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用电流法测平衡系数

怎么样用电流法测平衡系数

怎么样用电流法测平衡系数

1:做之前慢车将电梯轿厢和对重开平,并在机房主机钢丝绳上做好醒目的标记(例:黄色油漆)

2.轿厢放入想达到的平衡系数的重量百分比(例:额载1000KG,平衡系数48%,放入480KG重物)

3.将钳形表夹住用户进线电源(380v)中的任意一根(三根都夹一下,选择波动小的线为测试线),也有朋友会夹变频器输出到电机的线,其实这两种并不影响平衡系数点,影响的是0%-100%的电流值,画出的图有所不同,交点应该相同。

4.电梯上下行全程运行,过钢丝绳上的平衡标记瞬间时钳形表的电流值记录下来,当上下行电流值平衡时那说明此时的平衡系数就是48%,如果上行大,下行小,那么说明对重轻了,在轿厢重物480KG 不变的基础上,往对重架加对重铁,然后再测试。如果上行小,下行大,那么说明对重重了,再轿厢重物480KG不变的基础上,减少对重架中的对重铁,然后再测试。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先不确定想要做的平衡点是多少,因为国标就是40%-50%之间,所以也可以直接加入40%重量上下运行一次,记录上下行电流,然后50%重量运行一次,记录上下行电流,如果这两次电流之间有交点那么说明平衡系数就是40%-50%之间,通过画图就可以确定平衡系数为多少!

5.找到准确的平衡系数后(即对重铁数量确定后),依次测试0KG、25KG、40KG、50KG、75KG、100KG、110KG等上下行电流,应该最后还需要测试个125%下行断电试验。

动平衡原理(DOC)

现场动平衡原理 §-1 基本概念 1、单面平衡 一般来说,当转子直径比其长度大7~10倍时,通常将其当作单面转子对待。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偏离轴心的转子质心恢复到轴心位置,只需在质心所处直径的反向任意位置上安放一个同等力矩的校正质量即可。这个过程称之为“单面平衡”。 2、双面平衡 对于直径小于长度7~10倍的转子,通常将其当作双面转子对待。在双面转子上,若有两块相等的质量配置在轴线两端且轴心对称的位置上,此时转子不存在质心偏离转轴问题,即静态平衡。然而,一旦转动起来,这两块质量各自产生的离心力构成一个力偶,惯性轴与转动轴不再重合,导致轴承受到猛烈振动;或者惯性轴与转动轴相倾斜,并且两块质量也不对称,造成质心偏离轴线,这是双面转子实际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必须通过转动时的振动测量并且至少在两个平面上安放校正质量才能消除。这个过程称为“双面平衡”。 §-2 平衡校正原理 为了确定待平衡转子校正质量的大小和位置,现场动平衡情况下,利用安放试探质量的方法,临时性地改变转子的质量分布,测量由此引起的振动幅值和相位的变化,由试探质量的影响效果确定出真正需要的校正质量的大小和安放位置。 轴承上任意一点都以与转速相同的频率,周期性地经历转子不平衡产生的离心力。所以,在振动信号频谱上,不平衡表现在转动频率处振动信号增大。一般在转子轴承外壳上安置一个振动传感器,测量不平衡引起的振动。转频处的振动信号正比于不平衡质量产生的作用力。为了测量相位及转频,还要使用转速传感器。本仪器使用激光光电转速传感器,以反光条位置作为振动信号相位参考点,从而确定出转子的不平衡角度。综上所述,利用不平衡振动的幅值和相位可分别确定平衡校正力矩和相对于试重质心位置的校正角度。校正半径选定后,即可依校正力矩和角度计算出校正质量的大小和安置位置。 §-3 平衡步骤 1、平衡前提 (1)确定转子为刚性转子

第09章 动平衡计算

9.1 动平衡机理概述 众所周知,不平衡是旋转机械最常见的振动原因,并且其它一些故障,如不对中和碰摩等,也可以通过改善机组的平衡状态而予以减轻或消除,因此现场找平衡就成为消除机组振动的重要措施之一。 由振动理论知,振动的振幅不仅正比于静不平衡的离心力Meω2,而且还与动力放大因子R有关。动力放大因子R是转子转速的单值函数,转速确定后,R 的值也将确定。滞后角φ表明振动的幅值滞后于不平衡激励力Meω2的角度,并且随转速的改变而改变,当转速确定后,滞后角也为定值。因此,只要系统符合线性假设,即物性参数(如支撑刚度,阻尼等)和特性参数(如固有频率和阻尼率等)不因振动大小而发生改变,则相同转速下轴承的振动正比于转子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并且振动滞后于不平衡离心力的相位也为定值,这就是转子平衡的理论基础。 平衡是通过检测和调整转子的质量分布,即在转子的适当位置上加上或减去一定大小的质量(称为校正质量或配重),来减小转子的惯性主轴与旋转轴线的偏离,使机组的振动降到允许范围内。平衡的作用是减少转子的挠曲,减低机组的振动并减少轴承及基础的动反力,保证机组安全,平稳,可靠地运行。 9.2 动平衡软件使用说明 平衡计算模块为一通用的平衡 软件(图9.2-1),系统提供了最小二 乘法影响系数计算、最小二乘法影 响系数动平衡、谐分量法影响系数 计算、谐分量法影响系数动平衡、 三点定位定量法动平衡、矢量加 减运算和估算剩余振动等多种功 能,可以迅速方便地找出最佳的合 理配重。它可以对多平衡面、多测 振点同时进行平衡。图9.2-1

影响系数法只有当知道影响系数后才能使用,由于各机组实际情况不同,各机组的影响系数也大不相同。它一般由技术人员根据经验得到的或通过多次试重得到。 最小二乘法影响系数计算模块通过试重可以自动计算出机组的最小二乘法影响系数。 进入最小二乘法影响系数计算模块后,选择对应的加重面和测振点(图9.2-2)后进入图9.2-3所示的对话框。用户必须输入各测振点原始振动的振幅和相位(由于本软件为通用软件,故用户可以从前面的信号分析中得到一倍频振幅和相位,并人工输入)、试重后振动的振幅和相位以及试加重量的大小和角度,然后击一下计算按钮,即可得到计算结果,即该加重面对各测振点的最小二乘法影响系数。试加重量的大小可以根据经验或同型机组的统计结果确定,没有把握可以取小一些。 图 9.2-2 图9.2-3

动平衡计算中影响系数的通解算法及其应用

动平衡计算中影响系数的通解算法及其应用 动平衡的质量,在动平衡计算方法上已作了大量的工作。自1964年Goodman将最小二乘法引入柔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中后,影响系数算法一直是动平衡试验中最常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但考虑的平衡面数、平衡转速数、“测点”数较多时具有一定的误差补偿能力。 按传统的影响系数算法,为求出各面的影响系数,需在每个加重面上分别单独加重,从而求得各面的单面影响系数。但是在现场的动平衡试验中,常常是多平面同时加重,需要解决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影响系数的计算及提炼问题,即采用非常规的影响系数计算方法。这些情形包括:(1)在熟知性能的机组上尝试一次加重或多面同时加重,当尝试的次数达到一定时,各加重平面的影响系数的分离计算。 (2)在多面同时加重时,若某些面的影响系数已知,加重次数足够时,未知面的影响系数的分离计算。 (3)包括试加重在内的加重次数超过了确定影响系数所必需的次数时,如何充分利用冗余的加重信息计算各面的影响系数。 对于以上的较为特殊的影响系数的计算问题,影响系数的分离计算在面数多于2个时,手工计算十分困难。而加重次数冗余时影响系数的计算遵循何种准则,如何计算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推导了涵盖以上3个方面特殊情形影响系数求解通式,它也适合于一般意义下的影响系数的求解。 1影响系数求解通式的推导 设在某次动平衡试验中,有m个加重平面,n个“测点”,同一测点不同转速情况亦视为一新的“测点”。对于多面同时试重的情形,须足够次的试(加)重后才能计算影响系数。一般对于具有m个平面、n个“测点”的平衡计算问题,至少需m次的试重确定各面的影响系数值,并且每次试重并不要求只在一个面加重,允许每次在可加重的m个平面上任意加重。 为了使推导的公式适用于一般情形,假设在总共m个加重平面中,有k(k≤m)个加重面的影响系数未知。另在试验中共有h次(试)加重,且加重次数满足h≥k。在这种条件下,加重次数多于唯一确定未知影响系数所需的加重次数,即有冗余的加重信息,此时可利用冗余的信息对影响系数进行提炼,取代一般的矢量平均的办法,充分利用加重信息。下面对这种条件下的影响系数的求解方法进行推导。

静平衡与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及区别

静平衡与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及区别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刚性转子的平衡检查和调整转子质量分布的工艺过程(或改善转子质量分布的工艺方法)称为转子平衡。 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一、转子不平衡类型(一)静不平衡:如果不平衡质量矩存在于质心所在的径向平面上且无任何力偶矩存在时称为静不平衡。 它可在通过质心的径向平面加重(或去重)使转子获得平衡 (二)动不平衡假设有一个具有两个平面的转子的重心位于同一转轴平面的两侧且mr=mr整个转子的质心Mc仍恰好位于轴线上(图)显然此时转子是静平衡的。 但当转子旋转时二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组成一对力偶此力偶矩将引起二端轴承产生周期性变化的动反力其数值为:。 这种由力偶矩引起的转子及轴承的振动的不平衡叫做动不平衡。 (三)动静混合不平衡实际转子往往都是动静混合不平衡。 转子诸截面上的不平衡离心力形成的偏心距不相等质心也不在旋转轴线上。 转动时离心力合成成为一个合力(主向量)和一个力偶(主力矩)即构成一静不平衡力和一动不平衡力偶。 (图)。 二、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不平衡离心力的分解()分解为一个合力及一个力偶矩,以两平面转子为例。 由理论力学可图三种不平衡知不平衡力(任意力系)可以分解为

一个径向力和一个力偶。 如图所示二平面转子不平衡离心力、,分别置于Ⅰ、Ⅱ平面上。 若在Ⅰ平面点上加一对大小相等、方面相反的力、则、、、四个力组成的力系与原、力系完全等价。 图二平面转子受力分析*○□◎在点求、的合力,Ⅰ平面中剩下的与Ⅱ平面中的正好组成力偶。 经这样分解得到了一般的不平衡状况即将动静混合不平衡问题归结为一个合力和一个力偶矩F·l的作用。 前者是静不平衡后者为动不平衡。 -同理,将分解为Ⅰ、Ⅱ平面上的平行力、迭加、为迭加、为显而易见作用在Ⅰ、Ⅱ平面上的、两力与不平衡离心力、等效。 ()向任意二平面进行分解(图)将不平衡离心力、分别对任选(径向)二平面Ⅰ、Ⅱ进行分解。 将分解为Ⅰ、Ⅱ平面上的平行力、如果转子上有多个不平衡离心力存在亦可同样分解到该选定的Ⅰ、Ⅱ平面上再合成最终结果都只有两个不平衡合力(、)(Ⅰ、Ⅱ平面上各一个)。 到此校正转子不平衡的任务就简单了即仅分别在Ⅰ、Ⅱ平面不平衡合力、的对侧(反方向)加重(或去重)使其产生的附加离心力与上述不平衡合力相等这样转子就达到了平衡。 ()分解为对称及反对称不平衡力(图-)将Ⅰ、Ⅱ平面内的、力同时平移到某任一个点上由矢量三角形、可以看出:即:由此可见已将、分解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对称力、及大小相等、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