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甲烷教学设计

(公开课)甲烷教学设计
(公开课)甲烷教学设计

主题: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一课时——甲烷的化学性

化学组王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

2.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3.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模型、观看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多媒体模拟反应历程,增强学生对甲烷分子空间构型这类抽象的知识的理解,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让学生体会由结构推性质和由性质推结构的过程与方法,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物质可能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

2.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了解甲烷对于人类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及关心能源、社会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 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类比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

PPT课件,课本P61“科学探究”中的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1分钟)

【新闻导入新课】有关2014年7月8日新疆“大黄山”瓦斯爆炸新闻导入课题。

【过渡】新闻中的“气”指什么气体?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新能源,我们今天要来研

究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它的主要成分甲烷的性质. 。

【板书】§3-1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及本节课重难点。

环节二:自主学习检测

【讲】现在我们以抽签题号答题方式进行。并讲述答题规则。

【课件】展示7个数字,让点到名字的学生任意选择题号准确答题。(4分钟)

1、甲烷的存在(C层次学生回答)

2、甲烷的物理性质

3、甲烷的组成与结构(C、B层次学生上黑板写)

化学式:____________ 电子式:____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空间结构:___________

4、甲烷的稳定性

5、是一道空题,给学生惊喜,且能加上1分

6、甲烷的氧化性

7、取代反应概念的理解

【学生板书】1.分子式:CH4 2.电子式: 3.结构式:

CH4(g)+ 2O2(g)CO2(g)+ 2H2O(l)

【评价】教师点评并用课件展示答案。

环节三:重点、难点探究

1、甲烷的分子构型

【过渡】能不能通过结构式得出甲烷的分子构型就是平面正方形呢?

【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能不能通过结构式得出甲烷的分子构型就是平面正方形呢?为什么?如果不是,那甲烷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要求:小组讨论2分钟,展示答案不超过2分钟。

【小组讨论】(2分钟)

【A层次学生展示答案】不能,如果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键之间的夹角是90°和180°,再有,甲烷分子中4个C—H键的长度和强度都是相等的,且每两个C—H键之间的夹角,都是109°28′,也相等。不符合客观事实。甲烷应该是正四面体结构,其中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顶点。。

【教师点评】分析得很好,本组可以加上3分。

【补充】这样看来甲烷的结构式并不能代表其真实的空间构型,但是为了简便起见,一般只写有机物的平面结构

式。

【展示】为了加深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我们再一起来观察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实物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动画】演示甲烷正四面体结构。

【小结】甲烷的结构特点: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其中四个C—H键的键长都是相等的、键角都是109°28′。

【课件】展示甲烷的结构特点。

小试牛刀

【课堂练习】能够证明甲烷分子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的事实是(D )

A.甲烷的四个碳氢键的键能相等

B.甲烷的四个碳氢键的键长相等

C.甲烷的一氯代物(CH 3Cl )只有一种

D.甲烷的二氯代物(CH 2Cl 2)只有一种

2、甲烷的性质

【过渡】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那么甲烷的正四面体型结构决定其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性质

1. 甲烷的物理性质略(自学测试环节已经讲述不再重复)

【板书】2、甲烷化学性质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很强,那甲烷能否也一样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现在我们

就一起来观看这个实验现象。

【实验视频】把甲烷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实验现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没有褪色。

【结论】不仅仅是酸性高锰酸钾,把甲烷通入溴水中、强酸强碱也都不发生反应。

【引导】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甲烷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说明什

么?

【学生答】甲烷分子中的C —H 键比较牢固,不易断裂,所以通常条件下,甲烷性质稳定。

【板书】(1).通常条件下,性质稳定。

【过渡】我们都知道一般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生成CO 2和H 2O ,同样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也可以与氧气在点

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O 2和H 2O 。

【板书】(2).氧化反应

O H 2CO O 2CH 2224+??→?+点燃

【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甲烷气体燃烧时的想象,并思考如何检验其燃烧产物。

【实验视频】甲烷的燃烧。

【合作探究2】如何验证甲烷的燃烧产物?(1分钟)

【学生展示】在火焰的正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看到烧杯内壁上有水滴生产,将烧杯快速倒过来, 往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有水、二氧化碳 。

【学生点评】说出该学生的观点。

【师点评】两个小组同学都很认真,回答正确,给他们都加上3分。

【讲】甲烷燃烧产物是CO 2和H 2O ,无污染,且放出大量热,是很好的气体燃料,现在有很多出租车用的就是天然气,经济又环保。可以造福于人类。但必须注意,如果空气中甲烷含量达到5%-15%时,遇到火花就会立即爆炸,所以煤矿矿井里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通风、严禁烟火等,以防止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事故发生。 因此,甲烷气体在点燃前需要验纯。

【设疑]】请大家观察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中间用(箭头)而不是用(等号),这主要因为有机物参加的化学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副反应比较多,我们写出来的是其主要反应。

【过渡】甲烷除了能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外,还能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反应。

【板书】3.甲烷的取代反应

【讲】在看这个实验视频前,交给同学们两个任务:一、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二、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实验视频】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

【描述】现象: 氯气的黄绿色逐渐变浅;量筒内壁产生油状液滴 ;量筒内液面上升 ; 量筒内有少量白雾。

【课件】展示实验条件:光照;

实验现象:1.氯气的黄绿色逐渐变浅;2.量筒内壁产生油状液滴 ;3.量筒内液面上升 ;4量筒内有少量白雾。

【合作探究3】分析产生这些实验现象的原因。(2分钟)

【展示答案】颜色变浅,说明CH 4和Cl 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了化学反应;量筒壁上出现油滴,说明反应中 生成了新油状物质;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的压强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量筒内有少量白雾,说明有HCl 生成。

【学生点评】说出该学生的观点。

【师点评】两个小组同学都很认真,回答正确,给他们都加上3分。 (动画模拟)学生观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教学动画,教师一边解释反应原理。

【讲】上述反应没有到此终止,CH 3Cl 与Cl 2继续依次反应。现在请同学们试写出其余方程式。

【学生板书】 CH 3Cl +Cl 2――→光CH 2Cl 2+HCl ;CH 2Cl 2+Cl 2――→光CHCl 3+HCl ;CHCl 3+Cl 2――→光CCl 4+HCl

【讲】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是一种连琐反应,第一步反应一开始,后续反应立即进行,且前面的反应也没有停

止,那甲烷与氯气的产物应该有几种?哪一种物质最多?

【答】五种,生成了四种有机物,一种无机物氯化氢,氯化氢最多。

【讲】这四种取代产物都难溶于水,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另外三种都是油状液体。 【过渡】刚才我们用方程式分析了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再通过动画来模拟这个反应,请同学们归纳取代反应

的概念。

【动画演示】甲烷与氯气的四步取代反应

【学生】像这样,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替代的反应,被称为——取代反应。。

【课件】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H 4――→高温

C +2H 2

B .2HI +Cl 2===2HCl +I 2

C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D .CH 4+Cl 2――→光

CH 3Cl +HCl

【小结】从以上几个取代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取代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有单质,也可以没有单质,生成物一般没

有单质,而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单质,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不同的。

【强调】甲烷发生取代反应常注意的问题。

【课件】甲烷取代反应注意:反应条件是光照,暗处不发生反应,日光直射会爆炸;反应物是纯卤素;取代产物是4中卤代物的混合物。

【过渡】性质决定用途,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热,可以做燃料,甲烷的取代反应有什么应用吗?

【讲】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可做局部麻醉剂,三氯甲烷,四氯甲烷都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四氯化碳还可做灭火剂。

所以说甲烷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

【合作探究4】学生总结本节主要内容。

【板书】四、用途

1.清洁能源

2.化工原料

【讲】甲烷的用途还不止这些,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收集整理甲烷的更多用途。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讲的相关内容。

【布置作业】《化学固学案》P129相应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结构

结构式:用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的图式叫结构式

立体结构:正四面体型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容易燃烧的气体。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CH4(g)+ 2O2(g)CO2(g)+ 2H2O(l)

2、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四、甲烷的用途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 教学设计 《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人教版《化学2》第60至62页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 对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认识,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将其进行了细化,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人教版《化学2》让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认识到有机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甲烷立体结构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初步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析 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在学习这一章有机化合物之前,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物质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基础。有机化合物学习和无机化合物学习的不同点是:有机化合物更强调从结构角度认识机化合物的性质,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内容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同学动手搭建甲烷结构模型,进一步深化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另一方面从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从结构角度提升学生对取代反应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甲烷的教学设计

化本一邢玉林 1107015140 教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甲烷》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二)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四、教学用具: 甲烷的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甲烷氯代反应的试剂和仪器一套、高锰酸钾溶液;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讨论、讲解、练习 六、教学过程: [投影]可燃冰、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等图片,并进行如下讲解。 [小结]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洁净的新能源。我国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9位。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 江苏 甲烷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人教版《化学2》第60至62页 江苏省南通中学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 对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认识,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将其进行了细化,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人教版《化学2》让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认识到有机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甲烷立体结构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初步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2.学生分析 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在学习这一章有机化合物之前,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物质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基础。有机化合物学习和无机化合物学习的不同点是:有机化合物更强调从结构角度认识机化合物的性质,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内容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同学动手搭建甲烷结构模型,进一步深化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另一方面从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从结构角度提升学生对取代反应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对于甲烷结构的认识以历史上科学家的不断探索过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精 品文档. 精品文档 习兴趣。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甲烷和氯气的科学探究实验,认识取代反应,并通过甲烷立体结构模型的搭建,使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更加直观化,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为学生设计好学习新知识的阶梯,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护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教学目标 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和主要性质,认识取代反应,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让学生体会到结构与性质有内

乙烯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特点。 2.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 3.了解乙烯的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科学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难点:乙烯的分子结构、乙烯的加成反应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常说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从煤和石油不仅可以得到多种常用燃料,而且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基本化工原料。那么从煤和石油中都能获得哪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呢? 【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思考】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投影】资料卡片——《乙烯装置简介》 【教师】到底乙烯是怎样的物质呢?能否从石油中得到乙烯?从石油分馏中得到的石蜡油进一步加热会得到什么呢? 【探究实验】投影教材P67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将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分别观察现象 【观察与思考】1.实验中看到哪些现象? 2.石蜡油分解实验中生成的物质与甲烷的性质比较有什么异同? 3.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教师】石蜡油分解得到的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烯烃 【学与问】投影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写出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板书】一、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H4,电子式:结构式: 分子式:C 结构简式:CH2=CH2 【思考与交流】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有什么特点? 【投影】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由教师补充 【板书】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的特点: 1.碳原子之间以双键结合,其中一根键不稳定。 2.原子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3.乙烯分子为平面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教师】乙烯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投影】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教师】由于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所以乙烯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那么乙烯都能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课题:甲烷教学设计

甲烷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及其结构和性质。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本节课内容将帮助学生学习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 (2)认识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3)能正确书写甲烷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制作甲烷可能的空间构型(球棍模型),推导甲烷的空间结构;通过数据计算甲烷分子组成,结构特点,分析讨论等学习过程,体会模型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 (2)通过学习甲烷的取代反应,了解取代反应的条件和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甲烷性质的学习,对分子结构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号有机化学的信念。 3.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同学们好,很高兴来到六中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武汉的经济是比较发 达的,在2013年全国地级市的GDP排名中,武汉排名第九,其总收入仅次于上海、 广州、北京等地。但武汉却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源的短缺 是一个巨大的瓶颈,请大家想一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西气东输 【投影】西气东输 【教师·设问】为了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我国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国家的这个战略确实让武汉这个城市受益很大。 【投影?教师】我把这种受益概况为这样几句话: 引得西气入江城能源变革天地新 多元格局兴低碳清洁福气惠民生 【过渡?教师】(教师指着“引得西气入江城”),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气”是指什么吗? 【解释?学生】天然气 【追问?教师】那么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解释?学生】是甲烷 【追问?教师】其实,煤矿中的瓦斯、池塘中的沼气,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 【展示·教师】(展示甲烷)这就是一瓶甲烷,你们对甲烷有多少了解呢?

人教版甲烷教学设计

人教版甲烷教学设计 《甲烷》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甲烷的分子结构模型;甲烷氯代反应的试剂和仪器一套、高锰酸钾溶液;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讨论、讲解、练习 可燃冰、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等图片,并进行如下讲解。 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洁净的新能源。我国已探明

储量居世界第19位。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但同时甲烷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他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且在大气中的浓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我们知道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想要很好的利用甲烷的优势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首先,就必须对甲烷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 1、分子组成:CH4 碳原子需要形成___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欲形成两个 甲烷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完成课本P60实践活动并小结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 3、分子结构特点:正四面体型结构,呈高度对称状,而且C—H键比较牢固。 至此,我们对甲烷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甲烷的结构决定了甲烷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甲烷的性质

甲烷性质教学设计

甲烷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甲烷内容位于鲁科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首次接触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方面的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是烷烃的最简单且最典型的分子,从它可以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模式,对它的充分理解将对后续的有机物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这节内容的学习尤为重要,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有机物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用途;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3)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5)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即:结构分析、推测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播放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动画和实验,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2、学生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探究实验,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3、从结构的角度,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4、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有序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 2、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和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让他们真正感受其中的快乐,从而其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新知的愿望。 3、锻炼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能力,培养其环保意识及关心能源、社会问题的意识。 4、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了解有机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协作精神,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了解了关于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因此在介绍这些知识时,要关注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键与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知识,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写出电子式。但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还相对较差,并且对比较抽象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因此要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对有机物分子真正了解,进而学习其化学性质,最终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甲烷的结构模型、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教学难点】

《甲烷》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甲烷》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及其结构和性质。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本节课内容将帮助学生学习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 (2)认识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3)能正确书写甲烷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制作甲烷可能的空间构型(球棍模型),推导甲烷的空间结构;通过数据计算甲烷分子组成,结构特点,分析讨论等学习过程,体会模型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 (2)通过学习甲烷的取代反应,了解取代反应的条件和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甲烷性质的学习,对分子结构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号有机化学的信念。 3.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同学们好,很高兴来到六中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武汉的经济是比较发 达的,在2013年全国地级市的GDP排名中,武汉排名第九,其总收入仅次于上海、 广州、北京等地。但武汉却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源的短缺 是一个巨大的瓶颈,请大家想一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西气东输 【投影】西气东输 【教师·设问】为了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我国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国家的这个战略确实让武汉这个城市受益很大。 【投影?教师】我把这种受益概况为这样几句话: 引得西气入江城能源变革天地新 多元格局兴低碳清洁福气惠民生 【过渡?教师】(教师指着“引得西气入江城”),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气”是指什么吗? 【解释?学生】天然气 【追问?教师】那么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解释?学生】是甲烷

(公开课)甲烷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一甲烷 大庆四中王秀丹 【引入】并【课件配图】有机物种类多,分布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同学们穿的衣服是有机物,食物中的营养素糖类、油脂、蛋白质是有机物,家里装修用到的木材、涂料、油漆是有机物,汽车的燃料汽油、柴油是有机物,日用品中有塑料袋,洗涤剂是有机物,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有机物,有机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从生活中来,有服务于生活,要想更好地利用有机物,就要先了解它。今天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开始,走进有机化合物的世界。 【板书】§ 3-1甲烷 一、物性及存在 1.物性: 【展示】一瓶甲烷气体 【学生活动】观察并小心闻气体(提示闻气体的方法) 【引导】这是老师课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可推知什么? 【答】难溶于水。 【引导】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如何判断的? 【分析】密度比空气的小。甲烷相对分子质量是16,空气29。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量和气体密度成正比。 【学生总结】并【板书】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存在: 【讲】甲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油田和煤矿附近往往有天然气田,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动植物的残体在池沼中隔绝空气情况下分解,也能产生甲烷。 【板书】天然气田,煤矿坑道,池沼等。 【讲】由于池沼中、煤矿坑道中常有甲烷气体,所以甲烷俗称沼气、坑气。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比西方要早一千三百年。 【过渡】物质的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甲烷分子有怎样的结构呢? 同学们动笔写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 【板书】二、结构 1?分子式:CH4H^C^H 3?结构式:上H-HICIH 【过渡】能不能通过结构式得出甲烷的分子构型就是平面正方形呢? 【讲】不能。分子的结构式代表不了分子的真实构型,不能表示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情况。研究发现,甲烷分子中4个C —H键的键长、键能都是相等的,且每两个C—H键之间的夹角,即键角都是109 °8;也相等。【引导】甲烷分子还有可能是平面正方形吗? 【分析】不能,如果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 —H键之间的夹角是90°和180°不符合客观事实。 【讲】所以要想满足每两个C—H键之间的夹角都是109° 28'就得是空间立体结构。同学们自己动手用桌面上的球棍来制作出甲烷的空间构型。 【讲】塑料球表示原子,金属棍代表化学键,球棍模型能表示出原子的空间位置。 【板书】4?分子构型:

高中化学《甲烷的化学性质》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高中化学《甲烷的化学性质》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导语:关于高中化学《甲烷的化学性质》的面试教案你知道要怎么写吗?首先我们要知道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定义。懂得通过建立甲烷与氯气反应模型,初步接触并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甲烷与氯气反应模型,初步接触并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树立运用化学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中国日记西气东输工程启动”。 思考:“西气东输”输的气体是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为什么要输送天然气? 展示图片:甲烷气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讲解:这与甲烷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甲烷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科学探究 提问:请回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甲烷的空间构型是什么? 讲解: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的,结构决定性质,所以通常情况 下甲烷比较稳定,与强酸、强碱、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 1.氧化反应 向学生展示天然气燃烧、可燃冰的图片。 提问:天然气的用途是什么?为什么说可燃冰是中国能源梦? 引导学生回答天然气燃烧的现象,猜测燃烧的产物。 讲解天然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甲烷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产物,对环境危害小的特点。 注意:列举生活实例“瓦斯爆炸”,提示学生可燃性气体在点 燃前要验纯。 请学生尝试书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引导并讲评。 2.取代反应 演示实验:①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0.5gKMnO4和 1mL盐酸,用黑纸包好;②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 0.5gKMnO4和1mL盐酸,距离15cm用燃着的镁条照射。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结论:室温时不反应,光照时反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内壁出 现油状液滴,有少量白雾。 请学生尝试书写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 湖北省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裴友保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 对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认识,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将其进行了细化,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人教版《化学2》让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认识到有机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甲烷立体结构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初步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析 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在学习这一章有机化合物之前,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物质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基础。有机化合物学习和无机化合物学习的不同点是:有机化合物更强调从结构角度认识机化合物的性质,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内容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同学动手搭建甲烷结构模型,进一步深化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另一方面从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从结构角度提升学生对取代反应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对于甲烷结构的认识以历史上科学家的不断探索过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甲烷和氯气的科学探究实验,认识取代反应,并通过甲烷立体结构模型的搭建,使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更加直观化,引导学

甲烷教案

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甲烷教学设计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二中学二中(733299) 王兆英 一、设计思路 通过网络资源了解甲烷的存在及应用,引发学生学习甲烷的兴趣。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甲烷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进行甲烷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烷烃的取代反应,教材以甲烷和氯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甲烷的结构分析取代反应,使得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教材分析 甲烷是常见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教材以有机物的学习“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先介绍甲烷用途及前景引入对甲烷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基本的知识基础和主要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的判断和书写结构简式比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甲烷的存在、用途及前景。 (2)探究甲烷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3)掌握取代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甲烷性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分析,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作用;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从而提高学化学、爱化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甲烷的取代反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物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教学难点:甲烷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取代反应原理的理解。 五、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展示 彩色分子结构模型以及球棍模型的组件

甲烷完整教案

甲烷的结构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的存在及物理性质。 2.掌握甲烷分子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热分解反应、取代反应)。 3.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甲烷分子结构的模型搭建,理解甲烷的分子构型,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 的认识。 2.通过观察甲烷化学性质的实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烷化学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2.通过甲烷空间构型学习,锻炼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甲烷的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 三.学情分析: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重要分支,对学生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学生没有任何框架,而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本课以甲烷为基础,带领学生进入有机化学的领域。高二(5)班学生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课堂氛围活跃。 四.教学内容 以典型有机物甲烷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天然气应用出发,介绍甲烷的结构和主要性质。从结构的角度适当加以深化,建立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关系。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直观道具和多媒体,激发兴趣,层层推进; 2. 通过动手搭制模型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归纳、对比。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视频】天然气创意广告,引出天然气,沼 气,坑气,瓦斯等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聆听观看】 甲烷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甲烷气 体,请学生描述甲烷物理性质。【回答】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甲烷化学式【提问/视频】推测甲烷燃烧产物,并观赏 视频。 【例题】已知甲烷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 0.717g/l 。16g甲烷气体充分燃烧生成了44g 二氧化碳和36g水,试确定甲烷中是否存在 氧元素,并确定化学式 【讲解】甲烷热分解反应进一步证实甲烷中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推测观察】确定甲烷化学式中有碳氢两种元素,但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解题】确定甲烷中无氧元素,并且化学式为CH4

(公开课)甲烷教学设计

主题: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一课时——甲烷的化学性 化学组王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 2.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3.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模型、观看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多媒体模拟反应历程,增强学生对甲烷分子空间构型这类抽象的知识的理解,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让学生体会由结构推性质和由性质推结构的过程与方法,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物质可能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 2.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了解甲烷对于人类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及关心能源、社会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 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类比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 PPT课件,课本P61“科学探究”中的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1分钟) 【新闻导入新课】有关2014年7月8日新疆“大黄山”瓦斯爆炸新闻导入课题。 【过渡】新闻中的“气”指什么气体?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新能源,我们今天要来研 究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它的主要成分甲烷的性质. 。 【板书】§3-1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及本节课重难点。 环节二:自主学习检测

【讲】现在我们以抽签题号答题方式进行。并讲述答题规则。 【课件】展示7个数字,让点到名字的学生任意选择题号准确答题。(4分钟) 1、甲烷的存在(C层次学生回答) 2、甲烷的物理性质 3、甲烷的组成与结构(C、B层次学生上黑板写) 化学式:____________ 电子式:____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空间结构:___________ 4、甲烷的稳定性 5、是一道空题,给学生惊喜,且能加上1分 6、甲烷的氧化性 7、取代反应概念的理解 【学生板书】1.分子式:CH4 2.电子式: 3.结构式: CH4(g)+ 2O2(g)CO2(g)+ 2H2O(l) 【评价】教师点评并用课件展示答案。 环节三:重点、难点探究 1、甲烷的分子构型 【过渡】能不能通过结构式得出甲烷的分子构型就是平面正方形呢? 【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能不能通过结构式得出甲烷的分子构型就是平面正方形呢?为什么?如果不是,那甲烷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要求:小组讨论2分钟,展示答案不超过2分钟。 【小组讨论】(2分钟) 【A层次学生展示答案】不能,如果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键之间的夹角是90°和180°,再有,甲烷分子中4个C—H键的长度和强度都是相等的,且每两个C—H键之间的夹角,都是109°28′,也相等。不符合客观事实。甲烷应该是正四面体结构,其中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顶点。。 【教师点评】分析得很好,本组可以加上3分。 【补充】这样看来甲烷的结构式并不能代表其真实的空间构型,但是为了简便起见,一般只写有机物的平面结构 式。 【展示】为了加深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我们再一起来观察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实物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动画】演示甲烷正四面体结构。 【小结】甲烷的结构特点: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其中四个C—H键的键长都是相等的、键角都是109°28′。 【课件】展示甲烷的结构特点。 小试牛刀 【课堂练习】能够证明甲烷分子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的事实是(D )

甲烷教学设计(20201101120335)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 湛江开发区第一中学赖玉梅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 2 模块中的《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本节课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甲烷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采用“搜集相关材料—分析结构—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思、动口议”,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同时并用,使学生在“做化学”中“学化学”,深切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甲烷是学生进入高中有机化学部分学习的大门,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在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初步认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甲烷的分子结构角度来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 很好地体现了初高中教材的自然衔接。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心理因素考虑,更易接受和认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教材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主,不盲目拓展加深。逐步引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为后续的有机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因此在介绍这些知识时,要关注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学生在必修2专题1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键与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知识,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写出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但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还相对较差,并且对比较抽象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因此要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对有机物分子真正了解,进而学习其化学性质,最终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 2、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3、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做模型,写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探究实验,积极地融入课堂,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上看,甲烷是初中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延续,是化学键理论的具体应用,甲烷作为高中有机化学的起始课,又为本章乃至选修5整个有机化学模块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又为选修3中共价键的方向性和杂化轨道理论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既承接了初中的知识又拉开了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序幕。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包含了三个板块的内容:甲烷的存在和用途;甲烷的成键特征和立体构型;甲烷的化学性质。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2、学情分析 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有了化学键的理论基础,并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探索未知事物的积极性高,但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还有待提高,所以问题设置的梯度要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预期障碍:由于立体几何知识的欠缺,我预测学生对甲烷空间构型的推断和理解以及取代反应的学习都可能会存在困惑。 3、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模型的搭建,能说出甲烷的空间结构特点;通过微课自学、交流讨论、模型模拟,能从宏观、微观、化学符号三个层面描述甲烷的取代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翻转课堂,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模型制作、实验探究、对比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形成有机化学的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能源危机和可燃冰开发情况的了解,感受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重点和难点 重点: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难点:甲烷分子空间结构模型的建立以及从化学键角度来理解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机理。 5、策略和方法 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由生活中的情境引发一系列的学习任务,我借助模型、实验、微视频启发引导学生,而学生则通过课前自学、交流讨论、猜想对比、搭建模型、实验探究来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延伸到甲烷综合利用,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教学流程图

高中化学《甲烷》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4 2 2 2 环节一:新课导入( 1 分钟) 【新闻导入新课】有关 2017 年 5 月 18 日可燃冰的开采新闻导入课题。 【过渡】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板书】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及本节课重难点。 环节二:新授内容 1. 甲烷的存在(看课本 P60) 2. 甲烷的组成与结构(学生书写在市本 P54 学以致用 1.2 上) 化学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空间结构: (实物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小结】甲烷的结构特点: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其中四个 C —H 键 的键长都是相等的、键角是相等的。 3. 甲烷的物理性质 看课本 P61 做市本 P54 随堂 5 巩固。 【过渡】看课本 P61 资料卡片 【师点评】如果空气中甲烷含量达到 5%-15%时,遇到火花就会立即爆炸,所以煤矿矿井里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通风、严禁烟火等,以防止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事故发生。因此,甲烷气体在点燃前需要验纯。 【提问】瓦斯爆炸发生了什么反应? 【板书】4.甲烷化学性质 【板书】( 1).氧化反应 CH + 2O ? 点??燃 → CO + 2H O 【回顾思考】现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甲烷气体燃烧时的想象,并思考如何检验其燃烧产物。 【合作探究 2】如何验证甲烷的燃烧产物?(1 分钟) 【学生回答】在火焰的正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看到烧杯内壁上有水滴生产,将烧杯快速倒过来,往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有水、二氧化碳 。 【学生点评】说出该学生的观点。 【师点评】甲烷燃烧产物是 CO 2 和H 2O ,无污染,且放出大量热,是很好的气体燃料,现在有很多出租车用的就是天然气,经济又环保。可以造福于人类。 【设疑]】请大家观察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中间用(箭头)而不是用(等号),这主要因为有机物参加的化学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副反应比较多,我们写出来的是其主要反应。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很强,那甲烷能否也一样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临清市高一化学必修教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人教版[1]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化学编写人:高泽岭审稿人:高泽岭 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 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探究实验、模型、图表、图片、甲烷、烷烃的多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甲烷的结构、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 教具准备:多多媒体、两试管SO2气体、试管、水槽、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品红试液、KMnO 溶液、溴水。 4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图片导课] 多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 【动画】由“碳”“氢”两个字的底部偏旁组成“烃”。 [新闻导课] 1.月日,我国某地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件。2.“西气东输” 一、甲烷的结构:通过全体学生的探究练习引入甲烷的结构。 甲烷的分子式:CH4甲烷的电子式:电子式: [探究问题1] :甲烷分子的真实空间构型可能有哪几种结构呢?(学生讨论) 生:讨论结果是可能有两种结构——平面正方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 师:究竟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呢?请看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实物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甲烷的分子结构决定其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 二、甲烷的性质 1.甲烷的物理性质【动画模拟】池沼中有沼气 师:由动画请思考:沼气(主要充分是甲烷)有什么物理性质呢? 生:甲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 [探究问题2]由甲烷的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你能否求出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密度呢?(学生练习计算)生: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选自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的第一节。我的说课流程设计为以下四个方面:教材与学情分析、策略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上看,甲烷是初中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延续,是化学键理论的具体应用,甲烷作为高中有机化学的起始课,又为本章乃至选修5整个有机化学模块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又为选修3中共价键的方向性和杂化轨道理论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既承接了初中的知识又拉开了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序幕。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甲烷的存在和用途;甲烷的成键特征和立体构型;甲烷的化学性质。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高一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有了化学键的理论基础,并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 认知方式:思维活跃,探索未知事物的积极性高,但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有待提高,所以问题设置的梯度要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模型的搭建,能说出甲烷的空间结构特点;通过微课自学、交流讨论、模型模拟,能从宏观、微观、化学符号三个层面描述甲烷的取代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翻转课堂,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模型制作、实验探究、对比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形成有机化学的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能源危机和可燃冰开发情况的了解,感受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难点:甲烷分子空间结构模型的建立以及从化学键角度来理解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机理。 二、策略和方法 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由生活中的情境引发一系列的学习任务,我借助模型、实验、微视频启发引导学生,而学生则通过课前自学、交流讨论、搭建模型、实验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延伸到甲烷综合利用,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正因为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所以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三、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