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起 的 虫 儿 被 鸟 吃

早 起 的 虫 儿 被 鸟 吃
早 起 的 虫 儿 被 鸟 吃

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必须转变学生观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很多孩子被长辈教诲的话,似乎只要勤奋,不管朝哪个方向发展,都会“有虫吃”。事实上,首先要弄清自己是鸟还是虫子。如果你是鸟,因为早起,可能丰衣足食。但是如果你是虫子,一旦早起,必将引来杀身之祸。学校对于一个学生施教十几年,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是分清该学生是鸟还是虫子,然后教给他早起或者睡懒觉。如今的学校只怕是把所有的学生不论是鸟还是虫子都按鸟的待遇施教。从教二十几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何才能在教育教学实施中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呢?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我国古代的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因材施教”这四个字最早出自孔子的《学记》,两千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一直被倡导。事实上,要在平日的课堂教育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没有那么容易。所谓“人上一百,色色种种”,一个班集体不可能全部是好生,也不可能全部是差生。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那么怎样才能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呢?我的想法是——-从改变对学生的观念开始。

一,宽容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面对后进生,老师无奈、叹气,同学瞧不起,有些家长自己也摇头。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处处低人一等,被置于班级的“阴暗角落”。既然我们身为人民教师,那就应该宽容、尊重、热爱、理解他们。我们要坚信:无论孩子多差,他也一定拥有自己的特长。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尽可能多学一点,少浪费一点时间。我觉得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就对他们予以忽视或者歧视。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我们会发现每位后进生都有很多可爱的长处:他们考试屡考屡败,可依然还能面对,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抗挫折能力!他们如此困难,却很少有人同情、理解,还常常受到批评指责,即使这样,他们还能每天走向这个还没有成功、还不断有人讽刺挖苦自己的学校,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即使我们经常批评他,可见了我们的面,他们依然向我们问好,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我想,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意识到这点,多给点关怀、希望,我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会更加完善些呢?对于有这样获那样缺点的学生,我们作为老师的决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某一方面也取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严要求优等生,让他们能全人发展

优生谁不爱?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学生,也是有缺点的,作为教师,我们时常会忽略这一点。常听有些老师说:××小朋友是班中最好的孩子。其实这“最好”两字就是对他们的一种偏爱,所谓“过犹不及”,就

会“适得其反”。例如我们平日里有些所谓的“优生”,他们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课堂上很安静,貌似是其他同学的榜样,他们自私,不懂礼貌就不能迁就,应该及时指出。要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学做人,“先做人,后求知”,做一个正直,热情,心胸宽广,积极向上的人。我们好多老师都有这个感觉,我们培养出来的尖子生很多在路上看见老师连招呼都不打一下,很让我们老师无语,这值得我们老师反思。其次,优秀的学生心理承受力相当脆弱,经受不了一点小的挫折失败,一碰到困难就灰心丧气,因此我们不能让他们事事一帆风顺,要让他们承受一定的挫折,在挫折中健全他们的心理。我有个学生,人很聪明,也很乖巧、懂事,八岁半就上了四年级,学习、做事没得说,但是就有一点不行,原来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动不动就哭,受到一点挫折就掉眼泪。经过老师和家长的配合,让他经历一些挫折教育,让他懂得世界不全都是你的,生活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挫折有坎坷要经得起挫折的人才会有光明的明天。

三,关注中等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中等生是一个班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既不像优等生在班级中发挥中较大的作用,受到特殊待遇;又不像后进生成为教育重点。其实,中等生这个群体更需要老师关注,他们经过努力可以向优等生靠拢,一不小心又可能沦为后进生。因此要多给中等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断鼓励他们进步。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哪怕只是小小的进步,我们也要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同时让这些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挖掘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他们的闪光点尽可能的发光、发热。正如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实验所表明的那样:对学生而言,当老师、家长寄予他某种较高的目标值时,他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潜意识里接近这一目标,从而超过了以前的表现,只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多给学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这些学生就会想法克服眼前的困难,力争学有所成。

实践证明,教师不但牢记“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而且才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指明努力方向,我们老师得让每位学生都明白,自己到底是鸟还是虫子,找出适合他们发展的路子,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在教育的实践工作中,让我们每一个教师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他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才可能使孩子取得突出的成就,否则很可能埋没某个领域的天才。

早起的虫子被鸟吃文/ 花之羽

我们是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教育背景下长大的,现在不也依然如是么?当有

一名学生交出《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的作文之后,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和惩罚。

想想也是的,都去做“早起的鸟儿”,哪有那么多虫子可吃啊?结果不是半饱就是挨饿。既然早起的虫子被人家吃掉了,那虫子还会一如既往的去早起么?当然不会的,虫子也想生存下去!

生活中,自己是“早起的鸟儿”也好,“早起的虫子”也罢,当不利于生存的条件、环境出现的时候,我们都必须尝试着去改变,或者说必须去改变,改变旧的思维定式、固有的思维观念,开拓出一条新路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就业压力的加大,我们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会拥挤不堪,都想上“独木桥”非掉河里不可。无庸讳言,时下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拥挤在城市,即便是在城市自愿失业也在所不惜。网络上曾经“曝料”说,一名北大学子毕业后就不了业,在家卖糖葫芦的事件。在美国,谋生的方法共有两万多种以上。结果在一所学校内,2/3的男孩子选择了5种职业——两万种职业中的5项,而4/5的女孩子也是一样。如此对比来看,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教育背景下培育出来的人才,其就业能力是不是遭遇到了“瓶颈”呢?

是的,这个拥挤的世界,少数的事业和职业已经人满为患,难怪白领阶层之间会产生不安全感、忧虑和“焦急性的精神病”。那么,克服“你只适合一项职业”的错误观念,每个正常的人,都可在多项职业上获得成功。爱迪生就是一个好例子,这位未曾进过学校的送报童,后来却使美国的工业生活完全改观!

在拥挤的“环境”之中生存,让一些人丢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空虚来袭,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感觉不到希望所在,更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正如我们出门旅游,人群跟着打小旗、挂着时钟的导游去一个又一个景点,过一道又一道门槛,人声鼎沸,人山人海的。无非是挤到那人挤人、人看人的去处马不停蹄走上一圈,照几张相、吃一顿所谓的特色小吃,心满意足而归。想来,是不是很傻呢?喧哗的景点可否能够欣赏到诗意的美丽?如诗的情绪来不及酝酿就已消逝,留下的只有一路走来的忙碌和疲惫。这正如周国平所说:“现代人已经没有足够的灵性独自面对自然……”

如此看来,欣赏不到自己所要的风景,那我们还出门旅游干嘛?早起的虫子被鸟吃,那我们还早起干嘛?早起的鸟儿吃不到虫子,那我们还早起干嘛?

当浮躁占据了心灵的恬静之后,行为是盲目的;当喧哗占据了生活的祥和之后,行为是冲动的。因此,我们只有静静的坐下来,手捧一杯茶茗,换一种角度来思考问题,换一种方式去面对生活,我们的人生路是不是越走越宽,越来越美好呢?

前面的水洼,非泅渡不可的时候,我们还要带上救生圈;没有到破釜沉舟的地步,何必非让自己迎候四面楚歌?尽管我不喜欢老子“无为”的中庸之道,但我们必须懂得:

有所为有所不为!

“早起的虫子被鸟吃”,我说了这么多,你想说些什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