糖的平衡 【思考题1】(1)消化糖类的场所在哪?利用了哪些消化酶?什么叫吸收? (2)肝糖原在什么条件下与葡萄糖进行相互转化?主要场所在哪? (3)肌糖原在什么条件下分解?其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4)非糖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能否全部转化? (5)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其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在哪? (6)葡萄糖可以转变成哪种氨基酸?经过什么方式转变? 【思考题2】用线路图表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思考题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通过哪些途径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通过哪些途径升高血糖? 【思考题4】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之间的关系。 (三)糖尿病及其防治 【思考题5】如何诊断糖尿病? 症状:、、和(三多一少)。 【思考题6】导致患者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7】如何检测患者的尿中有糖? 【思考题8】从基因水平、口服药物、注射药物、饮食结构和体育锻炼等多方面对糖尿病患者提出防治措施。 【反思总结】 (一)、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平衡的意义: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健康。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主要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2020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的个体稳态第一节第3课血糖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3课时血糖调节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简述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 3.分析糖尿病的机理、病因。 |基础知识| 1.血糖 (1)概念: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浓度:空腹 3.9~6.1__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2 h后血糖浓度小于7.8__mmol/L。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调节器官:最主要的是肝脏。 (2)调节因素:激素。 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3.血糖代谢失调症 (1)低血糖病:血糖浓度较低。 (2)糖尿病 ①血糖浓度范围:空腹时血糖浓度≥7.0__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__mmol/L。 ②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③治疗:调控饮食,并结合药物等方法。 (3)尿糖检测 ①试剂:新配制的斐林试剂。 ②原尿液中的葡萄糖是一种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自查自纠| 1.正常人在饥饿的状态下,血液中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含量会增加(×)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抑制血糖去路(×) 3.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可以转化为血糖(×) 4.餐后血糖浓度高于7.8 mmol/L,就会引起糖尿病(×) 5.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但是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降低(√) |图解图说|

★糖尿病患者的苦恼!(三多一少) ★锻炼身体,调整心态;控制肥胖,预防糖尿病。 (1)你知道如何进行尿糖检测吗? 提示:医院里可以取尿样用班氏试剂进行检测。 (2)人体内的血糖是指什么呢?它的来源有哪些呢? 提示: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来源有三个,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探究点一血糖平衡调节机制 阅读教材15~17页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什么? 提示:来源: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提示:去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2.试分析与血糖调节有关的各激素间的关系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新同步苏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3课时 血糖调节 Word

姓名,年级: 时间:

第3课时血糖调节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分析血糖调节的机制 及过程. 2.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 常见症状. 3.学会尿糖检测的方法. 1.能用“稳态与平衡"的观点,归纳血 糖调节的过程。 2.通过对“血糖调节过程"的学习,体 会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对“糖尿病病因的分析及常见 症状的了解",让学生关注身体健康, 提高社会责任感。 1.血糖调节过程 (1)血糖的含义: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 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3。9~6。1 mmol/L. ②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mol/L. (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 ①调节器官: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最重要的器官。 ②引起调节的因素:血糖浓度的变化。 ③调节因素—-激素 a.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一种降血糖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升血糖激素。 c.二者关系: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

(4)血糖调节的过程 (5)血糖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 2.血糖代谢失调 (1)危害: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 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7.0_mmol/L。 ②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_mmol/L。 (3)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因 错误! (4)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3.尿糖的测定方法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尿液2 mL+斐林试剂2 mL错误!蓝色错误!砖红色沉淀.对照组:正常人尿液2 mL+斐林试剂2 mL错误!蓝色错误!无变化。 (1)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血糖中胰岛素的含量会增加。(×) 提示: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1.2.2《血糖调节》教案1 中图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1.2.2《血糖调节》教案1 中图版必修3 1、知道:糖类是能量物质、人体的正常体温 2、识记:血糖的调节过程中两种激素的作用、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温 3、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和意义、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意义 4、应用:糖尿病及其防治 5、通过对血糖调节的理解,能够分析一些糖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 1、血 糖 的 平 衡 2、血 糖 的 调 节 3、血糖平衡的意义: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 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人的体温:指人体的温度 5、体温的测定:口腔温度(37.2℃)、腋窝温度(36.8℃)、直肠温度(37.5℃)

1、糖类代谢 糖类代谢是以血糖为中心进行的。血糖是供给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血糖浓度的正常变化范围是80mg/dL ~120mg/dL ,如果血糖浓度低于这个范围,就不断地将葡萄糖补充分到血液中,此时血糖的来源可以是消化吸收来的,也可以通过肝糖元分解释放,还可以通过其它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补充到血液,提高血糖的浓度。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则血糖通过血糖的氧化分解,血糖转化成糖元或血糖转化成其它物质,降低血糖的浓度。血糖的这个变化过程是受多种激素调节的,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是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糖中,抑制血糖分解,促进糖的异生,提高血糖浓度。在人体内,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下降,促使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素的分泌量下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使血糖浓度增高。通过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使血糖浓度稳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 2、低血糖 如果一个的血糖浓度长期过低会得低血糖症,临床表现为: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 苍白、四肢无力等,严重时还引起人休克,称为低血糖休克。原因是人的脑组织一般不贮存糖元,必须不断地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低血糖症状。急救的办法是及时给患者补充糖。 3、糖尿病 如果一个人的胰岛(胰岛B 细胞)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血糖浓度过高,超过 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就会有部分葡萄糖进入尿液,因尿液中有葡萄糖,故称这种病为糖尿病。不过一次性食糖过多,也会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也有葡萄糖,此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糖尿。 4、体温调节 恒温动物包括人,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过程 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例如,在寒冷环境下,机体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在炎热环境下,机体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复杂的调节过程,涉及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通过有关传导通路把温度信息传达到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中枢整合后,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流量、竖毛肌和汗腺活动等;通过躯体神经调节骨骼 寒冷环境 炎热环境 6、体温的调节 7、体温调节的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 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020版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第二节 血糖调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血糖调节情景导入 课标导航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基础梳理 1.血糖平衡 (1)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80~120mg/dL。 (2)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体液调节 ①参与调节的激素

②调节过程 a .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 血糖含量降低。 b .血糖含量降低――→刺激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含量升高。 (2)血糖的神经调节 ①神经调节过程 ②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思维激活1]血糖平衡与肝糖元、肌糖元的关系如何? 提示 血糖含量增加时,通过合成肝糖元、肌糖元来降低血糖含量;但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只有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来使血糖含量升高,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 合作探究 1.主要调节激素的比较 2.

特别提醒①调节血糖平衡的途径主要是激素调节。 ②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而升高血糖水平的激素却有多种。 ③肾脏对血糖的重吸收和排出也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途径。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 (1)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最重要的因素:血糖含量。 ②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通过提高血糖含量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均可使血糖含量升高,其中主要是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也包括三个方面: ①最重要的因素:血糖含量。 ②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通过降低血糖含量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拓展延伸相关激素之间的联系 同一生理活动不是由单一激素调节完成的,而是由与此活动有关的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对于同一生理效应,有的相关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有的则表现为拮抗作用。现分析如下表所示: [巩固1] A.血糖来源增加,去向减少,则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高中生物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材分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2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标题是激素调节的实例,教材通过列举血糖平衡的调节实例,让学生体会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 学情分析 在本节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对“激素调节的发现”的学习,对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有了初步了解,但对激素具体如何调节生命活动的尚不清楚。本节就接着上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索。 学生在必修一学习过有关糖、脂肪等有机物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制作过细胞结构模型,对模型有一定认识,为这节课 模型的构建及模型的转化做好了能力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图解式模型 (3)理解反馈调节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总结和归纳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血糖调节过程,构建血糖调节模型。并通过分析此模型总结反馈调节的概念,形成系统思考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2)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概念模型。 教学难点构建血糖调节过程的模型。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直观展示法、模型构建法。 教学思路及策略 本节课先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讨论运动后和饭后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模型构建完成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最后学生总结所学内容。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十分复杂,内容较为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先介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 生理作用,再由学生 主动探究有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二节 血糖调节同步测试 中图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节血糖调节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3 自我测评] 1.在芦苇生长期,若用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处理,其纤维长度增加50%。这种物质是() A.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 C.2,4-D D.赤霉素 2.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①赤霉素②乙烯③脱落酸④细胞分裂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温室栽培的茄果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N肥 B.提高CO2浓度 C.喷洒P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4.将4株长势相似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处理,其中侧芽能迅速发育成侧枝的是() A.去顶芽后,在断口放一琼脂小块 B.去顶芽后,在断口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C.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 D.不去顶芽,在侧芽涂以琼脂 5.如图所示中曲线Ⅲ表示茎伸长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如果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侧芽,则能代表它生长 状况的曲线是() A.Ⅰ B.Ⅱ C.Ⅲ D.Ⅳ 6.下列各组激素中,与棉花落花、落叶无关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生长素和脱落酸 D.赤霉素和乙烯 7.如图所示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的生长情况,图二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图三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反应分别依次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 8.如图所示,如果茎的a侧生长素在曲线B点以上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是()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9.下列是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生长素发现过程的验证性实验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通过①和②示意图证实了的结论。 (2)通过③示意图证实了的结论。 (3)通过④和⑤示意图证实了的结论。 (4)图⑥的结果有错误,错误在于。 10.用植物激素诱导烟草体外培养的实验结果如下: 激素种类及浓度关 系 6-BA6-BA>IBA6-BA=IBA6-BA<IBA 实验结果 组织块产生愈 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 出芽 愈伤组织只有 生长 愈伤组织有长 根的趋势 (1)6-BA属于类植物激素,其生理作用是; IBA属于类植物激素,其生理作用是。 (2)这个实验表明,在体外组织培养条件下,烟草愈伤组织的生根和出芽是。

2019高中生物导学案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人体的稳态第4课时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来源及去路。 2.能准确说出血糖的调节机制并会用来分析问题。 3.能简单分析说出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划出重点。明确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来源及去路。尝试分析血糖的调节机制。然后再完成导学案,不明白的问题用红笔标记出来,再翻阅课本,解决问题。有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切忌抄课本和资料。 2.必须掌握:血糖的调节机制 【自主学习】 一、血糖平衡:正常情况下的血糖的平衡包括三大来源和三大去路: 二、血糖的调节 使肝糖元分解。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 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③胰高血糖素 (促进还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 (促进还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④血糖平衡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 和 作用为主。 2.血糖的调节:调节过程可分为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拮抗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三、血糖平衡的意义 血糖平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⑴低血糖: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头昏、心慌、出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 血糖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出现惊厥和昏迷) ⑵高血糖: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0mg/dL。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叫糖尿。 ⑶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①病因: ②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分析出现该症状的原因。 ③治疗: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等来治疗糖尿病,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 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其中主要来源是哪一条?血糖的去路主要也有三条途径,主要去路是哪一条?血糖在什么条件下会升高?在什么条件下会下降?如何调节?画出示意图。 【课后作业】 1.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身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的血流量增多 B.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D.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 答案D 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解析温觉感受器除分布于皮肤,还分布于黏膜和内脏器官中,环境温度变化刺激这些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等一系列反应。人在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答案C 3.下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解析激素的含量应比血糖的含量低,故a为血糖;随着血糖含量的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 糖素分泌减少。 答案C 4.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战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 C.寒战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图示中,AB段说明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C段说明机体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 答案D 5.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解析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摄入的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不会产生渴觉。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 尿激素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 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就增强。 答案C 6.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 D.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解析食物过咸或机体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项正确;据图分析,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后暂时储存于垂体后叶,由垂体释放后作用 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项正确;丙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其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导致尿量减少,D项错误。 答案D 7.导学号10894044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 L清水及饮1 L生理盐 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主要介绍人体生理功能的两种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二者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及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四部分内容,需要3课时完成。本节课是“通过激素调节“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节选择“血糖调节”实例,立足于阐述反馈调节和激素调节之间的拮抗作用。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度分析 关于血糖调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胰岛素的主要功能、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以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 2.从心理角度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糖尿病患者在人群中比较多,大部分学生对于该病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且血糖平衡调节是学生认识人体自身生理过程和某些疾病的基础,因此他们也渴望了解其发病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饥饿时血糖含量相对稳定的例子,分析并说出血糖的来源。 2. 根据餐后,血糖先升高后又降至正常水平的例子,分析并说出血糖的去向。 3.了解并掌握反馈调节的原理及重要作用 4.初步了解糖尿病的形成及预防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体验构建图解式概念模型的绘制,加深学生对血糖调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体验构建图解式概念模型的绘制,从而明确模型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及分析。 四、教学过程

什么是糖尿病呢? 师: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 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细胞不能正常分 泌胰岛素,从而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 引起体内以糖代谢为主的糖、脂肪、 蛋白质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 使糖原不能合成,因而出现了血糖升 高尿液含糖的症状。 师:血糖是什么? 生:血液中的糖。 (三) 教 学 过 程一. 血 糖 的 定 义 与 范 围 师:血糖指的是血液中葡萄糖的 浓度 血糖浓度范围是或者。单位不同它的 数值也就不同,第一个是我们教材上 用的单位,第二个通常是医院检验报 告单上的单位。 师:为什么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始终 在范围内波动呢? 介绍常识 二、血 糖 的 来 源 和 去 向 师:我们要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分析。 过渡:机体通过什么途径来调节血糖 的稳定? 生:食物 生:氧化分解 借助图解 说明血糖的来 源和去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