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课堂实录1完美版

《管仲列传》课堂实录1完美版
《管仲列传》课堂实录1完美版

《管仲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3、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2、培养同学情谊,让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包容,互相理解。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正确认识文中提及鲍叔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方法:朗读法相互质疑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刘备曾说,得到孔明先生就好比“如鱼得水”。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有过类似的感受,让他成就霸业的这条“鱼”是谁而且这个人曾经极力欲致其死地,他是谁

生齐答:管仲!

师:管仲和齐桓公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谁来给大家讲讲

(学生积极推荐)

生: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齐国国都,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师:这位同学讲的很精彩!我们鼓掌感谢他!

师:那么管仲为什么能从桓公的仇人变成他的得力功臣呢我们今天就来进一步了解管仲其人其事。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课前以导学案的形式安排学生疏通文本,找出重点文言知识,课堂交流:)

大屏幕显示:

(学生上台解说,相互解疑,教师指导)

词类活用

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富国强兵

3.管仲既任政相齐

4.管仲因而信之

5.贵轻重

6.然孔子小之

特殊句式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3、岂管仲之谓乎

4、分财利多自与。

5、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6、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7、管仲囚焉。

8、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9、不以(之)为言。

10、齐桓公以(之)霸

古今异义词

1、穷困

2、不肖

翻译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3、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三、文本研读与交流:

引导学生研读1-2节:

师:谁来给大家诵读1-2节其他同学注意读音、断句。

(学生1诵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这两段主要介绍什么内容

"

生:管仲和鲍叔牙交往的主要事迹。

师:本文题为《管仲列传》,为何用大量笔墨叙述管鲍之间的交往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回答)

生1:鲍叔牙的推荐改变了管仲的人生道路,如果没有他,管仲不可能任政于齐,辅佐桓公称霸诸侯。说管仲当然不能不说这一知己。

生2:通过管鲍之交不难看出管仲早期生活的艰难坎坷,这也是对他早期生活的概括介绍。

师:大家思考的很全面,所以管仲对两人感情有一句高度评价:“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师生齐读)

师:这一段叙事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运用排比修辞。

师:好在哪里

生:增强语势,更真切地表现了二人的友谊和感情。

生:排比的修辞使叙事非常简洁,却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更加凸显了鲍叔真为管仲之知

音。

师:这两位同学扣住了排比修辞的效果回答得很好。由前两节我们可看到管仲的成功和鲍叔牙的举荐是分不开的,但仅靠他的举荐就能成功吗

生齐答:不能。

师:关键还靠什么

生:个人才能。

师: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

引导学生深入研读3-4节:学生齐读这两节。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3个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完成,待会儿请同学展示成果。

(投影显示:

1、管仲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

2、管仲在内政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

3、管仲外交方面表现如何

讨论完毕请同学们来展示成果:

生1:我认为管仲在处理内政方面最主要的一点是做到了以民为本,能够从老百姓实际出发,就像文中所说“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生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管仲首先是凭借有利条件重视发展经济,强壮军队,然后再要求百姓讲究礼节、关注荣辱取舍,这符合规律,顺应民心。

生3:我认为管仲在外交方面做得很出色,他“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多次因势利导纠正了桓公的许多重大失误。比如说柯邑会盟上管仲却使桓公在诸侯面前更守信用,赢得人心。

生4:管仲非常聪明贤能,他无论是在处理内政还是外交都能扣准关键,既讲原则又灵活多变。

师:好!同学们分析的都很精彩,看来大家已经深刻理解了文本内容,管仲之所以能做到“与俗同好恶”、“令顺民心”和他的什么经历是分不开的

生答:早期的坎坷生涯分不开,有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师:司马迁是如何评价管仲的找出相关语句。

)

引导学生学习第5节:

生: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这一句是对管仲治国方略的高度概括。

师:好,这儿是借一句俗语对管仲的高度评价,那前面这几句话你们又是如何理解的学生齐读这两句话后讨论作答:

生:孔子其实并不是真的看不起管仲,右边小字部分说的很清楚孔子只是对管仲有不满意的地方,如器量小、不节俭、不知礼。

生:“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这一句是司马迁对“孔子小之”原因的推测,意思是说,难道是孔子认为在周王朝衰微的年代,桓公如此贤明,管仲却不能勉励辅助他称王,而只是称霸吧司马迁其实是在赞扬管仲,肯定他的才能。

师:这两位同学合起来把这个问题回答的非常圆满。“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确实很高,司马迁在这里巧借对孔子之言加以推测,实际上是对管仲治国才干的高度肯定,对他未能“平天下”的遗憾。

(投影)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

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师:读完《管仲列传》,你从中能窥探到司马迁怎样的感情联系司马迁自身遭遇思考。

生1:对管仲怀有一种敬佩和羡慕和自伤之情!

生2:正因为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己,遇到齐桓公这样的明君,管仲的满腹才华才得以施展,所以司马迁给管仲立传时感情应该比较复杂,既有对他治国才华的高度肯定、敬佩,又有对管仲遇有知己明君的羡慕和自己不被理解的孤独、怀才不遇的愤懑!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分析深入精髓,尤其是那种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于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

四、小结:

(投影)(学生朗读体味)

相桓公霸春秋一匡天下名千古

富民众强家国九合诸侯顺八方

交友交心人生难得一知己

让金让相天下至纯二楷模

鲍叔荐贤知音喜得三生幸

桓公拜相治国甘抛一箭仇

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我们应该这样要求自己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可贵的。最后把高尔基的名言送给大家,望共勉。

五、作业:写一篇有关“友情”的随笔,不少于500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