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大华山 做强大旅游 促进大发展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

立足大华山 做强大旅游 促进大发展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
立足大华山 做强大旅游 促进大发展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

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七)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十二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价值、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作者:互联网政策法规来源:互联网点击数:2113 更新时间:2013-5-6 1总则 1 . 0 . 1 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1 . 0 . 3 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 . 0 . 4 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 . 0 . 5 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 0 . 6 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 , 0 . 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 0 . 8 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 . 0 . 9 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 . 0 . 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 . 0 . 1 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 . 0 . 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2 . 0 . 3 历史地段histori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2 . 0 . 4 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2 . 0 . 5 文物古迹histori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洛阳师范学院 期末作业(论文) 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年级: 2011级 学号:110544126 姓名: 孟凡飞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指导老师: 王静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第1章引言 (3) 第2章北京的地理环境 (3) 2.1地理位置 (3) 2.2气候环境 (3) 3古近北京 (3) 3.1古代北京 (3) 3.2近代北京 (4) 4.北京的符号 (4) 4.1天安门 (4) 4.2故宫 (4) 4.3天坛 (5) 4.4长城 (5) 4.5圆明园 (5) 4.6四合院、胡同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6)

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摘要:北京在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称大都。由于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当之无愧!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北京;都城;首都 1.引言 我国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是历史的记录与再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资源。 2北京的地理环境 2.1地理位置 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2.2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3古今北京 3.1古代北京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本市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10.07 【实施日期】2017.10.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524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智慧树知到《人类文明的源与流》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人类文明的源与流》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根据目前考古发现,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是() A.《乌尔纳姆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法经》 答案: 《乌尔纳姆法典》 2、古巴比伦最著名的统治者是() A.阿卡德 B.汉谟拉比 C.居鲁士 D.尼布甲尼撒二世 答案: 汉谟拉比 3、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时间是() A.570年 B.610年 C.622年 D.631年 答案: 631年 4、公元830年,阿拔斯王朝的()修建了智慧馆。 A.欧麦尔

B.阿布·阿拔斯 C.曼苏尔 D.马蒙 答案: 马蒙 5、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被其三位部将一分为三,分别是()()() A.帕提亚王朝 B.托勒密王朝 C.安提柯王朝 D.塞琉古王国 答案: 托勒密王朝,安提柯王朝,塞琉古王国 6、以下著作属于阿拉伯学者所著的有() A.《苏莱曼东游记》 B.《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 C.《印度志》 D.《马可波罗游记》 答案: 《苏莱曼东游记》,《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印度志》 7、现代伊拉克历史上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战争,分别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两伊战争 C.海湾战争 D.伊拉克战争 答案: 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8、古巴比伦人发明了数学史上第一条公式。 A.对 B.错 答案: 对 9、在古代历史上,亚述帝国是一个喜好征战和杀戮的国家。 A.对 B.错 答案: 对 10、亚历山大东征期间没有到达过印度。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 世界第一长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答案: 古代埃及 2、 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的是( )。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4号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苏州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吴中区和吴江区,面积约2743平方公里(不包括太湖、阳澄湖等大型湖泊水域面积)。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3-2020;远期:2021-2030。 三、指导思想 全面的名城保护观——保护、利用与发展三者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使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四、保护目标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统筹保护与发展,完善名城保护机制,促进名城可持续发展,使苏州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区。 五、保护原则 1、全面保护,专业保护 2、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3、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六、保护体系 规划分层次、分年代、分系列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历史城区”、“城区”和“市区”三个层次。 《规划》将苏州划分为隋唐前、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建国后几个历史年代,并提出各历史年代特色、保护内容及重点和利用策略。

《规划》总结了包括园林系列、工艺美术系列、建筑系列、蚕桑丝绸系列??列、民俗系列、名人系列、宗教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系列等苏州主要文化系列,并分别提出保护内容和保护策略。 七、历史城区保护 1、保护目标: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转型发展,提升宜居环境,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的保护和示范目标。 2、保护结构:“两环、三线、九片、多点”。 两环:城环、街环 三线:山塘线、上塘线、城中线 九片:阊桃片、拙园片、平江片、怡园片、天赐片、盘门片、虎丘片、西留片、寒山片 多点:城门、代表性园林、标志性古塔、标志性近现代建筑 八、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1、整体山水格局 整体山水格局: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山为缀、以业为根,突出“东方水城”的保护主题,重点保护城市与四角山水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 2、整体特色引导 根据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结合城市价值认知,形成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特色,将城区划分为网水、山水、新水、文水以及乡水五大特色片区。 3、历史文化名镇与历史老街 保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镇木渎;保护姑苏区葑门横街和相城区的陆慕老街。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延安市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圣地,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独特的政治地位,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强化本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对进一步发挥文物价值,增加地区知名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发展旅游,而对文物造成破坏。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现状,然后论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8)08-0-01 现代旅游业诞生的一百多年中,人类社会巨大变化内涵的变化,由过去的度假、消费、疗养、休息等单纯性的游山玩水逐渐向着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领略地域文明,增长见识,获取信息的目的。延安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对海内外游客具有永久的吸引力和魅力,而魅

力之所在就是历史文化,依托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现阶段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历史文化名城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将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有效结合起来,而是将两者对立,这样有意或无意的破坏文物旅游资源。因此,强化历史名城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对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具有双重作用。 一、延安市文物保护现状 十二五期间,延安市文物保护工作实现新突破。完成了《延安革命旧址群总体保护规划》编制既上报工作,国家文物局出具了审核意见;延安革命旧址群“十大”革命旧址保护提升项目全面铺开,其中西北局旧址、凤凰山旧址完成了整体保护,宝塔山、清凉山、杨家岭、桥儿沟完成了周边拆迁搬迁和环境整治工作;2013年延安遭受强降雨自然灾害后,争取国家和省文物局支持经费1.2亿元,23处受灾严重的国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梁家河知青旧居、中国医科大学旧址、甘谷驿教堂等18处文物点也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保护。目前,延安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8545处,其中有革命旧址445处。在这些文物点中,有国保单位20处(33个点),省保单位88处,县保单位255处;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9处;有博物馆、纪念馆39座,其中免费开放10座;馆库藏文物60219件(历史文物25000件、革命文物35219件),其中一级文物230件、二级文物2877件、三级文物12526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和指定工作。 二、条件标准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具有下列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之一。 1.与中国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有直接和重要关联。在国家政权、制度文明、国家礼仪、农业手工业发展、商贸交流、社会组织、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城市与建筑、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军事防御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2.与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社会形态、科技文化发展有直接和重要关联。突出反映近现代战争冲突与灾害应对、革命运动与政治体制变革、工商业发展、生活方式变迁、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科学技术发展、城市与建筑等方面的历史进程或杰出成就。 3.见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诞生、创建革命根据地、长征、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的伟大历史贡献。 4.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发展历程。突出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发展、工业体系建立、科技进步、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5.见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突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6.突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集中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或见证多民族交流融合。 (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应具有能够体现上述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载体和空间环境。 1.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格局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历史文化街区不少于2片,每片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不小于1公顷、50米以上历史街巷不少于4条、历史建筑不少于10处。 2.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少于10处,保存状态良好,且能够体现城市历史文化核心价值。 三、工作要求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县)应满足以下工作要求: (一)完成保护对象测绘建档、建库、挂牌工作。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探析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探析-旅游管理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探析 孟昊 作者简介:孟昊(1991—)男,天津市静海县人,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职务:学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魅力,知名度高,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如今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已成为旅游开发不可阻挡的潮流,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一、引言 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种文化的奠基,镌刻着城市发展的印记,蕴藏人类深厚的文化,是历史发展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文化名城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然而,当今人类在对历史文化名城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对历史文化遗产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为此,在开发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保护历史,树立发展的理念,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意义 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旅游开发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能够促进名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旅游开发可以带来名城文物古迹的重建和复原,使得城市文明得以重现和延续。第二,通过旅游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名城的重建与维护储备了足够的资金,有利于维持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通过旅游开发提高了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营造了良

好的城市形象。最后,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旅游开发将一些尘封已久,甚至快被人遗忘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古迹挖掘出来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名城旅游产品缺乏创新 近些年来,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不断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行、住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然而却忽视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许多名城的旅游产品由于没有创新,多年来几乎毫无变化,形式上略显单调和陈旧,难以跟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潮流。尤其是一些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比较匮乏,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大都雷同,毫无新意,不能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名城旅游形象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名城旅游环境受到威胁 名城旅游开发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人数的增多定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况且目前部分游客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形成自觉地保护景区环境的观念。尤其是每年旅游旺季,名城人流量剧增,超过了旅游容量的极限,环境因此更加恶化,加之地方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名城环境更加不容乐观。 (三)名城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名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开始出现滞后,并表现出了日益突出的矛盾。关系处理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各利益群体间相互碰撞的现象开始出现,特别是在名城保护、投资决策、资源了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上更加显现,同时还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恶劣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赏析论文

曲阜市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助教:×××(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时间:2015年1月20日

曲阜市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摘要: 文化影响力逐步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软实力”。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与集中合理的展示,不仅能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助力。曲阜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孔府、孔庙、孔林”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综合原始文明、古城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类型文化遗产,在中国历史与文明进程中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的保护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 曲阜;三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正文: 一、前言: 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1982年,成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虽然比较小,但知名度和影响力却是世界级的。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古老朴素的城市风貌闻名海内外,受到国内外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重视。笔者的家乡距离曲阜非常近,基于对曲阜的了解,对其城市保护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进行简单剖析,并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进行回顾与思考。 二、城市历史要素 2.1城市自然环境 2.1.1地形地貌 曲阜北、东、南三面环山,有凤凰山、九仙山、石门山、防山、尼山等百余座山头分布,中西部是泗河、沂河冲积平原,位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境内最高点是北部的凤凰山,海拔548.1米,最低点在西南部的程庄,海拔47米,城区中心海拔60.5米。 2.1.2自然气候 曲阜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温带季风影响显著,冬天干冷,夏天闷热,春秋季节短暂。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录(2013)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区) 我国已有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国务院曾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先后批准了三批共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1年起开始单独批复增补,至2013年7月烟台列入为止, 先后增补了24个,总数达到123个。其中2007年增补的海口市与第三批中的海口市琼山区有时合并算为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总计122个。122个文化名城按省域分布,最多的是江苏,有11个;其次是山东9个;河南和四川则分别有8个;广东有7个。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 第一章总则 本章共六条,主要规定了《条例》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基本原则,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资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监督管理体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激励机制; 总则在整个《条例》中起着统领的作用,集中反映了《条例》的立法精神和宗旨,是整个《条例》制度安排的中体现,因此,学习和掌握《条例》,首先应该理解和领会总则的各条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释义] 本条是关于《条例》立法宗旨的规定(一)关于《条例》的立法宗旨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自1982年至今(注:2008年),全国共公布了10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地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建设量大面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由于保护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许多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由于对严重影响和破坏历史风貌的行为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破坏。有的名镇、名村,从规划手法到建设模式,都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风格,忽视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空间格局、尺度和地方文化传统特色等问题,简单生硬地建大广场、修宽马路,严重影响了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有的地方不注重真实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拆真建假,大搞“仿古街”等假古董,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却被拆毁,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的历史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随意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使用性质,或者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下面是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

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文化名城 1.世界名城柏林 它位于德国东北部,面积883平方公里,人口330多万,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柏林始建于1237年,1871年成为德意志帝国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4国分区占领柏林,1948年被分为东、西两部分。1961年开始修建柏林墙将东西柏林隔开,1989年底柏林墙被推倒。1990年10月,德国重新统一,并规定正式合并的柏林成为统一后的德国首都。1991年6月,德国联邦议会决定将联邦议会和政府所在地从波恩迁往柏林。柏林是欧洲的旅游胜地,很多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群点缀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之中。古典与现代建筑艺术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体现了德意志建筑艺术的特色。建于1861-1869年的绛色市政厅、有800年历史的圣母教堂、宫殿式的国家歌剧院、雄伟的勃兰登堡门、壮观的宪兵广场及“菩提树下大街”两旁恢宏的建筑群等都令人强烈地感受到柏林辉煌的历史。一批现代化建筑物也为市景增添了色彩,如1957年落成的会议大厅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屋顶是向上张开的蚌壳状。在其北面,过去的帝国国会大厦已部分修复。1963年建成的交响音乐厅和著名建筑师路德维希设计的国家现代美术馆风格新颖。柏林也是德国文化最大的对外窗口。著名的德国国家歌剧院始建于1743年,是一座典型的巴罗克式建筑物,剧院内精美的雕像和绘画比比皆是。柏林有很多剧场和剧院、博物馆、画廊、电影院和露天剧场等。柏林爱乐乐团享誉世界,创办于1950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是世界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历史悠久的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都是世界著名学府。柏林主要工业有电子、机器制造、化工、印刷、纺织和食品加工等。1994年4月5日,柏林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2.法国首都 巴黎(Paris) 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形成两座河心岛(斯德和圣路易)。市区人口217万。城市本身踞巴黎盆地中央,属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1月平均气温3℃,7月平均气温18℃,年平均气温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3. 东京 是日本首都,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日本列岛中部,本州关东平原的南端,东南濒临东京湾,面向浩瀚的太平洋。东京全称为“东京都”,“都”是一级行政单位,表示首都的意思。900多年前,东京这个地方是一个荒凉的小村庄,村民们主要靠下海捕鱼为生,当年称之为千代田,今天东京市区有一个中心区称为千代田区,以作为城市来历的一种纪念。公元12世纪,一个名叫江户氏的豪族占据了这个地方,修建城堡,小村庄变为一个集镇,并以江户命名。在日语里,江户一词意为“江之门户”,恰好隅川和荒川等河流流经这里汇入东京湾,以江户来作为这个地方的名称在地理上是十分合适的,这就是东京旧称江户的由来。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将下令召集民工,大兴土木,筑起江户城。尽管当时的城市规模并不算大,但已成为关东地区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城镇。此时的江户城开始为官方文字所记载。从1603年到1867年的200多年时间里,江户是德川幕府政府(即中央集权制的军政府)所在地,成为统治日本的政治中心。在这一段时间里,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变为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1868年,德川幕府政府被推翻,日本实现明治维新,明治天皇下令将首都由京都迁至江户,京都亦称西京,因江户位于京都的东面,便将江户改称为东京,意为“东方的京城”,以便同古都京都相区别。明治天皇将江户改称东京的诏书是这一年的7月7日发布的,10月30 日明治天皇率皇室人员正式进入东京。1871年设东京府,1889年由15个区正式组成东京市。1943年,日本政府以法令条文形式将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