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区疼痛是肝癌的典型症状吗

肝区疼痛是肝癌的典型症状吗
肝区疼痛是肝癌的典型症状吗

肝区疼痛是肝癌的典型症状吗

肝区疼痛是肝癌的典型症状吗?肝脏在消化和代谢上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肝脏的疾病的主诉症状多是会出现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肝脏的症状倒是很少见,不过当出现肝区疼痛症状的时候,一定意味着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肝脏疾病了,那么肝区疼痛可能会使肝癌这个肝脏最严重的疾病的症状吗,下面请专家对于肝区疼痛是肝癌的典型症状吗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肝区疼痛是肝癌的典型症状吗?专家指出肝区疼痛是肝癌的典型症状之一,肝癌的症状主要是以下几点:

1、疼痛:

肝区疼痛是肝癌的首发症状,疼痛位置多位于右肋部或剑突下,性质多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或刺痛,疼痛可时轻时重,也可短期自行缓解,但肝区疼痛前患者可有明显的右上腹不适症状,此为肝癌的晚期症状。

2、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暧气、消化不良、恶心、饭后上腹饱胀感等,这些都是肝癌的常见症状,其中以食欲减退和腹胀最为常见。

3、发热:

出汗、发热是多数时候不是肝癌的症状之一,但是中低度发热,或者持续的高热,这才是肝癌的症状表现。

4、消瘦乏力:

莫名的消瘦、乏力亦是肝癌症状,最为常见,且乏力、消瘦症状非常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消瘦程度可加重,严重时可出现恶病质。

治疗肿瘤新突破——生物免疫疗法

目前运用了山西省肿瘤医院的生物免疫治疗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发挥着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的作用。机体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肿瘤的最终演变。

对于健康人来说,其免疫系统强大足以及时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而对于癌症病人来说,其免疫监视功能低下、不能识别肿瘤抗原、或者不能递呈肿瘤抗原信号,从而使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与清除,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

机体发生肿瘤后,尽早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肿瘤的第一选择,成功的手术可以切除肿瘤局部病灶,但肿瘤是全身性疾病,身体的其它部位及血液、淋巴中仍可能残留众多的肿瘤细胞,会导致日后复发、转移。因此手术后或失去手术时机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化疗或放疗。放疗、化疗能杀灭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但对残留的肿瘤干细胞和其它处于非增殖期的肿瘤细胞无效。

另外,放、化疗没有靶向性,会同时杀死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病人免疫力会严重下降,生活质量很差。生物治疗是应用生物技术,通过调节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或给予针对肿瘤细胞的物质(如单克隆抗体),从而能有效的清除病人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防止癌症复发转移,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肿瘤综合治疗方案中,肿瘤生物治疗成为最终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有效率的一个非常关键措施。

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发展起来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是21世纪最具前景的肿瘤治疗技术,代表着肿瘤治疗新的方向。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在肝癌亚临床期(早期),瘤体约3-5cm,大多数患者仍无典型症状,诊断仍较困难,多为血清AFP 普查发现,平均8个月左右,期间少数患者可以有上腹闷胀、腹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慢性基础肝病的相关症状。因此,对于具备高危因素,发生上述情况者,应该警惕肝癌的可能性。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往往已达中、晚期肝癌,此时,病情

肝癌肝内转移如何治疗

肝癌肝内转移如何治疗 文章目录*一、肝癌肝内转移如何治疗*二、肝癌肝内转移的途径*三、如何判断肝癌已经发生了肝内转移 肝癌肝内转移如何治疗1、生物治疗肝癌肝内转移肝癌转移后用生物治疗是理想的选择,生物治疗能有效抑杀残余肿瘤细胞,改变癌细胞的生长土壤,从而改变人体内部癌环境,让人体不适宜癌细胞生存,防治癌细胞复发转移,可大大增强自身免疫抗癌能力,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后,患者体内新生的癌细胞,绝大部分被自身免疫细胞杀死,控制肿瘤的发展。 肝癌是恶性肿瘤,确诊疾病后、治疗过程中以及康复时期,患者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据了解,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对这些不适出现的原因不是很了解,对于相应的护理措施更是一无所知,为此,肿瘤学教授建议在患者出现焦虑、恐惧与绝望情绪的时候,从突然发病或病情较长、忍受较重的痛苦、担忧预后、经济拮据等方面入手对患者进行疏导,帮助患者摆正心态,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面对治疗。 2、射波刀治疗肝癌肝内转移 射波刀使用一种革命性的立体定位追踪法,甚至在脑部手术均不须现行的头骨钉及金属头架固定,因此“手术”过程中病患无须局部麻醉而且没有流血及痛苦,“手术”完成后也无需麻醉恢复时间。

此外,射波刀在临床上可以轻易实现、低分次治疗,病患的“手术”过程就如同一般门诊的就诊方式,医师可以依照病患身体状况及接受放射剂量的大小决定治疗的次数,可有效提高肿瘤控制率并降低正常组织的伤害率。 3、手术治疗肝癌肝内转移 现代肝脏外科手术技术日益进步,肿瘤大小并不是制约手术的关键因素。能否切除和切除的疗效除了与肿瘤大小和数目有关,还与肝脏功能、肝硬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界限、有无完整包膜及静脉癌栓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一般要求其一般情况良好,即没有心脏、肺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具体需要客观的肝功能储备评估 指标。 肝癌肝内转移的途径1、直接蔓延:癌肿生长侵进肝壁后,向纵深方向发展,突破浆膜层,可直接侵犯相邻器官、组织,以大网膜、肝、胰、横结肠为常见,其次为空肠、膈肌以至腹壁。直接蔓延关系得手术方式及能否根治性切除,一般蔓延到邻近脏器, 如肝等范围较小而局限时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时手术难以全部切除。 2、淋巴结转移:是肝癌扩散的重要途径,而且发生较早。淋巴结转移占肝癌转移的70%,肝下部癌肿常转移至幽门下、肝下

肝硬化肝癌针灸疗法

肝硬化、肝癌针灸疗法 (一)取穴 主穴:三阴交、曲池、肝俞、脾俞、中脘、章门、足三里。 配穴:心悸失眠加内关、神门,尿少加阴陵泉、关元,纳差加胃俞,腹水加肾俞、水分、三阴交。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3~4个,据症酌加配穴。背部穴,针刺得气后,轻刺激施补法1分钟,即去针,腹部穴宜留针15~20分钟,用平补平泻法,四肢穴以中等强度的刺激,施平补平泻法2分钟之后,留20~25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针后在气海、关元、肝俞,用艾条熏灸或太乙神针灸半小时,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间隔5~7天,继续下一疗程。 (三)耳针取肝穴。手针取肝穴及偏头点(3号穴)。(四)肝硬化腹水病人以针刺透穴(中脘透水分,水分透气海、气海透中极)疗法治疗。有健脾补肾、行气利水、通利三焦,标本兼治的功效,效果显著! 二、肝癌早期针灸方法:

主穴:章门、期门、肝俞、内关、公孙或太白穴位。 1、若疼痛加外关、足三里、支沟、阳陵泉穴位,以理气活血止痛辅助治疗两胁疼痛; 2、若呃逆加膈俞穴以降胃气止呕,治疗有呕吐者; 3、若腹水加气海、三阴交、水道、阳陵泉、阴陵泉穴位; 4、若上消化道出血加尺泽、列缺、曲泽、合谷穴位; 5、若肝昏迷加少商、涌泉、人中、十宣、太溪穴位; 6、针刺足三里、脾俞、阳陵泉、胃俞等穴以调补脾胃,治疗食欲不振; 7、针灸内关、曲池、足三里穴,可消除或缓解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等。。。。。。。。。。。。。。治法:肝癌早期以针刺为主,晚期以艾灸为主。针刺以平补平泻法,得气后提插捻转,留针15-20分钟;疼痛者可留针20--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一次。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总分:2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题型(总题数:13,分数:13.00) 1.下列因素中,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促进因素的是______ (分数:1.00) A.油腻食物 B.乙型肝炎病毒√ C.亚硝胺类化学物质 D.酒精肝 E.吸烟 解析: 2.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不包括______ (分数:1.00) A.病毒性肝炎 B.肝硬化 C.黄曲霉素 D.亚硝胺类致癌物 E.肝脓肿√ 解析: 3.原发性肝癌肝外血行转移最多见于______ (分数:1.00) A..骨 B..脑 C..肺√ D..胃 E.胰腺 解析: 4.原发性肝癌肝区疼痛的特点是______ (分数:1.00) A.间歇性隐痛 B.持续性胀痛√ C.阵发性绞痛 D.压榨样疼痛 E.烧灼样疼痛 解析: 5.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症状是______ (分数:1.00) A.腹水和黄疸 B.贫血 C.上消化道出血 D.肝区疼痛√ E.干燥进行性肿大 解析: 6.对原发性肝癌确诊率高而又简便的检查是______ (分数:1.00) A.甲胎蛋白测定√ B.乙肝五项

D.肝功能 E.磁共振 解析: 7.对直径<1cm的小肝癌的定位诊断,以下哪种检查方法最好______ (分数:1.00) A.B超 B.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 C.CT √ D.X线 E.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 解析: 8.早期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______ (分数:1.00) A.肝叶切除术√ B.肝移植术 C.肝动脉栓塞化疗 D.免疫治疗 E.基因治疗 解析: 9.肝癌患者术前准备措施,为改善凝血功能,肌肉注射______ (分数:1.00)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K1 √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解析: 10.肝叶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吸氧3~4天 B.半卧位 C.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D.早期禁食、胃肠减压 E.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解析: 11.肝叶切除术后患者不宜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分数:1.00) A.防止肝断面出血√ B.防止肝性脑病 C.有利于患者恢复体力 D.有利于患者伤口愈合 E.防止伤口裂开 解析: 12.原发性肝癌患者突然主诉腹痛并伴腹膜刺激征,最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______ (分数:1.00) A.癌肿破裂出血√ B.上消化道出血 C.急性腹膜炎

肝癌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陆建平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原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X线影像学,它是一种多参数成像的新技术,软组织对比优良,提供的信息量最为丰富,能做任意方向的断面成像。十年多的实践证明,MRI具众多突出的优点而对肝内病变的检出、定位和定性,较其他影像学有其独到之处,正逐渐成为大部分肝脏占位病变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部分病变甚至是首选检查。 肝脏是全身最大的器官,结构复杂,病变的种类繁多。MRI有多种检查方法,取决于扫描序列参数的变化组合,也可选择不同种类的造影剂作特殊的增强检查,然而全部MRI扫描方法都用于每一例检查是不现实的,因此检查前当班医生明确检查目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至关重要。例如对疑有肝脏占位的患者,MRI检查通常要明确病灶的有无、多少、精确的部位、内部质地、病灶内血供、门腔静脉有无受累甚至组织的特异性等等。要达到这些目的,检查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及体征,与临床医生作必要的沟通,深入研究其他已经完成的影像检查材料,然后选择有针对性的扫描方法及序列。此外,当今国内MR机的品牌很多,场强高低不一,图像质量参差不齐,每一位医生必须熟知所使用机器的特性,从诊断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机器优势,避免无效的检查,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我们认为中高场MR机的肝脏检查才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一、肝癌的MRI检查技术 随着MR机性能的改善,可供选择的扫描条件、序列很多,参数变化很大,何为肝脏MRI最佳常规扫描方法确实难以规范,基本原则是优先保证图像质量,力争获取更多病灶信息,兼顾省时快速。 (一)扫描前准备 1.病人须禁食检查前一餐,以防胃肠道内容物与病变相混淆或掩盖病变。检查前30分钟可口服0.1~0.2mmol/L浓度的枸缘酸铁胺溶液500~1000ml,作为阴性对比剂,以区别胃肠道与肝脏。也有使用阳性对比剂,如钆-二乙烯五胺乙酸(Gd-DTPA)的稀释液,其效果不如阴性对比剂。 2.病人取仰卧位,将肝脏部位放置在体部线圈或相控阵线圈的中央,嘱病人不必紧张,平静呼吸。如果采用非屏气扫描序列,最好用腹带加压上腹部,减少由腹式呼吸引起的伪影,过分肥胖者使用腹带效果不甚理想。目前在多数大型教学医院,通常拥有新颖的高场MR机(场强1.5T以上),一般选择使用腹部相控阵线圈,可明显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肝脏检查因此而被改进为常规的屏气扫描。 3.对需作屏气扫描的患者,宜先训练屏气方法,并告知大约屏气时间。 4.对需作增强的患者可预置非金属针管及抗凝导管,也可预接高压注射器。 (二)平扫 横断面成像是肝脏扫描的基本方位,层厚要求在8mm 以下,层间距1mm左右,共15~20层覆盖整个肝区,扫描野头足侧各加一个饱和区可减少呼吸运动及血管搏动伪影。 1.T1加权像

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区别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高居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肝癌,是生长在肝脏里的恶性肿瘤,号称“癌中之王”,尽管肿瘤手术在不断发展进步,可是肝癌的远期五年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提升。究其原因,肿瘤的复发、转移是导致肿瘤治疗失败的主因。复发、转移这一类医学名词,或许肝癌患者们听说过,但二者详细的区分可能并不知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区别。 肝癌术后的复发与转移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肿瘤的复发:单凭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理解到,肝癌本来可能经肿瘤手术切除,临床判定疗效良好,但是过段时间,经医学检查又检出肿瘤了,那就是肝癌术后复发。 癌细胞的转移:恶性肿瘤有一特性,具有高活跃性,喜欢在患者机体内到处游离,可以假借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等方式流经全身任何器官组织部位。这种癌细胞特性就叫转移。 这二者的区别在于,肝癌复发多是局部原发器官组织或邻近部位,而转移可能遍布全身往往是全身性的。一般我们都会把肝癌术后的复发、转移一起提出,是因为它们往往是伴随出现,有时候肿瘤没有被手术清除,必然会有残余,也就具有恶性肿瘤基本特性转移,会再次生长复发也是时间问题。而且肝癌,据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提出的观点:肝癌并非单一的局部病变,而是全身性病变的局部显现。癌肿可以被肿瘤手术清除,但影响肿瘤生长的内环境并不能改善,诱发肿瘤的导火索还在,也就致使会重新生长新的肿瘤,也就是复发,有恶性肿瘤也就必然会出现转移。 如何预防肝癌术后的复发与转移? 肝癌术后的复发、转移,终究与肿瘤手术的局限性密不可分。或许是手术不完善、又或是癌环境没有得到有力改善。因此,在肝癌手术后要及时做好中医巩固治疗,针对内环境进行稳定,继续抗肿瘤治疗,可以尽可能的将癌细胞消灭到较低水平,预防肿瘤复发、转移。 中医整体治疗,是根据肝癌复发病人实际病情进展,一人一方,对症下药,针对性强,较为安全,适用于大多数肝癌患者。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兼顾扶正与攻毒,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更注重患者的整体免疫功能,提高及巩固

16第十六章 肝硬化、肝癌与肝性脑病

16 第 1题: 隐源性肝硬化是指 A.药物性肝硬化 B.营养不良性肝硬化 C.病因不明的肝硬化 D.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肝硬化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隐源性肝硬化是指病因不明的肝硬化,约占肝硬化的5%?10%。 第 2题: 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 A.慢性酒精中毒 B.病毒性肝炎 C.营养不良 D.血吸虫病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硬化最常见,约占60% ~80%。在欧美,以慢性酒精中毒最常见。 第 3题: 肝硬化时形成纤维化的主要细胞是 A.肝细胞 B.毛细胆管细胞 C.肝星状细胞 D. Ito细胞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正常肝的纤维组织形成和降解保持平衡,如形成增多而降解减少可导致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 是形成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在肝受到剌激而激活时,细胞因子生成增加,细胞外基质和胶原合成增多。 此外,Kupffer细胞和肝细胞也有合成胶原的功能。肝纤维化时胶原含量可增加4 ~7倍。 第 4题: 关于肝硬化的病理改变,不正确的是 A.假小叶形成是特征性病理改变 B.晚期肝体积肿大 C.肝包膜增厚 D.小结节性肝硬化最常见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肝硬化早期肝肿大,晚期由于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导致肝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B错)。其他各项均正确。

第 5题: “蛇皮状”改变常用于描述门静脉高压症时 A.脐周静脉异常曲张 B.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C.腹壁静脉曲张 D.门脉高压性胃病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门静脉高压症时门体侧支循环开放,其中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显著和最重要。胃镜下,可见胃黏膜淤血、水肿和糜烂呈“马赛克”或“蛇皮状”改变,称门脉高压性胃病,最佳答案为D,而不是B。 第 6题: 对肝硬化门静脉髙压症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脾大 B.肝肿大 C.腹水 D.脐周静脉水母状改变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脐静脉重新开放,通过腹壁静脉进入腔静脉,而形成腹壁静脉曲张,严重者脐周静脉突起呈“水母状”(病理学称“海蛇头”现象),具有诊断价值。ABC均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第 7题: 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 A.腹痛腹胀 B.上消化道出血 C.肝脏肿大 D.腹水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75%以上有腹水。 第 8题: 不发展为肝硬化的病毒性肝炎类型是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乙型病毒性肝炎 C.丙型病毒性肝炎 D. 丁型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可直接演变为肝硬化,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 第 9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的临床体征是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随访表格

随访登记表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号: 移植日期:年月日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主管医师:随访医生: 我们的联系地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中心 邮政编码:100044 电话:-3500,3503 传真号:68318386 首先祝贺您在经历了漫长的住院时间后,终于能顺利地出院了,从此以后一个健康的肝脏将陪伴您度过美好的时光,肝脏具有很多的功能,您要小心爱护,除了与普通肝移植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案以外,您还应该特别注意,就是切除的肿瘤有可能潜伏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出现,这恐怕是威胁您健康的最大敌人,肝移植术后化疗的目的在于能够控制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的生长,杀灭血液中散在的肿瘤细胞,提高治愈率,延长无瘤生存时间,所以您一定要严格按照此表所建议的内容复诊和接受化疗等辅助治疗,安然度过肿瘤复发的危险期,成为抗肿瘤的明星,与您的家人共同分享天伦之乐。 一般您在住院期间常常要接受第1次化疗,开始时间根据您术后恢复情况而定,您的主管医师会告诉您接受化疗药物的剂量和用法,请您记录清楚。

常用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及剂量) 表阿霉素mg 健择mg 顺铂mg 草酸铂mg 5-氟尿嘧啶mg 其他化疗药物 辅助治疗药物 化疗副作用 其他 开始时间年月日 结束时间年月日 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有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还可能出现发热、全身无力、脱发、心律失常等,不过一般不会严重影响您的健康。在您出院以后,请您一定记住下次就诊的时间,记住定期化验,定期化疗,与您的主管医师和随访医师保持联系,让我们共同维护您的健康。 一、术后第2周的检查项目 术后第2周,您一般还在住院,检查项目包括抽血化验:血常规、生化20项、电解质、凝血全项、甲胎球蛋白(AFP)、CEA、CA19-9等,还有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片、腹部B超、腹部CT等,您的主管医师会根据您的病情酌情增减。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性肝癌(HCC)为主。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在发病率方面排名第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预测,估计2030年将有100多万患者死于肝癌。 在美国,从2000年到2016年,肝癌的死亡率增加了43%(从7.2人/10万人上升到10.3人/10万人),而5年生存率为18%,肝癌已成为仅次于胰腺癌的第二大致死性肿瘤。大部分的HCC发生在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当中,主要是HBV或HCV感染或酒精滥用。 普遍接种HBV疫苗和广泛应用针对HCV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将改变HCC的病因谱。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患者的增加放大了肝癌的发生风险,在西方国家,NAFLD将很快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 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系统疗法发展迅速,在过去2年,有4种新药在3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临床疗效。本文将主要论述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风险因素、监测和诊断,以及循证治疗方法。 一、发病机制 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持续性肝脏炎症、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异常再生。这些异常的生理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并导致一系列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事件,最终导致异常增生结节(真正的肿瘤癌前病变)的形成。额外的分子改变能使异常增生细胞获得增殖、侵袭性和生存优势,并完成到成熟HCC的转变(图1)。HCC也可发生于不存在肝硬化或明显炎症的慢性肝病患者(如HBV感染患者)。 图1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及分子分型 图中描述了人HCC发生过程中关键的分子和组织学改变,以及HCC两个分子亚型的主要遗

传和临床特征。*表示高水平的DNA扩增。在非增生型中,CTNNB1突变增强了免疫排斥。 二、风险因素 没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很少罹患HCC,男性的HCC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任何原因的肝硬化都会增加HCC的发生风险。 这种风险因病因、地理区域、性别、年龄和肝损伤程度而异。 在世界范围内,HBV感染是HCC的主要病因。尽管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降低了HCC的发病率,但仍有许多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HBV(2015年为2.57亿人),有罹患HCC的风险。饮食中接触黄曲霉毒素B1可导致249位TP53的特异性突变(R→S),增加HBV感染患者发生HCC的风险。在西方国家和日本,HCC的主要病因是HCV感染。无论潜在的肝纤维化程度如何,HBV感染都有直接的致癌作用,但在HCV感染者中,若不伴有重度肝纤维化,则HCC很少发生。 全世界范围内,NAFLD相关HC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从2016年到2030年,该发病率预计将增加122%(从5510例增加到12240例)。 酒精性肝硬化是HCC的另一常见病因。 吸烟合并HIV感染也可能导致HCC的发生。抗病毒治疗在降低HCC的发生率方面是有效的,但不能根除这种风险。 与无应答的患者相比,在对干扰素治疗方案有持续病毒学应答的HCV感染患者中,HCC 的风险从6.2%降低到了1.5%。据报道,使用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HCV感染患者发生HCC的风险也会降低。 除了肝病的病因治疗外,尚无任何药物可以降低HCC的发生率。 三、HCC的监测 癌症监测旨在早期发现肿瘤,增加治疗机会,提高生存率。然而,尚无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HCC监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不过,数学模型、低质量的临床试验(在方法学上有局限性)以及meta分析都显示了监测对患者的生存益处。 HCC监测的目标人群是肝硬化患者,且不考虑肝硬化的病因。 由于重度肝功能不全的肝硬化患者不适合接受根治性治疗,所以没有癌症监测的必要。但因肝功能障碍而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监测,目的是确保肿瘤不会发展到按照既定标准无法进行移植的程度。 一些没有肝硬化的肝病患者也应该被纳为癌症监测目标。慢乙肝患者发生HCC的风险存在地区差异(非洲和亚洲地区的发生风险高于其他地区),且老年、男性、肝纤维化、病毒复制水平高、基因C型以及HCC家族史都提示着更高的HCC发生风险。 虽然无肝硬化的非酒精性肝病患者可能会发生HCC,但实际风险是未知的,且可能非常低。除非有方法可以识别出风险较高的患者,否则不建议对无肝硬化的NAFLD患者进行癌症监测。 HCC的推荐监测方法为:每6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联合/不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对操作者的依赖性较高,敏感度为47%-84%,特异度>90%。对肥胖患者,超声检测的实用性会降低。 四、HCC的诊断 在肝硬化患者中,利用影像学技术就可以诊断HCC(图2)。由于肝细胞在恶性转变期间会发生血管转变:良性病灶(如增生性结节)由门静脉系统分支供血,而恶性病灶由肝动脉分支供血。这种转变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模式:对比增强CT或MRI可显示动脉后期明显强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高发区HCC可占90%以上。发病率男多于女,发病高峰年龄40~49岁。现将近年笔者运用CT诊断肝细胞癌的经验经验总结如下。 1 检查技术和设备 1.1 采用西门子欢悦螺旋CT进行螺旋扫描。 1.2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5 min患者空腹口服300~500 ml 1.5%~2%泛影葡胺或500 ml饮用水。 1.3 平扫应列为常规扫描,患者仰卧位,首先扫定位像,然后根据定位像横断扫描从膈下至腰1~2椎体间,层距10 mm,层厚10 mm,必要时可减薄层距层厚及扩大扫描范围。 1.4 增强扫描对于肝细胞癌一般应进行增强扫描,其目的:①更好地显示肝肿瘤;②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灶;③根据病灶的增强特性鉴别病灶的性质。原发性肝细胞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实质主要由门静脉供血,造影剂经血流进入肿瘤内和肝实质内的时间、程度、及清晰度均不同,病变更具有增强特性,有助于病灶的检出与鉴别。 2 病理分型 ①巨块型:无论单发或多发,肿块直径大于5 cm;②结节型:单结节、融合结节及多结节,肿块直径小于5 cm;③弥漫型:癌块细小,全肝分布;④小肝癌:为结节型的一个特殊类型,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 cm,多个癌结节最多不超过2个,其最大径总和≤3 cm。小肝癌的提出标志着肝癌诊断水平的提高。 3 肝细胞癌的CT平扫及动态扫描表现 3.1 平扫CT表现。平扫很少能显示1 cm以内的病灶。三种类型的肿瘤大多为低密度表现;少数可呈等密度,若无边缘轮廓的局限性突出,很难发现病灶;极少数可显示为高密度,密度差异不但取决于肿瘤本身的分化和成分,还取决于周围的肝脏密度。①结节型一般呈类圆形,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部分周围可见假包膜,肿瘤内可缺血坏死形成更低密度区;②巨块型肝癌形成巨大肿块,可占据肝脏一叶或一叶的大部分,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多见坏死灶呈更低密度区,周围有子灶;③弥漫型肝癌为弥漫性小结节,平扫难以显示,多伴有肝大、肝硬化及门静脉内瘤栓形成。 3.2 增强扫描CT表现。肝细胞癌血供丰富,90%~99%由肝动脉供血。动态

肝癌常转移的部位及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首发骨痛误诊的教训 肝癌极易侵袭包膜和血管,导致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肝内转移是肝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尸检发现,肝外癌转移率达40%~71.6%。 肝癌常转移的部位及临床表现 肺转移原发性肝癌在远处转移中肺转移发生率最高,约占90%。由于血管内小癌栓进入血液循环后滞留肺脏,形成肺内癌转移结节,临床可出现干咳、胸痛、咯血痰或咯血等症状,有时可以是首发症状。也有不少病人无特殊症状,直至晚期才有咳嗽、咯血出现。 骨转移骨转移在原发性肝癌中亦较常见,约占3%~11.2%,常见部位有脊椎骨、髂骨、髋骨、肋骨,偶见胸骨、锁骨、颅骨,其中以胸、腰椎最多见。局部疼痛或放射痛和压痛是骨转移的主要临床表现。胸腰椎骨受累,常常引起四肢麻木,病理性骨折,最终造成截瘫。 颅内转移肝癌可经血道转移至脑,从而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活动不良等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 淋巴结转移约30%的肝癌细胞经淋巴道转移,多数首先转移至肝门淋巴,少数也可以转移到胰周、腹主动脉旁、腹膜后、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 播散转移位于肝脏表面的癌灶,易破坏肝包膜种植于腹膜、盆腔等部位。 原发性肝癌首发骨痛误诊的教训 凡有顽固性、进行性腰腿痛,并有神经压迫症状,尤其有夜间痛或休息痛,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牵引、推拿等治疗反使病情加重者,应想到原发性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等骨转移的可能。 若病史中有肝炎(乙肝或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且出现腰痛及腰胀痛者,应想到有肝癌及骨转移的可能。 若同时发现肝、肺及多处骨骼有转移癌病变的可能,但其原发病灶难以确定时,应争取做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CT),有助于确定是原发还是继发的病灶。 261医院专家提示:一旦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发生多脏器转移,应视为肝癌的晚期,多预期后果不良。但仍倡导对肝癌原发灶进行积极干预,如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局部放疗、射频消融及转移灶联合治疗等,可取得一定效果。切忌盲目手术或牵引、按摩、滥用草药而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病理性骨折或出现截瘫的危险。

肝癌肝硬化病历

201 姓名:[姓名]病区:[病区] 性别:[性别]出生地: 年龄:[年龄]地址: 民族:入院日期:[住院日期] 婚姻:记录日期: 职业:病史陈述者: 主 右上腹不适4个月,腹胀、双下肢浮肿9天。 诉: 88 ---- 5 内科 现病史: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不适,纳差、消瘦,无畏寒、发热,无头晕痛,无反酸、嗳气,无腹胀、腹泻,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曾到湛江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癌服用中草药治疗,近9天来出现腹胀、双下肢浮肿,无畏寒、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无黄疸、便血,无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未作任何治疗,今日来本院门诊就诊,门诊“肝癌”收治入院。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体力欠佳,体重减轻约5kg,二便正常。 既往史:有“肝炎”病史8年,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否认有核”病史,否认有中毒及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有重大外伤、手术、及输血史。 个人史:出生长大于原籍,50年代初到本农场参加农垦工作,现已退休在家,否认外地久居否认有疫区旅居史,南方饮食习惯,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25岁结婚,育2男2女,均体健,夫妻关系好。 月经史:经量中,质正常,无痛经史。绝经后否认阴道内有异常流分泌物。 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遗传病、免疫病及传染病病人。 体格检查 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0/90 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行入院,营养良好,体型呈正力型,慢性病容,精神可,面色红润,对答切题,语言通畅,主动体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湿、弹性正常、无水肿、无黄疸、无皮疹、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压痛。毛发分布正常。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无肿块。双侧眼睑无水肿及下垂,双侧眼球无震颤,

肝癌的诊断

肝癌的诊断 北京地坛医院李文东 肝癌早期没有症状,病人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虽然在病情发展后能产生症状,但常见的症状是肝区疼痛、食欲下降、消瘦、乏力、腹胀、腹泻、黄疸等,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类等类似。况且肝癌大多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所以很难依靠这些症状来诊断肝癌。即使摸到肿块或有黄疸、腹水,有时也难以与结肠癌、胰腺癌区别开来。所以诊断肝癌必须借助于各种特殊检查。 一、肝癌的定性诊断 1. 病理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 在各种检查中,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最有价值。除了因取材不当导致假阳性外,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是绝对可信的。肝癌的定性诊断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曾也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取得肝癌活组织的方法为肝穿刺。为取材准确,多在腹腔镜明视下或超声引导下穿刺。 病理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对肝癌的定性诊断固然十分可靠,但属于侵入性操作,而且有并发出血或肿瘤沿针道播散的风险,医生和病人都会有所顾忌,故仅在非侵入性检查无法定性时才予考虑。 2. 肝癌标志物检查 肝癌标志物是由肝癌或宿主产生的针对肝癌的较为特异的物质,如抗原、酶、特殊的蛋白质等。肝癌标志物检查为非侵入性操作,可反复进行动态观察,对肝癌的定性诊断极有价值,也是肝癌定性诊断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如下: ⑴甲胎蛋白(AFP) AFP是在众多的肝癌标志物中对肝癌诊断价值最高的一个。如能达到400μg/L以上,持续存在4周以上并能排除个别假阳性情况的,甚至即可据此诊断肝癌。AFP在肝癌的早期,甚至在肝癌的症状出现之前8个月,便可出现阳性结果。所以AFP可以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包括对于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早期诊断。 由于AFP在一定量(如>400μg/L)、一定持续时间(如>4周)的前提下

肝癌转移后的症状

肝癌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肝癌早期病情要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后期是很容易发生转移,肝癌转移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了解肝癌转移的症状也是很关键的,那么肝癌转移后的症状有哪些呢? 肝癌的转移可向内扩散,也可以向其他的器官扩散,在临床上简称为肝内转移、肝外转移,由于肝脏的特殊性导致肝癌的转移是非常常见的,多数肝癌患者在早期即可有肝内转移,肝癌细胞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癌栓阻塞引起门脉高压及顽固性腹水;肝外转移多见于肝癌晚期,是由于癌细胞累及肝静脉后进入体循环以及浸润种植等转移至全身各部,可涉及肺、骨骼、肾上腺、腹膜、淋巴结等部位。 1、咳嗽、咯血:肿瘤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 2、黄疸及发热:癌肿经淋巴结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时还可出现黄疸及发热等症状 3、下肢水肿:癌栓栓塞肺动脉或发枝可引起肺梗塞,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和胸痛。癌栓阻塞下腔静脉,可出现下肢严重水肿,甚至血压下降;阻塞肝静脉。 4、淋巴结肿大:局部转移可转移到肝门、锁骨上、主动脉旁、胰、脾等处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5、血性胸水: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也可转移至锁骨上、主动脉旁、胰、脾等处淋巴结。胸膜转移可使胸膜淋巴结出现胸腔积液或血胸,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6、疼痛:癌肿转移到骨可引起局部疼痛,其疼痛特点为由间断性逐渐变为持续性,呈进行性加剧。转移部位骨骼表面向外突出,后期可出现病理性骨折,骨转移患者常因疼痛而就诊,对肝癌患者主诉骨痛而怀疑骨转移时,应仔细检查。在肝癌骨转移中,脊椎转移是最常见的,以腰椎转移多见。若转移到脊柱或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等。颅内转移可出现偏瘫等神经病理性体征。 以上是对肝癌转移后出现的症状做了相关的介绍,希望能够帮转到患者朋友,当患者发现有类似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接受治疗,这样才能避免病情的加重,减少疾病对身体健康的侵害。为了安全有效的防止癌细胞的转移,放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放化疗进行全身性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恶化,但是放化疗会产生很多的副作用,辅助中医药治疗可以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放化疗的疗效,防止癌细胞的转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力,延长生命。

肝硬化、肝癌是否可以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

肝硬化肝癌是否可以服用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 慢性乙肝是最容易导致肝硬化及肝癌的病因之一,一旦转为肝硬化或肝癌,肝病的治疗就极为困难,但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作为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力作”,在阻断肝硬化及肝癌发生方面,又有哪些功效呢? 恩替卡韦分散片减少肝脏风险事件 肝硬化及肝癌等严重影响肝脏健康的疾病被认为是常见的肝脏风险事件,而HBV DNA 载量高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乙肝病毒所致的肝脏风险事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即是抗病毒治疗,通过长期有效的病毒抑制,从而防止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作为目前病毒抑制能力最强,耐药率最低的治疗药物,被证实可大幅降低肝脏风险事件的发生机率。 研究表明,规范应用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可以及早实现HBV DNA的有效抑制,在此基础上坚持治疗,即可降低所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与其他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相比,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能够更早、更持久的实现病毒控制在检测水平以下,将肝脏风险事件控制在最低限度。 同时,另一项针对肝病代偿期HBeAg 阳性初治患者的研究表明,对于HBV DNA 复制水平较低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前肝功能ALT 水平超过 5 倍正常值上限,则更有可能实现HBeAg的血清学转换,从而使病情进一步稳定。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如何抗病毒 对于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同样也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证明,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乙肝相关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同样安全有效。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在失代偿性肝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耐受性良好,可完全改善病毒学、生化学及临床指标。 在应用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治疗48 周时,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比阿德福韦酯等药物具有更强的抗病毒疗效,和近似的HBeAg转换率,且恩替卡韦分散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未引起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虽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也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要绝对避免使用干扰素,否则容易诱发急性肝衰竭发生。 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HBV 相关肝衰竭 乙肝病毒的长期高水平复制,更容易导致病情进展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慢性肝功能衰竭或终末期肝病的慢性失代偿。研究发现,核苷(酸)类似物的治疗与HBV-DNA 水平的显著降低,以及急加慢性肝衰竭复发率的下降相关。证实在肝衰竭的治疗中,抗病毒治疗仍不可或缺,其中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病毒抑制能力强,耐药率低,安全性好,是肝衰竭治疗的最佳伴侣。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 AFP: (a-fetoprotein)甲胎蛋白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 ICG15:(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 HBV:(hepatitisB virus)乙肝病毒 HCV:(hepatitisC virus)丙肝病毒 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肝动脉介入治疗 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 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 四、诊断依据 (一)高危因素。 有乙型/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接触史、饮水污染史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三)体征。 1.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喀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改变。2.肿瘤标志物检查 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AFP>400ng/mL一个月;或AFP>200ng/mL 持续二个月,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者,高度警惕肝癌,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2006-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治疗_我们的共识

本刊特稿 文章编号:1005-2208(2006)07-0481-02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治疗 ———我们的共识 通讯作者:杨广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 200438 E 2mail:gs_yang00@yahoo .com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自从1967年开展首例肝癌肝移植后,经过对适应证的不断探讨和技术改进,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1996年M ilan 标准发表后,国际上开展了广泛的肝癌 肝移植治疗和研究,有关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范围仍在讨论中,不少研究认为,可以在M ilan 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我国是世界上肝癌发病集中的国家,发病人数约占全球肝癌病人的45%,但是对于肝癌肝移植适应证尚无统一标准。经过近年大量肝癌肝移植实践,国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适应证掌握不严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肝癌肝移植的治疗,我们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充分讨 论,制订了《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治疗———我们的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本《共识》旨在帮助医生对肝癌肝移植治疗做出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肝癌肝移植治疗中的所有问题。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病人时,应充分了解肝癌肝移植的最佳临床适应证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病人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确定是否有肝移植适应证,并制定合理的肝移植治疗方案。鉴于肝癌的肝移植治疗发展迅速,本《共识》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 根据目前国内外各主要移植中心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可适当扩大经典的M ilan 标准,以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也便于继续总结肝癌肝移植的经验。建议采取以下肝癌肝移植适应证及禁忌证标准。 1.1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适应证 (1)单发肿瘤直径≤9c m;(2)多发性肿瘤数目≤3个,最大直径≤5c m,所有肿 瘤直径总和≤9cm;(3)肝脏无大血管癌栓,包括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癌栓、肝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4) 肝脏无肝外肿瘤转移证据(包括肝门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其他系统肿瘤)。 1.2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禁忌证 (1)大血管受侵犯,包括 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癌栓、肝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2)有肝外肿瘤转移证据;(3)全身情况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4)有明确全身感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者;(5)无法维持术后继续治疗者。 2 肝癌肝移植术前检查 2.1 实验室检查 (1)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血气分析;(2)自身抗体、T 淋巴细胞亚群、巨细胞病毒(C MV )、E B 病毒(E BV )、单纯疱疹病毒(HS V )、柯萨奇病毒、弓形虫抗体、抗核抗体、C 反应蛋白;(3)甲、乙、丙、丁、戊肝炎标志物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酶(HBV 2DNA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2RNA, HCV 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抗H I V 抗体;(4)肿瘤标记 物,如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 A )、C A1929等。 2.2 辅助检查 (1)B 超(肝胆脾胰肾);(2)多普勒超声(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流测定);(3)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功能);(4)心电图;(5)肺功能;(6)胸片;(7)胃镜;(8) 肝脏、头颅、肺、腹部CT 或磁共振成像(MR I )加肝血管重建;(9)同位素全身骨扫描(ECT )。 2.3 其他 (1)口腔科常规会诊,了解有无龋齿、牙龈及 牙周感染等隐匿感染性病灶;(2)皮肤科检查,了解有无手癣、脚癣的皮肤感染情况;(3)耳鼻咽喉科会诊,排除局部慢性炎症;(4)根据病人所患相关其他非肝胆外科疾病做相应检查。 3 术前等待供肝期间的处理 3.1 鉴于供肝来源缺乏或受体特殊血型等原因,有时须较 长时间等待供肝 对估计等待时间超过1个月者,为控制肿瘤病情发展,可选择以下治疗:(1)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 ACE ) 常为肝癌病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2)经皮 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 I T ) 适合于肿瘤直径≤3c m,肿瘤数目≤3个的病人;(3)射频消融术(RF A ) 适合于肿瘤直径≤5c m 的病人;(4)氩氦刀治疗 适合于肿瘤直径≤5 c m 的病人。

早期非典型肝细胞性肝癌CT表现分析

早期非典型肝细胞性肝癌CT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非典型肝癌CT表现,为临床诊断早期肝癌提供帮助。方法选取8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早期不典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 表现。结果平扫显示,8个病灶均呈低密度表现,平扫病灶边界模糊6例,病灶边界清楚2例,有纤维假性包膜2例,病灶密度均匀6例,病灶密度不均匀2例;三期增强扫描:患者表现程度不一的轻度强化,和邻近的正常肝实质相比,三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强化后的密度均较低,且动脉期及静脉期强化密度相对较低,门静脉期的强化密度相对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界清4例,病灶边界模糊4例,门脉期病灶边界清楚7例,病灶边界模糊、病灶边缘轮廓轻度不规整1例,密度均匀2例,病灶内密度不均匀、伴有多个小斑点状6例。结论早期肝癌的CT表现不典型,临床应掌握其特点,结合病理学检查予以确诊。 标签:不典型小肝癌;扫描;体层摄影术;CT表现;病理学检查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恶性程度及死亡率均较高。肝癌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的第2位。早期肝癌又称小肝癌(smal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cm,或癌结节数目≤2个,癌结节最大径之和≤3cm[1]。早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手术切除率较高,术后可达5 年生存率。因此,临床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目前检查肝癌依赖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正确率可达90%[2]。但早期小肝癌部分CT呈现不典型表现,导致早期诊断失误。本文主要分析非典型肝癌CT表现,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72例,其中51例肝癌患者CT 表现具有典型特征性,21例患者CT表现不典型,其中平扫及三期后均呈低密度改变8例。以这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影像学特征。8例患者AFP值:AFP升高者7例,正常1例。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8.5±1.36)岁;病因:6例患者以腹胀、腹泻、黄疸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1例结肠癌术后发现,1例正常体检时发现。 1.2检查方法与仪器设备先行平扫,扫描条件为120kV,200~300mA,设置参数为螺距0.984,层厚5mm。扫描包括膈顶至双肾下极之内的区域。随后进行增强扫描:采用碘帕醇100ml经肘静脉注射,进行三期扫描,碘帕醇为非离子造影对比剂,注射速率(3~3.5)ml/s,延迟时间:动脉期延迟时间25~28s,门脉期70~75s,实质期5~10min[3]。所用仪器设备为128层螺旋VCT扫描机,型号GE light speed。 2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