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16章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习题册题目及答案第16单元 机械波

《大学物理》习题册题目及答案第16单元 机械波

第16单元 机械波(一)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课程班序号一 选择题[ C ]1.在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 波源不动时,波源的振动周期与波动的周期在数值上是不同的 (B) 波源振动的速度与波速相同 (C)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任一质点振动相位总是比波源的相位滞后 (D)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任一质点的振动相位总是比波源的相位超前[ A ]2. 一横波沿绳子传播时的波动方程为)104cos(05.0t x y ππ-= (SI),则(A) 其波长为0.5 m (B) 波速为5 m ⋅s -1(C) 波速为25 m ⋅s -1 (D)频率为2 Hz[ C ]3. 一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圆频率为ω,波速为u 。

设t = T /4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A) )/(cos u x t A y -=ω (B) ]2/)/([cos πω+-=u x t A y (C) )/(cos u x t A y +=ω (D) ])/([cos πω++=u x t A y[ D ]4.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 T/4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若振动以余弦函数表示,且此题各点振动的初相取π-到π之间的值,则 (A) 0点的初位相为00=ϕ(B) 1点的初位相为 21πϕ-=(C) 2点的初位相为 πϕ=2(D) 3点的初位相为 23πϕ-=[ D ]5.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媒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处的过程中: (A) 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

(B) 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

(C) 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大。

(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二 填空题1.频率为100Hz 的波,其波速为250m/s ,在同一条波线上,相距为0.5m 的两点的相位差为52π. 2. 一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

1x 和2x 两点处的振动曲线分别如图(a)和(b)所示。

大物习题册答案及详解(山东理工大学大二上学期2020版)

大物习题册答案及详解(山东理工大学大二上学期2020版)
考点: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的电场强度公式:E=σ/ε0,电场强度等于两个带电平行电板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 和。(课本120页 例6-7 推导公式)
4.如图所示,一点电荷q位于正立方体的A角上,则通过侧面abcd的电通量Φe=q/24ε0
考点: 高斯定理公式 (课本118页 6-18) 解法:1.建立一正方体高斯面(补7个如图正方体),使A点位于正中心
考点:电势是一个与引进电荷无关,完全由电场自身的性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物理量。电场中某点电势的大小与零 电势点的选取有关。
2.在边长为a的正方体中心处放置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在一个侧面的中心处的电势为
(B)
(A)Q/4πε0a
(B)Q/2πε0a
(C)Q/πε0a
(D)Q/2√2πε0a
q/(1/r-1/r0)/4πε0
考点:电势的计算
解法:U=∫
r0 r
E·dr
=∫
r0 qdr r 4πε0r
2
=q/(1/r-1/r0)/4πε0
(课本122页
6-29b)
பைடு நூலகம்
3.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球,在电_场__力__作__用下,从电势为U的a点移动到电势为零的b点,若已知小球在b点的 速率为Vb,则小球在a点的速率Va=√Vb2-2qU/m
②均匀带电球面内的电势UP2=Q/4πε0R(课本123页例6-8结论得), ③UP=UP1+UP2.
6.在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A的静电场中,将另一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B从a点移到b点,a、b两点距离点电荷A的距 离分别为r1和r2,如图所示,则移动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C) (A)-Q(1/r1-1/r2)/4πε0 (B)qQ(1/r1-1/r2)/4πε0 (C)-qQ(1/r1-1/r2)/4πε0 (D)-qQ/4πε0(r2-r1) 考点:电场力的功 解法:Aeab=q(UA-UB)=q(-Q/4πε0r1— -Q/4πε0r2)=-qQ(1/r1-1/r2)/4πε0 (课本123页 6-31)

大学物理 第16章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例题及练习题

大学物理 第16章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例题及练习题
2( 2k + 1) ( k = 0,1,2......)
∴ n = 2,6,10...... 时概率密度最大
nhπ 6 × 10 = =1时 (3) n=1时: E = =1 2mL L
2 2 2 2 2 −38
A 例题3 例题3 设粒子沿 x 方向运动,其波函数为 ψ ( x ) = 方向运动, 1 + ix
( n = 1,2,3,...)
E n=4
p2 E = 2m p= nπh nh 2 mE = = a 2a
n=3 n=2 n=1
h 2a λ= = p n
二者是一致的。 二者是一致的。
( n = 1, 2, 3,...)
o a
x
例题2 粒子质量为m, 在宽度为L的一维无限 的一维无限深势 例题2 P516例1:粒子质量为m, 在宽度为 的一维无限深势 中运动,试求( 粒子在0 阱中运动,试求(1)粒子在0≤x≤L/4区间出现的概率。并 ≤ / 区间出现的概率。 求粒子处于n=1 状态的概率。 在哪些量子态上, 求粒子处于 1和n=∞状态的概率。(2)在哪些量子态上, 状态的概率 (2)在哪些量子态上 L/4处的概率密度最大?(3)求n=1时粒子的能量 补充 。 /4处的概率密度最大 (3)求 =1时粒子的能量(补充 处的概率密度最大? =1时粒子的能量 补充)。 2 nπ x 由题得: 解:(1) 由题得: 概率密度 |ψ | = sin
2 2 2 2 0
2
2
2
2
0
0
k
0
2
2
2 k
0
k
k
k
0
h ∴λ = = p
hc 2E m c + E
2 k 0

第12章(1) 光的干涉答案

第12章(1) 光的干涉答案

图中数字为各处的折射率图16-23一、选择题【C 】1.(基础训练2)如图16-15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 n 1 < n 2 > n 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A ) 2πn 2e /(n 1λ1) (B )[4πn 1e / ( n 2λ1)] + π(C ) [4πn 2e / ( n 1λ1)] + π (D )4πn 2e /( n 1λ1) 解答:[C]根据折射率的大小关系n 1 < n 2 > n 3,判断,存在半波损失,因此光程 差2/2λδ+=e n 2,相位差πλπδλπϕ∆+==en 422。

其中λ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换算成介质1n 中的波长即为11λλn =,所以答案选【C 】。

【B 】2.(基础训练6)一束波长为 λ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的最小厚度为(A ) λ/4 (B ) λ/(4n) (C ) λ/2 (D ) λ/(2n) 解答:[B]干涉加强对应于明纹,又因存在半波损失,所以光程差()()()2/221/4()/4nd k d k n Min d n λλλλ∆=+=⇒=-⇒=【B 】3.(基础训练8)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

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A ) 向右平移 (B ) 向中心收缩(C ) 向外扩张 (D ) 静止不动 (E ) 向左平移 解答:[B]中央条纹级次最低,随着平凸镜缓慢上移,中央条纹的级次增大即条纹向中心收缩。

【A 】4.(基础训练9)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

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第十六章元答案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第十六章元答案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第十六章元答案第十六章量子物理基础一、选择题:1. 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D ](A )频率高的光子易显示波动性(B )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以显示粒子性(C )光的衍射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 )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2. 金属的光电效应的红限依赖于:[ C ](A )入射光的频率(B )入射光的强度(C )金属的逸出功(D )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3. 用频率为1ν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时,测得饱和电流为1I ,以频率为2ν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测得饱和电流为2I ,若21I I >,则:[ D ](A )21νν> (B )21νν<(C )21νν= (D )1ν与2ν的关系还不能确定4. 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关系是: [ C ](A )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 )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C )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D )与入射光的强度成线性关系5. 两束频率、光强都相同的光照射两种不同的金属表面,产生光电效应,则: [ C ](A )两种情况下的红限频率相同(B )逸出电子的初动能相同(C )在单位时间内逸出的电子数相同(D )遏止电压相同6. 钾金属表面被蓝光照射时,有光电子逸出,若增强蓝光强度,则:[ A ](A )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加(B )逸出的光电子初动能增大(C )光电效应的红限频率增大(D )发射光电子所需的时间增长7. 用频率为1ν的单色光照射一金属表面产生光电效应,用频率为2ν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表面也产生光电效应,而且测得它们的光电子有E k 1>E k 2的关系,则:[ A ](A )1ν>2ν (B )1ν<2ν (C )1ν=2ν (D )不能确定8. 当照射光的波长从4000?变到3000?时,对同一金属,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测得的遏止电压将:[ D ](A )减小V 56.0 (B )增大V 165.0 (C )减小V 34.0 (D )增大V 035.19. 钠光的波长是λ,设h 为普朗克恒量,c 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光子的:[ C ](A )能量为c h /λ (B )质量为λc h / (C )动量为λ/h(D )频率为c /λ (E )以上结论都不对10. 以下一些材料的功函数(逸出功)为:铍—eV 9.3、钯—5.0eV 、铯—1.9eV 、钨—4.5eV 。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答案16电磁感应.docx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答案16电磁感应.docx

习题1616・1・如图所示,金属圆环半径为/?,位于磁感应强度为P的均匀磁场中,圆环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当圆环以恒定速度▽在环所在平面内运动时,求环中的感应电动势及环上位于与运动方向垂直的直径两端〃间的电势差。

解:(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考虑到圆环内的磁通量不变,所以,环中的感dtr u ——(2)利用:8ah= £ (vxB)-dl ,有:£ah = Bv・2R = 2BvR。

【注:相同电动势的两个电源并联,并联后等效电源电动势不变】16-2.如图所示,长直导线屮通有电流/ = 5.0/1,在与其相距d = 0.5cm 处放有一矩形线圈,共1000匝,设线圈长/ = 4.0cm ,宽a = 2.0cm。

不计线圈口感,若线圈以速度v = 3.0cm/s沿垂直于长导线的方向向右运动,线圈中的感生电动势多大?解法一: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

首先用[fp•〃二工/求出电场分布,易得:则矩形线圈内的磁通量为:rh s = -N有:dxdt八=1.92x107 V。

2 兀(d + a)解法二:利用动生电动势公式解决。

由击j〃二“0工/求出电场分布,易得:“()/ 17tr考虑线圈框架的两个平行长直导线部分产生动生电动势,近端部分:®=NBJv,远端部分:E2=NB2I V,吗丄—丄”心2兀 ' d d + a 27ld(d 十= l・92xlOP。

16・3・如图所示,长直导线屮通有电流强度为/的电流,长为/的金属棒必与长直导线共面且垂直于导线放置,其。

端离导线为d,并以速度E平行于长直导线作匀速运动,求金属棒中的感应电动势£并比较4、5的电势大小。

解法一:利用动生电动势公式解决:d£ = (yxBydl如力,171 r"o" dr“0以[〃 + /------ ——= -------- In -----17C r 2兀 d由右手定则判定:u(l>u ho解法二: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16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16

第十六章 电磁场P177.16.1 一条铜棒长为L = 0.5m ,水平放置,可绕距离A 端为L /5处和棒垂直的轴OO'在水平面内旋转,每秒转动一周.铜棒置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B = 1.0×10-4T .求铜棒两端A 、B 的电势差,何端电势高.[解答]设想一个半径为R 的金属棒绕一端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经过时间d t 后转过的角度为d θ = ωd t ,扫过的面积为d S = R 2d θ/2,切割的磁通量为d Φ = B d S = BR 2d θ/2,动生电动势的大小为ε = d Φ/d t = ωBR 2/2.根据右手螺旋法则,圆周上端点的电势高.AO 和BO 段的动生电动势大小分别为22()2550AO B LBL ωωε==, 22416()2550BOB LBL ωωε==. 由于BO > AO ,所以B 端的电势比A 端更高,A 和B 端的电势差为2310BO AOBL ωεεε=-=242332π 1.010(0.5)1010BL ω-⨯⨯⨯=== 4.71×10-4(V). [讨论]如果棒上两点到O 的距离分别为L 和l ,则两点间的电势差为222()(2)222B L l Bl B L Ll ωωωε++=-=.16.2 一长直载流导线电流强度为I ,铜棒AB 长为L ,A 端与直导线的距离为x A ,AB 与直导线的夹角为θ,以水平速度v 向右运动.求AB 棒的动生电动势为多少,何端电势高?[解答]在棒上长为l 处取一线元d l ,在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长度为 d l ⊥ = d l cos θ;线元到直线之间的距离为r = x A + l sin θ,直线电流在线元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图16.1图16.2002π2π(sin )A IIB rx l μμθ==+.由于B ,v 和d l ⊥相互垂直,线元上动生电动势的大小为0cos d d d 2π(sin )A Iv lBv l x l μθεθ⊥==+,棒的动生电动势为00cos d 2πsin LAIv lx l μθεθ=+⎰00cos d(sin )2πsin sin LA A Iv x l x l μθθθθ+=+⎰ 0sin cot ln2πA AIvx L x μθθ+=,A 端的电势高.[讨论](1)当θ→π/2时,cot θ = cos θ/sin θ→0,所以ε→0,就是说:当棒不切割磁力线时,棒中不产生电动势.(2)当θ→0时,由于sin sin sin lnln(1)A A A Ax L L L x x x θθθ+=+→,所以02πAIvLx με→,这就是棒垂直割磁力线时所产生电动势.16.3 如图所示,平行导轨上放置一金属杆AB ,质量为m ,长为L .在导轨上的一端接有电阻R .匀强磁场B 垂直导轨平面向里.当AB 杆以初速度v 0向运动时,求:(1)AB 杆能够移动的距离;(2)在移动过程中电阻R 上放出的焦耳热为多少? [分析]当杆运动时会产生动生电动势,在电路中形成电流;这时杆又变成通电导体,所受的安培力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杆将做减速运动.随着杆的速度变小,动生电动势也会变小,因而电流也会变小,所受的安培力也会变小,所以杆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减速运动,最后缓慢地停下来.[解答](1)方法一:速度法.设杆运动时间t 时的速度为v ,则动生电动势为ε = BLv ,电流为I = ε/R ,所受的安培力为F = -ILB = -εLB/R = -(BL )2v/R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取速度的方向为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 得速度的微分方程为BA图16.32()d d BL v v m R t-=,即: 2d ()d v B L t v m R=-积分得方程的通解为21()ln BL v t C mR=-+.根据初始条件,当t = 0时,v = v 0,可得常量C 1 = ln v 0.方程的特解为20()exp[]BL v v t mR=-.由于v = d x /d t ,可得位移的微分方程20()d exp[]d BL x v t t mR=-,方程的通解为20()exp[]d BL x v t t mR =-⎰2022()exp[]()mRv BL t C BL mR-=-+, 当t = 0时,x = 0,所以常量为022()mRv C BL =. 方程的特解为202(){1exp[]}()mRv BL x t BL mR=--. 当时间t 趋于无穷大时,杆运动的距离为2()mRv x BL =. 方法二:冲量定理.根据安培力的公式可得F = -(BL )2v/R ,负号表示安培力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因此2()d d BL x F t R-=,根据冲量定理得d 0tF t mv=-⎰,即:杆所受的冲量等于杆的动量的变化量.积分后可得02()mv Rx BL =. (2)方法一:焦耳定律.杆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元为222()d d d d BLv Q I R t t t R R ε===220()2()exp[]d BLv BL t t R mR=-整个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2200()2()exp[]d BLv BL Q t t R mR ∞=-⎰222002()exp[]22mv mv BL t mR ∞-=-=, 即:焦耳热是杆的动能转化而来的.方法二:动能定理.由于I = ε/R ,其中ε = BLv = BL d x /d t ,而安培力为F = -ILB ,负号表示安培力的方向与杆运动的方向相反.因此焦耳热元为d Q = I 2R d t = I εd t = IBL d x = -F d x .负号表示安培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磁场的安培力对杆所做的功等于杆的动能的增量,因此安培力在杆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做的功为201d (0)2W F x mv =-=--⎰, 所以产生的焦耳热为212Q W mv ==. [小结]在求杆的运动距离时,用冲量定理可避免解微分方程.在求焦耳热时用动能定理可避免积分运算.16.4 如图所示,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金属棒AB 从静止开始沿倾斜的绝缘框架滑下.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竖直向上(忽略棒AB 与框架之间的摩擦),求棒AB 的动生电动势.若棒AB 沿光滑的金属框架滑下,设金属棒与金属框组成的回路的电阻R 为常量,棒AB 的动生电动势又为多少?[解答](1)棒的加速度为a = g sin θ,经过时间t ,棒的速度为v = at = (g sin θ)t ,而切割磁力线的速度为v ⊥ = v cos θ,所以棒的动生电动势为ε = BLv ⊥ = BLg (sin θcos θ)t = BLg (sin2θ)t /2.(2)设棒运动时间t 时的速度为v ,则动生电动势为图16.4ε = BLv cos θ,电流为I = ε/R ,所受的安培力的大小为F = ILB = εLB/R = (BL )2v cos θ/R ,其方向水平向右.安培力沿着斜面向上的分量为F' = F cos θ,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取速度的方向为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ΣF = ma 得速度的微分方程为2(cos )d sin d BL v vmg m R tθθ-=,即 2d d sin (cos )mRt v mgR BL vθθ=-, 方程可化为222d[sin (cos )]d (cos )sin (cos )mR mgR BL v t BL mgR BL vθθθθθ--=-. 积分得方程的通解为22ln[sin (cos )](cos )mR t mgR BL v C BL θθθ-=-+.根据初始条件,当t = 0时,v = 0,可得常量2ln(sin )(cos )mRC mgR BL θθ=, 方程的特解为22[sin (cos )]ln (cos )sin mR mgR BL v t BL mgR θθθθ--=, 棒的速度为22sin (cos ){1exp[]}(cos )mgR BL v t BL mRθθθ=--, 动生电动势为cos BLv εθ=2(cos )tan {1exp[]}mgR BL t BL mRθθ=--. [讨论]当时间t 趋于无穷大时,最终速度为2sin (cos )mgR v BL θθ=,最终电动势为tan mgRBL εθ=, 最终电流为tan mgI BLθ=. 另外,棒最终做匀速运动,重力做功的功率等于感生电流做功的功率,重力做功的功率为P = mg sin θv ,感生电流做功的功率为222(cos )BLv P I R R Rεθ===, 两式联立也可得2sin (cos )mgR v BL θθ=,由此可以求出最终电动势和电流.[注意]只有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重力所做的功才等于电流所做的功,否则,重力还有一部分功转换成物体的动能.16.5 电磁涡流制动器是一个电导率为ζ,厚度为t 的圆盘,此盘绕通过其中心的垂直轴旋转,且有一覆盖小面积为a 2的均匀磁场B 垂直于圆盘,小面积离轴r (r >>a ).当圆盘角速度为ω时,试证此圆盘受到一阻碍其转动的磁力矩,其大小近似地表达为M ≈B 2a 2r 2ωζt .[解答]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ζ = 1/ρ.不妨将圆盘与磁场相对的部分当成长、宽和高分别为a 、a 和t 的小导体,其横截面积为S = at ,电流将从横截面中流过,长度为a ,因此其电阻为1l R S tρσ==. 宽为a 的边扫过磁场中,速度大小为v = r ω,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为ε = Bav = Bar ω,圆盘其他部分的电阻远小于小导体的电阻,因此通过小导体的电流强度为I ≈ε/R = Bar ωζt ,所受的安培力为F = IaB ≈B 2a 2r ωζt ,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产生的磁力矩为M = Fr ≈B 2a 2r 2ωζt .其方向与角速度的方向相反.16.6 如图,有一弯成θ角的金属架COD 放在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垂直于金图16.5t属架COD 所在平面,一导体杆MN 垂直于OD 边,并在金属架上以恒定速度v 向右滑动,v 与MN 垂直,设t = 0时,x = 0,求下列两情形,框架内的感应电动势εi .(1)磁场分布均匀,且B 不随时间改变; (2)非均匀的交变磁场B = Kx cos ωt . [解答](1)经过时间t ,导体杆运动的距离为X = vt ,杆的有效长度为l = X tan θ = v (tan θ)t , 动生电动势为εi = Blv = Bv 2(tan θ)t . (2)导体杆在t 时刻运动到X 处,在三角形中取一个面积元 d S = y d x , 由于y = x tan θ,所以d S = x tan θd x ,通过该面元的磁通量为d Φ = B d S = K cos ωt tan θx 2d x ,通过三角形的磁通量为20tan cos d XK t x x Φθω=⎰31tan cos 3K tX θω=331tan cos 3Kv t t θω=,感应电动势为d d i t Φε=-323tan (3cos sin )3kv t t t t θωωω=--,即: 32tan (sin 3cos )3i kv t t t t θεωωω=-.[注意]公式B = Kx cos ωt 中的x 是场点到O 点的距离,不一定是杆运动的距离,为了区别两个距离,杆的距离用X 表示.16.7 如图所示的回路,磁感应强度B 垂直于回路平面向里,磁通量按下述规律变化Φ = 3t 2 + 2t + 1,式中Φ的单位为毫韦伯,t 的单位为秒.求:(1)在t = 2s 时回路中的感生电动势为多少? (2)电阻上的电流方向如何?[解答](1)将磁通量的单位化为韦伯得 Φ = (3t 2 + 2t + 1)/103,感生电动势大小为ε = |d Φ/d t | = 2(3t + 1)/103.t = 2s 时的感生电动势为1.4×10-2(V).(2)由于原磁场在增加,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所以在线圈中感生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从电阻的左边流向右边.O图16.6图16.716.8 如图所示的两个同轴圆形导体线圈,小线圈在大线圈上面.两线圈的距离为x ,设x 远大于圆半径R .大线圈中通有电流I 时,若半径为r 的小线圈中的磁场可看作是均匀的,且以速率v = d x /d t 运动.求x = NR 时,小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多少?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解答]环电流在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20223/22()IR B x R μ=+, 当x >>R 时,磁感应强度为2032IRB xμ≈.小线圈的面积为S = πr 2,通过的磁通量为2203π2IR r BS x μΦ=≈, 当小线圈运动时,感应电动势为22043πd d 2IR r vt xμΦε=-≈, 当x = NR 时,感应电动势为20423π2Ir vN Rμε≈. 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电流的环绕方向相同.16.9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B 与矩形导线回路的法线n 成θ = 60°角,B = kt (k 为大于零的常数).长为L 的导体杆AB 以匀速v 向右平动,求回路中t 时刻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设t = 0时,x = 0).[解答]经过时间t ,导体杆运动的距离为 x = vt , 扫过的面积为 S = Lx = Lvt ,通过此面积的磁通量为Φ = B ·S = BS cos θ = Lvkt 2/2.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ε = d Φ/d t = Lvkt .由于回路中磁通量在增加,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原磁通量增加,其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所以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是顺时针的.16.10 长为b ,宽为a 的矩形线圈ABCD 与无限长直截流导线共面,且线圈的长边平行于长直导线,线圈以速度v 向右平动,t 时刻基AD 边距离长直导线为x ;且长直导线中的电流按I = I 0cos ωt 规律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求回路中的电动势ε.[解答]电流I 在r 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图16.8图16.902πIB rμ=,穿过面积元d S = b d r 的磁通量为0d d d 2πIbB S r rμΦ==,穿过矩形线圈ABCD 的磁通量为001d ln()2π2πx axIbIb x a r r xμμΦ++==⎰, 回路中的电动势为d d t Φε=-0d 11d [ln()()]2πd d b x a I x I x t x a x tμ+=-+-+ 00cos [ln()sin ]2π()I bx a av tt x x x a μωωω+=++. 显然,第一项是由于磁场变化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第二项是由于线圈运动产生的动生电动势. *16.11 如图,一个矩形的金属线框,边长分别为a和b (b 足够长).金属线框的质量为m ,自感系数为L ,忽略电阻.线框的长边与x 轴平行,它以速度v 0沿x 轴的方向从磁场外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0的均匀磁场中,B 0的方向垂直矩形线框平面.求矩形线框在磁场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 v (t )和沿x 轴方向移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x = x (t ).[解答]由于b 边很长,所以线框只有右边在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当线框速度为v 时,产生的动生电动势为ε = B 0av .当线框中的电流为i 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为d d L i Ltε=. 根据欧姆定律得ε + εL = iR ,由于不计电阻,所以有0d 0d iB av Lt+=. ① 右边所受的力为F = iaB 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0d d v iaB mt=, 微分得图16.10图16.11202d d d d i vaB m t t=, ②联立①和②式得微分方程2202()d 0d aB v v t mL+=, 这是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其通解为v A B =+.当t = 0时,v = v 0,所以A = v 0.加速度a t = d v /dt )A B =-+,当t = 0时,a t = 0,所以B = 0.速度方程为0v v =. 由于v = d x /d t ,所以0d d x v t v t ==⎰⎰00v C =+. 当t = 0时,x = 0,所以C = 0,所以位移方程为0x v =.16.12 如图所示的圆面积内,匀强磁场B 的方向垂直于圆面积向里,圆半径R = 12cm ,d B /d t = 10-2T·s -1.求图中a 、b 、c 三点的涡旋电场为多少(b 为圆心)?设ab = 10cm ,bc = 15cm . [解答](1)当点在磁场之中时,以b 为圆心,以r 为半径作一圆形环中,其周长为C = 2πr ,面积为S = πr 2.取环路的逆时针方向为正,根据右手螺旋法则,面积的法向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大学物理下第16章习题详解

大学物理下第16章习题详解

第16章习题解答【16-1】解:取固定坐标xOy ,坐标原点O 在水面上(图题16-1示)设货轮静止不动时,货轮上的B 点恰在水面上,则浮力的增量为S ρgy 。

该力与位移y 成正比,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故货轮的自由振动是简谐振动,其运动方程为:0gy S dt yd M 22=+ρ0y MgS dt y d 22=+ρ 根据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有:Mg S 2ρω=故s 35.6s 8.910102101022g S M 22T 3334=⨯⨯⨯⨯⨯===πρπωπ【16-2】解:取物体A 为研究对象,建立坐标Ox 轴沿斜面向下,原点取在平衡位置处,即在初始位置斜下方距离l 0处,此时:m 1.0ksin m g l 0==θ(1)(1)A 物体共受三力;重力mg ,支持力N ,张力T 。

不计滑轮质量时,有:kx T =列出A 在任一位置x 处的牛顿方程式:220dt xd m )x l (k sin mg T sin mg =+-=-θθ将①式代入上式,整理后得:0x mkdt x d 22== 故物体A 的运动是简谐振动,且s rad mk/7==ω 由初始条件⎩⎨⎧=-=0υl x ,求得:⎩⎨⎧===πϕml A 1.00,故物体A 的运动方程为:x=0.1cos(7t+π)m(2)当考虚滑轮质量时,两段绳子中张力数值不等,如图题16-2(c )所示,分别为T 1、T 2,则对A 列出任一位置x 处的牛顿方程式为:221dtxd m T sin mg =-θ (2)对滑轮列出转动方程为:222r2r 1dt xd Mr21r a )Mr 21(J T T ===-β (3)式中,T 2=k(l 0+x) (4) 将③、④代入式②式,有:220dtxd )m 2M ()x l (k sin mg +=+-θ整理得:0x )m 2M (kdt x d 22=++ 可见,物体A 仍作简谐振动,此时圆频率为:s /ra d 7.5m 2Mk =+=ω由于初始条件:x 0=-l 0,υ0=0可知,A 、ϕ不变,故物体A 的运动方程为: x=0.1cos(5.7t+π)m由以上可知:弹簧在斜面上的运动,仍为谐振动,但平衡位置发生了变化,滑轮的质量改变了系统的振动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块平面晶体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形膜,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滚
柱之间的距离 L 变小,则在 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 )
(A) 数目减小,间距变大
(B) 数目减小,间距不变
(C) 数目不变,间距变小
(D)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
题 16-3 图 分析与解 图(a)装置形成的劈尖等效图如图(b)所示.图中 d 为两滚柱的直径差, b 为两相邻明(或暗)条纹间距.因为 d 不变,当 L 变小时,θ 变大,L′、b 均变小.
2
Δ2 -Δ1 =(n -1)d =(k2 -k1 )λ 式中(k2 -k1 )可以理解为移过点 P 的条纹数(本题为 5).因此,对于这类问题,求解 光程差的变化量是解题的关键.
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两介质片插入前后,对于原中央明纹所在点 O,有
∆2 − ∆1 = (n2 − 1)d = 5λ
将有关数据代入可得
第 5 条暗环的半径为 3.0 ×10−3 m 。求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和 k 的值。
解 第 k 个暗环的半径为
4
,
(1)
当 时,为中心的暗点,当 个暗环,对应于 ,其半径为
时,为第 1 条暗环,等等。第 k 个暗环之外的第 5
(2) 将以上两式平方后相除,得
, 将数值代入并求出 k 值,得
, . 将 k 值代入式(1),可求得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为
解:根据牛顿环干涉的实验结果,有
根据已知条件
rk = kRλ / n
r1 = Rλ / n, r4 = 2 Rλ / n

∆r = Rλ / n ∆r ' = Rλ '/ n可得 因此有∆源自 (')2=
λ
'
∆r λ
λ
'
=
∆r (
')2 λ
=
545.9nm
∆r
16-9 若用波长为 589nm 的钠光观察牛顿环,发现 k 级暗环的半径为 2.0 ×10−3 m ,而其外侧
d = 5λ = 4.74 ×10−6 m n −1
16-5 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 380 nm 的肥皂膜上.设肥皂的折射率为 1.32. 试问该膜的正面呈现什么颜色?
分析 这是薄膜干涉问题,求正面呈现的颜色就是在反射光中求因干涉增强光的波长 (在可见光范围).
解 根据分析对反射光加强,有
2ne + λ = kλ (k = 1,2,...)
2 λ = 4ne 2k −1
在可见光范围,k =2 时, λ = 668.8 nm (红光)
k =3 时, λ = 401.3 nm (紫光)
故正面呈红紫色.
16-6 利用空气劈尖测细丝直径。如图所示,已知 λ = 589.3nm , L = 2.888 ×10−2 m ,测得
三十条条纹的总宽度为 4.295 ×10−3 m ,求细丝直径 d 。
题 16-1 图 16-2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 n2 ,厚度为 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 折射率分别为 n1 和 n3,且 n1 <n2 ,n2 >n3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 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的光程差是( )
(A)2n2e
(B)2n2e

λ 2
(C)2n2e − λ
(D)2n2e

λ 2n2
题 16-2 图
分析与解 由于 n1 <n2 ,n2 >n3 ,因此在上表面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下表面的反
射光没有半波损失,故它们的光程差

=
2n2e
±
λ 2
,这里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因此正
1
确答案为(B).
16-3 如图(a)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距离为 L,夹在
由图可得 sinθ = λn / 2b = d / L′ ,因此条纹总数 N = L′ / b = 2d / λn ,因为 d 和λn 不变,
所以 N 不变.正确答案为(C)
16-4 如图所示,将一折射率为 1.58 的云母片覆盖于杨氏双缝上的一条缝上,使得屏
上原中央极大的所在点 O 改变为第五级明纹.假定 λ =550 nm,求:(1)条纹如何移动?
16-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 S 到两缝 S1 、S2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 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 O 处,现将光源 S 向下移动到图中的 S′位置,则()
(A)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分析与解 由 S 发出的光到达 S1 、S2 的光程相同,它们传到屏上中央 O 处,光程差 Δ=0,形成明纹.当光源由 S 移到 S′时,由 S′到达狭缝 S1 和 S2 的两束光产生了光程差. 为了保持原中央明纹处的光程差为 0,它会向上移到图中 O′处.使得由 S′沿 S1 、S2 狭缝 传到 O′处的光程差仍为 0.而屏上各级条纹位置只是向上平移,因此条纹间距不变.故选 (B).
(2) 云母片的厚度 t.
题 16-4 图 分析 (1)本题是干涉现象在工程测量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它可以用来测量透明介质薄 片的微小厚度或折射率.在不加介质片之前,两相干光均在空气中传播,它们到达屏上任一 点 P 的光程差由其几何路程差决定,对于点 O,光程差Δ=0,故点 O 处为中央明纹,其余 条纹相对点 O 对称分布.而在插入介质片后,虽然两相干光在两介质薄片中的几何路程相 同,但光程却不同,对于点 O,Δ≠0,故点 O 不再是中央明纹,整个条纹发生平移.原来 中央明纹将出现在两束光到达屏上光程差Δ=0 的位置. (2) 干涉条纹空间分布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光程差的变化.因此,对于屏上某点 P(明纹 或暗纹位置),只要计算出插入介质片前后光程差的变化,即可知道其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 插入介质前的光程差Δ1 =r1 -r 2 =k1 λ(对应 k1 级明纹),插入介质后的光程差Δ2 = (n-1)d +r1 -r2 =k1 λ(对应 k1 级明纹).光程差的变化量为
所以
q
=
l
⎛⎜1 − ⎝
1 n
⎞ ⎟ ⎠
=
1.7 ×10−4
rad
2∆l
16-8 在利用牛顿环测未知单色光波长的实验中,当用波长为 589.3nm 的钠黄光垂直照射时,
测的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 ∆r = 4.0 ×10−3 m ;当用波长未知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时,测的
第一和第四暗环的距离为, ∆r ' = 3.85×10−3 m ,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析:在应用劈尖干涉公式 d = λ L 时,应注意相邻条纹的间距 b 是 N 条条纹的宽度 ∆x 2nb
除以(N-1),对空气劈尖而言,n=1.
解:由分析可知,相邻条纹间距 b = ∆x ,则细丝直径为 N −1
d = λ L = λ ( N −1) = 5.75×10−5 m
2nb 2n∆x
3
16-7 折射率为 1.60 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形膜(劈尖角θ很小).用波长λ
.
16-10. 一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为 1.2m,求图面朝下放在平玻璃板上,用波长为 650nm 的红光观察牛顿环,求第三条暗环的直径
解 第 3 条暗环对应的 k 值为 3,其半径为
,
所以,第 3 条暗环的直径为

5
=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在劈形膜内充满 n =1.40 的液体时
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形膜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Δl=0.5 mm,那么劈尖角θ应是多少?
解:空气劈形膜时,间距
液体劈形膜时,间距
λλ l1 = 2n sinθ ≈ 2θ
λλ l2 = 2sinθ ≈ 2nθ
∆l = l1 − l2 = λ (1−1/ n) / (2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